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建筑材料实验报告模板11.docx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7
道路建筑材料实习报告姓名:赵阳学号:U200916058 班级:道桥09022011年5月7号一、实习目的:通过一个学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对水泥有了一个概念上的认识,但对实物还不是十分了解,这一次的实习让我们对水泥混凝土管道的生产有了认识,让我们对水泥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今后的专业的学习以及到工地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次实习的地点是湖北中南管道有限公司水泥混凝土管道的生产厂房,在实习的过程中现场的工程师为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将现场的实物和我们的所学的知识紧密的联系起来。
实习地点:中南管道有限公司二、实习步骤:1、参观芯模振动排水管生产线芯模。
据工程师介绍其具有多个可调振动频率,工艺先进。
外模,加工时套在芯模外面,给里面的混凝土留下一个固定成型空间。
加上外模、振动以后,还要加上顶架施加压力,才能脱模加蒸汽养护以确保产品质量。
芯模振动法生产的顶进施工法排水管成品。
从芯模振动设备上下来的产品在进行蒸汽养护。
工程师介绍芯模振动法是目前最先进的技术之一,主要用来生产下水管。
生产的产品质量高,废料较少,生产速度也比较快。
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脱模时容易产生环裂,需要事后修补。
厂里的产品都遵循国家规范生产,也能够根据用户的特殊需求生产。
有一定的的灵活性。
因为模具竖直放置,肯定会有一些沉降。
我就这个沉降是否会对产品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向工程师做了咨询。
工程师回答这个沉降在标准允许范围内,不会对质量产生大的影响。
脱模前的顶部加压也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这个问题的影响。
2、参观离心法生产线离心法生产电杆靠旋转模具,使混凝土紧贴模具内壁。
生产的电杆质量可靠,表面光洁。
在各种管道中电杆的品种是最多的。
各种长度,各种内径的都可以生产。
过长的电杆要分段生产,中间用法兰或焊接连接。
离心法的缺点是浪费原料。
在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浆料被甩出来,白白浪费掉了。
三、实习感想通过这一次认识实习,我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学到了很多之前未曾接触的东西,受益颇丰。
开封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道路建筑材料》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实验成绩:试验时间:指导教师:实验小组:试验一建筑材料基本性质试验报告一、试验内容:二、主要仪器设备及规格型号:三、试验记录(一)、密度测试试样名称:试验日期:室温:湿度:(二)、表观密度测试试样名称:试验日期:室温:湿度:(三)、堆积密度测试试验日期:室温: 湿度: 1、细骨料堆积密度2、粗骨料堆积密度试验二水泥性能测试一、试验内容二、主要仪器设备及规格型号三、试验记录水泥品种:强度等级:产地厂名:出厂日期:(一)、水泥细度测试试验日期:室温:湿度:1、负压筛吸法(二)、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试(标准法)试验日期:室温:湿度:(三)、水泥安定性测试(代用法)1、试饼有无裂缝、弯曲:2、安定性结论判定:(四)、水泥胶砂强度测试(ISO)法1、时间成型日期:2、测强日期:年月日龄期:(天)3、抗折强度测定:加荷速度N/S4、抗压强度测定:加荷速度N/S5、确定水泥标号:根据标准该试样强度等级为。
实验三混凝土用骨料性能测试报告一、试验内容二、主要仪器设备及规格型号三、试验记录(一)砂的筛分析试验试验日期:气温/室温:湿度:结果评定根据M该砂样属于砂;x级配位于区,级配情况:。
(二)碎石或卵石筛分析试验试验日期: 气温/室温: 湿度:结果评定最大粒径:mm ; 级配情况: 。
(三)碎石或卵石表观密度测试试验日期: 气温/室温: 湿度:(四)砂的表观密度测试试验日期: 气温/室温:湿度:试验四普通混凝土基本性能测试报告一、试验内容二、主要仪器设备及规格型号三、试验记录(一)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测试试验日期:气温/室温:湿度:坍落度法粗骨料最大粒径:mm。
混凝土初步配合比为水泥:水:砂子:石子= 。
和易性调整后的混凝土配合比为:水泥:水:砂子:石子= 。
(二)混凝土拌和物表观密度测试试验日期:气温/室温:湿度:混凝土配合比为水泥:水:砂子:石子= 。
重庆交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道路建筑材料实训试验报告(实训题目:抗弯拉强度4Mp,工作性要求10―30mm)专业年级:组号:组员姓名:指导教师:建筑材料实训安排表(2010级港航班,第二组)时间内容2010级港航班第二组成员:组长:姜伟 组员:黄海津、张浩、余魏东、宋韬、张臻、张琳6月25日(星期一) 试验动员/前期准备 6月26日(星期二) 水泥的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 6月27日(星期三) 水泥的安定性,胶砂强度试验,粗、细集料筛分试验 6月28日(星期四) 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值试验,砂石材料的含水率试验(另:晚上计算初步配合比,以供第二天使用)6月29日(星期五) 基准配合比试验,试验室配合比试验,施工配合比试验 6月30日(星期六) 养护 7月1日(星期日) 养护 7月2日(星期一) 养护7月3日(星期二) 强度试验 7月4日(星期三) 总结及撰写实训报告 7月5日(星期四) 撰写实训报告 7月6日(星期五) 交实训报告及总结备注:试验完成后小组进行试验总结,并且准备第二天的试验。
实验方案题目:设计某三四级公路路面用水泥混凝土配合比。
要求:1.交通部等级属中等级,按(JTG F30-2003)规定设计弯拉强 度(rf )=4.0MPa ;2.要求施工坍落度H=10~30mm ; 一、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我们根据学校实验室的情况,我们决定选用32.5号的水泥,和试验室外堆积的砂石材料进行配合比试验。
按照书本所说的办法如下:1.确定抗弯拉强度:确定抗弯拉强度需要对水泥根据“JTG E30-2005《T 0506-2005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OS 法)》”进行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测定其规定龄期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值。
但为了确定水泥是否符合要求,我还要对水泥的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和安定性等进行试验。
计算公式:tsC f f Vrc +-=04.112.计算水灰比:通过配制抗拉强度和水泥实测抗拉强度计算出灰水比,再按我国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中“混凝土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最大水灰(胶)比和最小单位水泥用量”表的规定,看是否满足水灰比要求。
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让我们通过实践活动,对道路工程中常用的各种材料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这些材料的性质、用途和检测方法,从而提高我们在实际工程中的材料选择和质量控制能力。
二、实习时间2022年7月1日-2022年7月30日三、实习地点XXX道路工程公司材料实验室四、实习内容实习期间,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工作:1. 对道路工程中常用的各种材料进行了认识和了解,包括沥青、水泥、砂、石子等。
2. 学习了如何使用各种检测仪器,如卡尺、天平、压力机等。
3. 了解了材料的检测标准和方法,如沥青的软化点、针入度等,水泥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砂的粒径、含泥量等,石子的压碎值、洛杉矶磨耗值等。
4. 参加了实验室的日常检测工作,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和处理。
5. 学习了如何填写检测报告。
五、实习心得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道路工程中常用的各种材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这些材料的性质、用途和检测方法。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使用各种检测仪器,了解了材料的检测标准和方法。
在实验室的日常检测工作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并能够独立完成检测报告的填写。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提高了自己在实际工程中的材料选择和质量控制能力。
我们认识到了材料质量对于道路工程的重要性,明白了只有掌握了材料的性质和检测方法,才能保证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自己在理论知识方面的不足,回去后将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六、实习建议本次实习让我们收获颇丰,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理论知识掌握不足,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等。
因此,我们建议:1. 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 增加实践操作的机会,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 加强与其他专业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4. 注重实际工程中的安全问题,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
总之,本次实习让我们对道路工程中的材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在实际工程中的材料选择和质量控制能力。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及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2. 掌握建筑材料性能测试的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原理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其性能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
本实验通过测试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如强度、吸水性、耐久性等,了解其性能特点,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1. 砖:红砖、烧结多孔砖等。
2. 混凝土:水泥、砂、石子等。
3. 砂浆:水泥、砂、水等。
4. 钢筋:HRB400钢筋。
四、实验仪器1. 振动台2. 抗折试验机3. 抗压试验机4. 水泥净浆搅拌机5. 吸水率测试仪6.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五、实验方法1. 砖的强度测试:将砖按照规定的尺寸切割成试件,进行抗折和抗压测试。
2. 混凝土的强度测试:将混凝土按照规定的配合比搅拌,制成标准试件,进行抗折和抗压测试。
3. 砂浆的强度测试:将砂浆按照规定的配合比搅拌,制成标准试件,进行抗折和抗压测试。
4. 砖的吸水率测试:将砖按照规定的尺寸切割成试件,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吸水率测试。
5. 钢筋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测试:将钢筋按照规定的尺寸切割成试件,进行拉伸测试。
六、实验步骤1. 砖的强度测试:(1)将砖按照规定的尺寸切割成试件,确保试件表面平整。
(2)将试件放置在振动台上,进行预压处理。
(3)使用抗折试验机进行抗折测试,记录数据。
(4)使用抗压试验机进行抗压测试,记录数据。
2. 混凝土的强度测试:(1)按照规定的配合比搅拌混凝土,制成标准试件。
(2)将试件放置在振动台上,进行预压处理。
(3)使用抗折试验机进行抗折测试,记录数据。
(4)使用抗压试验机进行抗压测试,记录数据。
3. 砂浆的强度测试:(1)按照规定的配合比搅拌砂浆,制成标准试件。
(2)将试件放置在振动台上,进行预压处理。
(3)使用抗折试验机进行抗折测试,记录数据。
(4)使用抗压试验机进行抗压测试,记录数据。
4. 砖的吸水率测试:(1)将砖按照规定的尺寸切割成试件。
道路工程试验报告模板1. 摘要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完整的道路工程试验报告模板,以便于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参考和使用。
该模板包含了试验的目的、试验方案、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等重要内容,用于规范化和标准化道路工程试验报告书写规范。
2. 试验目的道路工程试验的目的是对各种材料和结构进行测试和验证,以评估其性能和可靠性。
主要的目的包括:•确定道路基础和材料的质量和强度;•评估路面和表面层的磨损和摩擦性能;•研究道路的结构和材料对车辆噪音和振动的影响;•在不同的气候和交通条件下评估路面的耐久性和寿命。
3. 试验方案3.1 材料和设备在试验中使用的主要材料和设备如下:•道路材料:水泥、沥青、石子、沙土、碎石等;•设备: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扫路车、摩擦仪等。
3.2 试验设计本试验的对象是某一路段的路面结构,研究其材料性能和承载能力。
试验设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设计试验方案:确定所需的试验种类、方法、时间和人员等;•收集有关资料:获得相关的参考资料、历史数据和文献等;•检查和测试:对试验对象进行检查和测试,以获取数据和信息。
4. 试验过程4.1 样本制备在试验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样本进行制备,包括:•按照试验要求制备材料和设备;•切割、磨光或加工样本,获得要求的尺寸和形状。
4.2 试验步骤本试验的步骤如下:•扫路:使用扫路车清除路面上的杂物和尘土;•摩擦性测试:使用摩擦仪测试路面的摩擦系数;•质量检测:使用万能试验机测量材料的质量和强度;•冲击试验:使用冲击试验机测试路面的韧性和强度。
4.3 数据记录在试验过程中,需要对试验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评估。
5. 试验结果分析5.1 数据处理在试验完成后,需要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包括:•统计数据: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进行变量关系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模型:根据实验数据建立适当的物理模型。
5.2 结果分析根据试验结果和数据分析结果,进行以下的结论和分析:•结论:根据试验结果得出结论;•病害分析:对试验路面出现的病害进行分析;•问题发现和解决方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道路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和特点。
2. 掌握道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3. 掌握道路混凝土施工工艺和养护方法。
4. 通过实验验证道路混凝土的性能。
二、实验材料1. 水泥:P.O 42.5级水泥。
2. 砂:中砂,细度模数为2.6。
3. 石子:碎石,粒径5-25mm。
4. 水:自来水。
5. 外加剂:减水剂、引气剂。
三、实验设备1. 搅拌机:JS3000型混凝土搅拌机。
2. 混凝土试验仪器:坍落度仪、维卡仪、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机、养护箱等。
四、实验步骤1. 道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要求,确定道路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为C30。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配合比设计:(1)计算水灰比:W/C=0.48(根据水泥强度等级和混凝土强度等级选取)。
(2)计算单位用水量:mwo=185kg。
(3)计算水泥用量:mco=mwo/W=385kg。
(4)计算砂、石用量:mso=100%×mco=385kg,mg=100%×mco=385kg。
(5)计算外加剂用量:减水剂1.2%,引气剂0.02%。
2. 混凝土拌合物制备按照设计配合比,将水泥、砂、石、水和外加剂按照一定比例投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
3.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测试(1)坍落度测试:采用坍落度仪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坍落度应符合工程要求。
(2)维卡仪测试: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维卡时间,维卡时间应符合工程要求。
4.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测试(1)试件制备:按照规范要求制作混凝土立方体试件,尺寸为150mm×150mm×150mm。
(2)养护:将试件放入养护箱中,养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养护时间为28天。
(3)抗压强度测试:将养护好的试件放入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机中进行测试,记录抗压强度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测试结果坍落度:25mm;维卡时间:4min。
2.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测试结果28天抗压强度:30.2MPa。
《道路工程材料》实验报告专业:土木工程年级:大三理论课教师:孙大权姓名:XXX学号:XXX实验日期 2014 年 5 月 17 日实验名称: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容量瓶法)姓名: XXX 学号 XXX1实验目的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一定温度下的表观密度。
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mm部分的细集料。
2仪器和材料称量1kg、感量1g的天平,500mL的容量瓶,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范围的烘箱,另有干燥器、浅盘、料勺、温度计和500mL烧杯等。
3 实验步骤(1) 试样准备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105℃~110℃的烘箱内烘至恒量,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2) 试验步骤,装入盛有半瓶蒸馏水的容量瓶①称取烘干的试样300g m中。
②摆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向瓶内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③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洗净,再向瓶中注入温差不超过2℃的蒸馏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的水分,称其总质量m1。
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中的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至试验结束,其温差不应超过2℃。
4 数据计算和分析表1试验数据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计算公式为:ρa=(m0m0+m1−m2−αT)×ρw式中:ρa——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cm3;m0——试样的烘干质量,g;m1——水和容量瓶总质量,g;m2——试样、水和容量瓶总质量,g;ρw——水在4℃时的密度值,1g/cm3;αT——试验时水温对水相对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照表2取值。
表2 不同水温下的温度修正系数∝m计算得细集料表观密度为:ρa=(300300+642.3−839.2−0.006)×1=2.90g/cm35 结论试验测得该试样细集料表观密度为2.90g/cm3。
公路工程材料实验检测实习报告标题:公路工程材料实验检测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实地操作,了解和掌握公路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检测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二、实习内容1. 沥青混合料的实验检测(1) 沥青混合料的制备(2) 沥青混合料的水灰比试验(3) 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4)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试验2. 水泥混凝土的实验检测(1) 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2) 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验(3) 水泥混凝土的抗折强度试验(4) 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试验3. 石灰粉煤灰砂砾的实验检测(1) 石灰粉煤灰砂砾的配合比设计(2) 石灰粉煤灰砂砾的颗粒级配试验(3) 石灰粉煤灰砂砾的含水量试验(4) 石灰粉煤灰砂砾的压实度试验三、实习结果我们掌握了沥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和石灰粉煤灰砂砾的基本性能和检测方法,并进行了实际操作。
具体结果如下:1. 沥青混合料的水灰比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水灰比为0.45,此条件下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
2. 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结果显示,最大载荷为26.32MPa,稳定度为88.6MPa,流值分别为52.36mm和2.65mm,表明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 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配合比为1:2:3(水泥:砂:石子),抗压强度为42.5MPa,符合规范要求。
4. 水泥混凝土的抗折强度试验结果显示,最佳配合比为1:2:3(水泥:砂:石子),抗折强度为5.2MPa,符合规范要求。
5. 石灰粉煤灰砂砾的配合比设计结果表明,最佳配合比为1:2:3(石灰:粉煤灰:砂砾),压实度达到90以上,满足规范要求。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公路工程材料的实验检测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我们也认识到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努力和积累。
公路工程材料实验检测实习报告(1)标题:公路工程材料实验检测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实地操作,了解和掌握公路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检测方法和数据处理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道路建筑材料
水
泥
混
凝
土
配
合
比
设
计
班级:道桥1103班学号:0121102910307 小组:第四组姓名:杨永超
2013年 6 月
1.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说明
1.1 水泥混凝土技术要求
(1)设计水泥混凝土使用部位、强度等级:C20混凝土用于桥台扩大基础,钢筋布置;
(2)浇筑方式:手推斗车,跳板下料;
(3)振捣方式:人工振捣棒振实;
(4)拌和方式:2台强制式500拌合机;
(5)运输方式、运距:6台手推斗车;50—200m;
(6)施工模板:钢模;
(7)施工时间:3-10月。
1.2 设计步骤:
(1)配制强度:由f cu,0≥f cu,k+1.645σ,得f cu,0=20+1.645×5=28.25Mpa
(2)初步确定水灰比:f ce=32.5,αa=0.46,αb=0.07
w/c=(αa×f ce)/(f cu,0+αa×αb×f ce)= 0.50
(3)选取单位体积水泥混凝土的用水量:
由水灰比为0.52,碎石最大粒径为31.5mm,由于水灰比较大,配置出的混凝土粘稠度较低,为达到规范,选取的坍落度在35~50mm之间,查表可得单位用水量m w0=190kg/m3
(4)计算1m3水泥混凝土水泥用量:
由w/c=0.52,m w0=190kg/m3,得m c0=m w0/(w/c)=365.4kg/m3
(5)选取合理砂率,计算粗细集料用量:
由碎石最大粒径为31.5mm,水灰比0.52,根据规范查表可得砂率βs=33%;
再根据公式m c0+m g0+m s0+m w0=m cp和公式βs=m s0/(m s0+m g0)×100,
并取m cp=2450 kg/m3,计算得:m s0=623kg/m3, m g0=1272kg/m3
(6)计算一组(3块试件)水泥混凝土各材料用量:
由于粗细集料均含有水分,所以必须计算施工配合比,砂与石子的含水率分别为1%和2%,所以有:
水泥m c’=365 kg/m3;
砂m s’=623×(1+1%)=629 kg/m3;
碎石m g’=1272×(1+2%)=1297 kg/m3;
水m w’=190-(623×1%+1272×2%)=158 kg/m3;
标准试件尺寸(mm)为150×150×150,为保险起见制作4块试件总质量为2450×13500×10-6=35.08kg;
所以需m w=2.258kg, m c=5.216kg, m s=8.989kg, m g=18.536kg
1.3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试配、调整及确定
(1)试配:
①每个组的配合比是怎么确定的?
以上计算为经验公式,仅作为参考,必须进行试拌,验证,调整单位用水量,砂率使坍落度符合要求,确定基准配合比,再在此基础上递增减各两个,
w/c为每隔0.2递增减,分别为0.46、0.48、0.50、0.52,单位用水量与基准配合比相同,再根据所确定的水灰比来计算各组的配合比。
②试配拌和方法及设备:
采用与施工相同的的搅拌的方法,设备需要坍落筒,电子枰,量筒,铁铲,抹刀等。
③试配过程中坍落度的测试方法及要求:
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拌合物按一定的方法装入坍落度料筒中,按规定的方式插捣,挂刮平后,将坍落筒垂直平稳地向上提起,测量坍落度料筒与坍落后混凝土拌合物试样之间的高度差,即为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值。
要求坍落度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
(2)调整:
首先按照配合比进行混凝土试拌,检查其拌合物的和易性,如果实测坍落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或黏聚行和保水性能不好时,应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调整用水量或砂率;如果坍落度低于设计要求,可保持水灰比不变,适当增加水泥浆用量,也可以根据砂率与流动性的关系,通过调整砂率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每次调整时,应加入少量材料,反复试验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由于当时在下雨,可适当减少水量。
(3)配合比确定:
我选择水灰比为0.52,计算得mw=2.258kg, mc=5.216kg, ms=8.989kg, mg=18.536kg。
理由:1、由于适配强度为fcu,0=28.25MPa,当水灰比为0.52时,配制出来的水泥混凝土强度为28.43MPa,符合强度要求。
2、在四组试验中,水灰比为0.52时,最节省材料,能降低成本。
水灰比越低时,虽然强度得以提高,但浪费材料。
2.实验结果
2.1实验结构汇总
(1)配合比强度实验结果汇总(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表)砼
设
计强度等级组
别
水
泥
标
号
试
件
尺
寸
(cm)
水
灰
比
每立方米砼中各种材料用
量(kg)
塌
落
度
(m
m)
养
护
温
度
单
位
体
积
重
龄
期
破
坏
荷
载
抗
压
强
度
平
均
值
水
水
泥
砂
碎
卵
石
(℃
)
(g/c
m3)
(d
)
(KN) (Mpa) (Mpa)
C20 1 PC
32
.5
15*1
5*15
0.46 158 413 559.7 1319 25 20 2.45 28
730.8 32.5
34.21
763.0 33.9
816.1 36.3
C20 2 PC
32
.5
15*1
5*15
0.48 159 396 602.5 1293 65 20 2.45 28
810.3 36.0
36.13
757.1
33.6
750.6 38.9
C20 3 PC
32
.5
15*1
5*15
0.50 200 400 647.5 1203 85 20 2.45 28
631.7 28.1
28.30
661.0 29.4
611.6 27.2
C20 4 PC
32
.5
15*1
5*15
0.52 158 365 629.0 1297 37 20 2.45 28
592.0 26.3
28.43
669.5 29.8
657.3 29.2
(2)各单项实验结果汇总
各单项实验结果汇总
实验项目
实验结果 水泥实验
细 度
2.8% 凝结时间 初凝 4 时 27 分 终凝 6 时50 分
胶砂强度(Mpa ) 抗折 3天 4.68
抗压
3天 11.52 安定性
安定性合格
水泥标号 PC32.5
细集料实验 细度模数 Mx 2.53% 表观密度 2.655(g/cm3) 粗集料实验
压碎值 17.17%
针片状含量 4.07% 表观密度 2.67 (g/cm3)
粗集料定名
2.2 各实验记录表及结论(附页)
(1)粗集料筛分实验结果及结论 (2)粗集料压碎值实验结果及结论 (3)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实验结果及结论 (4)粗集料表观密度实验结果及结论 (5)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结果及结论
(6)细集料筛分实验结果及结论
(7)水泥胶砂强度实验结果及结论
(8)水泥凝结时间、安定性实验结果及结论
(9)水泥细度实验结果及结论
(11)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结果及结论
3.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心得体会4.实验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