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如何养生【二十四节气养生之谷雨】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农历历法中的一个重要时间划分方式,它将一年分为24个小节气,每个小节气代表着一种气候变化或自然现象。
中医养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二十四节气对于中医养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探讨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的关系。
一、春季养生春季是万物苏醒、万象更新的时节,中医养生强调传统清明、谷雨两个节气。
清明时节,春雨润物,宜选择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补充营养,滋润肌肤。
谷雨时节,气温回升,阳气渐旺,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伤害脾胃。
二、夏季养生夏季是炎热高温的季节,中医养生注重夏至节气。
夏至时节,阳气达到最旺,阴气最衰,此时应注意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暴饮暴食,以免伤害脾胃。
同时,多吃清凉食物,如西瓜、薏米等,帮助消暑清热。
三、秋季养生秋季是丰收的季节,中医养生强调白露、秋分两个节气。
白露时节,天气逐渐凉爽,应注意加强保暖,避免受凉。
秋分时节,白天和夜晚的温差加大,要适时增减衣物,保持体温平衡。
此时宜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增强免疫力。
四、冬季养生冬季是万物休眠、阴寒凝结的季节,中医养生注重冬至、小寒两个节气。
冬至时节,阳气日益衰退,应注意保暖,多吃温补食物,如羊肉、鸡肉等,以补充体内的阳气。
小寒时节,寒冷更为严寒,宜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受寒。
五、节气养生食谱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养生食谱。
如立夏时宜多吃绿色蔬菜和海鲜,帮助祛火解暑;白露时宜多吃梨、柿子等润肺生津的水果;大寒时宜多食韭菜、羊肉等温暖身体的食物。
根据不同的节气选择相应的食物,有助于调节身体,增强免疫力。
六、节气养生运动除了饮食调理,中医养生还注重节气养生运动。
每个节气都有相应的养生运动方式。
如春季适宜散步、打太极拳等缓和的运动;夏季适宜游泳、太极剑等消暑降温的运动;秋季适宜散步、打羽毛球等锻炼身体的运动;冬季适宜冬泳、打太极拳等增强体质的运动。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二十四节气养生法则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为基础,以我国东经120度为准,划分为24个等分时段。
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气候特征和天文现象,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起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养生法则。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1.积极运动:春季阳气生发,天地间万物回春,是进行各种有氧运动的好时机。
适宜选择慢跑、跳绳、太极拳等活动,增强体质。
2.注重饮食:春季气候湿润,脾胃易受伤。
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少食生冷食物,增加食物中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摄入。
3.调理肝脏:春季为肝脏活动最旺盛的时候,要合理调理肝脏。
可以食用一些具有调理肝脏功能的食物,如山楂、苦瓜、薏米、甜瓜等,避免饮酒过度。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1.饮食清淡: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容易出汗过多,容易导致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流失。
适当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鱼虾等,多饮白开水和粥类。
2.避免暴晒:夏季阳光直射强烈,容易导致中暑。
外出时要注意做好防晒措施,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3.多吃瓜果:夏季是水果丰收的季节,水果富含维生素和水分,有利于清热解渴。
适量多吃西瓜、苦瓜、黄瓜等瓜果,补充水分和营养。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1.运动锻炼:秋季天气凉爽,适合进行户外运动,如登山、徒步、打球等。
适当增加身体锻炼,增强体质。
2.锻炼呼吸系统:秋季干燥的气候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可进行深呼吸、呼吸操等锻炼,增加肺活量,保护呼吸系统健康。
3.调理肺脏:秋季是肺脏最旺盛的季节,可以食用一些滋润肺部的食物,如橙子、百合、银耳等,避免吸烟和被动吸烟。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保持温暖:冬季气温低,人体易受寒冷侵袭。
应注意保持室内外的温暖,穿着合适的衣物,避免受寒感冒。
2.合理饮食:冬季是人体需求热量较高的季节,但也要注意不要过度进食高热量的食物。
二十四节气养生常识与注意事项立春:春季阳气开始生发,要适当阳养阴,养肝保护肝脏。
雨水: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增加免疫力,预防感冒。
惊蛰:春雷开始唤醒大地,要保护心脑血管健康,多食富含胆固醇的食物。
春分:昼夜平分,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
清明:适当调整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保护肺部健康。
谷雨:多吃一些糙米、全麦等谷类食物,加强肠胃功能,保持健康的消化系统。
立夏:夏季阳气开始旺盛,要注意清凉降火,多吃蔬菜水果。
小满:气温升高,要特别注重防暑降温,适当减少辛辣食物。
芒种:夏季气温最高,要加强皮肤保养,多吃含胶质的食物。
夏至:阳气达到极点,要注意室内外温差,适当调节体温。
小暑:注意防晒,避免日晒过度,保护皮肤免受伤害。
大暑:炎热的天气容易引发中暑,要多喝水,适当增加盐分摄入。
立秋:秋季的气候渐凉,要注意保护脾胃,多吃易消化的食物。
处暑:仍需注意防暑,增加免疫力和体力,预防秋季感冒。
白露:秋高气爽,要保持心情舒畅,预防心理压力。
秋分:昼夜平分,要适当调整作息时间,避免情绪波动。
寒露:气温渐冷,要增加锻炼强度,增强抵抗力。
霜降:寒冷的季节,要注意保暖,防止寒邪侵袭。
立冬:冬季阳气开始衰退,要保暖防寒,并注意补充维生素D。
小雪:气温明显下降,要注意保护皮肤,增加补水工作。
大雪:天气寒冷,要加强锻炼,增加身体热量,保持身体健康。
冬至:阳气达到极点,要增加营养摄入,保持体力。
小寒:严寒季节,要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热量摄入。
大寒:寒冷天气易引发呼吸道疾病,要注意保暖和防寒。
总的来说,遵循二十四节气的养生常识和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保持身体健康。
在每个节气中,都要有相应的调养方法,从饮食调理、养生运动到生活习惯的细微调整,都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平衡的体态和心态。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环境都不同,因此具体调养措施还需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农历节气谷雨的养生常识和天气特点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此时降水明显增加,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正所谓“雨生百谷”。
在这个时节,了解一些养生常识和天气特点,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谷雨的天气特点1、降水增多谷雨时节,雨水频繁,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
这是因为此时气温升高,海洋的暖湿气流活跃,与冷空气交汇,形成了较多的降雨。
2、气温回升快谷雨之后,气温上升速度加快,天气逐渐变暖。
但昼夜温差仍然较大,早晚可能会有些凉意。
3、强对流天气增多随着气温的升高和大气不稳定度的增加,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也开始增多。
4、风沙天气在北方一些地区,谷雨时节可能会出现风沙天气,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谷雨的养生常识1、起居养生(1)早睡早起此时应顺应时节,调整作息,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调养身体的阳气。
(2)注意保暖虽然气温逐渐升高,但早晚温差较大,要注意适时增减衣物,特别是关节部位要保暖,以防受寒。
(3)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适度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但要避免在风沙天气或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
2、饮食养生(1)祛湿健脾谷雨时节,湿气较重,容易导致脾胃功能受到影响。
因此,饮食上应以祛湿健脾为主。
可以多吃一些薏米、芡实、山药、冬瓜、白扁豆等食物。
(2)养肝清肝春季是养肝的好时节,谷雨时可适当食用一些养肝清肝的食物,如荠菜、菠菜、芹菜、莴笋、豆芽等,以清肝明目。
(3)少吃辛辣油腻此时应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体内的湿气和火气。
3、精神养生(1)保持心情舒畅春季肝气旺盛,容易情绪波动。
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听音乐、读书、旅游等方式放松心情。
(2)避免情绪过激谷雨时节,自然界阳气渐长,阴气渐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过于激动或愤怒,以免损伤肝脏。
4、预防疾病(1)预防过敏谷雨时节,花粉、柳絮等过敏原增多,容易引发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疾病。
谷雨的养生方法6种养生方式让身体更健康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清明过后的一个节气,这个时候天气已经逐渐变暖,越来越热,不过这个时候养生不能落下,那么在谷雨的时候,大家需要知道哪些养生的方法呢?谷雨的时候人们要需要为身体补充营养物质,吃什么好呢?谷雨的养生方法1、谨记春捂秋冻在生机勃发的春季,人们会急于摘除衣物,但是身体很有可能因为没有适应外界的变化而受到伤害。
并且,春天还有“倒春寒”和早暖温差大比较大的问题,所以这个时候即使太阳已现、温度转暖,对于衣着方法也需要慢慢脱才能适应这温度的忽上忽下。
2、保证充足睡眠春暖花开,气温也开始回升,人们的身体新陈代谢的进程已经被加快了,所以人们的大脑对供氧量的需求随之提升。
人体一旦出现了供氧不足的情形,那么就非常容易出现犯困的问题,这个时候大家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来减少犯困的问题。
在中医的角度来看,“夜卧早起”是春天睡眠应掌握的节奏,这个时候人们还需要增加一些户外运动,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提高大脑的供氧量,再加上饮食上的调节,能够改善春困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人们有持续嗜睡和精力不振的情形非常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前兆。
3、注意补肾养肝谷雨适逢春季,春季适合温和进补,多吃益肝补肾的食物,其中以菠菜为佳。
菠菜性甘凉,入肠、胃,春季吃菠菜可以疏肝气,对于肝气不足引起的高血压有很好的疗效。
4、注重去湿气春季雨水增加,人体中难免会有湿气难以排出,所以此时的养生之道就在于祛湿。
祛湿气的方法很多,可以食用薏米红豆之类的去湿气的食物,还可以采取拔罐、刮痧的方法。
5、避免接触过敏原谷雨前后花粉、柳絮较多,有过敏病症的朋友,除了注意避免与过敏源接触,减少户外活动外,不妨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症状。
6、适当运动在运动上,要讲究适当,选择动作柔和的锻炼方式,如太极拳、瑜伽等;避免参加带有竞赛性的活动,以免情绪激动;避免做负重性活动,以免引起屏气,导致血压升高等。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一、立春:提升气机,预防感冒立春,是中国农历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阳气开始升发的时候。
此时,中医养生注重祛寒保暖。
由于气温的波动,人体容易感受寒冷,因此多喝温热的饮料,如姜汤、红糖水等,有助于驱寒。
此时也是养生调理的好时机,多进行各种运动,提升气机,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
二、雨水:活血祛湿,预防疼痛雨水节气,气温回升,湿气逐渐增加。
中医养生强调舒筋活络,祛湿排毒。
在饮食方面,可多选择具有温补的食材,如生姜、大蒜等,有助于活血祛湿。
此时容易出现风湿、关节疼痛等问题,可以通过适当加强锻炼,如散步、太极等,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三、春分:均衡饮食,调理气血春分节气,昼夜平分,阴阳力量处于平衡状态。
中医养生鼓励均衡饮食,调理气血。
在饮食方面,可适度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免疫力。
此时也是调理肝脏的好时机,多进行舒缓身心的活动,如瑜伽、冥想等,有助于放松紧绷的神经,平衡情绪。
四、清明:排毒养肺,预防过敏清明节气,是春季的重要节气,也是进入阳明之气的时候。
中医养生强调清肝明目,排毒养肺。
此时可以选择一些清淡清爽的食物,比如绿叶蔬菜、水果等,有助于清除体内毒素,减轻肝脏负担。
同时,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肺功能,预防过敏症状。
五、谷雨:调理脾胃,增加营养吸收谷雨节气,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万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中医养生注重调理脾胃,增加营养吸收。
此时可以选择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绿豆汤等,有助于增加营养吸收。
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适量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调整脾胃功能,增强体质。
六、立夏:养肝护肝,预防肝病立夏节气,代表着初夏的开始,也是肝脏开始兴旺的时候。
中医养生强调养肝护肝,预防肝病。
此时可以选择一些养肝的食物,如黄花菜、山楂等,有助于肝脏排毒和调节功能。
同时,注意保持情绪稳定,远离压力和焦虑,有助于维持肝脏的健康。
七、小满:清热降火,防止口干舌燥小满节气,气候已经进入夏季,温度开始升高。
二十四节气如何养生
1.立春: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早起锻炼。
2.雨水:加强自我防护,防止感冒;多吃清淡的食品。
3.惊蛰:调整饮食,多吃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物;保持心情愉悦。
4.春分: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少吃油腻的食物。
5.清明:注意眼睛保健,多吃含胡萝卜素的食物;不饮酒。
6.谷雨:多吃有益肝脏、保肝的食品;要注意质量而非数量。
7.立夏: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保持适度运动。
8.小满: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保持精神愉悦。
9.芒种:要保暖,多吃温热的食品;不过量饮水。
10.夏至:多吃碱性食品;应避免暴饮暴食。
11.小暑:多吃清淡的食品;多饮清凉的饮料。
12.大暑:要注意防暑降温,多喝水;多吃清热解毒的食品。
13.立秋:要注意补充气血,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保持心情舒畅。
14.处暑:多吃有益肠胃健康的食品;要注意合理饮食。
15.白露:多吃有益肺部健康的食物;注意防止虫咬。
16.秋分:多吃绿色食品,如蔬菜等;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17.寒露:多吃温热食物;注意保暖。
18.霜降: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保持心情平稳。
19.立冬:多吃温热的食品;合理增加锻炼强度。
20.小雪: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注意保温。
21.大雪:多吃滋补食品,如黑芝麻、核桃等;不吃生冷食物。
22.冬至:多吃保暖食品,如糯米饭、各种热汤等;保持室内温度。
23.小寒: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品;注意保暖。
24.大寒:多吃温暖的食品,如羊肉等;避免长期憋尿。
二十四节气谷雨的风俗及饮食养生“杨花柳絮随风舞,雨生百谷夏将至。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此时降水明显增加,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民间在谷雨时节也有着丰富多样的风俗和独特的饮食养生之道。
谷雨的风俗,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走谷雨,是谷雨时节颇为流行的风俗之一。
在这一天,青年妇女们会走村串亲,或者到野外走上一圈。
她们这样做,寓意着与自然亲近,强身健体,也希望能带来好运和福气。
赏牡丹,也是谷雨的一大乐事。
“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被称为谷雨花,此时正值牡丹盛开,花色娇艳,花香四溢。
人们纷纷前往牡丹园观赏,沉醉于这美丽的花海之中。
祭仓颉,是谷雨风俗中富有文化内涵的一项。
传说仓颉创造了文字,功盖天地,黄帝为之感动,以“天降谷子雨”作为其造字的酬劳。
此后每年谷雨,人们都会举行祭祀仓颉的活动,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先哲。
谷雨贴,是一种具有驱虫辟邪寓意的张贴画。
上面通常绘有神鸡捉蝎、天师除五毒等形象,寄托了人们希望消灭害虫、盼望丰收安宁的愿望。
在饮食养生方面,谷雨时节有着独特的讲究。
由于谷雨时节湿气较重,饮食上应注重祛湿。
薏米就是一种很好的祛湿食材,它可以煮粥或者煮汤,帮助身体排出湿气,增强脾胃功能。
红豆也有祛湿利水的作用,与薏米搭配煮成红豆薏米粥,是谷雨时节的常见美食。
在蔬菜方面,谷雨时节可以多吃一些香椿。
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等功效。
香椿炒鸡蛋是一道简单又美味的家常菜,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谷雨时节还适合食用菠菜。
菠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有养血、止血、润燥等作用。
无论是清炒菠菜还是凉拌菠菜,都能为身体补充所需的营养。
春笋也是谷雨时节的时令美食。
它鲜嫩清香,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
春笋可以用来炒肉、炖汤,不仅味道鲜美,还有助于消化和促进肠道蠕动。
在水果方面,草莓是谷雨时节的佳选。
草莓鲜美红嫩,果肉多汁,富含维生素 C、维生素 A 等营养物质,具有明目养肝、促进消化等作用。
二十四节气如何养生【二十四节气养生之谷雨】
谷雨节气以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等。
那么如何养生呢?下面由小编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谷雨之疾病分析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我们在调摄养生中不可脱离自然环境变化的轨迹,通过人体内部的调节使内环境(体内的生理变化)与外环境(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素问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这是说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界中的变化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的内环境产生影响,保持内、外环境的平衡协调是避免、减少发生疾病的基础。
因此在调摄养生时要考虑谷雨节气的因素,针对其气候特点有选择地进行调养。
谷雨节气以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等。
这里提醒朋友们一旦发病不要紧张,可根据不同的病因,对症治疗。
就肋间神经痛而言,多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
中医将其称为胁痛《灵枢五邪》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
《素问藏气法时论》又说: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
从病因病机上讲,肝位于胁部,其脉分布于两胁,故肝脏受病,往往出现胁痛的症状。
且肝为风木之脏,其性喜调达,恶抑郁。
如遇情志郁结,肝气失于疏泄,络脉受阻,经气运行不畅,均可发为胁痛。
若肝气郁结日久,气滞产生血瘀或因跌扑闪挫,引起络脉停瘀,也可导致血瘀胁痛。
不论属于何种病因,其根本都与肝气不舒有关,因此在治疗上都离不开疏肝行气,活血通络的原则。
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而言。
多表现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踝关节后外侧的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严重者痛如刀割,活动时加重。
本病属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畴,痹有闭阻不通的含义。
其病因不外乎风、寒、湿邪侵袭经络,致使该经气血痹阻不畅所致。
根据临床症状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感受风邪为主的,疼痛呈游走性者,称为行痹;感受寒邪为主的,疼痛剧烈者,称为痛痹;感受湿邪为主,表现酸楚、麻木、困重者,称为着;发病急剧,伴有发热症状者,称为热痹。
凡是患上坐骨神经痛者,都应根据上述四型,辨证施治,以疏通经络气血的闭滞,祛风、散寒、化湿使营卫调和而痹病得解。
三叉神经痛是面部一定的部位出现阵发性、短暂性剧烈疼痛。
本病多发生于面部一侧的
额部、上颌或下颌部。
疼痛常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难以忍受。
该病的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后,女性患者较多。
其病因病机多为感受风寒之邪,客于面部经络,致使经络拘急收引,气血运行受阻,而突然疼痛。
《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另有肝气郁结,郁而化火,饮食不节,食滞生热,肝胃之火上冲于面以及素体阴虚,房劳伤精,致阴虚火旺而导致本病的发生。
此外,牙、口腔、耳鼻等疾病都能诱发本病。
在施治过程中,要究其病因、辩其病症。
对感受风寒者,要以疏通气血为主;肝胃郁火者,以泻肝胃之火;阴虚火旺者,应以滋阴降火之法。
针刺对该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谷雨之药膳
谷雨节气的膳食调养应体现天人相应,食药一体的营养观,尤其对患有上述病症的人在选择食疗时不可错用食谱。
现列举常用药膳几款:
参蒸鳝段:
[配料] 鳝鱼1000克,党参10克,当归5克,熟火腿150克,食盐、绍酒、胡椒粉、生姜、大葱、味精各适量,清鸡汤500克。
[做法] 党参、当归洗净浸润后切片备用;鳝鱼剖后除去内脏,清水洗净再用开水稍烫一下捞出,刮去粘液,剁去头尾,再把肉剁成6厘米长的段;熟火腿切成大片,姜、葱洗净切片、段备用。
锅内入清水,下入一半的姜、葱、绍酒烧沸后,把鳝鱼段倒入锅内烫一下捞出,装入汤钵内,将火腿、党参、当归、放于面上,加入葱、姜、绍酒、胡椒粉、食盐,再灌入鸡汤,用绵纸湿浸封口,上蒸笼蒸约1小时至蒸熟为止,取出启封挑出姜、葱加入味精,调味即成。
[功效] 温补气血,强健筋骨,活血通络。
多用于风寒湿痹引发的腰膝酸痛。
菊花鳝鱼:
[配料] 粗活鳝鱼1斤(两条),白糖2两,番茄酱1两,干淀粉1两,黄酒、白醋、食盐、葱、姜、湿淀粉、麻油、蒜泥各适量,花生油2斤。
[做法] 鳝鱼宰杀、剖腹去内脏,去骨去皮,切成2寸5分长片块,用刀顶头斜批成两片(末端不批短),再直切成条状(一头不切断)加黄酒、盐、葱、姜浸渍起来,然后再逐个排上干淀粉;将番茄酱、白糖、白醋、湿淀粉一起放入碗内,加适量水调成芡汁。
烧锅置旺火上烧热,锅内倒油1斤,烧至八成热,将鳝鱼抖散入锅炸至金黄色,捞出装盘,锅内留少余油,投入蒜泥煸炒出香味,倒入调好的芡汁烧沸后淋入麻油,起锅浇在菊花鱼上即成。
[功效] 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
对体虚乏力,风寒湿痹,痔疮等患者尤为适宜。
三色汤:
[配料] 黄豆芽2两,姜丝20克,红大椒1个,植物油、白醋、湿淀粉、鸡汤、食盐、麻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 将油锅烧热,下黄豆芽煸炒几下,放入白醋炒至八分熟,出锅备用;将锅内放入鸡汤,姜丝,烧开后把红大椒入锅再次滚开后,将黄豆芽、盐、入锅,再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麻油出锅即成。
[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对筋骨拘挛,腰膝疼痛者更为适宜。
注意:风寒湿痹之人忌食柿子、柿饼、西瓜、芹菜、生黄瓜、螃蟹、田螺、蚌肉、海带等生冷性凉的食物;热痹患者忌食胡椒、肉桂、辣椒、花椒、生姜、葱白、白酒等温热助火之品。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