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第十四课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五六年级国学课课程理念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地球已经成为一个“村庄”,各民族文化呈现相互融合和渗透的趋势。
由于受西方思潮及快餐文化的影响,一部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倾斜,中华传统美德正“日渐消瘦”,反映在广大的中小学生身上则表现为:不顾实际的攀比、极度的浪费、自私任性的个性及诸多心理不健全的问题。
因此,探索一条长远的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之路已成为教育者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中华民族诚信友爱、温文有礼的优雅人格。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来说,学习国学经典,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促使学生良好道德观的形成。
因此,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国学,让经典文化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对学生品德、人格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开展“国学课”,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可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孩子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孩子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都能生活在真正优质的教育环境里。
古人云:“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儿童天真未泯之时,最容易教导,也最需要教导,所谓:先入为主是也。
三字经说:“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一段黄金时期,藉由先哲的风范,薰习我们的子弟,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禀性淳良的儿童,那么,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必将奠定他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
“教之道,贵以专”在教导儿童读经的时候,要有耐心,长远心!不可希求速成,特别应注意“广博不如专精”,故一部经典,应读诵百至千遍,根基扎得深,果实才芬芳。
苏东坡云:“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古圣先贤常说:“经读千遍,其义自见。
一、识水害,防为重,夏日炎,戏水忙,水无情,生命贵,安全教育记心间。
二、游泳前,准备足,身体健康要检查,水性高低分清楚,专业教练旁指导。
三、游泳时,听指挥,安全规则要遵守,水域深浅要了解,过度疲劳要休息。
四、水中游,看风向,避免浪高水流急,沿岸游,有救生,避免独自冒险行。
五、溺水时,不慌张,保持冷静最重要,大声呼救喊救命,寻求他人帮助忙。
六、岸上救,方法多,抛绳索,扔救生圈,水中救,更勇敢,专业训练记心间。
七、防溺水,家校联,教育孩子记心间,加强监管不放松,共同守护生命安全。
八、遇险情,快报警,拨打110求助忙,生命至上无小事,安全知识要牢记。
九、水域边,设警示,警示标志要清晰,禁止游泳要严守,安全意识要增强。
十、防溺水,从小抓,家庭学校齐努力,安全教育记心间,共筑安全防线牢。
十一、家长言,常提醒,孩子安全记心间,不要独自去玩水,危险水域要远离。
十二、安全教育课,讲解溺水危害大,掌握自救和互救,关键时刻能救命。
十三、溺水急救法,掌握要领记心间,心肺复苏要及时,救生器材要备全。
十四、防溺水,从小事,游泳证,要考取,安全意识要提高,共同守护生命花。
十五、水域旁,设警示,安全意识要增强,共同守护生命线,防溺水,记心间。
十六、夏日炎,戏水忙,安全意识要不忘,防溺水,记心间,生命至上,重如山。
十七、溺水事故频发生,安全教育不能忘,家长学校齐努力,共筑安全防线牢。
十八、防溺水,重教育,从小抓,从小记,安全意识要提高,共筑生命防线牢。
十九、水域旁,设警示,安全意识要提高,家长监管要加强,共同守护生命花。
二十、夏日炎,戏水忙,安全教育记心间,防溺水,从小抓,共筑安全防线牢。
【全文完】。
《三字经》教案教案:《三字经》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字经》的作者、出版背景及意义。
2. 熟练背诵《三字经》的内容。
3. 理解《三字经》中所蕴含的道德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三字经》中的道德和价值观。
2. 熟练背诵《三字经》。
三、教学准备:1. 课本:《三字经》。
2. 大屏幕或投影仪。
3. 白板、笔、擦。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问题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三字经》的了解程度。
2. 正文:(1)简要介绍《三字经》的作者、出版背景及意义。
- 作者:王宗南。
- 出版背景:明代万历年间,王宗南因童子课教师之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和人文修养,编写了《三字经》。
- 意义:《三字经》通过三字一句的方式,对儿童进行常识和道德的灌输。
(2)分段背诵《三字经》。
第一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第二段: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第三段: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第四段: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第五段: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第六段: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第七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第八段: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第九段: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第十段: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第十一段: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第十二段: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第十三段: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第十四段:父慈子,子慈父,兄友弟,弟友兄。
第十五段:夫唱妇,随讴谣,嫁孝弟,逐老翁。
第十六段:宜书表,立志坚,立身正,扬名显。
第十七段:孟子学,好辨论,不偏不,不激不。
第十八段: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难移。
(3)对背诵的内容进行解读,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和价值观。
五、巩固与拓展:组织学生就《三字经》的学习体会进行讨论,分享个人的感受和理解。
六、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收获。
七、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继续背诵和理解《三字经》的内容。
第一课人之初rén zhīchūxìng běn shàn 人之初, 性本善。
xìng xiāng jìn xíxiāng yuǎn 性相近, 习相远。
gǒu bújiào xìng nǎi qiān苟不教, 性乃迁。
jiào zhīdào guìyǐzhuān 教之道, 贵以专。
xīmèng mǔzélín chǔ昔孟母,择邻处。
zǐbùxuéduàn jīzhù子不学,断机杼。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fāng 窦燕山,有义方。
jiào wǔzǐmíng jùyáng教五子,名俱扬。
yǎng bújiào fùzhīguò养不教,父之过。
jiào bùyán shīzhīduò教不严,师之惰。
zǐbùxuéfēi suǒyí子不学,非所宜。
yòu bùxuélǎo héwéi幼不学,老何为。
yùbùzhuóbùchéng qì玉不琢,不成器。
rén bùxuébùzhīyì人不学,不知义。
第二课为人子wèi rén zǐfāng shào shí为人子,方少时。
qīn shīyǒu xílǐyí亲师友,习礼仪。
xiāng jiǔlíng néng wēn xí香九龄,能温席。
xiào yúqīn suǒdāng zhí孝于亲,所当执。
三年级三字经《三字经》序号课时授课内容1 第1 课时人之初——名俱扬2 第2 课时养不教——习礼仪3 第3 课时香九龄——千而万4 第4 课时三才者——应乎中5 第5 课时曰水火——人所饲6 第 6 课时曰喜怒——人之伦7 第7 课时父子恩——臣则忠8 第8 课时此十义——勿违反9 第9 课时凡训蒙——当讲求10 第10课时有连山——及老庄11 第11课时经子通——尚游说12 第12课时始春秋——失统绪13 第13课时唐高祖——至崇祯14 第14课时权阉肆——建民国15 第15课时古今史——夕于斯16 第16课时昔仲尼——犹苦卓17 第17课时苏老泉——当效之18 第18课时蔡文姬——亦若是19 第19课时犬守夜——宜勉力《三字经》——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二、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爱好。
2、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三、教学方法:讲解。
四、教学过程:1、《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
2、具体讲解课程内容,贯穿与内容相符的小故事,提高可听性,关心同学理解课程内容。
3、师指导诵读新授内容五:小结。
集体诵读一遍新授的句子。
《三字经》——其次课时一、教学内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二、教学目标1、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2、从中国古人勤学的故事中获得启迪,树立勤奋好学的思想。
三、教学方法:讲解四、教学过程:1、回顾三字经已学内容。
2、学习新授内容。
五、总结,请同学讲一讲自己今后应当怎样做。
《三字经》——第三课时一、教学内容: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一年级下册1.每周一诗:《凉州词》国学课堂:《三字经(一)》2.每周一诗:《登鹳雀楼》国学课堂:《三字经(二)》3.每周一诗:《春晓》国学课堂:《三字经(三)》4.每周一诗:《敕勒歌》国学课堂:《三字经(四)》5.每周一诗:《出塞》国学课堂:《三字经(五)》6.每周一诗:《芙蓉楼送辛渐》国学课堂:《三字经(六)》7.每周一诗:《鹿柴》国学课堂:《三字经(七)》8.每周一诗:《送元二使安西》国学课堂:《三字经(八)》9.每周一诗:《望木瓜山》国学课堂:《三字经(九)》10.每周一诗:《秋浦歌》国学课堂:《三字经(十)》11.每周一诗:《问刘十九》国学课堂:《三字经(十一)》12.每周一诗:《山村咏怀》国学课堂:《三字经(十二)》13.每周一诗:《春雪》国学课堂:《三字经(十三)》14.每周一诗:《劝学》国学课堂:《三字经(十四)》15.每周一诗:《梅花》国学课堂:《三字经(十五)》国学课堂:《三字经》(一)guāng wǔ xīng wéi dōng hàn sì bǎi nián zhōng yú xiàn 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
wèi shǔ wú zhēng hàn dǐng hào sān guó qì liǎng jìn 魏蜀吴,争汉鼎。
号三国,迄两晋。
sòng qí jì liáng chén chéng wéi nán cháo dū jīn líng 宋齐继,梁陈承。
为南朝,都金陵。
国学课堂:《三字经》(二)běi yuán wèi fēn dōng xī yǔ wén zhōu yǔ gāo qí北元魏,分东西。
附录:《三字经全文》(共1140字,380词)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治平。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毂梁。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第一课人之初rén zhīchūxìng běn shàn 人之初, 性本善。
xìng xiāng jìn xíxiāng yuǎn 性相近, 习相远。
gǒu bújiào xìng nǎi qiān 苟不教, 性乃迁。
jiào zhīdào guìyǐzhuān 教之道, 贵以专。
xīmèng mǔzélín chǔ昔孟母,择邻处。
zǐbùxuéduàn jīzhù子不学,断机杼。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fāng 窦燕山,有义方。
jiào wǔzǐmíng jùyáng 教五子,名俱扬。
yǎng bújiào fùzhīguò养不教,父之过。
jiào bùyán shīzhīduò教不严,师之惰。
zǐbùxuéfēi suǒyí子不学,非所宜。
yòu bùxuélǎo héwéi幼不学,老何为。
yùbùzhuóbùchéng qì玉不琢,不成器。
rén bùxuébùzhīyì人不学,不知义。
第二课为人子wèi rén zǐfāng shào shí为人子,方少时。
qīn shīyǒu xílǐyí亲师友,习礼仪。
xiāng jiǔlíng néng wēn xí香九龄,能温席。
xiào yúqīn suǒdāng zhí孝于亲,所当执。
第十四课(作《中庸》--至平治)教学设计杨淑一、教材分析《三字经》是一部内容全面的启蒙读物。
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深深的吸引人。
三字经中第十四课录入了作《中庸》至至平治的内容。
本课共24个字,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介绍了四书中的《中庸》和《大学》,主要写了这两本书的作者还有书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要求人们为人处世始终保持不偏不倚,永远执中协同。
这是必须坚持不能改变的法则。
以及先做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最后到治理国家,服务大众。
以此来告诉同学们启示: 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
二、目标设定⒈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经文认识初步韵文三子一句,两句一韵的规律。
2.读中知意,学会运用释文来读明白经文的大致意思,懂得做人处事以及学习要循序渐进的道理。
3.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明白修身、立德、处事等方面的道理。
通过搜集资料、诵读和说故事比赛,积累相关历史掌故,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三、策略构建为了充分贯彻国学教育中传承与弘扬并举的教育宗旨,国学中三字经教学主要以文章内在含义指导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
四、流程设计(一)、入境,忆过往。
1、师生接读。
听了你们的背诵,我就知道大家天天读国学经典,收获很多。
这几句肯定也难不倒你们。
我们诵名句,学做人。
(女生问男生答)玉不琢,,人不学,。
为人子,,亲师友,。
我们读名句,颂真情。
(投入地背)父子恩,,,。
长幼序,,,,此十义,人所同。
我们说名句,学常识。
中国历史三字经【概述】《中国历史三字经》浓缩《中国历史》众多知识要点,一是用三字经将每课内容串联,并配上解释,便于记忆掌握。
二是将中外大事放在一起,便于中外比较,横向联系,将中国历史放在世界范围内考察,更有利于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
【正文】人之初,由猿变。
距现代,千万年。
腊玛猿,人祖先。
群居始,常攀援。
森林稀,气候异。
求生存,改习惯。
找食物,四处转。
遇兽攻,群开战。
造工具,顺自然。
脑发达,器官演。
交往多,用声唤。
由单音。
变语音。
劳动因,人出现。
进化论,传名言。
神造人,是欺骗。
泥捏人,更荒唐。
元谋人,在云南。
北京人,周口店。
洞为巢,木取火。
用兽皮,做衣衫。
原始制,无私有。
初氏族,共甘苦。
尝百草,教桑蚕。
存仰韶,留龙山。
有剩余,私出现。
部落间,相侵犯。
炎帝姜,黄帝姬。
两部落,居中原。
炎黄合,华夏建。
载史册,五千年。
尧禅舜,舜让禹。
禹以后,世袭传。
桀暴虐,被汤灭。
武伐纣,西周建。
奴隶制,统治严。
夏商周,两千年。
修阡陌,开井田。
一匹马,值四人。
青铜器,换工具。
生产力,大发展。
五霸争,春秋乱。
初税亩,废井田。
孔子教,儒家兴。
九九诀,称数学。
药百种,医分科。
诗经集,至今传。
战国时,有七雄。
赵魏韩,齐楚燕。
秦孝公,用商鞅。
颁法令,变封建。
秦强盛,并六国。
有苏张,纵横联。
灌渭北,郑国渠。
调岷江,都江堰。
诸子争,百家鸣。
儒学说,孟子传。
墨家始,讲兼爱。
无为论,老子宣。
荀况论,人胜天。
韩非子,法制严。
医学家,赞扁鹊。
四诊法,传今天。
孙武子,著兵书。
赋离骚,是屈原。
秦始皇,建郡县。
修驰道,筑长城。
书同文,车同轨。
度量衡,划一统。
焚异书,坑逆儒。
徭役重,用酷刑。
挖骊山,建阿房。
百姓痛,始皇亡。
陈胜出,吴广起。
大泽乡,举义旗。
沛亭长,名刘邦。
先项羽,占咸阳。
文景盛,武帝强。
司马迁,记史章。
卫与霍,是大将。
征匈奴,通波斯。
派张骞,通西域。
苏子武,苦牧羊。
和匈奴,有昭君。
新朝建,西汉亡。
绿林聚,赤眉扬。
光武帝,叫刘秀。
建东汉,都洛阳。
三字经全文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读物之一。
它总共有111首,每首三句,每句三个字,共九个字。
以下是三字经的全文。
一、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2-木石为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幼仁孝,长辞让。
国有常,家有顺。
4-失亲致殇,谨修身,势必兴邦。
三、子欲学,马必先。
子欲士,犹需捐。
6-如陆妖妖,安分守己,清心寡欲。
四、十月生,五岁能。
十岁稚,二十成。
8-稱統贤長,榮立石室,舉杜杜塔。
五、七十古,能稽古。
缺破仁,衰害速。
10-孰黔市害,琼章楷画,顦顇嶔崃。
六、曰能通,曰能抗。
曰能固,曰能强。
12-曰直、曰谙,曰温、暖心,修正一人。
七、此八条,能改恶。
主静修,是为人。
14-是人幸福,所愿安宁,慈悲擎天。
八、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窃比图,闻过则喜。
16-假称勤劳,佞迎祸患,浮词喧叹。
九、贼藏丘,力虽瘁。
善作言,思其逞。
18-择士海内,虽有至愿,藏名隐事。
十、闻一以十,观十而知百。
百举百全。
20-传声光影,戴尼斯三人,千言万语。
十一、言不信,行不果。
信而好古,配以见。
22-堂堂彪炳,作隐私交,看模式实。
十二、凡训蒙、须讲究。
详细、不饶恕。
24-诚心相传,力拥桥墟,默若丹鼎。
十三、主義立,则己立。
一骑绝尘,百群臣。
26-展天人之志,团圆我之家,重型困境。
十四、家有常,才则兴。
才有专,业则就。
28-求学独立,科学教育,落地可行。
十五、苏小小,初启蒙。
业虽瑕,不改勉。
30-问耕耘者,笔耕不辍,管窥绿野。
十六、百援齐,选择性。
贯调磨,传家摩。
32-静修务个,天渊社稷,陈晨百客。
十七、习惯成,性癖难。
能从俗,自即凡。
34-学有力计,习时染癖,究竟绝对。
十八、曲则全,枉则直。
洋枉曲,不可久。
36-弯路留遗,学次一课,日时保持。
十九、仁者见,博爱即。
存伟业,名利忘。
38-仁贤树立,协父慈母,树群公主。
二十、曾子伯,思维勤。
学志立,弟子身。
40-汇合心血,教师前辈,学生并电。
二十一、门无犬,不对客。
穿冠礼,不曾夺。
42-会风尚德,首先挥发,名字无争。
前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国学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包含诸如天文、地理、历史、治国、修身、道德、伦理等丰富内容。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华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国学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古往今来,无数少年儿童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为了使孩子们能够从小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我们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国学积累的要求,精心选编了这套《国学校本教材》,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经典诗词篇目、《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经典国学著作的部分内容、歇后语、成语积累等,编入本套校本教材。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课内外阅读量的要求,每个月还推荐学生阅读一本优秀书目。
希望通过这套校本教材的学习,让传统美德根植于学生幼小的心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用经典智慧的钥匙开启各学科知识的宝库。
朱建国目录第一课风——————————————————————————1一开头成语瓦匠歇后语三字经推荐书目——————————2第二课赠汪伦—————————————————————————3一开头成语鸭子歇后语三字经———————————————4第三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5一开头成语鸭子歇后语三字经———————————————6第四课早发白帝城———————————————————————7一开头成语鸭子歇后语三字经———————————————8第五课望天门上————————————————————————9一开头成语鸭子歇后语三字经推荐书目——————————10第六课别董大————————————————————————11二开头成语耗子歇后语三字经——————————————12第七课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13三开头成语歇后语三字经————————————————14第八课春夜喜雨———————————————————————15三开头成语歇后语三字经————————————————16第九课绝句(迟日江山丽)———————————————————17三开头成语歇后语三字经推荐书目————————————18第十课江畔独步寻花—————————————————————19三开头成语歇后语三字经————————————————20第十一课游子吟————————————————————————21三开头成语歇后语三字经————————————————22第十二课江雪—————————————————————————23四开头成语歇后语三字经————————————————24第十三课寻隐者不遇—————————————————————25五开头的词语歇后语三字经推荐书目——————————26第十四课枫桥夜泊——————————————————————27六开头的成语名言三字经——————————————28第十五课渔歌子———————————————————————29七开头的成语名言三字经———————————————30第十六课塞下曲————————————————————————31八开头的成语名言三字经———————————————32。
第十四课
原文: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注释:
凡:凡是,一切。
训:教育、指导,开发智力。
蒙:小孩子刚开始读书识字叫蒙。
须:必须。
讲:讲解义理。
究:考究事实。
详:详细、熟悉。
训诂:仔细研究文字的含义。
明:明白。
句读:一句为句,半句为读。
给文章断句,标上标点符号。
为学:求学,研究学问的人。
初:开始、基础。
小学:指《小学》,宋朝朱熹主编,是古代人专为儿童编写的文字课本。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合称为“四书”。
译文:
凡是教导入学的孩子,必须注意方法,尽量做到面面俱到。
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要讲清楚、明白。
要让孩子在开始读书的时候就懂得断句的重要。
作为一个求学的人,在刚开始的时候,要打好基础。
只有把《小学》的知识都学透了,才可以读儒家经典“四书”。
附:故事《标点符号的重要》
标点符号感觉上并不重要,但同一句话标点符号点的不对,意义就会天差万别。
有个人到朋友家做客,接连遇上好几天大雨。
于是便以大雨为借口,一直赖着不走。
时间久了,那位朋友觉着不耐烦,但又不好意思
开口赶朋友走,便自作聪明地在门上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希望朋友能看到后识趣,赶快走人。
结果那位朋友看了没有标明标点段落的纸条后会错了意,他一位朋友的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于是就继续住了下来。
还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非常吝啬的员外请了一位管家,他答应提供给管家的伙食是这样的:“无鸡鸭也可以,无鱼肉也可以;青菜万万不可少,酒也不可!”但是字据上并没有表明标点。
一年后,管家决定辞职并要求补偿伙食费,员外瞪着眼睛说:不是都写清楚了吗?还来要什么补偿!管家拿出字据念道:“无鸡,鸭也可以;无鱼,肉也可以。
青菜万万不可,少酒也不可!”你这一年只给我吃青菜了,一点儿鸡、鸭、鱼、肉都没吃,就得赔钱。
员外看了,后悔自己的粗心,没写明白标点,最后无可奈何,只能赔钱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