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血脂异常的特点与干预策略
- 格式:ppt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36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版摘要:一、引言二、血脂管理的重要性1.血脂异常的定义和分类2.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3.血脂管理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三、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版的要点1.血脂检测指标及正常范围2.血脂异常的诊断和评估3.血脂管理的策略和方法4.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的血脂管理四、血脂管理的实用性建议1.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2.饮食调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体育锻炼的建议和强度4.药物干预的适应症和副作用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
血脂异常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指导临床医生和患者更好地进行血脂管理,我国发布了2023年版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
二、血脂管理的重要性1.血脂异常的定义和分类血脂异常是指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成分异常,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
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可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血脂异常等。
2.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LDL-C水平的升高,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疾病。
3.血脂管理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通过对血脂进行有效管理,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延缓动脉硬化的进展,降低心血管事件的死亡率。
三、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版的要点1.血脂检测指标及正常范围血脂检测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
正常范围如下:- TC:2.8-5.17mmol/L- TG:0.56-1.69mmol/L- HDL-C:1.04-2.0mmol/L- LDL-C:2.8-4.14mmol/L2.血脂异常的诊断和评估对于血脂异常的诊断,应根据血脂检测结果结合患者的生活方式、家族史、年龄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小榄农村社区40岁以上人群血脂异常现状调查及护理干预雷渊秀;林俊;饶宇科【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榄农村社区40岁以上人群血脂异常的干预效果,为农村社区血脂异常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小榄农村社区40岁以上常住人口进行健康体检,统计血脂异常结果,按照入选标准随机抽取1 208例血脂异常病人为研究对象,评诂其生活方式、自我保健能力和血脂水平及其分层情况,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后6个月调查病人的生活方式、自我保健能力、血脂水平及其分层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病人生活方式明显改善,自我保健能力明显提高,干预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改善血脂异常病人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能力,促使病人血脂达到控制标准.%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for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dyslipidemia in villagers aged over 40 years in Xiaolan rural community,an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yslipidemia in rural community in Xiaolan.Methods:A healthy examination of the resident population aged over 40 years in the rural community in xiaolan was conducted.The results of blood lipid abnormality were measured.One hundred and eighty patients with dyslipidemia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selected criteria.Their lifestyle,self-care ability and blood lipid level and their stratification situation,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of nursing intervention.Six months 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patient's lifestyle,self-care ability,blood lipid level and stratification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Thelevels of total cholesterol,triglyceride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decreased,and the level of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LD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groups(P<0.01).Conclusion: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lifestyle of patients with dyslipidemia,enhance self-care ability,to promote blood lipid control.【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7(031)018【总页数】4页(P2221-2224)【关键词】护理干预;血脂异常;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农村社区【作者】雷渊秀;林俊;饶宇科【作者单位】528415,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528415,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528415,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人群的血脂水平近年来明显升高[1]。
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要点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已在线发表。
本指南是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订版)》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新公布的研究数据制定而成的,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血脂异常防治的主要的纲领性文件。
现将新指南的要点汇总如下:一、关于血脂干预靶点及管理1)LDL-C 作为ASCVD 风险干预的首要靶点;2)非HDL-C作为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高TG、极低LDL-C 患者ASCVD 风险干预的靶点;3)ApoB作为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高TG、极低LDL-C患者ASCVD风险干预的次要靶点;4)高TG作为LDL-C达标后ASCVD高危患者管理指标;5)高Lp(a)作为ASCVD高危患者的管理指标;6)不推荐HDL-C作为干预靶点。
二、降脂治疗目标值根据患者ASCVD危险分层确定LDL-C的控制目标值。
1)低危患者:LDL-C<3.4 mmol/L;2)中、高危患者:LDL-C<2.6 mmol/L;3)极高危患者:LDL-C<1.8 mmol/L且较基线降低幅度>50%;4)超高危患者:LDL-C<1.4 mmol/L且较基线降低幅度>50%。
三、降脂达标的策略1)生活方式干预是降脂治疗的基础;2)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作为降脂达标的起始治疗;3)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LDL-C不能达标者,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治疗;4)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LDL-C仍不能达标者,联合PCSK9抑制剂;5)基线LDL-C 水平较高且预计他汀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难以达标的超高危患者可直接启动他汀联合PCSK9抑制剂治疗;6)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应考虑使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PCSK9抑制剂。
四、高甘油三酯的管理1)TG>5.6 mmol/L 时,可采用贝特类药物、高纯度ω-3 脂肪酸或烟酸类药物治疗,减少胰腺炎风险;2)ASCVD 患者及高危人群接受中等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如TG>2.3mmol/L,应考虑给予大剂量IPE(2 g,每日2 次)以降低ASCVD 风险;3)ASCVD 患者及高危人群接受中等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如TG>2.3 mmol/L,可给予高纯度ω-3 脂肪酸或非诺贝特、苯扎贝特进一步降低ASCVD风险。
厘清血脂异常的认识和治疗误区血脂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近30余年来,我国居民中血脂异常的流行趋势日趋严重,由此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积极防治血脂异常势在必行,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对其认识和治疗存在不少误区,分析如下:1 认识误区1.1 血脂异常就是血脂高这是对血脂异常的概念未正确理解。
血脂异常不仅指血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同时也包含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
通常我们临床将其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1.2 血脂高就是甘油三酯高现实生活中不少人都普遍认为血脂高就是“油水”过多,也就是甘油三酯指标高。
其实,在血脂异常的主要成分中间,最主要的是被称之为“坏”胆固醇的LDL-C。
以LDL-C增高为主要表现的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冠心病、缺血性卒中以及外周动脉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1],随着LDL-C水平增高,ASCVD的发病率与致死致残率也增高。
因此,LDL-C应是目前最重要、最受重视的血脂检测指标,并非TG。
如果把危害最大的“敌人”放掉了,这将对我们人类造成很大的打击。
1.3 血脂化验单没有箭头就是正常血脂化验单上没有显示偏高或偏低的箭头,多数人会认为自己血脂没事。
化验单上显示的正常值是针对一般人群设定的参考值,不同人的“正常值”是不一样的。
我国于2007年制定并颁布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明确指出,一般人群与已有冠心病或糖尿病等疾病,或者已经发生过心梗、中风的患者,血脂治疗值和目标值与化验单上显示的正常值是不同的,后者的血脂目标值要求更严格,要低于血脂化验单上的参考值。
1.4 血脂异常是一种独立疾病血脂异常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不明显,诊断主要依靠化验,给人它没有多大危害感觉。
实质上它是引起多种慢性疾病的罪魁祸首,并不是一种单独疾病。
专题·疾病的调查与预防专家简介:李刚,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心血管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和循证医学分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主持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包括“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发表在SCI收录期刊的论文有17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22篇;主编专著4部,参编专著5部;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河北省医学科学奖一等奖2项。
Email:936770315@qq.com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70316,81601858)作者简介:殷琳,硕士研究生,Email:xiaoyinbubai613@163.com通信作者:李刚,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936770315@qq.com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及预防措施殷琳1,李刚1,21.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唐山063000;2.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心血管科[摘要] 血脂异常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重要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之一,在各年龄层均存在,并呈现年轻化趋势。
通过回顾国内外血脂异常相关指南及研究,该文对血脂异常流行病学以及预防措施进行相关阐述,旨在引起广大民众以及医疗工作者的重视,及早识别、干预血脂异常,必要时进行个体化治疗以降低不良结局,同时为相关部门提供血脂管理措施新思路。
[关键词] 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流行病学研究;危险因素;早期医疗干预;早期干预(教育);综述DOI:10.3969/J.issn.1672 6790.2021.06.003EpidemiologyandpreventivemeasuresofdyslipidemiaYinLin ,LiGangGraduateSchoolofNorthChin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Tangshan063000,ChinaCorrespondingauthor:LiGang,Email:936770315@qq.com[Abstract] Asoneoftheimportantindependentriskfactorsforatheroscleroticcardiovasculardisease(ASCVD),dyslipidemiaexistsinallagegroupsandpresentsayoungertrend.Byreviewingtherelevantguidelinesandre searchondyslipidemiaathomeandabroad,thispaperelaboratesontheepidemiologyandpreventivemeasuresofdyslip idemia,aimingtoattracttheattentionofthegeneralpublicandmedicalworkerstoidentifyandintervenedyslipidemiaasearlyaspossible.Inaddition,individualizedinterventioniscarriedoutwhennecessarytoreduceadverseoutcomes.Thisalsoprovidesrelevantdepartmentswithnewideasforbloodlipidmanagementmeasures.[Keywords] Dyslipidemias;Atherosclerosis;Epidemiologystudies;Riskfactors;Earlymedicalintervention;Earlyintervention(Education);Review 血脂异常通常表现为血总胆固醇(TC)和(或)三酰甘油(TG)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降低以及上述血脂异常共同存在的混合型血脂异常。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特定人群是指具有某些共存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CKD]、脑卒中)、特殊生理状态(妊娠)、儿童、高龄老年人及特殊血脂代谢异常(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
其血脂代谢状态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需要采取更为个体化的血脂管理策略。
近日,发布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对8类特定人群的血脂管理进行了推荐,现整理如下。
01 高血压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动脉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内膜增厚均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
在进行人群ASCVD风险评估时(图1),应将有无高血压特别列出,强调对高血压患者血脂管理的重要性,并根据危险分层,确定高血压个体相应的LDL-C目标值,予以积极降胆固醇治疗。
图1 中国成人ASCVD 总体发病风险评估流程图02 糖尿病糖尿病是ASCVD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特点为TG升高,HDL-C降低,LDL-C正常或轻度升高,但其LDL颗粒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推荐糖尿病患者采用LDL-C和非HDL-C同时作为降脂目标。
≥40岁的糖尿病患者均为高危,1型糖尿病病程≥20 年可作为高危。
而<40岁的糖尿病患者,应结合ASCVD其他因素(高血压、吸烟、HDL-C)和(或)靶器官损害确定ASCVD风险;如患者有≥3个危险因素或合并靶器官损害,也应视为ASCVD高危。
对于ASCVD 风险为中、低危的糖尿病患者,均应将LDL-C控制在2.6 mmol/L以下(表1)。
表1 糖尿病患者血脂目标值推荐建议糖尿病高危患者选择他汀类药物作为基础降脂治疗,如果LDL-C不达标,需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PCSK9抑制剂。
如果LDL-C达标后仍有TG增高或非HDL-C不达标,考虑联合高纯度IPE、ω-3脂肪酸或贝特类药物。
03 慢性肾脏病合并CKD的CVD患者死亡风险显著增高。
CKD 3~4期患者直接归于ASCVD高危人群。
血脂异常(dyslipidemia)指血浆中脂质量和质的异常。
由于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在血浆中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因此,血脂异常实际上表现为脂蛋白异常血症(dyslipoproteinemia)。
血脂异常少数为全身性疾病所致(继发性),多数是遗传缺陷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原发性)。
血脂异常可作为代谢综合征的组分之一,与多种疾病如肥胖症、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密切相关。
长期血脂异常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我国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已明显升高。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2004年)》报道,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估计患病人数1.6亿。
防治血脂异常对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血脂和脂蛋白概述】(一)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
血浆脂蛋白是由蛋白质[载脂蛋白(apoprotein,Apo)]和甘油三酯、胆固醇、磷脂等组成的球形大分子复合物。
应用超速离心方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5大类:乳糜微粒(chylomicron,CM)、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density lipoprotein,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density lipoprotein,I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
这5类脂蛋白的密度依次增加,而颗粒则依次变小。
此外,还有脂蛋白(a)[Lp(a)]。
各类脂蛋白上述4种成分的组成及其比例不同,因而其理化性质、代谢途径和生理功能也各有差异(表8-4-1)。
载脂蛋白是脂蛋白中的蛋白质,因其与脂质结合在血浆中转运脂类的功能而命名。
已发现有20多种A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