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诊治
- 格式:pdf
- 大小:6.93 MB
- 文档页数:15
NCCN子宫颈癌2021年第一版更新(完整版)离2021年差不多还有三个月时间,NCCN就于2020年10月2日推出2021年第一版(version 1.2021)宫颈癌指南。
修订内容,最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 of the cervix,NECC)的管理,一是妇瘤患者生存原则。
关于NECC管理,增加两个流程图(CERV-13)和(CERV-14),比较详尽地介绍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过程;在CERV-A病理学原则部分,增加了针对NECC的新章节,阐明对NECC组织学描述和免疫组织化学的建议;在宫颈癌系统疗法部分,增加了针对NECC的方案。
这些变化,很难说是什么重大进展,但指南制定者全面梳理了与NECC相关内容,提出诊疗建议,无疑对指导临床实践大有裨益。
至于患者生存原则,CERV-G部分用一页篇幅介绍妇瘤存活者管理的概况。
其他的变动,主要是修改术语,处置建议选项排序调整,等等。
讨论部分,应该是指南的重点之一,但并无修正,而上一次更新是在2019年3月29日。
总论•增加了治疗子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 of the cervix,NECC)的新的流程图(algorithm)。
(CERV-13)和(CERV-14)•妇瘤患者生存原则:这是讨论妇科癌症患者身体和社会心理影响以及如何管理临床方法新章节。
(CERV-G)•在所有流程图中“盆腔淋巴结解剖(dissection)”改为“盆腔淋巴结切除术(lymphadenectomy)”。
•在所有流程图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解剖”改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 of the cervix,NECC)的新的流程图(algorithm)---CERV-13)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 of the cervix,NECC)的新的流程图(algorithm)---CERV-14妇科肿瘤生存原则(CERV-G)身体影响(effect)•妇科癌症治疗通常包括手术、化疗、激素治疗、放射治疗和/或免疫治疗。
宫颈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一、概述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位于乳腺癌之后。
据世界范围内统计,每年约有50万左右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占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5%,其中的80%以上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我国每年约有新发病例13万,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
患病的高峰年龄为40~60岁,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宫颈癌发病率分布有地区差异,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
因此,十分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规范宫颈癌的诊断与治疗。
另一方面,宫颈癌的发生可通过对癌前病变的检查和处理得以有效控制。
西方国家的经验显示,宫颈癌的发生率在密切筛查的人群中减少了70%~90%。
本指南适用于宫颈鳞癌、腺癌及腺鳞癌,占所有宫颈癌的90%以上。
部分特殊病理类型,如小细胞癌、透明细胞癌、肉瘤等发病率低,目前国际国内尚未达成共识,故本指南不适合用于这些少见病理类型的宫颈癌。
本规范借鉴了国际上公认的宫颈癌诊疗指南(如NCCN指南、FIGO指南等),并结合我国以往指南进行修订。
在临床实践中,目前宫颈癌注重综合治疗理念,同时也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需结合医院的设备、技术条件以及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治疗。
对于病情复杂的宫颈癌患者,临床医师应合理应用本规范,本规范未涵盖的,建议参加临床试验。
二、诊断(一)病因学持续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首要因素。
我国常见的高危型HPV包括16、18、31、33、45、52、58等。
HPV主要通过性生活传播。
目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已在国内上市,可以按照适宜的年龄进行推广接种,以预防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
与宫颈癌相关的其他高危因素有:①不良性行为: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或丈夫有多个性伴侣;②月经及分娩因素:经期卫生不良,经期延长,早婚,早育,多产等;③性传播疾病导致的炎症对宫颈的长期刺激;④吸烟:摄入尼古丁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影响对HPV感染的清除,导致宫颈癌特别是鳞癌的风险增加;⑤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服用口服避孕药8年以上宫颈癌特别是腺癌的风险增加两倍;⑥免疫缺陷与抑制:HIV感染导致免疫缺陷和器官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宫颈癌的发生率升高;⑦其他病毒感染:疱疹病毒Ⅱ型(HSV-Ⅱ)与宫颈癌病因的联系不能排除。
神经内分泌癌神经内分泌癌,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又复杂的名词,实际上在我们的健康领域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位置。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神经内分泌癌。
简单来说,它是一种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恶性肿瘤。
这些神经内分泌细胞在我们体内分布广泛,存在于胃肠道、胰腺、肺等多个器官和组织中。
神经内分泌癌的发生,就是这些细胞出现了异常的增殖和分化,形成了肿瘤。
神经内分泌癌的症状因其发生的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
比如说,如果它出现在胃肠道,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腹痛、腹泻、黑便等症状;如果在肺部,可能会引起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
由于这些症状在早期可能并不明显,或者与其他常见疾病的症状相似,这就给早期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那么,医生是如何诊断神经内分泌癌的呢?通常,这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方法。
影像学检查,如 CT、MRI 等,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而病理检查则是确诊的“金标准”,通过对肿瘤组织进行取样、染色和显微镜下观察,确定细胞的形态和特征,从而明确诊断。
在治疗方面,神经内分泌癌的治疗方法也因肿瘤的部位、大小、分期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而异。
手术切除是治疗早期神经内分泌癌的主要方法。
如果肿瘤已经发生了转移,或者无法进行手术,那么可能会采用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化疗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
放疗则是利用放射线来破坏肿瘤细胞的 DNA,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靶向治疗则是针对肿瘤细胞特定的靶点,如某些基因突变或蛋白质,使用特定的药物进行精准打击。
免疫治疗则是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让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值得一提的是,神经内分泌癌的预后也因多种因素而异。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患者,预后通常较好。
但如果肿瘤已经处于晚期,或者出现了广泛的转移,预后可能就不太乐观。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我们无法完全预防神经内分泌癌的发生,但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会降低其发生的风险。
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营养的食物,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
海南医学2023年12月第34卷第23期Hainan Med J,Dec.2023,Vol.34,No.23[9]B öckenhoff P,Kupczyk P,Lindner K,et al.Uterine artery pseudoan-eurysm after an uncomplicated vaginal delivery:a case report [J].Clin Pract,2022,12(5):826-831.[10]Jullie AC,De Oliveira Larissa C,Liziane L,et al.Uterine artery pseu-doaneurysm after cesarean section treated with superselective emboli-zation:a case report [J].Advanced Ultrasound Diagnosis Therapy,2022,6(4):210.[11]Wayson J,Allen JT,Laks S,et al.Case of postpartum uterine arterypseudoaneurysm associated with von Willebrand disease [J].BMJ Case Rep,2022,15(12):e253804.[12]Dohan A,Soyer P ,Subhani A,et al.Postpartum hemorrhage resultingfrom pelvic pseudoaneurysm: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588consecu-tive cases treated by arterial embolization [J].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2013,36(5):1247-1255.[13]Song JQ,Xiao B,Hu ZC,et al.Valu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diagnosis of uterine artery pseudoaneurysm [J].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Clinical Medicine,2015,17(3):205-206.宋建琼,肖兵,胡张春,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5,17(3):205-206.[14]Partridge E,Zwirewich CV ,Salvian AJ.Facial artery pseudoaneu-rysm:diagnosis by colou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J].Can Assoc Radiol J,1995,46(6):458-460.[15]Ogoyama M,Nakamura H,Ugajin A,et efulness of dynamiccomputed tomography for diagnosing and evaluating uterine artery pseudoaneurysms in women with late post-partum hemorrhage notcomplicated by retained products of conception [J].J Obstet Gynae-col Res,2020,46(2):249-255.[16]Moon G,Jeon S,Nam KH,et al.Pseudoaneurysm of uterine arterycausing intra-abdominal and vaginal bleeding after cervical coniza-tion [J].Obstet Gynecol Sci,2015,58(3):256-259.[17]Kumar M,Quiresi S,Singh U.Management of a ruptured pseudoan-eurysm of the uterine artery using a modified percutaneous emboliza-tion technique [J].Int J Gynecol Obstet,2015,129(2):170-171.[18]Wen H,Chen L,He J,et al.A case report of late postpartum hemor-rhage caused by uterine pseudoaneurysm after cesarean sec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 [J].Chin J Obstet Gynecol,2014,49(9):694-696.温弘,陈璐,贺晶,等.剖宫产术后子宫假性动脉瘤致晚期产后出血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9):694-696.[19]Matsubara S,Takahashi Y ,Usui R,et al.Uterine artery pseudoaneu-rysm manifesting as postpartum hemorrhage after uneventful sec-ond-trimester pregnancy termination [J].J Obstet Gynaecol Res,2010,36(4):856-860.[20]Pellerin O,Bats AS,Di Primio M,et al.Postpartum hemorrhage treat-ed with gelfoam slurry embolization using the superselective tech-nique:Immediate results and 1-month MRI follow-up [J].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2013,36(1):98-104.[21]Y un SY ,Lee DH,Cho KH,et al.Delayed postpartum hemorrhage re-sulting from uterine artery pseudoaneurysm rupture [J].J Emerg Med,2012,42(1):e11-e14.(收稿日期:2023-07-05)INSM1阳性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一例李娟,姚宁铜仁市人民医院病理科,贵州铜仁554300【摘要】本文报道一例34岁女性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病例,镜下见弥漫分布的小圆形细胞,胞质少,核深染,核仁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insulinoma-associated protein 1,INSM1)、CD56等特异性的标志物阳性,病理诊断为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此报道强调了INSM1在诊断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中的潜在价值。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9例临床分析陈淑英;纪妹【摘要】目的:探讨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7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例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患者年龄30~63岁,平均(45.8±10.0)岁.肿瘤最大径2~10 cm,平均(4.29±2.43)cm.ⅠB1期7例,ⅠB2期5例,ⅡA1期2例,ⅡB期4例,ⅢB期1例.其中16例合并人乳头瘤病毒18(HPV18)感染,1例合并HPV16感染.17例行根治性手术+术后辅助化疗,其中8例接受新辅助化疗,9例术后接受放疗,余2例未手术者接受放化疗.1年、2年及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8.6%、50.2%、12.6%,1年、2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72.8%、54.6%、27.3%.单因素分析发现临床分期(>ⅡA)、合并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4 cm)为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确诊依赖于病理,根治性手术是早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辅助化疗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国际妇产科学杂志》【年(卷),期】2018(045)004【总页数】5页(P468-472)【关键词】宫颈肿瘤;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癌,神经内分泌;治疗;预后;病例报告【作者】陈淑英;纪妹【作者单位】450052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450052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the cervix,SCNEC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占所有宫颈恶性肿瘤的2%~5%,恶性度高,早期即可出现远处及淋巴转移,其好发转移器官依次为肺、肝、脑等,预后差[1-2]。
目前有关SCNECC的报道较少,尚无统一及规范的治疗方案[3]。
子宫颈小细胞癌病理特点及诊断分析子宫颈小细胞癌又称为子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 neuroen docrine carcinoma of the cervix,sccc),占子宫颈癌的1%~3%[1]。
sccc具有恶性程度高,高度侵袭性,早期容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极差的特点。
本文报告10例,并结合文献对其病理特点、诊断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35~50岁,平均43岁,均未绝经。
均以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接触性出血2~6个月就诊,无其他不适。
妇科体检:7例子宫颈见明显赘生物,2例子宫颈肥大伴中-重度糜烂,l例宫颈表面粗糙,可见蜡油样坏死物。
症状体征与普通宫颈癌类似,均无全身内分泌症状。
影像学检测未发现其他器官有占位性病变。
10例均经活检病理证实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其中2例为门诊病例,8例为住院病例,本组术后按figo1994年临床分期标准[2]均判定为ⅰb期1例、ⅱ期5例、ⅲ期4例。
4例术前、术后活检病理诊断均存在一定差异。
10例患者中1例失访,随访时间23-39个月,无瘤生存,另4例均已死亡;生存期分别为13个月(ⅲb期),17个月(ⅲ期)、26个月(ⅱ期)和34个月(ⅰb期)。
2 结果病理特点巨检:肿瘤呈结节状、菜花样或糜烂,大小为2-5(平均3.5)cm,切面灰白,质中等偏硬伴坏死,与一般宫颈癌大致相同。
镜检:瘤细胞形态与其他部位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相似,瘤细胞较小,呈雀麦形,但较淋巴细胞大,细胞质少,境界不清,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深染,核仁不明显;另一型中间型细胞为圆形至多边形,中等大小,有中等量淡染或嗜酸性细胞质,核染色质粗,核仁可见。
核分裂相多见,多数病例可达20-50/10hpf。
瘤细胞弥漫分布或实性片块状或条索状、小梁状(图1,2,3);1例可见菊形团样结构;3例分别伴有鳞状细胞癌、宫内膜样腺癌,低分化腺癌。
常见脉管内浸润。
7例均广泛浸润宫颈全层。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34例的临床分析刘超霞;张克强;桂玲;肖凌志;杨波【期刊名称】《肿瘤药学》【年(卷),期】2016(6)4【摘要】目的探讨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E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5年3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诊治的34例SCNECC患者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SCNECC患者的生存及复发情况,探讨其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随访截止时间为2015年10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25.3个月(8-56个月),无失访者。
随访期内死亡13例,其1年和2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81.6%和56.5%,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9个月。
15例出现复发、转移,中位复发、转移时间为6个月(0-24个月);1年和2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6.8%和48.7%,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4个月。
对25例早期手术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SCNECC与宫颈深间质受侵、LVSI、盆腔淋巴结转移、新辅助化疗、术后放疗以及总化疗次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
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SCNECC患者的预后与临床分期、总化疗次数明显相关(P〈0.05);而与年龄、宫颈肿瘤直径、肿瘤成分(指单纯型癌和混合型癌)无明显相关性(P〉0.05)。
多因素分析也提示总化疗疗程与预后明显相关(P〈0.05)。
结论对于SCNECC患者,肿瘤分期越晚,预后越差;总化疗次数≥3次可提高患者的预后。
【总页数】7页(P296-302)【关键词】宫颈肿瘤;神经内分泌癌;预后【作者】刘超霞;张克强;桂玲;肖凌志;杨波【作者单位】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湖南长沙41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相关文献】1.早期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84例临床分析 [J], 刘超霞;张克强;桂玲;冉晓敏;肖凌志2.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J], 刘丙营;柳玉红;李晓铭3.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J], 潘忠勉;石凤娟;李力4.子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34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J], 罗丹;黄海建;许存宝;范大铬;郑智勇;李仔峰;杨直;陈小岩5.早期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J], 王梅;刘会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神经内分泌瘤的症状、诊断与治疗作为一类罕见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遍布全身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和肽能神经元。
其发病部位分布广泛,但最常见的是胃、肠、胰腺等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2/3左右。
目前,无论是公众还是医疗界对该肿瘤的认知仍存在欠缺,导致临床对这一类肿瘤的误诊率颇高。
为了提高大众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全球最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联盟一一国际神经内分泌肿瘤联盟(INCA)将每年的11月10日定为国际神经内分泌肿瘤日,2023年的主题为"容易错过:仔细看看神经内分泌癌Easi1ymissed:Takeac1oser1ookatneuroendocrinecancer"神经内分泌肿瘤于1907年首次被德国病理学家在尸检后发现,并命名为“类癌",即其生物学行为像癌,但病理特征与癌症不同,发现初期曾被认为是良性病变,后来发现同样会出现转移,为恶性疾病。
命名也经过多次变迁,直到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该类疾病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并根据恶性程度进行分级。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症状由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存在于除毛发,指甲外全身所有组织,所以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发生于全身各个器官,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且疾病异质性强,容易误诊,漏诊,延误疾病治疗,失去治疗机会。
所以,了解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异性症状对疾病的及时发现,及时诊治有很大的帮助。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覆含许多种肿瘤的总称,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胰腺、胃、肠,其次是支气管,肺,其中一部分肿瘤会分泌激素并且会出现激素引起的相关症状,这部分神经内分泌肿瘤称为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20%,以胰腺部位最常见,其中胰岛素瘤因分泌过量胰岛素可引起反复发作不明原因低血糖症,胰高血糖素瘤因过量分泌胰高血糖素,导致坏死性游走性红斑,有的患者有糖尿病表现,还可能有痛性红舌、口唇干裂、静脉血栓、肠梗阻等表现。
胃泌素瘤,分泌胃泌素,从而导致腹痛腹泻,呈间歇性腹泻,也可有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的胃和/或十二指肠溃疡(卓-艾综合征)。
宫颈神经内分泌癌治疗的新进展
潘忠勉;冯利园;李力(审校)
【期刊名称】《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年(卷),期】2023(50)1
【摘要】宫颈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the cervix,NEC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程度极高的妇科肿瘤。
临床上对NECC的组织来源、发病机制并不明确。
NECC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多是结合宫颈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经验制定治疗方案。
近年来大样本队列基因组研究显示,NECC与宫颈外神经内分泌癌具有不同的基因组学特征,对NECC与宫颈外神经内分泌癌之间的生物学和治疗相关性提出了质疑。
由于NECC的罕见性,获得足够数量的患者进行疗效试验的可能性很低,这阻碍了NECC标准治疗方案的制定。
基因检测能为NECC 靶向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策略。
多项研究结果显示,NECC具有潜在的可调控的治疗靶点,免疫疗法与放射疗法结合可以延长晚期复发性NECC患者的长期生存。
综述NECC的分子特征、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页数】5页(P35-39)
【作者】潘忠勉;冯利园;李力(审校)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暨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诊疗新进展
2.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3.FIGO2018分期系统对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治疗及预后的影响
4.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5.宫颈神经内分泌癌分子生物学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