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车间工艺布置 7-10 产品装车仓的工艺布置
- 格式:pdf
- 大小:360.31 KB
- 文档页数:6
第六节生产车间工艺布置一、车间布置设计的目的和重要性1、车间布置设计的目的(1)配置厂房;(2)排列设备;(3)确定车间的长、宽、高和结构型式;(4)确定各车间之间的相互联系。
2.生产车间布置的重要性(1)车间布置影响着生产的正常顺利进行。
如:设备的操作维修不便;人流、货流紊乱;动力介质不正当损失;增加输送物料的能耗;增加建筑和安装费用;引起成品污染损失等。
(2)车间布置设计是一项涉及面广,复杂而细致的设计内容。
要求工艺设计人员要了解生产操作、设备维修和安装知识,而且要具备其他专业的基本知识。
在布置时,要提出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以取得一个最佳方案。
二、车间布置设计的依据(1)生产工艺图;(2)物料衡算数据及物料性质,包括原料、半成品、成品、副产品的数量及性质;三废的数量及处理方法;(3)设备资料,包括设备的外形尺寸、重量、支撑形式、保温情况及其操作条件,设备一览表等;(4)公用系统耗用量: 供排水、供电、供热、供冷、压缩空气、外管资料等;(5)土建资料和劳动安全、防火、防爆资料等;(6)车间组织及定员资料;(7)厂区总平面布置,包括本车间与其他生产车间、辅助车间、生活设施的相互关系,厂内人流、物流的情况与数量等;(8)国家、行业有关方面的规范资料。
三、食品工厂车间组成⏹生产车间→工艺设计人员完成⏹辅助车间⏹动力车间配套专业人员承担⏹仓库和堆场⏹三废治理⏹厂前区行政管理以及福利设施四、生产车间的内部组成(1)生产部分:包括原料工段、生产工段、成品工段、回收工段等;(2)辅助部分:包括变配电、热力、真空、压缩空气调节站、通风空调、车间化验、控制系统、包装材料等;(3)生活行政部分:包括车间办公室、更衣室、休息室、浴室以及厕所等。
五、生产车间工艺布置的原则(1)要有总体设计的全局观点:满足生产要求的同时,考虑与其他车间或部门间的关系以及发展前景等;(2)设备布置要尽量按工艺流程的顺序来作安排:特殊设备可按相同类型设备作适当集中,务必使生产过程占地最少、生产周期最短、操作最方便。
工艺设施布置的一般方法工艺设施布置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合理布置和安装生产设备、工具和工装,以保证生产流程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工艺设施布置中,需要考虑生产设备的选型、布局、安装和维护等方面,以及与其他生产设施的协调配合。
下面将介绍一般的工艺设施布置方法。
一、工艺设施布置的基本原则1. 合理布局: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的功能要求,合理布置生产设备的位置和间距,保证生产流程的顺利进行。
2. 安全可靠:保证生产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防止发生事故和故障,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可靠。
3. 灵活适应:考虑生产设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便根据生产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4. 经济高效: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二、工艺设施布置的步骤1. 确定生产工艺流程:首先需要了解生产工艺流程,明确每个生产环节的工艺要求和设备需求,确定生产设备的种类和数量。
2. 选型和配置生产设备:根据生产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生产设备,并确定其数量和配置方式,包括单机和组合使用。
3. 综合考虑布局方案:在确定生产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后,需要综合考虑生产车间的空间布局、通风采光、供电供水等设施,确定合理的布局方案。
4. 进行布局设计:根据综合考虑的结果,进行生产设备的布局设计,包括设备的位置、间距、通道和安全出口等。
5. 安装和调试设备:在布局设计确定后,进行生产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
6. 定期维护和改进: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改进和优化生产设施布置。
三、工艺设施布置的注意事项1. 考虑生产设备的通用性和兼容性,以便进行灵活组合和调整。
2. 注意生产设备的安全距离和安全通道,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3. 考虑生产设备的维护和维修便利性,方便进行定期维护和紧急维修。
4. 根据生产需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设备材质和防腐防蚀措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工艺设计及车间布置1. 引言工艺设计和车间布置是制造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制造过程中,合理的工艺设计和车间布置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改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本文将介绍工艺设计和车间布置的基本原则和常用的优化方法,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
2. 工艺设计工艺设计是制造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之一。
它涉及到产品设计、生产设备的选择和排布、生产流程的优化等方面。
一个好的工艺设计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1 产品设计在进行工艺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产品进行设计。
产品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艺设计的难易程度和生产效果。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产品的形状和尺寸:产品的形状和尺寸直接决定了生产设备的选择和生产流程的设计。
因此,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应尽量简化产品的形状,减少加工工序和工艺复杂度。
•产品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对于加工工艺有不同的要求。
在产品设计中,应尽量选择易于加工的材料,以降低生产难度和成本。
•产品的功能:产品的功能直接决定了生产流程的设计。
在产品设计中,应合理确定产品的功能需求,以便设计出合理的工艺流程。
2.2 设备选择和排布在进行工艺设计时,需要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生产设备,并将设备合理地排布在生产线上。
设备选择和排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
•设备选择:在选择生产设备时,应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设备。
同时,还要考虑设备的性能、价格和维护成本等因素。
•设备排布:在进行设备排布时,应考虑设备之间的协调性和连续性。
相似的工序设备应尽量靠近,以减少物料搬运和等待时间。
同时,还要考虑设备之间的安全距离和通道的设置,以保证生产安全和工作效率。
2.3 生产流程优化生产流程的优化是工艺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工艺设计及车间布置1. 引言工艺设计和车间布置是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
工艺设计包括确定生产工艺及工序、设备选型、原材料配方等内容,它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而车间布置则是将工艺设计转化为实际生产环境的布局,包括设备摆放位置、工作区划分、物料流动路径等,它决定了生产过程的顺畅和安全。
本文将从工艺设计和车间布置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工艺设计及车间布置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工艺设计2.1 确定生产工艺及工序在进行工艺设计时,首先需要确定产品的生产工艺及工序。
生产工艺是指将原材料经过一系列工序加工转化为最终产品的过程。
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
确定生产工艺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产品要求与工艺能力匹配:工艺设计必须满足生产产品的质量要求,并与工艺设备的处理能力相匹配,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质量问题。
•工艺流程的简化和优化:在确定工艺流程时,应尽量简化和优化工序,避免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和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进步,选择先进的工艺和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2 设备选型设备选型是工艺设计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进行设备选型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工艺要求: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选择适合的设备。
例如,对于高温工艺,需要选择耐高温的设备;对于密封要求较高的工艺,需要选择密封性能好的设备。
•设备性能:选择性能稳定、可靠的设备,以减少故障率和停机时间。
•工艺的灵活性:选择具有较大调整范围和操作简便的设备,以适应多样化的产品需求和工艺变化。
2.3 原材料配方原材料配方是工艺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成本。
在进行原材料配方时,应考虑以下几点:•产品特性:根据产品的特性确定原材料的种类和比例。
例如,对于食品加工工艺,需要考虑口感、营养等因素。
•原材料供应可靠性:选择稳定供应、质量可靠的原材料,避免因原材料供应问题影响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
工艺设施布置的一般方法工艺设施布置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工艺流程和要求对设备、布局以及其他相关设施进行合理安排和布置的过程。
它涉及到工厂设施的空间利用、能耗优化、便捷性、安全性等方面,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一般来说,工艺设施布置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分析工艺流程:首先要全面了解工艺流程,包括原料进料、加工、成品出料等各个环节的顺序和要求。
这有助于确定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运行顺序,从而避免因设备排布不当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或生产冲突。
2. 评估空间需求:根据工艺流程,确定每个设备所需的空间大小和操作间距。
在评估空间需求时,还需要考虑人员和物料的流动,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便利性。
3. 确定设备布局:在确定设备的相对位置时,可以采用不同的布局方式,如直线式布局、U型布局、L型布局等。
选择适合的布局方式可以减少人员和物料的移动距离,提高工作效率。
4. 考虑设备间的联系:在设备布局时,需要确保设备之间的联系通畅,以便于物料的传递和能源的供给。
此外,还需要考虑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时的便利性,以减少停机时间和维修成本。
5. 优化能源利用:在设备布局时,可以考虑利用重力、余热和废水等资源来降低能耗。
比如,将需要加热的设备布置在冷却设备的上方,以利用上方的热空气提供加热能源。
6. 考虑安全和环保:在工艺设施布置过程中,需要确保设备的安全操作和环境保护。
例如,将需要排放气体或液体的设备安排在室外,设置合适的通风和废气处理设施。
综上所述,工艺设施布置需要综合考虑工艺流程、空间需求、设备布局、设备联系、能源利用、安全环保等因素,并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排。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且保证产品质量和员工安全。
工艺设施布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进行工艺设施布置时,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7. 考虑工艺流程的变动:工艺流程可能会因为技术进步、产品改良等原因而发生变动。
生产技术辅导:工艺布置5.工艺布置(1)在生产工艺方面应尽量采用新技术、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遥控化、做到人机隔离、远距离操作,并应减少厂房的存药量和操作人员。
(2)在生产工艺流程中,需区分开危险生产工序与非危险生产工序,且宜分别设置厂房。
(3)在厂房内工艺布置时,宜将危险生产工序布置在一端,接着危险低的生产工序,危险生产工序的一端宜位于行人稀少的偏僻地段。
危险品暂存间亦宜布置在地处偏僻的一端。
(4)危险品生产厂房和库房在平面上宜布置成简单的矩形,不宜设计成形体复杂的凹形、L形等。
(5)危险品生产厂房要有充分考虑人员的紧急疏散问题。
(6)有泄爆要求的工艺设备,在布置时应使其泄爆方向不直接对着其他建筑物或主要道路。
(7)抗爆间的设置要符合安全规范的要求。
6)电气设备防爆(1)对于I类场所,即炸药、起爆药、击发药、火工品贮存;黑火药、烟火药制造加工、贮存的场所,不应安装电气设备,烟火药、黑火药的I类危险场所采用的仪表,应选择适应本场所的本质安全型。
电气照明采用安装在建筑外墙壁龛灯或装在室外的投光灯。
(2)对于Ⅱ类场所,即起爆药、击发药、火工品制造的场所,电气设备表面温度不得超过允许表面温度,且符合防爆电气设备的有关规定;应采用防粉尘点火型,或尘密结构型、Ⅱ类B级隔爆型、本质安全型、增安型(仅限于灯类及控制按钮)。
当生产设备采用电力传动时,电动机应安装在无危险场所,采取隔墙传动。
(3)对于Ⅲ类场所,即理化分析成品试验站,选用密封型、防水防尘型设备。
7)防雷电措施对于危险品的生产和贮存的爆炸危险性建筑物,应按照相应的防雷类别采取防直接雷、防雷电感应、防雷电波侵入和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实施总等电位联结以减少和预防雷电危害。
8)防静电措施为防止静电火花引起危险品燃烧爆炸事故的发生,应按照静电危险环境的级别控制静电危害,并采取直接和间接静电接地措施,部分危险场所应采用防静电措施。
9)自动快速雨淋灭火烟火药和火炸药燃速极快,在数秒内就能造成难以扑救的火灾及爆炸事故,所以在烟火药和火炸药生产工房,需广泛采用自动快速灭火装置,如快速雨淋设备。
1.汽车总装车间工艺布局基本原则
汽车总装车间工艺布局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产线布局要优化。
在生产线的配置中,需要合理地规划设备的排布,以确保无流程等待和产品顺畅地流动。
2. 要充分考虑人类工程学。
有关人员需合理安排,具体包括操作员、技术人员、维修人员等,以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安全。
3. 应根据车型划分专业化标准工序。
针对车型特点,将所有的加工工艺、工序尽量细化,使工位的排列关系合理。
4. 设备布置要整齐排列。
在车间内设备的布置上,需整齐排列,以便在检修和保养时,能够有效地节约时间。
5. 外向型线与内向型线布局要合理协调。
为了实现车型多样化和灵活生产的要求,外向型和内向型总装线的流程要协调合理,确保整车的质量和产能。
总之,汽车总装车间工艺布局的基本原则是以生产线布局和工序优化为核心,通过人性化考虑、设备布置整齐以及外向型线和内向型线布局协调等方面,来提高整个车间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