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酸类药品使用安全性分析[优质PPT]
- 格式:ppt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27
马兜铃酸毒性研究进展及风险因素分析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s,AA)的肾毒性和致突变性,以及其对泌尿系统上尿路移行上皮的致癌性已广为人知。
2003年以来,药品监管部门先后取消了青木香、关木通、广防己等含AA药材的质量标准,并对其他含AA的药材如朱砂莲、马兜铃、寻骨风等采取了加强监管、修订说明书或质量标准等措施,以控制其安全性风险。
近年来,国内外对AA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AA毒性的作用机制及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该文对使用含AA药品的风险因素做了简要的归纳与评述,并提出了预防及控制AA毒性发生的措施及建议。
标签:马兜铃酸;毒性;不良反应;风险因素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s,AA)是一类结构类似的硝基菲类羧酸化合物,存在于马兜铃属和细辛属植物中,其中含量相对较多的有马兜铃酸I(AAI)和马兜铃酸Ⅱ(AAⅡ)。
AA的肾毒性、致癌及致突变作用早在2003年前即有较多文献报道。
由于使用含AA药物有导致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及上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UC)等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近年来国内外对AA毒性的作用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等开展了较多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 10余年来AA文献报道情况以“马兜铃酸”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进行关键词检索,2003年以后文献数占收入文献数的81.71%;以“aristolochic acids”在Pubmed数据库进行主题词(MeSH Terms)检索,2003年以后文献数占收入文献数的68.19%,见图1。
2 AA毒性研究进展2.1 毒性剂量一项Meta分析研究了AA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和UUC的风险,计算得到的AA导致ESRD的阈剂量可信限下限(benchmark dose lower confidence limit,BMDL)为0.42 g(累积量),AA导致癌症的合并OR(odds ratio)为5.97(95%可信区间CI,2.78~12.84),使用含AA的药物或食用混有马兜铃科植物种子的食物,可增加ESRD和UUC的风险[1]。
关于对含马兜铃酸类中药引起毒性反应的情况分析2012-12-05【编者按】:护理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护理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护理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摘要】目的]客观公正地评价含马兜铃酸类的中药,阐明引起毒性反应的成因。
[方法]查阅、分析多年来关于马兜铃酸类中药引起毒性反应的文献和报道。
[结果]按药典规定的剂量服用是安全的,不会引起肾毒性,无致癌的可能性,引起毒性反应均因大剂量和长时间的服用。
【关键词】马兜铃酸;毒性反应;中药安全性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引起肾毒性和可能致癌性的问题成了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焦点。
继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之后,德国、法国、比利时、新西兰、加拿大等一些国家均对含马兜铃酸类的中草药及含此类成分的中成药采取了禁用的措施。
1 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根据笔者查阅、分析多年来关于含马兜铃酸类成分的中草药引起毒性反应的文献和报道。
发现均与大剂量和长时间服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比利时中毒患者服苗条丸平均时间长达12 个月;国内临床患者长年服用龙胆泻肝丸,最长甚至达到20 余年[2],依据中医理论中病即止和效必更方的原则,不能也不应该让患者这么长时间一直服用同一种药物。
再比如因大剂量服用关木通25g/d 而引起尿少、浮肿[3],另一例患者产后无乳,因服木通6g 与赤小豆煮汤而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4];还有一例腰扭伤者自买木通66g 煎服,引起肾功能衰竭[5]。
2 规范使用含马兜铃酸类的中草药的安全性有人进行了广防己慢性肾毒性研究,通过长达60d 的给药期后,各组大鼠的SCR 水平和正常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差别,说明即使在10g/(kg d)(药典规定人用量为(4.5~9)g/d,大鼠为此值的7 倍,约1g/kg/d)的浓度下,大鼠肾功能没有严重受损。
得出结论:广防己毒性较小,按药典规定量长期服用不造成肾损害,较大剂量则对肾脏有较轻微影响[6]。
2015.10中医中药223关于合理使用含马兜铃酸中药的探讨王悦晴上海市同济医院药剂科 上海市 200065【摘 要】从1991年比利时学者发现服用含有广防己的中草药减肥时出现进行性肾损害,到近年来由“龙胆泻肝丸”引发的关木通事件,使得人们谈“马兜铃酸”色变,200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了有关马兜铃属植物中药如关木通、青木香等禁止临床使用的通知,使得这一类中药目前在临床上难觅踪迹。
有些临床医生提出恢复使用此类中药,作为一名药剂师,笔者将从马兜铃酸的控毒减毒方面谈合理使用含马兜铃酸中药。
【关键词】马兜铃酸;毒性;合理使用1 关于马兜铃酸马兜铃酸是一类具有致癌性和肾毒性的硝基菲羧酸。
这类有机化合物天然存在于诸如马兜铃属及细辛属等马兜铃科植物中,而这些植物作为中草药则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疗中,在中医临床治疗中发挥着其重要的治疗效果。
临床使用以马兜铃、关木通、广防己、寻骨风、青木香为多,且马兜铃酸A 的含量较高。
2 控毒减毒2.1 合理配伍刘美凤[1]等人发现当归与马兜铃配伍均有好的减毒作用,最佳配伍比例为2:1,在此比例之下,较单味马兜铃药材同法提取马兜铃酸A 的含量下降了67.63%。
射干、半夏与马兜铃按不同比例配伍总体上呈现降低马兜铃酸A 含量的趋势,但射干与马兜铃配伍比例为0.5:1时,可增加马兜铃酸A 的含量(增加了17.65%)。
而具有解毒调和诸药作用的甘草在与马兜铃配伍时,在0.5:1、1:1和2:1等3种比例时均有促进毒性成分马兜铃酸A 的溶出和增加马兜铃酸A 含量的作用,马兜铃酸A 的含量随着甘草用量的增加而增大。
王亮[2]等人以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 的溶出量为0.106mg /ml 为测定标准,配伍不同剂量的竹叶,在配比实验中发现竹叶与关木通配比量为1:1,1:4时,溶出量明显低于单味药关木通组30%以上;其中1:4配比时,马兜铃酸A 的溶出量最低。
由此可见与竹叶的合理配伍关系能有效降低马兜铃酸A 的溶出量,从而降低马兜铃酸A 对肾脏的毒性。
对地方中药材标准中含马兜铃酸类中药的讨论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自1993年,比利时学者Vanhererghem首次报道,一些妇女因服用含马兜铃酸成分的减肥药,出现急性肾间质纤维化,最终导致肾衰之后,含有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的中药会引起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的问题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为保障人体用药安全,防止AAN 的发生,许多国家对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做出严格规定,但监管部门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该类药物的不规范使用依然存在。
在一些地方中药材标准中,对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仍作为地方标准收录,此类药材在市场上流通存在安全隐患,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
1 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和制剂马兜铃酸主要存在于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和细辛属植物中,最常见的主要有马兜铃、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天仙藤、朱砂莲、寻骨风、细辛等;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制剂主要有龙胆泻肝丸、妇科分清丸、排石颗粒、跌打丸、导赤丸、安阳精制膏、小儿金丹片、冠心苏合丸、纯阳正气丸、十香返生丸、止嗽化痰丸等。
这些中药和中药制剂中以关木通、广防己和龙胆泻肝丸引起马兜铃酸肾病的报道最多。
2 马兜铃酸的安全性研究马兜铃酸又称马兜铃总酸,是硝基菲类有机酸类化合物,主要由马兜铃酸A、B、C、D、E及其衍生物组成。
马兜铃酸药理作用广泛,有抗癌、抗感染、终止妊娠及增强细胞免疫等功能。
随着对其认识的深入,马兜铃酸的安全性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肾毒性马兜铃酸对肾脏的损害主要表现在肾小管损伤或坏死,肾间质纤维化,且这种损害是不可逆的。
张娜等研究含有不同剂量关木通的龙胆泻肝汤给药不同时间对大鼠肾功能和组织形态学的变化。
结果发现,当关木通含量达到3 时,连续给小鼠灌胃12周,小鼠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会出现轻微的损害,当关木通含量达到6 时,连续给小鼠灌胃4周,就出现较明显的肾脏损伤,且损伤程度随给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
中药马兜铃酸的药理作用和毒理作用-药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马兜铃酸又名木通甲素,是一种具有致癌性和肾毒性的硝基菲类有机酸,含有马兜铃酸植物主要有马兜铃酸科马兜铃酸属、细辛属、木通科木通属、毛莨科铁线莲属、防己科千金藤属、蝙蝠葛属、菊科川木通属等几十种植物[1].由于马兜铃酸具有抗感染、抗癌、增强细胞免疫等广泛的药理作用,临被用于多系统多种疾病的治疗.19 年国内学者吴松寒首报含有关木通的中药方剂或成药可导致肾功能损害,但当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2].1993 年比利时学者Vanherweghem 报道了服用含广防己的减肥药出现急性肾间质纤维化、慢性进行性肾功能不全的病例[3].马兜铃酸肾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近些年来对含有马兜铃酸中草药引发肾病的病例报道越来越多,目前更多的研究从马兜铃酸的毒性机制探讨其致病机理,以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此类药物.1 马兜铃酸的化学结构马兜铃酸是3,4 次甲二氧基-1O-硝基-1-菲酸类化合物,它与生物碱和黄酮等次级代谢产物类似,具有结构的相似性和多样性[4].马兜铃酸类化合物的结构最简单的为马兜铃次酸Ⅱ,它的10 位R5氢被硝基,成为结构最简单的含硝基菲酸-马兜铃酸Ⅱ,马兜铃酸Ⅱ的羟基和甲氧基在骨架上不同位置的变化和组合可以形成多兜铃酸衍生物如马兜铃酸I 和马兜铃酸Ia、马兜铃酸Ⅱ和马兜铃酸Ⅱa 等,这也显示出马兜铃酸结构的相似性和多样性,而这些变化也与它们的毒性密切相关.在不同的含有马兜铃酸植物中,马兜铃酸的种类差别是很大的,但马兜铃酸I 是马兜铃酸中的最主要成分,毒性最强.马兜铃酸碳骨架相同,只是羟基、甲氧基和硝基在位置和数量上有所不同,其毒性与硝基、甲氧基和羟基有关,如在中药复方的煎煮过程中出现硝基被还原、去甲基化和羟基的增加等化学反应变化而降低马兜铃酸中药的毒性.2 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及中成药2.1 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在中药材和中成药中,马兜铃酸的身影随处可见.在我国含有马兜铃酸的植物有40 余种,最常见的有马兜铃(北马兜铃或马兜铃的果实)、青木香(马兜铃的根)、天仙藤(马兜铃的茎)、广防己(广防己的根)、汉中防己(异叶马兜铃)、关木通(木通马兜铃)、寻骨风(绵毛马兜铃)、朱砂莲[5-6].关木通、广防已、青木香在2003 年以后已被药监局禁止使用,其余中草药在临仍然可以使用.马兜铃科中草药大多味苦、辛,具有祛风渗湿、舒络止痛、行气活血、止咳平喘、清热利水等功效.2.2 含马兜铃酸的中成药:我国药典和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含马兜铃酸的中成药有百余种,常用的含马兜铃酸的中成药有龙胆泻肝丸、八正丸、纯阳正气丸、大黄清胃丸、当归四逆丸、导赤丸、跌打丸、冠心苏合丸、辛夷丸、十香返生丸、济生结核丸、保胃胶囊、喘息灵胶囊、复方蛇胆川贝散、肺安片、青果止嗽丸、润肺化痰丸等,在临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多种疾病的治疗.3 马兜铃酸的药理作用和毒理作用3.1 马兜铃酸的药理作用:马兜铃属植物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比较广泛,现代药理学研究主要有抗肿瘤、抗菌、抗炎、镇痛、抗生育以及对心血管的药理作用[7].马兜铃酸I 和马兜铃内酸Ia对特定淋巴细胞白血病和肺癌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同时还有一定的抗菌作用,马兜铃酸Ⅱ对人体三种特殊的癌细胞均表现出显着的细胞毒活性,异叶马兜铃在提高免疫功能、增强吞噬细胞功能和抗肿瘤治疗方面都有一定的疗效.体外实验表明马兜铃酸在体外对多种细菌、真菌和酵母菌均有抑制作用,对于那些单用抗菌药物难以治愈的慢性病例,合用马兜铃酸可取得较好的疗效.马兜铃酸对实验动物组织的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北马兜铃中提取得到的总生物碱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我国学者从印度马兜铃中提取的马兜铃酸及其甲酯,具有较好的抗着床、抗早孕和引产作用.马兜铃酸植物不仅对血管有双向调节作用,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和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作用.3.2 马兜铃酸的毒理作用:随着对马兜铃酸的深入研究和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发现其有较强的肾毒性作用、致突变、致癌作用等不良反应[8].马兜铃酸在体内有较大的蓄积作用,易发生急慢性中毒现象,特别是对啮齿类动物有强致癌作用.药代动力学研究提示当马兜铃酸在人体内有蓄积时可降低肾小球的滤过率,增加血尿和肌酐,损害肾脏浓缩功能,引起肾衰竭.马兜铃酸除肾中毒反应外,还对胃肠道和肝脏具有毒性反应及较强的致突变性和致癌性.4 马兜铃酸肾病4.1 马兜铃酸肾病类型:临依据马兜铃酸肾病临床表现以及病理改变,将马兜铃酸肾病分为急性马兜铃酸肾病、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和肾小管功能障碍型马兜铃酸肾病三种类型[9].4.2 马兜铃酸肾病病因及临床表现:急性马兜铃酸肾病大多是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所致,临床表现主要为少尿或非少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多是因为患者持续或间断小剂量服用含马兜铃酸药物,尿液化验检查出现肾性糖尿、轻度蛋白尿、低比重尿及低渗透压尿,肾功能常呈进行性损害,并伴有贫血、高血压等症状.肾小管功能障碍型马兜铃酸肾病常在患者间断小量服用含马兜铃酸药物后数月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肾小管性酸中毒,同时伴有肾浓缩功能障碍,但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基本正常.4.3 马兜铃酸肾病致病机制:马兜铃酸肾损害的致病机制尽管目前研究还不十分清楚,但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肾毒性作用最终都会造成慢性肾间质纤维化[10-11].马兜铃酸通过直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尤其是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或凋亡.马兜铃酸通过直接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或使其活性增高,导致间质纤维化.马兜铃酸还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转分化,转变为肌成纤维细胞而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马兜铃酸的DNA 加成物可以促发肾间质纤维化.马兜铃酸还可以损伤肾血管壁,导致管壁增生、肥厚,管腔狭窄,引起缺血,特别是间质的慢性缺血,最终导致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5 结语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引起肾毒性的问题现在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大家分析认为用药剂量和疗程的不合理、医师违背传统中医药的使用原则、对于药物肾损害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患者的个体差异等都是引起肾毒性的原因.由于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广泛,笔者认为,对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按照药品管理和使用,注意药物作用的双重性,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治疗作用,尽量减少毒副作用,理性对待,合理使用,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病痛,服务人类的健康事业.参考文献[1]蒋贵仲,陈灵.中药中马兜铃酸的毒性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9):84-87.[2]吴松寒.木通所致急性肾毒性功能衰竭二例报告[J].江苏中医,19 (10):12-13.[3]Vanherweghen JL,Depierreux M,Tielemans C,et al. Rapidly pro-gressive interstitial renal fibrosis in young women :association withslinming regimen including herbs[J].Lancet,1993,341:387-391.[4]王勇,邓晓春.马兜铃酸结构多样性及其复方毒性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6,37(8):附3-附5.[5]樊均明,唐嵘.含马兜铃酸中草药及马兜铃酸肾病的循证医学观点[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1,12(6):396-399.[6]王潇晗,张连学,郜玉钢.等.含马兜铃酸中药减毒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3,44(22):3241-3243.[7]付桂香,赵世萍.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及制剂[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3,17(2):110-112.[8]陈孟兰,朱正兰.马兜铃属植物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3):702-704.[9]韩凤梅,梁智军,陈勇.马兜铃酸肾病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04,32(5):55-57.[10]熊静悦,谭正怀.马兜铃酸的主要毒性作用及其相关机制[J].四川中医,2011,29(9):39-41.[11]陈娅娟,吴俏银,叶惠兰.马兜铃酸毒理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3,19(2):156-157.[12]梅全喜,高玉桥,胡世林.应理性对待含马兜铃酸类中药[J].中国药房,2006,17(6):554-555.。
马兜铃酸马兜铃酸:来源、性质与应用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是一种天然化合物,是由多种含马兜铃属植物中的毒素引起的。
这种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但也因其毒性而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马兜铃酸的来源、性质以及其在应用中的相关事宜进行探讨。
1. 来源马兜铃酸是一类在草本植物马兜铃属(Aristolochia)中发现的有毒化合物。
马兜铃属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包括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区。
受到人们关注的马兜铃属植物主要有中草药中的天南星(Aristolochia debilis)、马兜铃(Aristolochia clematitis)等。
马兜铃酸主要存在于这些植物的各个部位,包括根、茎和叶,特别是根部含量较高。
2. 性质马兜铃酸是一种强酸性的有机化合物,分为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两种。
这两种化合物在结构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共同具有一定的毒性。
马兜铃酸在自然界中存在于游离形态和结合形态两种状态。
前者容易被人体吸收并导致中毒,后者相对较稳定。
马兜铃酸的毒性主要与其抗DNA剪切酶活性和致突变性密切相关。
3. 应用领域3.1 药用尽管马兜铃酸具有一定的毒性,但由于其在中药领域的独特应用价值,仍然被广泛使用。
马兜铃酸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疼痛、妇科疾病和中毒等症状。
然而,由于其毒性,使用马兜铃酸时需要遵循一定的用量和方法。
3.2 化学研究马兜铃酸也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研究领域。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马兜铃酸被广泛用作药物设计、合成化学和有机合成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马兜铃酸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开发出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治疗药物,或者用于其他领域的应用。
4. 潜在风险虽然马兜铃酸在药用和化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其毒性不容忽视。
研究表明,马兜铃酸与癌症的发生有关,并且与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等不良反应有关。
因此,在使用马兜铃酸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时间,并与其他药物或化合物进行搭配使用,以减少其潜在的风险。
马兜铃酸的毒性研究及思考2017年10月18日,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發布题为“Aristolochic acids and their derivatives are widely implicated in liver cancers in Taiwan and throughout Asia”的研究论文,该文指出含马兜铃酸的草药可通过诱导特异性的“马兜铃酸突变指纹”诱发肝癌,并建议公众避免摄入含有马兜铃酸的草药。
我国自2000年始,针对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陆续取消了关木通、广防己和青木香等的药用标准,并通知加强相关药物监管;《中国药典》中也逐渐取消一系列相关中草药的记载。
此文发表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快速启动了关于马兜铃酸的“毒性”问题研讨会,与会专家对国内外关于马兜铃酸的毒性研究进行了充分讨论,发现暴露史、致癌剂量和潜伏期不明确,乙肝等关键影响因素未纳入分析,样本量小、混杂因素多,证据链不完整,数据间巨大差异缺少解析,基础研究论据不足等是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正确认识马兜铃酸的毒性和致癌风险、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专家们提出如下建议:①尽快完善马兜铃酸致癌性的系统评价,科学阐明马兜铃酸与肝癌发生的关系;②制定含马兜铃酸类药物安全用药风险警示,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③深化中药毒性的临床研究,逐步明确所有中药的临床不良反应。
标签:马兜铃酸;毒性;基因突变;肝癌[Abstract]On October 18th,2017,a research article named “Aristolochic acids and their derivatives are widely implicated in liver cancers in Taiwan and throughout Asia” was published on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This article pointed out that herbs containing aristolochic acids could cause liver cancer by inducing the specific “aristolochic acids mutational signature” The public was also suggested to avoid the intake of herbs containing aristolochic acids Since 2000,CFDA has gradually abolished the medicinal standards for herbs containing aristolochic acids such as caulis aristolochiae manshuriensis,aristolochia heterophylla and radix aristolochiae Related drugs have been strengthened supervision since then Chinese Pharmacopoeia has also removed the records of a series of related herbs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ld a conference on the “toxicity” of aristolochic acids as soon as the article was published After a discussion of the studies on the toxicity of aristolochic acids,experts attending the meeting discovered several problems,including the unclearness of exposure history,tumorproducing dose and latent period,the absence of some key factors such as hepatitis B,the small sample size,miscellaneous factors,incomplete evidence chains,the missing of analyses between data with huge differences,the insufficiency of fundamental research arguments,etc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toxicity of aristolochic acids and the carcinogenic risks,as well as guide clinical safe medication,the experts suggested that:①Complete the systematical evaluation of aristolochic acids carcinogenicity as soon as possible Scientifically elucid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istolochic acids and the genesis of liver cancer ②Establish medication risk warnings of aristolochic acids an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③Make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toxicity of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Find out the adverse effects of al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ep by step.[Key words]aristolochic acid;toxicity;gene mutation;liver cancer2017年10月18日,来自新加坡和台湾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布题为“Aristolochic acids and their derivatives are widely implicated in liver cancers in Taiwan and throughout Asia”的研究论文[1]。
含马兜铃酸的中药临床应用状况分析李玉霞;师金芳【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年(卷),期】2009(001)006【摘要】目的了解基层医院的医生对含马兜铃酸药物的临床使用及对马兜铃酸肾病的认识情况.方法通过药房计算机调取2004-01~2008-12本院使用中药细辛、汉防己、川木通、威灵仙等药物的使用总量,纵向比较含马兜铃酸药物的使用情况;逐日统计药房2007-10~2008-09期间含马兜铃酸的中成药、汤药处方,横向了解此类药物的使用情况;逐日统计药房2007-10~2008-09中使用含马兜铃酸药物的医生情况,包括职业范围、职称,问卷调查这些医生对含有马兜铃酸药物的组成成分的认识;对马兜铃酸肾病病名的知晓情况.结果除马兜铃外,含马兜铃酸药物的使用量在逐年增加,而马兜铃酸肾病没有引起基层医生的重视.结论应重视对重大药物毒副反应做为医生继续教育的必修科目进行学习.【总页数】3页(P562-564)【作者】李玉霞;师金芳【作者单位】743000,甘肃,定西,定西市人民医院肾内科;743000,甘肃,定西,定西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8.6【相关文献】1.含马兜铃酸中药暴露人群和临床肾损害患者小管功能损害检测指标的变化 [J], 饶向荣;李深;李秀英;王丽;赵宇;戴希文;刘保延2.含马兜铃酸中药引起的泌尿系损害临床病理分析 [J], 林凡;许菲菲;刘毅;吕吟秋;徐玉兰3.含马兜铃酸的中药临床应用状况分析 [J], 陈文格4.长期服用含马兜铃酸中药伴发尿路移行细胞癌15例临床分析 [J], 王一飞;杨志豪;陈海昕;张冠;王翔;谭一伟;方自林;冯照晗5.含马兜铃酸中药致肾损害16例临床分析 [J], 陈佳韵;王永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