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炮制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3
马兜铃提取条件的优化以及炮制减毒的研究刘美凤;刘璟;吕浩然;周惠【摘要】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药材粒径、加水量、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4个因素对马兜铃中马兜铃酸A提取效果的影响.运用HPLC测定炒制马兜铃与蜜炙马兜铃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结果表明马兜铃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粒径1 cm<'2>,加水22倍量,煎煮2次,每次1.0h.马兜铃炒制和蜜炙均可降低毒性成分马兜铃酸A的含量,蜜炙使马兜铃酸A的含量降低了51.77%,减毒效果明显优于炒制.【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1(039)009【总页数】3页(P83-85)【关键词】马兜铃;马兜铃酸A;炒制马兜铃;蜜炙马兜铃【作者】刘美凤;刘璟;吕浩然;周惠【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制药工程系,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绿色化学产品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制药工程系,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制药工程系,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制药工程系,广东,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马兜铃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或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性苦,微寒,归肺、大肠经[1]。
主要的化学成分为马兜铃酸、马兜铃内酰胺、季胺生物碱和萜类等成分[2-3],马兜铃酸类物质(包括马兜铃酸和马兜铃内酰胺)是结构中菲核连接硝基或内酰胺的一类化合物,可导致严重的肾毒性[4-6],因此含有马兜铃酸类物质的药用植物和制剂先后被多国禁用。
马兜铃以止咳平喘、清肠消痔之功见长,广泛用于中医师临床和药典及部颁中成药制剂处方中,多用蜜炙品。
蜜炙马兜铃增强润肺止咳之功,同时降低毒性,几乎不发生生品所致恶心、呕吐的副作用。
本实验在优化马兜铃酸检测条件的前提下[7-8],以马兜铃酸A的含量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马兜铃酸A进行定量检测,以单因素试验法对马兜铃酸A的提取条件进行优选。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方法炮制关木通中马兜铃酸的含量目的为了确定中药材关木通的最佳减毒方法,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材关木通中马兜铃酸的脱除效果。
方法对中药材关木通进行姜炙、醋炙、蜜炙、甘草炙、碱制、炒炙、酒炙以及碱蜜合制、碱酒合制、碱姜合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马兜铃酸的含量,计算马兜铃酸的脱除率。
结果醋炙关木通药材中马兜铃酸的含量为(0.101 000±0.001 700)%,醋炙品水浸出物与醇浸出物的含量相当。
结论醋炙制法为最佳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removal effect of aristolochic acid with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on 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best attenuated method of 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Methods Main ginger,vinegar main,honey main,licorice broiled,alkali system,fried grilled,broiled,alkali and honey also,alkali and liquor also,alkali and ginger also were applied in 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Content of aristolochic acid in 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was detected by RP-HPLC,and removal rate of aristolochic acid was calculated. Results Content of aristolochic acid in 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with vinegar main was (0.101 000±0.001 700)%,the content of water extract and alcohol extract in vinegar main was quite. Conclusion This vinegar processing is the best way to take effect.[Key words] RP-HPLC;Processing;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Aristolochic acid关木通,别名木通马兜铃、东北木通、马木通、万年藤,为马兜铃科植物。
中医药同名方剂学习资料——马兜铃散马兜铃散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不同来源的中医药方剂15种“马兜铃散”的组成和用法,以供大家参考。
来源:方出《证类本草》卷十一引《简要济众方》,名见《普济方》卷一六三。
组成:兜铃2两(只有里面子,去却壳,酥半两,入碗内拌,和匀,慢火炒干),甘草1两(炙)。
制法:上为末。
功效:肺气喘嗽。
用法:每服1钱,水1盏,煎6分,温呷;或以药末含,咽津亦得。
来源:《圣惠》卷六。
组成:马兜铃1两,桑根白皮1两(锉),汉防己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半夏3分(汤浸7遍,去滑),甜葶苈半两(隔纸炒令紫色),百合3分,天门冬3分(去心),赤茯苓3分。
制法:上为散。
功效:肺气咳嗽,喘急妨闷,面目浮肿。
用法: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组成:马兜铃根1两,木香3分,楝实(微炮)3分。
制法:上为散。
功效:上气喘急。
用法:每服2钱匕,食后、临卧浓煎乌梅、蜜汤调下。
来源:《圣惠》卷七十四。
组成:马兜铃半两,紫苏叶1两,桔梗半两(去芦头),人参半两(去芦头),桑根白皮2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大腹皮1两(锉),贝母半两(煨微黄),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五味子2分。
制法:上为散。
功效:妊娠胎气壅滞,咳嗽喘急。
用法: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组成:马兜铃1两,麻黄1两(去节),五味子1两,甘草1两(炙令黄色)。
制法:上为散。
功效:肺脏虚实不调或痰滞咳嗽,颊红虚烦。
鼻渊。
用法:每服2钱,水1中盏,加沙糖少许,同煎至6分,食后、临卧温服。
来源:《圣惠》卷四十二。
组成:马兜铃1两,人参1两(去芦头),贝母1两(煨微黄),甘草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麻黄1两(去根节),五味子1两,威灵仙1两,桑根白皮1两(锉),款冬花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皂荚1两(去黑皮,涂酥炙令焦黄,去子)。
特效中药,治疗很多疾病【中药名】马兜铃【别名】马兜零、臭铃铛、臭拉秧子、【类别】止咳平喘药。
【品质部位】以果实,地上部分入药。
以个大、黄绿色、不破裂者为佳。
【产地分布】主产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山东、江西、湖北等地。
【性味归经】微寒,味苦。
归肺经、大肠经。
【炮制】马兜铃:搓碎去筋,筛净泥土。
蜜兜铃:取净马兜铃,加炼熟的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
(每马兜铃100斤,用炼熟蜂蜜25~30斤)【功效】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
【主治】肺热喘咳,痰中带血,肠热痔血,痔疮肿痛、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
【药理成分】种子含马兜铃酸等。
祛痰,镇咳,抗菌。
【用法用量】3~9克煎汤。
【使用禁忌】虚寒咳喘及脾弱便泄者慎服。
内服过量,可致呕吐。
【文献】①《药性论》:"主肺气上急,坐息不得,咳逆连连不可。
"②《本草求原》:"治肺中湿热,声音不清,痰喘咳嗽。
小儿麻疹内陷,喘满声暗,宜加用之。
"③《开宝本草》:"主肺热咳嗽,痰结喘促,血痔瘘疮。
"④《现代实用中药》:"治咯血。
"【选方】①治肺气喘嗽:马兜铃二两(只用里面子,去却壳,酥半两,入碗内拌和匀,慢火炒干),甘草一两(炙)。
二味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六分,温呷,或以药末含咽津亦得。
(《简要济众方》)②果实: 小儿肺虚,气粗喘促: 阿胶45克(麸炒),鼠粘子(炒香)、甘草(炙)各7.5克,马兜铃15克(焙),杏仁7个(去皮、尖),糯米30克(炒)。
上为末,每服3或6克,水一盏,煎至六分,食后温服。
(小儿药证直诀)③地上部分: 乳腺炎: 鲜天仙藤适量。
揉软外敷,每日换药一次。
(江西草药)④治久水腹肚如大鼓者:水煮马兜铃服之。
(《千金方》)⑤治心痛:大马兜铃一个,灯上烧存性,为末,温酒服。
(《摘元方》)⑥治血痔诸瘘疮:用马兜铃一两,甘草五钱,怀生地,于白术各二两。
XXXXXXXX有限公司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1 品名:1.1 中文名:马兜铃蜜马兜铃1.2 汉语拼音:Madouling Mimadouling2 代码:马兜铃蜜马兜铃3 取样文件编号: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5 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6 质量标准:7 检验操作规程:7.1 试药与试剂:乙醇、甲苯、乙酸乙酯、水、甲酸、马兜铃对照药材、马兜铃酸A对照品、甲基红乙醇指示液、氢氧化钠滴定液。
7.2 仪器与用具:电子天平、硅胶G薄层板、三用紫外分析仪、水浴锅、中药二氧化硫测定仪。
7.3 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下目测色泽,嗅闻气味。
7.4 鉴别:本品粉末黄棕色。
种翅网纹细胞较多,类长圆形或多角形,长径15~110μm,纹孔较大,交织成网状。
种皮厚壁细胞成片,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棕黄色,长径9~25μm,壁极厚,胞腔内常含草酸钙小方晶。
外果皮细胞多边形,间有类圆形油细胞。
果隔厚壁细胞呈上、下层交叉排列,一层细胞呈纺锤形或长梭形,另一侧细胞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壁稍厚,具点状纹孔。
取本品粉末3g,加乙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马兜铃对照药材3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马兜铃酸Ⅰ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7)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甲苯乙酸乙酯-水-甲酸(20:10:1: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mn)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条斑。
7.5检查: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附录58)测定,不得过150mg/kg。
目录2、生产工艺流程4、质量监控:见“SCGL521401 马兜铃生产关键工序质量监控要点”。
5、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质量标准5.1 马兜铃原料质量标准:见“ZLJS100101原药材质量标准”。
5.2 马兜铃中间产品质量标准:见“ZLJS400101饮片中间产品质量标准”。
5.3 马兜铃成品质量标准:见“ZLJS500101饮片成品质量标准”。
6、包材质量标准和文字说明6.1 包材质量标准:见“ZLJS300101~ZLJS300601包装材料质量标准”6.2 包装说明文字:品名:马兜铃规格:产地:重量:产品批号:生产日期:贮藏:置干燥处生产企业:7、生产区的工艺卫生要求7.1 生产区卫生要求:执行“CSGL001401一般生产区环境卫生管理规程”,7.2 生产区清洁工作要求:执行“CSSOP000301一般生产区厂房清洁规程”,7.3 生产区人员卫生要求:执行“SCGL000101一般生产区个人卫生规程”,7.4 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要求:执行“SCGL005701一般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规程”9、技术经济指标核算9.2包装材料物料平衡使用量+残损量+剩余量塑料袋物料平衡= ×100% (99.0-101.0%) 本批领用量使用数+残损数+剩余数标签物料平衡= ×100% (99.0-101.0%) 本批领用数10、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10.1 员工转岗或新工上岗前均要进行安全操作培训,熟悉本岗位的操作要点、质控要点及注意事项。
10.2 严格按工艺规程和岗位标准操作程序操作,切忌擅改工艺和岗位操作方法,工作应严肃认真。
10.3 电机设备严禁用水直接冲洗,清洁时亦不可用湿布擦拭。
在确保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方可开机,以防轧手等事故发生。
10.4 设备定期保养,严格按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操作使用。
10.5 拣选、切药、干燥、筛分等产尘、产湿岗位应有除尘排湿装置。
11、劳动组织和岗位定员11.1 劳动组织11.1.1 由生产部下达生产指令,车间依此组织生产。
1986年辽宁省中药炮制规范处⽅应付1、⼈参写⼈参付红参、⽣晒参,写糖参付糖参,写参须付红参须、⽩参须。
其余随⽅付给。
2、三棱写三棱付醋三棱。
3、川乌写川乌付制川乌,写⽣川乌付⽣川乌。
4、⼤黄写川军付⼤黄,写酒军、炒⼤黄付酒炒⼤黄,写熟⼤黄付酒蒸⼤黄。
5、⼤戟来源:茜草科红⼤戟写⼤戟、制⼤戟付醋⼤戟。
6、天南星来源:天南星、东北天南星、异叶天南星、禹南星。
写南星或天南星均付制南星。
7、⽊⾹写制⽊⾹付煨⽊⾹。
8、⽩附⼦来源:天南星科独⾓莲。
写⽩附⼦付制⽩附⼦。
9、⽩前写制⽩前付蜜⽩前。
10、⽩茅根写茅根(炒)、煅茅根俱付⽩茅根炭。
11、⽢遂写⽢遂,制⽢遂均付醋⽢遂。
12、⽢草写制⽢草付蜜⽢草。
13、半夏写半夏付清半夏,其它按⽅给付。
14、关⽩附来源:⽑茛科黄花乌头。
写关⽩附付制关⽩附。
15、远志写远志付制远志、写蜜远志付蜜远志。
16、附⼦写附⼦付附⽚或淡附⽚。
17、贯众来源:绵马贯众。
18、⾻碎补写⾻碎补付炒⾻碎补。
19、草乌写草乌付制草乌。
20、狼毒来源:⼤戟科⽉腺⼤戟或狼毒⼤戟。
21、商陆写商陆付醋商陆。
22、千⾦⼦写千⾦⼦付千⾦⼦霜。
23、马兜铃写马兜铃付蜜马兜铃。
24、马钱⼦写马钱⼦付制马钱⼦,写马钱⼦粉付马钱⼦粉。
25、马蔺⼦写马蔺⼦付炒马蔺⼦。
26、⼩茴⾹写⼩茴⾹付盐⼩茴⾹。
27、川楝⼦写川楝⼦付盐炒川楝⼦。
28、⼥贞⼦写酒⼥贞⼦付酒⼥贞⼦。
29、⼭楂写⼭楂付⽣品,写焦付焦⼭楂,写炭付⼭楂炭。
30、王不留⾏写王不留⾏付炒王不留⾏。
31、⽊鳖⼦来源:⼲燥种仁,⽤时去壳捣碎。
写五味⼦付⽣品,写蜜五味⼦付蜜五味⼦。
33、巴⾖写巴⾖付巴⾖仁,写霜付巴⾖霜。
34、⽔红花⼦写⽔红花⼦付炒⽔红花⼦。
35、⽜蒡⼦写⽜蒡⼦、⼤⼒⼦均付炒⽜蒡⼦。
36、乌梅写乌梅付乌梅⾁,写乌梅炭付乌梅炭。
37、车前⼦写车前、车前⼦、炒车前⼦均付盐车前⼦。
38、⽠蒌⼦写⽠蒌⼦付炒⽠蒌⼦。
39、冬⽠⼦写冬⽠⼦付炒冬⽠⼦,⽤时捣碎。
XXXXXXXX有限公司生产工艺规程1目的:建立马兜铃、蜜马兜铃生产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现场生产。
2 范围:马兜铃、蜜马兜铃生产过程。
3 职责:生产部、生产车间、质保部。
4 制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中国药典》2020年版。
5 产品概述5.1 产品基本信息5.1.1产品名称:马兜铃、蜜马兜铃5.1.2规格:统5.1.3性状:本品呈卵圆形,长3~7cm,直径2~4cm。
表面黄绿色、灰绿色或棕褐色,有纵棱线12条,由棱线分出多数横向平行的细脉纹。
顶端平钝,基部有细长果梗。
果皮轻而脆,易裂为6瓣,果梗也分裂为6条。
果皮内表面平滑而带光泽,有较密的横向脉纹。
果实分6室,每室种子多数,平叠整齐排列。
种子扁平而薄,纯三角形或扇形,长6~10mm,宽8~12mm,边缘有翅,淡棕色。
气特异,味微苦。
5.1.4企业内部代码:5.1 5性味与归经:苦,微寒。
归肺、大肠经。
5.1.6功能与主治: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
用于肺热咳喘,痰中带血,肠热痔血,痔疮肿痛。
5.1.7 用法与用量:3~9g。
5.1.8贮藏:置干燥处。
5.1.9包装规格:3g/袋;5g/袋;10g/袋;60g/罐;80g/罐;100g/罐;0.5kg/袋;1kg/袋;10kg/袋;15kg/袋;18kg/袋;20kg/袋;25kg/袋;30kg/袋;50kg/袋。
5.1.10贮存期限:36个月5.2 生产批量:5-10000kg5.3 辅料:蜂蜜。
每100kg马兜铃用炼蜜25kg5.4 生产环境:一般生产区6 工艺流程图:6.1 马兜铃生产工艺流程图:6.2蜜马兜铃生产工艺流程图:6.3 生产操作过程与工艺条件:6.3.1领料6.3.1.1饮片车间根据批准的批生产指令,按照“生产过程物料管理程序”,凭填写品名、编码、领料量、数量的指令单到原料库领取马兜铃原料。
6.3.1.2领料过程中必须核对原料品名、编码、件数、数量、合格标志等内容。
中药炮制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概述一、案例名称含马兜铃酸中成药引起肾衰竭等不良反应案例二、案例基本情况1.案例主题20世纪90年代,比利时、英国、美国、中国相继发生病人因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成药引起肾衰竭的不良反应,如何看待中药毒性?2.结合章节中药炮制技术第二章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3.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药毒性;教导学生对专业一定要抱有认真负责的态度,要认真做好炮制工作。
4.案例意义使同学们深入了解炮制不当对人们的危害,教育学生认真负责对待患者,对待自己的工作,把好质量的每一道关。
不逐利,严格遵守制药卫生的规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负有使命感。
三、案例解析1.教学思路以中药炮制可以降低获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的讲解为切入点,引入马兜铃酸肾病事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从而进行思政教育。
2.教学设计与实施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中药在给人们治病疗伤的同时,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一些倡导中药现代化要走西方道路的人士,借“马兜铃”事件盲目夸大中药的毒性作用,是及其错误的。
问题的关键是要看如何使用,是否经过炮制。
马兜铃是需要用蜂蜜进行炮制才能使用的,服用剂量也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国外把含马兜铃的中药当作茶喝,用以减肥,并且长期服用,所用的含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也没有按中国中药传统加工炮制方法进行炮制,自然会出问题。
中药有毒不完全在药,而在医,在于医生如何使用。
向学生介绍本次事件的缘由,通过一些图片、数据和患者案例使学生对本次事件的影响加深印象。
发布作业,使每位同学参与讨论,教师评分并点评总结。
3.教学效果及评价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普遍对本案例印象较深,通过作业来看,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全面,深刻,具有创新性,具有新时代大学生的风貌。
结果显示,采用案例引入,学生深入分析,图片数据等手段加深印象,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的参与性,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把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整体效果较好。
四、案例反思1.创新点把案例分析,做到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对反面案例的教训吸取的更深刻。
【拼音名】Mǎ Dōu Línɡ【别名】马兜零(《蜀本草》),马兜苓(《珍珠囊》),兜铃(《本草述钩元》),水马香果(《江苏植药志》),葫芦罐(《东北药植志》),臭铃铛(《河北药材》),蛇参果(《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或马兜铃的干燥成熟果实。
9~10月果实由绿变黄时连柄摘下,晒干。
【原形态】①北马兜铃,又名:圆叶马兜铃。
多年生缠绕或匍匐状细弱草本。
根细长,圆柱形,直径3~8毫米,黄褐色。
茎草质,绿色,长达1米或更长。
叶互生,叶柄丝状,长约1.5~2厘米,叶片三角状阔卵形,长2.5~7厘米,宽2.5~7.5厘米,先端钝或钝尖,基部心形,全缘,叶面绿色,背面淡绿色,基出脉5~7条,较明显。
花3~10朵,簇生于叶腋间;花梗细,长约1.5厘米;花被暗紫色,长1.5~3.5厘米,略弯斜,两侧对称,上部呈斜喇叭状,先端渐尖,中部呈管状,下部包住花柱,膨大成球形;雄蕊6,几无花丝,贴生于肉质花柱上,花药2室,纵裂;子房下位,长柱形,长约7毫米,花柱6,愈合成柱体,柱头短。
蒴果例广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3~4厘米,直径2~3厘米,初期绿色,成熟时黄绿色,沿室间开裂为6瓣,果柄上裂成5~6条丝状。
种子扁平,三角状,边缘具白色膜质的宽翅。
花期7~8月。
果期9月。
生于山沟、溪边或林缘的灌木丛间。
分布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北、河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山东等地。
②马兜铃多年生缠绕:秃匍匐状细弱草本。
叶互生,叶柄较细,长约1~1.5厘米;叶片三角状狭卵形,长3~8厘米,宽1.8~4.5厘米,中部以上渐狭,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心脏形,两侧圆耳形,老时质稍厚,基出脉5~7条,较明显。
花较大,单生于叶腋间,花梗细,长1~1.5厘米;花被暗紫色,长3~5厘米,内被细柔毛,有5条纵脉直达花被顶端;雄蕊6;子房下位,长柱形,花柱6,肉质短厚,愈合成柱体,柱头短。
蒴果近圆形或矩圆形,长4~5厘米,直径3~4厘米。
马兜铃蜜炙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探讨马兜铃蜜炙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
实验步骤:
实验准备蜜炙AA含量分析水提物分析
1. 实验准备
药材:①净制;②烘干(60℃,2h);③搓碎。
设备:炒锅或专用设备。
炼蜜:将买来的蜂蜜放入锅中,加入少量水(蜜水总量不超过锅的1/3),待沸腾后用文火,冒泡先大后小,且小泡逐渐均匀,用筷子蘸一滴滴入盛冷水的碗中,若滴水成珠即可。
温度为在110~120 ℃炼至用手捻有粘性,两手指离开无长丝为宜。
2. 蜜炙
精密称取生药材1kg,蜂蜜250g。
取炼蜜加少量开水稀释后与马兜铃碎片拌匀,稍闷,待蜜液吸尽,用文火炒至不粘手,颜色加深,有蜜和药物相混合的气味溢出时取出放凉。
(120°文火,炒到有蜜香,呈黄色,易脆。
)
称量。
3. HPLC分析
样品制备及分析同药材样品。
4. 水提物分析
采用回流提取法。
取生品20g(制品按生品量称取),加水200mL,回流2h,重复提取一次,合并煎煮液,浓缩至约200 mL。
HPLC分析:浓缩液过0.45μm滤膜后直接进样分析,分析条件同药材样品。
备注:本方案尚未涉及炮制工艺内容。
没有具体温度范围,现象描述如下:
“文火”
药液呈微沸状态,药液中药物对流缓慢不明显,俗称芝麻沸、虾眼沸;
每隔5-6分钟搅一次
“中火”
药液呈现沸腾状,药液中药物对流较明显,俗称鱼眼沸。
每隔3-5分钟搅一次
“武火”
药液呈沸溢状,药液中药物对流极明显,一下翻腾,药液底层中间部分见不到药物。
勤搅拌,勿使溢出
文火:160~170℃(一般用于炒微黄)
中火:190~200℃(一般用于炒焦化)
武火:220~300℃(一般用于炒炭化)
制作中药蜜丸所用蜂蜜须经炼制后方能使用。
其目的是除去其中的杂质,蒸发部分水分,破坏酵素,杀死微生物,增强粘合力。
炼蜜前应选取无浮沫、死蜂等杂质的优质蜂蜜,若蜂蜜中含有这类杂质,就须将蜂蜜置锅内,加少量清水(蜜水总量不超过锅的1/3,以防加热时外溢)加热煮沸,再用4号筛滤过,除去浮沫、死蜂等杂质,再入锅内加热,炼至需要的程度即可。
优质蜂蜜就无需滤过这一环节。
炼蜜程度分嫩、中、老三种。
这三种程度的确定,过去老一辈的中医是采取眼观、手捻、冷水测试等“看火色”的方法,没有多次的实践是难以掌握准确的。
现在加用检测炼蜜温度的方法就容易了。
嫩蜜:系指蜂蜜加热至105~115℃而得的制品。
嫩蜜含水量在20%以上,色泽无明显变化,稍有粘性。
适用于粘性较强的药物制丸。
中蜜:系指蜂蜜加热至116~118℃,满锅内出现均匀淡黄色细气泡的制品。
炼蜜含水量约为10~13%,用手指捻之多有粘性,但两手指分开时无长白丝出现。
中蜜适用于粘性适中的药物制丸。
老蜜:系指蜂蜜加热至119~122℃,出现有较大的红棕色气泡时的制品。
老蜜含水量仅为4%以下,粘性强,两手指捻之出现白丝,滴入冷水中成边缘清楚的团状。
多用于粘性差的矿物或纤维较重的药物制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