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血脂异常-----如何合理选择他汀?
- 格式:ppt
- 大小:2.14 MB
- 文档页数:67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在高龄老年人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应用于高龄老年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选取本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78例高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给予两组患者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统计治疗后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达标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疗效确切,但应注意药物用量。
标签:他汀类药物;高龄老人;疗效;安全性选取本院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78例进行对比治疗观察,对他汀类药物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本研究共搜集了2008年6月~2010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9例。
对照组中,男23例,女16例,平均年龄(79.23±2.78)岁;治疗组中,男21例,女18例,平均年龄(80.21±2.33)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患者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均大于100 mg/dL,且均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急性肝内胆汁淤积症、慢性活动性肝炎、甲状腺功能减低及糖尿病等病症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未服用华法林、合心爽、戊脉安、乙胺碘呋酮等药物[1]。
1.2 方法两组均在接受原发病治疗基础上用药。
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每日剂量为20 mg,一次服用。
对照组给予剂量为每日60 mg辛伐他汀治疗,一次服用。
患者用药后半年内,每月对其进行血脂、肝功能及血清肌酸激酶值检查一次;半年后,每3个月对其血脂、肝功能及血清肌酸激酶检查一次;随访1年。
在随访期间,若肝转氨酶在正常范围内,可继续用药;若肝转氨酶有所升高,但尚未超过正常上限值的3倍,患者用药方案不变,但加服保肝药,并重点关注肝转氨酶变化;若患者肝转氨酶升高超过了正常上限值的3倍,则须立即停止用药,加服保肝药物,重点检测患者肝转氨酶变化[2];若患者有肌肉症状且血清肌酸激酶值升高达上限的5倍以上者,应即刻停药观察,且退出试验。
保和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性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摘要]目的:观察保和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性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间60位老年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均30人。
研究组阿托伐他汀+保和丸治疗,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且血脂水平的改善比对照组好(P<0.05),而不良反应二组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临床治疗老年高血脂症使用保和丸加减联合阿托伐他汀疗效更好,且安全性良好,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关键词]高脂血症;保和丸;阿托伐他汀;老年基金项目:大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课题(项目编号:1611019)*通信作者:金鑫,E-mail:****************高脂血症患者检测为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血脂异常[1]。
此类患者极易引发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发病后病死率极高[2]。
血脂浓度还会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胰腺炎等。
临床治疗应用保和丸、阿托伐他汀药物效果较好,能有效减少胆固醇合成,发挥其降血脂的作用,但在老年人群中是否有效,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文中分析选用的60例病案,均选自2021年间就诊老年医学中心住院治疗患者,男女患者比例38:22,平均年龄(77.2±4.6)岁。
临床诊断TG高、TC高、且两项均高占16例患者,分组数据差异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在院进行医治期间均服用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患者每天晚上口服量20mg[3]。
研究组患者阿托伐他汀用法用量均与对照组相同,服用保和丸为早晚各一次[4]。
1.3观察指标比较临床治疗后不良反应、临床有效率、血脂控制恢复情况,在治疗后4、8周后空腹12h静脉血检测分析[5]。
1.4疗效标准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频数、百分比。
血脂异常老年人需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胡大一;刘梅林
【期刊名称】《健康促进》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大量临床试验证实,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被视为安全、有效的调脂药物。
由于临床医师对老年人群尤其是高龄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否能同样获益,以及对长期治疗的安全性心存疑虑,老年人他汀类药物的处方率较低,有用药适应证的老年人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不足半数。
基于目前我国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严重不足的现状,为了能积极干预老年人的血脂异常,特将老年人用他汀类药物调脂的专家共识介绍给大家。
【总页数】3页(P12-14)
【作者】胡大一;刘梅林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2.6
【相关文献】
1.老年血脂异常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J], 顾华丽;秦明照
2.他汀类药物治疗年龄大于80岁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效果 [J], 徐雯霞;龚燕;杨春华;乐嫣;庞小芬
3.非他汀类药物治疗血脂异常的实践应用 [J], 李慧芳; 杨贵荣; 杨长春
4.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患者给予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的效果分析 [J], 任寰;
苏嘉华;金鑫;杜鹤
5.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血脂异常的疗效比较 [J], 苏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蒲参胶囊和氟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对比观察目的:比较蒲参胶囊和氟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86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蒲参胶囊组和氟伐他汀组各43例,分别给予口服蒲参胶囊(4.0 g/次,3次/d)和氟伐他汀钠胶囊(40 mg/次,1次/d),共治疗4周,观察其降脂疗效和药物副作用。
结果:两组治疗4周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有明显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05);蒲参胶囊降TG总有效率(60.00%)高于氟伐他汀(P<0.05);氟伐他汀降TC、LDL-C总有效率(分别为64.00%和61.54%)高于蒲参胶囊(P<0.05);两组升高HDL-C 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
氟伐他汀治疗期间2例(4.65%)出现上腹不适、恶心等消化道症状,另有2例血清肝酶和肌酶水平大于正常值上限3倍。
而蒲参胶囊组未见不良反应。
结论:蒲参胶囊和氟伐他汀均为有效的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降脂药物。
蒲参胶囊降甘油三酯优于氟伐他汀。
氟伐他汀降降胆固醇优于蒲参胶囊。
在药物安全性方面,蒲参胶囊优于氟伐他汀。
标签:高脂血症;蒲参胶囊;氟伐他汀;老年高脂血症是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或血总胆固醇(TC)或甘油三酯(TG)过高,属于老年人常见病,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3]。
因此,纠正脂质代谢紊乱,对改善冠心病、高血压的预后,降低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老年患者多种疾病共存,由于增龄还会引起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改变,容易出现药物副作用。
故对于老年高脂血症的合理干预和治疗仍是一条探索之路。
蒲参胶囊(Pushen capsule)是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新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
氟伐他汀(Fluvastatin)是老年患者常用的他汀类降脂药。
因而,笔者从降脂疗效、用药安全性两方面对两者治疗老年高脂血症作一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甚至使斑块消退,从而打破了冠心病不可逆转的传统观念。
但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使用其可能产生的弊端也浮出水面。
由于他汀类与较多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Abstract:Statins can reduce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slow atherosclerotic plaque development,even make the plaque regression,thus breaking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s irreversible. But with the widespread use of statins,the potential drawbacks have surfaced. Becaus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tatins and more drugs,increasing the risk of adverse reactions.Key words:Therapeutic effect;Adverse drug reaction;Drug interaction;Preventive measures1 他汀类药物的治疗作用他汀类药物(statins)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临床上应用很普遍的一类降脂药物,除具有调节血脂作用外,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早期应用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延缓动脉粥样硬化(AS)程度、抗炎、保护神经和抗血栓等作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他汀类药物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及以胆固醇升高为主的混合性血脂异常症。
他汀类药物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1-12-02T14:26:00.16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0期作者:依马木麦麦提.麦麦提沙吾提1(副主任医师)马依拉.阿比提2([导读] 胆固醇水平与65岁以上老年人的心血管病死亡率以及全因死亡率密切相关。
依马木麦麦提.麦麦提沙吾提1(副主任医师)马依拉.阿比提2(主治医师)(1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二科新疆喀什844000;2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超声科新疆830000)【摘要】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主要发生在>65岁的人群之中。
胆固醇水平与65岁以上老年人的心血管病死亡率以及全因死亡率密切相关。
过去10余年中,国内外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降脂试验,这些研究结果有力论证了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在冠心病及相关疾病一、二级预防中的重要意义。
他汀类调脂药物不仅可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而且可使冠心病患者死亡率及事件再发率下降。
本文对近来他汀类药物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作一介绍。
【中图分类号】R11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333-021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理人体血循环中胆固醇主要来自于两种途径,即体内(肝脏与外周组织)生物合成和肠道吸收。
在胆同醇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其关键性的限速环节是在3一羟-3一甲基戊二酸辅酶A还原酶(HMG.CoA)。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发挥活性作用,从而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
正常情况下,肠道内胆固醇分别来自于饮食摄入与胆汁,其中由肝脏形成并经胆汁排泌入肠道的胆固醇约占3/4。
2多中心关于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研究ALLIANCE研究比较了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使LDL-C降到80mg/dl与常规治疗间的疗效。
其亚组为了确定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65岁以上患者是否同65岁以下患者一样安全。
分析比较了阿托伐他汀治疗与一般治疗对年龄>65岁亚组(n=1001)的效果。
他汀类药物治疗年龄大于80岁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效果徐雯霞;龚燕;杨春华;乐嫣;庞小芬【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年龄>80岁的血脂异常老年人群中临床应用的获益情况及安全性,从而为老年人群临床应用他汀类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5月在编的年龄>80岁且血脂异常的上海市黄浦区离休干部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予血脂宣教、低脂饮食、适当运动;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每晚口服40 mg普伐他汀.随访6个月血脂、肝肾功能、肌酶、炎症因子变化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胆固醇和尿酸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伐他汀应用于年龄>80岁的人群,可显著降脂、减少炎症因子等,对于肝肾功能、肌酶、心室功能等方面无明显副作用.【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9(016)005【总页数】4页(P59-62)【关键词】他汀类药物;老年人;血脂异常;炎性因子【作者】徐雯霞;龚燕;杨春华;乐嫣;庞小芬【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老年科,上海20002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老年科,上海20002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老年科,上海20002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放免检验科,上海20002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老年科,上海20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8.2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对老年人群健康的影响尤其显著[1]。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2]。
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是安全、有效的调脂药物。
⾟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有什么区别?怎么选?他汀类药物除了良好的降脂作⽤外,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改善⾎管内⽪、抑制⾎⼩板聚集和抗⾎栓作⽤,有利于防⽌动脉硬化的形成、稳定斑块。
⽬前临床上⼴泛应⽤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管疾病,降低冠⼼病、脑中风等疾病风险。
⾟伐他汀(舒降之)、阿托伐他汀钙⽚(⽴普妥)、瑞舒伐他汀钙⽚(可定)是临床常⽤的他汀类药物。
它们各有什么不同,该如何选⽤呢?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伐他汀发展历程三代、辉瑞、97年上市三代、阿斯利康、03年上市⼆代、默沙东,91年上市降LDL-C幅度(推荐有效剂量下)40%-50%55%-65%30%-40%推荐⽤量10mg,1⽇1次,<80mg5-10mg,1⽇1次,<20mg5-40mg,晚间1次半衰期(h)1413-203给药时间⼀天内任何固定时间⼀天内任何固定时间晚餐时肾损患者⽆需调整剂量重度肾损禁⽤严重肾功能损害应监测⽣物利⽤度14%20%5%除了上⾯的不同外,在适应症、使⽤⽅法和药物副作⽤⽅⾯也有所不同。
适应症&使⽤⽅法的不同阿托伐他汀钙⽚(⽴普妥)适应症:⽤于原发性⾼胆固醇⾎症、混合型⾼脂⾎症或饮⾷控制⽆效杂合⼦家族型⾼胆固醇⾎症患者。
冠⼼病或冠⼼病等危症(如:糖尿病、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等)合并⾼胆固醇⾎症或混合型⾎脂异常的患者。
使⽤⽅法:常⽤的起始剂量为10mg,每⽇⼀次。
剂量调整时间间隔为4周或更长。
最⼤剂量为80mg,每⽇⼀次。
瑞舒伐他汀适应症:经饮⾷控制和其它⾮药物治疗仍不能适当控制⾎脂异常的原发性⾼胆固醇⾎症。
使⽤⽅法:常⽤起始剂量为5mg,1⽇1次,对于需要更强效地降低低密度脂蛋⽩胆固醇(LDLC)的患者可考虑10mg,1⽇1次作为起始剂量,该剂量能控制⼤多数患者的⾎脂⽔平。
起始剂量如果不能较好地起到降脂效果,可以在服药4周后调整剂量⾄⾼⼀级的剂量⽔平,每⽇最⼤剂量为20mg。
⾟伐他汀适应症:⾼脂⾎症、冠⼼病、降低死亡的危险性;降低冠⼼病死亡及⾮致死性⼼肌梗塞的危险性;降低中风和短暂性脑缺⾎的危险性;降低⼼脏⾎管重建⼿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及经⽪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危险性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包括减少新病灶及全堵塞的形成。
血脂异常防治建议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引言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其中冠心病的发病与死亡率在某些地区正在上升;已有的证据说明冠心病的发病中有若干危险因素起重要作用,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在以上各因素中高胆固醇血症最被重视,其临床意义已经反复证实,随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长期控制血胆固醇于合适的水平,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降低血胆固醇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近年来,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的认识正在加深;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大多数人可以经过此法降低血脂;近来新发展的调脂药物已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作为危险因素一、总胆固醇TC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由以下研究证实:1动物实验;2人体动脉粥样斑块的组织病理学与化学研究;3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脂检查;4遗传性高脂血症易早发冠心病;5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发现;6干预性预防治疗试验的结果;血清TC在4.5mmol/L173mg /d1以下冠心病较少,冠心病人血清TC多数在,血清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血清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二、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在血中主要以LDL的形式存在,目前公认LDL属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其血中水平越高,动脉粥佯硬化的危险性越大;高密度脂蛋白HDL:HDL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其证据来自:1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家族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者易患冠心病;3干预性试验中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可使动脉粥样硬化减退,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L35mg/dl属于过低,流行病学资料发现血清HDL-C每增高/L15mg/d1,则冠心病危险性降低2-3%;三、甘油三酯TG饮食中脂肪以TG存在,吸收后以乳糜微粒循环于血中餐后大约12小时后从血中消除,血TG 恢复至原有水平,TG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循环于血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如转变为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则致动脉粥样硬化能力增高,血TG>2mmol/L176mg/d1并伴有LDL-C高或HDL-C低则冠心病危险性增加;四、其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除血脂异常外,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也属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年龄大,男性,女性绝经期后,冠心病家族史属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越多,发病的可能性越大;1.年龄:随年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增加;2.性别: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在中年时约高3-4倍绝经期后妇女发病增高,但男女之比仍在1倍左右;3.高血压:无论收缩压或舒张压长期增高,均使冠心病危险性增加;4.吸烟:其危险程度与吸烟量相关,吸烟者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可高l倍;5.糖尿病与糖耐量减低:男性的冠心病危险性增性高2倍,女性约高3-4倍,不论胰岛素依赖与否,危险同样加;6.冠心病家属史:直系亲属中有冠心病史,尤其有早发冠心病指男性在55岁前,女性在65岁前发病者,冠心病危险性增加;其他有关危险因素尚有肥胖,活动少的生活方式等,血中纤维蛋白原增高,血胰岛素抵抗、血中脂蛋白a,增高或高半胀氨酸血症等作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重要性正在研究中;高脂血症的分类一、从临床上,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四类: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水平增高;2.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TC与TG水平均增高;3.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水平增高;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HDL-C水平减低;二、按病因高脂血症可分为:1.原发性高脂血症;2.继发性高脂血症:常见的病因为: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低下、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的预防与一般西方国家不同,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地方,尤其是内地农村,人群中高脂血症尚不多见;在当前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应重视对高脂血症,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积极预防;预防措施以饮食控制为主,也包括其他非药物性生活方式调节措施;方法主要依靠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广泛和反复的健康教育,并与整个心血管病和其他慢性病防治的卫生宣教相结合;目的是使人群中血脂保持在较低水平或降低,以普遍提高健康水平;高脂血症治疗步骤1.血脂异常对象的检出;2.判断血脂水平及类型;3.根据临床上是否已有冠心病或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及有无危险因素,结合血脂水平,全面评价;决定治疗措施及血脂的目标水平;4.分清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脂血症,属后者则诊治其原发病;5.决定饮食治疗和生活方式调节的方法并给予指导;6.决定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及药物选择;7.防治进程的监测;一、血脂异常对象的检出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采取人群血脂普查有因难、以下作为应接受血脂检查的对象:1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2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3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4有黄瘤或黄沈者;5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以下可考虑作为接受血脂检查的对象:140岁以上男性;2绝经期后女性;二、血脂检查1.项目:血清TC、血清HDL-C、血清TG、血清LDL-C用Fnedewald公式计算:LDL-Cmmol /L=TC HDL-C TG/2. 2或LDL-Cmg/d1=TC HDL-C TG/5但限于TG</L,TG>/L时须用直接检测法;血脂测定技术及其标准化建议见附件1;2.复查:如首次检测发现异常则宜复查禁食12-14小时后的血脂水平,1-2周内血清胆固醇水平可有l10%的变异,实验室的变异容许在3%以内,在判断是否存在高脂血症或决定防治措施之前,至少应有二次血标本检查的记录;3.意义判断血清TC/L200mg/d1以下合适范围20l 边缘升高/L220mg/d1以上升高血清LDL-C/L120mg/d1以下合适范围12l-139m 边缘升高/L140mg/d1以上升高血清HDL-C/L40mg/d1以上合适范围/L35mg/d1以下减低血清TG/L150mg/d1以下合适范围/L150mg/d1以上升高高脂血症治疗原则1.高脂血症治疗用于冠心病的预防时,若对象为临床上未发现冠心病或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属于一级预防,对象为已发生冠心病或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属于二级预防;2.区别一级与二级预防并根据一级预防对象有无其他危险因素及血脂水平分层防治;3.以饮食治疗为基础,根据病情、危险因素、血脂水平决定是否或何时开始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防治措施一、可分为非药物和药物措施1.非药物治疗措施:包括饮食和其他生活方式的调节,用于预防血脂过高,也是高脂血症治疗的基础;1饮食调节见附件2: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对象;目的:保持合适的体重,降低过高的血脂,兼顾其他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如限制食盐量;方式:控制总热卡量;减低脂肪,尤其是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人量;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减少饮酒和戒烈性酒;2其他非药物治疗措施:包括运动锻炼和戒烟;在降压药物治疗中注意噻嗪类利尿药可能增高TC与LDL-C或TG,ß阻滞剂可能增高TG和降低HDL-C;钙桔抗剂和ACEI对血脂影响少;2.药物治疗措施1一级预防:适用于不能进行饮食及非调脂药治疗或治疗后疗效不满意的对象,以TC与LDL-C水平为判断基础;无冠心病危险因子者:TC>/L240mg/d1,LDL-C>/L160mg/d1;有冠心病危险因子者:TC>L220mg/d1,LDL-C>/L140mg/dl;2二级预防TC>/L200mg/d1,LDL-C>/L120mg/dl;二、可选药物种类及用法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洛伐他汀,10-80mg每晚一次或每日分二次口服;辛伐他汀,5-40mg每晚一次口服;普伐他汀,10-40mg每晚一次口服;氟伐他汀,10-40mg每晚一次口服;胆酸隔置剂:考来烯胺,4-24g每晚一次或每天分二次口服;考来替哌,5-20g每晚一·次或每天分二次口服;贝丁酸类:非诺贝特,100mg每天3次或微粒型200mg每天一次口服;苯扎贝特,200mg每天3次或缓释型400mg每天一次口服;吉非罗齐,300mg每天3次或600mg每天二次,或缓释型900mg每天一次口服;烟酸类:烟酸,100mg每天3次渐增至1-3g/天口服;阿西莫司,250mg每天l-3次口服;三、防治目标水平1.无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也无冠心病危险因子者:TC</L220mg/d1,TG<L150mg/d1,LDL-C</L140mg/d1;2.无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但有冠心病危险因子者:TC</L200mg/d1,TG</L150mg/dl, LDL-C</L120mg/d1;3.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者:TC</L180mg/dl,TG<1. 70mmol/L150mg/d1,LDL-C</L100mg/d1;高胆固醉血症:首选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其降低TC能力为20%一30%,降LDL-C能力为30%一35%,还轻度增高HDL-C及轻度降低TG;胆酸隔置剂用足量可降TC与LDL-C,效果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相近,但不易耐受,故可以较小剂量用于轻度TC或LDL-C增高者;贝丁酸类轻至中度降低TC与LDL-C,降低TG能力高于他汀类,并升高HDL-C;烟酸类降低TC、LDL-C与TG,升高HDL-C,但副作用使其应用受限;阿西莫司的副作用较小;对TC或LDl-C极度增高者可采用他汀类与胆酸隔置剂合并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如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减轻体重,减少饮酒,戒烈性酒等不能降低TG至/L360mg/d1以下时,可应用贝丁酸类,不用烟酸,胆酸闲置剂或他丁类药;混合型高脂血症:如以TC与LDL-C增高为主,可用他丁类;如以TG增高为主则用贝丁酸类;如TC,LDL-C与TG均显著升高,可能联合用药治疗,联合治疗选择贝丁酸类加胆酸隔置剂类,或胆酸隔置剂类加烟酸;谨慎采用他丁类与贝丁酸类或烟酸类的合并使用;高血脂血症患者的开始治疗标准值及治疗目标值见附表;附表高脂血症患者的开始治疗标准值及治疗目标值饮食疗法开始标准,药物治疗开始标准, 治疗目标值1.动脉粥样硬化病- TC>/L220mg/d1 TC>L240mg/dl TC</L220mg/d1其他危险因子一 LDL-C>/L140mg/d1 LDL-C>/L160mg/d1 LDL-C<L140mg/d12.动脉粥样硬化病- TC>L200mg/d1 TC>/L220mg/d1 TC</L200mg/d1其他危险因子十 LDL-C>/L120mg/d1 LDL-C>/L140mg/dl LDL-C</L120mg/d13.动脉粥样硬化病十 TC>4.68mmol/L180mg/d1 TC>/L200mg/d1 TC</L180mg/d1 LDL-C>/L100mg/d1 LDL-C>/L120mg/d1 LDL-C</L100mg/d1四、治疗进程监测饮食与非调脂药物治疗后3-6个月复查血脂水平,如能达到要求即继续治疗,但仍每6个月至1年复查,如持续达到要求,每年复查一次;药物治疗开始后6周复查,如能达到要求,逐步改为每6-12个月复查一次,如开始治疗3-6个月复查血脂仍未达到要求则调整剂量或药物种类3-6个月后复查,达到要求后延长为每6-12个月复查一次,未达到要求则考虑再调整用药或联合用药种类;在药物治疗时,必须监测不良反应,包括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必要时测定肌酶;老年人:高脂血症使老年人中发生冠心病事件的可能性仍存在,成年人中的防治原则可用于老年人,但药物使用应注意剂量及副作用,降脂不宜过剧过急;妇女:绝经期前妇女除非有严重危险因素,一般冠心病,发病率低,故可用非药物方法防治,有严重危险因素及高脂血症者方考虑药物防治;绝经期后妇女高脂血症发生机会增多,冠心病危险性也增高,故应积极治疗,除上述药物外,雌激素替代疗法对降低血脂也有效;诸俊仁陶寿淇执笔本文编辑:宁田海附件1血脂测定技术及其标淮化的建议血脂测定应力求符合标准化要求,使不同实验室对同一批标本的测定值落入可允许的"不精密度"以变异系数cv表示与"不准确度"以与靶值的偏差表示范围内见附表;因此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实验室标准化方案并落实有领导的质量保证制度;附表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所制定的技术目标血脂指标不准确度偏差不精密度CV 总误差TC <土3%<3%%TG <土5%〈5% <15%HDL-C目前<土10%<6% <22%1998年<土5%<4% <13%LDL-C <土4%<4% <12%注:·总误差=偏差%十1.96CV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全面推广血脂测定标准化的条件,应首先在迫切需要做到标准化的研究工作中进行,以便取得经验逐步推广,例如: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国际间与地区间血脂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多中心协作的心血管疾病一级与二级预防试验;各医疗单位的临床实验室应争取在2000年前做到血脂分析质量达到或接近所规定的技术目标;一、血脂测定项目建议采用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四项;上述四项一律采用血清测定,如用EDTA抗凝血浆EDTA-Na2 lmg/lml血时,测定结果应乘以;二、受检者的准备及取血方法1.空腹12小时可少量饮水后取前臂静脉血只查TC时可以不空腹;2.取血前应有2周时间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近期内无急性病、外伤、手术等意外情况;3.取血前24小时内不饮酒,不作剧烈运动;4.取血前最好停止应用影响血脂的药物如血脂调节药、避孕药、某些降血压药、激素等数天或数周,否则应记录用药情况;5.除卧床的患者外,一律以坐位5分钟后取血;6.止血带使用不超过1分钟,静脉穿刺成功后即松开止血带,让血液缓缓吸入针管;7.由于血脂的个体内变动较大,最好测2-3次间隔l周,取平均值;三、血标本的处理与贮存1.血标本应尽快送实验室,室温下静置30-45分钟后离心最多不得超过3小时;即时吸出血清,在密闭的小试管中保存;2.血清放在4℃冰箱中,4项测定值在3天内稳定;如不能在3天内分析,应贮存在-20℃冰箱中,可稳定数周;长期贮存则应在-70℃以下;血清不可反复冰冻、融化,否则LDL-C值最不稳定;四、测定方法采用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的推荐方法;随着技术的进步,实验方法会有所更新,今后采用新方法时应经过学会讨论通过,并且使新方法的测定值与相应的原推荐方法的测定值保持一致;1.TC测定:推荐酶法CHOD-PAP法;见: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185-187;2.TC测定:推荐酶法CHOD-PAP法;见: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249-25l;此法测定结果已除去游离甘油FG,目前国内多数商品试剂用不去除甘油的一步酶法;在一般情况下,血清中FG不超过/L即相当于/L,但在病理情况下FG值变动较大,故应逐步改用二步酶法;3.HDL-C测定:推荐PTA-Mg法沉淀HDL以外的脂蛋白,然后用CHoD-PAP法测上清波中的HDL-C;见: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3ll-312;4.LDL-C测定:推荐公式计算或直接测定法;Friedewald公式计算法:以mmol/L计:LDL-C=TC HDL-C TG/2.2;以mg/dl计:LDl-C =TC HDL-C TG/5注1:计算值是否可靠,依赖于TC、HDL-C、TG三项测定的准阴性;注2:下列情况下不应采用公式计算:1血清中存在乳糜微粒时;2血清TG水平>4.52mmo1/L400mg/dl时;3血清中存在异常9脂蛋白时m型高脂蛋白血症;注3:计算出的LDL-C中包括中间密度脂蛋白与脂蛋白a所含的胆固醇在内,由于冠心病危险水平的估计中,过去一直采用这样的数据,而且单独测定LDL-C与Lpa有技术困难,故仍按习惯采用计算法;直接测定法聚乙烯硫酸沉淀法;见: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381-382;五、参考标准按上列推荐方法所规定的参考标准;六、分析质量保证.由专题组或地区性组织召集参与实验室研究落实;1.建立及坚持室内质控,或参与全国性或地区性质控;活动;2.组织落实对参与实验室的技能状态考核每年2次:及必要的技术指导;3.四项实验的技术指标附表;李健斋执笔附件2高脂血症的膳食治疗根据最近的研究,在东方人群中血清总胆固醇每增加/L23mg/dl,冠心病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34%;因此在东方人群中防治高脂血症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膳食治疗的主要内容影响血清总胆固醇的主要营养成分是饱和脂肪酸及膳食胆固醇,以及因膳食热量的摄入与消耗不平衡而导致超重和肥胖;因此膳食治疗的主要内容是降低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以及控制总热量和增加体力活动来达到热量平衡,同时为防治高血压还应减少食盐摄入量;这是治疗血清胆固醇升高的第一步,同时也要贯穿在降脂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的全过程;二、膳食治疗的目标对于高胆固醇血症进行膳食治疗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降低血清胆固醇,同时需要保持患者在其性别、年龄及劳动强度的具体情况下有一个营养平衡的健康膳食,还要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增加保护因素;由于高脂血症患者的膳食往往是不平衡的,因此膳食治疗的目标是对有关的营养成分规定一个限度表1;表1高血清胆固醇膳食治疗目标营养素建议总脂肪<30%kcal饱和脂肪酸 8%kcal多不饱和脂肪酸 8%kcal-10%kca1单不饱和脂肪酸 12%kcal-14%kca1碳水化合物>55%kcal蛋白质 15%左右胆固醇<300mg/日总热量达到保持理想体重上述目标是参考美国成人高胆固醇检出、评价与治疗方案ATPII的膳食治疗方案,又根据我国人群90年代膳食情况略作修改而成;此方案大体相当于目前我国大城市中年人群营养素平均摄人员,因此对于高脂血症患者是可以做到的,其中最关键的是脂肪、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昼;至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热量百分比可以互有增减,例如蛋白质热量百分比为12%kcal,碳水化合物热量百分比为58%kcal也可;热量百分比的计算方法:脂肪或脂肪酸%kcal={脂肪或脂肪酸摄入量g9/总热量kcal}100%蛋白质%kcal={蛋白质摄入量g4/总热量kcal}l00%碳水化合物%kcal={碳水化合物摄入量g/总热量kcal}l00%三、膳食治疗的方法及具体事实方案中国人膳食中以上几种成分的主要事物来源如下饱和脂肪酸:家畜肉类尤其是肥肉、动物油脂、奶油糕点、棕桐油;胆固醇:蛋黄、蛋类制品、动物内脏、鱼子、蛇鱼、墨鱼;总脂肪:肉类尤其肥肉、动物油脂、植物油植物油固然能提供不饱和脂肪酸,但它和动物油一样能提供较高的热量,有些植物油也台一定量的饱和脂肪酸,故植物油也不应摄入过多;具体膳食控制方案见表2,这个方案的重点是根据上述食物来源来指导患者限制某些食物摄入量,并选择适当品种,同时考虑到有利于降低其他危险因素水平,如限盐、增加抗氧化维生素蔬菜水果等;此控制方案列为对高脂血症膳食治疗的总体要求,实际应用时要针对患者情况加以个体化,即根据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或LDL-C水平及其目前膳食存在的主要问题阅承┫钅壳康鹘逃R陨峡刂品桨敢部梢杂美醋魑兰刍颊呱攀车牟慰急曜迹绕渥胖亓私馊狻⒌啊⑹秤糜秃透獾闾鹗车纳闳肓考捌分帧H缬谐碇限制量"或多食用表中所列"应减少或避免"的品种者,即应进行教育,要求减量并选择表中所列"选择品种";在治疗前及治疗中评价患者膳食及对膳食教育依从性可参照表3进行询问和记录;表3询问的结果如每天摄入肉类>75g,或蛋类每周>4个,或食用煎炸食品每周5-7次,或食用奶油糕点每周5-7次者,应视为对高脂血症者不合理的膳食,予以教育使之改正,如经常食用肥肉或动物内脏,虽然<75g/日,亦应予引导,建议改用瘦肉包括畜、鱼及家畜的瘦肉;表2高脂血症膳食控制方案达到AHA StepI食物类别限制量g/日选择品种减少或避免品种肉类 75g 瘦猪、牛、羊肉去皮藏肉鱼肥肉、禽肉皮加工肉制品肉肠类鱼子、鲍鱼动物内脏:肝、脑、肾肺、胃、肠蛋类奶类 3-4个/周250g 鸡蛋、鸭蛋、蛋清牛奶、酸奶蛋黄全脂奶粉、乳酷等奶制品食用油 20g2平勺花生油、菜子油、豆油、葵花子油、色拉油、调和油、香油棕桐油、猪油、牛羊油、奶油、鸡鸭油、黄油糕点、甜食最好不吃油饼、油条、炸糕奶油蛋糕巧克力、冰洪淋、雪糕糖类新鲜蔬菜 10g1平勺400g-500g 白糖、红糖深绿叶菜红黄色蔬菜新鲜水果 50g 各种水果加工果汁、加糖果味饮料黄酱、豆瓣酱、咸菜盐 5g半勺谷类 500g男400g女米、面、杂粮干豆 30g或豆腐150g 豆制品豆腐干等45g 黄豆、豆腐、豆制品油豆腐、豆腐泡、素什锦指脑力劳动或轻体力劳动;体重正常者对于高甘油三脂血症和血清HDL-C过低者的治疗应以控制体重为主要目标,因为它们常是代谢异常综合征或称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一部分;控制体重除应限制膳食中的高热量食品如脂肪、甜食等之外,还应增加体育锻炼,如步走,侵跑,体操,骑自行车等,每天坚持20-30分钟,以达到热量收支平衡;超重肥胖,血清甘油三脂增高者除按照上述治疗方案外,还应适当控制主食,即吃"八成饱";。
瑞舒伐他汀钙对高龄血脂异常患者降脂达标率的影响田昌荣;申潇竹【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70岁血脂异常老年患者降脂达标率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血脂异常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100例,均睡前口服瑞舒伐他汀钙,5 mg组每日睡前口服瑞舒伐他汀钙5 mg,10 mg组每日睡前口服瑞舒伐他汀钙10 mg.试验观察期6周,服药期间均进低脂饮食,分别于试验前和试验1,2,4,6周检测患者血脂,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 10 mg组治疗1,2,4,6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值明显低于5 mg组(P<0.05);10 mg组治疗1,2周LDL-C达标率明显高于5 mg组(P<0.05).随访6周内,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 mg组因不良反应退出试验者明显多于5 mg组(P<0.01).结论在降脂达标的前提下,采用5 mg·d-1瑞舒伐他汀钙治疗>70岁老年血脂异常患者更合理.【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13(032)008【总页数】4页(P1027-1030)【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钙;血脂异常;降脂达标率【作者】田昌荣;申潇竹【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连云港,222006;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连云港,222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2;R965随着中国进入老龄社会,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最重要的疾病[1-3]。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证实,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的独立危险因素,他汀类调脂药物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成为各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推荐的治疗措施[4-8]。
然而由于多数临床试验在经过严格筛选<70岁心血管疾病及高危患者中完成,临床医师对老年人群尤其是>70岁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否同样获益,以及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存在疑虑[9-10]。
2009年9月~2012年5月,笔者观察了小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70岁血脂异常老年人降脂达标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临床研究·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4月第19卷第8期38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会对心脏、肾脏、脑血管等造成损害。
血脂异常是指人体内脂质蛋白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三项指标超出正常范围,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会表现出下降,这也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损害血管内皮功能的主要因素。
老年高血压患者通常指65岁以上者,其中有部分患者同时伴有血脂代谢异常情况,会增加各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1]。
此次研究将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组治疗的方式寻求更加安全、有效地药物疗法,现做如下汇报。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4例老年高血压伴血脂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7例。
其中实验组25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为60~82(71.2±4.1)岁;高血压病程在3~12(6.5±1.9)年。
对照组24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为60~83(71.5±4.0) 岁;高血压病程在3~11.5 (6.4±1.8) 年。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此次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及批准。
纳入标准:年龄在60岁及以上,舒张压、收缩压分别在90 mmHg 及以上、140 mmHg 及以上;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相关诊断标准;血脂四项检查结果均符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相关标准;入组者均为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伴有糖尿病者、冠心病者以及不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实验组:本组患者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两种药物联合疗法。
其中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356)晨起口服,5 mg/次,1次/d ;阿托伐他汀钙片(北京福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100),口服,20 mg/次,1次/d。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能被长期服用吗?随着当前临床上冠心病病例基数的不断扩大以及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选择接受药物治疗。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属于临床的治疗冠心病常用药物,此类药物的应用历史久,且均可发挥较好的疗效。
那么,他汀类降血脂药物能被长期服用吗?本文将带领读者们认识和了解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情况及用药注意事项等,以促进人们正确使用降脂药物,并维持机体健康水平。
一、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作用机制他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可有效降低患者血胆固醇指标水平,同时减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可能作用机制主要包括:(1)他汀类药物可通过竞争性的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的还原酶,进而导致肝细胞当中胆固醇的合成减少,刺激肝细胞的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量增加,并促使循环中LDL、LDL前体清除,从而起到降低血浆LDL水平及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内皮功能失调是引发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他汀类药物可有效改善人体内皮功能。
(3)他汀类药物可显著减少患者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并减少因氧化型LDL诱导巨噬细胞增生,并减少暴露在氧化型LDL巨噬细胞当中胆固醇酯聚集,以维持患者粥样斑块稳定性。
(4)他汀类药物还可降低患者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从而降低炎症指标相关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二、治疗指南对他汀类药物应用的建议在当前临床针对冠心病的防治当中,降低患者LDL指标水平是作为治疗的首要目标。
他汀类药物是当前临床用以降低患者LDL水平药物中,疗效最强的一类药物,也是当前临床上唯一能降低患者冠心病死亡率、总死亡率的一类调脂药物。
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研究认为,他汀类药物是一类具有强效且耐受性较好的降脂药物,通过他汀类药物可治疗因各种原因导致致命、非致命性的心肌梗死,并降低冠心病患者中风及死亡风险,该药物的应用还可减少患者冠脉搭桥手术施行率。
但他汀类药物的治疗费用偏高,临床推荐用于极高危患者一级预防以及心血管患者二级预防的应用。
[基金项目]上海市黄浦区科委、卫计委科技项目(HKW201451)。
▲通讯作者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对老年人群健康的影响尤其显著[1]。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2]。
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是安全、有效的调脂药物。
但是目前缺乏专为80岁以上老年人设他汀类药物治疗年龄大于80岁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效果徐雯霞1龚燕1▲杨春华1乐嫣2庞小芬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老年科,上海200020;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放免检验科,上海200020[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年龄>80岁的血脂异常老年人群中临床应用的获益情况及安全性,从而为老年人群临床应用他汀类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5月在编的年龄>80岁且血脂异常的上海市黄浦区离休干部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
对照组予血脂宣教、低脂饮食、适当运动;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每晚口服40mg 普伐他汀。
随访6个月血脂、肝肾功能、肌酶、炎症因子变化情况并进行分析。
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胆固醇和尿酸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研究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后,研究组总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普伐他汀应用于年龄>80岁的人群,可显著降脂、减少炎症因子等,对于肝肾功能、肌酶、心室功能等方面无明显副作用。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老年人;血脂异常;炎性因子[中图分类号]R59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9)02(b)-0059-04Effect of the statins to the elder patients over 80years old with dyslipi⁃demiaXU Wenxia 1GONG Yan 1▲YANG Chunhua 1LE Yan 2PANG Xiaofen 11.Department of Geriatrics,Luwan Branch of Ruiji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20,China;2.Radioimmunoassay Laboratory,Luwan Branch of Ruiji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2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enefit and safety situation of statins delivered to the elder people over 80years old with dyslipidemia in clinical practice,and consequently provide guideline for the statins therapy applied to the elder people.Methods A total of 80cases of the registered retired officers over 80years old from August 2014to Mag 2017in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with dyslipidemia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all the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with 40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blood lipid knowledge education,low fat diet and proper physical practice;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40mg/d Pravastatin po qn on the basis of the therapy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two groups were followed up for 6months about blood lipid,hepatorenal function,myocardial enzyme and inflammatory factor and analysis was performed.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total cholesterol and uric acid level of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0.05).After treatment,the total cholesterol,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tumor necrosis factor and interleukins-6levels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0.05).After treatment,the total cholesterol level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 Applying to elder people over 80years old,Pravastatin can reduce blood lipid and inflammatory factor,meanwhile it has no obvious side effectson hepatorenal function,creatase and ventricular function.[Key words]Statins;Elder people;Dyslipidemia;Inflammatory factor对照组研究组t/χ2值P值393687.92±3.7987.67±2.460.2810.7827(69.23)24(66.67)12(30.77)12(33.33)8(20.51)6(16.67)0.1820.6694(10.26)5(13.89)0.2340.62924.60±3.3726.31±3.250.3050.7626(16.67)3(8.33)0.8810.3480(0)1(2.78)1.0980.2954(10.26)0(0)1.6830.1950(0)3(8.33)3.3850.0662(5.13)2(5.56)0.0070.9341(2.56)0(0)0.9360.3330(0)6(16.67)2.6160.106组别例数年龄(岁,x±s)吸烟史[例(%)]饮酒史[例(%)]体重指数(kg/m2,x±s)性别[例(%)]男女并发症[例(%)]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计的他汀类药物防治心脑血管病的临床试验和证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