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 讲 英汉句法现象的对比
- 格式:ppt
- 大小:127.50 KB
- 文档页数:16
英汉主语的对比与转换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汉语句子逻辑性强,主题突出。
这些差异给英汉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种现象,试图对比分析汉英主语,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译英时主语确定的几种策略。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能够正确理解英语句子中的每个单词或词组,但不知为什么译出的汉语怎么读都觉得不通顺、不地道。
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而且还显着地体现在句子结构上。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属屈折性语言;汉语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属分析性语言。
因此,要提高翻译水平,必须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所认识,翻译时才能有意识地避免欧化的汉语或汉化的英语。
进行英汉主语对比分析是关键,希望它能给我们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及互译带来少许裨益。
1 汉英主语对比主语在英语句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
其功能很强,英语需要把主谓关系纳入一定的关系中去处理,谓语必须与主语一致,主谓语结构是英语句子的主轴与核心。
一般情况下,英语中的主语是不可缺少的。
因此,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的。
而汉语中的主语功能相对就较弱,没有主语也可以成句。
另外汉语中的主谓搭配关系也十分灵活,通过语境来融合其间的语义关系,形成一种意义上的联系,主语和谓语也不需要在数、时态和语态上保持一致。
汉语句法特征是意合的。
1.1主题Vs主语主语显着的语言是指该语言的核心句型是主语+谓语构成的框架,而主题显着是指由主题+述题构成的句式。
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分,相当于“话题”,述题是针对“话题”发表的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
汉语句子的主题可能是名词结构,与主语一致,但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其他成分。
(1)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本句的主题“昨天的事”虽然是个名词词组,但它显然游离于“主谓”结构之外,不能将其译成英语的主语。
1.2有灵Vs 无灵英语与汉语句子的另一个重要差异是,英语常用无灵主语,即用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的名词或各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充当主语。
英汉语言句法特征对比及其对教学的指导意义一、引言对比分析理论的最基本观点强调外语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克服母语与所学语言这两种系统之间的干扰和差异。
对比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观察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从而为外语教学和教材编写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以对比分析为基本方法,通过深入比较、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及其表现方法上的区别性特征,对解决长期以来一直困扰中国初级阶段英语教学中遇到的汉语式英语(Chinglish)表达方式问题,提出新的思路。
二、英汉两种语言句子的概念对比严格说来,英语中的sentence和汉语中的“句子”是有很大差异的两个概念,它们并非完全对等。
关于句子的定义,语法学家们历来多有讨论,而且分歧很大。
我们这里用来和汉语进行对比的是简单句(或单句)和复合句(或复句)。
一般来说,一个英语的简单句就是一个主谓结构,而复合句就是由连词连接起来的单句串。
汉语中的句子概念则更为复杂一些,但是综合诸家讨论,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汉语的句子有两个构成要素:一是一个前后有停顿的语言片断。
这种停顿口头上表现为较长语气停顿,书面上表现为以句号、问号或感叹号为结束。
二是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
有可能是一个字,也有可能是一个字串。
三、英汉句法理念对比语法是一种语言组词造句的规则。
不同语言的语法规则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主要是由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的特点决定的。
“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汉语只有一个,这就是字,而印欧语有两个,这就是词(word)和句(sentence)。
” (徐通锵,2001)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所以英语的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两大部分。
这种语法体系又称“双轨制语法”。
其中一轨是以主谓结构为框架的句法,一轨是和句子结构成分有对应关系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此类划分。
这两条轨相互支撑、密切依存。
这种“双轨制”特征是英语语法核心理念。
句法和词法搭成这个龙骨框架支撑着英语语法体系的全面展开,任何纷繁复杂的语法现象均可找到自己的归属、坐标。
Lesson 5 英汉语句子形式对比形合与意合单元导读:本单元主要讲解在英汉互译时,英语句子一般趋向于形合,而汉语的句子主要靠意合来组句。
前者不仅靠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意义,而且还有其形合手段、形式多样,主要有使用连接词语(关系词、连词和连接性副词)、介词和其他连接手段(实词的各种形态变化、it 的非人称用法、做形式主语或宾语及there be结构中there做替补词的现象);后者靠语序和语义连贯来行文造句。
总体说来,英语造句注重显性接应、注重句子的形式、注重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而汉语句子注重意义的连贯、完整,句子之间靠内在的、隐性的逻辑关系来组句。
如:①我常见许多青年朋友, ②聪明用功, ③成绩优异, ④而语文程度不足以达意, ⑤甚至写一封信也难得通顺, ⑥问其故则曰其兴趣不在语文方面。
(粱实秋《学问与兴趣》)参考译文:①I have come across a great many bright and diligent young friends who have done exceedingly well in their studies, but are weak in Chinese. ②They cannot even write a letter in correct Chinese. ③When I asked them why, they said they were not interested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张培基译)将以上原句与其参考译文做一对比,我们就不难看出以下的差异:首先,一个含有六个小句的完整的汉语句子译成了三个完整的英语句子。
其次,原来的汉语句子之间看不出明显的连接词,似乎是一种平行关系,表达一个中心思想;而三个英文句子中有明显表示上下文之间关系的连接词,如关系代词who,并列连词but,和从属连词when等,强调句子之间的衔接和明显的逻辑关系。
英汉句法现象的比较研究与翻译摘要:翻译技巧和方法建立在文化的对比上,对比也是指导翻译的核心。
只有很好地掌握英汉语形式之间的对应转换规律,才能获得好的翻译。
英汉句法的根本差异即:“形合与意合”、“复合与简单”、“主语与主题”、“物称与人称”等。
本文认为英汉句法差异只不过是参数的设置不同,找到这些参数就能很好地处理英汉互译及跨文化交际的难题,同时讨论了翻译策略之直译和意译在具体翻译中的互动作用。
关键词:英汉句法;对比;翻译一、英汉句法现象的比较(一)形合与意合英语属于形合语言,与汉语相比英语是一种更为综合化的语言。
句中语法关系主要靠词汇的曲折变化来实现。
句中各意群、成分、各分句的联系,主要通过词汇纽带(如介词、连词)直接显示出来。
如: Don’t come in until I call you.动词come 和 call 之间用连词 until 明确表示出来。
因此英语被看作是形合的语言。
汉语“不叫你,不要进来”不用任何表示关系的连接词(connectives)。
汉语各句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逻辑纽带和语序排列间接表现出来的。
因此汉语被认为是“意合语言”。
重意形契合而不大注意形态和形式。
英汉语的这种差别,我们概括为前者重形合,后者重意合。
英语是明示连贯,汉语是暗示连贯。
所以在英译汉(意合代形合时)应省略不必要的连词。
按汉语表达方式改组,有时要按时间和逻辑顺序重新安排。
1.He declined to amplify on the President’s statement, since he had not read the text.他没有看到总统讲话的文本,不愿加以发挥。
2.Change of information, if any, concerning the contents of this section, will be found in the appendix at the end of the book.本节内容如有更改,均见书末附录。
英汉语法与修辞对比Contras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Grammar and Rhetoric To clarify…:Grammar ,Rhetoric,Contrastive studyGrammar is the field of linguistics that covers the conventions governing the use of any given natural language. It includes morphology and syntax, often complemented by phonetics, phonology,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theory, the language rule, the lawThe kernel of a languageRhetoric广义(消极修辞):既包括修辞格,又包括选择修饰语言、使语言适合语境需要,表达得体,以便更好地实现交际目的的语言艺术。
简明,连贯,得体,属于消极修辞的范畴,目的是要达到规范,明确。
狭义(积极修辞):只包括各种修辞格(figure of speech)的运用,并通过这种运用修辞格的手法使语言发生变异,以实现较为强烈的交际效果。
要求达到形象生动。
语法与修辞的关系狭义修辞:对语法的偏离↓使用频繁、普遍↓语法语法、修辞与语言学习的关系语法:语言的可接受性修辞:广义修辞:充分实现具体的交际目的狭义修辞:语言的个性和美学语法:广义修辞→狭义修辞→美学修辞对比主要讲解内容:主要修辞格对比与翻译练习Simile, metaphor , personification, Metonymy(转喻,借代), Synecdoche(提喻),Euphemism两种语言的异同外语学习:语言经验、语言评价意识、选择意识因为缺钱,又想干点有意义的事,我申请了那份工作,但是我一没有学位,二没教学经验,恐怕得到这份工作的希望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