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属植物的肾毒性 - 中国药理学会
- 格式:pdf
- 大小:131.25 KB
- 文档页数:2
时珍国医国药2003年第14卷第4期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03 VOL・14 NO・4 全、合理、有效地用药。 参考文献: [1] 田 静,钱彦华.葛根素注射液与常用输液配伍后的稳定性考察 [J].中国药业,1999,8(12):20—20. [2]刘腊娥.陈立新,刘凤秀,等.葛根素注射液的配伍实验研究[J].中 国药学杂志,2002,237(4):286—286. [3]殷立新,王淑梅.王JII平,等.葛根素注射液与临床常用的十种药物 配伍稳定性考察[J].中国药房,2002,13(3):167—168. [4]刘清平.石贵荣.胞二磷胆碱和葛根素注射液在两种输液中的配伍 [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11):700—700. [5] 叶平平,王争鸣.盐酸墙他啶氯化钠注射液与4种心血管中药的配 伍稳定性[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6):379-379. [6] 张永恩,彭丽娥.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4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J]. 中国药师,2001,4(3):193—193. [7]郭喜红,张 丹,于鲁海,等.葛根素注射液与5种输液的稳定性考 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12):755-755. [8]路玫.葛根素注射液与头孢唑啉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的考察[J]. 基层中药杂志,1999,13(2):3-3. 马兜铃属植物的肾毒性 黄枝优,赵秀川 (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533000) 关键词:马兜铃属植物; 肾毒性;病理;症状 中图分类号:R282.710.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0805(2003)04—0248—01 马兜铃属植物广泛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全世界有200 余种,在我国有40余种。其中,有些是常用中药,如:马兜铃、青木 香、天仙藤、广防己、汉中防己、关木通、寻骨风等。近年来有关马 兜铃属植物引起肾毒性的临床报道日益增多。国外一些国家禁用 了该属植物,值得国内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就马兜铃属 植物的特点及毒副作用作一综述。 1常用的马兜铃属植物性昧功能特点 1.1马兜铃别名水马香果、三角草秋木香罐,来源于马兜铃科 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et Zucc.的果实。性微寒,味 苦。功能主治: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用于肺热喘咳、痰 中带血、肠热痔血、痔疮肿痛。主要化学成分:果实及种子含马兜 铃酸、马兜铃次酸、木兰碱、青木香酸等。 1.2绵毛马兜铃别名寻骨风、黄木香、毛香、猴耳草,来源于马 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Aristolochia mollissima Hance的全草。性 平,味苦。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腹 痛、疟疾、痈肿。主要化学成分:含马兜铃酸A,D,马兜铃内酰胺, 香草酸,尿囊素,挥发油等。 1.3天仙藤别名马兜铃藤、青木香藤,来源于马兜铃科植物北 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unge的茎叶。性温,味苦。功能主治: 行气活血,利水消肿。用于脘腹刺痛、关节痹痛、妊娠水肿。主要化 学成分:木兰碱、轮环藤酚碱、马兜铃酸。 1.4广防己别名滇防己、木防己、百解头,性大寒,味苦、辛。功 能主治:祛风止痛,清热利水,用于湿热身痛、下肢水肿、小便不 利、风湿痹痛。主要化学成分:木兰碱、马兜铃内酰胺、马兜铃酸 A、B、C、尿囊素及B一谷甾醇等。 1.5关木通别名马木通、万年藤、淮木通,性寒,味苦。功能主 治:清心火,利小便,通经下乳。用于口舌生疮、心烦尿赤、水肿、热 淋涩痛、白带、经闭乳少、湿热痹痛。主要化学成分:马兜铃I、IV、 B、D,马兜铃苷,青木香酸。 2马兜铃属植物肾毒性的临床症状 马兜铃属植物均含有马兜铃酸,经临床研究,马兜铃属植物 的肾毒性主要是由马兜铃酸引起,俗称马兜铃酸肾病。其主要症 状为:恶心、呕吐、水肿、少尿。患者受损的肾脏会逐渐硬化、缩小, 严重者还会因肾衰竭死亡。早期出现的症状为严重贫血,元高血 收稿日期:2002—09—09l修订日期:2003—02—28 ・248・ 压或血压仅轻度升高,尿液检查有小管性蛋白尿,尿沉渣无异常. 其突出表现为肾功能急剧恶化,血肌酐在3个月左右升高1倍, 多在短期内发生肾功能衰竭-1]。 2.1急性马兜铃酸肾病这些患者均有短期大量服用含马兜铃 酸药物史,并迅速出现少尿或非少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伴肾小 管功能障碍,可有较多尿蛋白。同时伴有肾外表现:如上消化道症 状(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血小板减少及肝功能受损等。肾穿 刺病理诊断为急性肾小管坏死。经积极治疗后,部分患者肾功能 可以逐渐恢复,但其恢复速度较一般急性肾小管肾炎患者慢。 2.2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有多年间断小量服用含马兜铃酸 药物史,病变隐袭进展,逐渐出现肾小管和肾小球功能损害,数年 内逐渐由氮质血症进入终末肾衰竭。B超显示双肾萎缩。其临床 特点是肾功能不全,不仅在常规化验时发现,且终止马兜铃酸的 摄入后,肾功能仍然迅速减退。常有近端及远端小管功能障碍,表 现为肾性尿糖、尿NAG酶升高、低比重尿、低渗透压尿及肾小管 酸中毒。尿常规有轻度蛋白尿,贫血出现较早,呈轻、中度,半数以 上患者有轻、中度高血压。肾穿刺病理为广泛少细胞性肾间质纤 维化。中、重度占81 ,87 的病例有肾小管萎缩严重者肾小管 结构消失,小管的各段均受累,近端小管受累相对较重,间质内偶 见纤维母细胞及淋巴细胞,未见中性粒细胞,90 以上的病例有 血管病变,肾小球病变相对较轻,可能继发于间质及小管病变,主 要为急性硬化[2。]。 3马兜铃属植物肾毒性的病理改变 约有半数的病人肾脏体积缩小,左右二侧不对称,部分病人 的肾脏外形不规整【4]。光学显微镜检查可见有广泛的肾间质纤维 化,伴有肾小管萎缩及肾小管消失,病变以皮质浅层受累最为明 显,越往皮质深层病变越轻,病变晚期无明显的细胞浸润。与肾小 管相比,肾小球病变相对较轻,多数肾小球有缺血征象(如:轻微 的毛细血管壁塌陷和基底膜皱缩),无系膜扩张及毛细血管内血 栓形成。小叶间动脉和入球小动脉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同时还 伴有输尿管轻度不典型增生。大量胶原分布于肾小管与小血管 间,肾小管基底膜增厚、分层,并有坏死区域,肾小管上皮细胞体 积缩小、萎缩。肾小球呈缺血改变,无电子致密物在肾小球沉 积 。 4马兜铃属植物致肾毒性一些实例 马兜铃致肾毒性屡有报道,如1993年,Vanher
weghem发现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03 VOL.14 NO.4 时珍国医国药2003年第14卷第4期 有75名妇女因长期服用含中药“防己”的减肥药而导致肾脏间质 纤维化Ⅲ;王丹华[6]等报道3例新生儿于2 d内服用汤剂仅2剂, 共服木通末大于12 g即发生肾衰;李锋[7]等报道13例木通中毒 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周文钧 ]等报道2例木通致肾功能衰竭;黄 ‘ 朝兴[9 等报道3例因肾及输尿管结石而服用木通,一例致肾萎 缩,一例致急性肾小管坏死和一例致肾功能衰竭。此外,香港、台 湾、日本、欧洲等地也陆续发现多个因马兜铃酸引起的肾脏中毒 的病例。德国的一项白鼠实验中也发现马兜铃酸有致癌的迹 象[1 。为此,法国卫生部在1994年发现马兜铃酸可能造成末期 r 4] 肾脏衰竭后,这类药在法国禁止出售。英国、比利时、加拿大也禁 用掺杂有马兜铃酸的草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2001一 [5] O6—2O宣布终止使用含马兜铃的13种中药产品,这些产品包括: 单味药:关木通、马兜铃;复方草药制剂:八珍散、当归四逆汤、导L 6 J 赤散、复方地胡汤、甘露消毒丹、口炎宁、龙胆泻肝汤、排石汤、小 蓟饮子、辛夷散、养阴消炎汤。 5结语 r 8] 中草药在我国用于治疗疾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许多 ~ 疑难病症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一般医生及病人认 。 为中草药治疗疾病疗效好、副作用少,忽视了中草药的毒副作用。 通过对马兜铃属植物引起肾脏损害的研究,将使人们对中草药的 不良反应有更新的认识,防止中草药的滥用。 [1o] 参考文献: [1] Vanherweghem JL,depierreux M,Tielemans C.et a1.Rapidly ◇护理与食疗◇ progressive intestitia[rena[fibrosis in young woman association with slimming regimen including Chinese herbs[J].Lancet 1993,341: 387—387. Depierreuxv M.Van damme B.Vanden Houte K,et a1.Pathological aspects of a newly described nephropathy related tO the prolonged use of Chinese herbs.Am J Kidney Dis,l994,24(2):172-172. Cosyns JP.Jadoul M,Squifflet JP.et a1.Chinese herbs nephropathy:a clue to Balkan endemic nephropathy[J].Kidney Int,l994,45(6):l680一l680. Reginster F,Jadoul M,Van C,et a1.Nephroldial transplant,1997, 12:81—86. De Smet P.A.G.M,et a1.Adverse of Herbal Drugs Spring verlag, Berlin,1992.1:79—89. 王丹华,邵力华,丁国芬,等.新生儿木通中毒的肾损害[J].中华儿 科杂志,2000,38(6):392—392. 李锋,程庆砾,董柯.对l3例木通中毒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 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7):435—435. 周文钧,吕志文,聂长丰.木通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J].中华肾 脏病杂志,l998,(4):223—223. 黄朝兴,邵志平,许菲菲.木通中毒致肾损害的临床特点及与马兜 铃酸肾病的联系[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0(10):588— 591. 李广勋.中药药理毒理与临床,第l版[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 版公司,l992:171—171. 中药直肠点滴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3 6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林碧云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364000)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 中药直肠点滴; 护理; 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9;R248.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0805(2003)04—0249—01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病理复 杂,与感染、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 出现尿频、尿急、余沥难尽,尿道烧灼感,少腹胀痛不适,可伴有性 欲下降、早泄、遗精等。我科采用中药直肠点滴治疗效果满意。现 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本组病人36例,年龄22~68岁,平均32岁;病程3个月~ 22年,平均3年。 2治疗方法 方剂:木通10 g,滑石12 g,车前子15 g,蔚蓄12 g,瞿麦12 g,灯芯草10 g,苡米12 g,生甘草6 g。加水300 ml煎至12O~15O ml,纱布去渣备用。于晚上睡前嘱患者排净大便,侧卧,细肛管接 于已排好气的输液器,排气,插人肛门1O~12 crn,以6O滴/min 的速度滴人。药液温度38~40 ̄C为宜。滴毕平卧,保留药液至次 晨,1次/d,14 d为1疗程。本组病例用药2~4疗程。 3护理措施 本病多因恣情纵欲、相火妄动、气机郁结、宣泄失常或不洁性 生活,感染湿毒而致下焦湿热,或任何原因导致前列腺长时间充 收藕日期:2002—07—18;修订日期:2003—01,08 血而致血脉瘀阻,致气滞血瘀而发病。因此应加强心理护理,指导 病人畅情志,节房事,适劳逸,尽量避免长期久坐。饮食宜清淡,多 饮水,可配以生地、麦冬、茯苓等食疗。多食新鲜果蔬,禁烟酒,禁 食辛辣、浓煎厚味之品。 4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自觉症状消失,前列腺指诊表面平滑质地软,前 列腺液检查3次正常,B超检查前列腺光点无增粗增强为治愈; 症状消失,指诊前列腺质地改善,前列腺液WBC数正常,B超检 查前列腺体无明显增大为显效;症状明显改善,前列腺肿大仍超 正常生理数值为好转;症状和前列腺指诊质地,前列腺液检查,B 超检查均无明显改善为无效。 4.2治疗结果临床治愈2O例,显效12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 100 。 5讨论 慢性前列腺炎属祖国医学“精浊”“劳淋”范畴。由于其生理位 置及解剖结构较特殊,经口服等全身治疗药物较难进人前列腺, 而直肠位置与其相邻,采用直肠给药药液微温滴人,起到局部热 疗作用,使血管扩张,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另外,通 过黏膜渗透作用,使局部血药浓度大为提高,故增强疗效。 ・249・ …一 一一 ~■—曩丁r1r翻■圈嘲i薹_饔l订广_}l曙Fr=- —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