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药房处方点评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7.78 MB
- 文档页数:41
门诊西药房不合理处方点评评价摘要:目的:点评门诊西药房不合理处方。
方法:从我院门诊西药房2021年6月—2022年6月所开具的处方中随机挑选2000张处方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观察对象,分析不合理处方类型,总结用药问题。
结果:(1)2000张处方中有65张不合理处方(3.25%),其中用药不适宜(44.62%)、无理由逾7d用量(26.15%)、前记缺项(9.23%)是发生率最高的不合理处方类型;(2)65张不合理处方中用药不适宜的处方有29张(44.62%),而用法用量不当(37.93%)、重复给药(20.69%)、给药途径不当(17.24%)最为常见。
结论:当前门诊西药房中普遍存在不合理开具处方问题,尚需加强处方管理,确保用药安全。
关键词:门诊;西药房;不合理处方;点评处方也即是患者在医院就诊过程中,由医师开具的医疗文书,经由药师审核以及调配后,可作为患者用药凭证,所以必须要确保处方开具的合理性,以便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诊疗措施。
本文点评了我院门诊西药房中的不合理处方,现将研究内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我院门诊西药房2021年6月—2022年6月所开具的处方中随机挑选2000张处方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观察对象,处方来源于医院各科室,代表性较强。
1.2方法依据《新编药物学》、《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以及《处方管理办法》等资料[1],对处方进行点评,统计不合理处方张数与类型,总结用药问题。
2 结果2.1分析不合理处方类型2000张处方中有65张不合理处方(3.25%),其中用药不适宜(44.62%)、无理由逾7d用量(26.15%)、前记缺项(9.23%)是发生率最高的不合理处方类型(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不合理处方类型类型张数(张)所占比例(%)无理由逾7d用量1726.15前记缺项69.23诊断书写不全57.69未载明日龄或月龄4 6.15同一处方用药超过53 4.62种无双签名1 1.54用药不适宜2944.622.2分析用药不适宜2000张处方中有65张不合理处方(3.25%),其中用药不适宜的处方有29张(44.62%),而用法用量不当(37.93%)、重复给药(20.69%)、给药途径不当(17.24%)最为常见(具体内容见表2)。
门诊处方点评与典型处方分析目的点评分析门诊处方和典型处方案例提升临床用药水平。
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门诊部的900张普通处方,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统计分析处方中的不合理现象,点评门诊处方水平。
结果我院处方合格率为85.80%,处方前记正文后记缺项共计40例,计量规格单位书写不规范共计26例,处方超量共计15例,临床诊断书写不全共计10例。
适应症不适宜共计5例,遴选药物不适宜共计5例,用法用量不适宜共计3例,联合用药不适宜共计2例。
相同药理作用药物重复共计3例,无适用症用药共计2例,超说明书用药共计1例。
结论我院处方合格率高,书写形式不合理是主要的不合格因素,医师和药师之间的合作是提升处方合格率的重要方法,在医师教育中加强知识的培训工作才能保证处方的准确无误。
标签:门诊处方点评;典型处方;分析门诊处方是执业医师在诊疗活动中针对患者病情开具的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一般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调配和核对。
处方点评是针对目前我国的混乱的医疗诊断提出的解决办法,对于提升处方质量和促进合理用药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门诊部的900张普通处方作为研究对象,详细点评处方并分析不合理的处方,分析报告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门诊部的900张普通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处方来自不同的科室,具有一定代表性。
1.2点评方法严格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和《临床用药须知》对处方的基本指标、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和超常处方进行点评。
1.3评价指标统计处方中平均用药品种、抗菌药物使用率、注射剂使用率、基本药物使用率和平均用药金额。
统计不规范处方的分布情况,主要包括处方前记正文后记缺项、书写规范、处方超量和临床诊断书写不全。
统计处方用药不适宜分布情况,主要有适应症不适宜、遴选药物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和联合用药不适宜。
门急诊处方点评中典型案例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常见不合理处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抽查我院2012年5~10月份门急诊处方600张,进行点评分析。
结果不合理处方51张,不合理处方百分率8.5%。
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处方点评,实施了对临床用药监控,保障了用药安全。
【关键词】门急诊处方点评;典型案例分析;合理用药1 资料与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5月至10月我院门急诊处方600张,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处方进行点评,填写《处方评价表》,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不合理用药的典型处方进行讨论分析。
2 点评结果抽取的600张处方中,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2.6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8%,注射剂使用率为11%,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67%,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128.5元,合理处方百分率91.5%(仅点评重复给药、剂量不合理、药理拮抗和配伍不当等方面,不包括处方书写、超处方量用药等)。
3 典型案例分析处方一:某处方,临床诊断:急性左心力衰竭冠心病。
开具处方:单硝酸异山梨酯粉针50 mg+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ivgtt qd;呋塞米针10 mg 静脉注射qd。
依据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版)[1],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症状常伴发急性肺淤血、肺水肿、体循环淤血。
硝酸酯类药物在急性心衰治疗中的作用为减轻心脏负荷,而一次性给予患者500 ml液体量,可能增加患者心脏负荷,加重病情。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出入量平衡。
硝酸酯采用500 ml的溶媒量,延长了给药时间,而连续静脉滴注12~24 h即可产生耐药,硝酸酯类一旦发生耐药不仅影响临床疗效,而且可能加剧内皮功能损害,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长期使用硝酸酯时每天应提供8~12 h的无药期[2]。
处方二:某处方,临床诊断:泌尿系感染。
开具处方:地红霉素肠溶片0.25×6片×2盒,Sig:0.25,bid,po。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90期225投稿邮箱:zuixinyixue@·药事管理·门诊处方点评与分析顾玲(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江苏 靖江 214500)0 引言处方是指导患者用药治疗的重要凭证,也是保证不同患者遵循个性化治疗的基础。
合理的处方能够帮助患者达到疾病治疗目的,反之,不合理处方不仅会延误患者病情,而且还会造成各类医药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公共资源的科学使用[1]。
基于此,门诊处方管理中需要加强处方点评,依靠处方点评提高门诊处方合格率。
本文结合我院2017年1月至12月抽取的1200张门诊处方进行研究,回顾分析门诊处方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详细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7年1月至12月门诊处方中随机性抽取1200张处方实施研究,涉及男性患者670例、女性患者530例,年龄:2-77岁、平均年龄(50.71±4.95)岁。
1.2 方法。
门诊处方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管理,处方点评主要依据:《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400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不同药物使用说明书、《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药品管理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
对不合理处方类型和特点进行统计和汇总,对其中的不合理处方进行详细的分析点评。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门诊处方审核后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软件Excel 完成数据分析,不同处方点评结果为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
2 结果与分析2.1 门诊处方点评结果。
1200张处方中有1040张处方点评合格,合格率为86.7%,有160张处方不合理,所占比例为13.3%。
具体包括不规范处方53张,占到0.33%;用药不适宜处方85张,占到0.53%;超常处方22张,占到0.14%。
不合理处方主要表现为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联合用药不适宜、诊断与用药不符等方面。
基层用药:各类处方点评之典型案例分析导语处方点评主要是将整个合理用药管理根据医院的需要总结了三个管理规定: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三项进行规定。
通过六项点评指标达到多层次管理:单张处方的药品的数量、药品使用是否符合适应症、国家基本药物的使用比例、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注射剂型的使用比例、不合理用药比例。
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多层次管理督促医生合理用药模式。
今天咱就主要盘点以下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做个案例分析。
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对姓名,对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对剂型,对规格,对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对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以下是对***医院门诊33个科室的处方进行的处方点评,包括儿科、耳鼻喉科、急诊外科、口腔科、妇产科、呼吸科、急诊内科、普外科、急诊内科、皮肤科、泌外科、肠道门诊、骨科、肾内科、消化科、心血管科、血液科、眼科、简易门诊、神经内科、中医科、风湿免疫科、骨关节科、肛肠科、胸外科、运动医学科、干部门诊、感染疾病科、内分泌科、全科门诊、职工保健、肿瘤内科门诊。
典型案例分析分类存在问题不规范处方急诊超3日、门诊超7日、慢性病超30日量诊断不规范处方后记未签医生名字用药不适宜处方用药用法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遴选药物不适宜溶液浓度不适宜超常处方超医保适应症用药无适应症用药一、诊断不规范诊断不规范如:补钙,待查,慢支,腰腿疼,左大腿高危截肢工伤,病毒感染,上感,胸痛等。
诊断名称应按ICD-10疾病编码表书写。
处方诊断:腰椎软组织扭伤腰椎间关节错缝隙用药:注射用腺苷钴胺1.5mg im 1/日分析:此诊断是对症状及原因的描述,并不是专业术语的确切诊断。
二、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一患者,女,64岁诊断:重度骨质疏松症用药:骨化三醇 0.25ug 3/日碳酸钙D3片 0.6g 1/日分析:骨化三醇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1次0.25ug,一日2次,此处方一日3次用药频次不适宜。
处方点评实践中典型案例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处方点评工作中暴露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每月随机抽查100张处方,进行统计点评。
结果:门诊不合理处方占9%,其中不规范处方占5.7%,用药不适宜处方占3.3%。
结论:药师处方点评实施了对临床用药监控,提高医生用药水平,保障用药安全。
促进药师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提高判断不合理用药的能力。
【关键词】处方点评;案例分析;合理用药【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248-02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断、治疗、预防等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为患者审核、调配、核对、发药并作为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1]。
是医师与药师之间的书面依据,具有法律、技术和经济上的意义。
自2007年5月1日起《处方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特别是2010年2月10日卫生部颁布《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以来、我院按照要求并结合医院实际,特别制定了符合我院的《处方点评制度》,并将点评结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规范绩效考核管理范围[2]。
这几年来,我院门诊处方质量,已得到很大的提高,不合理不规范处方日益减少,为保证医疗质量,保护患者利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面将这半年来,我院处方点评中常见问题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来源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每月随机抽出100张处方,总共1200张处方,按《医院处方点评规范》实时进行处方用药总品种数,每次就诊人均用药品种数,就诊处方总金额,每张处方人均金额,含有抗菌药物处方数量,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使用注射药物的处方数,就诊使用注射药物百分率和不合格处方数,处方合格率等指标统计分析点评。
2结果2.1基本情况门诊处方1200张,共计所用药品品种数2520,每张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2.1;就诊处方总金额119640.0元,每张处方平均用药金额 99.7 元;含有抗菌药物处方数量105,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8.8%;使用注射剂的处方有279张,占百分之23.3%;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总额16271.04,抗菌药药费所占百分率13.6%。
门诊处方点评及典型处方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门诊处方书写常见问题的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
方法对2013年1-4月份的门诊4200张普通处方进行点评、分析。
结果有433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现象,其中包括处方书写不规范、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遴选药物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无适应症用药等。
结论门诊处方问题很多,处方合格率有待提高,抗菌药物滥用严重,需加强《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
?【关键词】门诊处方点评不合理用药典型处方分析【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7-0105-02为贯彻落实《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规定,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卫生安全,现将我院2013年1-4月不合理用药现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4月门诊处方4200张,根据药品说明书、医药书籍、咨询资深专家,对其中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
2 结果4200张门诊处方有433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现象,占全部抽查处方的10.3%,其中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的3张、遴选药物不适宜22张、联合用药不适宜18张、无适应症用药6张、给药途径不适当3张、不合理应用抗生素312张、书写不规范258张,分别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0.69%、5.08%、4.16%、1.38%、0.69%、72.05%、59.58%,其中有些处方存在多种不合理现象。
3 不合理用药分析3.1 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例(1)患者男,7月,临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处方: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x1瓶,注射用头孢他啶1.0gx2支,用法:静脉点滴,一日二次;5%葡萄糖注射液100mlx1瓶,利巴韦林注射液0.1gx1支,清开灵注射液10mlx1支,用法:静脉点滴,一日一次。
处方分析:头孢他啶婴幼儿常用剂量为一日30-100mg/kg,分2-3次静脉滴注。
7月大的宝宝按体重12公斤计算,以最高限100mg/kg计,1200mg分2次静脉点滴,每次只要0.6克,处方中的用量明显过大。
门诊药房处方点评案例分析案例背景门诊药房是医疗机构中重要的一环,负责提供处方药品的发放和管理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需要对处方进行点评,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和疗效有效。
本文将分析一起门诊药房处方点评的案例,以了解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案例描述某医院的门诊药房接收到一张处方,需要对其进行点评。
处方所列药品包括抗生素和镇痛药,患者为一名50岁的女性患者,主要症状是腹痛和高热。
医生将该处方上交门诊药房,药师接受到处方后,开始对处方进行点评。
点评过程1.药师首先查看处方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和病情描述等信息是否完整,并与患者进行核对。
2.药师对处方中的每个药品进行检查,确保药品的名称、剂量和用法等信息准确无误。
3.药师对处方进行临床判断,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药品的疗效、副作用等因素,评估处方的合理性。
4.如果发现处方存在问题或疑点,药师会与医生进行沟通,讨论理由并提出修改建议。
5.最后,药师将点评结果记录下来,将处方签字确认,手写药师签名和日期。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基于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问题1:病症描述不足处方中只简单描述了患者的腹痛和高热症状,缺乏详细的病症描述和诊断信息,使得药师难以准确评估药品的合理性和疗效。
解决方案:在处方中增加详细的病症描述和诊断信息,包括病史、检查结果和诊断结论等。
这样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背景信息,帮助药师更准确地评估处方的合理性。
问题2:药品选择过于依赖抗生素和镇痛药处方中的药品主要集中在抗生素和镇痛药,缺乏针对患者具体病情的综合考虑,可能导致患者用药不当或产生副作用。
解决方案:通过与医生沟通,促进医生在开具处方时更加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避免过度依赖抗生素和镇痛药。
药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药品知识和治疗指南,以帮助医生更科学地选择药品。
问题3:手写记录易丢失或篡改药师将点评结果记录下来时采用手写方式,可能存在记录不清晰、易丢失或被篡改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