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olles 骨折石膏固定技术评分标准

Colles 骨折石膏固定技术评分标准

Colles 骨折石膏固定技术评分标准

?Colles

骨折石膏固定技术评分标准

骨折固定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骨折固定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考生编号: 总分: 项目内容操作要求标准分扣分及原因实得分观察周围环境,评估安全并报告(2分)10 表明身份(1分) 初步判断伤情(意识、截瘫)(1分) 告知伤者不能随意活动(1分) 准备物品,做好操作准备(5分) 急救员位置正确(4分) 助手使用头锁手形正确(5分) 准备 调整颈颈椎损伤安置 颈托 检查判助手体姿正确,手指不遮盖双耳(4分) 部位置 术者食指置伤者胸骨正中指引,助手调 整颈部位置(4分) 术者使用胸锁手形正确(5分) 术者体姿正确,手指不遮盖口鼻(4分) 助手检查颈部手法正确(4分)

颈托使用方法正确,安置得当(5分) 全身查体顺序和方法正确(5分) 检查并报告伤情(3分)夹板长度合适17 18 断伤情5左股骨干骨折(4分),位置放置正确(4分),棉 垫保护(4分),宽带从身体空隙处穿过(4),宽带放置位置正确(4分), 捆绑顺序正确,松紧适当(5分),打 结位置正确(4分),趾端外露(4分), 检查血运(4分)。 选手操作手法规范,口令简洁,动作交5 替流畅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计时从评判长宣布 操作开始到操作完毕,8分钟完成)40 整体质量 评委签名:5 骨折固定操作流程 伤者病情概述: 伤者高处坠落,颈部疼痛,四肢感觉障碍,左大腿肿胀畸形,无软组织损伤。 救护体位:

卧位 (一)颈椎损伤的固定原则 术者正面走向伤者,表明身份;告知伤者不要做任何动作,初步判断伤情,简要说明急救目的,助手位于患者头侧进行协助。在操作过程中,应先稳定自己,再固定伤者,避免加重颈椎损伤;用“颈椎固定手法”徒手固定颈椎后再用颈托固定; (二)徒手固定操作规范 1.头锁: 伤者仰卧位,助手双膝跪在伤者头顶位置,并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固定自己双手手肘(放在大腿上或地上),双掌放在伤者头两侧,拇指轻按额,食指和中指固定其面颊,无名指及小指放在耳下,不可盖住耳朵。术者食指指在胸骨正中,以便助手调整颈部位置。 2.胸锁: 伤者仰卧位,术者跪于伤者头肩位置,一手伏及前臂紧贴伤者胸骨之上,手掌固定伤者面颊。另一手肘稳定后,手掌固定伤者前额。不可遮盖伤者口鼻。 (三)颈椎损伤的固定操作流程 1.初步判断伤情。助手行头锁固定伤者头颈部后,术者行胸锁,助手进行颈后部查体,发现异常,初步判断颈椎损伤。助手再行头锁固定伤者头颈部,由术者放置颈托。 2.放置颈托时先放置颈后,再放置颈前,保证位置居中,扣上搭扣,松紧度适中。 3.颈托固定后,术者进行全身体格检查,顺序由上到下,由躯干到四肢,发现左股骨干闭合性骨折。 4.两人配合进行股骨(大腿)骨折双夹板固定。

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及康复

Colles骨折是桡骨远端,距关节面2.5cm以内的骨折,常伴有远侧骨折断端向背侧倾斜,前倾角度减少或呈负角,典型者伤手呈银叉畸形。1814年AbrahamColles首先详细描述此类骨折,故命名为Colles骨折。它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6.7%,好发于老年人,女性较多,有“老年性骨折”之称。老年性骨质疏松是骨折的内因,摔倒则是外因。患者跌倒时肘部伸直位,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掌撑地传至桡骨远端而发生骨折。暴力轻时骨折嵌插而无明显移位,暴力大时骨折远端桡侧和背侧移位,常伴有尺骨茎突和下尺桡关节分离。老年患者骨折常呈粉碎并可波及关节面。正常桡骨下端关节面向掌侧倾斜(掌倾角)10°~15°,向尺侧倾斜(尺倾角)20°~25°。当桡骨远端发生骨折时,不但掌倾角和尺倾角角度发生改变,而且背侧伸肌腱鞘管也随之扭曲错位,如骨折复位不良,可造成腕与手指的功能障碍。 Colles骨折的临床治疗 (1)无移位的骨折,采用前臂背侧石膏托固定,将手和腕固定于功能位4周。 (2)移位型骨折: 正骨八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 首先根据患者伤情并结合X线片显示的骨折类型,部位和骨折移位情况来选择和制定整复手法,一般对骨折复位的病人在放射科内进行,争取最好的对位!打血肿麻醉,将患肢各关节置于松弛的位置,以减少肌肉对骨折段的牵拉力,有利于复位,复位技巧: 一:牵拉要到位, 持续牵引,将断端充分牵开. 在牵拉时远端的术者最好能旋转手腕,这样可以将卡压在骨折段的软组织牵拉出来。 二;牵引后先进行侧方移位的纠正,三人复位时,在两人牵拉的同时,术者双手拇指抵住桡骨远端桡侧,其他四指抱住尺骨尺侧,在将尺骨向桡侧牵拉同时两手大拇指将桡骨远端向尺侧推移,力度要大. 三;在纠正侧方移位后,同样两人牵拉,术者双手大拇指按住桡骨背侧,其他四指抱住桡骨掌侧,先用四指将桡骨近端向背侧提拉,同时双手大拇指按压桡骨远端,远端牵拉者顺势屈腕.这几个动作需配合完成,力度根据骨折移位情况而定. 四. 非粉碎性未累及关节面者,常采用牵抖复位法;老年患者、粉碎骨折、累及关节面者,常采用提按复位法。复位后凭借手感(需检查复位情况,观察肢体外形,抚摸骨折处的轮廓,与健侧对比,即可了解复位后的大概情况),而给予小夹板临时固定,之后再透视观察成角或者移位情况!了解情况后,再给予复位,到骨折对位对线都好时用前臂背侧石膏托,将腕部固定于旋前及掌屈尺偏位4周。。固定后即拍X线片检查对位情况,1周左右消肿后需拍片复查,如发生再移位应及时处理。两周更换树脂石膏于腕关节功能位固定。期间如果位置发生移动,可以再进行一次复位,或者建议手术。 向患者交待加强据拳功能段练.注意肿胀.交待固定后的并发症。 (3)不稳定骨折,采用穿针外固定的方法。例如,在前臂近端和掌骨横穿细钢针,牵引复位,然后将钢针固定在管形石膏内,起维持牵引,防止骨折移位的作用。(4)Colles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治疗,手术指征是患腕向桡侧倾斜,腕关节功能严重受限,下尺桡关节分离且疼痛。手术方法有:①尺骨下端切除术,适用于因下尺桡关节炎或脱位引起腕部疼痛和旋转受限者。②桡骨下端截骨植骨术及Campbell手术,适用于桡骨下端骨折畸形愈合,关节面向背侧倾斜和桡骨短缩明显者。 Colles骨折常见的并发症有正中神经损伤;迟发性伸拇肌腱断裂;股骨颈骨折。特别是股骨颈骨折要注意。(1)肩关节僵硬,由于骨折固定未能积极主动活动肩关节所致。(2)反射性交感性骨萎缩,表现为腕、手指肿胀、僵硬、皮肤红肿而变薄发亮,常由骨折后未能主动活动所致。(3)伸拇长肌腱断裂,通常发生在伤后4周或更长时间,由于原始损伤,伤及肌腱血运,缺血坏死而引起,也可能波及Lister结节,肌腱在不平滑的骨沟上经常磨擦而断裂。(4)正中神经损伤3月不能恢复者手术探查。 Colles骨折的康复治疗 1康复评定分别在治疗前后,用量角器测量腕关节活动范围(rangeofmotion,ROM)。 2消肿止痛 (1)超短波:对置、无热量,每次10min,1次/d,10次为1疗程。(2)抬高患肢,将患肢持续性抬高,使伤手高于心脏水平线。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评分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评分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的操作:共100分,该考题灵活一般是在模拟人跟前一边口述一边操作。 物品准备:(10分) 1.木质、铁质、塑料制作的夹板或固定架。 2.就地取材,选用适合的木板、竹竿、树枝、纸板等简便材料。 操作内容: (1)肱骨(上臂)骨折固定法(70分)其中口述(10分) 1 .夹板固定法用两块夹板分别放在上臂内外两侧(如果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上臂外侧),用绷带或三角巾等将上下两端固定。肘关节屈曲90 度,前臂用小悬臂带悬吊。 2 .无夹板固定法将三角巾折叠成10~15cm 宽的条带,其中央正对骨折处,将上臂固定在躯干上,于对侧腋下打结。屈肘90 度,再用小悬臂带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2)尺、挠骨(前臂)骨折固定法(70分)其中口述(10分) 1 .夹板固定法用两块长度超过肘关节至手心的夹板分别放在前臂的内外侧(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前臂外侧)并在手心放好衬垫,让伤员握好,以使腕关节稍向背屈,再固定夹板上下两端。屈肘90 度,用大悬臂带悬吊,手略高于肘。 2 .无夹板固定法采用大悬臂带、三角巾固定法。用大悬臂带将骨折的前臂悬吊于胸-前,手略高于肘。再用一条三角巾将上臂带一起固定于胸部,在健侧腋下打结。 (3)股骨(大腿)骨折固定法(70分)其中口述(10分) 1 .夹板固定法伤员仰卧,伤腿伸直。用两块夹板(内侧夹板长度为上至大腿根部,下过足跟;外侧夹板长度为上至腋窝,下过足跟)分别放在伤腿内外两侧(若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伤腿外侧),并将健肢靠近伤肢,使双下肢并列,两足对齐。关节处及空隙部位均放置衬垫,用5~7 条三角巾或布带先将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固定,然后分别固定腋下、腰部、膝、跖等处。足部用三角巾“8”字固定,使足部与小腿呈直角。 2 .无夹板固定法伤员仰卧,伤腿伸直,健肢靠近伤肢,双下肢并列,两足对齐。在关节处与空隙部位之间放置衬垫,用5~7 条三角巾或布条将两腿固定在一起(先固定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足部用三角巾“8”字固定,使足部与小腿呈直角。 (4)胫排骨(小腿)骨折固定法(70分)其中口述(10分) 1.夹板固定法伤员仰卧,伤腿伸直。夹板长度超过膝关节,上端固定至大腿,下端固定至跖关节及足底。并将健肢靠近伤肢,使双下肢并列,两足对齐。关节处及空隙部位均放置衬垫,用5~7 条三角巾或布带先将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固定,然后分别固定大腿、膝、踝等处。足部用三角巾“8”字固定,使足部与小腿呈直角。

骨折外固定

症状: 1、舒适度的改变与疼痛有关 2、自理能力下降与关节活动度变小,负重能力减轻有关 3、焦虑与意外受伤及担心不良预后有关 4、相关疾病知识缺乏与缺乏外固定护理相关知识及康复锻炼技能知识有 关 5、潜在并发症感染、神经血管受损、骨折不愈合、关节僵硬等 护理诊断和措施 1、患肢用垫枕抬高放置,以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减轻或预防肢体肿胀。 2、密切观察被固定患肢的远端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情况。 3、术后指导患者早行功能锻炼,预防患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4、保持外固定器针道清洁、干燥,预防针道感染。 骨外固定器的术后并发症及防治 1、针道感染和渗液:针道感染和渗液的主要原因在于:针与骨体结合不紧 密,造成松动。钻速过高,引起针道周围的烧伤,形成针道周围肌肉的坏 死、液化。穿针没有垂直骨干造成应力不均衡。对针道的护理不仔细,不 能及时处理等。针对上述原因,应采取如下措施:①保持针道的清洁,减少患肢的活动。②要及时应用抗生素。③若经精心针眼护理、换药后,感 染仍然得不到控制,可在骨折端基本稳定后拆除外固定器,改用小夹板或 石膏等其他外固定方法,并不会影响骨折治疗的固定效果。 2、断针:断针是金属疲劳所致,最易产生金属疲劳的地方是针与连接杆的接合部。不多次紧旋固定钢针的螺钉或在固定夹面上加放非金属垫圈,以及钢针只1次性使用,可防止断针。 3、皮肤压迫性坏死与神经、血管损伤:这在肢体水肿时尤易发生,应扩大针孔皮肤切口,抬高患肢,同时组装外固定器时,保持皮肤与连接杆之间的间距不少于3cm,即可避免皮肤压迫性坏死。神经与血管损伤、关节功能障碍、骨筋膜室综合征或穿针部位骨折等,这些并发症可以通过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与细心护理来避免。 4、骨折延缓愈合与不愈合:这是外固定器治疗骨折的另一个主要并发症,其主要原因有骨折损伤严重、软组织挫伤严重、骨折难愈合部位、外固定器的应力遮挡、外固定器固定欠稳定等。其相应的防治方法有准确复位;对有骨折端间隙与骨缺损的骨折可采用早期自体松质骨移植术和带血管骨瓣、肌瓣移位修复骨质缺失和改善血运,促进骨折愈合。 1.疼痛:与骨折部委神经损伤和水肿有关 疼痛疼痛一般手术后24 h内最为严重,轻者可给予安慰及转移注意力等使症状减轻,药物镇痛,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恢复。抬高患肢,并密切观察患肢变化,重视患者及家属主诉,观察患肢感觉、皮温、色泽、如发现足趾不能背伸或足下垂,应立即报告医生。 术后护理 3.1 麻醉后护理下肢手术一般采用硬脊膜外腔麻醉,硬膜外麻醉阻滞了交感神经,血压受到影响,回病室过床时动作要轻稳,防止体位性低血压,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h,

包扎、固定评分标准

伤口包扎(一)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分 序号项目分 值 扣 分 得 分 1 检查并报告伤情10 2 正确处理伤口(消毒、冲洗)10 3 无菌原则取敷料10 4 敷料放置正确、适度10 5 绷带包扎方法正确10 6 绷带包扎压力适中10 7 敷料无外露,绷带卷无脱落10 8 头部包扎不能包压耳廓,如有骨折应正确处理关节处10 9 暴露患肢指端检查末梢循环10 10 患肢患处的放置位置与角度正确10 (二)目的: 1.预防感染,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防止外界的细菌感染。 (三)注意事项: 1. 包扎伤口时,先简单清浩伤口,再盖上消毒纱布,然后绷带包扎。 2. 根据包扎部位,选择适宜的绷带及三角巾等。 3. 包扎时松紧适宜,过紧导致组织损伤,过松易致滑脱。操作时动作谨慎,不要触及伤口。 4. 包扎时使病人处于舒适的位置。皮肤皱褶处如腋下、乳下、膝下、腹股沟等,要隔以棉垫或纱布,骨突处也要用棉垫保护。四肢包扎时,必须使之处于功能位。 5. 包扎原则上从下向上,由左向右,从远心端向近心端。固定绷带的结应放在肢体外侧面,禁忌在伤口处、骨突处部位打结。 6. 解开绷带时,须先松开固定结或胶布。若绷带被伤口分泌物渗透干涸时,可用剪刀剪开。

骨折固定(一)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分 序号项目分 值 扣 分 得 分 1 检查并报告伤情10 2 畸形正确复位10 3 正确选用夹板、护具10 4 夹板、护具防止位置正确10 5 固定松紧度适中10 6 出血包扎,敷料位置放置正确10 7 绷带捆绑位置正确10 8 暴露肢体指端,以便固定后检查血运* 10 9 患肢患处的放置位置与角度正确10 10 遵循骨折急救基本原则10 (二)目的: 1.避免搬运时断端移位而更多地损伤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 2.骨折固定后即可止痛,有利于防止休克; 3.便于运输。 (三)注意事项: 1.遇有呼吸、心跳停止者先行复苏措施,出血休克者先止血,病情有根本好转后进行固定。 2.院外固定时,对骨折后造成的畸形禁止整复,不能把骨折断端送回伤口内,只要适当固定即可。 3.代用品的夹板要长于两头的关节并一起固定。夹板应光滑,夹板靠皮肤一面,最好用软垫垫起并包裹两头。 4.固定时应不松、不紧而牢固。 5.固定四肢时应尽可能暴露手指(足趾)以观察有否指(趾)尖发紫、肿胀、疼痛、血循环障碍等。

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基本操作技能评分标准: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

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基本操作技能评分标准: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 四肢骨折是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损伤,为了避免骨折断端对血管、神经、肌肉及皮肤等周围组织的损伤,减轻患者的痛苦,便于搬动与转运伤员,故凡发生骨折或怀疑有骨折的伤员,均必须在现场立即采取骨折临时固定措施。 物品准备:(10分) 1.木质、铁质、塑料制作的夹板或固定架。 2.就地取材,选用适合的木板、竹竿、树枝、纸板等简便材料。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的操作:共100分,该考题灵活一般是在模拟人跟前一边口述一边操作。 (1)肱骨(上臂)骨折固定法(70分)口述(10分) 1 .夹板固定法用两块夹板分别放在上臂内外两侧(如果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上臂外侧),用绷带或三角巾等将上下两端固定。肘关节屈曲90 度,前臂用小悬臂带悬吊。 2 .无夹板固定法将三角巾折叠成10~15cm 宽的条带,其中央正对骨折处,将上臂固定在躯干上,于对侧腋下打结。屈肘90 度,再用小悬臂带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2)尺、挠骨(前臂)骨折固定法(70分)口述(10分) 1 .夹板固定法用两块长度超过肘关节至手心的夹板分别放在前臂的内外侧(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前臂外侧)并在手心放好衬垫,让伤员握好,以使腕关节稍向背屈,再固定夹板上下两端。屈肘90 度,用大悬臂带悬吊,手略高于肘。 2 .无夹板固定法采用大悬臂带、三角巾固定法。用大悬臂带将骨折的前臂悬吊于胸-前,手略高于肘。再用一条三角巾将上臂带一起固定于胸部,在健侧腋下打结。 (3)股骨(大腿)骨折固定法(70分)口述(10分) 1 .夹板固定法伤员仰卧,伤腿伸直。用两块夹板(内侧夹板长度为上至大腿根部,下过足跟;外侧夹板长度为上至腋窝,下过足跟)分别放在伤腿内外两侧(若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伤腿外侧),并将健肢靠近伤肢,使双下肢并列,两足对齐。关节处及空隙部位均放置衬垫,用5~7 条三角巾或布带先将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固定,然后分别固定腋下、腰部、膝、跖等处。足部用三角巾“8”字固定,使足部与小腿呈直角。 2 .无夹板固定法伤员仰卧,伤腿伸直,健肢靠近伤肢,双下肢并列,两足对齐。在关节处与空隙部位之间放置衬垫,用5~7 条三角巾或布条将两腿固定在一起(先固定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足部用三角巾“8”字固定,使足部与小腿呈直角。 (4)胫排骨(小腿)骨折固定法(70分)口述(10分)

骨折固定操作考核评分参考

德清县红十字会现场救护骨折外固定操作考核评分参考 (边口述边操作 100分) (1)肱骨(上臂)骨折固定法(40分) 1 .夹板固定法用两块夹板分别放在上臂内外两侧(如果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上臂外侧),用绷带或三角巾等将上下两端固定。肘关节屈曲90 度,前臂用小悬臂带悬吊。 2 .无夹板固定法将三角巾折叠成10~15cm 宽的条带,其中央正对骨折处,将上臂固定在躯干上,于对侧腋下打结。屈肘90 度,再用小悬臂带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2)尺、挠骨(前臂)骨折固定法(40分) 1 .夹板固定法用两块长度超过肘关节至手心的夹板分别放在前臂的内外侧(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前臂外侧)并在手心放好衬垫,让伤员握好,以使腕关节稍向背屈,再固定夹板上下两端。屈肘90 度,用大悬臂带悬吊,手略高于肘。 2 .无夹板固定法采用大悬臂带、三角巾固定法。用大悬臂带将骨折的前臂悬吊于胸-前,手略高于肘。再用一条三角巾将上臂带一起固定于胸部,在健侧腋下打结。 (3)现场提问:(20分) 1、问题:骨折临时固定注意事项有哪些?(8分:每小点2分) 答:骨折临时固定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①.如为开放性骨折,必须先止血、再包扎、最后再进行骨折固定。 ②.下肢或脊柱骨折,应就地固定,尽量不要移动伤员。四肢骨折固定时,应先固定骨折的近端,后固定骨折的远端。夹板必须托扶整个伤肢,骨折上下两端的关节均必须固定。绷带、三角巾切忌绑扎在骨折处。 ③.夹板等固定材料不要与皮肤直接接触,要用棉垫、衣物等柔软物垫好,尤其是骨突部位及夹板两端。 ④.固定四肢骨折时应露出指(趾)端,以便随时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如有苍白、发维、发冷、麻木等表现,应立服松开重新固定,以免造成肢体缺血、坏死。 2、问题:用夹板固定,绷带捆绑位置?(4分) 答:近关节处各捆绑一绷带,二者之间再捆绑一绷带,绷带活动度以上下活动1cm为宜 3、问题:无夹板时应如何固定上肢或下肢骨折?(4分) 答:下肢可与健肢一起固定,上肢与肢体一起固定。 4、问题:固定时为何超过两个关节?(4分) 答:限制活动,防止再次损伤。

石膏外固定腕关节不同位置治疗Colles骨折的疗效分析(一)

石膏外固定腕关节不同位置治疗Colles骨折的疗效分析(一) 作者:李端云,张国伏,杨小军,陈炜璋,袁友保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腕关节不同位置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及解剖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426例移位的Colles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分别石膏外固定腕关节于腕屈位和腕伸位,其中腕屈位固定196例,腕伸位固定230例。经过6个月~4年、平均2.4年的随访,对比骨折再移位率;骨折愈合后,根据Sarmiento标准综合评定,对比腕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石膏外固定腕关节于腕伸位骨折再移位率低(P0.01),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P0.01)。结论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腕关节于腕伸位治疗Colles骨折再移位率低,疗效好,可获得好的腕关节功能,且并发症少。 【关键词】Colles骨折;外固定;腕关节;治疗AnalysisoftreatmentoutcomesaboutColles’fractureswithplasterimmobilizationonwristindifferentp osition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treatmentoutcomesofcolles’fractureswiththeplasterimmobilizationonwristi ndifferentpositionaftermechanicalreductionandtheevidencesofanatomyandbiomechanics.Metho dsAretrospectiveanalysiswasatotalof426patientssufferingdislocationcolles’fracturesweretreatedw iththeplasterimmobilizationonwristindorsal-flexedpositionandpalmarflexedpositionaftermechani calreduction.Ahundredandninety-sixofthemwereimmobilizedonwristinpalmarflexedposition.Theo therofthemwereimmobilizedonwristindorsal-flexedposition.Theywerefollowedupfor0.5~4years,withanaverageof2.4years,tocomparethere-dislocationcasesandtheexcellentandgoodresultswithev aluatedbySarmiento’sstandard.ResultsTheplasterimmobilizationonwristindorsal-flexedpositionha dlessre-dislocationcases(P0.01)andmoreexcellentandgoodresults (P0.01).ConclusionTheplasterimmobilizationonwristindorsal-flexedpositionafterreductiontotre atcolles’fractureshasbetteroutcomes,lesscomplication.Thefunctionsofwristrecoverswell. 〔Keywords〕Colles’fractures;immobilization;wrist;treatmentoutcomes Colles骨折是人体最常发生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6.7%~11.0%,且多发于中年及老年,男性多于女性〔1〕。大部分通过手法复位外固定而治愈,尽管骨折复位通常比较容易,骨折愈合良好,但并发症多,遗留功能障碍较多,骨折复位后腕关节固定于什么位置为最佳尚无定论。临床上一般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腕关节于掌屈尺偏位,骨折再移位率高〔2〕。笔者回顾分析1992年6月~2007年12月426例移位的Colles骨折,分别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腕关节于腕屈位和腕伸位,就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作比较,并分析其解剖生物力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426例患者中,男183例,女243例,年龄9~92岁,平均48.4岁。左侧206例,右侧217例,双侧3例;其中住院治疗102例,门诊治疗324例。损伤原因:平地跌伤314例,高处跌伤81例,交通事故伤31例。骨折按Frykaman分型〔3〕:Ⅰ型176例,Ⅱ型92例,Ⅲ型45例,Ⅳ型38例,Ⅴ型28例,Ⅵ型18例,Ⅶ型16例,Ⅷ型13例。其中腕关节腕屈位固定组196例,腕伸位固定组230例,两组主要临床资料见表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采用臂丛阻滞麻醉或骨折端血肿浸润麻醉,前臂旋后位对抗牵引矫正骨折嵌插,移位待3~5min后施行手法整复,复位后助手继续维持牵引,术者以前臂石膏托或石膏夹固定。腕屈位固定组腕关节处于掌曲10°~20°位置,尺偏10°~20°位置;腕伸位固定组固定时施以手法加压塑形,注意骨折远端稍掌屈位以维持骨折端对位〔4〕,使腕关节背伸0°~10°位置,两组外固定术后2~5天及10~14天分别复摄X线片,复摄片时,如骨折再移位,

骨科各种手术记录大全

骨科各种手术记录大全 1、髌骨骨折 1. 平卧位 2. 常规消毒铺巾。 3. 在右膝关节作横弧形切口,切开筋膜层,显露髌骨骨折端,及断裂的髌韧带扩张部,冲洗膝关节腔,清除血肿,见骨折粉碎,移位,将骨折复位,以巾钳维持,平行髌骨纵向钻入两枚克氏针,再以钢丝“8”字环绕绑扎,取1—0Dexon线环绕髌骨缝扎两周,以固定。 4. 冲洗术野,彻底止血,逐层缝合。 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1.麻醉平稳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单,取右膝前正中长约8厘米纵行切口,切开皮肤浅深筋膜,分离显露骨折处。 2.术中可见髌骨骨折,呈粉碎性,关节腔可见有大量凝血块,髌腱膜于骨折处横断。 3.手术清除骨折端处凝血块,将骨折复位后,暂用巾钳固定。于髌骨旁纵行切开关节囊,手指探查髌骨关节面复位良好,以髌骨记忆合金张力钩固定,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关节腔及切口,用粗丝线缝合修补髌腱膜及关节囊。 4.清点器械无误后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手术顺利,术中出血不多,术后患者安返病房。 2、肱骨骨折 手术程序: 1. 臂丛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左上臂置于胸前,左上臂根部绑止血带,常规手术野皮肤消毒铺巾。 2. 驱血至300mmHg,上止血带,自尺骨鹰嘴至肱骨下段后方切开约长10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肱三头肌及腱膜,显露出尺神经,牵开尺神经以免损伤,自肱三头肌中线切开直至肱骨骨膜,将肱三头肌向两侧拉开,显露肱骨骨折端,见远端向前成角移位,将骨折端血肿清除,牵引复位骨折并维持,取5孔肱骨重建钢板预弯后置于肱骨后侧,钻孔,攻螺纹,拧入螺钉固定,并使骨折端加压,检查骨折固定稳定,肘关节活动不受影响。 3. 冲洗伤口,彻底止血,留置胶管引流1条,逐层缝合。 4. 麻醉满意,术程顺利,术后予左上肢石膏托外固定。 左肱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再次骨折 1.麻醉平稳后,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单。 2.沿原手术切口切开,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离显露桡神经,游离桡神经并牵开保护,充分显露骨折断端,可见左肱骨骨折,内固定物松脱,骨折断端处有大量肉芽组织形成,有碎骨块,骨折断端错位成角,骨折端骨质硬化,髓腔封闭。 3.手术取出内固定物,清理骨折断端处肉芽组织,咬除骨折断端硬化骨质,打通髓腔,于右髂骨处凿除部分髂骨,于肱骨大结节上方开口并以髓腔锉依次扩髓,打入8×220毫米带锁髓内针主针,针尾穿至平肱骨结节水平。安装瞄准器、压力定位杆,依次经切口、钻孔、测深、攻丝后,拧入远端锁钉1枚,再同理锁入近端锁钉1枚,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后,以所取髂骨植于骨折断端。 4.术中观察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固定牢靠。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后逐层缝合。 5.C臂机下观察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手术顺利,术中出血不多,患者安返病房,回房血压

骨折固定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骨折固定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考生编号:总分: 评委签名:

骨折固定操作流程 伤者病情概述:伤者高处坠落,颈部疼痛,四肢感觉障碍,左大腿肿胀畸形,无软组织损伤。 救护体位:卧位 (一)颈椎损伤的固定原则 术者正面走向伤者,表明身份;告知伤者不要做任何动作,初步判断伤情,简要说明急救目的,助手位于患者头侧进行协助。在操作过程中,应先稳定自己,再固定伤者,避免加重颈椎损伤;用“颈椎固定手法”徒手固定颈椎后再用颈托固定; (二)徒手固定操作规范 1.头锁:伤者仰卧位,助手双膝跪在伤者头顶位置,并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固定自己双手手肘(放在大腿上或地上),双掌放在伤者头两侧,拇指轻按额,食指和中指固定其面颊,无名指及小指放在耳下,不可盖住耳朵。术者食指指在胸骨正中,以便助手调整颈部位置。 2.胸锁:伤者仰卧位,术者跪于伤者头肩位置,一手伏及前臂紧贴伤者胸骨之上,手掌固定伤者面颊。另一手肘稳定后,手掌固定伤者前额。不可遮盖伤者口鼻。 (三)颈椎损伤的固定操作流程 1.初步判断伤情。助手行头锁固定伤者头颈部后,术者行胸锁,助手进行颈后部查体,发现异常,初步判断颈椎损伤。助手再行头锁固定伤者头颈部,由术者放置颈托。 2.放置颈托时先放置颈后,再放置颈前,保证位置居中,扣上搭扣,松紧度适中。 3.颈托固定后,术者进行全身体格检查,顺序由上到下,由躯干到四肢,发现左股骨干闭合性骨折。 4.两人配合进行股骨(大腿)骨折双夹板固定。 (四)股骨(大腿)骨折固定法 1、患者仰卧位,用两块夹板,一块长夹板从伤侧腋窝到外踝,一块短夹板从大腿根内侧到内踝。 2、在两个夹板顶端及膝关节、踝关节骨突部等处放棉垫保护。 3、用七条三角巾折成的宽带固定。宽带应从腰部、膝下、踝部穿过进行固定。先固定骨折近端,再固定骨折远端,然后分别固定腋下、腰部、髋部、小腿及踝部。宽带应从腰部、膝下、踝部穿过进行固定,在外侧夹板处打结固定。 4、“8”字法固定足踝。将宽带置于踝部,环绕足背交叉,再经足底中部绕回至足背打结,使足部与小腿呈直角。 5、趾端露出,检查末梢血液循环。

石膏外固定技术评分标准

石膏外固定技术评分标准 (适应症: 1?骨折和关节损伤的固定。 2?骨与关节结核、化脓性炎症。 3?四肢神经、血管、肌健、骨病手术后的制动。 4?躯干和肢体矫形手术后的外固定。 禁忌症: 1?确诊或可疑伤口有厌氧细菌感染者。 2?进行性浮肿患者。 3?全身情况恶劣,如休克病人。 4?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患者、孕妇、进行性腹水患者禁用大型石膏。 5?新生儿、婴幼儿不宜长期石膏固定、) 石膏前准备: 1 .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石膏固定的必要性 2.皮肤应用肥皂水洗净,若有伤口应换药 3.石膏固定术的各种用具,应准备齐全。如泡石膏绷带的水桶或水盆、石膏刀、剪、衬垫、卷尺、有色铅笔等 4.参加包扎石膏带人员,应有明确的分工,如浸泡石膏者,扶托肢体维持功能位置者,进行包扎石膏者 操作步骤 1、石膏覆盖的部位都应覆以衬垫,在骨隆突处和软组织稀少处尤应加厚。常用衬垫有棉织套筒、棉纸、棉絮垫等

2、水桶或面盆盛以温水(40?42C,以手试之,不烫即可),将石膏绷带轻轻平放于桶内,使其全部浸透,卷内气泡全部排出后,双手握石膏绷带卷两端缓缓与水面平行取出,用两手向石膏绷带卷中央轻轻对挤,挤去多余水分,不可用双手拧石膏卷,以免石膏浆过多流失,影响固定效果。术者应逐层用手掌 均匀抚摸,促使各层紧密接触,一般要5?8层,如不放置石膏托,则需10?14 层。在石膏绷带边缘部、关节部、骨折部应多包2?3层加固 3、固定时应使肢体关节所处功能位 手与腕关节: (1)拇指对掌位(2)其他手指与拇指成对掌位。 (3)整个手的功能位即掌指关节轻度屈曲,手指分开,各指间关节稍许弯曲,拇指内旋正对示指,呈握球姿势。 (4)腕关节背屈15。?30°向尺侧偏斜约10。(在挠骨下端骨折有移位时)如执笔姿式。 (5)前臂呈中立位。 肘关节: 屈曲90° 踝关节: 中立位足背伸90°与小腿成直角。 膝关节: 屈曲5°?10°幼童可伸直位。注: △ ”代表骨折部位,-”代表固定范围,“ ?代表必要时增加固定的部位石膏末干前,潮湿的石膏容易折断、受压变形,病人须卧木板床,应用软枕妥 善垫好石膏、冬季注意保温,可用灯烤、烤炉、电吹风等方法烘干石膏,但应防触电与灼伤。

石膏外固定技术评分标准

石膏外固定技术评分标准 (适应症: ? 1.骨折和关节损伤的固定。 ? 2.骨与关节结核、化脓性炎症。 ? 3.四肢神经、血管、肌健、骨病手术后的制动。 ? 4.躯干和肢体矫形手术后的外固定。 禁忌症: ? 1.确诊或可疑伤口有厌氧细菌感染者。 ? 2.进行性浮肿患者。 ? 3.全身情况恶劣,如休克病人。 ? 4.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患者、孕妇、进行性腹水患者禁用大型石膏。 ? 5.新生儿、婴幼儿不宜长期石膏固定、) 石膏前准备: 1.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石膏固定的必要性 2.皮肤应用肥皂水洗净,若有伤口应换药 3.石膏固定术的各种用具,应准备齐全。如泡石膏绷带的水桶或水盆、石膏刀、剪、衬垫、卷尺、有色铅笔等 4.参加包扎石膏带人员,应有明确的分工,如浸泡石膏者,扶托肢体维持功能位置者,进行包扎石膏者 操作步骤 1、石膏覆盖的部位都应覆以衬垫,在骨隆突处和软组织稀少处尤应加厚。常用衬垫有棉织套筒、棉纸、棉絮垫等 2、水桶或面盆盛以温水(40~42℃,以手试之,不烫即可),将石膏绷带轻轻平放于桶内,使其全部浸透,卷内气泡全部排出后,双手握石膏绷带卷两端缓缓与水面平行取出,用两手向石膏绷带卷中央轻轻对挤,挤去多余水分,不可用双手拧石膏卷,以免石膏浆过多流失,影响固定效果。术者应逐层用手掌均匀抚摸,促使各层紧密接触,一般要5~8层,如不放置石膏托,则需10~14层。在石膏绷带边缘部、关节部、骨折部应多包2~3层加固 3、固定时应使肢体关节所处功能位 手与腕关节: ?(1)拇指对掌位 ?(2)其他手指与拇指成对掌位。 ?(3)整个手的功能位即掌指关节轻度屈曲,手指分开,各指间关节稍许弯曲,拇指内 旋正对示指,呈握球姿势。 ?(4)腕关节背屈15°~30°,向尺侧偏斜约10°(在挠骨下端骨折有移位时) 如执笔 姿式。 ?(5)前臂呈中立位。 肘关节: 屈曲90°。 踝关节:中立位足背伸90°与小腿成直角。 膝关节:屈曲5°~10°,幼童可伸直位。

常见骨折手术过程记录

1、髌骨骨折 1.平卧位 2.常规消毒铺巾。 3.在右膝关节作横弧形切口,切开筋膜层,显露髌骨骨折端,及断裂的髌韧带扩张部,冲洗膝关节腔,清除血肿,见骨折粉碎,移位,将骨折复位,以巾钳维持,平行髌骨纵向钻入两枚克氏针,再以钢丝“8”字环绕绑扎,取1—0Dexon线环绕髌骨缝扎两周,以固定。 4.冲洗术野,彻底止血,逐层缝合。 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1.麻醉平稳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单,取右膝前正中长约8厘米纵行切口,切开皮肤浅深筋膜,分离显露骨折处。 2.术中可见髌骨骨折,呈粉碎性,关节腔可见有大量凝血块,髌腱膜于骨折处横断。 3.手术清除骨折端处凝血块,将骨折复位后,暂用巾钳固定。于髌骨旁纵行切开关节囊,手指探查髌骨关节面复位良好,以髌骨记忆合金张力钩固定,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关节腔及切口,用粗丝线缝合修补髌腱膜及关节囊。 4.清点器械无误后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手术顺利,术中出血不多,术后患者安返病房。 2、肱骨骨折 手术程序: 1.臂丛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左上臂置于胸前,左上臂根部绑止血带,常规手术野皮肤消毒铺巾。 2.驱血至300mmHg,上止血带,自尺骨鹰嘴至肱骨下段后方切开约长10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肱三头肌及腱膜,显露出尺神经,牵开尺神经以免损伤,自肱三头肌中线切开直至肱骨骨膜,将肱三头肌向两侧拉开,显露肱骨骨折端,见远端向前成角移位,将骨折端血肿清除,牵引复位骨折并维持,取5孔肱骨重建钢板预弯后置于肱骨后侧,钻孔,攻螺纹,拧入螺钉固定,并使骨折端加压,检查骨折固定稳定,肘关节活动不受影响。 3.冲洗伤口,彻底止血,留置胶管引流1条,逐层缝合。 4.麻醉满意,术程顺利,术后予左上肢石膏托外固定。 左肱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再次骨折 1.麻醉平稳后,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单。 2.沿原手术切口切开,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离显露桡神经,游离桡神经并牵开保护,充分显露骨折断端,可见左肱骨骨折,内固定物松脱,骨折断端处有大量肉芽组织形成,有碎骨块,骨折断端错位成角,骨折端骨质硬化,髓腔封闭。 3.手术取出内固定物,清理骨折断端处肉芽组织,咬除骨折断端硬化骨质,打通髓腔,于右髂骨处凿除部分髂骨,于肱骨大结节上方开口并以髓腔锉依次扩髓,打入8×220毫米带锁髓内针主针,针尾穿至平肱骨结节水平。安装瞄准器、压力定位杆,依次经切口、钻孔、测深、攻丝后,拧入远端锁钉1枚,再同理锁入近端锁钉1枚,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后,以所取髂骨植于骨折断端。 4.术中观察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固定牢靠。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后逐层缝合。 5.C臂机下观察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手术顺利,术中出血不多,患者安返病房,回房血压 130/70mmHg。 3、外踝骨折 手术程序: 4.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评分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 技术评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评分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的操作:共100分,该考题灵活一般是在模拟人跟前一边口述一边操作。 物品准备:(10分) 1.木质、铁质、塑料制作的夹板或固定架。 2.就地取材,选用适合的木板、竹竿、树枝、纸板等简便材料。 操作内容: (1)肱骨(上臂)骨折固定法(70分)其中口述(10分) 1 .夹板固定法用两块夹板分别放在上臂内外两侧(如果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上臂外侧),用绷带或三角巾等将上下两端固定。肘关节屈曲90 度,前臂用小悬臂带悬吊。 2 .无夹板固定法将三角巾折叠成10~15cm 宽的条带,其中央正对骨折处,将上臂固定在躯干上,于对侧腋下打结。屈肘90 度,再用小悬臂带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2)尺、挠骨(前臂)骨折固定法(70分)其中口述(10分) 1 .夹板固定法用两块长度超过肘关节至手心的夹板分别放在前臂的内外侧(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前臂外侧)并在手心放好衬垫,让伤员握好,以使腕关节稍向背屈,再固定夹板上下两端。屈肘90 度,用大悬臂带悬吊,手略高于肘。

2 .无夹板固定法采用大悬臂带、三角巾固定法。用大悬臂带将骨折的前臂悬吊于胸-前,手略高于肘。再用一条三角巾将上臂带一起固定于胸部,在健侧腋下打结。 (3)股骨(大腿)骨折固定法(70分)其中口述(10分) 1 .夹板固定法伤员仰卧,伤腿伸直。用两块夹板(内侧夹板长度为上至大腿根部,下过足跟;外侧夹板长度为上至腋窝,下过足跟)分别放在伤腿内外两侧(若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伤腿外侧),并将健肢靠近伤肢,使双下肢并列,两足对齐。关节处及空隙部位均放置衬垫,用5~7 条三角巾或布带先将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固定,然后分别固定腋下、腰部、膝、跖等处。足部用三角巾“8”字固定,使足部与小腿呈直角。 2 .无夹板固定法伤员仰卧,伤腿伸直,健肢靠近伤肢,双下肢并列,两足对齐。在关节处与空隙部位之间放置衬垫,用5~7 条三角巾或布条将两腿固定在一起(先固定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足部用三角巾“8”字固定,使足部与小腿呈直角。 (4)胫排骨(小腿)骨折固定法(70分)其中口述(10分) 1.夹板固定法伤员仰卧,伤腿伸直。夹板长度超过膝关节,上端固定至大腿,下端固定至跖关节及足底。并将健肢靠近伤肢,使双下肢并列,两足对齐。关节处及空隙部位均放置衬垫,用5~7 条三角巾或布带先将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固定,然后分别固定大腿、膝、踝等处。足部用三角巾“8”字固定,使足部与小腿呈直角。

骨折外固定

骨折外固定 是开放性骨折和感染性骨不连的首选方法。 一、应用原则 1.临时性外固定 a.适用于病人全身及局部情况不允许或不能耐受进行其他治疗 (如骨折伴烧伤) b.适用于不适宜行内固定治疗的严重开放性骨折或多处伤的病人 2.持久性外固定 a.要掌握和了解所用支架的力学特征、对骨愈合过程的影响、针 道感染和局部不适 b.选用持久外固定治疗新鲜骨折,应选用固定强度好的支架,早 期牢固稳定的固定,对局部软组织和早期骨折愈合提供最佳环 境,而且坚强固定的时间不能维持太长,太长会造成骨折局部 应力的阻挡,出现骨折部位骨松质变性或不愈合,在治疗后期 外固定强度应逐渐减弱,使骨折断端逐渐承受负荷,有利于刺 激促进局部骨愈合(临床上早期骨痂形成,骨折部位逐渐进行 性承受负荷可使早期骨痂转变为愈合性骨痂) 适应症(仅适用于严重的伴用软组织损伤的开放性骨折) 1.严重关节周围损伤合并较重的软组织损伤(胫骨远端应该外固 定支架可减少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 2.伴有多发肢体骨折全身情况不稳定者(严重的骨盆环损伤,在 前侧应用外固定支架,可以控制骨盆容积进而控制腹膜后出血)

3.骨缺损(骨段撑开转移成骨技术减少植骨量及并发症,可恢复 肢体等长) 4.严重肢体损伤(下肢骨干骨并有高能量开放伤口和骨缺损,多 见于严重开放性胫骨骨折3-12cm) 5.感染性骨缺损、外伤性骨感染 支架类型选择(轻便、操作方便、可调性) 注意事项: a.应具备初期足够的稳定性,治疗过程中减少调整 b.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后期骨折部位产生微动有利于刺激骨折的愈 合 c.一旦支架的部分结构出现问题,应很容易及时更换调整 d.对于干骺固定,至少放置3-4枚针或者半钉 预防措施 针道感染(防止皮肤坏死、局部清洗、减少微动、皮肤张力) 针道感染处理:去除局部发炎与松动的钉是最佳治疗方案,对于局部有炎症及渗出,而钉是稳定的,应予以保留 支架松解时间判断:局部疼痛基本消失、X线右骨痂生长,松解固定的强度应以纵向负荷时能有1mm的活动度为限。若在负重时局部发生疼痛,则还需加强固定。 支架拆除:需继续用内固定治疗的多数主张去除支架后行针道清理,去除炎性肉芽和坏死组织,并用广谱抗生素1-2周后行内固定治疗。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不变技术 物品准备 (10分):1.木质、铁质、塑料制作的夹板或不变架。 2.就地取材,选用适合的木板、竹竿、树枝、纸板等简易材料。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不变技术的操作 (70分):该考题灵敏大凡是在模拟人跟前一边口述一边操作。 一、肱骨(上臂)骨折不变法(70分):口述(10分) 1夹板不变法用两块夹板分别放在上臂内外两侧(如果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上臂外侧),用绷带或三角巾等将上下两端不变。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用小悬臂带悬吊。 2无夹板不变法将三角巾折叠成10~15cm宽的条带,其中央正对骨折处,将上臂不变在躯干上,于对侧腋下打结。屈肘90度,再用小悬臂带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二、尺、挠骨(前臂)骨折不变法(70分)口述(10分) 1夹板不变法用两块长度超过肘关节至手心的夹板分别放在前臂的内外侧(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前臂外侧)并在手心放好衬垫,让伤员握好,以使腕关节稍向背屈,再不变夹板上下两端。屈肘90度,用大悬臂带悬吊,手略高于肘。 2.无夹板不变法采用大悬臂带、三角巾不变法。用大悬臂带将骨折的前臂悬吊于胸-前,手略高于肘。再用一条三角巾将上臂带一起不变于胸部,在健侧腋下打结。 三、股骨(大腿)骨折不变法(70分)口述(10分) 1.夹板不变法:伤员仰卧,伤腿伸直。用两块夹板(内侧夹板长度为上至大腿根部,下过足跟;外侧夹板长度为上至腋窝,下过足跟)分别放在伤腿内

外两侧(若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伤腿外侧),并将健肢靠近伤肢,使双下肢并列,两足对齐。关节处及空隙部位均放置衬垫,用5~7条三角巾或布带先将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不变,然后分别不变腋下、腰部、膝、跖等处。足部用三角巾“8”字不变,使足部与小腿呈直角。 2.无夹板不变法伤员仰卧,伤腿伸直,健肢靠近伤肢,双下肢并列,两足对齐。在关节处与空隙部位之间放置衬垫,用5~7条三角巾或布条将两腿不变在一起(先不变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足部用三角巾“8”字不变,使足部与小腿呈直角。 四、胫排骨(小腿)骨折不变法(70分)口述(10分) 1.夹板不变法伤员仰卧,伤腿伸直。夹板长度超过膝关节,上端不变至大腿,下端不变至跖关节及足底。并将健肢靠近伤肢,使双下肢并列,两足对齐。关节处及空隙部位均放置衬垫,用5~7条三角巾或布带先将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不变,然后分别不变大腿、膝、踝等处。足部用三角巾“8”字不变,使足部与小腿呈直角。 2.无夹板不变法伤员仰卧,伤腿伸直,健肢靠近伤肢,双下肢并列,两足对齐。在关节处与空隙部位之间放置衬垫,用5~7条三角巾或布条将两腿不变在一起(先不变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足部用三角巾“8”字不变,使足部与小腿呈直角。 考官提问: (20分) 1、问题:骨折临时不变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骨折临时不变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①.如为开放性骨折,必须先止血、再包扎、最后再进行骨折不变。 ②.下肢或脊柱骨折,应就地不变,尽量不要移动伤员。四肢骨折不变时,应先不变骨折的近端,后不变骨折的远端夹板必须托扶整个伤肢,骨折上下两端的关节均必须不变。绷带、三角巾切忌绑扎在骨折处。③.夹板等不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