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教育简史作业1

中外教育简史作业1

中外教育简史作业1
中外教育简史作业1

中国教育简史作业1

一、填空题

1、l、西周官学在设置上可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类,层次上可分大学和小学两级。西周诸侯所

设的大学被称泮宫。

2、先秦诸子百家中,被韩非称为“显学”的是儒家和墨家。

3、孔子招收学生的原则是有教无类。

4、“因材施教”的提法源于朱熹《四书集注》。

5、汉代太学建立于公元前124年,教师称为博士,学生称为弟子。

6、中国,也是世界第一所文艺专门学校是鸿都门学。

7、魏晋南北朝颜之推时期写的《颜氏家训》一部比较系统的家庭教育著作。

8、一般认为公元606年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

9、韩愈认为,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

10、《中庸》关于学习的五个步骤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二、判别改错题

l、西周学校已有较完备的制度,从层级设置上看,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学,一类是乡学。(∨) 改正:

2、“礼”和“射”是西周大学中最主要的课程。(×)

改正:“礼”和“乐”

3、孔子认为治国治民最根本的是教育。(√)

改正:

4、孔子是第一个从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上论述教育作用的思想家。

( √)

改正:

5、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体系中,包含两大部分,即道德教育和知识教百,而以后者为重心。(×)

改正:以道德教育为重心

6、孔子认为通过教育来培养“士”、“君子”,要以完善人格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 改正:

7、孔子把“礼”教和“乐”教视为政治的重要手段,是政治和刑罚的基础。(√)

改正:

8、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改正:

9、孟子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

改正:

10、《大学》所要求的教育目标是“明明德’’、“亲民”、“至善”

其中“明明德”是最高要求。(×)

改正:最高要求是“至善”

11、汉代太学建立于汉文帝时期。(×)

改正:建于汉武帝时期(前124年)

12、“三纲”是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改正:三纲五常

13、董仲舒论述教育作用的理论依据是“性恶说”。(×)

改正:兼有善恶因素

14、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中,最受重视的是明经科。(×)

改正:最受重视的是进士科

三、名词解释

1、学在官府: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内容为:礼不下庶人,官师不分,政教合一。在这种体制下,教育权、受教育权被奴隶主贵族掌握,学校教育也被奴隶主阶级独占,具有极强的阶级性。教育机构和行政机构合二为一。

2、明人伦:“明人伦”是孟子概括的教育目的。其内容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孟子认为处理好这五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的目的是在于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的道德观念。

3、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因建于齐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性质上虽属官办,但实际上是由许多私学组成,像是一所私学联合体。其办学特色有:不治而议论,自由辩论,学无常师,学士守则。

4、教学相长:《学记》的教学原则之一。认为教和学是教学的两个方面,再者相辅相成。它揭示了教师自我提高的规律和教与学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

5、次相授受:是汉代解决经学教育师资不足的办法。先由教师教给先来的高足弟子,再由高足弟子分头去教育其他弟子,可以二传、三传乃至更多。这样,使一个教师可通过逐次相传的方式教授众多弟子,大大扩展了教育范围和成效。

6、越名教而任自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嵇康的教育思想。“越名教”即反对“名教”,批判和否认儒家的“名教”教育思想。“任自然”即实施自然主义教育,让人像自然事物一样,自然而然的发展。这一教育思想对于促进教育领域中的百家争鸣,全面认识教育的属性有积极意义。

7、著录弟子和及门弟子:汉代私学多设于经学大师的家乡,有的大师名气大,很多人慕名欲得教诲,但又难于亲往门下直接受教,于是只在大师门下著录其名,称“著录弟子”,就具有了弟子的身份。亲身前往教师处受教的弟子称“及门弟子”。

8、文翁兴学:汉代蜀郡太守文翁欲移风易俗,推行教化,先从郡吏用选泒聪慧者10余人到长安,就学于博士。数年后,这些人学成归来,于是文翁在成都立学,招收属县子弟入学,学成者予以重用,蜀郡从此学风大盛,此为“文翁兴学”。

四、简答题

1、简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①首创和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了文化学术的下移;②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③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④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教育体系的基础;⑤总结了教学实践经验,其启发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原则揭示了一定的教学规律。

2、简述孟子的道德教育原则与方法。

①持志养气②动心忍性③存心养性④反求诸己

3、简述荀子的择师标准。

荀子认为,当老师有四个条件:一要有尊严,使人敬服;二要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经验;三要具备传授知识的能力而不违反师德;四要能体会“礼法”精微道理,且能加以阐发。凡

有以上四点者,即可为师。

4、简述老子的“绝学”观点。

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来源,而“道”是自然无为的,“人为”即背道。他主张“复归于朴”、“复归于婴儿”,提出“为道日损”的命题。他认为“绝学无忧”,(不学习知识,可免除忧患)。人民之所以难于统治,是因为“智多”。老子把“为学”和“为道”对立起来,否认学习知识的作用,实际上是对一般教育作用的否定。

5、秦代在文教政策方面有哪些举措?

①书同文②行同伦③设三老以掌教化④禁止私学,焚书坑儒⑤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6、何谓“九品中正”选士制度?它对教育有何影响?

该制度具体实施于魏文帝曹丕执政时期,是魏晋南北朝主要选士制度。其内容是:由“中正”官评定士人品级,朝廷按品授官。先选择郡、州中“德高才盛”者任“中正”官,由中正官评定士人品级,再按品级授予官职。这种选士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东汉以来郡、州名士操纵舆论、左右选举的局面,或多或少地扫除了浮华朋党之风,加强了中央对选举权的控制,国家也得到一些有用之才,但后来逐渐蜕变成门阀世族的政治工具。

7、颜之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主要见解?

①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②要爱与教相结合③要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④要重视“应世经务”的实学教育⑤要培养虚心、勤勉的学习态度。

五、论述题.

1、试述《学记》中关于教育教学原则的主张。

要点:①教学相长。教与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②尊师重道。“师严而道尊”

③藏息相辅。正课学习与课外学习兼顾,相互补充

④豫时孙摩。豫:预防性原则;时:及时施教的原则;孙:循序渐进的原则;

摩:学习观摩的原则。

⑤启发诱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⑥长善救失。坚持正面教育,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详见P53-55}

2、试述私学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要点: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官学教育逐渐衰弱,“学在官府”的教育法制已不适应新时代要求。政治斗争中的一大批贵族、文化人沦落到社会下层,流亡到四面八方,于是原由官府垄断的学术开始向民间扩散,造成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使教育在民间开展有了可能,加上社会对人才和教育需求更加强烈,官府无暇办学,私学便应运而生。

意义:①冲破了西周以来学校教育为官府垄断的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

②私学作为专门教育机构,从政治机构中分离出来,迈出了教育独立化的第一步。

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促进了先秦教育理论的发展。

④使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详见P16-17}

3、论述汉代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作用及影响。

要点:西汉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一是设五经博士,将儒家以外的博士均排除在外,大大提高了儒术的地位。二是建立博士弟子制,标志着汉代太学的建立。从此,学习儒经者日益增多,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三是以儒术取士,不仅为“独尊儒术”的推行和落实提供了保证,而且对于士子进德修业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四是建立视学制度。这些政策不仅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大发展,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更是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详见P72-73}

4、试述科举制度在选士制度发展史上的意义及对封建政治及文化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要点:1、科举制的创立与实施,为加强中央王权,主权统一,发挥了重大作用。

①选士任官大权由朝廷掌握,加强了中央集权制。

②科举制向中小地主打开了入仕的门路,大大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强了统治

基础。

③为封建国家选拔出许多优秀人才,提高了吏治水平,为国家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④调动了全社会研习儒家经典的积极性,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和普及,促进了思

想的统一。

2、科举制的创立与实施,对教育产生了十分深刻而直接的影响:

①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②使教育成为科举的附庸。{详见P101-102}

中国教育简史作业2

一、填空题

1、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依次为庆历兴学、熙宁兴学、崇宁兴学。

2、《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它是朱熹由编定的。

3、北宋时期六所最著名的书院是白麓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

4、明清科举常科只有进士科,考试为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

5、明代国子监生通称监生依其来源分为四类:荫监生、贡监生、举监生、例监生。

二、判别改错题

l、宋代实行“文武并重’’的文教政策。(×)

改正:尚文抑武

2、王安石提出造就人才的四点纲领为“教、养、取、任”。(√)

改正:

3、宋代的国子监不是国家管理学校的主要机构,只是国家的最高学府。(×)

改正:既是提高学府,也是国家管理学校的主要机构。

4、朱熹直接秉承了荀子的学说,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

改正:“明人伦”是孟子的学说

5、明代的文教政策以尊孔崇儒,推崇理学为主要内容。( √)

改正:

6、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的精华部分是他关于“知行合一”的道德修养原则。(×)

改正:是“致良知”(精华)

7、王夫之在人性问题上的独到见解是把人性分为“先天之性”和“后天

之性”。(√)

改.

8、颜元主张教育“以经世为宗”培养“实德实才之士”。(√)

改正:

三、名词解释

l、苏湖教法:是对北宋胡瑗在苏州,湖州讲学方法的称谓。胡瑗在苏湖当地教学,一反当时盛行的重视诗赋声律的学风,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主张“明体达用”,首创分斋教学制度,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影响深远。

2、三舍法:北宋王安石在熙宁兴学时期在太学实施三舍法,将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生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依次升舍。“三舍法”的实施强化了学校的职能,提高了学校的教育地位,有利于加强学校教学,并使学校课业与考试更加规范化。

3、学田:是宋代政府资助地方官学的一项措施。即拨给地方官学一定的土地称“学田”,以田赡土,为地方官学的持续发展提供经济保障。

4、升斋积分制:元代实行的一种教育制度。元代先后把学科分为四斋和六斋,实行分斋教学,国子司业齐履谦等人于1315年提出了升斋积分制,每季考其学行,以次递升。考试中词理优者一分,词平理优者平分。岁终积于八分者充高等。

5、监生历事:是明代国子监教学活动之一。所谓监生历事,即监生到监外“历练政事”或称实习历事。这种强调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培训官吏的措施是以满足当时官吏不足的需要而创立的。

四、简答题

l、王安石关于造就人才的纲领有哪些内容?

王安石提出造就人才的四点纲领,即“教、养、取、任”。“教”是培养人才,传授知识技能;“养”是指发挥培养人才作用的保障措施;“取”是选拔人才;“任”是使用人才。这四个环节,抓住了造就人才的根本之处。

2、《白鹿洞书院学规》的作者是谁?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是朱熹。主要内容:1、“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2、“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习方法和过程)3、“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道德修养的原则、方法)4、“处世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记其功”。(行为处世基本原则)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已”。(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

3、朱子读书法是何人归纳的?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朱熹归纳。基本内容:1、循序渐进;2、熟读精思;3、虚心涵泳;4、切已体察;5、着紧用力;6、居敬持志。

4、元代文教政策包括哪些内容?

1、尊孔崇儒,以文治国;

2、遵用汉法,推崇理学;

3、民族歧视政策,科举考试汉人受歧视。

5、王守仁在儿童教育上有哪些主要见解和主张?

王守仁认为当时的儿童教育存在严重的弊端,只一味地让儿童读书作文,而忽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只责备儿童的不对,不从正面进行引导;每天关着、锁着,像对待囚犯一样,而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严重扼杀了儿童的天性,教育效果适得其反。由此,提出要根据儿童乐嬉游而惮拘检的特点,注意顺应儿童的性情,激发儿童兴趣。要采取“诱、导、讽”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教学活动要注意形式,搭配进行。

6、明清时期,蒙学的教材大致有哪几类?

答:蒙学的教材大致有:(一)以识字为主的教材(二)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的教材(三)诗歌类教材,如“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四)综合知识类教材。

7、何谓八股文取士?它对教育有何影响?

答:明清科举考试最大的特点就是八股文取士,八股文通称制艺或时文,八比文,四书文,是一种严格注重内容和形式的文体。作文题目只能出自《四书》《五经》,作者必须“依经按传”,用“古人语气”,代圣贤立言,不能作任何发挥,形式上必须采用固定格式的对偶文体。明清八股文取士,对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当时,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仅局限于训练八股文,学校完全变成了八股文的训练基地。读书人终日沉溺于八股的套术之中,严重败坏了学风,助长了读书人的侥幸心理严重阻碍了学术进步。因此,八股取士自明朝末年开始,不断遭到早期启蒙思想家的猛烈抨击。

8、明清国子监的设置相当完备,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明清国子监既是中央教育行政机关,也是全国最高的学府,明国子监隶属于礼部,清以后成为朝廷独立设置的机构,国子监的设置相当完备,管理和教学分别设有“五厅”、“六堂”,“五厅”包括绳愆行、博士厅,典籍厅,典簿厅和掌馔厅,为管理机构,负责监督、教学和服务。“六堂”指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和广业六堂,为教学单位,有初、中、高三级。在五厅和六堂之上设有国子祭酒1人,为国子监最高行政长官;国子司业1人,为祭酒之副职。

五、论述题

l、试从“性即理”的观点出发,分析评述朱熹有关教育目的及作用的思想。

要点:首先,朱熹的有关教育目的{明人伦}的论述,是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人类社会中的人伦表现了“天理”的内容,“明人伦”作为教育目的,就是要体认天理,复尽天理。这样,他就把封建伦理道德绝对化、永恒化。教育就是在于促进人们在格物致知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达到“天理”的标准。

其次,朱熹从性论的观点出发,论述教育的作用。朱熹认为,人是理与气结合而生成的。性者,人之所以得于天理地。“性即理”也,天命之性,就是天理,是人出生之前就存在的,是纯然至善的。而气质之性有善有恶。因此,教育的目的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即存善弃恶。通过教育,修心养性,使人心服从于道心,就等于天理战胜了人欲,这个过程就是“明人论”的过程。

朱熹有关教育目的和作用的论述,用“天理”证明封建三纲五常的合理性,将其绝对化,将中国古代道德领域中的禁欲主义传统发展到了极致,给封建专制制度和伦理制度披上了神圣的理论外衣,为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发挥重大作用。(详见P 141-143)

2、宋代书院在教学和管理方面有哪些主要的特点?它的意义何在?

答:宋代书院在教育及教学管理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具体内容如下:1、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多渠道,书院的学田和经费,得到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2、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管理体制日趋完备,宋代书院的最高首脑称为山长,洞主或洞长3、书院的学术风气活跃,宋代书院采用自由讨论学术的教学方式,强调以自学为主,师生同研习学问。

4、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健全。宋代书院通过制定学规章程来规范教学宗旨,方法及培养目标。此外,书院的教学水准高,具有高级研修的性质。宋代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意义:自书院产生以后,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在教育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起到了弥补官学不足的作用,丰富和扩大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内涵,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详见P 137-140}

3、如何认识王守仁“致良知”的教育目的论。

答:要点:王守仁认为,万事万物都在心中,“心外无物”,而心就是理,心的本体是“良知”,因而,“良知”一旦与物接触,就会产生物欲,邪念,一般人的良知常被被物欲,邪念所蒙蔽,而要想除掉邪念,恢复本心,必须做为善去恶的功夫,即“致良知”,因此,教育的根本就是“存其心”、“求其心”、“守其心”、“明其心”,即保存,培养先天固有的“良知”,克服邪念和人欲,所谓“致良知之外无学矣”。

王守仁“致良知”的教育目的,与朱熹的“存天理,无人欲”的教育目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途径和手段不同,朱熹提倡读圣贤书,王守仁主张自我体验,主张“格心”、“内求”。在当时充满偶像崇拜的时代,王守仁敢于独树一帜,提出“致良知”的思想,对于冲破理学的禁锢,解放思想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详见P175-176)

4、王夫之有哪些具有重要价值的教育观点?

答:要点:

一.论性与习。王夫之把人性分为“先天之性”和“后天之性”,后天之性是通过“习”而获得的“习性”,是不断生长发展的。“习”在人的发展中有三个作用,一是影响“先天之性”,二是获得知识和才能,三是除“恶习”。王夫之反对先验论和生而知之,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二.论学与思。王夫之主张学而知之,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学思结合,体现了他人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三.论理与欲。王夫之坚决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认为“理”与“欲”是统一的,互相依存。他认为“人欲”是合理的,“无人欲”是违背人性的。当然也反对纵欲,对“人欲”要进行适当的节制和引导,要以推已及人之道来正确处理与欲的关系。

四.论知与行。王夫之主张行先知后,知行并进,相互为用。主张在教学中重视实践,“教必著行”,学以致用。

五.论师与生。王夫之认为“善教者必有善学者,而后其教之益大。他指出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交互作用的活动过程,但作用是不同的。教师起指引作用,进德修业靠学生“自悟”,因此,要求学生要勤奋自勉,教师不能降低标准,迁就学生。教师要言传身教(“善教者“),要实事求是,不可华而不实。{详见P181-184}

中国教育简史作业3

一、填空题

l、西方传教士在华兴办的第一所学校是年建1839年建立的马礼逊学堂。

2、魏源提出学习西方的观点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中国人办的第一所近代技术学校是1866年办的福建船政学堂。

4、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首任教育总长是蔡元培。

5、蔡元培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等“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6、蔡元培强调教育不应受政党和教会。

7、1920年,北京大学首先招收女生。

二、判别改错题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主要是通过对中国留学生进行奴化教育来实施的。(×)

改正:最后一句改为:传教,主要是通过基督教会的传教来实施的。

2、被学术界认为是近代学术思想开启者的人是魏源。( ×)

改正:魏源改为龚自珍。

3、清木着手改革旧教育,首当其冲的是官学体制。(×)

改正:首当其冲是改革书院。

4、梁启超是中国最早论述“体育”、“智育”,“德育”三者并重的教育家。( ×)

改正:梁启超改为严复。

5、中国近代学制基本形成的标志是1922年学制的产生。(√)

改正:

三、名词解释

1、万木草堂:1891年康有为会试落榜后回广州,在长兴里设立万木草堂,兼授中学和西学,引进了近代西方的教学方法,造就了一批维新运动的骨干。

2、卧碑:地方官学存在严厉的学规,最突出的是明洪武年间,颁行天下并刻碑立于学校十二条禁例,其中有严禁学生过问政治,无条件地尊师勤学等规定,若有不尊者,则“从违制论”,这就是有名的卧碑。

3、提学官是省教育行政长官,他的任务是在其三年任期内,巡视省内各府,州,县学,检查教学质量,选拔入围子监学习和参加乡试的生员。

4、京师同文馆:近代中国第一所新式学校,创建于1862年,它最初是一所外国语专门学校,隶属于清政府刚建立的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目的是培养政府所需要的外事专业人才,以英文教学为主。后逐渐增设近代学科。

5、大职业教育主义:是黄炎培于1925年提出的教育主张,强调职业教育应该参加到改革社会的政治活动中去,不能只限于教育自身的范围,办职业教育也不能只以资本家愿望考虑,而应顾及到劳动人民的利益,需要和可能。

6、庚款兴学:这是由列强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用于在中国兴办教育事业,最早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发起,他当时在山西处理“教案善后事宜”提议将山西省应该摊派的赔款银子用于设立学堂,1902年达成协议,建立山西大学堂。“庚款兴学“反映了列强在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的浪潮下,更加重视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影响渗透的倾向。

7、学部:1950年,清政府效仿日本文部之成规,正式设立学部,作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学部与政府其他各部并列,长官都称尚书(首任学部尚书是荣庆)左,右待郎为副长官,设左,右丞处理部务,设左,右参议及参事4人,负责似订有关教育法规。

8、农民运动讲习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培养农运干部的学校,为适当日益高涨的农民运动的需要,讲习所采取短训班的形式,从1924年到1926年共在广州举办了6届,国民政府迁到武汉后,又在武昌办了第七届,称为“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师多是中共著名理论家。共培养了1600名毕业生,为中国农民运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9、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时期培养革命军事干部的学校,其正式名称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

官学校,创立于1924年5月,1926年更名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于广州南部的黄埔鸟上,所以习惯上称为“黄埔军校”,孙中山亲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后蜕变为蒋介石培养嫡系军官的场所。

四、简答题

1、清末旧教育的改造从哪个领域开始?是怎样进行的?

答:清末旧教育的改造从书院开始。分三个阶段:1、整顿改良旧书院。2、另建新型书院。

3、将旧书院改造成新式学堂。

2、洋务派办的新式学校有哪些主要特点?

这些新式学校打破了传统儒学教育一统之下的格局,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人文学科的教学,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新型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为目标,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①它在国家教育体制中尚无一席之地。

②教育范围有限。

③从教学到管理,大权多被外国人所把持。

④仍保留着封建教育的主要阵地。

3、梁启超关于“特色之国民”的观点是什么?

梁启超认为,传统教育最大的缺点是培养的人缺乏国家观念、公共观念和自治观念,只求个人完善,或者只求升官发财。他要求培养的新式国民,应具有独立的人格,权利义务并重的思想,有知识、道德和才干,既能自主、自立,又有团队协作精神。

4、简述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

①制订教育方针和新的教育宗旨。重视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②进行教育行政机构的改革,由教育部取代清代的学部。

③制订新学制即“壬子、癸丑学制”。

五、论述题

1、简述“癸卯学制”的基础构架,并分析它的性质。

要点:基本构架:癸卯学制包括各类各级学堂章程,还附有学校管理法、教学法等。整个学制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阶段,三段又共分为7级;初等教育有蒙学院(4年)、初等小学堂(5年)、高等小学堂(5年)、中等教育有中学堂(5年)、高等教育有高等学堂(3年)、分科大学堂(3~4年)、通儒院(5年)。与中间3级并列的还有同级实业学堂和师范学堂。

癸卯学制由清王朝制定,带有明显的封建教育的烙印,其一,学制延续时间长;其二,传统的课堂设置;其三,传统的办学体制;其四,学校管理中的封建制度;其五,仍没有女子教育的位置。尽管如此,但从性质上说,它毕竟居于近代新学制的范畴:它具有完整的、上下衔接的学校体系,学习近代自然社会和人文学科,规定统一的学习年限,实行班级授课制。它的颁布,结束了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传统教育体制,在教育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详见P233-238}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试对它在教育领域中

的作用加以分析。

要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张之洞提出的教育思想。

张之洞所说的“中学”是《四书》、《王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之类的传统的经史之学、典章制度和伦理道德等。“西学”包括“西政”和“西艺”两部分,即西方各国历史和各类具体制度、行政管理措施。

“中学为体”是强调以封建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三纲”的地位,它是中华文明的根基,绝不能削弱和放弃,其目的是要维护封建统治的根本制度框架。“西学为用”是张之洞认为这些新学确有实用之效,应该采用。中学是本,是基础,西学只有在不触犯中国封建专制和伦理的纲常下才能适当引进并发挥作用。中体西用的观点既维护了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又提供了适当变革,以解内忧外患的原则措施,奠定了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文教政策的基础。

中体西用在人才培养方面,主张以封建纲常作为个人品德修养的准则,以经史之学作为个人文化修养的根基,再掌握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培养封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教育领域,西学为用可以较充分地引进西方近代学科、课程及制度、措施,在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历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详见P215-217}

3、试评述1922年学制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要点:背景:五四前后,一些教育社团积极倡导学制改革,1920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两届年会均讨论学制改革,1921年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孟禄来华讲学,同年,广州召开的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七届年会以学制改革为主要议题,并提出了改革提案,征求全国意见,由此学制改革的热潮迅速遍及全国。1922年9月,北洋政府召开全国学制会议,最后教育部于1922年11月以大总统名义颁布实行。

主要内容:①指导原则:学制规定了“七项标准”。{P226第一段}

②学校系统:采用“六三三”分段的形式,即初级小学4年,高级小学2年;

初级中学3年,高级中3年,大学4至6年。

③四项附则{P266第三段}

历史地位:这一学制的进步性:

①它缩短了小学的年限,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

②延长了中学的年限,有利于提高中等教育水平,同时将中学分为两个阶段,

既增加了办学的灵活性,又有利于中学的普及。

③取消了大学预科,有利于大学集中力量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

④在中学开始实行选科制和学分制,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可使学

生有较大的发展余地,适应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之需。

“六三三”学制的基本结构适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故一直延续下来,甚至影响到新中国的学制。{详见P264-267}

中国教育简史作业4

一、填空题

1.国民党统治时期蒋介石推崇的“四维”是礼、义、廉、耻

“八德”是忠、孝、仁、义、爱、信、和、平。

2、陶行知创作的教育小说名为《古庙敲钟录》。

3、杨贤江的两部主要教育著作是《教育史ABC》和《新教育大纲》。

4、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的主张。

5、苏区临时中央政府的教育行政机构称为教育人民委员部,行政首长称作部长。

6、抗大全称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它的前身是抗日红军大学。

二、判别改错题

1、陶行知的乡村教育,以普及识字教育和学校参与社会为重点。( √)

改正:

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苏维埃教育的重心是干部教育和学校教育。(×)

改正:重心是干部教育和大众教育

3、“活教育”主张是黄炎培提出的。(×)

改正:陈鹤琴

4、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改正:

三、名词解释

1、爱国学社:1902年11月,中国教育会为支持学生反迫害的斗争,为当时被上海南洋公学开除的200多罢课退学的学生成立了爱国学社,蔡元培自任总理,其办学很有特色,师生可高谈革命,议论时政,还创办一些进步刊物,后被迫解散。

2、勤工俭学运动:由蔡元培等人在法国发起,提出“勤于工作,俭于求学”的口号,用勤工俭学的方法吸收有志青年到法国留学,“五四”以后,一批早期共产主义者参加,人数达1600人左右。他们在法国留学期间,学到了马列主义理论和苏联革命经验,考察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状况,并在艰苦劳动锻练中,提高了思想认识,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如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

3、苏维埃文化教育建设总方针:由毛泽东在1934年1月第二次苏区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提出,内容是: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和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4、延安大学:1941年经中共中央决定由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干校合并成立,1944年行政学院、鲁艺等校并入,是一所规模较大、学制正规的综合性大学。延安大学下设行政学院、艺术文学院、自然科学院、学生总数1300多人,是我国第一所工、农、文、医、理、艺综合性的高等院校。

5、华北联合大学:1939年由陕北大学、泽东青干校、延安工人学校、鲁艺等校挺进敌后的师生在晋察冀边区成立“华北联合大学”,校长为成仿吾,1941年前设教育、法政、文艺三个学院,教职员4000多人,6年毕业生达8000余人,对坚持华北抗战,争取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简答题

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提出了哪些教育政策?

①改订学制,废除不急需与不必要的课程,改变管理制度,以教授战争所必需之课程及发扬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原则。

②创设和扩大各种干部学校,培养大批抗日干部。

③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组织各种补习学校、识字运动、戏剧运动、歌咏运动、体育运动,创办敌前敌后各种地方通俗报纸,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觉悟。

④办理义务的小学教育,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

2、简述新文化运动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①声讨封建礼教的浪潮。

②国语和白话文教育的开展。

③男女平等教育地位的确立。

④各教育团体的建立。

3、陶行知的“教学法”取代“教授法”有何意义?

陶行知反对传统的“教授法”,提出“教学法”,认为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两个不可偏废的因素,后来又提出“教学做合一”,认为“做”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强调“做”的突出地位,是陶行知反对旧教育以书本为中心,“死读书、读死书”的立场的反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乡村教育有何特点?

①以教育试验为手段,来探索教育改革的成功模式,并试图将这种模式推广到全社会的范围。

②以农村作为教育改革试验的基地,以农民作为主要教育对象,并以教育改革带动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③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通过不同的方式将教育活动影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需求,来安排和设计教育实践的形式和内容。

5、解放战争期间在新解放区的教育政策有哪些?

①要求各部队在战争进行中要保护各类学校和教育机关,必要时要派出军队保护。

②对接管的各类学校建立新的领导体制,取缔反动党团组织,取消训导制度,废除有法西斯毒素和封建迷信的教材。

③对原有职员,除少数反动分子和破坏分子外,一律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

④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五、论述题

1、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试分析其历史及现实意义。

要点:内容:①在推广职业学校的同时,在高等小学中学分设职业科。

②主张“专科一贯主义”,职业教育及早进行,从小学开始分专业学习。

③职业学校的灵魂是社会性,即社会化。办学要适应社会需要。

意义: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思想主张实施平民职业教育,适应劳动人民的利益、需要的可能,使职业教育向人民接近,为失学失业青年和普通员工提高文

化和业务水平做了大量的工作。黄炎培和他所创办的职业社开创了我国现

代职业教育。他希望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使祖国繁荣富

强。虽然这种理想在国民党统治下根本不可能实现,但仍为中国职业教育

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详见P315}

2、分析和评价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目的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活教育”课程有两条原则:一是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二是根据当地儿童与环境实际需要而灵活安排。有五类课程: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自然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

“活教育”思想强调“做中教、做中学、学中做”,强调学生要通过活动和体验来获得知识,因此,它重视室外活动,生活体验,以实物为研究对象,以书籍为辅佐的参考,根据儿童生活的需要和儿童的学习兴趣,组织儿童活动场所,鼓励儿童去发现他们自己的世界。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切中传统教育的弊病,反对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书本至上,主张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的能力,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忽视了系统的科学知识的学习,过分强调了直接经验,对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估计太低。{详见P316-318}

2018年10月自考00464中外教育简史试卷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外教育简史试卷 (课程代码00464)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羁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商代时新出现了一种学校形式,被称为 A.校 B.序 C.庠 D.瞽宗 2.提出著名的“性相近,习相远”思想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3.墨子主张教育要培养的理想人格是 A.君子 B.真人 C.神人 D.兼士 4.魏晋南北朝时形成了儒道兼综的“新学”,被称为 A.南学 B. 北学 C.玄学 D.理学 5.古代被称为“社学”的基层学校创设于 A.宋代 B.元代 C.金代 D. 明代 6.《春秋繁露》的作者是 A.孔子 B.苟子 C.王充 D.董仲舒 7.洋务运动时期兴起的留学活动是 A.庚款留美 B.赴日游学 C.派遣留美幼童 D.留法勤工俭学 8.中国近代首次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教育家是 A. 蔡元培 B.梁启超 C.康有为 D.严复 9.我国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的正式法令是 A.《强迫教育章程》 B.《颁定教育要旨》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0.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的教育工作政策中强调 A.国民教育第一 B.儿童教育第一 C.干部教育第一 D.群众教育第一

11.古希腊完全控制斯巴达教育的是 A.家庭 B.学校 C.国家 D.社会 12。共和早期的古罗马教育形式主要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早期教育 13.法兰克王国查理曼统治时期聘请进行教育改革的英格兰教士是著名学者 A.约克 B. 阿尔琴 C.卡西诺 D.查理斯 14.1534年,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的天主教组织是 A.加尔文 B.路德 C.日内瓦 D. 耶稣会 15.18世纪末至l9世纪初,由英国教育家贝尔和兰开斯特创立的学校制度叫 A.学生制 B.导生制 C.教师制 D.导学制 16.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是 A.《教育论》 B.《教学论》 C.《大教学论》 D.《大教育论》 17.卢梭认为,爱弥尔最初几年的教育应该是 A. 学校教育 B.积极教育 C.消极教育 D.成人教育 18.20世纪50-80年代,英国对学校组织进行调整和改革,普遍设立 A.技术中学 B. 综合中学 C.文法中学 D. 现代中学 19. 1917年前苏联建立的全国教育最高领导机构是 A.教育委员会 B.中央教育委员会 C.国家教育委员会 D. 教育人民委员会 20.杜威认为,人有四种本能,其中最重要的本能是 A.交际与探索 B.表现与制作 C. 制作与探索 D. 表现与探索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苟子对教师提出了很严格的要求,认为当教师要具备的条件包括 A.博习 B.博喻 C.知微而论 D.耆艾而信 22.宋代太学中曾经普遍实施“三舍法”,以下史实正确的有 A.王安石对太学实施的改革措施 B.其特点是分级教学 C.范仲淹对太学进行的改革措施 D.其特点是分级教学 23.清末“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有 A.废除八股取士 B.颁布壬寅学制 C.创建京师大学堂 D.书院改学堂 24.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的“五项竞技”内容有 A.赛跑 B.摔跤 C.划船 D.跳跃

中外教育简史

科目:中外教育简史 1.1.“成均” 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成均”,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五帝时代的“大学”,相传先王在“成均”用酒款待地位低贱的“效人”,并宣讲教令,举行一些集体性的祭祀活动。 1.2.“虞庠之学” 虞舜时代便有“痒”这种教育机构。 “痒”的本义是饲养家畜的地方,后来又变为储存谷物之处,故又名“米廪”,在原始社会中可能由老人负此责任,并附带教育儿童和青年,后又发展为养老之所,并负一部分教育责任。 2.1.校 其原意为“木囚”,即用木头或竹子围成栏格作为养马之所。后来逐渐演变为习武和比武的场所。在这里,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不仅受到内容相当广泛的军事训练,而且还要经过相当严格的各项考试。夏代的“校”,实际上是一种发展比较完备的军体性质的教育机构。 2.2.“六艺” 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3.1.文士 是一种操持礼乐仪式的人员,他们都以领主给的俸禄为主,不能过问、干预政治。 3.2.五伦 具体来说,“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称为“五伦”,是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3.3.《大学》指聚集在特定地点传播 和吸收高深领域知识的一群人的团 体。 3.4.《学记》 4.1.书同文 4.2.行同伦 4.3.颁挟书令 4.4.黄老之学 4.5.焚书坑儒 4.6.玄学 4.7.汉代“太学” 4.8.汉代“宫邸学” 4.9.鸿都门学 4.10.国子学 4.11.国子监 4.12.隋朝监属五学 4.13.六学二馆 4.14.学田制 4.15.三舍法 4.16.升斋积分 4.17.社学 5.1.三纲五常 5.2.“必仁且智” 5.3.《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5.4.《进学解》 5.5.《三经新义》 5.6.朱子读书法 5.7.白鹿洞书院揭示 5.8.八股文 6.1.马礼逊学堂 6.2.宁波女塾 6.3.魏源 6.4.洋务教育 6.5.《劝学篇》 6.6.中体西用 6.7.癸卯学制 6.8.严复 6.9.梁启超 6.10.维新教育 7.1.《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7.2.壬子一癸卯学制 7.3.大学院制 7.4.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7.5.庚款兴学 7.6.留法勤工俭学 7.7.国立中学 7.8.抗日军政大学 7.9.黄埔军校 7.10.陈鹤琴 1-1.智者 1-2.“七艺” 1-3.“苏格拉底法” 1-4.“十二铜表法” 1-5.亚里士多德 1-6.柏拉图 1-7.西塞罗 1-8.昆体良 2-1.教会学校 2-2.修道院学校 2-3.大教堂学校 2-4.堂区学校 2-5.宫廷学校 2-6.骑士教育 3-1.文艺复兴运动 3-2.“快乐之家” 3-3.伊拉斯谟 3-4.《巨人传》 3-5.蒙田 3-6.马丁·路德 3-7.加尔文 3-8.耶稣会 4-1.文法学校 4-2.公学 4-3.“学园” 4-4.“星期日学校” 4-5.“导生制” 4-6.“新大学运动” 4-7.《国家教育论》 4-8.《费里教育法》 4-9.巴西多 4-10.柏林大学 4-11.贺拉斯·曼 4-12.《毛雷尔·拨地法》 4-13.昆西教学法 4-14.福泽喻吉 4-15.《学制令》 5-1.《大教学论》 5-2.泛智教育 5-3.《教育漫话》 5-4.“白板说” 5-5.《爱弥尔》 5-6.《林哈德和葛笃德》 5-7.《普通教育学》 5-8.《人的教育》 5-9.“恩物” 5-10.《教育论》 6-1.现代教育制度 6-2.现代学制 6-3.现代教育行政体制 6-4.教育系统 6-5.综合中学

中外教育简史习题集与答案全

中外教育简史习题集 第一篇中国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上)中国古代官学教育的发展演变 一、填空 1.成均是出现于五帝时期的萌芽状态的学校教育。 2.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我国真正意义的学校出现于商朝。 4. 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国学,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学,由大司徒掌管。 6. 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以六艺教育为主,西周的经济实施奴隶主贵族的土地国有(井田制)制,政治上实施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分封制,教育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学在官府。 7.稷下学宫位于春秋战国时的齐国,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为一体的学校,曾经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祭酒的是儒家的荀子。 8.“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9.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为博士置弟子员,标志着太学的正式设立。 10.汉代太学的正式教师称为博士。 11.汉代太学内部的考试基本上采用设科射策的形式。 12.汉灵帝时设立的鸿都门学是一所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 13.汉章帝建初四年召开经学会议,讨论结果经班固编成《白虎通义》。公元175年在蔡邕的建议镌刻于太学门外的石经称“熹平石经”。 14.唐玄宗发布《求儒学诏》,亲自注《孝经》,颁布行天下。唐文宗还镌刻石经,以维护儒经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史称“开成石经”。

15.唐代中央官学中的“六学一馆”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书学和广文馆。 14.北宋先后发起三次兴学运动,第一次是范仲淹主持发起,史称“庆历兴学”;第二次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史称“熙宁兴学”;第三次由蔡京主持发动,史称“崇宁兴学” 15.清代的官学除国子监还有宗学、觉罗学和八旗学。 二、选择 (C )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B夏代C西周D东周 (B )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 A《千字文》B《史籀篇》C《三字经》D《急就篇》 (C)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 B、御 C、诗 D、数 (A)4.“立五经博士”是哪一位统治者的决策? A、汉武帝 B、秦始皇 C、周文王 D、唐太宗 (B)5.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B)6.、“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 A、唐代 B、汉代 C、秦代 D、周代 (B)7、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谁?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C)8、“六学一馆”是哪个朝代的中央官学体系的简称? A、隋代 B、宋代 C、唐代 D、汉代

(全新整理)1月全国自考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 课程代码:004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儿童发展的早期,卢梭反对压抑人性的教育,而主张( ) A.积极的教育B.城市的教育 C.知识的教育D.消极的教育 2. 我国最早创办私学的教育家是( ) A.老子B.孔子 C.孟子D.荀子 3.“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哪国的高等学府?( ) A.鲁国B.齐国 C.赵国D.楚国 4.先秦诸子百家中,被韩非称为“显学”的是( ) A.儒、墨B.儒、道 C.儒、法D.儒、黄老 5.元代书院的主要特点和变化是( ) A.出现官学化趋向B.具有民族特色 C.八股文学习D.管理松弛 6.陶行知创建的推进乡村教育的实验学校是( ) A.晓庄乡村师范学校B.河南村治学院 C.浙江诸家桥农村改进试验学校D.四川育才学校 7.洋务运动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 A.龚自珍B.张之洞 C.康有为D.黄炎培 8.南京鼓楼幼儿园是谁创建的? ( ) 1

A.陶行知B.蔡元培 C.陈鹤琴D.张宗麟 9.京师大学堂创办于( ) A.1862年B.1898年 C.1900年D.1902年 10.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有名的教育理论是( ) A.实用主义B.活教育 C.生活教育D.乡村教育 11.首创“成绩测验”及其量表的教育家是( ) A.帕克B.莫·伊曼 C.赖伊D.桑代克 12.西欧中世纪大学的教学语言是( ) A.英语B.德语 C.拉丁语D.希腊语 13.夸美纽斯认为人受教育的最好时期是从出生到( ) A.6岁B.12岁 C.18岁D.24岁 14.美国现代教育家康南特的教育理论属于( ) A.要素主义教育流派B.永恒主义教育流派 C.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流派D.改造主义教育流派 15.在美国公立学校运动中,被称为“公立学校之父”的教育家是( ) A.富兰克林B.杰佛逊 C.帕克D.贺拉斯·曼 16.1944年英国颁布的重要教育法是( ) A.巴尔福教育法B.费舍教育法 C.巴特勒教育法D.中等教育法 17.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主张进行绅士教育应当在( ) A.家庭B.学校 C.教会D.社会 18.1755年俄国建立的莫斯科大学,只设法律、哲学、医学系,不设( ) 2

(自考小抄-知识点)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A)A.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需要B.语言 的产生C.经济的发展D.生产工具的改进1.2.我国境内最早的文化遗址是(B)A.云南 元谋文化遗址B.山西西侯度文化遗址C.北京周口店文化遗址D.河姆渡文化遗址 1.3.原始人类的主要生产工具是(C)A.木器 B.铁器C.石器D.铜器 1.4.既促进了人类稳定的生活方式,又扩大 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是原始人类的 (D)A.生活环境的变化B.经济方式的变化 C.生产工具的变化D.居住环境的变化1.5.中国最早的家畜驯养业产生于(A)A.大 约七八千年以前B.大约五六千年以前C.大约四五千年以前D.大约三四千年以前 1.6.导致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是(C)A.血缘 群婚的确立B.对偶婚的确立C.族外婚削的确D.族内婚制的确立 1.7.五帝时代的学校中也叫“大学”的是 (A)A.成均B.大房子C.上庠D.下庠 1.8.庠这种教育机构产生于(C)A.黄帝时代 B.炎帝时代C.虞舜时代D.商汤时代 2.1.标志着中国告别原始时代的是(A)A.夏 王朝的建.B.商代的建立C.西周的建.D.秦朝的建立 7.31.1922年在上海建立的中国共产党培养 革命干部的学校是。(A)A.平民女学B.上海大学C.湘江学校D.苏维埃大学 7.32.《强迫教育章程》是(D)A.民国时期制 定颁布的B.清初制定颁布的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制定颁布的D.清末制定颁布的 1-1.希腊文化和教育发展过程的第二阶段是 (A)A.古风时代B.荷马时代C.古典时代 D.希腊化时代 1-2.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800年被称为 (B)A.古风时代B.荷马时代C.古典时代 D.希腊化时代 1-3.古希腊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时期是 (B)A.荷马时代B.古风时代C.古典时代 D.希腊化时代 1-4.雅典结束王政时代的时间是(A)A.公元前683年B.公元前593年C.公元前682年D.公元前508年 1-5.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人是(C)A.高尔吉B.安提丰C.普罗泰戈拉D.克里底亚 1-6.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在希腊被称为 (A)A.智者B.学者C.老师D.大智 1-7.提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思想的是(C)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伊索克拉底 7-18.1952年出版的《教育的资源的使用》是(B)的最后教育著作。A.马利坦B.杜威C.皮亚杰D.托马斯 7-19.《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一书的作者是 (C)A.马卡连柯B.高尔基C.克鲁普斯卡 D.苏霍姆林斯基 7-20.克鲁普斯卡娅的第一部教育著作是 (A)A.《妇女——女工》B.《国民教育与民 主主义》C.《父母必读》D.《家长教育学》7-21.《塔上旗》一书的作者是(C)A.克鲁普斯卡B.苏霍姆林斯基C.马卡连柯D.卢那察尔斯基 7-22.被称为是前苏联最杰出的超群人物、教育思想的泰斗的人是(B)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C.高尔基D.克鲁普斯卡娅 (ABC)A.猿人B.早期智人C.晚期智人D.前期猿人E.后期猿人 1.2.为教育的起源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的是 (BC)A.由前期猿人向后期猿人进化B.由古猿向猿人的进化C.由猿人向智人的进化D.由古猿向智人的进化E.由智人向人的进化 1.3.族外婚经历了(DC)A.血缘群婚阶段B.氏 族群婚阶段C.对偶婚阶段D.无血缘群婚阶段E.氏族选婚阶段 1.4.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包括(ABCD)A.教 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B.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C.教育内容十分简单D.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E.专门化的教育方式 2.1.商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ABCDE)A.习 武B.敬神C.习礼D.习书E.习算 2.2.西周“五学”之称主要指(ABCDE)A.“成 均”B.“辟雍”C.“上庠”D.“东序”E.“瞽宗” 7.12.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在乡村教育中, 主张采取的三大方式是(ACD)A.学校式B.个人式C.社会式D.家庭式E.互助式7.13.1934年毛泽东正式提出苏维埃文教建 设的总方针是(AB)A.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B.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C.教育与战争联系起来D.保卫红色政权、打败一切敌人E.文化教育为人民服务7.14.抗大的教育方针是(ABC)A.坚定不移 的政治方向B.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C.机 动灵活的战略战术D.严明一致的革命纪律 E.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 7.15.革命根据地的干部教育机构分为四类, 包括(ABCD)A.干部短训班B.军政学校C.技 术学校D.文化艺术学校E.初习学校 1-1.古希腊文化和教育发展过程的四个阶段 是(ABCD)A.荷马时代B.古风时代C.古 典时代D.希腊化时代E.智者时代 1-2.《荷马史诗》的两个部分分别是 (AC)A.《伊里亚特》B.《荷马》C.《奥德 赛》D.《史诗》E.《理想国》 1-3.古希腊先后称雄于希腊世界的两个最著 名城邦是(CD)A.波斯B.伯罗奔尼撒C.雅 典D.斯巴达E.萨拉米 1-4.斯巴达国家居民的三个等级包括 (ABC)A.斯巴达人B.皮里阿西人C.希洛 人D.拉哥尼亚人E.西西里人 1-5.古风时代斯巴达人“五项竞技”教育内 容包括(ABCDE)A.赛跑B.跳跃C.摔跤D.掷 铁饼E.投标枪 7-14.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有(ABCD)A.《帕 夫雷什中学》B.《家长教育学》C.《给儿 子的信》D.《给教师的建议》E.《教育诗》 7-15.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包括 (BCE)A.巴格莱B.康茨C.拉格D.托马 斯E.布拉梅尔德 7-16.分析哲学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ADE)A.奥康纳B.乔治·奈勒C.萨特D.彼 得斯E.谢夫勒 (180 万)年。 1.2.人类的不断进化,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 (物质条件)与可能性。 1.3.在工具制作上,原始人类经历了以(打 制石器)为主要工具的旧石器时代到以(磨 制石器)为主要工具的新石器时代。 1.4.我国在(河姆渡)遗址发现我国境内最早 人工栽培的水稻。 1.5.(巫师)担负着原始宗教的宣传、解释、 执行的任务。 1.6.“成均”之学以(乐教)为主。 1.7.原始社会教育的手段主要是(口耳相 传)。 2.1.西周教育的核心是(“学在官府”)。 7.11.1918年,俞子夷编《(毛笔书法测验)》, 为中国编制测验之始。 7.12.抗日军政大学的校训是:“(团结)、(紧 张)、(严肃)、(活泼)。” 7.13.蔡元培,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中 国近代著名(革命家)、教育家。 7.14.提出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需要“六大 解放”的教育家是(陶行知)。 1-1.荷马时代的教育是(非制度化)的教育, 其目的是培养足智多谋的武士。 1-2.古风时代希腊社会最为重大的变化是最 终完成了氏族制度向(奴隶制)的转变,形 成了(奴隶制)国家。 、 7-11.马卡连柯创办的“高尔基工学团”和 “(捷尔仁斯基公社)”都是以教学和劳动 为基础的,劳动教育是他用以改造、培养 新人的一个重要途径。 7-12.创造“思维课”这一独特教学形式的 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把美 育视为同知识、(劳动)并列的第三种教育 因素。 1.2.“虞庠之学” 2.1.校 2.2.“六艺” 3.1.文士 3.2.五伦 3.3.《大学》 3.4.《学记》 4.1.书同文 4.2.行同伦 4.3.颁挟书令 4.4.黄老之学 4.5.焚书坑儒 4.6.玄学 4.7.汉代“太学” 4.8.汉代“宫邸学” 4.9.鸿都门学 4.10.国子学 4.11.国子监 4.12.隋朝监属五学 4.13.六学二馆 4.14.学田制 4.15.三舍法 4.16.升斋积分 4.17.社学 5.1.三纲五常 5.2.“必仁且智” 5.3.《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5.4.《进学解》 5.5.《三经新义》 5.6.朱子读书法 5.7.白鹿洞书院揭示 5.8.八股文 6.1.马礼逊学堂 6.2.宁波女塾 6.3.魏源 6.4.洋务教育 6.5.《劝学篇》 6.6.中体西用 6.7.癸卯学制 6.8.严复 6.9.梁启超 6.10.维新教育 7.1.《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7.2.壬子一癸卯学制 7.3.大学院制 7.4.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7.5.庚款兴学 7.6.留法勤工俭学 7.7.国立中学 7.8.抗日军政大学 7.9.黄埔军校 7.10.陈鹤琴 1-1.智者 1-2.“七艺” 1-3.“苏格拉底法” 1-4.“十二铜表法” 1-5.亚里士多德 1-6.柏拉图 1-7.西塞罗 1-8.昆体良 2-1.教会学校 2-2.修道院学校 2-3.大教堂学校 2-4.堂区学校 2-5.宫廷学校 2-6.骑士教育 3-1.文艺复兴运动 3-2.“快乐之家” 3-3.伊拉斯谟 3-4.《巨人传》 3-5.蒙田 3-6.马丁·路德 3-7.加尔文 3-8.耶稣会 4-1.文法学校 4-2.公学 4-3.“学园” 4-4.“星期日学校” 4-5.“导生制” 4-6.“新大学运动” 4-7.《国家教育论》 4-8.《费里教育法》 4-9.巴西多 4-10.柏林大学 4-11.贺拉斯·曼 4-12.《毛雷尔·拨地法》 4-13.昆西教学法 4-14.福泽喻吉 4-15.《学制令》 5-1.《大教学论》 5-2.泛智教育 5-3.《教育漫话》 5-4.“白板说” 5-5.《爱弥尔》 5-6.《林哈德和葛笃德》 5-7.《普通教育学》 5-8.《人的教育》 5-9.“恩物” 5-10.《教育论》 6-1.现代教育制度 6-2.现代学制 6-3.现代教育行政体制 6-4.教育系统 6-5.综合中学 6-6.双轨制 7-1.“新学校” 7-2.蒙台梭利。 7-3.杜威 7-4.新传统派教育 7-5.结构主义教育理论 7-6.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7-7.帕夫雷什中学 , 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五帝时代的“大学”,相 传先王在“成均”用酒款待地位低贱的“效 人”,并宣讲教令,举行一些集体性的祭祀 活动。 1.2.“虞庠之学”:虞舜时代便有“痒”这种 教育机构。“痒”的本义是饲养家畜的地方, 后来又变为储存谷物之处,故又名“米廪”, 在原始社会中可能由老人负此责任,并附 带教育儿童和青年,后又发展为养老之所, 并负一部分教育责任。 2.1.校:其原意为“木囚”,即用木头或竹 子围成栏格作为养马之所。后来逐渐演变 为习武和比武的场所。在这里,奴隶主贵 族及其子弟不仅受到内容相当广泛的军事 训练,而且还要经过相当严格的各项考试。 夏代的“校”,实际上是一种发展比较完备 的军体性质的教育机构。 2.2.“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 分,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 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3.1.文士:是一种操持礼乐仪式的人员,他 们都以领主给的俸禄为主,不能过问、干 预政治。 7-8.苏霍姆林斯基: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实 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世界著名的教育学者, 他一生辛勤工作,硕果累累,共写出41部 专著,600多篇论文,近1200篇童话和儿 童故事。他的多篇论著流传于世界各地, 被称为前苏联教育思想的泰斗。他的教育 实际经验和许多有益的理论观点,对现代 教育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1.2.简述大房子的内容。 1.3.简述教育起源的原因。 1.4.简述中国学校教育萌芽的时期及学校形 式。 1.5.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2.1.简述瞽宗的内容。 2.2.简述西周“学在官府”教育体制的特征。 2.3.简述六艺教育的内容。 3.1.简述二次学术下移的原因及其局限性。 3.2.简述官学衰落的直接原因。 3.3.简述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 3.4.简述举一反三。 3.5.简述因材施教的内容。 3.6.简述明人伦。 3.7.简述儒家的反求诸己。 3.8.简述荀子虚壹而静的内容。 3.9.什么是三纲领八条目? 3.10.教学相长的内容是什么? 3.11.尊师重道的内容是什么? 3.12.什么是藏息相辅? 3.13.豫时孙摩的内容是什么? 3.14.什么是启发诱导? 3.15.长善救失的内容有哪些? 3.16.墨家的教育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3.17.简述孔子对教育做出的主要贡献。 3.18.简述墨家的“巨子相承”制度的内容。 3.19.简述孔子学思并重的教学原则。 3.20.简述孔子“身体力行”的含义。 4.1.简述“独尊儒术”的内容和意义。 4.2.简述苏湖教法。 4.3.什么是监生历事制? 4.4.《四书集注》的内容是什么? 4.5.简述“文翁兴学”的内容。 4.6.如何理解文教政策这一概念? 5.1.简述董仲舒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的内 容。 5.2.简述颜之推关于学习方面的四种见解。 5.3.简述韩愈“明先王之教”的教育宗旨。 5.4.简述王安石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 5.5.简述王守仁“训蒙教约”的内容。 5.6.简述王夫之学思结合的教学思想。 5.7.简述颜元对传统教育的批判的主要内 容。 6.1.太平天国文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方面? 6.2.简述洋务派创办新式学校的类别。 6.3.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想的学校教育 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4.百日维新中教育改革有哪些措施? 6.5.康有为、梁启超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 6.6.简述严复教育思想的四个方面。 6.7.简述早期教会学校的性质、特点及意义。 6.8.简述张之洞关于师范教育思想的主要内 容。 7.1.简述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 7.2.简述民国政府“党化教育”之教育宗旨。 7.3.简述三民主义教育宗旨。 7.4.简述壬戌学制及指导思想。 7.5.简述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农村教 育改革实验中最有影响的教育改革实验。 7.6.简述瑞金时期的文教建设总方针和总任 务。 7.7.简述延安时期的文教方针和政策。 7.8.简述抗大的教育方针、校训和主要任务。 7.9.简述革命根据地教育的主要经验。 1-1.简述《荷马史诗》。 1-2.简述苏格拉底的“智德统一”论。 1-3.简述帝国时期罗马教育显著变化的五个 方面。 1-4.简述昆体良关于教师的论述的几个方 面。 1-5.简述雅典教育。 1-6.简述斯巴达教育。 1-7.何谓“智者派”? 2-1.骑士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2.简述中世纪大学的学位制度。 2-3.简述中世纪西欧教会学校的主要类型。 2-4.简述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和程序。 2-5.简述城市学校及特点。 2-6.简述中世纪大学的组织机构。 3-1.简述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世纪的原 因。 3-2.简述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 3-3.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3-4.简述佛杰里奥“自由教育”思想的主要 内容。 3-5.简述伊拉斯谟的教育思想。 3-6.简述耶稣会学校管理的主要特点。 4-1.简述“福斯特法案”的内容。 4-2.什么是实科中学? 4-3.简述洪堡德教育改革的内容。 4-4.简述彼得一世文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4-5.简述美国的“6—3—3制”。 4-6.什么是“藩学”? 4-7.什么是“寺子屋”? 4-8.简述《教育敕语》的内容。 4-9.简述美国中等教育的7大目标。 4-10.简述幕府时期日本具有等级特点教育 机构的三种类型。 5-1.什么是“绅士教育”? 5-2.简述“自然教育”的主要内容。 5-3.简述“形式阶段”思想的基本内容及积 极意义。 5-4.什么是“要素教育论”? 5-5.简述斯宾塞认为人的完满生活的五种活 动。 5-6.简述斯宾塞知识比较价值的五个次序。 6-1.简述费舍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6-2.简述《诺伍德报告》的中心内容。 6-3.简述巴特勒教育法。 6-4.简述“郎之万一瓦隆教改方案”的目标 及原则。 6-5.简述“富尔法案”三原则的内容。 6-6.简述联邦德国的教育体制。 6-7.简述日本战后改革教育的主要特点。 7-1.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7-2.简述巴格莱在《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 育的纲领》一文中,提出的促进美国教育 改革的四项要求。 7-3.简述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 7-4.简述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思想的几个方 面。 7-5.简述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三大原 则。 7-6. 简述克鲁斯卡娅关于幼儿园最重要任务 “成均”是传说 中五帝时代的学校。“成均”的本义是指平 坦、宽阔的场地,并且是经过人工加工的, 很可能是指原始部落居住区内的广场。这 类广场在收获季节用于堆积收获物,同时, 也是全体氏族成员聚会、娱乐、举行宗教 祭祀活动,或向氏族成员宣告首领教令及 决定的场所。“成均”的教育以乐教为主。 1.2.简述大房子的内容。答:“大房子”指 原始人类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据考古学 家推测,这种大房子是氏族的公共活动场 所,氏族会议、节日和宗教性的活动,包 括祭祀在内的活动以及接受风俗习惯和原 始礼仪教育的各种活动均在这里举行。 1.3.简述教育起源的原因。答:人类社会是 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有目的的实践 活动。这种活动要求人类必须具有并不断 发展进行多方面活动的能力。因此教育起 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发展和需要, 是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出现的一 种社会现象。原始人类在极其艰苦的生产 和生活过程中,创造出人类最初的教育, 教育的产生也是人类生产劳动的需要。社 会要求其成员能够继承并传授一代又一代 人所积累下来的生活经验和生产技能,使 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不断提高,这些都是 中国教育起源的原因。 1.4.简述中国学校教育萌芽的时期及学校形 式。答:学校教育是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产物,大约在原始社会后期,中 国就产生了学校的萌芽。中国学校教育类 型最早有两种:(1)“成均”指传说中五帝 时代的学校。“成均”的教育内容,以乐教 为主。(2)“庠”指传说中虞舜时代的学校。 兼作养老、储存谷物之处。养老是氏族社 会的传统,氏族将富有生产经验和社会生 活知识的老人集中起来由集体供养,由氏 族长者对下一代进行说教。这样养老的场 所就逐渐成为传授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知识 的学校。 1.5.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答:原 始社会教育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由于原始社 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不具备物质和精神等 方面的必要条件。因此原始教育不可能从 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也不可能成 为专门的社会活动。(2)教育的社会性和无 阶级性。由于原始社会是集体生产与集体 生活,财产也是集体公有,人与人是平等 的,故原始社会的教育是社会性和无阶级 性的。(3)教育内容十分简单。原始社会教 育局限于一些原始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 以及宗教活动方面的内容。(4)教育以口耳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最新资料)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题上卷《中国教育史》第一篇先秦时期的教 育 第一章中国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 1、(成均)是我国传说中的学校。 2、(虞庠)是虞舜时期的教育机构。 二、简答 1、简答我国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内容:早期的生产劳动教育,早期的社会生活教育,原始宗教活动中的教育。 特点:(1)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2)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3)教育内容十分简单。(4)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 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 1、西周的教育行政体制的特点是(学在官府)。 2、西周的教育内容是以(六艺)为纲。 3、西周的学校分为两类:即(国学)和(乡学);国学又分为两级:即(大学)、(小学)。 二、选择题 1、在西周负责国之学政的是(C) A、天子 B、大司徒 C、大司乐 D、太宰 三、名词解释 1、“六艺”:是我国西周时间的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学科。 四、简答题 1、简答“六艺”教育内容对后世教育的影响。 “六艺”是我国“三代”时期形成的教育内 容。包括“礼”“乐”“射”“御”“书” “数”六门学科。“六艺”教 育兼顾了当时的人类社 会与自然世界的知识, 兼顾了人的道德与知识 才能两方面的发展要 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很好的满足了人才培养 的需要,通过“六艺”教育 提高了人的发展水平, 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推 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六艺”形成后对后 世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主要表现在:(1) 成为了教育培养人才的 标准。(2)为后世学校 设置课程提供了理论依 据。(3)成为后世教育 中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目 标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 1、西周“学在官府”“学术 官守”局面被打破的主要 表现是(学术下移)和 (士阶层的崛起) 2、战国时对教育发展影 响最大的私学是 (儒)、(墨)、 (道)、(法)四家。 3、“启发诱导”是(孔 子)提出的教学原则。 4、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循循善诱、宽严结合是 (孔子)对教师的基 本要求。 5、孟子提出的教学原则 方法有深造自得、盈科 而进、(专心有恒) 6、在人性观是孟子与荀 子的观点完全不同,孟 子认为人性(善),荀 子认为人性(恶) 7、荀子将教学过程分为 了(闻)、(见)、 (知)、(行)四个 阶段。 8、将大学教育目标明确 概括为“三纲领”——“在 明明德,在亲民,在止 于至善”的教育论著是 (《大学》)。 9、《大学》将为学分成 了八个步骤:格物、 (致知)(诚意) 正心、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10、《学记》将教育的目 的明确的概括为两个: 一是(建国君民),二 是(化民成俗)。 8、被称之为中国“教育 学雏形”的教育论著是 (《学记》)。 二、选择题 1、提出“启发诱导”“因)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2、提出“深造自得”“盈)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3、提出“虚一而静,专 心有恒”“解蔽救偏,兼陈 中衡”教学原则的教育家 是 (C)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教育史上明确将学校 教育目的概括为“明人 伦”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5、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 个明确的将教学认识过 程概括为“闻、见、知、 行”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C)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6、提出教学相长、藏息 相辅、豫时孙摩等教学 原则是 A、《大学》 B、《学 记》C、《中庸》 D、《论语》 三、名词解释 1、“五经”:是孔子编订的 教学用书,成为封建社 会学校教学的主要教 材。具体包括《诗》《书》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汇集--最新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浙江2002年1月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以_________为纲。 2."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比较准确地概括了孔子关于_________的主张。 3.科举制度中,考生的来源有两种途径: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 4.反映梁启超儿童教育和女子教育思想的论著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5.民国时期最著名的二所幼稚园是陈鹤琴创办的_________和陶行知创办的_________。 6.西欧中世纪的世俗教育主要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二种形式。 7.美国各州的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实行。 8.美国公立学校运动之父是_________。 9.赫尔巴特确定的教学过程四阶段是明了阶段、联想阶段和_________阶段、______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1.《大学》提出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 )。A.明人伦B.明明德C.亲民D.止于至善 2.学田制首创于( )A.汉代B.唐朝C.宋代 D.明朝 3.书院开始出现官学化倾向的时间是(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4.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教育家是( )。A.董仲舒B.韩愈C.朱熹D.王守仁 5.洋务留学教育中共派遣留欧学生6批计约130名,其中绝大多数来自( )。 A.京师同文馆 B.北洋水师学堂 C.江南水师学堂 D.福建船政学堂 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完整教育理论体系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斯多德D.昆体良 7.洛克认为,理想的绅士教育应是(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学徒式教育 8.授权郡和郡级市议会建立起地方教育当局的法案是( )。 A.1870年《初等教育法》 B.费舍法案 C.巴尔福法案 D.巴特勒法案 9."斯宾斯报告"的中心议题是改革(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 10.二战后美国颁布的最重要的教育大法是( )。 A.《中小学教育法》 B.《高等教育法》 C.康南特的21条建 D.《国防教育法》 三、多项选择题1.明代钦定的学校教科书有( )。 A.《论语集注》 B.《四书集注》 C.《四书大全》 D.《五经大全》 E.《性理大全》 2.属于中华儿童教育社出版的刊物是( )。 A.《儿童教育》 B.《学前教育》 C.《幼稚教育》 D.《幼教理论 E.《幼稚园地》 3.北欧代表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有( )。A.唯多利诺B.伊拉斯谟C.拉伯雷D.弗杰里奥E.蒙田 4.1938年美国教育政策委员会为美国中等教育提出的中心目的包括( )。 A.民主精神 B.自我实现 C.人的关系 D.经济效率 E.公民责任 5.蒙台梭利卓有成就的研究领域有( ) A.弱智儿童 B.初等各科教育 C.幼儿教育 D.中等教育结构 E.小学教学法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5分)

00464中外教育简史201610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外教育简史试卷 (课程代码00464)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传说中虞舜时代的学校称为 A.库B.序 C.成均D.校 2.以下诸子中,属于法家的是 A.墨子B.老子 C.孙子D.商鞅 3.提出著名的“染丝说”的教育家是 A.墨子B.孟子 C.孔子D.老子 4.标志着我国设立专门的教育行政机构之始的是 A.汉代太学B.西晋国子学 C.隋代国子寺D.唐代国子监 5.对于先秦儒家学者所概括出的五种人伦关系,董仲舒最为强调的三种是 A.君臣、父子、兄弟B.君臣、父子、夫妇 C.君臣、父子、朋友D.父子、兄弟、夫妇 6.提出“致良知”思想的教育家是 A.王守仁B.陆九渊 C.朱熹D.王夫之 7.近代中国第一所教会学校是 A.圣玛利亚女校B.汇文学校 C.马礼逊学堂D.登州蒙养学堂 8.最早废除八股取士制度是在 A.洋务运动时期B.“百日维新”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D.民国初期 9.抗日战争时期,为强化学校训育,国民政府规定在中等以上学校中推行 A.毕业会考制B.导生制 C.导师制D.辅导制 10.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中,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训的学校是A.延安大学B.抗日军政大学 C.鲁迅艺术学校D.陕北公学 11.“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这个观点也被称为“智德统一论”。提出这~观点的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D.普罗泰戈拉

2011-01中外教育简史自考真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试题 课程代码:004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首先提出“克己复礼为仁”思想的教育家是( A )上3-43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2.首先提出“染丝说”的教育家是( C )上3-47 A.老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3.首先提出“庶富教”思想的教育家是( A )上3-35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4.孔子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方法是( C )上3-40 A.善言 B.类比 C.列举 D.设疑 5.八股取士起自( D )上4-78 A.汉代 B.隋代

C.唐代 D.明代 6.以“察举制”为选士制度的朝代是( C )上4-105 A.战国时期 B.秦代 C.汉代 D.唐代 7.四次“禁毁书院”发生在( D )上4-100 A.汉代 B.北宋 C.南宋 D.明代 8.制订“白鹿洞书院揭示”的教育家是( A )上4-104 A.朱熹 B.吕祖谦 C.陆九渊 D.张栻 9.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是( C )上6-181 A.北洋水师学堂 B.上海电报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广州同文馆 10.陈鹤琴提出的著名教育理论是( B )上7-219 A.实用主义 B.活教育 C.生活教育 D.乡村教育 11.古希腊著名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创办了( B )下1-299 A.希腊学院 B.吕克昂学园

C.雅典学院 D.阿加德米学园 12.柏拉图认为要想成为哲学家,必须学习( C )下1--298 A.音乐 B.文法 C.辩证法 D.修辞 13.中世纪前期西欧最好的教育机构为( A )下2-313 A.修道院学校 B.宫廷学校 C.堂区学校 D.城市学校 14.西欧中世纪大学的教学语言是( B )下2-319 A.英语 B.拉丁语 C.德语 D.希腊语 15.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教师贝尔和兰开斯特创办的学校被称为( D )下4-346 A.“文法学校” B.“公学” C.“星期日学校” D.“导生制学校” 16.1786年,俄国颁布的第一个实行国民免费教育的法案是( D )下4-363 A.初级学校章程 B.国民教育章程 C.学校教育章程 D.国民学校章程

00464中外教育简史201210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 课程代码:0046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孟子主张教育要培养的理想人格是 A.文人 B.大丈夫 C.大儒 D.通人 2.战国时期并称“显学”的是 A.儒、道 B.儒、法 C.儒、墨 D.道、法 3.“捐监”创行于 A.宋代 B.唐代 C.元代 D.明代 4.《四书集注》的作者是 A.周敦颐 B.张载 C.朱熹 D.程颐 5.王充认为最理想的人才是 A.儒生 B.通人 C.文人 D.鸿儒 6.为培养变法人才,康有为创办了 A.时务学堂 B.上海大学 C.学海堂 D.万木草堂 7.提出“生活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黄炎培 B.陶行知 C.陈鹤琴 D.晏阳初 8.陈鹤琴提倡“活教育”目的是培养 A.创新人才 B.“现代中国人” C.“真国民” D.“新民” 9.陶行知创建的推进乡村教育的实验学校是 A.晓庄学校 B.河南村治学院 C.浙江诸家桥农村改进试验学校 D.四川育才学校 10.我国大学最早招收女生的是 A.北京大学 B.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C.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D.南开大学 11.古希腊著名的政治教育著作《理想国》的作者是 A.柏拉图 B.昆体良 C.苏格拉底 D.色诺芬 12.对英国教育家洛克等人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是 A.蒙田 B.拉伯雷 C.伊拉斯谟 D.维多里诺 13.美国独立以前,初等教育中由家庭主妇所主持的学校也被称为 A.“妇学” B.“女学” C.“厨学” D.“公学” 14.1881-1882年,法国颁布的旨在实现教育义务、免费和世俗三原则的教育法案是A.基佐法案 B.费里法案 C.法卢法案 D.库新法案 15.1860年俄国废除农奴制以后,教育改革的重点主要放在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16.卢梭反对儿童在12岁以前读书和学习,因为这一时期是儿童的理智 A.发育期 B.睡眠期 C.生长期 D.训练期 17.赫尔巴特认为在教育过程中进行“管理”的目的是去掉儿童先天的 A.“本性” B.“理性” C.“烈性” D.“劣性” 18.1919年12月由列宁签署并颁布了 A.扫除文盲的法令 B.小学教育的法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