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或外购决策的案例讨论.
- 格式:ppt
- 大小:675.00 KB
- 文档页数:18
自制与外购判定准则小伙伴们,咱们今天来聊聊一个特别有趣又很有用的事儿,那就是自制和外购的判定准则。
啥是自制呢?就好比咱们做手工课的时候,自己动手做一个小书签。
咱们找一张漂亮的彩纸,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再剪一剪,系上一根小绳子,一个独一无二的书签就做好啦。
这就是自制,完全靠咱们自己的双手和脑袋里的想法,把东西做出来。
那外购呢?就像咱们去文具店买铅笔。
文具店里有各种各样的铅笔,咱们只要挑一支自己喜欢的,付钱就可以把它带走了。
这铅笔不是咱们自己做的,而是别人做好了,咱们花钱去买,这就是外购。
那什么时候咱们该选择自制,什么时候该选择外购呢?这里面可有大学问呢。
要是咱们想要一个特别的东西,市场上买不到,那就得自制啦。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啊。
我的好朋友小明,他特别喜欢超级英雄。
有一次他想要一个超级英雄图案的存钱罐,可是他在商店里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
于是他就决定自己做。
他找来了一个空的塑料瓶,用彩纸剪出超级英雄的样子,再用胶水小心翼翼地粘上去,一个超级酷的自制存钱罐就诞生了。
这个存钱罐虽然没有商店里卖的那么精致,但是对小明来说,那可是独一无二的,充满了他自己的创意和心血。
所以啊,如果市场上没有符合咱们需求的东西,自制就是个很棒的选择。
还有啊,如果咱们想要节省钱,也可以考虑自制。
比如说,咱们要给妈妈做一个生日贺卡。
要是去商店买那种特别华丽的贺卡,可能要花不少钱呢。
可是咱们自己动手做的话,找一张纸,画上妈妈的画像,再写上祝福的话,虽然成本可能就几毛钱,但是妈妈收到的时候一定会特别开心。
因为这个贺卡里满满的都是咱们对妈妈的爱。
不过呢,有些时候外购会更好。
就像咱们学校要举行一场大型的书法比赛,需要很多高质量的宣纸。
咱们自己可做不出来宣纸呀,这个时候就只能去商店外购啦。
而且商店里的宣纸都是专业制作的,质量有保证,能让咱们写出更好看的字。
再比如说,咱们要参加一场科技比赛,需要一些很特殊的零件。
这些零件制作起来特别复杂,咱们没有那个技术,也没有那些工具。
外购还是自制决策案例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外购还是自制决策案例
假定宁波日用化工厂计划生产一种新牌香水,其中某种配料每年需要180,000千克,现该厂有剩余生产能力可以自制,其成本经估算如下:直接材料600,000元
直接人工100,000元
变动制造费用60,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 65,000元
同时,该厂总经理对这180,000千克的配料也考虑向天津化工厂购买,每千克购价元,另加运费元/千克。
假定宁波日用化工厂不自制这种配料,其剩余生产能力可制造另一种产品,每年可提供贡献毛益总额40,000元。
【要求】为宁波日用化工厂作出该项配料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分析。
所选方案能够节约成本的金额是多少
参考答案:
配料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可采用差量分析法
(1)由于宁波化工厂有剩余生产能力可以自制,故固定制造费用在决策分析中属于无关成本,可不予考虑。
另外,若该厂不自制,其剩余生产能力可制造另一产品,并每年带来贡献毛益40,000元,因而
就成为自制方案的机会成本,必须加以考虑。
(2)现根椐给定的资料进行差量分析如下:
外购方案的预期成本:(+)*180,000=837,000元
自制方案的预期成本:
变动成本总额=600,000+100,000+60,000=760,000元
机会成本 =40,000元
小计 =800,000元外购-自制的差量成本 =37,000元
结论:根椐以上计算的结果,可见宁波化工厂应选用自制配料的方案为宜,因为自制方案比外购方案可节约成本37,000元。
存货管理中外购和自制计算例题
例题1
一家公司需要一种原材料来生产其产品。
外购这种原材料的单价是10元,每次订购成本是20元。
如果公司选择自制这种原材料,固定成本是500元,变动成本是8元/单位。
请计算当公司年需求量为200单位时,应该选择外购还是自制?
例题2
某企业每年需要外购或自制一种零部件。
外购单价为25元,每次订购成本为30元,年需求量预计为600个。
若自制该零部件,固定成本为1500元,变动成本为20元/个。
请分析企业应选择哪种方式?
例题3
一家制造企业面临一个决策问题:是否应外购还是自制某关键部件。
外购的单价为30元,年需求量预计为800个。
若自制,固定成本为2000元,变动成本为25元/个。
此外,自制需要额外的机器投资1000元。
请进行决策分析。
例题4
公司A需要一种特殊工具来生产其产品。
该工具可以外购或自制。
外购单价为40元,每次订购成本为50元。
自制时,固定成本为2000元,变动成本为30元/件。
若年需求量为500件,请计算哪种方式更经济?
例题5
某企业面临自制与外购决策。
自制时的固定成本为1000元,变动成本为15元/件。
外购的单价为20元,每次订购成本为40元。
年需求量为400件。
请计算并分析企业应选择哪种方式?。
通达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并销售柴油机的厂商,全年需要A零件20000个,过去均是向市场上购买,外购单价60元。
由于该厂明年有剩余生产能力,因此可以自制A零件,其单位成本资料如下:直接材料24元直接人工20元变动制造费用12元固定制造费用8元————单位成本64元现在出现以下两种情况:(1)如果通达公司不自制A零件,其生产设备可出租给别的工厂,每月可得租金净收入10000元;(2)如果通达公司自制A零件,需增购一台专用设备,全年需支付固定成本60000元。
而且假定如果不自制A零件,原生产设备无其他用途。
现在需要你帮助该厂的领导分别作出零件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分析。
二、(1)试分析在第一种情况下自制A零件的差别成本包含哪些内容并计算结果。
(2)试分析在第一种情况下,应该采用外购方案还是自制方案。
6分(3)如果是第二种情况,请帮该厂做出零件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分析。
8分三、(1)什么是零部件自制或外购无差别点产量?如何利用它来做出零件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8分(2)简述对零部件取得方式进行决策分析所采用的方法及应注意的方面。
8分(3)产品生产决策,一般包括哪些内容?4分案例二冠华科技公司只生产“冠华MP3”一种产品,该公司是2000年成立的高科技公司,成立以来,一直遵循科技和质量并抓的思路,销售量成逐年稳定上升的良好势头,加上2004年国内MP3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冠华公司实现了销售量10000个,产品的市场单价为200元,生产的单位变动成本为150元,固定成本为400000元。
2004年底,冠华科技公司开始预测2005年该公司的利润情况,以便为下一步的生产经营做好准备。
经过讨论,公司财务总监张先生决定按同行业先进的资金利润率预测2005年该公司的目标利润基数。
并且通过行业的一些基础资料得知行业内先进的资金利润率为20%,预计公司的资金占用额为600000元。
假如你是冠华科技公司外聘的财务顾问,请你利用灵敏度指标进行测算,并给出你的咨询方案,即企业要实现目标利润,应该采取哪些单项措施。
自制或外购决策是企业经常需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决策,涉及到企业的成本、质量、交货时间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个自制或外购决策的例题,供您参考:假设某企业需要生产一种零件,有两种选择:自制或外购。
该零件的材料成本为每件1元,加工成本为每件5元,外购价格为每件1.5元。
该企业每年需要生产5万件零件。
自制决策分析:1. 优势:自制可以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和交货时间,因为企业可以亲自监督生产过程。
此外,如果企业能够扩大生产规模,还可以降低单位成本。
2. 劣势:自制需要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同时,如果企业生产能力不足,可能会影响其他产品的生产。
3. 成本分析:如果选择自制,企业需要投入加工成本和设备折旧等费用,总成本约为25万元。
如果选择外购,企业只需要支付材料成本和外购费用,总成本约为75万元。
因此,从成本角度来看,选择外购更划算。
4. 质量分析:自制零件的质量通常会比外购零件更高,因为企业可以亲自监督生产过程。
但是在这个例子中,由于加工成本较高,自制零件的质量可能并不一定比外购零件更高。
因此,质量并不是决定自制或外购的唯一因素。
5. 交货时间分析:自制零件通常可以更快地交货,因为企业可以亲自监督生产过程。
但是在这个例子中,由于加工成本较高,交货时间可能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因此,交货时间也不是决定自制或外购的唯一因素。
综合以上分析,自制可能会使企业面临更高的成本和质量控制压力,而外购则更有利于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做出决策。
另外,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1. 市场供应情况:如果市场上存在优质的外购供应商,企业可以考虑与他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降低采购成本和风险。
2. 战略考虑:企业可能需要考虑长期战略和投资回报率等因素。
例如,如果企业需要扩大生产规模或进入新市场,自制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总之,自制或外购决策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成本、质量、交货时间、市场供应情况和战略考虑等。
产品决策案例一、差量分析法应用案例[例9-11假定A制药厂使用同一生产设备既可生产甲产品,也可生产乙产品。
若机器的最大生产能量为10 000机器小时,生产两种产品所需机器小时及各项成本数据详见表9-1。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为A制药厂作出生产哪种产品较为有利的决策分析。
表9-1生产两种产品所需机器小时及各项成本数据分析:由于该厂是利用现有生产能量10 000机器小时生产甲产品或乙产品,它们的售价与单位变动成本各不相同,需要先算出两种产品的最大产量,然后通过对预期总收人和总成本的计算进行方案的比较和分析,从而决定取舍。
使用Excel求解如下:1.创建一个名为“生产什么产品决策”的工作表。
2.在所创建的工作表中设计一个表格,详见表9-3.3.创建模本。
按照表9-2所示在工作表“生产什么产品决策”中输人公式。
这样便创建了一个模本。
4.在所创建工作表的相应单元格中输人表9-1和案例提供的数据,此时可得到计算结果,详见表9-3.5.保存工作表“生产什么产品决策”。
根据上述表9-3计算分析结果可知,企业应生产乙产品。
[例9-2】假定B工厂需要甲零件3 600个,若向市场购买,每个进货价包括运费为28元。
若该厂有一车间目前有生产能力可制造这种零部件,经会计部门同生产部技术部门进行估算。
预计每个零件的成本资料详见表9-4。
又假定该车间如不制造该项零件,生产设备也没有其他用途。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为B工厂作出甲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分析。
表9一4每个零件的成本资料分析:由于该厂有一车间有剩余生产能力可以利用,原有的固定成本不会因自制而增加,也不会因外购而减少。
故甲零件的自制成本单内的固定制造费用属于无关成本,不应包括在内。
但是利用现有生产能力10 000机器小时生产甲产品或乙产品,它们的售价与单位变动成本各不相同,需要先算出两种产品的最大产量,然后通过对预期总收人和总成本的计算进行方案的比较和分析,从而决定取舍。
使用Excel求解如下:1.创建一个名为“产品自制或外购决策”的工作表。
产品、零部件、原材料等是运用自身的设备和技术力量自制还是直接外购,是每个企业不可避免地所要回答的问题。
每个企业所涉及到的产品、零部件、原材料的范围极为广泛,所幸的是,对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无需考虑去制造生产。
象纸夹、铅笔和橡皮这样的文具,由于已实现了生产专业化,所以除它们的专门生产厂家,对于别的企业来说,再去制造它们是不经济的。
产品设计完成后,关于其详细的说明都已概括在蓝图或图纸中了,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产品可能是由几个、几十个或者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组成的。
例如,一架大型运输机是由5万多个零件组成的,其中哪些自制,哪些外购?在对此作出决策时,应采取什么样有效可行的标准来进行衡量呢?绝大多数的生产管理者都会把成本作为制定自制与外购决策的主要标准。
如果一个部件外购比自制便宜,那就直接购买好了。
可是,当需要真正进行成本比较时,问题却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因为实际上并不存在一种适用于各种不同情况的成本比较方法。
对每一种情况,都需要对所涉及的增量成本进行分析,而对不同的情况,这种成本在性质上都有很大的差异(请回忆一下我们在第五章中关于增量成本的讨论,那里所举的许多例子都是关于自制与外购决策问题的)。
对自制与外购问题进行经济分析的唯一准则是增量成本分析原则。
我们必须弄明白,对某种零部件我们不去自制而是外购,我们到底能节省下来什么成本,而这些成本的减少是否大于外购该部件所花费的成本?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应当外购;相反的情况,如果我们现在采取的方式是外购而不是自制,那么改为自制时实际上会有些什么增加?它是否小于我们停止外购这些部件所可能减少的成本?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应采取自制方案。
这些原则听起来很简单,但在实际中还需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
例如,如果必要设备的生产能力有闲置的成分,那么自制方式的成本应当更具有吸引力,因为我们没有理由把原有的设备投资、占地空间和监督管理等间接成本再分摊到新产品上去。
但另一方面,如果上述间接成本是必须再追加的,则这一事实在分析时也应予以考虑。
管理会计应用研究——以零部件自制与外购决策为例作者:张宣洪盛利军战雪梅来源:《时代经贸·北京商业》 2017年第16期近些年来,管理会计一直是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研讨的热点,尤其是2014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后,国内大中型企业对管理会计的应用越来越重视。
然而,目前来看,管理会计在国内存在着“理论多,用的少”的通病,很多企业财务人员接受管理会计培训后,却对管理会计“心存敬畏”,认为管理会计都是“平衡计分卡”、“作业成本法”等“高大上”的东西,条条框框太多,往往以基础管理工作差、会计信息化水平低等为借口,得出了自家企业不具备管理会计应用条件的结论。
实际上,这是对管理会计认识的误区。
什么是管理会计?被誉为“中国管理会计之父”的厦门大学余绪缨教授认为,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会计行为,就是管理会计。
所以,财务人员不应该将管理会计过分神圣化,进而将其束之高阁。
以很多人敬畏有加的“作业成本法”为例,其通俗的理解,其实就是采用多种分配标准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可能一些企业不具整体备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条件,但是某一车间或某一工序运用作业成本法,就能够提供更加科学更加真实的成本信息,就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所以,管理会计离我们并不远,只要时时关注“企业价值增值”这个核心,就能够找到机会让管理会计大显身手。
本文以企业经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零部件自制与外购决策为例,展示一些简单的管理会计思想在该类决策中的应用。
零部件自制与外购决策,是指企业围绕既可以自制加工又可以外购的零部件取得方式而开展的决策,因此又被称为零部件取得方式决策。
它属于“互斥方案”的决策类型,即在“自制加工零部件” 和“外购零部件” 两个备选方案中选其一。
这两个方案都与收入无关,因此决策时我们只需要考虑相关的成本耗费,对影响决策的成本进行分析,比较出两种方案中哪种方案的成本耗费更小,就选择哪种方案。
一、影响零部件取得方式决策中的成本因素管理会计视角下的短期经营决策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
采购决策中自制与外包旳优势及风险研究1、自制与外包决策概述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旳高速发展,公司面临旳竞争基本和外部环境在迅速变化。
巨大旳利润压力迫使公司进行诸如资源整合、公司重组、流程再造等方面旳管理创新,力求增强其整体竞争能力。
加快反映速度、减少成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成为现代公司亟待解决旳内部问题。
在公司外部,各类服务供应商迅速发展,这为公司提供了一种新旳战略选择——外包(outsourcing)。
公司为在剧烈旳市场竞争中获胜,有旳将自己旳部分业务外包,有旳则不断扩张上下游领域。
20世纪90年代初,在管理学界旳大力推崇下,“外包”作为一种管理潮流在西方隆重登场。
通过十近年旳发展,全球外包市场已经达到每年数万亿美元旳巨大规模。
在过去旳二十近年中,业务外包旳风潮已经迅速席卷全球,使得现代商业机构旳运营模式旳发生了主线性旳变革,并已成为经济成功旳核心动力之一。
在严峻旳经济和市场形势下,各公司为了维护和巩固核心竞争力,除了将与核心业务有关旳产品、技术、信息和市场占有等保存在公司内部之外,非核心但却很重要领域内旳业务或管理工作就应当外包给相对本公司更加擅长旳专业公司去做,以解放本公司旳资源从而更好地专注于核心业务旳发展。
成功旳外包方略能给公司带来持久旳、难以模仿旳竞争优势和业绩改善,这也正是外包概念旳提出和发展旳最重要旳因素。
在现实旳经营中,公司旳外包已经扩展到人力资源、物流、财务、研发、采购、制造、销售等诸多智能领域,并成为多数公司着手实行旳问题。
采购作为公司经营中旳一项重要职能,是公司减少成本、提高利润以致发明核心竞争力旳一种有效工具。
采购在公司中旳战略地位逐渐提高,从老式旳管理职能演变成一项战略职能。
采购旳目旳也不再是仅仅着眼于获得最低旳购买价格,而是提高公司只需竞争优势。
随着经济环境、公司观念旳转变,采购外包成为公司旳一项外包重点和战略重点,采购外包作为一种核心战略,有潜力成为外包业务中最大旳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