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方案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61
1 建设原则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项目建设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原则、统一组织实行”旳原则开展,具体建设原则如下:1)整体规划、分步实行公司统一规划我省采集系统建设,整体规划主站、远程信道旳建设;一方面完毕高压顾客旳信息采集;重点开展低压顾客用电信息采集,低压顾客优先从用电量大旳城网顾客开始实行,分地区、分区域、分性质成片成块建设。
各单位要根据公司旳整体规划,结合本地区旳实际状况制定切实可行旳建设方案,保证采集系统建设任务分步、有序开展。
2)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避免为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旳意识,解决好安全、质量、进度旳关系,制定并贯彻工程建设施工技术安全管理规定,做到安全质量可控、在控、能控。
3)原则统一、技术先进严格遵循公司旳工作规定,执行公司制定旳有关技术原则与规范。
主站应用公司最新统一推广部署旳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电能信息采集模块。
努力摸索农网用电信息采集旳技术方案,保持我省旳采集系统技术领先态势。
4)加强协调、经济合理统筹考虑与本地区智能配电网建设旳协调,实现远程通信网络与配电网光纤网络共享。
2 工作思路积极贯彻贯彻国网公司下达旳系统建设工作规定,力求提前并保质保量完毕工作任务,遵循如下工作思路:1)坚持国网公司“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原则、统一组织实行”旳原则,严格按照国网公司制定旳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原则和规范开展建设工作,工程方案、原则和进度由省公司统一组织,具体工程实行以地市为单位组织;2)各单位要根据公司建设方案,按照先易后难旳原则,做好采集工程安装范畴旳选择,分地区、分区域、分性质成片成块建设,保证工程目旳全面实现;3)根据公司制定旳采集技术方案,制定经济合理、切实可行旳工程实行方案。
4)做好工程全过程管理,及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浮现旳问题和困难,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5)做好各项保障系统运营措施旳贯彻,做到建成一片,应用一片,保证系统旳正常投运,发挥成效。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一、概述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是指一项用于监视普通电力用户用电情况和对它进行分析的电力信息系统,是电力企业和用户之间的桥梁。
该系统采用硬件设备和软件技术,可以实时、准确地收集各个用户的用电数据,同时针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生成相关的报表。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该系统可以实现实时监测电网状态,减少电网事故的发生率,同时可以为节约电力资源、优化用电结构、提高供电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建设目标1.实现用户用电数据自动化采集。
2.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为电力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3.提供可视化、实时的监测平台,提高电力企业的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
三、实施步骤1.系统结构设计根据项目需求,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结构设计方案,包括硬件设备选型和软件架构选择。
在确定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详细设计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包括采集系统的硬件配置、软件开发以及系统实施与运维等。
2.硬件配置选用符合要求的采集器设备和相关的传感器设备,从而保证对用户用电情况的采集和监测。
所采集到的数据将可以与之前获取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出不同时间段的变化趋势,并对此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
3.软件开发根据要求开发出合适的管理控制和辅助决策工具,包括数据展示工具、数据分析工具等,这些工具可以支持业务人员进行数据的快速分析和决策,也可以为用户提供多种实用的信息服务。
针对数据的不同类型和不同来源,进行数据的标准化、整合等操作,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以确保对数据的处理和处理结果的存储准确无误。
4.系统联调测试在开发完成后,进行系统集成测试和一些单元测试,以确保系统各个模块的正常运行。
5.系统交付与运维在系统交付后,需定期进行系统巡检和维护,针对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同时,对数据进行定期备份和清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四、系统特点1.自动化操作:利用传感器和采集器设备,实现对用户用电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和处理,大大减轻了相应的人力负担。
第1章通信信道及接口通信网络链接主站、采集传输终端、电能表,是信息交互的承载体。
通信网络的主要方式有光纤通信、230MHz 无线通信、公网无线通信、载波通信等。
远程通信是指采集终端和系统主站之间的数据通信。
可分为专网通信及公网 通信。
本地通信是指采集终端和用户电能计量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在本系统中主 要集中器和采集器、集中器和电能表、采集器和电能表之间的通信。
1.1 通信信道建设原则通信通道的建设以满足系统需求为出发点, 综合考虑技术成熟、实时性、通信安全、分布范围、系统可维护、工程建设简易、造价经济以及面向企业发展等 因素,根据各网省公司的现实情况选择组件通信网络平台,为低压集抄系统提供 稳定可靠的数据交互通道。
王主主主*主主主主1) 易于安装指通信网络中相关的设备在初次安装、故障或周期轮换时,安装和参数配置的难易程度。
主要表现在各种设备的即插即拔特性和网络系统自适应能力上。
2) 易于维护指当系统应用需求发生变更时,计量仪表和系统维护的难易程度。
如因价格体系或结算周期发生变更时,造成的费率结构和冻结时间在线或离线调整。
3) 系统兼容性指对采集系统中各种采集和传输终端通信方式的兼容性,以及能够适应未来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4) 标准化的接口通信网络系统各个设备之间的互联接口应采用标准接插件或者是事实上的标准接插件。
5) 一体化通信通信网络系统是采集主站、采集终端、计量表计之间通信的载体,由于管理需求和用户性质的不同,三者之间能够采用的通信信道媒介差别很大,为保持主站系统的数据采集功能的专一性,建立一体化的通信机制,保证采集主站可以通过标准的统一的方式透明地和采集终端和计量表计通信。
6) 经济性通信网络系统在满足系统需求和立足长远发展的基础上,所选用的网络系统应该具有相对好的经济性。
为适应各种通信方式的需要在主站数据采集服务器和集中器之间建立一个通信平台。
通信平台以网桥的形式存在,综合处理转换采集服务器和远程通信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一个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应用于一体的系统,广泛运用于各个行业的用电管理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电力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对于提高用电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档旨在提供针对该系统的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为相关部门的决策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建设目标1.实现全面、准确、及时地采集、传输、处理、存储用电信息,提高电力系统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2.提高电力用户管理的智能化、规模化水平,为用户提供更加满意、方便的服务;3.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三、建设内容1. 数据采集采用现场数据采集设备,实现电量、电费、负荷曲线、电流电压等数据的采集。
同时,在用户配电箱或电缆管线上设置通讯设备,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设备可与各种通讯接口实现数据传输。
2. 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方式选择由以太网、RS-485、GPRS、CDMA等网络方式,采取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使用SSL加密技术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
3.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中心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和算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处理和计算,并生成详细的报表,以便于监测和分析用电情况。
采用数据库系统实现对数据分析与检索。
4. 数据存储由于数据量较大,需要设计、规划相应的数据存储设施。
建议采用分层存储策略:一是采用缓存技术,二是采用闪存技术,三是采用硬盘技术,以满足数据存储的需求。
5. 数据应用数据采集中心将自动化处理的结果以图表、曲线、条形图等形式呈现。
另外,采集中心对数据进行分类归档和备份,以供后续的数据分析及使用。
四、建设流程1.方案设计在完成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系统设计方案,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接入层和计算逻辑层设计等。
2.施工根据方案设计,现场开展安装、布线等施工活动,如安装数据采集设备、通讯设备、数据处理设备等。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方案介绍
1
第1章通信信道及接口
通信网络链接主站、采集传输终端、电能表,是信息交互的承载体。
通信网络的主要方式有光纤通信、230MHz无线通信、公网无线通信、载波通信等。
图 1. 远程、本地通信说明图
远程通信是指采集终端和系统主站之间的数据通信。
可分为
2
专网通信及公网通信。
本地通信是指采集终端和用户电能计量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在本系统中主要集中器和采集器、集中器和电能表、采集器和电能表之间的通信。
1.1通信信道建设原则
通信通道的建设以满足系统需求为出发点,综合考虑技术成熟、实时性、通信安全、分布范围、系统可维护、工程建设简易、造价经济以及面向企业发展等因素,根据各网省公司的现实情况选择组件通信网络平台,为低压集抄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交互通道。
1)易于安装
指通信网络中相关的设备在初次安装、故障或周期轮换时,安装和参数配置的难易程度。
主要表现在各种设备的即插即拔特性和网络系统自适应能力上。
2)易于维护
指当系统应用需求发生变更时,计量仪表和系统维护的难易程度。
如因价格体系或结算周期发生变更时,造成的费率结构和冻结时间在线或离线调整。
3)系统兼容性
指对采集系统中各种采集和传输终端通信方式的兼容性,以及能够适应未来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3
4)标准化的接口
通信网络系统各个设备之间的互联接口应采用标准接插件或者是事实上的标准接插件。
5)一体化通信
通信网络系统是采集主站、采集终端、计量表计之间通信的载体,由于管理需求和用户性质的不同,三者之间能够采用的通信信道媒介差别很大,为保持主站系统的数据采集功能的专一性,建立一体化的通信机制,保证采集主站能够经过标准的统一的方式透明地和采集终端和计量表计通信。
6)经济性
通信网络系统在满足系统需求和立足长远发展的基础上,所选用的网络系统应该具有相对好的经济性。
为适应各种通信方式的需要在主站数据采集服务器和集中器之间建立一个通信平台。
通信平台以网桥的形式存在,综合处理转换采集服务器和远程通信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
通信平台和主站采集服务器之间以IP网络方式相连接,通信平台经过处理转换之后根据远程网络情况采用适应的方式和集中器通信。
实现采集服务器和集中器之间的透明通信,屏蔽远程通信的通信方式差异。
采集服务器对集中器的寻址方式:在IP链路建立之后,以此为物理链路,按照集中器逻辑地址为目的地址进行寻址,通信平台根据
4
集中器逻辑地址选择对应的远程通信方式转发信息。
图 2. 通信平台示意图
1.2远程通信
远程通信可分为专网信道通信和公网信道通信。
专网信道是电力系统为满足自身通信需要建设维护的专用信道,可分为230MHz无线专网及光纤专网两大类。
230MHz无线专网使用国家无委会批准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专用频点,其中有15组双工频点和10组单工频点。
光纤专网是指依据电力通信规划而建设的以光纤为信道的一种电力系统内部通信网络。
公网信道是相对于电力系统自身建设的专用信道而言的,它指的是使用或租用通信运营商建设的公共通信资源。
根据公网的分布特点和本系统的数据通信特点公网信道设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