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终端与主站数据库同步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288.59 KB
- 文档页数:4
智能用电信息采集一体化平台方案设计【摘要】作为用电环节之一的用电信息采集,实现了电网与客户能量流、信息流、业务流实时互动,构建客户广泛参与、市场响应迅速、服务方式灵活、资源配置优化、管理高效集约、多方合作共赢的新型供用电模式。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承担着用电信息自动采集、高效共享和实时监控的重要任务,是智能用电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和用户用电信息的重要来源。
【关键词】智能用电;信息采集;一体化平台;优化配置;用电方式;双向互动0 引言随着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目标。
电力营销工作紧紧围绕这一发展目标,依据“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按照“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提出加快营销现代化和计量标准化建设,提升营销整体管理水平,增强营销核心竞争力。
根据有关发展规划总体目标,为了加快营销计量、抄表、收费标准化建设和公司信息化建设,必须全面建设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本文中简称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公司系统范围内电力用户的“全覆盖、全费控、全采集”。
1 用电信息采集方案设计1.1 采集系统部署模式采集系统主站采用集中式部署,在省级公司部署一套主站系统,一个通信平台,采集省级公司供电区域内供电管辖的全部采集终端和表计,并集中加工处理采集信息,统一存储数据和业务应用。
采用集中建设模式主要有以下优点:(1)经济性好;(2)便于集中优势人力资源,提升系统应用管理水平;(3)便于维护数据的一致性;(4)便于故障定位。
1.2 采集典型方案1.2.1 大型专变用户建设方案对于大型专变中单回路或双回路高压供电的专变客户,其计量方式为高供高计或高供低计(FKXA4X)通常有多个计量回路,采集终端宜采用专变采集终端III型电能表宜采用0.2S级三相智能电能表、0.5S级三相智能电能表及级三相智能电能表。
1.2.2 中小型专变用户建设方案对于中小型专变用户,用电计量分路较少,一般为单回路计量,采集终端宜采用专变采集终端III型(FKXAZX),电能表宜采用0.5S级三相费控智能型、1.0级三相费控智能型。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构建与发展建设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智能电网,实施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环节的智能化建设与改造,是我国电网发展的趋势。
如何建设智能、坚强的用电采集体系将是今后多年的重要课题。
标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集中抄表终端;通信信道;智能用电业务应用引言用电信息系统是对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的系统,实现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计量异常监测、电能质量监测、用电分析和管理、相关信息发布、分布式能源监控、智能用电设备的信息交换等功能,也是智能用电服务技术支持平台提供基础用电信息数据的体系。
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是能定时或随时抄收智能电能表的电量数据,与集中器(或者采集终端)进行数据信息交换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和设备,包括数据库、应用服务器、管理软件、交换机、前置机、业务处理器。
具体功能如下:(1)数据采集:通过多种通讯方式与各种计量自动化现场终端进行通信,自动周期采集各种电量数据、负荷数据、事件信息;前置机采用集群方式,能够接入超大规模计量点,提高采集效率,确保数据不丢失。
(2)资料管理:基于电网层次结构对电网设备、终端、计量装置进行分层、分级管理,可按地区、变电站、线路等方式检索终端、电表资料。
(3)参数设置:对终端抄表任务、时段方案以及各种参数资料进行管理,可通过命令下发的方式修改终端参数和抄表任务,满足不同抄表策略的需要。
(4)计量业务管理:采用向导界面,完成表换、换PT/CT、旁路替代、表码修改、电量修改等业务处理。
(5)实时监控:以图形化方式实时监视终端运行状态、计量点运行状态;实时监视用电情况、负荷情况;手工召测、自动补抄;对电表状态、终端状态以及计量回路状态的异常进行报警。
(6)统计查询:原始数据浏览;电量统计;负荷统计;电能质量分析;终端统计;用户统计;综合统计;报表管理。
(7)应用分析:可对各类电量数据和运行数据按日、月、季、年分时段进行统计计算,也可分用户类型、分电压、分用户区域、分线路统计计算。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中主站和电能信息采集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帧格式、数据编码及传输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点对点、多点共线及一点对多点的通信方式,适用于主站对终端执行主从问答方式以及终端主动上传方式的通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DL/T698的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312-1980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 2260-9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 18030-2000 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GB/T18657.1-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篇传输帧格式GB/T18657.2-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2篇链路传输规则GB/T18657.3-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3篇应用数据的一般结构GB/T 15148-2008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技术规范DL/T 533-2007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DL/T 645-200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Q/GDW130-2005《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Q/GDW **1-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1终端地址terminal address系统中终端设备的地址编码,简称终端地址。
3.1.2系统广播地址system broadcast address系统中所有终端都应该响应的地址编码。
3.1.3终端组地址terminal group address具有某一相同属性的终端群组编码,如属于同一行业、同一变电站、同一线路,响应同一个命令。
3.1.4主站地址master station address主站中具有通信需求的对象(如工作站、应用功能模块等)的编码。
第1章通信信道及接口通信网络主站、采集传输终端、电能表,是信息交互的承载体。
通信网络的主要方式有光纤通信、230M Hz 无线通信、公网无线通信、载波通信等。
远程通信是指采集终端和系统主站之间的数据通信。
可分为专网通信及公网 通信。
本地通信是指采集终端和用户电能计量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在本系统中主 要集中器和采集器、集中器和电能表、采集器和电能表之间的通信。
图1. 远程、本地通信说明图王主主主*主主主主1.1 通信信道建设原则通信通道的建设以满足系统需求为出发点,综合考虑技术成熟、实时性、通信安全、分布围、系统可维护、工程建设简易、造价经济以及面向企业发展等因素,根据各网省公司的现实情况选择组件通信网络平台,为低压集抄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交互通道。
1)易于安装指通信网络中相关的设备在初次安装、故障或周期轮换时,安装和参数配置的难易程度。
主要表现在各种设备的即插即拔特性和网络系统自适应能力上。
2)易于维护指当系统应用需求发生变更时,计量仪表和系统维护的难易程度。
如因价格体系或结算周期发生变更时,造成的费率结构和冻结时间在线或离线调整。
3)系统兼容性指对采集系统中各种采集和传输终端通信方式的兼容性,以及能够适应未来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4)标准化的接口通信网络系统各个设备之间的互联接口应采用标准接插件或者是事实上的标准接插件。
5)一体化通信通信网络系统是采集主站、采集终端、计量表计之间通信的载体,由于管理需求和用户性质的不同,三者之间能够采用的通信信道媒介差别很大,为保持主站系统的数据采集功能的专一性,建立一体化的通信机制,保证采集主站可以通过标准的统一的方式透明地和采集终端和计量表计通信。
6)经济性通信网络系统在满足系统需求和立足长远发展的基础上,所选用的网络系统应该具有相对好的经济性。
为适应各种通信方式的需要在主站数据采集服务器和集中器之间建立一个通信平台。
通信平台以网桥的形式存在,综合处理转换采集服务器和远程通信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力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在如今信息化的社会,电力行业也越来越需要更加智能化的管理和监控手段。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就成为了电力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概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地对电力系统中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和监控,将这些信息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处理,最终为电力部门和用户提供各种用电信息的一套系统。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1. 实时监测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用电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预警;2. 收集各种用电数据,并为电力调度、用户结算提供数据支持;3. 对用电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节能减排、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决策支持;4. 为用户提供用电信息查询、报表分析等服务。
1. 传感器选择和布局传感器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传感器的选择和布局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采集到的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进行传感器选择和布局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采集对象:需要明确采集的用电信息类型,包括电流、电压、功率等信息;(2)采集位置:根据用电设备的布置情况和运行特点,确定传感器的布局位置,保证能够全面地覆盖到需要采集的信息;(3)传感器精度:根据需要采集的用电信息的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保证采集到的数据准确可靠。
2. 通信网络设计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需要将采集到的用电信息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因此通信网络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常情况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会选择以太网、无线网络等方式进行数据传输,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带宽:根据实际采集信息量和数据传输的频率,确定通信网络的带宽要求;(2)网络架构:根据传感器分布和数据中心的位置,设计合理的网络架构,保证数据能够顺畅地传输;(3)通信协议:确定通信协议,保证传感器与数据中心的数据能够稳定地传输和解析。
3. 数据存储和处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会涉及到大量的用电数据,数据的存储和处理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国家电网公司二零零九年四月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公司)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以下简称采集系统)建设管理,确保建设工作高效、有序开展,提高系统建设整体水平,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结合电力建设项目管理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国网公司各区域电网公司、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网省公司)采集系统的规划、立项、设计、施工及验收的全过程管理。
第二章建设目标第三条采集系统建设是公司开展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对国网公司电力用户的“全覆盖、全采集、全预付费”,为实现公司用电管理环节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全覆盖”指采集系统覆盖范围为公司经营区域内包括大型专变用户、中小型专变用户、三相一般工商业用户、单相一般工商业用户、居民用户的全部电力用户计量点和公用配变考核计量点。
“全采集”指采集系统实现公司生产、经营、管理业务所需的电力用户和公用配变考核计量点用电信息的采集。
“全预付费”指采集系统的功能设计、设备选型满足预付费业务要求,为全面实施预付费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手段。
第三章建设原则第四条采集系统建设应符合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和公司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为营销计量、抄表、收费标准化管理和公司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第五条应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的原则,以国网公司相关规范为依据,建设功能、标准统一的采集系统。
第六条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继承与发展相结合,有效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应注重实用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确保技术方案先进、可行;应把握重点、协调发展,先试点后推广,稳步推进系统建设工作。
第四章组织与职责第七条国网公司成立采集系统建设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决策、指导、协调采集系统建设的重大事项。
网省公司、地市公司成立相应领导机构,负责推进本单位采集系统的建设工作。
持终端嵌入式数据库里的采集资料是主机数据库采集资料的一部分,终端和主机里的资料都会随着操作者的修改发生相互独立的变化,类似于分布式数据库。
如何设计一种经济、适用、高效的抽取、合并、同步数据库的工具,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数据库同步软件设计的必要性Microsoft为SQL Server Mobile与SQL Server 数据库交换数据提供了基于TCP/IP网络的远程数据访问(RDA,Remote Data Access)方案。
采用此方案可以实现2种不同操作系统平台下数据库的同步。
它的原理是通过IIS(Internet Information 且大多都距离中心控制室较远,要保证无线传输的实时稳定性,需要投入大量的硬件设施,增加了成本。
这种数据交换的方案还有一种致命的缺点就是不灵活,该方案提供的是表表之间的交换,对于表中数据记录的交换就力不从心了。
利用SD卡作为载体实现数据库同步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法。
具体操作流程是:现场环境实施人员将数据临时保存在移动设备的SD卡中,之后将SD卡带回到中心主机机房,通过定制编写的数据库解析、转换、同步应用程序,将SD卡的数据上传到中心主机的SQL Server中,在上传的过程中同步程序会根据预先设定的方案逐行处理每条记录。
这种方案节省了数据实时同步时无线通信耗费的硬件成本,并且操作人员对信息的比较、分析、修改、剔除更加灵活。
本文主要阐述采用SD卡方式进行Mobile数据库和主机数据库的数据同步的设计。
2数据库同步软件设计的原则设计原则:在无缝对接SQL Server数据库和SQL Server Mobile数据库的基础上,要求系统具有安全、简单直观、高效的特点。
1)安全:只有通过授权的用户才能使用该系统。
2)简单直观:用户输入接口少,采用菜单式导航模型,用户无需复杂的培训就能熟练地使用。
3)高效:处理整个数据库的导入导出耗用时间短,通常在数秒内完成。
3数据库同步软件的架构根据“高内聚、低耦合”的软件开发思想,将程序设计为主机端数据库接口、手持端数据库接口和用户界面三部分,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Q/GDW376.1-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及编制80421部门: xxx时间: xxx制作人: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修改ICS 29.240Q/GDW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 / GDW×××—200×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power user electric energy data acquisition systemcommunicationprotocol b5E2RGbCAPof master station communication with data acquire terminalp1EanqFDPw200×-××-××发布200×-××-××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3.2 符号和缩略语·······················4 帧结构····························4.1 参考模型·························4.2 字节格式·························4.3 帧格式··························4.4 链路传输·························4.5 物理层接口························5 报文应用及数据结构······················5.1 确认∕否认<AFN=00H)···················5.2 复位命令<AFN=01H)····················5.3 链路接口检测<AFN=02H)··················5.4 中继站命令<AFN=03H)···················5.5 设置参数<AFN=04H)····················5.6 控制命令<AFN=05H)····················5.7 身份认证及密钥协商<AFN=06H)···············5.8 请求被级联终端主动上报<AFN=08H)·············5.9 请求终端配置及信息<AFN=09H)···············5.10 查询参数<AFN=0AH)···················5.11 请求任务数据<AFN=0BH)·················5.12 请求1类数据<AFN=0CH)·················5.13 请求2类数据<AFN=0DH)·················5.14 请求3类数据<AFN=0EH)·················5.15 文件传输<AFN=0FH)···················5.16 数据转发<AFN=10H)···················附录A <规范性附录)数据格式说明················附录B <规范性附录)事件代码ERC ·················附录C <规范性附录)数据冻结密度················附录D <规范性附录)出错否认代码ERR ···············附录E <规范性附录)短信<SMS)传输接口分拆···········编制说明····························前言按照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总体要求,保证智能电网建设规范有序推进,实现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全覆盖、全采集、全预付费”的总体目标,规范统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主站、采集终端、通信单元的功能配置、型式结构、性能指标、通信协议、安全认证、检验方法、建设及运行管理等。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一种能够实时监测、采集和存储用电数据的系统,其在电力行业和能源管理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力行业的不断壮大,如何有效管理和监控用电信息已成为当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用电信息采集方法存在着数据采集不及时、难以远程监控、数据存储不稳定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更加高效、稳定和可靠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当前,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和大数据存储技术,可以实现对用电信息的实时监测、远程采集和数据分析,为电力行业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撑。
本文将针对目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存在的问题,结合最新的技术和理论,设计和实现一种功能强大、效率高、性能稳定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电力行业和能源管理领域对于用电信息监测和管理的需求。
【背景介绍】1.2 问题提出在设计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时,我们需要首先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用电需求不断增长,电力系统的运行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传统的电力信息采集方式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数据采集效率低,数据传输不稳定,数据存储容量有限等。
如何设计一套高效稳定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采集到的用电信息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运行监控、故障诊断、负荷预测等方面。
而高效稳定的数据采集系统将为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可靠的支撑,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本文针对传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存在的问题,将重点关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架构设计、数据采集模块设计、数据传输模块设计、数据存储模块设计以及系统的实现与测试,旨在解决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稳定性,为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更好的支持。
1.3 研究意义电力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低压远程用电采集系统的集中器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
低压远程用电采集系统作为电力系统智能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中器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集中器作为用电信息采集的关键设备,承担着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等重要任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低压远程用电采集系统的集中器设计,包括设计思路、技术实现及实际应用等方面。
二、设计思路1. 系统架构设计低压远程用电采集系统的集中器设计应采用分层、分布式架构,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集中器作为系统核心,应具备与主站系统、采集终端、通信网络等各部分的接口,实现信息的高效传输和处理。
2. 功能需求分析集中器应具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远程通信等功能。
数据采集应具备高精度、实时性,能够实时监测用电信息;数据处理应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智能分析能力,能够根据用电数据进行负荷预测、线损分析等;数据存储应具备大容量、高可靠性,能够长时间保存用电数据;远程通信应具备稳定的通信链路和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三、技术实现1. 硬件设计集中器的硬件设计应采用高性能的处理器和存储器,保证系统的运算速度和数据存储能力。
同时,应具备丰富的接口,包括与主站系统的通信接口、与采集终端的通信接口等。
此外,还应考虑设备的散热、防雷、抗干扰等性能,保证设备在恶劣环境下的稳定运行。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应采用模块化、层次化的设计思想,便于后期维护和升级。
软件应具备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方便操作人员进行参数设置、数据查询等操作。
同时,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分析等。
此外,还应考虑系统的安全性能,包括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措施,保证系统的数据安全。
四、实际应用低压远程用电采集系统的集中器在实际应用中,应具备以下特点:1. 高精度数据采集:集中器应具备高精度的数据采集能力,能够实时监测用电信息,为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