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科目:中外教育简史

1.1.“成均”

1.2.“虞庠之学”

2.1.校

2.2.“六艺”

3.1.文士

3.2.五伦

3.3.《大学》

3.4.《学记》

4.1.书同文

4.2.行同伦

4.3.颁挟书令

4.4.黄老之学

4.5.焚书坑儒

4.6.玄学

4.7.汉代“太学”

4.8.汉代“宫邸学”

4.9.鸿都门学

4.10.国子学

4.11.国子监

4.12.隋朝监属五学

4.13.六学二馆

4.14.学田制

4.15.三舍法

4.16.升斋积分

4.17.社学

5.1.三纲五常

5.2.“必仁且智”

5.3.《上仁宗皇帝言事书》5.4.《进学解》

5.5.《三经新义》

5.6.朱子读书法

5.7.白鹿洞书院揭示

5.8.八股文

6.1.马礼逊学堂

6.2.宁波女塾

6.3.魏源

6.4.洋务教育

6.5.《劝学篇》

6.6.中体西用

6.7.癸卯学制

6.8.严复

6.9.梁启超

6.10.维新教育

7.1.《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7.2.壬子一癸卯学制7.3.大学院制

7.4.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7.5.庚款兴学

7.6.留法勤工俭学

7.7.国立中学

7.8.抗日军政大学

7.9.黄埔军校

7.10.陈鹤琴

1-1.智者

1-2.“七艺”

1-3.“苏格拉底法”

1-4.“十二铜表法”

1-5.亚里士多德

1-6.柏拉图

1-7.西塞罗

1-8.昆体良

2-1.教会学校

2-2.修道院学校

2-3.大教堂学校

2-4.堂区学校

2-5.宫廷学校

2-6.骑士教育

3-1.文艺复兴运动

3-2.“快乐之家”

3-3.伊拉斯谟

3-4.《巨人传》

3-5.蒙田

3-6.马丁·路德

3-7.加尔文

3-8.耶稣会

4-1.文法学校

4-2.公学

4-3.“学园”

4-4.“星期日学校”

4-5.“导生制”

4-6.“新大学运动”

4-7.《国家教育论》

4-8.《费里教育法》

4-9.巴西多

4-10.柏林大学

4-11.贺拉斯·曼

4-12.《毛雷尔·拨地法》

4-13.昆西教学法

4-14.福泽喻吉

4-15.《学制令》

5-1.《大教学论》

5-2.泛智教育

5-3.《教育漫话》

5-4.“白板说”

5-5.《爱弥尔》

5-6.《林哈德和葛笃德》

5-7.《普通教育学》

5-8.《人的教育》

5-9.“恩物”

5-10.《教育论》

6-1.现代教育制度

6-2.现代学制

6-3.现代教育行政体制

6-4.教育系统

6-5.综合中学

6-6.双轨制

7-1.“新学校”

7-2.蒙台梭利。

7-3.杜威

7-4.新传统派教育

7-5.结构主义教育理论

7-6.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7-7.帕夫雷什中学

7-8.苏霍姆林斯基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成均”: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成

均”,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五帝时代的

“大学”,相传先王在“成均”用酒

款待地位低贱的“效人”,并宣讲教

令,举行一些集体性的祭祀活动。

1.2.“虞庠之学”:虞舜时代便有“痒”

这种教育机构。“痒”的本义是饲养

家畜的地方,后来又变为储存谷物

之处,故又名“米廪”,在原始社会

中可能由老人负此责任,并附带教

育儿童和青年,后又发展为养老之

所,并负一部分教育责任。

2.1.校:其原意为“木囚”,即用木

头或竹子围成栏格作为养马之所。

后来逐渐演变为习武和比武的场

所。在这里,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

不仅受到内容相当广泛的军事训

练,而且还要经过相当严格的各项

考试。夏代的“校”,实际上是一种

发展比较完备的军体性质的教育机

构。

2.2.“六艺”:即礼、乐、射、御、书、

数。“六艺”之中,又有“大艺”、

“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

主要是小学的课程,礼、乐、射、

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3.1.文士:是一种操持礼乐仪式的人

员,他们都以领主给的俸禄为主,

不能过问、干预政治。

3.2.五伦:具体来说,“人伦”就是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称为“五伦”,是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

1.1.简述成均的内容。

1.2.简述大房子的内容。

1.3.简述教育起源的原因。

1.4.简述中国学校教育萌芽的时期及

学校形式。

1.5.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2.1.简述瞽宗的内容。

2.2.简述西周“学在官府”教育体制

的特征。

2.3.简述六艺教育的内容。

3.1.简述二次学术下移的原因及其局

限性。

3.2.简述官学衰落的直接原因。

3.3.简述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

3.4.简述举一反三。

3.5.简述因材施教的内容。

3.6.简述明人伦。

3.7.简述儒家的反求诸己。

3.8.简述荀子虚壹而静的内容。

3.9.什么是三纲领八条目?

3.10.教学相长的内容是什么?

3.11.尊师重道的内容是什么?

3.12.什么是藏息相辅?

3.13.豫时孙摩的内容是什么?

3.14.什么是启发诱导?

3.15.长善救失的内容有哪些?

3.16.墨家的教育内容包括哪几个方

面?

3.17.简述孔子对教育做出的主要贡

献。

3.18.简述墨家的“巨子相承”制度

的内容。

3.19.简述孔子学思并重的教学原则。

3.20.简述孔子“身体力行”的含义。

4.1.简述“独尊儒术”的内容和意义。

4.2.简述苏湖教法。

4.3.什么是监生历事制?

4.4.《四书集注》的内容是什么? 4.5.简述“文翁兴学”的内容。

4.6.如何理解文教政策这一概念?

5.1.简述董仲舒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

的内容。

5.2.简述颜之推关于学习方面的四种

见解。5.3.简述韩愈“明先王之教”的教育

宗旨。

5.4.简述王安石教育改革的主要措

施。

5.5.简述王守仁“训蒙教约”的内容。

5.6.简述王夫之学思结合的教学思

想。

5.7.简述颜元对传统教育的批判的主

要内容。

6.1.太平天国文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包

括哪些方面?

6.2.简述洋务派创办新式学校的类

别。

6.3.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想的学

校教育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4.百日维新中教育改革有哪些措

施?

6.5.康有为、梁启超教育思想的主要

内容是什么?

6.6.简述严复教育思想的四个方面。

6.7.简述早期教会学校的性质、特点

及意义。

6.8.简述张之洞关于师范教育思想的

主要内容。

7.1.简述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

7.2.简述民国政府“党化教育”之教

育宗旨。

7.3.简述三民主义教育宗旨。

7.4.简述壬戌学制及指导思想。

7.5.简述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

农村教育改革实验中最有影响的教

育改革实验。

7.6.简述瑞金时期的文教建设总方针

和总任务。

7.7.简述延安时期的文教方针和政

策。

7.8.简述抗大的教育方针、校训和主

要任务。

7.9.简述革命根据地教育的主要经

验。

1-1.简述《荷马史诗》。

1-2.简述苏格拉底的“智德统一”论。

1-3.简述帝国时期罗马教育显著变化

的五个方面。

1-4.简述昆体良关于教师的论述的几

个方面。

1-5.简述雅典教育。

1-6.简述斯巴达教育。

1-7.何谓“智者派”?

2-1.骑士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2.简述中世纪大学的学位制度。

2-3.简述中世纪西欧教会学校的主要

类型。

2-4.简述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和程

序。

2-5.简述城市学校及特点。

2-6.简述中世纪大学的组织机构。

3-1.简述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世

纪的原因。

3-2.简述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

3-3.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3-4.简述佛杰里奥“自由教育”思想

的主要内容。

3-5.简述伊拉斯谟的教育思想。

3-6.简述耶稣会学校管理的主要特

点。

4-1.简述“福斯特法案”的内容。

4-2.什么是实科中学?

4-3.简述洪堡德教育改革的内容。

4-4.简述彼得一世文教改革的主要内

容。

4-5.简述美国的“6—3—3制”。

4-6.什么是“藩学”?

4-7.什么是“寺子屋”?

4-8.简述《教育敕语》的内容。

4-9.简述美国中等教育的7大目标。

4-10.简述幕府时期日本具有等级特

点教育机构的三种类型。

5-1.什么是“绅士教育”?

5-2.简述“自然教育”的主要内容。

5-3.简述“形式阶段”思想的基本内

容及积极意义。

5-4.什么是“要素教育论”?

5-5.简述斯宾塞认为人的完满生活的

五种活动。

5-6.简述斯宾塞知识比较价值的五个

次序。

6-1.简述费舍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6-2.简述《诺伍德报告》的中心内容。

6-3.简述巴特勒教育法。

6-4.简述“郎之万一瓦隆教改方案”

的目标及原则。

6-5.简述“富尔法案”三原则的内容。

6-6.简述联邦德国的教育体制。

6-7.简述日本战后改革教育的主要特

点。

7-1.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7-2.简述巴格莱在《要素主义者促进

美国教育的纲领》一文中,提出的

促进美国教育改革的四项要求。

7-3.简述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论

点。

7-4.简述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思想的几个方面。

7-5.简述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三大原则。

7-6.简述克鲁斯卡娅关于幼儿园最重要任务的五个方面的论述。

简答题答案

1.1.简述成均的内容。答:“成均”

是传说中五帝时代的学校。“成均”

的本义是指平坦、宽阔的场地,并且是经过人工加工的,很可能是指原始部落居住区内的广场。这类广场在收获季节用于堆积收获物,同时,也是全体氏族成员聚会、娱乐、举行宗教祭祀活动,或向氏族成员宣告首领教令及决定的场所。“成均”的教育以乐教为主。

1.2.简述大房子的内容。答:“大房

子”指原始人类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据考古学家推测,这种大房子是氏族的公共活动场所,氏族会议、节日和宗教性的活动,包括祭祀在内的活动以及接受风俗习惯和原始礼仪教育的各种活动均在这里举行。

1.1.试述原始社会教育内容包括哪些

方面?

2.1.试述西周学校制度的主要特点。

3.1.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

子、孟子、苟子各有哪些特点? 3.2.试述孟子、苟子在教育作用上的

主要异同。

3.3.试述西周官学与诸子私学之间的

差别及私学代替官学的历史意义。

4.1.试述宋代儒学的变化状况及对教

育的影响。

4.2.试述宋、元、明、清中央官学的

发展与衰落的表现。

4.3.试述唐代官学兴盛的具体表现及

其意义。

4.4.试述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

制的基本含义和它们各自的影响。

4.5.试述私学教育兴盛的原因。

4.6.试述书院的产生以及它们在教学

和管理上的主要特点。

4.7.试述我国封建社会文教政策的主

要特点。

5.1.试述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的主张

及道德教育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

5.2.试述王充关于教育的作用和教育

目的的思想。

5.3.试述颜之推的主要著作及其关于

家庭教育的主要思想。

5.4.试述韩愈《师说》的主要论点及

其意义。

5.5.论述胡瑗“苏湖教法”的含义及

其意义。

5.6.试述王守仁用心学思想来阐释他

关于教育作用、目的的主张。

5.7.试述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6.1.试述中体西用的萌芽、形成过程、

作用及影响。

6.2.试述张之洞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

过程中的作用及贡献。

6.3.试述壬寅一癸卯学制的制定过程

及性质和特征。

7.1.试述民国时期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的得失。

7.2.试述蔡元培体、智、德、美和谐

发展的教育方针思想及其影响。

7.3.试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积极

意义和局限性。

1-1.试述智者派对古希腊教育实践和

教育思想的表现及影响。

1-2.试述“自由教育”的实质及其对

西方教育的影响。

1-3.试述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之间

的异同。

1-4.试述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在教学方

面的主张。

2-1.试述中世纪基督教教育占统治地

位的原因。

2-2.试述经院哲学对西欧教育的影

响。

2-3.试述基督教教育对中世纪教育的

负面影响。

2-4.试述中世纪大学形成的意义。

3-1.试述宗教改革及其教育活动对西

方社会和教育的影响。

3-2.试述马丁·路德的强迫义务教育

的内容。

4-1.试述近代大学产生的意义。

4-2.试述近代中学教育发展的新变

化。

5-1.试述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提出的原因及内容。

5-2.试述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主要内

容。

5-3.试述福禄培尔关于学前教育的基

本内容。

5-4.试述赫尔巴特关于教育过程的主

要内容。

6-1.试述美国和法国现代教育之间相

同点与不同点。

6-2.现代发达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

共同趋势是什么?

7-1.试述西方教育思想流派产生与发

展的共同特征。

7-2.试述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思想。

7-3.试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论述题答案

1.1.试述原始社会教育内容包括哪些

方面?答: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

包括:(1)原始社会生产的教育。①

人工取火及其教育。原始社会对于

火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也产生了

相应的教育活动,依靠教育把它传

授给下一代。②生产工具的制造。

为了使制造工具的方法传给后代并

不断进步,必须通过教育使下一代

掌握并改进它。③原始渔猎中的教

育及原始农业、畜牧业中的教育。

原始人类还掌握了一定的农作技术

和驯养动物的技术,并成为重要的

教育的内容。(2)原始社会的社会生

活教育。①饮食习惯方面的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原始人类由茹毛

饮血到吃热食,并渐渐地吃饭方式、

时间有了讲究,饮食方面的教育内

容日益丰富。②穿戴习惯方面的教

育。在衣着的改进和发展中,孕育

着审美观念及美化自身能力的培

养。这既是教育的结果,又反过来

成了教育的重要内容。③居住习惯

方面的教育。由穴居、巢居到居住

人工营造的住所。居住环境的变化,

促进了人类稳定的生活方式,又扩

大了教育的内容与形式。④交通习

惯方面的教育。当原始人类开始使

用舟车以代人力时,有关行的知识

技能教育就更加丰富了。⑤婚姻家

庭生活教育。氏族公社后,由血缘

群婚发展成为氏族外婚制,而氏族

外婚又经历了氏族群婚与对偶婚两

个阶段,这就必然伴随着相应的教

育。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到了父系

氏族时期,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形态及家庭形式。人伦道德教育也发生了变化,注重培养父权思想及宣扬男尊女卑。(3)原始宗教活动中的教育。这主要包括祭祀和巫术两个方面。祭祀活动可以视为中国“礼”教之渊源。它通常在一些氏族的“大房子”内进行。巫术也是原始宗教教育的重要内容,巫师担负着原始宗教的宣传、解释、执行等任务。

2.1.试述西周学校制度的主要特点。

答:西周学校制度的特点主要有三个:(1)官立性。由于“学在官府”

是西周教育的主要特点,因此,西周学校设在官府之中,民间无私学,庶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官师一体,既体现在中央“国学”中,也体现在地方“乡学”中。(2)系统性。西周学校已有较完备的制度。在中央有国学,专为统治阶级的上层子弟而设,按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又分设大学与小学。天子所设大学,规模较大,有“五学”之称。诸侯所设大学,只有一学,规模较小,诸侯所设大学与天子所设大学的这种差别,是西周等级制在教育上的具体反映。另外,西周国学中还设有小学,小学设在王官的左边,属宫廷的贵胄学校性质。乡学是地方学校,乡学按地方行政区划设立,反映了西周教育在普及方面的进步性。(3)教育普及程度虽有进步但仍然不高。从西周的社会情况、生产力水平看,远不可能达到全面普及学校教育的程度。

1.1.为原始教育的产生提供必要性的

是(A)A.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需要B.语言的产生C.经济的发展D.生产工具的改进

1.2.我国境内最早的文化遗址是

(B)A.云南元谋文化遗址B.山西

西侯度文化遗址C.北京周口店文化遗址D.河姆渡文化遗址

1.3.原始人类的主要生产工具是

(C)A.木器B.铁器C.石器D.铜

1.4.既促进了人类稳定的生活方式,

又扩大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是原

始人类的(D)A.生活环境的变化

B.经济方式的变化C.生产工具的

变化D.居住环境的变化

1.5.中国最早的家畜驯养业产生于

(A)A.大约七八千年以前B.大约

五六千年以前C.大约四五千年以

前D.大约三四千年以前

1.1.我国境内最早的文化遗址距今约

(180万)年。

1.2.人类的不断进化,为教育的产生

提供了(物质条件)与可能性。

1.3.在工具制作上,原始人类经历了

以(打制石器)为主要工具的旧石器

时代到以(磨制石器)为主要工具的

新石器时代。

1.4.我国在(河姆渡)遗址发现我国境

内最早人工栽培的水稻。

1.5.(巫师)担负着原始宗教的宣传、

解释、执行的任务。

1.6.“成均”之学以(乐教)为主。

1.7.原始社会教育的手段主要是(口

耳相传)。

2.1.西周教育的核心是(“学在官

府”)。

1.1.原始人类自身的进化经历的几个

阶段是(ABC)A.猿人B.早期智人

C.晚期智人D.前期猿人E.后期

猿人

1.2.为教育的起源提供必要的物质基

础的是(BC)A.由前期猿人向后期猿

人进化B.由古猿向猿人的进化

C.由猿人向智人的进化D.由古猿

向智人的进化E.由智人向人的进

1.3.族外婚经历了(DC)A.血缘群婚

阶段B.氏族群婚阶段C.对偶婚阶

段D.无血缘群婚阶段E.氏族选婚

阶段

1.4.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包括

(ABCD)A.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B.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C.教

育内容十分简单D.教育以口耳相

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E.专门化的

教育方式

2.1.商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

(ABCDE)A.习武B.敬神C.习礼D.习

书E.习算

2.2.西周“五学”之称主要指

(ABCDE)A.“成均”B.“辟雍”C.“上

庠”D.“东序”E.“瞽宗”

2.3.西周时期的六艺指(ABC)A.礼和

乐B.射和御C.书和数D.仁和义

E.忠和信

模拟试卷 (二)

模拟试卷 (三)

模拟试卷 (四)

模拟试卷 (五

)

上卷:中国教育简史

第一编先秦时期的教育

第一章中国原始时期的教育

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第二编从秦统一到鸦片战争时期的教

第四章从秦统一到鸦片战争时期的教

育制度

第五章历代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第三编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教育

第六章晚清的教育

第七章民国时期的教育

下卷:外国教育简史

第一编古代外国教育

第一章古代西方教育

第二章西欧中世纪教育

第三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

第二编近代外国教育

第四章近代外国教育制度

第五章近代外国教育思想

第三编现代外国教育

第六章现代外国教育制度

第七章现代外国教育思想

模拟试卷

2018年10月自考00464中外教育简史试卷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外教育简史试卷 (课程代码00464)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羁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商代时新出现了一种学校形式,被称为 A.校 B.序 C.庠 D.瞽宗 2.提出著名的“性相近,习相远”思想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3.墨子主张教育要培养的理想人格是 A.君子 B.真人 C.神人 D.兼士 4.魏晋南北朝时形成了儒道兼综的“新学”,被称为 A.南学 B. 北学 C.玄学 D.理学 5.古代被称为“社学”的基层学校创设于 A.宋代 B.元代 C.金代 D. 明代 6.《春秋繁露》的作者是 A.孔子 B.苟子 C.王充 D.董仲舒 7.洋务运动时期兴起的留学活动是 A.庚款留美 B.赴日游学 C.派遣留美幼童 D.留法勤工俭学 8.中国近代首次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教育家是 A. 蔡元培 B.梁启超 C.康有为 D.严复 9.我国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的正式法令是 A.《强迫教育章程》 B.《颁定教育要旨》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0.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的教育工作政策中强调 A.国民教育第一 B.儿童教育第一 C.干部教育第一 D.群众教育第一

11.古希腊完全控制斯巴达教育的是 A.家庭 B.学校 C.国家 D.社会 12。共和早期的古罗马教育形式主要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早期教育 13.法兰克王国查理曼统治时期聘请进行教育改革的英格兰教士是著名学者 A.约克 B. 阿尔琴 C.卡西诺 D.查理斯 14.1534年,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的天主教组织是 A.加尔文 B.路德 C.日内瓦 D. 耶稣会 15.18世纪末至l9世纪初,由英国教育家贝尔和兰开斯特创立的学校制度叫 A.学生制 B.导生制 C.教师制 D.导学制 16.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是 A.《教育论》 B.《教学论》 C.《大教学论》 D.《大教育论》 17.卢梭认为,爱弥尔最初几年的教育应该是 A. 学校教育 B.积极教育 C.消极教育 D.成人教育 18.20世纪50-80年代,英国对学校组织进行调整和改革,普遍设立 A.技术中学 B. 综合中学 C.文法中学 D. 现代中学 19. 1917年前苏联建立的全国教育最高领导机构是 A.教育委员会 B.中央教育委员会 C.国家教育委员会 D. 教育人民委员会 20.杜威认为,人有四种本能,其中最重要的本能是 A.交际与探索 B.表现与制作 C. 制作与探索 D. 表现与探索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苟子对教师提出了很严格的要求,认为当教师要具备的条件包括 A.博习 B.博喻 C.知微而论 D.耆艾而信 22.宋代太学中曾经普遍实施“三舍法”,以下史实正确的有 A.王安石对太学实施的改革措施 B.其特点是分级教学 C.范仲淹对太学进行的改革措施 D.其特点是分级教学 23.清末“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有 A.废除八股取士 B.颁布壬寅学制 C.创建京师大学堂 D.书院改学堂 24.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的“五项竞技”内容有 A.赛跑 B.摔跤 C.划船 D.跳跃

(全新整理)1月全国自考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 课程代码:004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儿童发展的早期,卢梭反对压抑人性的教育,而主张( ) A.积极的教育B.城市的教育 C.知识的教育D.消极的教育 2. 我国最早创办私学的教育家是( ) A.老子B.孔子 C.孟子D.荀子 3.“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哪国的高等学府?( ) A.鲁国B.齐国 C.赵国D.楚国 4.先秦诸子百家中,被韩非称为“显学”的是( ) A.儒、墨B.儒、道 C.儒、法D.儒、黄老 5.元代书院的主要特点和变化是( ) A.出现官学化趋向B.具有民族特色 C.八股文学习D.管理松弛 6.陶行知创建的推进乡村教育的实验学校是( ) A.晓庄乡村师范学校B.河南村治学院 C.浙江诸家桥农村改进试验学校D.四川育才学校 7.洋务运动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 A.龚自珍B.张之洞 C.康有为D.黄炎培 8.南京鼓楼幼儿园是谁创建的? ( ) 1

A.陶行知B.蔡元培 C.陈鹤琴D.张宗麟 9.京师大学堂创办于( ) A.1862年B.1898年 C.1900年D.1902年 10.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有名的教育理论是( ) A.实用主义B.活教育 C.生活教育D.乡村教育 11.首创“成绩测验”及其量表的教育家是( ) A.帕克B.莫·伊曼 C.赖伊D.桑代克 12.西欧中世纪大学的教学语言是( ) A.英语B.德语 C.拉丁语D.希腊语 13.夸美纽斯认为人受教育的最好时期是从出生到( ) A.6岁B.12岁 C.18岁D.24岁 14.美国现代教育家康南特的教育理论属于( ) A.要素主义教育流派B.永恒主义教育流派 C.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流派D.改造主义教育流派 15.在美国公立学校运动中,被称为“公立学校之父”的教育家是( ) A.富兰克林B.杰佛逊 C.帕克D.贺拉斯·曼 16.1944年英国颁布的重要教育法是( ) A.巴尔福教育法B.费舍教育法 C.巴特勒教育法D.中等教育法 17.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主张进行绅士教育应当在( ) A.家庭B.学校 C.教会D.社会 18.1755年俄国建立的莫斯科大学,只设法律、哲学、医学系,不设( ) 2

2018年10月自考《中外教育简史》真题试卷

2018年10月自考《中外教育简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商代时新出现了一种学校形式,被称为 A.校 B.序 C.庠 D.瞽宗 2.提出著名的“性相近,习相远”思想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3.墨子主张教育要培养的理想人格是 A.君子 B.真人 C.神人 D.兼士 4.魏晋南北朝时形成了儒道兼综的“新学”,被称为 A.南学 B.北学 C.玄学 D.理学 5.古代被称为“社学”的基层学校创设于 A.宋代 B.元代 C.金代 D.明代 6.《春秋繁露》的作者是 A.孔子 B.苟子 C.王充 D.董仲舒 7.洋务运动时期兴起的留学活动是 A.庚款留美 B.赴日游学

C.派遣留美幼童 D.留法勤工俭学 8.中国近代首次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教育家是 A.蔡元培 B.梁启超 C.康有为 D.严复 9.我国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的正式法令是 A.《强迫教育章程》 B.《颁定教育要旨》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0.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的教育工作政策中强调 A.国民教育第一 B.儿童教育第一 C.干部教育第一 D.群众教育第一 11.古希腊完全控制斯巴达教育的是 A.家庭 B.学校 C.国家 D.社会 12。共和早期的古罗马教育形式主要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早期教育 13.法兰克王国查理曼统治时期聘请进行教育改革的英格兰教士是著名学者 A.约克 B.阿尔琴 C.卡西诺 D.查理斯 14.1534年,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的天主教组织是 A.加尔文 B.路德 C.日内瓦 D.耶稣会 15.18世纪末至l9世纪初,由英国教育家贝尔和兰开斯特创立的学校制度叫

《影视美学》—彭吉象(吐血整理笔记完全版)

影视美学彭吉象 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 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 (一)电影心理学的出现 雨果·闵斯特堡(1863-1917)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1916年,出版了《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首次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闵斯特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电影的经验感知入手,尤其是从视知觉的生理和心理角度,来分析和解释了电影影像的深度感和运动感,并且提出机械的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并且通过电影和戏剧、摄影的区别,论证了电影确实是一门独立的艺术。闵斯特堡指出:“我们的美学兴趣集中到这样一点,就是电影通过什么手段来影响观众的心灵。我们用这种方式来看待电影,起初就凭着这样一种纯粹心理学的兴趣,研究在我们的电影经验中,究竟是哪些本质的东西打动了我们的心灵。我们现在完全把戏剧理论搁置一边,因为假如从戏剧出发,去寻找电影除了作为逼真的代用品外对戏剧有些什么补充的话,我们就会走进死胡同。我们应当把电影艺术看'做是完全立足于它自身基础之上的,从而排除所有戏剧的干扰,来分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对我们产生效力的心理进程。”正是出于这样的理论思考,闵斯特堡着重研究了观众对电影影像感知的各个方面,包括深度感、运动感、注意力、记忆和想象、情感等等。特别是深度感和运动感,可以说是电影影像感知的基础,也可以说是电影(包括后来的电视)所特有的一种全新的艺术知觉形式。 闵斯特堡指出,电影银幕是二维的平面,但观众却在看电影时感受到三维的空间。"因而,如果把这种图像的平面性当作电影的基本特性,那就没有掌握住它的特性。这种平面性确实是电影技术构成的一个客观部分,但并不是我们真正看到的电影演出的特征。在看电影时,我们处在三维空间之中,影片上人物或动物的运动,都立即给予我们以强烈的深度感。"闵斯特堡强调指出,观众之所以能在二维平面的电影银幕上感受到三维立体的电影空间,除了生理上、视觉上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电影的运动,造成了观众一种独特内心体验,使得观众明明知道图像是平面的,但却不能排除对于深度的实际感受,就是因为电影画面上的各种运动使观众得到了银幕具有纵深感的印象。显然,银幕上的这种深度感并不是真实的深度,而是由电影观众独特心理体验造成的深度。闵·斯特堡进一步指出:“电影中关于深度的问题很容易被忽视,但运动的问题却迫使每一个观众都加以注意。看起来似乎电影的真正特性就在这里,而关于画面运动的解释也正是心理学家们必须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电影银幕上出现的其实只是一幅幅逐格显现的静止的照片,但在电影观众的头脑中却出现了运动的感觉和印象,除了生理上的“视觉滞留”现象所造成的运动幻觉外,更是由于人的心理中有一种天生的组织原则在起作用。于是,当电影观众面对银幕时,他所看到的运动好像是真实的运动,但这种运动却是由观众自己的心理所臆造的,是由于观众心理复杂的思维活动,终于把单幅静止,的画面组织成连续运动的画面,使观众感受到了银幕上的运动。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闵斯特堡指出:“在电影世界中,深度和运动对于我们来说,都不是确定的事实,而是一种事实和象征的混合

4月中外教育简史自考试题

2014年4月中外教育简史自考试题 全国2014年4月中外教育简史自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汉代奉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始于 A.汉高祖时B.汉武帝时 C.文景之治时D.东汉灵帝时 2.唐代确定的文教政策是 A.重振儒术B.独尊儒术 C.遵用汉法D.崇玄重道 3.《问孔》《刺孟》的作者是 A.董仲舒B.王充 C.颜之推D.韩愈 4.首开我国近代公费留学教育先河的是 A.顽固派B.革命派 C.维新派D.洋务派 5.提出“尚自然、展个性”思想的教育家是 A.蔡元培B.陶行知 C.陈鹤琴D.黄炎培

6.张之洞在《劝学篇》中系统阐述的理论体系是 A.中体西用B.中体中用 C.西体中用D.西体西用 7.创办北洋水师学堂的是 A.顽固派B.洋务派 C.革命派D.维新派 8.洋务派创建的外国语学堂主要是为了培养 A.外语教师B.外语研究人员 C.翻译人员D.文秘人员 9.1905年清政府设立的统辖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是A.学部B.教育部 C.提学使司D.学务处 10.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的教育家是 A.毛泽东B.杨贤江 C.张骞D.蔡元培 11.在彼得一世进行教育改革以前,俄国教育的主要管理者是 A.天主教教会B.东正教教会 C.国家机构D.地方机构 12.1879年日本颁布的《教育令》,放宽中央对地方教育的限制,主要依据是 A.美国经验B.法国经验

C.德国经验D.俄国经验 13.卢梭认为,促进人的才能和器官内在发展的是 A.自我的教育B.事物的教育 C.人的教育D.自然的教育 14.20世纪前半期在美国教育史上被称为 A.理想主义教育时期B.人本主义教育时期 C.进步主义教育时期D.结构主义教育时期 15.现在日本最高的教育领导机构是 A.教育部B.文部省 C.科学部D.科学教育部 16.现代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是 A.美国人B.英国人 C.意大利人D.德国人 l7.存在主义教育流派要求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关系是A.“我与你们” B.“我与你” C.“我与物” D.“我与它” 18.在西欧中世纪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为 A.宫廷学校B.城市学校 C.体育馆D.教会学校 19.1801年,拿破仑与罗马教皇签订了旨在控制教会的条约,一般称为 A.教会公约B.教务专约

美学笔记整理

美学笔记整理 1. 美学的学科属性 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以哲学作为价值观、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基础 2. 美学的诞生1775年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被称为“美学之父”)命名。 基本的美学读物: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美学理式)康德《判断与批判》黑格尔:美学三卷本弗洛伊德 3. 美的产生①自然和谐说:毕达哥拉斯、达芬奇②主观决定论③移情说:立普斯 ④历史及实践决定论⑤游戏说:席勒·斯宾塞⑥关系说:狄德罗 自然美的形成、内容、渊源: 自然美的历史就是一个自然美被忽略的的边缘化的过程①鲍姆加通通过对美学的定义,从这个学科定位看出自然美是从主体角度研究;康德沿袭从主体角度建构美学的思路,将人的感性认知能力进一步具体化为审美判断能力,受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对自然保持敬畏,敬畏之情的落脚点不是自然对象,而是落脚在以自然作为人的自由本性的最高证明,将自然问题置换为人的主题精神的哲学取向同样体现在黑格尔的美学中。“有生命的自然事物之所以美,既不是因为其本身或其的美产生出来的,也不是因为显现而产生出来,自然为其它对象为美,也就是为我们而美,为理解美的心灵而美。”在黑格尔看来,艺术美是由心灵美产生而再生的。康德通过自然把人的自由本性提高到合法性,黑格尔通过艺术的优先性把自然美弃置到边缘。建立在人学基础上的美学最适合的解释对象是人自身或作为人工制品的艺术,而自然因为与人的远离成对立而必然被弃置于美的边缘。 自然美是自然人化的结果:①自然的实践化——自然美是人类世界的创造性成果,所谓自然的实践化,人类实践创造出来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在自然界的各种事物上的感性具体的表现,经过实践创造自然就成了人类学的自然,成了人的作品、人的自由的表现。 ②自然人情化——作为情感主体的审美者,把自己的情感灌注于自然对象之中,使之因为人的情感再造和改装而成为美。 自然美的内容: ①自然始终是人生活的一部分,而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们对于自然的赞美其实是赞美自然对人生活的意义,日月山水成为了人的世界; ②自然美是人的心灵的投射与创造力,是人主观心灵的投射,是心灵的创造物。例如梅兰竹菊; ③自然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把自然美视为远离生活的形式,但形式本身是有意味的。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科目:中外教育简史 1.1.“成均” 1.2.“虞庠之学” 2.1.校 2.2.“六艺” 3.1.文士 3.2.五伦 3.3.《大学》 3.4.《学记》 4.1.书同文 4.2.行同伦 4.3.颁挟书令 4.4.黄老之学 4.5.焚书坑儒 4.6.玄学 4.7.汉代“太学” 4.8.汉代“宫邸学” 4.9.鸿都门学 4.10.国子学 4.11.国子监 4.12.隋朝监属五学 4.13.六学二馆 4.14.学田制 4.15.三舍法 4.16.升斋积分 4.17.社学 5.1.三纲五常 5.2.“必仁且智” 5.3.《上仁宗皇帝言事书》5.4.《进学解》 5.5.《三经新义》 5.6.朱子读书法 5.7.白鹿洞书院揭示 5.8.八股文 6.1.马礼逊学堂 6.2.宁波女塾 6.3.魏源 6.4.洋务教育 6.5.《劝学篇》 6.6.中体西用 6.7.癸卯学制 6.8.严复 6.9.梁启超 6.10.维新教育 7.1.《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7.2.壬子一癸卯学制7.3.大学院制 7.4.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7.5.庚款兴学 7.6.留法勤工俭学 7.7.国立中学 7.8.抗日军政大学 7.9.黄埔军校 7.10.陈鹤琴 1-1.智者 1-2.“七艺” 1-3.“苏格拉底法” 1-4.“十二铜表法” 1-5.亚里士多德 1-6.柏拉图 1-7.西塞罗 1-8.昆体良 2-1.教会学校 2-2.修道院学校 2-3.大教堂学校 2-4.堂区学校 2-5.宫廷学校 2-6.骑士教育 3-1.文艺复兴运动 3-2.“快乐之家” 3-3.伊拉斯谟 3-4.《巨人传》 3-5.蒙田 3-6.马丁·路德 3-7.加尔文 3-8.耶稣会 4-1.文法学校 4-2.公学 4-3.“学园” 4-4.“星期日学校” 4-5.“导生制” 4-6.“新大学运动” 4-7.《国家教育论》 4-8.《费里教育法》 4-9.巴西多 4-10.柏林大学 4-11.贺拉斯·曼 4-12.《毛雷尔·拨地法》 4-13.昆西教学法 4-14.福泽喻吉 4-15.《学制令》 5-1.《大教学论》 5-2.泛智教育 5-3.《教育漫话》 5-4.“白板说” 5-5.《爱弥尔》 5-6.《林哈德和葛笃德》 5-7.《普通教育学》 5-8.《人的教育》 5-9.“恩物” 5-10.《教育论》 6-1.现代教育制度 6-2.现代学制 6-3.现代教育行政体制 6-4.教育系统 6-5.综合中学 6-6.双轨制 7-1.“新学校” 7-2.蒙台梭利。 7-3.杜威 7-4.新传统派教育 7-5.结构主义教育理论 7-6.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7-7.帕夫雷什中学 7-8.苏霍姆林斯基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成均”: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成 均”,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五帝时代的 “大学”,相传先王在“成均”用酒 款待地位低贱的“效人”,并宣讲教 令,举行一些集体性的祭祀活动。 1.2.“虞庠之学”:虞舜时代便有“痒” 这种教育机构。“痒”的本义是饲养 家畜的地方,后来又变为储存谷物 之处,故又名“米廪”,在原始社会 中可能由老人负此责任,并附带教 育儿童和青年,后又发展为养老之 所,并负一部分教育责任。 2.1.校:其原意为“木囚”,即用木 头或竹子围成栏格作为养马之所。 后来逐渐演变为习武和比武的场 所。在这里,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 不仅受到内容相当广泛的军事训 练,而且还要经过相当严格的各项 考试。夏代的“校”,实际上是一种 发展比较完备的军体性质的教育机 构。 2.2.“六艺”:即礼、乐、射、御、书、 数。“六艺”之中,又有“大艺”、 “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 主要是小学的课程,礼、乐、射、 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3.1.文士:是一种操持礼乐仪式的人 员,他们都以领主给的俸禄为主, 不能过问、干预政治。 3.2.五伦:具体来说,“人伦”就是

2009-01中外教育简史自考真题及答案

全国2009年1月自考中外教育简史试题 课程代码:004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墨子教育目的主张培养( B ) 上3-48 A.君子B.贤士 C.大丈夫D.鸿儒 2.现存最早的私学蒙养教材是( A )上4-94 A.急就篇B.苍颉篇 C.爰历篇D.博学篇 3.“文翁兴学”是在何时?( A )上4-85 A.西汉B.东汉 C.西晋D.唐 4.秦代的文教政策是奉行( A )上4-72 A.法家的政策B.儒家的政策 C.道家的政策D.墨家的政策 5.“重振儒术”是哪朝的文教政策?( B )上4-76 A.汉代B.唐代 C.宋代D.明代

6.抗日根据地具体文教政策规定( B )上7-234 A.国民教育第一B.干部教育第一 C.儿童教育第一D.社会教育第一 7.《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一文作者是( C )上7-242 A.黄炎培B.陶行知 C.蔡元培D.邰爽秋 8.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是( A )上7-216 A.蔡元培B.张謇 C.黄炎培D.陶行知 9.洋务运动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D )上6-197 A.康有为B.梁启超 C.严复D.张之洞 10.容闳率领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开始于哪一年?( B )上6-182 A.1862年B.1872年 C.1898年D.1900年 l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的?( B )上6-173 A.龚自珍B.魏源 C.冯桂芬D.张之洞 12.我国近代学制中采用美国六·三·三分段的学制是( C )上8-262 A.癸卯学制B.壬寅学制

美学笔记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2、鲍姆加登对美学的定义:1、美学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的学科;2、美学是自由艺术的理论。 3、美如何成“学”? 答:美是怎么成为“学”的包含了两个问题:一是西方文化特殊的思维方式产生了美学;二是西方文化的全球化是美学成为世界性的学问。可以说是包含了三个方面:其一,西方文化如何使美成为“学”的;其二,各非西方文化是如何在由分散的世界史向统一世界史的全球演进中,具体的接受西方学科体系而从现代文学结构中产生美学的;其三,各非西方文化在承认了美学,把美学作为学科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后,以现在的美学框架,按图索骥的在自己的历史中把相关的资料汇集起来,构成本文化的“美学史” 4、西方美学是如何产生的? 答:西方美学的产生,源于三个基础:对事物的本质追求;对心理知、情、意的明晰划分;对各艺术门类的统一定义。 基础一:对事物的本质追求。 美学的产生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对美的哲学追问。古希腊人认为在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后面必然有一个共相,一个本质。把握住了这个本质,就能够说明一切具体的东西。而且他们相信事物的本质是可以用明晰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这也就是西方追求本质的西方模式。 基础二:对心理知、情、意的明晰划分。 美学是研究情感或感性知识的完善的。(注:古希腊人比较较真,首先他们对知、情、意划分的很清楚,而且他们还要一一对应,知对应逻辑学;意对应伦理学;那么,情也应当对应一门学科,譬如“美学”)。 基础三:对各艺术门类的统一定义。 在古希腊时期,艺术和技术是不分的,,但是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雕刻、绘画、音乐、舞蹈、戏剧、诗歌开始与技术和科学分离开来,成为美的艺术。而它们既然都叫美的艺术,那么就应该有统一的性质,这就是追求美,由此就形成了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美学,又称为艺术哲学。 5、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美学呢? 答:其一,中国人虽然经常谈到美,却绝不是关于美的本质的定义。中国人从来不去追问美的本质是什么,因为中国人并不认为事物的本质是可以用语言明晰地表达的。中国人主张的是“言不尽物”“言不尽意”。因此中国人对美的把握和体验不表现为对美的本质的追求,不在语言、公理、定义的把我和表达上下功夫,从而也没有对美的本质为核心来建立美学。其二,中国人对主体心理的划分不像西方人的几何划分,而是把它当做一个整体去分析,所谓知情意三者在中国文化看来是可以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所以也就不可能有一个范围确定的领域来建立美学。其三,中国的各门类艺术从来没有被统一的论述过,因为在中国文化看来,各门艺术的地位本就是不平等的,具体表现为诗文最高的理论,导致了古代中国虽然有诗学、有建筑学、音乐学等等,却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艺术学,从而在艺术方面也没有一个范围确定的领域来建立美学。 三、美作为“学”的历史(西方) 第一阶段:柏拉图的美学,一是体现了古代社会的静态结构,美的本质直接与美的现象相对应;二是体现了人在审美中不断的提升自己:首先面对美的形体,接着进入心灵美,进而行为制度的美,再进一步,各种知识学问的美,最后达到美的理式。

10月全国中外教育简史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 课程代码:00464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 分)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 1 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西周时天子所设大学称为() A?“辟雍”B?“泮宫” C?“东序”D?“上庠” 2.《学记》是哪部书中的一篇?() A. 《礼记》 B . 《周礼》 C. 《论语》 D. 《孟子》 3.孟子强调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大丈夫”,下面哪一条是孟子所列的“大丈夫”的标准之一?() A. 善假于物 B.相观而善 C. 能近取譬 4.“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C. 王安石 D.周敦颐 10.中国近代最早提出“五育并举”思想的教育家是谁?() A.蔡元培 B.梁漱溟 C. 晏阳初 D.陶行知11.1905 年清政府在中央设立的教育行政机构叫() A.国子监 B.国子学这段话语出于哪部书? () A. 《论语》 C. 《礼记》5.下列教学原则,哪个是孔子提出的? A. 居敬穷理 C. 举一反三6.太学始建于何时?( ) A. 西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 年) C. 汉灵帝光和元年(178 年)7.唐代吏部试的主要内容是( A. 策论 C. 帖经、墨义8.颜之推的主要著作是() A. 《颜氏家训》 C. 《春秋繁露》9.“苏湖教法”是谁的教育主张?( A. 胡瑗 B. 《尚书》 D . 《孟子》 ) B. 深造自得 D.虚壹而静 B .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 年) D .东汉光武帝建武五年(29 年)) B. 诗赋 D.身、言、书、判 B. 《论衡》 D. 《举贤良对策》 ) B. 范仲 D.富贵不淫 1

2011-01中外教育简史自考真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试题 课程代码:004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首先提出“克己复礼为仁”思想的教育家是( A )上3-43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2.首先提出“染丝说”的教育家是( C )上3-47 A.老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3.首先提出“庶富教”思想的教育家是( A )上3-35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4.孔子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方法是( C )上3-40 A.善言 B.类比 C.列举 D.设疑 5.八股取士起自( D )上4-78 A.汉代 B.隋代

C.唐代 D.明代 6.以“察举制”为选士制度的朝代是( C )上4-105 A.战国时期 B.秦代 C.汉代 D.唐代 7.四次“禁毁书院”发生在( D )上4-100 A.汉代 B.北宋 C.南宋 D.明代 8.制订“白鹿洞书院揭示”的教育家是( A )上4-104 A.朱熹 B.吕祖谦 C.陆九渊 D.张栻 9.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是( C )上6-181 A.北洋水师学堂 B.上海电报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广州同文馆 10.陈鹤琴提出的著名教育理论是( B )上7-219 A.实用主义 B.活教育 C.生活教育 D.乡村教育 11.古希腊著名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创办了( B )下1-299 A.希腊学院 B.吕克昂学园

C.雅典学院 D.阿加德米学园 12.柏拉图认为要想成为哲学家,必须学习( C )下1--298 A.音乐 B.文法 C.辩证法 D.修辞 13.中世纪前期西欧最好的教育机构为( A )下2-313 A.修道院学校 B.宫廷学校 C.堂区学校 D.城市学校 14.西欧中世纪大学的教学语言是( B )下2-319 A.英语 B.拉丁语 C.德语 D.希腊语 15.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教师贝尔和兰开斯特创办的学校被称为( D )下4-346 A.“文法学校” B.“公学” C.“星期日学校” D.“导生制学校” 16.1786年,俄国颁布的第一个实行国民免费教育的法案是( D )下4-363 A.初级学校章程 B.国民教育章程 C.学校教育章程 D.国民学校章程

自考美学听课笔记

第一章 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 1.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学科柏拉图 2.是研究艺术的学科黑格尔 3.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审美经验:维特根斯坦、杜威、李泽厚审美 心理:弗洛伊德、布洛、阿恩海姆 4.是研究人和现实之间审美关系的学科蒋孔阳 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 1、美学的研究对象:审美现象 2、审美现象:处于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中的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和活动 3、艺术中的审美现象,即艺术美自然界中的审美现象,即自然美 科技活动中的审美现象,即科技美-----杨振宁 4、审美:“审”的主体是人【我】,所以审美现象和活动的前提是人与现实世界发生审美关系。 也就是说先有审美关系,再有美或者不美(不美工丑),最后有审美的人。所以,美学研究的对象既不是客体的美,也不是主体的美感,而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和活动。 三、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1、审美现象:美学的研究对象 2、综合:跨三门学科,汉语言、哲学、艺术 3、人文学科:相对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具有主观性) 四、美学的研究方法 诞生于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后虽独立,但从来没有脱离哲学。 核心研究方法:哲学的研究方法 小结: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以审美关系中的现象和活动为研究对象,美学的核心研究方法是哲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 一、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一)审美意识:是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某种不明晰的审美追求的意识。 初级的审美意识(原始陶器等如人面鱼纹彩陶盆)高级审美意识(神话、悲剧等)如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人的命运与生俱来,受神控制,不可抗拒,无法改变。 中国古代的悲剧观《庄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匆然而已。.... :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 中西悲剧观的不同之处:

全国2016年1、4、7、10月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必考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6年1、4、7、10月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必考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4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C )上2-19 A.《四书》 B.《五经》 C.“六艺” D.六经 2.春秋末期学术扩散到民间的主要原因是( B )上3-25 A.学术官守 B.士阶层的崛起 C.官学不修 D.王室内部斗争 3.以下诸子中,最早创办私学的是( A )上3-31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 D )上3-43 A.孝 B.礼 C.忠 D.仁 5.综观中国封建社会,其文教政策基本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C )上4-72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首倡者是( C )上4-74 A.汉武帝 B.公孙弘 C.董仲舒 D.王充 7.元代书院在管理上的主要变化是( D )上4-99 A.具有民族特色 B.管理松弛 C.八股文 D.出现官学化倾向 8.王守仁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 B )上5-151 A.性即理 B.心即理

C.即物穷理 D.天理 9.《劝学篇》的作者是( C )上6-197 A.冯桂芬 B.沈寿康 C.张之洞 D.孙家鼐 10.“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确定于( B )上7-208 A.洋务运动时期 B.晚清“新政”时期 C.北洋政府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1.古希腊非常重视女子教育的城邦国家是( B )下1-286 A.雅典 B.斯巴达 C.罗马 D.古埃及 12.亚里士多德提出和谐教育的理论基础是( C )下1-299 A.心理学 B.逻辑学 C.灵魂说 D.哲学 13.在西欧中世纪的修道院学校,儿童10岁左右入学,学习期限为( C )下2-312 A.3—5年 B.5—8年 C.8—10年 D.10—15年 14.法国人文主义教育家拉伯雷的经典著作是( C )下3-330 A.《论学究气》 B.《愚人颂》 C.《巨人传》 D.《散文集》 1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非国教派教师创办的具有实科性质的学校是( A )下4-344 A.“学园” B.“文法学校” C.“公学” D.“所罗门宫” 16.美国最早的研究型大学是1876年创办的( D )下4-376 A.哈佛大学 B.耶鲁大学 C.哥伦比亚大学 D.霍普金斯大学 17.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学科的著作是夸美纽斯的( D )下5-383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母育学校》 D.《大教学论》 18.英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中,初等教育阶段进入幼儿学校的年龄是( C )下6-445 A.3—5岁 B.4—6岁 C.5—7岁 D.6—8岁

美学笔记完整版

美学 18C中期,一般认为第一个给美学学科命名的人是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1735第一次运用此概念。1750年发表了“Aesthetic/aesthetic”命名的著作。他将美学看做哲学体系的一部分,将美学视为独立学科,影响巨大。鲍姆嘉通被西方人称为“美学之父” 王国维,1904发表《红楼梦评论》、1908发表《人间词话》 1907在《静庵文集续编》中说“余渡哲学有日矣……”并由此转向文学 蔡元培:1916提出“美育代宗教”观念 朱光潜:1933年完成博士论文《悲剧心理学》, 宗白华:诗集《流云》 邓以蛰:《诗与历史》、《书法之欣赏》 蔡仪:《新艺术论》、《新美学》。贡献:主要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研究美学 二十世纪下半叶:我国美学研究有两个黄金期。一是1957-1962年的全国性美学大讨论,当时形成当代美学“四大派”(主观派、客观派、主客观统一派、时间派)。代表人物是高尔泰,蔡仪,朱光潜,李泽厚。二是文革十年,美学遭殃,观察多年,直到七十年代后期才开始复苏,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美学是热门学科之一。这一时期,美学界的著名人物,除了四派的代表人物,还有王朝闻,蒋孔阳,周来祥,叶朗等 美学学科的属性和特点 美学既非自然科学,亦非社会学科,尽管它们之间有联系。 康德认为,“没有对于美的科学,只有对于美的批判”“因为谈到对美的科学,那就应当在其中科学的,也就是通过证明根据来决定事物是否必须被看做美的;因而关于美的这个批判,如果是属于科学的,它就决不会鉴赏判断” 这朵桃花是植物(认识判断) 这株桃花香(感觉判断) 这朵梅花美鉴赏(审美)判断超功利人心灵中有共通感 美学是人文学科或人文科学,主要特点: 1、反思性。人文学科的研究关涉人对自身生存方式。生有意义的自我意识和反思,而主要 不是自然,社会现象的客观规律:美学研究审视我们欣赏美,创造美和艺术的方式。主要引导我们反思自己做出审美判断的方式和条件 2、主观性。人文学科的研究离不开价值原则的确定,因而具有较强主观性。美学研究反思 并建立美与审美的标准,表现出人对生存的理想境界的追求,这与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研究对对象的冷冰冰的客观态度是不同的。 这种主观性还表现在,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更侧重反思,直观和体验对于审美判断的批判,对于艺术品的批评,依赖于个体的内心直觉,生命体验 3、综合性。美学是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它与其他学科具有广泛、密切的关系 在西方美学史上,美学首先与哲学,伦理学联系在一起。美的问题在哲学的视域探讨 其次,美学与艺术理论,艺术批评联系在一起 近代以来,美学受到自然科学方法的影响,心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成果,方法渗透到美学研究中

【自考真题】最新全国2018年4月自考中外教育简史考试真题含参考答案(自考必备)

全国2018年4月自考中外教育简史考试真题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试题 课程代码:0046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记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中国私学的兴起,发端于 A.商代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2、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我国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和大学,总称为 A.国学 B.乡学 C.党庠 D.州序 3、荀子主张教育要培养的理想人格是 A.大儒 B.鸿儒 C.君子儒 D.雅儒

4、先秦时期提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理想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5、南朝宋文帝时,开设的专科学校是 A.律学 B.画学 C.书学 D.医学 6、为保证门阀世族的特权,晋武帝咸宁二年(276年)所新创立的学校是 A. 国子学 B.四门学 C.太学 D.鸿都门学 7、王守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A. 天命论 B.“致良知”说 C.三纲五常 D.中庸思想 8、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在全国施行的近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戍学制 9、近代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梁漱溟 B.陶行知 C.晏阳初 D.陈鹤琴 10、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中,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训的学校是 A.延安大学C.鲁迅艺术学校 B.抗日军政大学D.陕北公学

2019年4月成人自考中外教育简史真题

2019年4月成人自考中外教育简史真题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西周时期诸侯设立的大学称为 A.乡学 B.党庠 C.州序 D.泮宫 2.春秋战国时期,代表小生产劳动者思想和利益的学派是 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儒家 3.荀子认为“解弊救偏”的方法是

A.有教无类 B.教亦多术 C.举一反三 D.兼陈中衡 4.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主要方法是 A.帖经 B.墨义 C.八股文 D.诗赋 5.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段,其中“小学”的教育内容以 A.识字为主 B.学事为主 C.穷理为主 D.阅读为主 6.开我国近代新型综合性大学之先河的是 A.广州同文馆 B.京师同文馆 .时务学堂 D.京师大学堂 7.发生在“百日维新”时期的留学活动是

A.庚款留美 B.赴日游学 C.派遣留美幼童 D.留法勤工俭学 8.康有为关于学校教育制度的设想主要体现在 A.《大同书》 B.《新民说》 C.《长兴学记》 D.《孔子改制考》 9.率先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学的民国大学是 A.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B.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北京大学 D.清华大学 10.抗日民主依据地设立的文化艺术学校是 A.上海大学 B.高尔基戏剧学校 C.苏维埃大学 D.鲁迅艺术学校 11.与柏拉图教育思想相关的著作,除了《理想国》外,还有 A.《政治篇》

美学原理 笔记

绪论什么是美学 一.美学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 美学: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于1750年首次提出,但西方美学历史并不是由此开始的,东西方美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多数学者认为西方美学从柏拉图开始。 从来没有哪一个哲学家比柏拉图的涉猎范围更广,他是一个美学家、形而上学家、逻辑学家和伦理学大师——《古代美学》 美和艺术的观念第一次被引入一个伟大的哲学体系——《古代美学》 二.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轮廓 第一段近代: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最大的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主要是介绍德国美学,学术上成就最大的是王国维,他主要受叔本华等人的影响。蔡元培提倡美育的教育,蔡元培1975年发表题为“以美育代宗教”的演讲 第二段现代:中国现代美学史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是(朱光潜,宗白华) 朱光潜、宗白华美学思想特点 一.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到天人合一的转变 二.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 朱光潜发表的影响深远的书(谈美,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两部详细介绍了叔本华、尼采等人的悲剧心理学。60年代又写了两卷西方美学史。在《诗论》这本书中,朱光潜试图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后来走上诗律的道路,做了探索分析。《诗论》是一本关于诗歌意象的理论著作。 宗白华的美学立足在中国美学,认为中西形而上学分数两个体系:西洋是唯理的体系(),中国是生命的体系(本体论、价值论) 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宗白华 宗白华写了《美学散步》 丰子恺对现代美学的影响:普及工作。

第三段当代:最突出景象:两次美学热潮(一次为五六十年代:讨论美的本质问题,蔡仪主张美是客观的,吕荧、高尔太主张美是主观的,朱光潜主张没事主客观的统一,李泽厚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另一次为改革开放之后,对中华民族前途命 运的反思,出现了文化热) 1956年美学大讨论的缺陷:1.对朱光潜的批判带有“左”的教条主义片面性 2.各派美学家都把美学纳入认识论框架,将审美活动等同于认识活动。 三.美学研究的对象 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看法:美;艺术;美和艺术;审美关系;审美经验;审美活动。 叶朗观点: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艺术、美和艺术、审美关系、审美经验,以上五种 看法都有缺陷。 国内很多人认为美学研究对象为审美活动,只要讨论两个问题:什么是审美活动;人 为什么需要审美活动 四.美学的学科性质 第一,美学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研究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精神世界和文化世 界从内容上来讲就是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人文学科是发展人性,完善人格的世界。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能够脱离直接性和本能性。因此人需要教化。教化的本质就 是使个体的人提升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精神存在。——黑格尔 精神科学也是随着教化一起产生的,因为精神的存在是与教化观念本质上联系在一起的。——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 美学的特点: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第二,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 美与真、善是哲学的永恒课题 对美学的误解: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美学等同于美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