新版临床营养学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775.00 KB
- 文档页数:15
《临床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临床营养学是关于食物中营养素的性质,分布,代作用以及对疾病发生、发展和康复的影响的一门科学,是在掌握基础营养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营养治疗和护理的基础理论知识,营养治疗与疾病的关系,以及营养素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的作用。
掌握医院的基本饮食,常用的治疗饮食和试验饮食,应用围,饮食治疗原则,以便更好地进行临床治疗和护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加快疾病康复的目的。
《临床营养学》课程主要介绍机体能量需要,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来源和需要量,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合理膳食的构成,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营养需求,医院营养膳食和饮食治疗等容。
本课程的总任务是使四年制护理专业学生不仅能应用临床营养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配合医嘱和病人病情提供切实可行的营养实施指南,配制简单的膳食,以利于病人恢复健康,而且能面向社区所有的服务对象,为增强他们对疾病的免疫能力和延年益寿,实施有效的整体护理。
《临床营养学》是高等院校护理专业新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在培养临床护理人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直接影响着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达到基本知识教学目标包括:掌握人体所需各种营养素及其代的基本理论;理解合理营养的卫生要求与膳食要求;掌握不同生理与病理情况的营养需求。
达到能力培养目标:包括能够从事社区营养咨询、健康教育和干预工作;能够胜任医院营养科的一般工作;具有继续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
达到思想教育目标:包括充分认识和理解我国制定的有关营养政策;热爱本职工作,对本专业有较深层次的理解;具有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课程教学目标《临床营养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性特点,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密切,它在增进我国人民体质、预防疾病、保护和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
中国营养科学全书绪论一、营养科学及其研究范畴(一)营养学概念和发展1.营养从中文字义上讲,“营”的含义是谋求,“养”的含义是养生,营养就是谋求养生。
2.营养科学:是研究食物、膳食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科学。
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也带有社会学的特征,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3. 2005年,吉森宣言定义新营养科学为:营养科学是研究食物供应体系、食品和饮料、食物营养素和其他成分,以及它们在人体、其他生物体、社会和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4. 2013年,McGuire M and Beerman强调:营养科学包括与饮食行为有关研究,因为即使人们被告知所选择的食物不利于健康,人们也还会选择那些食物。
因此,膳食行为、营养教育等研究也是营养学的内容。
5.我国大百科词典中,营养科学是研究食物以及其中的营养素和化学成分,以及这些成分如何在体内作用和相互作用,以影响健康和疾病。
6.在我国医学辞典中,营养学“研究食物及其在饮食和治疗上的应用”;7.葛可佑等主编的《营养科学词典》中的阐释营养科学是“研究人体健康和食物之间关系的科学”。
8.在孙长颢等主编的第8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则表述为“营养学是研究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9.营养:是人体从外界环境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其有益物质,供给能量,构成和更新身体组织,以及调节生理功能的全过程。
10.营养素:是指为维持机体繁殖生长发育和生存等一切生命活动和过程,需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物质。
11.营养一词出自15世纪,法国文献记载,营养是从拉丁语“滋补”而来,用来描述食物营养物质的滋补作用“from nutrire to nourish"。
----- 来源于词源字典12.现代营养学是将生物化学、生理学、化学和社会学的有机整合,一方面提供了具有学术挑战性的基础研究,理解食物、膳食、营养的作用和代谢机制,认识人类如何利用食物在正常和疾病状态下进行生长和新陈代谢。
临床营养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论1.1 学科背景与意义1.2 教学目标与要求1.3 教学内容概述1.4 教学方法与手段1.5 考核方式与标准第二章:营养学基础知识2.1 营养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2.2 营养素分类与功能2.3 膳食推荐与食物组合2.4 营养需求与摄入评估第三章:临床营养评估3.1 体格测量与体成分分析3.2 营养摄入调查方法3.3 生物化学指标与实验室检测3.4 饮食调查与疾病风险评估第四章:常见疾病的营养治疗4.1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营养治疗4.2 糖尿病的营养治疗4.3 心血管疾病的营养治疗4.4 肠道疾病的营养治疗4.5 肝病的营养治疗4.6 营养不良与慢性病的营养治疗第五章:营养支持与胃肠外营养5.1 营养支持的定义与适应症5.2 补充饮食与口服营养补充剂5.3 胃肠外营养的适应症与方法5.4 营养支持的监测与调整第六章:临床营养实践技巧6.1 临床营养咨询与沟通技巧6.2 饮食处方与膳食计划制定6.3 膳食干预与行为改变策略6.4 营养教育与宣传第七章:临床营养研究与学术解读7.1 临床营养研究设计与方法7.2 学术文献检索与评价7.3 临床营养实践指南的评估与应用7.4 学术解读与学术论文写作技巧第八章:课程总结与展望8.1 临床营养学教学的回顾与总结8.2 临床营养学发展的趋势与前景8.3 毕业要求与未来发展方向本教学大纲是为了指导临床营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培养学生对营养学基础知识掌握、临床营养评估能力、常见疾病的营养治疗技能以及营养支持与胃肠外营养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包括营养素分类和功能、膳食推荐和食物组合,以及营养需求和摄入评估等内容。
此外,教学大纲还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营养摄入调查方法、身体测量与体成分分析,以及饮食调查与疾病风险评估等,从而使学生能够进行准确的临床营养评估。
对于常见疾病的营养治疗部分,课程内容包括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肠道疾病和肝病等方面的营养干预策略,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运用适当的营养治疗方法。
1、营养素(nutrient)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营养素的分类▪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微量营养素:矿物质、维生素。
▪其他膳食成分:水、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2、营养(nutrition)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3、营养学(nutrition)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改善措施的科学。
研究内容:▪营养学基础▪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不同人群的营养▪营养与有关疾病▪社区营养营养素的需要量与供给量(一)需要量概念:主要指营养生理需要量(nutritional requirement)。
营养素的生理需要量(nutritional requirement)指能保持人体健康,达到应有的发育水平和能充分发挥效率地完成各项体力和脑力活动的、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必需量。
(二)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 RDA)是在满足机体生理需要量的的基础上,考虑了人群的安全率而制定的一个适宜的数量。
安全率包括人群中的个体差异、在应激等状况下需要量的波动、食物的消化率、烹调损失、各种食物因素和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等,并兼顾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等实际问题,(三)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DRIs是在RD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项内容:1. 平均需要量(EAR)1.推荐摄入量(RNI)2.适宜摄入量(AI)3.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 , EAR)EAR是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制定的,是根据某些指标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