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血管造影在临床穿支皮瓣的应用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77.47 KB
- 文档页数:2
CHINESEJOURNALOFCLINICALANATOMYVOL.24NO.22006表1穿支皮瓣的国际会议MeetingNo.YearPlace1st1997Gent,Belgium2nd1998NewOrleans,USA3rd1999Munich,Germany4th2000Glasgow,UK5th2001Gent,Belgium,Terminologyconsensusonperforatorflaps,穿支皮瓣命名会议6th2002桃园,台湾7th2003London,UK,Barcelonameetingonperforatorflaps,Spain8th2004SaoPaulo,Brazil9th2005Barcelona,Spain10th2006Ankara,Turkey【收稿日期】2005-11-20【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044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896)【作者简介】张世民(1965-),男,山东牟平人,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创伤骨科与显微外科方面的研究,Tel:(021)66111037,E-mail:shiminchang@yahoo.com.cn穿支皮瓣的发展与临床应用进展张世民1,徐达传2,俞光荣1,侯春林3(1.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上海200065;2.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广州510515;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上海200003)Perforatorflaps:developmentandprogressinclinicalapplicationsZHANGShi-min,XUDa-chuan,YUGuang-rong,etal.DepartmentofOrthopaedics,TongjiHospital,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0065,China【中图分类号】R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65X(2006)03-0228-04穿支皮瓣(perforatorflap)是指仅以管径细小的皮肤穿支血管(穿过深筋膜后口径仍≥0.5mm)供血的皮瓣,属轴型血管的皮瓣范畴[1]。
人体皮瓣血管标本造影及三维可视化周章福;周小兵;陈壮;袁湘莲;李素云【期刊名称】《解剖学研究》【年(卷),期】2012(34)4【摘要】目的采用放射造影术,建立皮瓣血管的三维可视化数字解剖模型。
方法应用乳胶-羧甲基纤维素混合填充剂作为氧化铅造影剂的载体;配制成乳胶、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填充剂,选择人体新鲜标本,进行全身动脉灌注,然后进行普通X线摄片和CT扫描。
结果标本造影扫描可得到清晰的动脉成像。
以0.5 mm层距行CT连续扫描显示:动脉及细小分支显影均匀,利用Mimics 10.01获得非常清晰的皮瓣血管三维重建图像,边缘光滑、层次分明。
该模型能进行任意方位的旋转,并以多彩色的形式表现,能清晰地显示出各个方位的解剖结构。
结论以乳胶、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作填充剂的灌注技术可使X线摄影和CT扫描在标本上获得高质量的皮瓣血管影像。
此法简便易行,可为标本血管三维重建提供理想技术支持基础。
【总页数】3页(P318-320)【关键词】乳胶;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血管造影;三维重建;皮瓣【作者】周章福;周小兵;陈壮;袁湘莲;李素云【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南华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6.5【相关文献】1.手部皮支皮瓣造影及三维可视化 [J], 郭东铭;曹宇辉;周小兵;谢巍;谭建国;蒋穗斌;姚婕2.通过尸体血管造影术进行穿支皮瓣三维可视化 [J], 张荣德;毛以华;丁茂超;闾四平3.基于人体标本的三维重建与可视化技术研究进展 [J], 侯鹏高4.三维CT血管造影辅助设计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远端软组织缺损[J], 窦金兰; 田振欣; 郑珊珊; 尚永; 徐岳杰; 周志航; 郑广程; 宋克伟; 陈飞飞5.三维CT血管造影辅助血管定位设计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背软组织缺损[J], 刘春;杨学林;胡福兴;王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带蒂穿支皮瓣在乳房再造术中的应用陈明华;曾昂【摘要】与游离穿支皮瓣相比,带蒂穿支皮瓣分离技术更加简单,安全系数更高,而且供区畸形更小.近年来,应用带蒂穿支皮瓣技术已经成为乳房再造手术一种新的选择,甚至是一些患者的首选方案.常用的带蒂穿支皮瓣有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肋间动脉穿支皮瓣(外侧肋间动脉穿支皮瓣、前侧肋间动脉穿支皮瓣)等,其他可用的选择包括前锯肌动脉穿支皮瓣,腹壁上动脉穿支皮瓣,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等.为了提高手术设计的精确性,术前需要评估穿支血管的质量,并对其定位穿支.皮瓣的设计相比游离皮瓣手术而言,显得更加重要.虽然带蒂穿支皮瓣在乳房再造领域的作用尚不能取代游离皮瓣的金标准地位,但随着"损伤最小化"重建概念的日渐推广,带蒂穿支皮瓣将会成为乳房再造领域里的一种新的趋势.%Comparing with free perforator flap, pedicled flap is a relatively simpler and safer technique, with lesser donor site morbidity. In recent years, the application of pedicled perforator flaps has emerged as a new option for breast reconstruction. Those pedicled perforator flaps include thoracodors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intercost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lateral intercost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anterior intercostal perforator flap) etc. Serratus anterior artery perforator flap, superior epigastric artery perforator flap, and lateral thoracic artery perforator flap can also be raised technically. To enhance surgical accuracy, it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the location and quality of perforator vessels preoperatively. Proper flap design is of more importance for pedicled flap when compared with it's free flap counterpart. Although free flap approach remains the golden standard in breast reconstruction when consideringautologous tissue transplantation, pedicled perforator flap has the apparent merits of minimized surgical trauma, less time-consuming and less stress for reconstructive surgeons.【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年(卷),期】2017(027)008【总页数】8页(P626-633)【关键词】带蒂穿支皮瓣;乳房再造;穿支皮瓣;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肋间动脉穿支皮瓣;前锯肌动脉穿支皮瓣;腹壁上动脉穿支皮瓣;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作者】陈明华;曾昂【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北京 100730;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63曾昂,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320排螺旋CT血管造影和三维重建在阴股沟穿支皮瓣临床设计中的应用作者:王一村吕川司婷婷宋建星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3年第06期[摘要]目的:以320排螺旋CT血管造影和三维重建为基础,尝试在,临床为阴股沟穿支皮瓣血管蒂的术前设计提供体表定位方法。
方法:对18名需运用阴股沟穿支皮瓣行会阴部再造的实验组患者,术前进行320排螺旋CT血管造影和三维重建,并通过影像学资料为阴股沟穿支皮瓣血管蒂提供体表定位,从而进一步指导手术。
同时设置对照组,包括20名运用阴股沟穿支皮瓣行会阴部再造患者,未使用CT血管造影技术。
结果:两组共38名患者皮瓣完全存活,实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关键词]320排螺旋CT造影;CT三维重建;阴股沟穿支皮瓣;会阴部重建[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6-0613-05自Wee和Josep于1989年首次提出运用阴股沟皮瓣行阴道再造后,该项技术在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应用并逐渐成熟但不可避免的存在术后皮瓣部分坏死、皮瓣外形臃肿,术后阴道口受皮瓣牵拉而张开、变形等缺点。
2009年白晋等对阴股沟穿支动脉皮瓣进行了显微解剖学研究,对四支穿支动脉精确定义,为阴股沟穿支皮瓣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解剖学基础,有效的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但是,目前临床对于皮瓣的研究多局限在二维空间,如课本、图片以及尸体解剖。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数字技术与影像学的有机结合,三维技术在轴型皮瓣的血管研究应用中也日益广泛。
2009年~2011年,笔者对18例会阴部重建的患者行阴股沟穿支皮瓣转移术,术前运用了320排螺旋CT血管造影和三维重建技术对患者会阴部血管做了充分的评估并运用三维重建后的数据对患者进行了血管蒂的体表定位,术后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本实验共38位患者选择使用阴股沟穿支皮瓣行会阴部修复手术或再造术,男性患者9名(包括会阴部淋巴管瘤2例,基底细胞癌3例,Paget病2例,易性癖患者2例);女性患者29名(易性癖患者2例,先天性阴道闭锁2l例,会阴部淋巴瘤1例,基底细胞癌2例,Paget 病3例)。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发表时间:2018-09-04T12:08:27.0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4期作者:刘宇彤秦向征(通讯作者)[导读] 腹壁下动脉内侧穿支为优势血管组织结构,开展DIEP皮瓣设计工作环节过程中应当优先选取近脐部位的穿支结构。
(延边大学医学院吉林延吉 133002)【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学基本特征,为临床中开展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结构的应用活动构筑和提供解剖学基础支持条件。
方法:选取和运用新鲜获取的来源于自愿捐献渠道的12具成人整尸标本作为基本性研究对象,针对其中的8具整尸标本实施改良性明胶-氧化铅造影处理,针对其中的4具整尸标本实施聚乙烯醇-氧化铋全身动脉血管造影。
结果:经由实施3D图像重建技术处理环节可以知道,腹壁上动脉血管组织的穿支主要呈现出纵向分布的基础空间特点,其左侧部分与右侧部分之间分布的横行吻合支结构的数量规模相对较少,腹壁下动脉血管穿支呈现纵向分布特点。
且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之间分布有数量充足的具备不减口径特点的跨越膜前正中线位置的横行吻合支结构。
结论:腹壁下动脉内侧穿支为优势血管组织结构,开展DIEP皮瓣设计工作环节过程中应当优先选取近脐部位的穿支结构。
【关键词】腹壁下侧动脉穿支;皮瓣;应用解剖学【中图分类号】R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4-0114-02 早在1989年,有研究人员率先报告和揭示了以人体腹壁下动脉血管组织为蒂,基于不携带腹直肌的腹壁横行皮瓣组织结构完成腹股沟区域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处理和口底再造处理的技术操作方式,该种技术处理方式经由近年间持续经历的应用发展过程,逐步进入了成熟有效的临床技术实践应用阶段,值得引起广泛关注[1-4]。
本文围绕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展开了简要论述。
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材料与研究方法选取和运用新鲜获取的来源于自愿捐献渠道的12具成人整尸标本作为基本性研究对象,针对其中的8具整尸标本实施改良性明胶-氧化铅造影处理,针对其中的4具整尸标本实施聚乙烯醇-氧化铋全身动脉血管造影,针对完成血管造影处理环节的整尸标本,先实施螺旋CT扫描检查处置过程,在运用Mimics程序实施3D可视化技术处理,在扫描技术环节结束后,要针对上述入选的12具整尸标本实施解剖技术处理,经由外科平面,完整充分地截取其腹前外侧壁皮肤组织和相关性皮下组织结构。
CT血管造影在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中的应用陆声;徐永清;严睿;郭海;张元智;李军;孙林辉【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09(019)002【摘要】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术(CTA) 用于背阔肌肌皮瓣移植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例上肢皮肤肌肉缺损需要行背阔肌肌皮瓣移植的患者行3D-CTA 检查,连续螺旋CT扫描,观测胸背动脉分布及彼此间的吻合情况,对背阔肌肌皮瓣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以此结果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结果:背阔肌肌皮瓣的解剖学结构特点可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准确反映.结论:重建的图像可以提供正常背阔肌肌皮瓣三维动态解剖,为背阔肌肌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直观的数字化解剖依据.【总页数】4页(P164-166,封底)【作者】陆声;徐永清;严睿;郭海;张元智;李军;孙林辉【作者单位】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全军骨科中心,云南,昆明,650032;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全军骨科中心,云南,昆明,650032;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全军骨科中心,云南,昆明,650032;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全军骨科中心,云南,昆明,650032;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内蒙古,呼和浩特,421001;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全军骨科中心,云南,昆明,650032;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全军骨科中心,云南,昆明,65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22.2【相关文献】1.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J], 王挺;赵振华;杨建峰;孙文东;2.股前外侧肌皮瓣及CT血管造影在修复中晚期口底癌术后缺损中的应用 [J], 罗世洪;肖金刚;孙黎波;张力;曾梁楠;夏德林;周航宇;张磊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在异种角膜移植供体选择中的应用研究 [J], 唐鹏钧;袁晴;马明洋;邵毅;刘启;康红花;韩云;容蓉;申眉;杨启晨;叶蕾;朱佩文4.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J], 王挺;赵振华;杨建峰;孙文东5.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与CT血管造影在足趾移植再造拇指中的临床应用 [J], 李婷;林大为;宋志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