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酸碱平衡及其在分析中的应用

第六章 酸碱平衡及其在分析中的应用

第六章 酸碱平衡及其在分析中的应用
第六章 酸碱平衡及其在分析中的应用

第六章 酸碱平衡及其在分析中的应用

6.1 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共轭酸或共轭碱的形式,并给出对应的K a 、K b 值。

(1) HCN , K a =6.2×l0—10 (2) NH 3, K b =2.0×l0—

5

(3) HCOOH, K a =1.8×l0—4 (4) 苯酚, K a =1.1×l0—

10

(5) H 2S , K a1=1.3×l0—7 K a2=7.1×l0—

15

(6) NO 2—, K b =2.2×l0—

11 解:

(1) HCN= H + CN —

∴HCN 的共轭碱为CN —,5

10

14141061.110

2.61010----?=?==a b K K (2)NH 3 + H +=NH 4+

∴NH 3的共轭酸为NH 4+

,10

5

1414100.510

0.21010----?=?==b a K K (3)HCOOH=HCOO —

+ H +

∴HCOOH 的共轭碱为HCOO —

,114

14

141056.510

8.11010----?=?==a b K K (4)C 6H 5OH=C 6H 5O —

+ H +

∴C 6H 5OH 的共轭碱为C 6H 5O —

,5

10

14141009.910

1.11010----?=?==a b K K (5)H 2S=HS —

+ H +

∴ H 2S 的共轭碱为HS —

, 8

7

141142

1069.710

3.11010----?=?==a b K K (6)NO 2—

+ H += HNO 2

∴NO 2—

的共轭酸为HNO 2,411

14

141055.410

2.21010----?=?==b a K K

6.2 虽然HCO 3—

能给出质子H +,但它的水溶液却是碱性的,为什么?

解: ∵HCO 3—是一种两性物质,由于HCO 3—

存在下列平衡:

作为酸 HCO 3— H ++CO 32—

作为碱; HCO 3—+H 2O OH —

+H 2CO 3

因为 K a2·K b1=10—14 K a1·K b2=10—

14

又查表得: K a1=4.3×10—

7

K a2=5.61×10—

11

所以 K b1=1.78×10—

4

K b2=2.3×10—

8

作为酸K a2=5.61×10—

11,作为碱K b2=2.3×10—

8,K b2>K a2 表明其得H +的能力远强于给H +的能力,所以它的水溶液是碱性的。

6.3 计算下列各的pH

(1)0.10mol ·L —1的HAc 溶液 (2) 0.01mol ·L —

1的NH 4Cl 溶液

(3)0.10mol ·L —

1的KH 2PO 4溶液

(1)解: 95

14

a W 106.51

.0108.110][K K ---?=??=HA <0.05 可以用近似式 [H +]=][HA K a 又因为

3

5

a 106.510

8.11.0K c(HA)?=?=->400 所以又可进一步用近似式 [H +]=)(HA c K a

[H +]=mol 35103.11.0108.1--?=??·L —1

pH= —lg[H +]=2.87

(2)解: 310

14

a W 10201

.0100.510][K K ---?=??=HA <0.05 可以用近似式 [H +]=][HA K a 又因为

7

10

a 10210

0.501.0K c(HA)?=?=->400 所以又可进一步用近似式 [H +]=)(HA c K a

[H +]=mol 610102.201.0105--?=??·L

—1

pH= —lg[H +]=5.65

(3) 解 K a1=7.6×10—3,K a2=6.3×10—

8。

解: ][2-

HA K K a W =6

8141059.11

.0103.610---?=??<0.05 所以可忽略水的离解,K a2[HA —

]+K W 可近似为K a2[HA —

]

∵ [HA — ]=0.1,20 K a1=20×7.6×10—3=1.52×10—1, [HA —

]<20 K a1

∴ [H +

] =

53

83-a1a2a11067.61

.0106.71.0103.6107.6]

[K ]

[K K ----

-?=+?????=+HA HA mol ·L —1

所以 pH=18.41067.6lg 5

=?--

6.4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共轭酸、碱,并指出哪些物质是两性物质。

HAc 、NH 3、HCOOH 、H 2O 、HCO 3—、NH 4+、[Fe(H 2O)6]3+、H 2PO 4—、HS —

。 解:

6.5 将pH 为1.00和4.00的两种HCl 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液pH 。 解:混合后溶液中[H +]浓度为

[H +

]=

200

.400.1100.52

1010---?=+ mol ·L —1 ∴ pH= — lg[H +]=1.30

6.6 将pH 为9.00和13.00的两种NaOH 溶液按体积比为2︰1混合,求混合液pH 。

解:混合后溶液中[OH —

]浓度为: [OH —

]=

200.100.51033.3103

1

1032---?=?+? mol ·L —1 pOH= —lg [OH —

]=1.47 ∴ pH=14—pOH=12.53

6.7 HAc 的K a =1.8×10—5,0.1mol ·L —

1的HAc 溶液和与pH=2.0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

液中Ac —

的浓度。

解:由于是等体积混合,所以

05.02

1

.0==

HAc c mol ·L —1 [H +

]=32

100.52

10--?= mol ·L —1 由于HAc 电离出H +很少,所以[H +]≈5.0×10-

3

[Ac —

]=45

35

1079.110

8.1100.5108.105.0][----+?=?+???=+a a HAc K H K c mol ·L —1

6.8 已知ZnS 的溶度积K SP ,ZnS =23

10

2.1-?,设锌的总浓度为0.10 mol ·L —

1,

[H 2S]+[HS —

]+[S 2—

]之和也为0.10 mol ·L —

1,在下列pH 下,ZnS 能否沉淀。 (1)pH=1 (2)pH=3 (3)pH=4 (4)pH=6

解: 查表得 K a1=1.32×10—7,K a2=7.10×10—

15

2

1122

122][][][a a a a a K K H K H K cK c S ++=

=+

+-δ ∵(1) 当pH=1时,[H +]=10

—1

∴ 21

15

7172115721037.910

10.71032.1101032.1)10(1010.71032.110.0][---------

?=???+??+????=S 23222122102.11037.91037.910.0]][[----+???=??=S Zn , ZnS 能沉淀。

∵ (2) 当pH=3时,[H +]=10

—3

∴ 1715

7372315

721037.91010.71032.1101032.1)10(1010.71032.110.0][---------

?=???+??+????=S 23181722102.11037.91037.910.0]][[----+???=??=S Zn , ZnS 能沉淀。

∵(3) 当pH=4,[H +]=10

—4

∴ 1515

7472415

721037.91010.71032.1101032.1)10(1010.71032.110.0][---------

?=???+??+????=S 23161522102.11037.91037.910.0]][[----+???=??=S Zn , ZnS 能沉淀。

∵(4) 当pH=6时,[H +]=10

—6

∴ 1115

7672615

721028.81010.71032.1101032.1)10(1010.71032.110.0][---------

?=???+??+????=S 23121122102.11028.81028.810.0]][[----+???=??=S Zn , ZnS 能沉淀。

6.9 计算浓度均为0.15 mol ·L —

1的下列各溶液的pH 。

(1) 苯酚(K a =1.3×10—10) (2)CH 2=CHCOOH (K a =5.6×10—

5)

(3)氯丁铵(C 4H 9NH 3Cl ,K a =4.1×10—10 (4)吡啶硝酸盐(C 5H 5NHNO 3,K a =5.6×10—

6)

(1) 解:4

10

14a W 1013.515

.0103.110][K K ---?=??=HA <0.05 又因为

910

a 1015.110

3.115

.0K c(HA)?=?=->400 所以 [H +]=)(HA c K a

[H +]=mol 6101042.451.0103.1--?=??·L —1

pH= —lg[H +]=5.35

(2) 解:95

14

a W 1019.115

.0106.510][K K ---?=??=HA <0.05 又因为

35

a 1068.210

6.515

.0K c(HA)?=?=->400

所以 [H +]=)(HA c K a

[H +]=mol 351090.215.0106.5--?=??·L —1

pH= —lg[H +]=2.54

(3) 解: K a =4.1×10

—10

, 51044.2-?==

a

W

b K K K 9

5

14b W 1073.215

.01044.210K K ---?=??=c <0.05 又因为

7

5

b 1015.610

44.215.0K c ?=?=->400 所以 [OH —

]=c K b =mol 351091.115.01044.2--?=??·L

—1

pOH= —lg[OH —

]=2.72 pH=11.28

(4)解:8

614a W 10

19.115

.0106.510][K K ---?=??=HA <0.05 又因为

4

6

a 1068.210

6.515.0K c(HA)?=?=->400 所以 [H +]=)(HA c K a

[H +]=mol 46101.915.0106.5--?=??·L —1

pH= —lg[H +]=3.04

6.10 计算下列各溶液的电离度α和pH 。

(1)0.10mol ·L —1的HAc 溶液 (2) 0.1mol ·L —

1的HCOOH 溶液

(3)

—1 (4) 0.2mol ·L —

1的HCOOH 溶液 解:

c

KaC Ka Ka c Ka 24122

++-=

-=

αα

α [H +]=c α

(1)Ka=1.8×10-

5

α=0.013 [H +]=c α=0.013×0.10=0.0013 pH=2.88

(2)Ka=1.77×10-

4

α=0.041 [H +]=c α=0.041×0.10=0.0041 pH=2.39

(3)Ka=1.8×10-

5

α=0.0094 [H +]=c α=0.0094×0.20=0.0019 pH=2.72

(4)Ka=1.77×10-

4

α=0.029 [H +]=c α=0.041×0.20=0.0058 pH=2.23

6.11 计算下列各缓冲溶液的pH 。

(1) 6mol ·L —

1的HAc34mL ,50gNaAc ·3H 2O 配制成500mL 水溶液; 解:M NaAc ·3H2O =136

mol c a 41.0500346=?=

·L —1,mol c b 74.05

.013650

=?=·L —1

由于a c 、b c 均较大,所以pH= 01.541

.074

.0lg 75.4lg

lg =+=+-a b a c c K (2)0.1mol ·L —

1乳酸和0.1mol ·L —

1的乳酸钠(K b =2.6×10—

4)等体积混合;

解: ∵K b =2.6×10—4,∴K a =3.85×10—

11

由于是等体积混合,所以05.0=a c mol ·L —

1,05.0=b c mol ·L

—1

由于a c 、b c 均较大,所以pOH= 58.305

.005.0lg 58.3lg

lg =+=+-b a b c c K pH=14—pOH=10.42

(3)0.1mol ·L —1邻硝基酚(K a =1.6×10—7)和0.1mol ·L —

1的邻硝基酚钠等体积混合; 解:由于是等体积混合,所以05.0=a c mol ·L —

1,05.0=b c mol ·L

—1

由于a c 、b c 均较大,所以pH= 80.605

.005.0lg 80.6lg

lg =+=+-a b a c c K (4) 15mol ·L —

1的氨水65mL ,30g NH 4Cl 配制成500mL 水溶液;

解: 查表得:K b =1.8×10—5, ∴K a =5.6×10—

10 M NH 4Cl =53.5

mol c b 95.15001565=?=

·L —1,mol c a 12.15

.05.5330

=?=·L —1

由于a c 、b c 均较大,所以pH= 50.912

.195.1lg 26.9lg lg =+=+-a b a c c K (5)0.05mol ·L —

1KH 2PO 4和0.05mol ·L

—1

的Na 2HPO 4等体积混合;

解:查表得:K a2=6.3×10—

8

由于a c 、b c 均较大,所以pH= 20.7025

.0025.0lg 20.7lg

lg =+=+-a b a c c K (6)0.05mol ·L —

1NaHCO 3溶液50mL ,加入0.10mol ·L —

1的NaOH 溶液16.5mL 后,稀释到

100mL 。

解: NaHCO 3+NaOH=Na 2CO 3+H 2O

加入NaOH 溶液后,NaHCO 3和NaOH 反应,溶液中剩余NaHCO 3的浓度为:

mol Ca 0085.0100

5

.1610.05005.0=?-?=

·L —1

溶液中Na 2CO 3的浓度为:mol C b 0165.0100

5

.1610.0=?=

·L —1

由于a c 、b c 均较大,所以pH= 54.100085

.00165.0lg 25.10lg

lg 2=+=+-a b a c c K (7)0.05mol ·L —

1NaH 2PO 450mL ,加入0.10mol ·L —

1的NaOH 溶液9.1mL 后,稀释到100mL 。

解: NaH 2PO 4+NaOH= Na 2HPO 4+H 2O

加入NaOH 溶液后,NaH 2PO 4和NaOH 反应,溶液中剩余NaH 2PO 4的浓度为:

mol 016.01001

.910.05005.0=?-?·L —1

溶液中Na 2HPO 4的浓度为:

mol 0091.0100

1

.910.0=?·L —1 由于a c 、b c 均较大,所以pH= 45.70091

.0016.0lg 20.7lg lg 2=+=+-a b a c c K 6.12 计算mol S H c 10.0)(2=·L

—1

的H 2S 溶液的pH 、H +、HS —

和S 2—

的浓度。

解:查表得:K a1=1.3×10—

7,K a2=7.1×10

—15

,由于二级电离常数很小,因此可以似为一元弱

酸。

因为 77

14

a1W 1069.71

.0103.110K K ---?=??=c <0.05 又因为

67

a11069.710

3.11.0K c ?=?=->400 所以 [H+]=c K a 1=mol 47101

4.11.0103.1--?=??·L

—1

pH= —lg[H +]=3.94

15

747244

72

11211101.7103.11014.1103.1)1014.1(10

14.1103.11.0][][]

[][-------+++-

???+???+?????=

++=

=a a a a K K H K H H cK c HS δ

=4

1014.1-? mol ·L —

1

15

7472415

7

2

1122

122101.7103.11014.1103.1)1014.1(10

1.7103.11.0][][][-------++-???+???+?????=

++==a a a a a K K H K H K cK c S δ

=15

101.7-? mol ·L —

1

6.13 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

(1)NH 3·H 2O (2)NH 4Ac (3)(NH 4)2HPO 4 (5)CH 3COOH (5)Na 2C 2O 4 (6)NaHCO 3

解:(1) ][][][4-+

+=+OH NH H

(2)][][][][3-++=+OH NH HAc H

(3)][][][][2][][3434342-++=++--+PO OH NH PO H PO H H

(4)][][][3--++=OH COO CH H

(5)][][2][][42242--+=++OH O C H O HC H

(6)][][][][2332--++=+CO OH CO H H

6. 14 选择适合于下列滴定体系的指示剂。

(1) 用0.01mol ·L —1HCl 溶液滴定25mL0.01mol ·L —

1的NaOH 溶液。

解:化学计量点还差0.02mL 时,99.9%的NaOH 已被中和,还有0.1%的NaOH 存在溶液中,溶液仍呈碱性。因此 [OH —

]=

=+?98

.242502

.001000.0 4.00 × l0—6(mol ·L —1)

∴ pOH =—lg[OH —

]=5.4 pH=8.6

化学计量点时,NaOH 和HC 刚好完全中和,其溶液的pH =7.00。

当HCl 过量0.1%时.溶液中的NaOH 已全部被中和,有0.1%的HCl 存在溶液中,溶液应为酸性,因此 [H + ]=

61000.402

.2500.2502

.001000.0-?=+? (mol ·L —1)

∴ pH =5.4 滴定突跃为8.6~5.4,选用溴甲酚绿或中性红。

(2) 用0.1mol ·L —1的NaOH 溶液滴定0.1mol ·L —

1的HCOOH 。

解:对于NaOH 滴定弱酸HCOOH ,由于NaOH 的加人,生成HCOONa 和HCOOH 构成缓冲溶液,因此,溶液的PH 变化也是缓慢的。考察化学计量点前后的0.1%的情况。

当99.9% HCOOH 与NaOH 中和时,此时溶液中酸的浓度c a 与共轭碱 c b 的浓度之比为1︰999

∴ pH= a

b a

c c pK lg

+=74.6374.331999

lg =+=+=+a a pK pK 化学计量点时,NaOH 和HCOOH 刚好完全中和,生成HCOONa 。 则化学计量点6414

1067.105.010

8.110][?=??==

=

---

c K K c K OH a W b pH=8.22

当NaOH 过量0.1%时,溶液中决定pH 的因素是过量的NaOH 浓度,当NaOH 过量0.02mL

时,溶液中[OH —

]=

51000.402

.2500.2502

.01000.0-?=+? (mol ·L —1)

pH=9.6 突跃范围为6.74~9.6,选用酚酞或百里酚蓝。

(3) 用0.1mol ·L —1的NaOH 溶液滴定c(H 2C 2O 4)=0.1mol ·L —

1的 草酸溶液。

解: 查表得21109.5-?=a K 52104.6-?=a K ,由于二级离解常数均较大,且浓度不是很稀,因此可将其作为二元酸一次被滴定。

则化学计量点6

4141067.105.010

8.110][?=??==

=

---

c K K c K OH a W b pH=8.22

当NaOH 过量0.1%时,溶液中决定pH 的因素是过量的NaOH 浓度,当NaOH 过量0.02mL 时,溶液中[OH —

]=

51000.402

.2500.2502

.01000.0-?=+? (mol ·L —1)

pH=9.6 突跃范围为6.74~9.6,选用酚酞或百里酚蓝。

(4) 用0.1mol ·L —1的HCl 滴定0.1mol ·L —

1的 NH 3·H 2O 溶液。

解:当99.9% NH 3·H 2O 与HCl 中和时,此时溶液中碱的浓度c b 与共轭酸 c a 的浓度之比为1︰999 ∴ pOH= b

a b c c pK lg

+=74.7374.431999

lg =+=+=+b b pK pK ∴pH=6.26 化学计量点时,HCl 和 NH 3·H 2O 刚好完全中和,生成 NH 4Cl 。 则化学计量点时6514

1020.505.010

8.110][?=??==

=---

+c K K c K H

b W a pH=5.28

当HCl 过量0.1%时,溶液中决定pH 的因素是过量的HCl 浓度,当HCl 过量0.02mL 时,溶液中[H + ]=

51000.402

.2500.2502

.01000.0-?=+? (mol ·L —1)

pH=4.4 突跃范围为6.26~4.4,选用甲基红或溴甲酚绿。

6.15 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来标定0.1mol · L —

1左右的NaOH 溶液,若需要用掉NaOH 溶液30mL 左右,问需称取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约为多少克。 解: ∵ 1 mol KHC 8H 4O 4与1 mol NaOH 反应

∴ KHC 8H 4O 4为基本计量单元,448O H KHC M =204.22

4

48KHC M O H W cV =

g c VM W O H K H C 6127.022.20410301.03

4

48=???==-

6.16 含有SO 3的发烟硫酸0.3562g ,溶于水后,用0.2103 mol · L —

1的NaOH 滴定,耗去35.76mL ,求此发烟硫酸中硫酸的百分含量。

解:已知 SO 3+H 2O= H 2SO 4 H 2SO 4+2NaOH=Na 2SO 2+2H 2O

所以SO 3 基本计量单元

21

SO 3 32

1SO M = 40.0

设发烟硫酸中硫酸的百分含量为x ,则有

31076.352103.000

.403562.0-??=x

, 解得=x 84.45%

6.17 称取混合碱试样0.4826g ,用0.1762 mol ·L —

1的HCl 溶液滴至酚酞变为无色,用去HCl 标准溶液30.18mL 。再加入甲基橙,滴至终点,又用去HCl 标准溶液18.27mL 。求试样中的组成及各百分含量。

解:由于30.18>

2

1

×48.45,所以混合碱由NaOH 和 Na 2CO 3组成。 设:NaOH 的含量为x ,Na 2CO 3的含量为y :

酚酞褪色,各碱只得到1个氢质子:

∴ 18.231762.0104826.0104826.03

233?=?+?CO Na NaOH M y M x

甲基橙变色Na 2CO 3得2个质子:

45.481762.0104826.0104826.03

221

33?=?+?CO Na NaOH M y

M x

两式相减得:

3102192.300

.1064826.000.534826.0-?=-y

y

%71.704339.0==y %04.172135.0==x

6.18 粗铵盐2.035g ,加过量KOH 溶液加热,蒸出的氨吸收在0.5000 mol · L —

1的标准酸

50.00mL 中,过量的酸用0.1535 mol · L —

1的NaOH 滴定,耗去2.032mL ,试计算原铵盐中NH 4+的含量。

解: NH 4++OH —

=NH 3+H 2O NH 3+H += NH 4+

H+OH —

=H 2O

设原铵盐NH 4+的含量为x :则有

5000.0501535.0032.200

.1810035.23?=?+?x

解得84.21=x %

6.19 称取混合碱试样0.4927g ,用0.2136 mol ·L —

1的HCl 溶液滴至酚酞变为无色,用去HCl 标准溶液15.62mL 。再加入甲基橙,继续滴定,滴至甲基橙变为橙色,共用去HCl 标准溶液36.54mL 。求试样中的组成及各百分含量。

解:由于15.62<

2

1

×36.54,所以混合碱由NaHCO 3 和 Na 2CO 3组成。 设:NaHCO 3的含量为x ,Na 2CO 3的含量为y :

酚酞褪色,Na 2CO 3只得到1个氢质子:

∴ 62.152136.0104927.03

23?=?CO Na M y

甲基橙变色Na 2CO 3得2个质子,NaHCO 3得1个质子:

54.362136.0104927.0104927.03

2321

33?=?+?CO Na NaHCO M y

M x

解得 %78.704339.0==y

%30.192135.0==x

6.20 称取纯的四草酸氢钾(KHC 2O 4·H 2C 2O 4·H 2O )2.587g 来标定NaOH 溶液,滴至终点,用去NaOH 28.49mL ,求NaOH 溶液浓度。

解: KHC 2O 4·H 2C 2O 4·H 2O+3NaOH= KNaC 2O 4·Na 2C 2O 4+4 H 2O

所以 所以KHC 2O 4·H 2C 2O 4·H 2O 基本计量单元

3

1

KHC 2O 4·H 2C 2O 4·H 2O 67.840

3

1

242242=??H O C H O KHC M

设NaOH 的浓度为x ,则有

31049.2867

.84587

.2-?=x 解得 072.1=x mol ·L —1

6.21 乙酰水杨酸(APC )和NaOH 在加热时,有下列反应:

C CH 3O

O

COOH +

OH

COONa +CH 3COONa+H 2O

2NaOH

多余的NaOH 可用硫酸标准溶液回滴,实验数据如下:

(1)0.8365 g 邻苯二甲酸氢钾,用NaOH 滴定,用去NaOH 溶液23.27mL 。 (2)上述NaOH 溶液25.00mL ,用H 2SO 4滴定,用去H 2SO 4溶液32.16mL 。

(3)称取APC 样品0.9814g ,加入NaOH 溶液50.00mL ,煮沸后,用H 2SO 4溶液滴定,用去3.24mL 。

求APC 样品中乙酰水杨酸的百分含量。

解:由条件(1)可求得NaOH 的浓度x : M 邻苯二甲酸氢钾=204.22

1760.027

.2322.204108365.03

=??=x mol ·L —1

由条件(2)可求得c (

2

1

H 2SO 4)的浓度y :

1368.016

.321760

.000.25=?=

y mol ·L —1

由乙酰水杨酸和NaOH 的反应方程式可知:APC 的 基本计量单元为

2

1

APC APC

M 2

1

= 90.00

设APC 样品中乙酰水杨酸的百分含量为x :则有

33101368.024.3101760.05000

.909814.0--??-??=x

,解得:

=x 76.64%

6.23 聚合偏磷酸盐(NaPO 3)n 需要测平均聚合度n 。聚合偏磷酸盐的结构如下:

测试方法如下:称取(NaPO 3)n 0.4872g ,溶于水后用1mol ·L —1

的HCl 酸化溶液,使(NaPO 3)

n 变为(HPO 3)n ,pH ≈3。然后用0.2742 mol ·L —

1的NaOH 标准溶液滴定,出现两个化学计量点。第一个化学计量点是NaOH 和每一个P 上的H +中和,第二个化学计量点是和聚合链两个端基P 的H +中和。

若第一终点时用去NaOH16.92mL ,第二终点时共用去NaOH19.74mL 。若已知P 的百分含量为29.15%,求平均聚合度n 。

解:∵已知P 的百分含量为29.15%,设(NaPO 3)n 样品中(NaPO 3)n 的含量为 x ,则有

295.0102

31

=x %06.97=x 3102742.0)92.1674.19(21024872.0-??-=?n

x

解得: n=12

第六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习题答案

第六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习题6-1 根据下列反应,标出共轭酸碱对 (1) H 2O + H 2O = H 3O + + OH - (2) HAc + H 2O = H 3O + + Ac - (3) H 3PO 4 + OH- = H 2PO 4- + H 2O (4) CN - + H 2O = HCN + OH - 解:共轭酸碱对为 H 3O +—H 2O H 2O —OH - HAc —Ac - H 3O +—H 2O H 3PO 4—H 2PO 4- H 2O —OH - HCN —CN - H 2O —OH - 习题6-2 指出下列物质中的共轭酸、共轭碱,并按照强弱顺序排列起来:HAc ,Ac -;NH 3;HF ,F -;H 3PO 4,-24H PO ;H 2S ,HS - 解:共轭酸为:HAc 、+4 NH 、HF 、H 3PO 4、H 2S 共轭碱为:Ac - 、NH 3、 F-、-24H PO 、HS - 共轭酸强弱顺序为:H 3PO 4、HF 、HAc 、H 2S 、+4NH 共轭碱强弱顺序为:NH 3、HS -、Ac -、F -、-24H PO 习题6-3 已知下列各弱酸的θa p K 和弱碱θb p K 的值,求它们的共轭碱和共轭酸的θb p K 和θa p K (1)HCN θa p K =9.31 (2)NH 4+ θa p K =9.25 (3)HCOOH θa p K =3.75 (4)苯胺 θa p K = 9.34 解:(1) θ b p K = 4.69 (2) θ b p K = 4.75 (3) θb p K = 10.25 (4) θa p K = 4.66 习题6-4 计算0.10 mo l ·L -1甲酸(HCOOH )溶液的pH 及其离解度。 解: c /θ a K >500 )L mol (102.41077.110.0)H (134θa ---+??=??==cK c pH = 2.38 %2.4%10010.0/)102.4(/)H (3=??==-+c c α 习题6-5 计算下列溶液的pH (1) 0.050 mol .L -1 HCl (2) 0.10 mol .L -1 CH 2ClCOOH (3) 0.10 mol .L -1 NH 3·H 2O (4) 0.10 mol .L -1 CH 3COOH

第四章 酸碱平衡紊乱

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一、多选题A型题 1.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必须处于 A.弱酸性的体液环境中 D.较强的碱性体液环境中 B.较强的酸性体液环境中 E.中性的体液环境中 C.弱碱性的体液环境中 [答案]C [题解] 组织细胞必须在适宜酸碱度的体液内环境下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动脉血的 pH正常值是7.35~7.45,静脉血是7.25~7.35,均为弱碱性的体液环境。 2.下列指标中哪一项是反映血中H2CO3浓度的最佳指标? A.pH D.SB B.PaCO2 E.AB C.BB [答案]B [题解] CO2分压是血浆中呈物理溶解状态的CO2分子产生的张力,是反映血中H2CO3浓度指标,它与肺泡CO2分压相等,可反映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 3.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最多的酸性物质是 A.含硫氨基产生的硫酸 D.糖、脂肪分解代谢产生的乳酸﹑β-羟丁酸 B.核蛋白和磷脂水解产生的磷酸 E.以上都不是 C.嘌呤类化合物氧化分解产生的尿酸 [答案]E [题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CO2与H2O结合生成碳酸,即挥发酸,是产生最多的酸性物质,若CO2全部与H2O结合,每天产H+ 15mol左右,远远多于固定酸产生的50~100 m mol H+。 4.碱性物质的主要来源是 A.柠檬酸盐 D.蔬菜和水果中的有机酸盐 B.苹果酸盐 E.氨基酸脱氨后生成的氨 C.草酸盐 [答案]D [题解]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碱性物质,如氨基酸脱氨基所产生的氨,但氨在肝脏合成 尿素。碱性物质主要的来源是蔬菜和瓜果中所含的有机酸盐,包括柠檬酸盐、苹果酸盐和草酸盐。 5.AG增高反映体内发生了 A.高氯血性代谢性酸中毒 D.低氯血性呼吸性酸中毒 B.正常氯血性代谢性酸中毒 E.高氯血性呼吸性碱中毒 C.低氯血性代谢性碱中毒 [答案]B [题解]AG是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AG增高与否可用于判断 代谢性酸中毒的类型。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是指除了含氯以外的任何固定酸的血浆浓度增大时的代谢性酸中毒,如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磷酸和硫酸排泄障碍在体内蓄积和水杨酸中毒等。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血氯浓度正常。 6.从动脉抽取血样后如不与大气隔绝,下列哪项指标将会受到影响? A.SB D.AG

第八章酸碱平衡紊乱习题含答案 疾病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第八章酸碱平衡紊乱习题 一、单选题 1. 对固定酸进行缓冲的最主要系统是 A.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B.磷酸盐缓冲系统 C.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D.还原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E.氧合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2. 血液pH的高低取决于血浆中 A.NaHCO3浓度 B.PaCO2 C.AB D.HCO3—/H 2CO3的比值 E.BE 3. 阴离子间隙是指 A.细胞内阴离子与阳离子的差值 B.细胞外阴离子与阳离子的差值 C.细胞内、外的阴离子与阳离子的差值 D.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 E.细胞内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 4. 反映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的重要指标的是 A.pH B.BE C.PaCO2 D.AB E.BB 5. AG增大型代谢性酸中毒常见于 A.腹泻 B.肾小管性酸中毒

C.糖尿病 D.大量输人生理盐水 E.小肠、胆道、胰腺引流或肠瘘 6. 判断酸碱平衡紊乱是否为代偿性的主要指标是 A.SB B.AB C.pH D.PaCO2 E.BE 7. 血浆HCO3—原发性降低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8. 血浆H2CO3原发性升高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9. 血浆HCO3—原发性增多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D.慢性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10. 血浆H2CO3原发性降低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及判断

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及判断

一、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表8-5酸碱紊乱分类及参数 最初改变代偿性响应预期代偿 代谢性酸中毒↓cHCO3- ↓PCO2 PCO2 = 1.5(cHCO3-)+8±2 cHCO3-↓1mmol/L,PCO2↓1~1.3mmHg pH的后两位数=PCO2(如PCO2=28,pH=7.28) cHCO3-+15=pH的后两位数(cHCO3-=15,pH=7.30) 碱中毒↑cHCO3- ↑PCO2 cHCO3-↑10mmol/L,PCO2↑6mmHg cHCO3-+15=pH的后两位数(cHCO3-=35,pH=7.50) 呼吸性酸中毒 急性↑PCO2 ↑cHCO3- PCO2↑10mmHg,cHCO3-↑1mmol/L 慢性↑PCO2 ↑cHCO3- PCO2↑10mmHg,cHCO3-↑3.5mmol/L 碱中毒 急性↓PCO2 ↓cHCO3- PCO2↓10mmHg,cHCO3-↓2mmol/L 慢性↓PCO2 ↓cHCO3- PCO2↓10mmHg,cHCO3-↓5mmol/L 单一酸中毒应有以下三种机制之一:①附加酸增加;②酸排泌减少;③碱的丢失增加;单一碱中毒应有以下机制之一:①附加碱增加;②碱排泌减少;③酸丢失增加。

表5-2 成人血气分析参数值及临床意义 指标 参考值 临床意义 酸碱度(pH ) 7.35-7.45(A )* 7.33-7.43(V )* <7.35酸中毒,>7.45碱中毒,在 7.35-7.45之间,机体可能是①正常或②代 偿型酸碱中毒 二氧化碳分压(pappen-heimer CO 2, PCO 2) 4.66-6.0kPa (A ) 5.05- 6.65kPa (V ) 反映肺泡PCO 2值,PCO 2增高示肺通气不足 (原发或继发),CO 2潴留;PCO 2降低示肺 通气过度(原发或继发),CO 2排出过多 氧分压(pappenheimerO 2,PO 2)血红蛋白(hemoglobin 9.98-13.30kPa (A )3.99-6.65kPa (V ) 120-160g/L (男) 判断缺氧程度及呼吸功能,<7.3kPa 示呼 吸功能衰竭与氧含量、氧容量有密切关系的 一项参数,Hb Hb 110-150g/L (女) 降低携O 2减少,缓冲酸碱能力降低,氧含量也降低,参与BE 、SB 及SatO 2的运算 P 50 3.19-3.72kPa (A ) P 50增高,氧解离曲线右移,Hb 与O 2亲和力 降低;P 50降低,氧解离曲线左移,Hb 与O 2亲和力增高 标准碳酸氢盐 (standardbicarbonate ,SB )实际 碳酸氢盐(actualbicarbonate ,AB ) 22.0-27.0mmol/L22.0-27.0mmol/L (AB =SB ) 表示血液HCO 3- 的储备量,SB 增高示代谢性 碱中毒;SB 降低为代谢性酸中毒血液实测 HCO 3-量,AB >SB 为呼吸性酸中毒,AB <SB 为呼吸性碱中毒,AB 增高和SB 增高为代偿型碱中毒;AB 降低和SB 降低为代偿型酸中毒 缓冲碱(buffer base ,BB Bbb 45-54mmol/L (全血)BBP 41-43mmol/L (血浆) BB 降低为代谢性酸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 BB 增高为代谢性碱中毒或呼吸性酸中毒,BB 降低而AB 正常则提示Hb 或血浆蛋白含量降低; 碱剩余(碱超)(base xce-ss ,BE ) -3-+3mmol/L BE 为正值,表示BB 增高,为代谢性碱中毒; BE 为负值,表示BB 降低,为代谢性酸中毒或呼吸性酸碱中毒,因代偿关系,BE 也可能升高或降低 总CO 2(total CO 2,TCO 2) 23-27mmol/L (A )24-28mmol/L (V ) 与代谢因素及呼吸因素有关,主要说明代谢 因素影响酸碱平衡,因TCO 2的95%为HCO 3 -量 阴离子隙(anion gap ,AG ) AG =[Na + ]+[K + ]-[Cl -]为 18±4mmol/L(V )AG =[Na + ]-[Cl -][HCO 3-]为12±4mmol/L(V ) AG 增高是代谢性酸中毒AG 正常的酸中毒可见于高Cl 性代谢性酸中毒 氧含量(oxygen content ,O 2 Cont ) 7.6-10.3mmol/L (A ) 判断缺氧程度和呼吸功能的指标 氧和度(O 2 saturation ,O 2 95%-98%(A ) 判断Hb 与氧亲和力的指标;H + ,2,3-DPG , Sat 60%~85%(V ) PCO 2和PO 2均影响O 2 Sat 值 *:(A )为动脉,(V )为静脉

(完整版)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病例讨论习题参考答案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病例讨论习题参考答案 病例组1:试分析下列病例出现了何种酸碱平衡紊乱?为什么? 1.某慢性肺心病患者入院5天,经抢救后血气及电解质结果如下:pH 7.3,PaCO2 67mmHg,AB 36mmol/L,血Na+ 140mmol/L,Cl–75mmol/L,血K+ 4.5mmol/L。(1)AG=140-(75+36)=29>16必有代酸△AG=29-12=17 =△HCO3- (2)判断原发、继发因素: 1)pH=7.3酸中毒 2)HCO3-↑/PaCO2↑同向,单纯型或者混合型; 3)病史:肺心病、PaCO2↑为原发。 (3)慢性呼酸代偿公式:预测HCO3-=24+0.35△PaCO2±3=24+0.35×27±3=33.45±3。 若去除代酸的影响,HCO3-=36+17=53>33.45±3,故有代碱。 (4)结论:呼酸+代酸+代碱。 2.肺炎休克患者:pH 7.26,HCO3-16 mmol/L,PaCO2 37mmHg; (1)pH=7.26酸中毒;2)HCO3-↓/PaCO2↓同向,单纯型或者混合型;3)病史:休克,HCO3-↓为原发。(4)代酸代偿公式:预测PaCO2=40-(1.2△HCO3-±2)=40-(1.2*8±2)=30.4±2。实际PaCO237>32.4,故有原因使PaCO2升高;(5)结论:呼酸+代酸(解释:此病例按照病因导致呼吸性酸中毒计算也可) 3.肾炎发热患者:pH 7.39,HCO3-14 mmol/L,PaCO2 24mmHg; (1)pH=7.39正常;2)HCO3-↓/PaCO2↓同向,单纯型或者混合型;3)病史:肾炎,HCO3-↓为原发。 (4)代酸代偿公式:预测PaCO2=40-(1.2△HCO3-±2)=40-(1.2*10±2)=28±2。实际PaCO224<26,故有原因使PaCO2降低;(5)结论:代酸+ 呼碱(解释:发热可引起过度通气导致呼碱) 4.肺心病患者:pH 7.34,HCO3-31 mmol/L,PaCO260mmHg; (1)pH=7.34正常;2)HCO3-↑/PaCO2↑同向,单纯型或者混合型;3)病史:肺心病,PaCO2↑为原发;(4)慢性呼酸代偿公式:预测HCO3-=24+0.35△PaCO2±3=24+0.35×20±3=31±3。实际HCO3-31∈31±3(5)结论:慢性呼酸(完全代偿型) 5.肺心病患者补碱后:pH 7.40,HCO3-40 mmol/L,PaCO267 mmHg; (1)pH=7.40正常;2)HCO3-↑/PaCO2↑同向,单纯型或者混合型;3)病史:肺心病,PaCO2↑为原发;(4)慢性呼酸代偿公式:预测HCO3-=24+0.35△PaCO2±3=24+0.35×27±3=33.45±3。实际HCO3-40不∈33.45±3,故有原因造成HCO3-升高;(5)结论:慢性呼酸+代碱(解释:补碱过量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 6.肺心病患者:pH 7.22,HCO3- 20 mmol/L,PaCO2 50mmHg (1)pH=7.22酸中毒;2)HCO3-↓/PaCO2↑反向,混合型;3)结论:慢性呼酸+代酸(解释:也可按照以上病例方法进行推导) 7.幽门梗阻患者:pH 7.49,HCO3- 36 mmol/L,PaCO2 48mmHg; (1)pH=7.49碱中毒;2)HCO3-↑/PaCO2↑同向,单纯型或者混合型;(3)病史:幽门梗阻,HCO3-↑为原发。(4)代碱代偿公式:预测PaCO2=40+(0.7△HCO3-±5)=40+(0.7*12±5)=48.4±5。实际PaCO248∈48.4±5;(5)结论:代谢性碱中毒(失代偿型)

第六章酸碱平衡

第六章 酸碱平衡 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各离子中,既可作酸又可作碱的是………………………() (A) H 3O + (B) CO 32 (C) NH 4+ (D) [Fe (H 2O)4(OH)2] 2.在反应BF 3 + NH 3 → F 3BNH 3中,BF 3为…………………………………………() (A) Arrhenius 碱 (B) Br φnsted 酸 (C) Lewis 碱 (D) Lewis 酸 3.NH 4+ 的共轭碱是……………………………………………………………………() (A) OH - (B) NH 3 (C) NH 2 - (D) NH 2- 4.不是共轭酸碱对的一组物质是………………………………………………………() (A) NH 3、NH 2- (B) NaOH 、Na (C) OH -、O 2- (D) OH -、O 2- 5.H 2PO 4— 的共轭碱是…………………………………………………………………() (A) H 3PO 4 (B) HPO 42— (C) H 2PO 3— (D) SO 4 3— 6.化学反应Ag(NH 3) 2 + + Br -?AgBr ↓+2NH 3按照路易斯酸碱理论,它应属于……………() (A) 碱取代反应 (B) 置换反应 (C) 酸取代反应 (D) 沉淀反应 7.根据软硬酸碱概念,下列物质属软酸的是……………………………………………() (A) H (B) Ag (C) NH 3 (D) AsH 3 8.根据酸碱的溶剂理论,在液态 SO 2体系中的碱是…………………………………()

酸碱平衡紊乱(习题)

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1.机体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最多的酸性物质是 A.碳酸 B.乳酸 C.丙酮酸 D.磷酸 E.硫酸 2.对挥发酸进行缓冲的最主要系统是 A.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B.无机磷酸盐缓冲系统 C.有机磷酸盐缓冲系统 D.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E.蛋白质缓冲系统 3.对固定酸进行缓冲的主要系统是 A.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B.磷酸盐缓冲系统 C.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D.还原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E.氧合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4.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对下述哪些刺激最敏感 A.动脉血氧分压 B.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C.动脉血PH D.血浆碳酸氢盐浓度 E.脑脊液碳酸氢盐 5.从肾小球滤过的碳酸氢钠被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近曲小管 B.髓袢 C.致密度 D.远曲小管 E.集合管 6.磷酸盐酸化的主要部位是 A.肾小球 B.近曲小管 C.髓袢 D.致密斑 E.远曲小管 7.血液PH的高低取决于血浆中 A.NaHCO3浓度 B.PaCO2 C.CO2CP D.[HCO3-]/[H2CO3]的比值 E.BE 8.判断酸碱平衡紊乱是否为代偿性主要指标是 A.标准碳酸氢盐 B.实际碳酸氢盐 C.PH D.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E.BE 9.直接反映血浆[HCO3-]的指标是 A.PH B.AB C.PaCO2 D.BB E.BE 10.BE负值增大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D.急性呼吸性碱中毒 E.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11.血浆[HCO3-]原发性增高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12.血浆[H2CO3]原发性升高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13.血浆[H2CO3]继发性增高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D.慢性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14.血浆[H2CO3]继发性降低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15.下述哪项原因不易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A.糖尿病 B.休克 C.呼吸心跳骤停 D.呕吐 E.腹泻 16.代谢性酸中毒时细胞外液[H+]升高,其最常与细胞内哪种离子进行交换 A.Na+ B.K+ C.Cl- D.HCO3- E.Ca2+ 17.单纯型代谢性酸中毒时不可能出现哪种变化 A.PH降低 B.PaCO2降低 C.SB降低 D.BB降低 E.BE负值减小 18.代谢性酸中毒时肾的主要代偿方式是 A.泌H+、泌NH3及重吸收HCO3-减少 B.泌H、泌NH3及重吸收HCO3-增加

第六章酸碱平衡

、选择题 1 ?在相同溫度下,和1%的尿素[ C °(NH 2)2]水溶液具有相同渗透压的葡萄糖?出2。6)溶 液的浓度约 为 A 、2% B 、3% C 、4% D 、5% 2?测得人体血液的冰点降低值T f =°.56K 。已知K f "86K mol kg 。则在体温37 C 时的渗透压是 3?按照酸碱质子理论,下列物质中既可以作为酸,又可作为碱的是 4?根据质子理论,下列水溶液中碱性最弱的是哪一个 的比应为 酸碱混合物不能配制 PH = 9的缓冲溶液 &某酸溶液的pH 为9,其氢离子浓度为 9. 将NaAc 溶液加热之后,溶液的 PH 值将 第六章 酸碱平衡 A 、1776 kPa B 、388 kPa C 、776 kPa D 、194 kPa Al(OH 2)6 广 I.Cr(OH 2)6 匸 PO : NO 3 ClO 4 D 、S 。2- 5 ?弱酸弱碱盐实际上是包含一种酸 A 1 和一种碱B 2的化合物, 它的水解常数应该等于 a1 b2 K w ; K b2 K a1 K - K a1 b2 6?醋酸的 K a : =「8 10-5 ,欲配制 PH = 5的醋酸与醋酸钠组成的缓冲溶液,其 m 酸/ m 碱 A 、5: 9 18: 10 1: 18 D 、 1: 36 7 已知 K b(NH 3)=〔少1 。,K 0(HCN) b(NH 3) =4.9 10 10 K a(HAc) = 1.8 10 ,下列哪一对共轭 HAc - NaAc B 、 NH 4Cl - NH 3 (A)、(B)都不行 HCN-NaCN -10 A 、1.0 10 -9 B 、 1.0 X 0 C 、1.0 氷0-8 -7 D 、 1.0 氷0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基本不变

第八章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

第八章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 (一)填空题 1.机体通过血液缓冲系统、肺、肾等来调节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及,维持体液pH值恒定,称为酸碱平衡。 2.依据布朗施泰德和劳莱的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释放质子的任何物质都是,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 3.pH值是用来衡量溶液或体液酸碱度的一把尺子,pH值为7是中性,此时,溶液[H+]=[OH-];pH值<7为酸性,此时,溶液[H+] [OH-];pH值 7为碱性,此时, [H+]<[OH-]。 4.凡代谢产物能够增加体内H+含量的食物称为;能够增加体内HCO3-含量的食物称为。 5.由以及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溶液称为缓冲体系;该缓冲体系具有缓冲酸、碱和保持pH值相对恒定的作用,称为。 6.NaHCO3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碱性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对固定酸的缓冲能力,故把血浆中的碳酸氢钠看成是血浆中的,简称。 7.排泄是指机体将代谢产物、多余的水分和盐类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经过血液循环由排出体外的过程。 8.肾小球的有效虑过压=-(+)。 9.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是指其管腔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滤液的过程。 10.大量饮清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使释放减少,水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排出稀释尿。 11.骨骼肌细胞内和血液pH值均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表现出一致的下降趋势,但骨骼肌细胞内pH值总是较血液低约0.4~0.6 pH单位。这是因为骨骼肌内的酸性代 谢产物血液,而其低于血液所致。 12.是糖无氧酵解的产物,也是运动时体内产生最多的代谢性酸性物质,约占代谢性酸总量的95%。 13.运动时,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存在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和,它们可以快速地将运动时机体产生的强酸转变为弱酸。而第二道防线则有赖于 的代偿作用。 (二)判断题 1.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和运动,除需要适宜的温度、渗透压等条件外,还需保持体液酸碱度的相对恒定。() 2.pH值是溶液或体液H+浓度的负对数,即:pH=-lg[H+]。() 3.对于酸性溶液而言,pH值越小,酸性越小;而对于碱性溶液而言,pH值越大,碱性越强。() 4.除极少部分用于合成代谢外,生成的碳酸绝大部分在肺重新分解释放CO2,然后呼出体外。() 5.人体在从事大强度剧烈运动时,由于糖酵解加强,乳酸生成量增加,可造成其在肌肉组织内和血液中大量累积,成为运动时酸性物质的重要来源。()6.正常人成酸食物和酸性代谢产物远超过成碱食物和碱性代谢产物,故对酸性物质的

第四章 酸碱平衡及酸碱平衡紊乱

第四章酸碱平衡及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酸碱物质的来源及稳态 一、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略)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 当体内H+负荷增加时是靠各种缓冲系统及肺肾的调节作用来维持体液的pH相对稳定。 (一)体液的缓冲作用 1、细胞外液的缓冲作用在细胞外液中有: 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NaPr/HPr 2、细胞内液的缓冲作用在细胞内液中有: KHCO3/H2CO3,K2HPO4/KH2PO4, KPr/HPr,KHb/HHb,KHbO2/HHbO2 在血浆和红细胞中,分别以碳酸氢盐缓冲对及血红蛋白缓冲对,氧合血红蛋白缓冲对为主,其中以碳酸氢盐缓冲对的缓冲能力最强。 挥发酸:H2CO3可以变成气体的CO2从肺排出体外,称之为挥发性酸。 固定酸:不能由肺排出体外,必须由肾从尿中排出的酸性物质,称为固定酸。如S042-、HPO42-、乳酸、有机酸。 体内挥发酸主要由非碳酸氢盐缓冲系统中的Hb缓冲对缓冲。固定酸能被所有缓冲系统包括碳酸氢盐和非碳酸氢盐(Buf-)所缓冲。

(二)肺在酸碱平衡调节中的作用【重点】 肺的调节作用是通过改变肺泡通气量和CO2排出量来实现的。肺泡通气量是受呼吸中枢的控制。延髓的呼吸中枢接受来自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信息。 (三)肾在酸碱平衡调节中的作用 肾主要调节固定酸,通过排泌H+和NH3重吸收HCO3-达到排酸保碱的作用。 1、近端肾单位的酸化作用(HCO3-的重吸收) 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基侧膜和管腔膜上各有转运蛋白或 称载体,承担离子转运。在基侧膜上还有钠泵,能主动转运Na+。 近端肾单位的酸化作用是通过近曲小管Na+-H+交换完成的。Na+-H+交换的结果是伴有HCO3-的重吸收。肾小管上皮向管腔分泌1moL的H+,也同时在血浆增加1moL的HCO3-,即每进行一次H+-Na+交换,就有一个HCO -重吸收入血。 3 2、远端肾单位的酸化作用(磷酸盐的酸化)

第四章 酸碱平衡紊乱

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 复习提要 一、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一)血液缓冲系统的调节作用 1.四个主要缓冲对NaHCO3/H2CO3 Na2HPO3/NaH2PO4 B 血浆蛋白/H 血浆蛋白 B 血红蛋白/H 血红蛋白 2.缓冲反应HCL+NaHCO3→H2CO3+NaCl (强酸) (弱酸) H2O+CO2 (肺呼出) NaOH+H2CO3 →NaHCO3+H2O (强碱)(弱碱) (肾排出) (二)组织细胞的调节作用 通过细胞膜内外H+—K+离子的交换实现 (三)肺的调节作用 H++HCO3-→H2CO3→H2O+CO2 排出一个CO2,等于排出一个H+ (四)肾脏的调节作用 1.泌H+和重吸收NaHCO3 2.产NH3排NH4+ 3.排出可滴定酸 二、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状态的指标和意义 (一)Henderson-Hasselbalch 方程式 1.方程式 :[BA] pH =Pka+log [HA] [HCO3-] =Pka+log [H2CO3] 24 =6.1+log 1.2 =6.1+1.301=7.401 2.意义 ①血液pH值取决于NaHCO3和H2CO3的浓度比值 ②血液内的H2CO3浓度受呼吸因素调节,NaHCO3浓度主要受肾脏的调节 ③如果NaHCO3或H2CO3其中任何一项浓度发生改变,另一项通过代偿活动作相应增减,

pH值仍在正常范围,为代偿性,反之,为失代偿性 (二)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 1.H+浓度和PH值 H+浓度的负对数,即为PH值,正常人动脉血液的PH值为7.35~7.45。 2.二氧化碳分压(PaCO2) ①溶解在血浆中的CO2分子产生的压力或人动脉血PaCO2正常范围33~47mmHg反映呼吸因素的最佳指标 ②PaCO2<33mmHg,表示肺通气过度 原发性呼吸性碱中毒 继发性代谢性酸中毒 PaCO2>47mmHg. ,表示肺通气不足 原发性呼吸性酸中毒 继发性代谢性碱中毒 3.缓冲碱(BB) ①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碱性物质的总和正常范围45~55mmol/L 反映代谢性因素的指标 ②BB>55mmol/ L为原发性代谢性碱中毒或继发性呼吸性酸中毒 BB<45mmol/z为原发性代谢性酸中毒或继发性呼吸性碱中毒 4.碱剩余(BE),碱缺失(BD或—BE) ①BE是指在标准条件下,血红蛋白150g/z和氧饱和度100%情况下,用酸或碱将1L全血或血浆滴定到PH7.40时所用的酸或碱的mmol数。BE正常值为OI3mmol/z。反映代谢因素的指标。 ②BE>3mmol/L原发性代谢性碱中毒或继发性呼吸性酸中毒 BD>3mmol/L原发性代谢性酸中毒或继发性呼吸性碱中毒 5.标准碳酸氢盐(SB)与实际碳酸氢盐(AB) ①SB是血标本指标准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的浓度,判断代谢性因素的指标,正常值为22~27mmol/L SB>27mmol/L原发性代谢性碱中毒或继发性呼吸性酸中毒 SB<22mmol/L原发性代谢性酸中毒或继发性呼吸性碱中毒 ②A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际PaCO2和血氧饱和度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正常AB值应等于SB值。 ③AB与SB的差值反映了呼吸因素对酸碱平衡的影响 AB>SB指示CO2潴留,见于原发性呼吸性酸中毒及继发性代谢性碱中毒 AB

第五章 酸碱平衡

第五章酸碱平衡 一.选择题 1.按酸碱质子理论考虑,在水溶液中既可作酸亦可作碱的物质是 ( ) (A) Cl-(B) NH 4+ (C) HCO 3 -(D) H 3 O+ 2.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各离子中,既可做酸,又可做碱的是 ( ) (A) H 3O+ (B) CO 3 2-(C) NH 4 + (D) [Fe(H 2 O) 4 (OH) 2 ]+ 3.下列各离子中,既可作酸又可作碱的是 ( ) (A) H 3O+ (B) CO 3 2- (C) NH 4 + (D) [Fe(H 2 O) 4 (OH) 2 ]+ 4.在反应 BF 3 + NH 3 → F 3 BNH 3 中,BF 3 为 ( ) (A) Arrhenius碱 (B) Bronsted酸 (C) Lewis碱 (D) Lewis酸 5. NH 4 +的共轭碱是 ( ) (A) OH-(B) NH 3 (C) NH 2 -(D) NH2- 6.不是共轭酸碱对的一组物质是 ( ) (A) NH 3,NH 2 -(B) NaOH,Na+(C) OH-,O2-(D) H 3 O+,H 2 O 7. H 2PO 4 -的共轭碱是 ( ) (A) H 3PO 4 (B) HPO 4 2-(C) H 2 PO 3 -(D) PO 4 3- 8.根据酸碱质子理论,HNO 3 + H 2 SO 4 H 2 NO 3 ++ HSO 4 -正反应中的酸是 ( ) (A) HSO 4-(B) HNO 3 (C) H 2 SO 4 (D) H 2 NO 3 + 9.化学反应Ag(NH 3) 2 ++Br-AgBr↓+2NH 3 按照路易斯酸碱理论,它应属于 ( ) (A) 碱取代反应 (B) 置换反应 (C) 酸取代反应 (D) 沉淀反应 10.根据软硬酸碱概念,下列物质属软酸的是 ( ) (A) H+ (B) Ag+ (C) NH 3 (D) AsH 3 11.根据酸碱的溶剂理论,在液态 SO 2 体系中的碱是 ( )

第八章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教学提纲

第八章酸碱平衡与肾 脏排泄

第八章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 (一)填空题 1.机体通过血液缓冲系统、肺、肾等来调节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及,维持体液pH值恒定,称为酸碱平衡。 2.依据布朗施泰德和劳莱的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释放质子的任何物质都是,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 3.pH值是用来衡量溶液或体液酸碱度的一把尺子,pH值为7是中性,此时,溶液[H+]=[OH-];pH值<7为酸性,此时,溶液[H+] [OH-];pH值 7为碱性,此时,[H+]<[OH-]。 4.凡代谢产物能够增加体内H+含量的食物称为;能够增加体内HCO3-含量的食物称为。 5.由以及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溶液称为缓冲体系;该缓冲体系具有缓冲酸、碱和保持pH值相对恒定的作用,称为。 6.NaHCO3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碱性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对固定酸的缓冲能力,故把血浆中的碳酸氢钠看成是血浆中的,简称。 7.排泄是指机体将代谢产物、多余的水分和盐类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经过血液循环由排出体外的过程。 8.肾小球的有效虑过压=-(+)。 9.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是指其管腔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滤液的过程。 10.大量饮清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使释放减少,水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排出稀释尿。 11.骨骼肌细胞内和血液pH值均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表现出一致的下降趋势,但骨骼肌细胞内pH值总是较血液低约0.4~0.6 pH单位。这是因为骨骼肌内的酸性代谢产物血液,而其低于血液所致。 12.是糖无氧酵解的产物,也是运动时体内产生最多的代谢性酸性物质,约占代谢性酸总量的95%。 13.运动时,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存在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和,它们可以快速地将运动时机体产生的强酸转变为弱酸。而第二道防线则有赖于的代偿作用。 (二)判断题 1.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和运动,除需要适宜的温度、渗透压等条件外,还需保持体液酸碱度的相对恒定。() 2.pH值是溶液或体液H+浓度的负对数,即:pH=-lg[H+]。() 3.对于酸性溶液而言,pH值越小,酸性越小;而对于碱性溶液而言,pH值越大,碱性越强。() 4.除极少部分用于合成代谢外,生成的碳酸绝大部分在肺重新分解释放CO2,然后呼出体外。() 5.人体在从事大强度剧烈运动时,由于糖酵解加强,乳酸生成量增加,可造成其在肌肉组织内和血液中大量累积,成为运动时酸性物质的重要来源。()6.正常人成酸食物和酸性代谢产物远超过成碱食物和碱性代谢产物,故对酸性物质

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与判断

一、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表8-5酸碱紊乱分类及参数 单一酸中毒应有以下三种机制之一:①附加酸增加;②酸排泌减少;③碱的丢失增加;单一碱中毒应有以下机制之一:①附加碱增加;②碱排泌减少;③酸丢失增加。

表5-2 成人血气分析参数值及临床意义 *:(A)为动脉,(V)为静脉 (一)代性酸中毒

代性酸中毒(原发性cHCO3-缺乏)时很容易检测出血浆cHCO3-的降低或负的细胞外液碱剩余 (ECF-BE),原因包括: 1.有机酸产生超过排出速度(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乳酸酸中毒的乳酸)。 2.酸(H+)排泌减少,如肾衰、肾小管酸中毒,因酸堆积消耗cHCO3-。 3.cHCO3-过多丢失,因肾排泌增加(减少肾小管重吸收)或十二指肠液过多丢失(腹泻),这种血浆cHCO3-的降低会伴随阴离子(CL-)的升高或钠的降低。 当这些情况存在时,cHCO3-/cdCO2比例因cHCO3-的减少而降低,其结果是下降的pH刺激呼吸代偿机制,使呼吸加强,降低PCO2从而使pH升高。 实验室检查:cHCO3-浓度可用来估计pH和PCO2,估计pH时,测得cHCO3-浓度加上15得到pH值的小数点后估计值,如一病人测得cHCO3-为10mmol/L(10+15=25)即可估计pH为7.25。估计PCO2(mmHg)以下列公式: PCO2 ±2=1.5(cHCO3-)+8 PCO2=23±2 该公式的临床含义是给出的PCO2值与代性酸中毒程度相适应或者应考虑混合性酸碱紊乱。另一常用于代偿的估计是PCO2值等于pH的后两位数。如果一个呼吸性酸中毒叠加到已有的代性酸中毒上,该PCO2值将高于这些估计值。 (二)代性碱中毒 代性碱中毒(原发性cHCO3-过剩)可由剩余碱增加或酸性液体丢失而发生,原发性cHCO3-过剩,cHCO3-/cdCO2比值>20/1。病人将以换气不足使PCO2升高,pH由此又逐渐恢复正常。 实验室检查:血浆cHCO3-、cdCO2、PCO2和总CO2均增高,cHCO3-/cdCO2>20。 (三)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因肺部排CO2减少,PCO2增高(高碳酸血症)以及原发性cdCO2过剩(CO2吸入)而引起。

课后习题解析-第六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第六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6-1根据下列反应,标出共轭酸碱对。 (1) H 2O + H 2O == H 3O + + OH - (2) HAc + H 2O == H 3O + + Ac - (3) H 3PO 4 + OH - == H 2PO 4- + H 2O (4) CN - + H 2O == HCN + OH - 共轭酸碱对为: (1)H 3O +—H 2O H 2O—OH - (2)HAc—Ac - H 3O +—H 2O (3)H 3PO 4—H 2PO 4- H 2O—OH - (4)HCN—CN - H 2O—OH - 6-2 指出下列物质中的共轭酸、共轭碱,并按照强弱顺序排列起来:HAc ,Ac -;NH 4+,NH 3;HF ,F -;H 3PO 4,H 2PO 4-;H 2S ,HS -。 共轭酸为:HAc 、NH 4+、HF 、H 3PO 4、H 2S 共轭碱为:Ac - 、NH 3、 F -、H 2PO 4-、HS- 共轭酸强弱顺序为:H 3PO 4、HF 、HAc 、H 2S 、NH 4+ 共轭碱强弱顺序为:NH 3、HS -、Ac -、F -、H 2PO 4- 6-3已知下列各弱酸的pK a θ和弱碱的pK b θ值,求它们的共轭碱和共轭酸的pK b θ和pK a θ。 (1) pK b θ = 4.69 (2) pK b θ = 4.75 (3) pK b θ = 10.25 (4) pK a θ = 4.66 6-4 计算0.10mol ? L -1甲酸(HCOOH)溶液的pH 及其离解度。 解:c /K a θ>500 134a L mol 102.41077.11.0)H (---+??=??== cK c pH =2.38 %2.4%10010 .0102.4%100)H (3 =??=?=α-+c c

7第七章酸碱平衡_中国农大

第七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章节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在水溶液中既可作酸亦可作碱的物质是 。 A. Cl - B. NH 4+ C. HCO 3- D. H 3O + 2.向0.10 mol·L -1 HCl 溶液中通H 2S 气体至饱和(0.10 mol·L -3),溶液中S 2- 浓 度为(H 2S :θa 1K = 9.1 ? 10-8,θ a21 K = 1.1 ? 10-12) 。 A. 1.0 ? 10-18 mol·L -1 B. 1.1 ? 10-12 mol·L -1 C. 1.0 ? 10-19 mol·L -1 D. 9.5 ? 10-5 mol·L -1 3.将pH=4.00的强酸溶液与pH=12.00的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混合后溶液的pH 为 。 A. 8.00 B. 9.00 C. 11.69 D. 12.00 4.0.2 mol·L -3甲酸溶液中3.2% 的甲酸解离,它的解离常数是 。 A. 9.6 ? 10-3 B . 4.8 ? 10-5 C. 1.25 ? 10-6 D. 2.0 ? 10-4 5.测定(NH 4)2SO 4中的氮时,不能用NaOH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这是因为 。 A. NH 3 的K b 太小 B. (NH 4)2SO 4不是酸 C. NH 4+的K a 太小 D. (NH 4)2SO 4中含游离H 2SO 4 6.下列溶液用酸碱滴定法能准确滴定的是 。 A. 0.1 mol ?L -1 HF (p K a = 3.18) B. 0.1 mol ?L -1 HCN (p K a = 9.21) C. 0.1 mol ?L -1NaAc [p K a (HAc) = 4.74] D. 0.1 mol ?L -1 NH 4Cl [p K b (NH 3) = 4.75] 7.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0.1mol ? L -1HCl-0.1mol ? L -1 H 3PO 4混合液,在滴定曲线上出现突跃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8.将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能使酚酞指示剂显红色的溶液是 。 A. 氨水+醋酸 B. 氢氧化钠+醋酸 C. 氢氧化钠+盐酸 D. 六亚甲基四胺+盐酸 9.在下列多元酸或混合酸中,用NaOH 溶液滴定时出现两个滴定突跃的是 。 A. H 2S (θa 1K = 1.3×10-7,θa 2K = 7.1×10-15)

酸碱平衡紊乱

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 一、单选题 1、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必须处于 A.弱酸性的体液环境中 D.较强的碱性体液环境中 B.较强的酸性体液环境中 E.中性的体液环境中 C.弱碱性的体液环境中 [答案]C [题解] 组织细胞必须在适宜酸碱度的体液内环境下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动脉血的pH正常值是~,静脉血是~,均为弱碱性的体液环境。 2、下列指标中哪一项是反映血中H 2CO 3 浓度的最佳指标 [答案]B [题解] CO 2分压是血浆中呈物理溶解状态的CO 2 分子产生的张力,是反映血 中H 2CO 3 浓度指标,可反映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 3、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最多的酸性物质是 A.硫酸 B.磷酸 C.尿酸 D. 乳酸﹑β- 羟丁酸 E.碳酸 [答案] E [题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成碳酸,即挥发酸,是产生最多的酸性物质。每天产生量远多于固定酸。 4、血液中最强的缓冲系统是 / HPr / H 2CO 3 / H 2 PO 4 - / HHb / HHbO 2 [答案] B

[题解]血液的缓冲系统主要有5种,其中以碳酸氢盐缓冲系统最重要,缓冲 作用最强。 5、血液中缓冲固定酸的主要缓冲碱是 [答案] A [题解]血液缓冲系统可以缓冲所有的固定酸,其中以碳酸氢盐缓冲系统中 NaHCO 3 最主要。 6、HCO 3 -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近曲小管 B.远曲小管 C.髓袢升 支 D.外髓集合管 E.皮质集合管 [答案] A [题解]肾小球滤过的HCO 3 - 的90%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这是因为近曲小管刷状缘富含碳酸酐酶。 7、肾小管尿液酸化的部位与方式是 A.近曲小管H+-ATP酶泵分泌H+ B.近曲小管H+ -Na+交换 C.远曲小管H+ -Na+交换 D.集合管H+ 泵泌H+ E.集合管H+ -K+交换 [答案] D [题解]集合管H+ 泵泌H+,H+将管腔滤液中的碱性HPO 42- 变为酸性H 2 PO 4 -,使尿 液酸化,可将尿液pH降至左右。 8、血液pH值主要取决于血浆中 A.[HPO 42-] / [H 2 PO 4 -] B.[Pr-] / [HPr] C.[HCO 3 -] D.[HCO 3-] / [H 2 CO 3 ] E.[H 2 CO 3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