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处方点评与不合格处方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419.53 KB
- 文档页数:4
处方点评对医院门诊处方用药不合格率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实施处方评价制度是否能够提升医院用药的合格率。
方法:将选择的1000例门诊处方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500份实验组的门诊处方进行回顾性的点评,对照组则不实施干预措施。
结果:对实验组进行处方点评后,用药合格率显著提升,未进行评价的处方用药合格率显著降低。
结论:处方点评举措显著提高了用药合格率,优化了医药管理系统。
关键词:处方点评;用药不合格;影响分析门诊开具的处方是医院医生为患者实施治疗的重要医疗文件,不仅为药师和患者提供有效的参考,而且体现着医院医疗水平的高低,因此,提升医院门诊处方用药的合格率是全面促进医院高质高效发展的重要举措。
根据我院门诊处方的相关内容与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处方点评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21年7月至9月各个科室门诊处方进行整理,从中随机选择500张处方作为实验观察对象,对其重新进行处方点评,统计结果表明,其中139张是儿科门诊处方,207张是麻醉药门诊处方,68张是中药处方,86张是国家基础药品。
随机选取500份门诊处方,不实行处方评价,统计结果显示,包括107张儿科门诊处方、237张麻醉药处方、102张中药处方,国家基础药品的门诊处方有54张。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相关资料均保持了同质性(P>0.01)。
1.2方法对实验组中的500张医院门诊处方实施回顾性的处方点评。
配置专业的处方点评工作人员对门诊开具的处方进行评价与审核,根据医院相关规定说明、《医疗处方核查方法(试行)》等设置处方评价表,处方日期、药品名称、激素药物(使用与否)等是处方评价表的必有项目,其他的标注项目可以根据医院实际的医疗处方规定来添加。
处方点评内容的标准可以依据《处方管理办法》来判定,在完成第一轮的基本点评后,专业的点评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复核与审查,确保医院门诊处方点评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若是存在争议性问题,需要专家小组对其开展深入探讨,在两轮的处方点评工作完成后,收集不合格的医院门诊处方,利用统计软件实施药品不合格的种类分析,同时对相关信息进行统计整理,计算每种处方的合格率和不合格率。
我院门诊处方点评与不合理用药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医院门诊处方质量,用药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采用回顾性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每月每周一处方100张,共计5200张进行点评,并统计分析。
结果5200张处方中,合理率90.7%不合理处方488张(9.3%)。
主要表现为诊断与用药不符,剂型剂量,给药方式、用药频次、疗程,重复给药等。
结论我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还需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处方点评;合理用药;门诊药房;不合理用药卫生部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医疗机构应当进行处方点评工作。
处方点评是发现临床不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合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医师的合理用药水平。
为了提高处方质量,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现将我院2016年1月到12月门诊处方评价情况总结如下。
[1]1.资料与方法来源于我院2016年1 月到12 月门诊处方。
每月每周一抽取100张,共计5200张。
对处方各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处方点评的参考资料为《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治疗指南》、《基本药物目录》、《药品通用名商品名手册》、药品说明书等,点评内容包括处方的格式书写规范,用药合理性等。
【2】2.结果2.1处方基本指标情况我院每张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2.82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1.5%,注射剂使用率17.1%,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46.8%,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97.3%,平均每张处方金额50.90元,合理处方4714张(90.66%),不合理处方488张(9.34%)2.2不合理处方分布简表3.讨论3.1.1每张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我院每张处方平均用药2.8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每张处方不超过5种药品的要求[3],说明我院门诊医师在治疗时限制大处方,用药尽可能简单化,不仅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节省了卫生资源。
WHO规定的发展中国家医疗机构门诊药品的合理使用标准是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1.6-2.8种。
门诊处方点评与典型处方分析目的点评分析门诊处方和典型处方案例提升临床用药水平。
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门诊部的900张普通处方,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统计分析处方中的不合理现象,点评门诊处方水平。
结果我院处方合格率为85.80%,处方前记正文后记缺项共计40例,计量规格单位书写不规范共计26例,处方超量共计15例,临床诊断书写不全共计10例。
适应症不适宜共计5例,遴选药物不适宜共计5例,用法用量不适宜共计3例,联合用药不适宜共计2例。
相同药理作用药物重复共计3例,无适用症用药共计2例,超说明书用药共计1例。
结论我院处方合格率高,书写形式不合理是主要的不合格因素,医师和药师之间的合作是提升处方合格率的重要方法,在医师教育中加强知识的培训工作才能保证处方的准确无误。
标签:门诊处方点评;典型处方;分析门诊处方是执业医师在诊疗活动中针对患者病情开具的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一般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调配和核对。
处方点评是针对目前我国的混乱的医疗诊断提出的解决办法,对于提升处方质量和促进合理用药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门诊部的900张普通处方作为研究对象,详细点评处方并分析不合理的处方,分析报告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门诊部的900张普通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处方来自不同的科室,具有一定代表性。
1.2点评方法严格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和《临床用药须知》对处方的基本指标、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和超常处方进行点评。
1.3评价指标统计处方中平均用药品种、抗菌药物使用率、注射剂使用率、基本药物使用率和平均用药金额。
统计不规范处方的分布情况,主要包括处方前记正文后记缺项、书写规范、处方超量和临床诊断书写不全。
统计处方用药不适宜分布情况,主要有适应症不适宜、遴选药物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和联合用药不适宜。
2015年1月门诊不合理处方分析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 以下简称《规范》)对我院2015年1月的门诊处方进行抽查。
发现我院不合理处方主要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
对我院门诊存在的典型的不合理处方存在的的分析如下。
1.不规范处方我院1月门诊不规范处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诊断或诊断不全、处方量超过规定未注明原因。
1.1诊断不全或缺少诊断《规范》规定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为不规范处方。
我院12月门诊处方仍然医师在开具处方时没有注明诊断或者诊断不全。
如处方—1中,某85岁女性,临床诊断为心律失常,但开具的药物为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该患者确有心律失常,但开具的药物明显是治疗细菌感染,应补充相应的细菌感染的诊断。
如处方-2中,某30岁女性,诊断空白,应补充相应的诊断。
1.2处方量超过规定未注明原因《规范》规定,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但由于一些医师没有写规范处方的意识,即使知道自己开具的处方中慢性病药物有超量的情况,也没有注明理由。
如处方-3中,某46岁女性,临床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本处方药品用量大于7天。
虽然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慢性病,但医师未注明理由,仍属不规范处方。
2.不适宜处方我院7月门诊不适宜处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给药途径不适宜、给药频次不适宜及重复给药。
2.1给药途径不适宜如处方-4中,某38岁男性,临床诊断为神经衰弱,可能合并有冠心病,开具的药品硝酸甘油片,注明的给药途径为口服。
硝酸甘油片口服因肝脏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仅为8%,舌下含服立即吸收,生物利用度80%,所以给药途径应该改为“舌下含服”。
2.2给药频次不适宜如处方-5中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络活喜),注明的给药频次为“bid”,不符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药代动力学,因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消除半衰期很长,为35-50h,根据药品说明书及药品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应将给药频次修改为一日一次。
医院门诊西药房不合格处方点评分析及措施改进摘要】目的:通过点评医院门诊西药房的不合格处方,分析其不合格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方法:逐月随机抽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门诊西药房处方1200张,对不合格处方进行原因分析,并讨论相关改进措施。
结果:不合格处方54张(4.5%),不合格原因主要是由于书写不规范、处方不适宜以及超常处方,其中书写不规范占最大比例,共有32张(59.26%);其次是处方不适宜共有21张(38.89%);超常处方有1张(1.85%)。
结论:经点评门诊西药房不合格处方,分析不合格原因有利于尽快找到合适改进措施,规范临床用药。
【关键词】西药房;不合格处方;点评分析;措施改进【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370-02处方是医院医师为患者开展治疗时给出的医疗文书,可反映医院医疗水平,若处方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很可能降低临床疗效,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甚至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
由此可见,应对西药房处方加强管理力度,确保我院医师处方的规范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为进一步分析我院门诊西药房不合理处方,搜集1200张本院门诊西药房处方作为点评对象,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搜集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门诊西药房处方,排除精神药品、麻醉药品的处方,每月随机抽取100张,共计1200张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将《医疗机构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处方管理办法》以及相关药品说明书作为参考依据,对随机抽取的门诊西药房处方1200张进行点评,点评内容包括如下:(1)处方不规范,例如出现处方前记、正文或后记内容不全的现象,药物规格、单位等登记错误等。
(2)不适宜处方,指的是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或存在重复给药的情况等。
(3)超常处方,无相关适应症盲目给药,未出示超出药物说明书等。
1.3 评价指标分析不合格处方原因及其所占百分比,并提出改进措施。
门诊不合理处方点评与分析晁凤巧山东省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 山东菏泽 274000【摘要】目的:探究门诊不合理处方点评与分析情况。
方法:回归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门诊开出的240张处方,就门诊不合格处方开单发生率及门诊不合格处方具体表现作出分析。
结果:通过对选定的240张门诊处方调查分析中得出,不合格处方26张,不合格开单发生率为10.83%,其中门诊不合格处方开单发生率为5.00%,中医科2.08%,其他科室为3.75%,各科室不合格处方开单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且通过对26张不合格处方分析后发现,不合格处方表现主要分为记录不完整、药名书写不规范、用药剂量不准确、服药方法不明确和诊断用药不符等方面,各种不合格处方用药表现对比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我院门诊不合格处方开单发生率为10.83%,主要集中在中医科,其他科室也有所涉及,但是总体不合格处方发生率不高,因而需要采取科学的防范管理措施,降低不合格处方开方率出现。
【关键词】门诊不合理;处方点评;分析由于门诊患者人数众多,在改革工作开展中需要投入的精力较大,所以需要从门诊日常管理工作着手[1]。
特别是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管理,作为门诊日常管理工作实施中的一员,只有将门诊处方管理工作做好,这样才能为后续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提供帮助。
但是由于很多医师在处方药物撰写过程中,没有意识到标准撰写处方的意义,所以使得处方撰写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2]。
本研究回归性分析我院门诊开出的240张处方,探究门诊抗菌药物不合格处方应用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归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门诊开出的240张处方,分析不合格处方发生率,所开出的处方主要涉及到外科、中医科、肿瘤科和消化科等,所选定科室处方对比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选定的240张门诊处方进行审查分析,以《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医院处方管理办法》中的各项要求为主,找出不合格处方,计算不合格处方开单发生率,就不合格处方的具体表现作出分析[3]。
作者简介:高立娜,硕士,药师;Tel:(0431)88796413;E-mail: gaoln0121@门诊处方点评与不合理处方分析高立娜,翟丽杰,张静(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长春 130041)处方点评是指对门诊处方、住院用药医嘱的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同时将结果以一定的方式反馈给处方者,并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的系列工作[1]。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2](以下简称《规范》)中明确要求:各级医院应当按照本规范,建立健全系统化、标准化和持续改进的处方点评制度,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我院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多年,处方合格率已大幅度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现就我院2015年上半年处方点评结果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规范处方,促进合理用药。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2015年上半年(1-6月),我院门诊全部处方516688张。
1.2 方法根据《处方管理办法》[3]、《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zhgysh则》[4]及其他相关材料,对门诊每月处方点评结果进行重新审核和数据整理分析。
2 结果2015年上半年,我院门诊共开具处方516688张,其中不合理处方4746张,平均合格率为99.08%。
见表1。
表1 我院2015年1-6月不合理处方分布不合理处方分类张数占不合格处方百分比/%诊断与用药不符单次剂量不规范给药方式不正确给药频次不正确超数量开药2572935899331954.1919.7018.946.980.19合计4746100.00从表1可以看出,我院门诊处方点评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诊断与用药不相符”,高达54.19%;其次是“单次剂量不规范”和“给药方式不正确”,分别为19.7%和18.94%;最后是“给药频次不正确”和“超数量开药”,分别为6.97%和0.19%。
3 不合理处方分析《规范》第十六条规定“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与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不合理用药情况。
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5300张为样本,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不合理用药情况。
结果门诊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以头孢类药物使用率较高,共计2873张,大环内酯类1089张,喹诺酮类115张,硝酸咪唑304张,抗真菌类37张,氨基糖苷类234张,林可酰胺类883张(部分处方同时处在有2种抗菌药物)。
不合理用药处方共计236张,其中临床诊断书写不全65张,适应症不适宜为46张,遴选药物不适宜的为29张,给药途径不适宜的5张,用法用量不适宜的41张,联合用药不适宜50张。
结论门诊抗菌药物在使用方面以头孢类药物使用频率较高,不合理用药类型较多,在后续处方开具过程中须有针对性的采取质量改进措施,保障用药合理性。
关键词: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抗菌药物属于门诊最为常用药物,其功效主要表现在抗菌、抑菌方面,可以迅速稳定患者病情,达到帮助患者进行恢复的目的[1]。
抗菌药物在门诊的使用率较高,且可选择的抗菌药物类型较多。
为保障抗菌药物的整体治疗价值得到彰显,需做到合理用药。
本次研究就主要对门诊抗菌药物的开具情况以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该院门诊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5300张为样本,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不合理用药情况。
由该院具备抗感染能力的临床药师对处方进行分析,确保每张处方用药评估的准确性。
1.2方法由CIS处方点评系统随机抽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5300张为样本,分析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不合理用药情况。
2结果结合统计门诊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以头孢类药物使用率较高,共计2873张,大环内酯类1089张,喹诺酮类115张,硝酸咪唑304张,抗真菌类37张,氨基糖苷类234张,林可酰胺类883张(部分处方同时处在有2种抗菌药物)。
门诊处方点评及典型处方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门诊处方书写常见问题的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
方法对2013年1-4月份的门诊4200张普通处方进行点评、分析。
结果有433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现象,其中包括处方书写不规范、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遴选药物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无适应症用药等。
结论门诊处方问题很多,处方合格率有待提高,抗菌药物滥用严重,需加强《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
?【关键词】门诊处方点评不合理用药典型处方分析【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7-0105-02为贯彻落实《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规定,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卫生安全,现将我院2013年1-4月不合理用药现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4月门诊处方4200张,根据药品说明书、医药书籍、咨询资深专家,对其中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
2 结果4200张门诊处方有433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现象,占全部抽查处方的10.3%,其中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的3张、遴选药物不适宜22张、联合用药不适宜18张、无适应症用药6张、给药途径不适当3张、不合理应用抗生素312张、书写不规范258张,分别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0.69%、5.08%、4.16%、1.38%、0.69%、72.05%、59.58%,其中有些处方存在多种不合理现象。
3 不合理用药分析3.1 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例(1)患者男,7月,临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处方: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x1瓶,注射用头孢他啶1.0gx2支,用法:静脉点滴,一日二次;5%葡萄糖注射液100mlx1瓶,利巴韦林注射液0.1gx1支,清开灵注射液10mlx1支,用法:静脉点滴,一日一次。
处方分析:头孢他啶婴幼儿常用剂量为一日30-100mg/kg,分2-3次静脉滴注。
7月大的宝宝按体重12公斤计算,以最高限100mg/kg计,1200mg分2次静脉点滴,每次只要0.6克,处方中的用量明显过大。
门诊处方点评与不合理处方分析摘要目的:为规范我院门诊处方,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
方法:对2019年1月-9月门诊处方点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共点评2019年1月-9月门诊处方11618张,发现不合理处方236张,平均合理率为97.97%。
其中临床诊断不全143张,适应症不适宜18张,配伍禁忌或药物相互作用4张,用法用量不适宜16张,联合用药不适宜6张,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33张,重复用药16张。
结论:我院需进一步深入开展处方点评工作,结合合理用药软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门诊处方处方点评合理用药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用药的医疗文书。
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后,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
目前医药更新快,药品说明书的更新往往具有滞后性。
因此,药师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随着新规范、新指南、新共识等更新点评方法,不可仅凭借说明书草率判定处方合理性。
为规范我院门、急诊处方,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现就我院2019年1月-9月处方点评结果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规范处方,促进合理用药。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19年1月-9月,我院根据评审要求抽取门急诊处方1852张、主要临床科室4500张、抗菌药物专项处方5266张,共11618张。
1.2方法根据《处方管理办法》(部长令53号)[1]、《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4]、《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药品说明书及其他相关资料,对每月门诊处方点评结果进行重新审核和数据整理分析。
世界中医药 2015年11月 第10卷·758· 3 分析讨论 3.1 调查研究显示汉族医学实习生在洗手指征的认知上得分明显高于少数民族(P<0.05),一方面可能与新疆少数民族、汉族生活习惯的差异有关;另一方面部分少数民族医学生为民考民学生,虽然在大学预科学习汉语一年,但仍存在一定的语言交流障碍。
在手卫生基础知识上身为独生子女的医学生得分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可能与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从小对孩子卫生方面关注较多有关。
各专业和不同年龄阶段没有明显差别,见表1。
3.2 部分医学实习生洗手指征的认知存在含糊概念,存在戴手套可以代替洗手的错误认识。
只戴手套而不注意手卫生的做法只是保护自己,而不能避免细菌传播[5]。
有调查研究显示医学实习生执行医疗操作之后比在执行医疗操作前手卫生认知正确率上升5%。
朱明惠在执行医疗操作前手卫生调查研究显示医务人员在执行医疗操作前手卫生执行率仅有 30. 6%,而在执行医疗操作之后手卫生依从率上升到 79. 5%。
这表明部分医务人员掌握手卫生知识,但保护自己的意识明显强于预防院内感染的责任心[6]。
医学生对快速手消毒剂认知水平不高。
医学生在进入实习前较少接触快速手消毒剂,目前医院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更新快,学生的知识更新跟不上。
3.3 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教学医院教师的知识、态度行为直接影响医学实习生手卫生的效果,加强师资手卫生知识和前瞻知识的培训,使之胜任教学任务。
对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手卫生教学,必要时可以请以少数民族老师讲解,以便加强手卫生知识的培训效果。
3.4 举行多药耐药菌感染等拓展专题讲座 多药耐药菌感染已成为目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和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已经严重影响到医疗安全和患者安全[7]。
避免耐药菌的增加,指导学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效控制耐药细菌的传播。
有针对性的讲座,拓展了学生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责任意识。
门诊西药房处方点评及不合理用药分析摘要: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方法:抽查我院2021年1月—2021年6月门诊处方15165张,按照《处方管理办法》[1]以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2]的规定实施处方点评工作,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不合理处方共541张,占抽查处方的3.57%,其中不合格处方原因排名前三的为适应症不适宜有193张,占不合理处方的35.67%;临床诊断不全的有92张,占不合理处方的17.01%;药品用法用量不适宜有52张,占不合理处方的9.61%。
结论: 我院门诊处方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应加强药师与医师沟通,不断提高药师审核处方的能力,审查的不合理处方应及时通知医师并进行干预登记,医务科应加大力度督促医师学习在我院公示文件里公示的不合格处方的原因及分析,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处方点评;不合理处方;处方分析处方是医师和药师对患者共同负责的重要医疗文书,具有法律、技术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意义。
药师通过干预分析不合理处方,一方面可以提高医师合理用药的水平,同时也有效遏制医师通过开大处方、贵重药品给患者所造成的经济负担。
在实际工作中,药师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总结,从中发现一些不合理用药的问题通过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减少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以及提高药学服务质量[3]。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查我院2021年1月-2021年6月门诊处方15165张进行处方点评并统计分析。
1.1.方法以药品说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20版)为参考,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的规定进行点评,分析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统计。
1.结果2.1 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共抽查15165张处方,其中不合理处方541张,占3.57%,主要表现为适应症不适宜、诊断不全、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和医师未签字等,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