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 格式:docx
- 大小:27.68 KB
- 文档页数:2
急诊护理科工作计划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提高救效果急诊护理科工作计划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提高救治效果I. 简介急诊护理是医院中至关重要的部门之一,其快速的响应和救治能力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急诊护理的工作效果,本文将重点探讨急诊护理科的工作计划优化和急诊护理流程的改善。
II. 工作计划优化急诊护理科的工作计划优化涉及人员安排、资源分配、协同合作等方面。
下面是一些可行的优化方式:1. 人员安排确保急诊护理科的工作人员数量足够,以满足日常的救治需求。
合理分配工作时间,避免工作疲劳和过度劳累的情况发生。
此外,培养多位专业技能齐全的护士,以增加救治的灵活性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2. 资源分配合理利用急诊护理所需的设备和药物资源。
及时进行设备维护和更新,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定期检查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期,并确保充足的药物供应。
3. 协同合作加强与其他科室和医生的沟通与协作,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体系。
建立急诊护理科与医生之间的电话联系或在线实时咨询渠道,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沟通和作出决策。
III. 急诊护理流程改善急诊护理流程的改善可以帮助提高救治效果,缩短等待时间,优化资源利用。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改善措施:1. 分级诊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急诊患者进行分级,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和治疗。
优先处理危重病人,缩短他们的等待时间,以减少并发症和死亡风险。
2. 快速检查引入快速检查技术和设备,如CT扫描、心电图、实验室检验等,以便快速获取患者的病情信息,并及时作出救治决策。
此外,建立与相关检查科室的合作机制,缩短患者等待结果的时间。
3. 信息化建设建立急诊护理科的信息化系统,包括病历记录、医嘱管理、药物管理等。
通过电子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减少纸质记录的使用,并方便数据的归档和查询。
4. 培训和教育定期组织急诊护理科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护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急救技能、卫生知识、危机处理等,以增强护士的应急能力和自信心。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发布时间:2023-04-18T08:57:00.561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1期作者:张晶陈慧君杨金红[导读] 分析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
张晶陈慧君杨金红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001摘要:目的分析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
方法采集2020年3月至10月间来我院急诊科进行胸痛治疗的62例患者临床资料,利用抽签法随机均匀分成参照组和急救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急救组则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记录急诊救治各项指标,调查护理满意度。
结果同参照组相比,急救组患者急诊救治总时间、急诊停留时间以及分诊时间更短,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同参照组的74.19%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为96.77%,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
结论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过程中,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急诊科整体工作效率与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分析资料显示,出现胸痛症状的患者可能伴有危重症疾病,如心脏病变,由于病变部位不同,痛疼程度与位置也存在差异,需要患者立即入院就医,而入院后多被收治到急诊科。
急诊科属于患者分流、提高治愈效果的重要科室,是各医疗单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救治的患者多呈现出发病突然、病情发展快等特点,因此给予患者优质高效的急诊护理干预势在必行,本文将积极优化现行急诊护理流程,分析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集2020年3月至10月间来我院急诊科进行胸痛治疗的62例患者临床资料,利用抽签法随机均匀分成参照组和急救组,每组各31例,参照组患者包括18例男性患者和13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62.01±4.15)岁;急救组患者包括15例男性和16例女性,平均年龄(61.98±4.25)岁,比较两组患者组间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比较。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发布时间:2022-10-21T10:35:29.253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16期作者:李黎[导读] 目的:探讨急诊胸痛应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我李黎京山市人民医院湖北省 431800【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胸痛应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急诊胸痛患者做为研究。
随机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实验组采用优化护理路径,总结分析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患者,抢救成功45例,成功率90.0%,参照组患者,抢救成功38例,成功率76.0%,X2=13.21,P<0.05;实验组的构建静脉通道、分诊评估、急救时间、静脉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
结论:优化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对于急诊胸痛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能够提高急救成功率,适合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胸痛;全程优化护理;抢救急诊胸痛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全球每年预计有超过700万患者被诊断为ACS。
停止供氧约5分钟心肌组织就会严重缺血缺氧坏死,如果在3~6小时内重新恢复半暗带的血液供应,还可以恢复其生物电活动[1],因此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急诊胸痛的救治。
本文将探讨急救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救治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胸痛患者。
共100例,发病1-7h,平均时间4.5±2.8h。
男50例,女50例;年龄56~82岁,平均(70.1±3.7)岁。
实验组,50例,发病1-6.4h,平均时间4.1±2.5h。
男25例,女25例;年龄57~81岁,平均(68.2±3.4)岁。
参照组,50例,发病1-7h,平均时间4.8±3.1h。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发布时间:2021-09-16T08:48:40.407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4期作者:王梅[导读] 目的: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王梅延边大学附属医院133000摘要:目的: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70例胸痛患者作为主要分析对象,选取时间为:2020年4月-2021年2月,使用对比分析方法,以观察组和对照组为本研究小组名称,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将70例患者分入2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研究期间统计患者相关资料,记录患者抢救成功率等。
结果:运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观察组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82.85%,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运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提升,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急诊胸痛;抢救效果引言:本次研究需要选取部分急诊胸痛患者,运用不同抢救流程并分组对比,以此来探究最佳抢救方式,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急诊胸痛患者,在2020年4月~2021年2月期间选取70例进行详细分析,以观察组与对照组为本研究对比小组,各组随机分得35例,26岁为患者最小年龄,73岁为患者最大年龄,平均年龄(47.22±1.25)岁,研究中可将资料进行比较。
1.2方法对照组急诊胸痛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方式,即生命体征监测、创建静脉通道等。
观察组急诊胸痛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具体实施如下:(1)准备工作,需要定期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具体培训内容为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急救流程等,同时进行情景模拟演练,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急诊护理流程、注意事项等,促进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专业能力提高。
(2)接诊,患者入院后需要对其胸痛情况、生命体征等进行评估,同时对患者基本信息进行采集,具体采集内容为患者年龄、姓名、性别、疾病史、疼痛发作时间、疾病症状等,依据患者疾病轻重程度进行分类,按照抢救程序实施治疗[1]。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的效果摘要: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的效果。
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61例胸痛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急诊常规护理流程.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1例胸痛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对比两组患者枪救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不良时间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将优化之后的急诊护理流程应用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工作中.能够显若提升抢救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其死亡率.并且能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治疗费用.具有积极且长远的意义。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急诊科是医院重要科室之一,主要是急症诊疗的重要场所,该科室接收的患者均为突发病且病情严重患者,以及需要及时抢救治疗的患者。
急诊胸痛患者是危重症之一,其发病迅速,突发病情比较危急,需要及时给予有效的抢救治疗。
抢救是否及时会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因此,需要做好急诊科室的护理工作,以便为急诊胸痛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在本次研究中,对急诊胸痛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照组61例患者,男性32例,女性29例,年龄23岁~69岁,平均(50.1±10.7)岁;观察组61例患者,男性35例,女性26例,年龄26岁~72岁,平均(52.3±10.7)岁。
患者的伴随症状主要有盗汗、心悸、昏厥、呕吐以及恶心等;疾病类型主要为心绞痛、夹层动脉瘤、心源性胸、心肌炎以及自发性气胸等。
所有患者从发病到就诊时间范围为20min~69h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具体如下:(1)提前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化与专业化的培训,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服务进行指导,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技能,并加强法制观念教育,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熟练掌握各项技能与知识,并确保考核过关才开始上岗工作。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及抢救成功率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急性胸痛是急诊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各种心源性疾病、呼吸道疾病、胸腔器官疾病及代谢异常等引起的临床症状。
在急诊科中,急性胸痛患者的抢救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于急性胸痛病因繁多、病情变化快,并且往往伴随着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对于急性胸痛患者的抢救工作要求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判断能力。
目前,急诊科护理流程在急性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并不够完善,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抢救流程不够清晰、效率不高、抢救措施不够及时等,导致抢救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受到一定影响。
需要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提高急性胸痛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性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及抢救成功率分析,为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抢救效果提供依据和参考,为促进急性胸痛患者的早期救治和康复奠定基础。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及抢救成功率分析。
急性胸痛是急诊科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是严重心血管疾病的表现,如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因此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抢救工作至关重要。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提高抢救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降低医疗事故的风险,提升抢救成功率。
本研究旨在分析经过优化的急性胸痛患者抢救流程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探讨影响抢救成功率的因素,以及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验证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性胸痛患者抢救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为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抢救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指导临床护理人员更好地应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抢救工作,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医疗质量。
1.3 研究意义急性胸痛是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病情危重,抢救时效性要求高。
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对于提高抢救效率、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急性胸痛患者护理流程的优化,可以有效减少抢救过程中的失误和延误,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和配合度,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
120作者简介:易美君(1987.09-),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研究方向急危重症护理方面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易美君(祁阳市人民医院,湖南 永州 426100)【摘要】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方法:抽取本院收治的急诊胸痛患者18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患者纳入时间自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
根据病例选取时间、急诊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组为参照组(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n =90)、研究组(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n =90)。
参照组开展常规流程护理干预,研究组则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护理效果以及对患者情绪、依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果:较参照组,研究组急诊胸痛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救治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项目分值更高,护理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分值更低,治疗依从性、西雅图心绞痛生活量表(SAQ )分值更高(P <0.05)。
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缩短急诊胸痛患者急救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以及提升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均有显著效果,同时可改善患者情绪、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诊胸痛;抢救效果;治疗依从性;不良事件【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3)22-0120-04胸痛为急诊收治患者常见病症之一,多为发病急、病情重,主要性质为紧缩,多为突然发生,并呈放射性疼痛,持续时间较短,但发作次数较多,胸痛发作同时极易出现心脏骤停情况。
发生胸痛后,需及时进行诊断、救治以保障患者生命健康。
而急诊护理流程直接影响急诊护理效率,进而影响救治效果,因此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并尽可能缩短患者的等候时间十分重要[1-3]。
为进一步提升急诊护理效率,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不断优化、规范流程,以期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改善患者身心状态,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探究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模式具体内容、应用价值及在急救效果方面评价。
方法:选取样本数为30的调查对象,分为2组,即:对照组、实验组,参照原则为:随机抽签法,统计发现,全部患者入院时间均在同一阶段,即: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疾病类型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模式用于实验组,各组收纳15例,比对效果。
结果:对实验组调查对象急救效果展开分析,在分诊评估用时、心电图用时、抢救用时方面测定值较对照组,实验组低,P<0.05;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中,实验组VS对照组,较低,P<0.05。
结论:对于罹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分诊评估用时、心电图用时、抢救用时有效缩短,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降低发生率方面,和常规护理比较,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模式更具优势,可大力推行。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效果;心血管不良事件;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模式急性心肌梗死,患病率、死亡率调查后,数值显示较高[1];对于好发人群,临床上表现为:中年患者、老年患者,且疾病首发症状方面,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感较为普遍,急性进展阶段,胸部不适、气促、烦躁、呼吸困难、乏力症状均会伴随发生,在未能及时缓解前提下,还会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较大威胁[2]。
基于此,本文将围绕罹患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开展,旨在探究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模式应用价值,详情汇报如下。
1临床背景及方法1.1背景信息研究患者检查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抽取时间起于2019年1月,止于2023年2月,做分组处理后,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依据为:随机抽签法,统计发现,2组患者样本数为30,各组收纳15例,分析如下。
对照组:女患/男患为7例:8例,年龄分布中,上限、下限为75岁、43岁,平均年龄计算后为(59.09±1.44)岁;实验组:女患/男患为6例:9例,年龄分布中,上限、下限为73岁、46岁,平均年龄计算后为(59.43±1.21)岁。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及满意度分析发布时间:2023-01-04T03:14:04.589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28期作者:苟田田[导读] 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及满意度。
苟田田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山东东营257000【摘要】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及满意度。
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急诊治疗的80例胸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以上患者根据家属及患者的意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人;对照组患者使用临床常规的护理手段;实验组的患者接受优化的护理干预手段。
结果:两组患者的四组指标[这里需要说明是哪四组指标]之间进行比较,实验组四组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患者、成功抢救率97.50%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患者67.50%,(P<0.05)。
结论:优化急诊的护理流程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治疗所需的时间,提高治疗的效率,患者满意度高,可以在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急诊护理;急诊胸痛;抢救;满意度胸痛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临床上引起胸痛的疾病种类繁多,如心包炎、心肌梗死等,这些疾病往往会出现严重的临床表现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1]。
若能够在疾病急性发作后及时救治,将会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挽救患者的生命。
此类患者的病情常较严重,治疗后卧床时间较久,因此不仅需要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以便能及时发现情况进行抢救,还要重视患者治疗后的护理情况,高质量、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均有较为明显的影响[2]。
相关研究表明[3],对急诊胸痛患者使用临床上常规的护理方式,护理效果不佳。
因此,在临床上急需优化护模式,制定出符合患者护理方案,并将之应用于急诊胸痛患者中。
患者的抢救效果有很大的改善、抢救时间缩短、手术成功率也大大提高。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对急诊患者使用优化护理,分析护理对抢救效果的影响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急诊胸痛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于抢救效果带来的影响。
方法:从2021年01月-2022年0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胸痛患者中选取100例进行实验,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均匀两组后采取不同的护理流程,观察两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抢救成功率以及满意度并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急诊胸痛患者在抢救时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提升抢救成功率,同时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缩短抢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胸痛;抢救效果临床上多种疾病都可能会引起胸痛,并且大多数疾病通常来说比较危险,该表现的特征是病情比较危重,疾病的病因往往比较复杂并且在短时间内病情的进展程度是非常迅速的,对于患者的生命带来了较大的威胁。
所以,临床上对于胸痛的患者通常采取的是急诊治疗措施,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使病人的病情趋于稳定,减少死亡的发生。
然而,除了必要的治疗措施以外,对患者进行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科学的急诊护理流程可以及时、准确对病情做出判断,进而可以避免治疗出现延误的现象[1]。
但是临床急诊的护理工作非常艰辛且繁杂,所以需要对急诊的护理流程做出合理地优化,以此缩短抢救的时间,为患者的预后提供促进作用。
本文主要通过对2021年01月-2022年0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100例胸痛患者进行实验,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于抢救效果的影响,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21年01月-2022年0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胸痛患者中选取100例进行实验,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均匀两组。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25-77岁,平均(51.39±1.28)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26-78岁,平均(52.46±1.35)岁。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摘要】目的:探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方法筛选研究者医院在2021-10至2022-12月时间段内,72例急诊胸痛病人纳入样本,依据病人就诊尾号随机盲目法分为2组,对比组病人开展一般急诊流程护理,探析组则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模式,观察病人抢救效果。
结果:探析组各项抢救指标相比较对比组而言更优,且救治时间大幅度缩短,数据差距较大(P<0.05)。
探析组与对比组病人胸痛再次复发率分别为2.78%(1/.36)、22.22%(8/36),探析组复发几率明显下降,数据差异比较显著(P<0.05)。
结论:本院急诊胸痛病人,在急诊抢救期间联合优化急诊护理管理,不仅节约救治时间,并且在最短时间内稳定病人生命体征,挽救病人生命安全,提高生存几率,可在临床上推荐。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诊;胸痛;抢救效果;影响胸痛是临床心血管疾病常见突出体征,胸前区疼痛感时间越长,病人心肌损伤越严重,与冠状动脉受阻,心肌血液回流受限,导致心肌细胞出现大面积缺血缺氧,病情进展快速,若不能在有效时间窗内抢救治疗,可能导致心肌细胞不可逆性坏死、衰竭,增加病死几率。
因此,在临床上快速抢救胸痛病人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步骤。
传统急诊流程护理流程繁杂,延长抢救时间,极易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延误病情,导致急诊抢救效果不理想。
本文研究中针对筛选的72例胸痛病人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措施的抢救有效性进行探究与分析。
1、临床资料1.1基础统计资料筛选研究者医院在2021-10至2022-12月时间段内,72例急诊胸痛病人纳入样本,依据病人就诊尾号随机盲目法分为2组。
对比组男与女各占比=16:20,年龄搜集范围:最小38岁-最大63岁之间,均值范围统计(50.5±5.8)岁;探析组男与女分别各占比=19:17,年龄搜集范围:最小39岁-最大64岁之间,均值范围统计(51.2±5.6)岁。
急诊科护理工作总结三:急症处理流程的优化与改进急症处理流程的优化与改进2023年,医疗科技和护理实践的进步为急诊科的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更好地应对急症患者的需求,急诊科的护理团队不断地优化和改进急症处理流程。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讨论这一主题:急症患者的快速识别和分级、快速响应和紧急治疗、以及全程协同管理。
快速识别和分级是急症处理流程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2023年,我们可以利用(AI)技术来进行初步的识别和分级工作。
然而,我们需要确保在文章中不提到“的”字眼。
通过使用基于AI的算法,医院可以通过监测生理参数、询问症状以及收集患者的病史等信息,快速识别出有可能需要立即处理的患者。
除了AI的应用,我们还可以通过优化急症科内的人员安排来加快对患者的识别和分级。
例如,成立专门的急症护理队伍,由经验丰富的护士组成,他们能够对急症患者进行快速的初步评估和分级。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提高急症科的处理效率。
快速响应和紧急治疗是急症处理流程中的关键环节。
在2023年,我们可以利用远程医疗技术来实现快速响应和紧急治疗。
举例来说,急症科可以与其他科室建立实时视频链接,使专家能够通过远程方式参与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这种远程医疗技术不仅可以加快患者的治疗过程,还可以减少因转运而产生的延误和风险。
此外,急诊科的护理团队应该持续改进和完善内部的紧急治疗措施。
例如,培训护士团队掌握使用新型急救设备和药物的技能,提高护士在急症患者处理过程中的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建立紧急治疗团队,由急诊科医生和护士组成,在患者到达急诊科时迅速启动紧急治疗流程,确保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紧急治疗。
全程协同管理是急症处理流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2023年,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和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医护人员之间的信息互通和协同工作。
通过这些系统,不同科室的医生和护士可以实时共享患者的病历和诊断结果,提高沟通效率和协同管理水平。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效率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效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急诊科在2017年1月至6月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流程,再将2017年7月至12月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流程优化,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患者接诊时间、分诊时间、静脉用药时间、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
结论:在急诊科患者护理中应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利于提升抢救效率,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急诊患者;抢救效率急诊科是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科室,其抢救效率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也关系到患者安危[1]。
为提升抢救效率,我院于2017年7月至12月在急诊科患者护理中实施护理流程优化,现就其护理效果作如下分析。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急诊科在2017年1月至6月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再将2017年7月至12月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实验组。
实验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35—78岁,平均(52.9±4.9)岁。
对照组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33—81岁,平均(52.4±4.8)岁。
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可行。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流程,按照医嘱和常规操作规程实施抢救工作。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流程优化,具体措施如下:(1)缩短接诊时间。
急救中心在接到急救电话后5分钟内需马上出诊,并在赶往现场的途中通过电话了解患者病情,指导其进行初步的院前急救,在到达现场后立即对患者进行急救,之后迅速将其转运到医院,并与医院急诊科取得联系,指导其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
(2)开通急诊绿色通道。
在到达医院后需直接从绿色通道将患者转运至抢救室,与患者家属签订协议后马上对患者进行抢救,遵照先抢救、后办手续的原则。
急诊护理流程如何优化提升抢救效率摘要:急诊护理是在急诊科医护人员迅速识别和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过程,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抢救效果。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是提高抢救效率、降低医疗事故率的关键。
本文通过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现有流程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优化措施和方法,以提升急诊护理的抢救效率。
关键词:急诊护理;抢救效率;优化;信息化技术;团队合作一、引言急诊护理作为医院救治的重要环节,在保障患者安全和生命的关键时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急诊护理过程中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医护人员,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流程不畅、信息传递不及时等,导致抢救效率不高。
因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提升抢救效率和患者护理质量,是当今急诊护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急诊护理流程的现状与问题急诊护理流程是在急诊科医护人员对急诊患者进行救治和治疗时遵循的一系列操作步骤。
这个流程对于及时救助病情紧急的患者,保障其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但是,目前急诊护理流程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流程复杂繁琐,涉及多个环节和程序,容易导致操作上的混乱和延误。
在救护的关键时刻,出现流程断裂可能会影响抢救效率,甚至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
另一方面,由于医院人员配备不足,急诊护理团队可能面临过度工作负担,难以及时响应突发急救需求。
这也会影响急救的效率和质量。
另外,急诊护理流程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可能因个别医护人员的个人习惯或医院间的差异,导致操作方式不一致和不规范。
这种不一致性可能增加了患者在不同医院接受抢救时的困扰和风险。
因此,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简化流程,确保每个环节清晰明了,减少不必要的步骤,有助于提高抢救效率和减少可能的延误。
与此同时,医院应增加急诊护理人员的配备,确保团队能够充分应对各类紧急状况。
除此之外,急诊护理流程的标准化也应得到重视,医院应加强对急诊护理的培训和规范,确保每位医护人员在操作上保持一致性,提高急救质量。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发布时间:2022-12-05T11:43:42.313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8月15期作者:夏天[导读]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夏天(南京市中医院急诊科;江苏南京210001)摘要:目的:急诊胸痛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护理效果。
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实验组,在医院收治的急诊胸痛患者中,选取其中的80人进行研究分析,将80人等分为两组。
每组分的人数40人。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使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临床数据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对比。
结果:实验组患者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分诊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0.05)。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之间具有对比意义。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胸痛及时予以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提高患者的急救效果和抢救效率,缩短患者的住院和卧床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诊胸痛;抢救效果;满意度;影响胸痛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胸痛患病多数为急性期,也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
使患者发生胸痛的因素有很多,同时也有很多疾病会使患者出现胸痛症状。
主要包括心包炎,气胸,肺栓塞,急性冠脉综合症。
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在所有疾病中占比也是最高的一种。
如何快速并准确的判断患者是否属于胸痛,并且进行急诊处理是治疗胸痛的重点[1]。
老年人口的生活方式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根据临床调查显示,急诊胸痛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弥补了大量缺陷,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从而能够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服务[2]。
基于此,选取80例急诊胸痛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于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具体影响,调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在我院治疗的患者当中,选取其中的80例患者来进行分组研究对比。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救过程中对胸痛患者抢救的作用,并总结出急救护理要点。
做法:对142例胸痛患者,按照一般的抢救流程实施治疗为对照组;通过对135例胸痛患者实施长期随访研究,并将他们列为观察组,建立了胸部疼痛应急管理流程,同时对他们开展了系统化、规范化的训练。
结果:观察组平均抢救时间(13.6±6.7)分钟,开始治疗时间(28.5±5.6)分钟,平均住院时间(9.5±3.1)d,对照组是平均抢救时间(15.8±8.2)min、开始治疗时间(26.6±3.1)分钟,平均住院时间(10.7±3.8)d(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6.30%和88.73%,而对照组则明显超过了对照组(P<0.05)。
结论:通过对急救流程的优化,能够有效地提升病人的抢救效果,进而降低病人的不良反应,控制病情的变化与发展,减少病人的住院时间,进而降低病人的医药花费,提高病人的长期预后。
【关键词】:胸痛;急诊;护理流程;抢救急诊科是目前收治重症患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的科室,其救治和护理工作的效果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医院的医疗质量。
胸痛是很多危重病人的主要症状,大约5%的急诊病人会出现胸痛,主要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纵隔肿瘤等[1]。
及时准确地诊断胸痛的原因,有效地处理,可提高病人的预后。
以AMI最常见的心肌梗死为例,早期介入治疗可使病人受益,早期再通可使缺血心肌缺血,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防止心衰,减少死亡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急诊胸痛抢救的成功率,某一医院某一时间制订并推行了全身性胸痛急救体系,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对象及方法1.1研究对象某一医院某一时间急诊科共收治142名胸痛病人,并将其作为对照组。
年龄从18岁到91岁,平均年龄64.2岁,男性81例,女性61例。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急救效果、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5月~2019年6月期间接诊的79例急诊患者病历资料,以常规护理急诊患者为A组(39例),以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患者为B组(40例),比较两组急救效果、护理满意度。
结果护理后,B组分诊评估时间、治疗
操作时间短于A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B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A组,
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急诊
患者急救效果,以及促进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值得优选。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急救效果;护理满意度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属于一项新型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就医体验[1]。
已有研究证实,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诊患者抢救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辅助效果[2-3]。
为此,本文现对我院接受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的急诊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分析,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5月~2019年6月期间接诊的79例急诊患者病历资料,以常规护理急诊患者为A组(39例,男27/女12,年龄18~68岁),以急诊
护理流程优化患者为B组(40例,男26/女14,年龄20~65岁)。
经过统计学软
件处理,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入选标准:①神志清楚,依从性良好;②无死亡病例。
排除标准:①合并理解、听力等方面障碍;②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心理疾患、恶性肿瘤、脑损伤等疾病。
1.2方法
A组采取常规护理,如下:接到“120”急救电话,立即出诊至现场,简单处理后,将患者送到医院,展开一系列抢救措施,根据具体病情,邀请其他科室医生
会诊,给予针对性治疗措施,挽救生命安全。
B组采取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如下:①改变护理模式,参照《护理岗位说明》,成立小组,组长为护士长、组员为责任护士,全面落实责任包干制,为患
者提供系统护理服务。
②护理内容,a优化接诊时间,接到“120”急救电话,立即出诊的同时与现场人员保持电话畅通,了解患者病情及周围状况,待达到现场后,开始评估患者具体病情,建立静脉通路,给予低流量吸氧,连接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然后转送至医院急诊科,注意做好转运途中保护工作;b开通绿色通道,进
一步优化接诊流程,即先抢救后挂号缴费,确定救护车停在急诊门口,抬担架至
车旁,将患者接至急诊室,初步诊断患者病情.测定、记录生命体征及病情具体
变化,展开分诊治疗;c优化急救程序,实行定时(在短时间内,完成患者院前
急救检查,如建立静脉通路、吸氧、生命体征测定等)-定人(医生负责抢救工作,而护士长及责任护士则做好协助抢救工作)-定位(由高年资护士负责初步评估、
判断患者病情状况,并将收集的信息及时反馈至医师,协助做好现场指挥,另安
排低年资护士配合医生完成抢救,如按医嘱用药、物品准备、采集血标本、书写
抢救及护理记录单等)抢救模式;d优化沟通及护理文书,抢救期间,与患者家
属主动交谈,详细交代有关患者病情发展状况及临床转归、预后,尽可能消除患
者担忧心理,维持稳定情绪,针对家属提出的疑难问题,尽可能耐心解答,避免
增加家属不适感,提高配合度。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急救效果,包括分诊评估时间、治疗操作时间等。
②统计两组
抢救成功率,同时使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对护理工
作的满意状况,包括服务态度、护理技术、健康教育、环境设施等方面,总分
10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c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急救效果、护理满意度的比较:护理后,B组分诊评估时间、治疗操作
时间短于A组,但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A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科室,急诊科的工作具有季节性强、突出“急”、病情复杂、协作性强等特点,在加上所接诊的患者普遍为危急重症,所以,对护理服务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常规急救护理,是在医嘱指导下,单纯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不仅缺乏明确
的护理目标,而且护理工作存在随意性、盲目性等不足,导致整体效果一般。
而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是在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改进护理流程,优
化各项护理环节,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以保证急救护理效果。
结果“表1”得出,B
组急救效果高于A组,和林晶等[5]人提出的研究成果相一致,表示急诊护理流程
优化较常规急诊护理更加主动、规范、全面,可有效减短分诊时间,以及提高优
化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以满足患者护理要求。
因此,认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
整体效果高于常规急救护理。
对于急诊患者而言,急诊护理流程优化通过改变护
理模式、优化接诊时间、开通绿色服务通道、优化急救程序、优化沟通及护理文
书等环节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保证护理效果,为患者争
取最佳抢救时间,降低死亡风险,挽救患者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急救效果、护理满意度的提高起到
了积极的促进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叶挺,季银和,郑婷婷.抢救流程优化对急诊ICU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满意度
的影响[J].医院管理论坛,2018,35(09):28-30.
[2]梁艺敏,蒋德贤,王桂玲.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7,41(6):584-585.
[3]王焕东.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PCI患者的效果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4):2660-2661.
[4]梁艺敏,蒋德贤,王桂玲.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7,41(6):584-585.
[5]林晶,黄晓玲.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4):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