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具抗原性的降解产物,故需现用现配。
【体内过程】
口服易被胃酸和消化酶破坏,
口服无效,须注射 给药;与血浆蛋
白结合率低,可以到达组织各个器 官,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原形从肾 小管分泌排出;丙磺舒可竞争肾小 管分泌,延长其作用时间。
【抗菌作用】
• 抑制细菌细胞壁 的生物合成,为快速杀菌药。 • 对繁殖期 细菌作用强,对静止期细菌作用弱
O
H
青霉素酶作用点
青霉素类的基本结构
青霉素的发展历程
• 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 1928年在 一次培养肺炎球菌实验的差错中偶 然发现了青霉素。1929年将研究成 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英国的实验 病理学上。 • 1935年澳大利亚病理学家Flong和 英国的生物学家chain合作,钱恩负责 青霉菌的培养和青霉素的分离、提纯 和强化,使其抗菌力提高了几千倍,弗 罗里负责对动物观察试验,青霉素的 功效得到了证明。于1945年经药效研究分 离提纯至1949年应用于临床。 • 1945年三人共同获得了医学生理学诺贝尔奖。
其他
脑膜炎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
【不良反应】
对人体毒性低,以过敏反应为最常见 不良反应。各种类型变态反应均可出现。
一般过敏反应: 药热、药疹、血 清病样反应等
严重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
第二节 青霉素类
O HH
HS
CH3
R1 — C — N — C6 —— C5
C
B
A
CH3
C —— N —— C — COOR2
六种抗菌作用
穿过第一道屏障的难易 程度
对细菌产生的β-内酰 胺酶的稳定性
• 窄谱的β-内酰胺类
• 广谱的β-内酰胺类
对靶位粘肽合成酶的亲 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