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临床用药
- 格式:rtf
- 大小:103.59 KB
- 文档页数:6
小儿急性疼痛的临床用药发表时间:2013-03-26T16:22:00.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徐忠哲[导读] 椎管内镇痛小儿椎管内镇痛适用于胸部、腹部、下肢等可能出现严重疼痛手术的术后徐忠哲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院集团东海医院 163001)【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4-0180-02【关键词】小儿急性疼痛临床用药小儿疼痛治疗是疼痛治疗中常常被忽视的部分,小儿镇痛与成人镇痛间存在很多差异,例如:小儿疼痛不容易评估,药物在小儿体内的代谢与成人不同,小儿害怕打针,在硬膜外穿刺置管的过程中较难配合。
因此小儿急性疼痛的治疗具体明显的特殊性。
1 婴儿和小儿急性疼痛的评估小儿的疼痛评估比较困难,对5岁左右的儿童可以采用特殊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这种VAS标尺用不同的面部表情代表不同的疼痛分数。
对于5岁以下的小儿可以采用临床行为观察或生理参数变化的方法,即所谓的观察疼痛分级对疼痛进行评估。
2 小儿的药物动力学特点及药物剂量的选择在对小儿进行镇痛治疗时,必须对小儿的药物动力学有所认识,小儿的药物动力学具有如下特点:(1)肝结合作用是大部分镇痛药物代谢的主要方式。
(2)新生儿的细胞色素P450系统尚未成熟,结合药物的速度较慢。
(3)新生儿在出生后几周内肾功能较差,通常在出生2周后肾脏才可以有效清除药物及其代谢产物。
(4)新生儿体内的水分含量较高,所以水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较大。
(5)新生儿的血浆结合蛋白较少,所以大多数药物以游离的形式存在。
根据以上特点,在对小儿进行镇痛治疗时需要适当减少每千克体重的用药量,并适当延迟用药间隔时间。
3 小儿镇痛常用的镇痛药物3.1 NSAIDs药物 NSAIDs药物适用于治疗轻-中度疼痛,也可作为阿片类药物或区域镇痛的辅助治疗药物。
由于不会引起呼吸抑制,因此在小儿镇痛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3.1药物吸收婴幼儿对药物的吸收与成人也不尽相同。
口服药物的吸收与胃肠道生理特点有关,婴幼儿胃内酸度仍低于成人,3岁左右才达成人胃液pH ;胃容积1岁时达40 mL/kg 左右,但仍小于成人;6〜8个月胃肠开始蠕动,胃排空时间较新生儿缩短,在十二指肠吸收的药物吸收时间快于新生儿,但仍比年长儿和成人慢。
对危重病儿,为及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宜用注射方法给药。
婴幼儿期还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要注意与急慢性胃肠炎、药物引起腹泻等的区别。
3.2药物分布儿童的体液总量从新生儿的80%,到1岁时降到70%,仍高于成人的55%〜60%。
细胞外液从新生儿的45%,到6个月时为42%, 1岁时为35%,均高于成人的20%,水溶性药物在细胞外液浓度被稀释。
新生儿脂肪含量随年龄增长而有所增加,幼儿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较新生儿期大。
婴幼儿体液调节功能较差,细胞外液比重又大,其水和电解质代谢易受疾病及外界因素影响,要注意脱水时药物分布和血药浓度的变化。
婴幼儿血脑屏障功能较差,某些药物可进入脑脊液。
3.3药物代谢婴幼儿期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肝粒体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已成熟。
特别是使药物和葡萄糖醛酸结合的酶的活性,在胎儿期缺如,新生儿期日趋完善,而到婴幼儿期已达成人水平。
婴幼儿期肝脏的相对重量较大,新生儿期为3.6%, 6个月为3.9%, 1岁时达到4%,约为成人的2倍,因此,幼儿药物的肝脏代谢速率高于新生儿,亦高于成人,使很多以肝脏代谢为主要消除途径的药物t1/2短于成人。
3.4药物消除婴幼儿期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迅速增加,6~12个月可达成人水平,肾小管排泌能力在7个月〜1岁也接近成人水平。
肾脏在全身的比例,婴幼儿期为0.7%,1〜2 岁0.74%,略高于成人的0.42%。
由于婴幼儿药物肝脏代谢速率与肾排泄快,一些以肝脏代谢为主要消除渠道的药物总消除速率也较成人快,使不少药物t1/2短于新生儿,如茶碱新生儿t1/2为13~26 h,幼儿为4.6 h,成人为5〜10 h。
脾肾关联脾气虚:消化不良:脾肾+保和丸+山楂丸营养不良:脾肾+健脾丸+多维+蛋白质肠胃菌群失调便秘、泄泻:脾肾+益生菌+乳酸菌素片免疫力下降:脾肾+玉屏风颗粒/蛋白质/中药粉剂肥胖:脾肾两助丸(一次两丸)+健脾丸+防风通圣丸气虚:脾肾两助丸+黄芪颗粒慢性肠胃炎:脾肾两助丸+肠炎宁+盐酸小檗碱腹痛:脾肾两助丸+U颠茄铝+气滞胃痛颗粒五更泻:脾肾两助丸+四神丸(脾不虚不泄、肾不虚不久泻)虚寒带下:脾肾两助丸+黄芪颗粒妇科慢性炎症:脾肾两助丸+抗炎(甲硝唑、外用洗液)月经后期、量少:脾肾两助丸+益母草颗粒手脚不温:脾肾两助丸+桂附地黄丸/附子理中丸癃闭:脾肾两助丸+盐酸坦索罗辛气血虚头晕目眩:脾肾两助丸+补中益气丸+升麻子宫下垂:脾肾两助丸+补中益气丸+升麻反复痔疮:脾肾两助丸+槐角丸+外用肌衄(紫癜):脾肾两助丸+归脾丸+对因崩漏:脾肾两助丸+止血+对因痰湿:上焦:脾肾两助丸+苏合香中焦:脾肾两助丸+除湿颗粒/藿香正气下焦:脾肾两助丸+金钱草关节:脾肾两助丸+舒筋通络皮肤:脾肾两助丸+湿毒清湿热:脾肾两助丸+龙胆泻肝丸/茵陈蒿汤痤疮:脾肾两助丸+养阴清肺丸+防风通圣+局部胃湿热:脾肾两助丸+清胃黄连丸阳痿、早泄、精冷、宫寒:脾肾两助丸+全鹿丸腰膝酸软、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颈椎病:脾肾两助丸+壮腰健肾丸夜尿增多:脾肾两助丸+缩泉丸+壮腰健肾丸痛经、月经不调:脾肾两助丸+定坤丹小儿参术爱流口水,睡觉露睛:小儿参术健脾丸半夜容易哭闹;厌食,胃口不好:小儿参术健脾丸+健胃消食片抵抗力差易生病,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小儿参术健脾丸+玉屏风颗粒面色萎黄,四肢无力,爱抱抱:小儿参术健脾丸+多维腹泻或便秘:小儿参术健脾丸+益生菌女金丸月经先期:气虚:女金丸+补中益气丸血热:阳盛者:黄柏八味丸,清热凉血丸+女金丸肝郁者:女金丸+丹栀逍遥丸虚热:女金丸+六味地黄丸月经后期血寒:女金丸+艾附暖宫丸虚寒:女金丸+艾附暖宫丸血虚:女金丸+驴胶补血颗粒/当归补血片气滞:女金丸+逍遥丸月经量多气虚:女金丸+黄芪颗粒,补中益气丸血热:女金丸+清热凉血口服液血瘀:血府逐瘀丸/益母草颗粒+女金丸周期延长气滞血瘀:女金丸+血府逐瘀丸/四物膏阴虚内热:女金丸+左归丸痛经气滞血瘀:女金丸+血府逐瘀丸/四物膏+逍遥丸寒凝胞中:女金丸+艾附暖宫丸+暖宫贴湿热下注:女金丸+金鸡胶囊/妇科千金片肝肾虚损:女金丸+首乌延寿片/桑葚膏闭经肝肾不足:女金丸+首乌延寿片/归肾丸气血虚弱:女金丸+益气养血口服液/复方阿胶浆阴虚血燥:女金丸+六味地黄丸气滞血瘀:女金丸+血府逐瘀丸痰湿阻滞:女金丸+参苓白术丸/螺旋藻片崩漏虚热:女金丸+五味子/生脉饮实热:女金丸+清热安宫丸脾虚:女金丸+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血瘀:女金丸+妇科调经丸/四物膏/益母草膏绝经前后诸证肾阴虚:女金丸+左归丸/六味地黄丸肾阳虚:女金丸+男宝胶囊/右归丸带下病脾虚:女金丸+妇科白带丸肾阳虚:女金丸+男宝胶囊肾阴虚:女金丸+知柏地黄丸湿热:女金丸+妇科千金片热毒:女金丸+妇炎康片/妇炎净片。
临床药师小儿用药培训基地招生简章2023年一、招生背景小儿用药一直是临床药师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
随着儿童用药安全问题的凸显和小儿用药知识的不断更新,急需大批合格的临床药师来从事小儿用药工作。
为了满足临床药师小儿用药专业培训的需求,我院特设立小儿用药培训基地,旨在为临床药师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小儿用药知识培训。
二、培训目标1. 培养具有扎实的小儿用药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的临床药师;2. 培训具有临床药师执业资格并热爱小儿用药工作的专业人才;3. 培养对药物治疗儿童疾病具有敏锐洞察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三、培训内容1. 小儿用药基础知识:涵盖小儿生理特点、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2. 儿童临床药物应用:包括常见小儿疾病的用药原则、常用小儿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等内容;3. 小儿药物安全:重点培训小儿用药的安全性评价、用药监测和合理用药;4. 临床实践技能:通过案例分析、临床操作指导等方式提升临床实践能力。
四、培训形式1. 课堂授课:各类小儿用药相关知识的系统讲解;2. 实际案例分析:结合真实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3. 临床实习:安排到相关临床科室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4. 学员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和指导,鼓励学员进行自主学习。
五、报名条件1. 具有临床药师执业资格证书;2. 对小儿用药工作有浓厚兴趣,有志于从事小儿用药工作;3. 遵守职业道德,热爱并忠诚于小儿用药事业;4. 具有相关临床药学、小儿科学或药物学等专业背景者优先。
六、报名方式1. 请报名者将个人简历和临床药师执业资格证书扫描件发送至电流信箱xxxxxxx;2. 报名截止时间为xxxx年xx月xx日,逾期将不再接受报名。
七、培训费用1. 培训费用为xxxx元/人;2. 培训费用包含课程资料、授课费、实习费等所有费用;3. 学员需自行承担食宿等其他费用。
八、培训时间及地点具体培训时间和地点将在报名截止后另行通知,请报名者及时关注电流信箱。
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用药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是指小儿出现支气管黏膜、腺体和周围血管的炎症反应,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
该病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具有易发、易传、易复发的特点,给患儿及家长带来很大的困扰。
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儿年龄、病情、体质等因素综合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
本文将介绍小儿支气管炎常用药物及其治疗原则。
常用药物中药1.银翘解毒颗粒银翘解毒颗粒是一种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解热镇痛的作用。
该药物能够有效缓解小儿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喉咙痛等症状,并具有副作用小的优点。
常用剂量为每次1-2袋,每日2-3次,口服。
2.川贝母川贝母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主要成分为川贝母皂苷和川贝母甙等。
该药可用于缓解支气管炎所致的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具有清热化痰、润肺定喘的功效。
常用剂量为每日服用3-5g川贝母粉末,分3-4次口服。
西药1.氨溴索口服溶液氨溴索口服溶液是一种典型的支气管舒张剂,能够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减轻支气管痉挛,缓解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常用剂量为每次0.1-0.2g/kg,每日3次,口服。
2.克拉霉素颗粒克拉霉素颗粒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可治疗支气管炎细菌感染。
该药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作用,适用于病原体微生物不明确时的治疗。
常用剂量为每天12次,每1g,口服。
次0.5治疗原则1.综合治疗对于小儿支气管炎的治疗应采用综合治疗的原则,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饮食调理、心理辅导等。
综合治疗可对缓解炎症、减轻症状、促进恢复起到很好的效果。
2.根据症状选择药物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应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例如,喉咙痛、体温升高等症状可选用银翘解毒颗粒,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可用口服氨溴索溶液等支气管舒张剂进行治疗。
3.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小儿支气管炎患儿的年龄较小,对药物的耐受性有限,应特别注意药品的安全性。
对于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药物过敏等病史的儿童,应避免使用相应的药物或者降低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
4.注意药物的疗效及再次感染的预防在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疗效,并进行随访。
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用药治疗支气管炎是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患病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达高峰。
如果不及时治疗,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支气管肺炎。
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乡村卫生室治疗此病的途径多是通过静脉点滴加口服药物,而用西药脐疗法加口服药物治疗,简单方便,易于操作,疗效显著,是一种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新途径。
标签:金振口服液;支气管炎;痰热咳嗽;儿童小儿支气管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且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2003年2—12月,本院儿科门诊使用金振口服液治疗小儿支气管炎5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选择上述时期痰热咳嗽患儿70例,男33例,女37例;年龄1~14岁,平均4岁2个月;病程2d~1个月,平均5.7d。
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伴发热22例,咳痰35例,气喘2例,苔黄或腻16例,肺部湿音33例,肺纹理增粗35例,血白细胞>10×109L-116例;对照组25例,伴发热16例,咳痰28例,气喘1例,苔黄或腻15例,肺部湿音23例,肺纹理增粗16例,血白细胞>10×109L-19例。
2组一般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
2中西医诊断标准2.1西医诊断标准①起病可急可缓,可无热或发热,热高时可达40℃,咳嗽咳痰(痰白或黄或黏稠)。
②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不固定干湿音,以中等水泡音为主,咳痰后音可暂时减少。
③末梢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正常或稍高。
2.2中医辨证标准痰黄、黏稠,咳吐不爽,咳时面赤唇红,或伴发热、口渴、咽红、疼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2.3诊断标准按《儿科疾病诊断标准》确定诊断:①干咳或有痰,发热可高可低,有食欲不振、呕吐或腹泻等。
②咽部多有充血,肺部呼吸音粗或有粗、中干湿啰音,其性质及部位易变。
③胸部X线检查正常或见纹理增多。
④血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
所有病例均排除小儿哮喘、小儿肺炎等其他心肺疾患。
・106・生垦理岱蕴翅应届!业生2旦筮!鲞筮§翅垡坐』丛鲤堕竖叁叫。
丛墅兰堂,!些:!,№:§以及药物不良反应。
用药后第3、5、7d查血13-HCG,如果13-HCG值有下降趋势则改为每周测1次直至正常。
用药1周后查肝肾功,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用药后每周查1次B超直至包块消失。
1.4疗效判断治愈:①血13-I-ICG转为正常;②B超提示包块缩小或消失;③临床症状消失。
符合上述三项标准为治愈。
无效:①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出现输卵管破裂、腹腔内出血而紧急手术者;②血B—HCG持续不下降,包块不缩小或增大者。
上述两项标准中出现一项者为失败旧J。
2结果2.1治疗效果甲氨喋呤与米非司酮联合用药治疗的36例患者中,治愈30例,占83.3%。
失败6例,占16.7%,其中5例分别在治疗第1、2、3、5、7天出现急腹症行剖腹探查术,前2例术中见输卵管妊娠破裂,后3例为输卵管妊娠流产型,另l例血13.ttCG已转阴,包块持续存在,反复下腹隐痛于治疗第23天出现急腹症而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输卵管妊娠流产型。
治愈的30例患者中血B-HCG最早3天即开始下降,l周内下降均超过50%,2周内均恢复正常。
包块大多数在治疗第2周开始缩小,平均消失时间为34d。
患者在临床症状消失,8.HCG检查连续2次阴性后即可出院,住院时间7—10d不等。
部分患者出院时包块尚未消失,需定期复查B超直至包块完全消失。
2.2药物不良反应36例患者中有6例用药后1—5d出现消化道症状,给对症治疗2—3d后消失。
有3例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升高幅度为4一110U/m/,停药3d后自然恢复,有2例出现口腔溃疡,对症治疗2-4d痊愈。
3讨论3.1甲氨喋呤与米非司酮的作用机制甲氨喋呤是一种滋养细胞高度敏感的代谢类化学药物,是叶酸还原剂,可与四氢叶酸还原酶结合,使四氢叶酸形成障碍,从而干扰DNA的合成,使滋养细胞生长受阻、变性、坏死,从而使胚胎停止发育,脱落排出,终被吸收;米非司酮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它具有强烈的抗孕激素作用,能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使脱膜、绒毛组织变性坏死,终致早期异位妊娠流产。
临床儿科儿童用药剂量换算方式、特殊情况儿童用药剂量调整及调整剂量时选用体重注意点四种用药剂量换算方式1、体表面积计算法(精准度高、剂量更合理)儿童体表面积计算方法适用于各个年龄段,常用于安全范围窄、毒性较大的药物,如抗肿瘤药、激素、抗病毒药等。
(1)对体重< 30 kg,儿童的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 +0.1;对体重>30 kg,每增加体重 5 kg,增加体表面积 0.1m2;对体重>50 kg,每增加体重 10 kg,增加体表面积 0.1m2;表1 各月龄、年龄儿重体重及体表面积换算表(2)药品说明书按体表面积已推荐儿童用量:儿童剂量 = 儿童体表面积(m2×每次(日)剂量/ m2示例:免疫缺陷者合并水痘的儿童,注射用阿昔洛韦说明书推荐的剂量是:按体表面积一次 500 mg/m2,对于体表面积为 0.8 的患儿,一次给药量为0.8 × 500 = 400 mg(3)药品说明书未按体表面积推荐儿童用量:儿童剂量 = 成人剂量×儿童体表面积(m2)/1.73 m2药物代谢与体表面积有关,年龄越小,体表面积相对越大,则用药量相对较多。
2、体重计算法(临床常用、方便、比较准确)(1)每千克体重剂量×体重 = 1 日或 1 次剂量。
示例:头孢羟氨芐片,剂量标明为每 12 小时 15~20 mg/kg。
如儿童体重为 15 kg,次量为(15~20)×15 = 225~300 mg,每 12 小时一次。
(2)不知道儿童体重多少,可按下列公式估算。
1~3 个月儿童体重(kg)=月龄×0.7+3;4~6 个月儿童体重(kg)=月龄×0.6+3;7~12 个月儿童体重(kg)=月龄×0.5+3;1~10 岁儿童体重(kg)=年龄×2+8。
年长儿按体重计算如己超过成人量,则以成人量为上限。
根据儿童营养状态适当增减,如度营养不良应减少15%~25%,Ⅱ度营养不良应减少25%~40%,Ⅲ 度营养不良应减少40%以上。
一.王氏保赤丸组方原则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胃滞食减、腹胀、腹泻,为诸种病症的主要基础。
本方以一组入胃、大肠经的中药大黄、黄连和一组入肺经的中药制南星、川贝等组方,主治脾胃虚弱、胃呆食减、腹泻、便秘等肠胃道疾病,兼治痰厥惊风、喘咳、痰鸣和发热带呼吸道疾病。
诸药结合,共奏清热泻火、化痰平喘、泻积导滞之功。
综观全方,组方严谨、合理,寒、温、热药配比得当,性质平和,老幼皆宜,孕妇不忌。
按规定剂量服用,无任何副作用。
功能与主治祛滞、健脾、祛痰。
用于小儿乳滞疳积、痰劂惊风、喘咳痰鸣、乳食减少、吐泻发热、大便秘结、四时感冒以及脾胃虚弱、发育不良等症。
成人肠胃不清、痰食滞者亦有疗效。
这是网站上的说明书。
具体组方不详。
但通过上述说明中的“本方以一组入胃、大肠经的中药大黄、黄连和一组入肺经的中药制南星、川贝等组方”、主治等方面以及和类似的方药“至宝丹”等比较,可以得出一下结论:1.王氏里应该没有或者含极少解表药物。
所以单纯外感表证王氏不是首选药物。
2.通过和至宝丹比较,王式可能含一些在中医上讲起来有小毒的药物,如:制南星、虫类、冰片、朱砂等,可能含有一些金属元素,这个在中医上讲起来是正常的,但是即使是安全的,所含成分极少,个人建议也不应该拿来当作平时保健药物长期服用。
个人建议:1.平素体质虚弱者应该谨慎使用;2.非实证者谨慎使用;3.把握两个症状:一.舌苔厚;二.大便紧。
有这两个症状者,可考虑使用。
症状明显,比如舌苔黄厚,大便闭结,可以原量使用,若症状不明显时,如舌苔略厚,大便略干,需要使用时,可考虑原说明书上的使用量减少使用,以观疗效,比如1/2,1/3等。
注:说明书中指的腹泻不是完全虚证腹泻的情况,是体内有滞、淤等引起的,属于虚实夹杂的情况。
整个组方参考至宝丹总的还是以大黄等攻为主,以山楂、麦芽等和为辅。
4.总的使用时间以3左右天为宜。
不宜过长。
若投之无效,应该及时调整。
二.999风寒感冒颗粒【成分】麻黄,葛根,桂枝,防风,紫苏叶,白芷,桔梗,苦杏仁,陈皮,干姜,甘草,辅料为蔗糖,糊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