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入肠腔的胆固醇和胆酸盐可再吸收经肠肝 循环回收肝内再利用。
(1)胆固醇代谢
血浆胆固醇浓度受多种因素调节:
• 高热量、高脂、高饱和脂肪酸饮食促进胆固醇合成, 使其血浓度升高。
• 饥饿、低热量饮食或肝吸收胆固醇较多时,可抑制 HMG-CoA还原酶活性从而减少胆固醇合成。
• 饮食中含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磷脂酰胆碱合成, 生成较多胆固醇酯,使血浆胆固醇降低。 • 食物中的纤维素可减少胆固醇吸收,阻止胆酸盐肠 肝循环的药物均可降低血浆胆固醇。
中间密度脂蛋白(I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系统进入体循环。食物中的胆固醇约40%被小肠吸
收。
(1)胆固醇代谢
内源性胆固醇在肝和小肠粘膜由乙酸合成
而来,从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酸代谢产生
的乙酰辅酶A是合成胆固醇的基质,合成过程受
羟基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催化。生
成的胆固醇以脂蛋白形式输入体循环。
(1)胆固醇代谢
胆固醇的去路: 构成细胞膜,生成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胆 酸盐,储存于组织等。 未被吸收的胆固醇在小肠下段转化为类固醇 随粪便排出。
(4)游离脂肪酸代谢
游离脂肪酸 (free fatty acids, FFA) FFA 由长链脂肪酸与白蛋白结合而 成。FFA也是机体的主要供给能量的来源。
储存于脂肪组织细胞中的甘油三酯经脂肪
分解可提供大量FFA。
(4)游离脂防酸代谢
神经内分泌机制通过腺苷酸环化酶对细胞中 的脂肪分解酶起调控作用。
(2)甘油三脂代谢
外源性甘油三酯来自食物,消化、吸收后成为
乳糜微粒的主要成分。
内源性甘油三酯主要由小肠(利用吸收的脂肪
酸〉和肝(利用乙酸和脂肪酸)合成,构成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