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制取实验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20.62 KB
- 文档页数:1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 掌握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3.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1.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二氧化锰和钾锰酸钾。
2. 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生成氧气、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三、实验器材与药品1. 实验器材:铁架台、铁夹、酒精灯、试管、导管、集气瓶、水槽、玻璃片、棉花、单孔橡胶塞、玻璃导管、橡皮管、托盘天平、药匙、称量纸。
2.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
四、实验步骤1.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插入水槽中,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若无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
(2)装入药品:在试管中加入适量高锰酸钾,用棉花堵住试管口,防止药品飞溅。
(3)固定装置: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4)加热: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观察气泡产生情况。
(5)收集氧气:待水槽中导管口产生气泡速度变得均匀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6)结束实验: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熄灭酒精灯,整理实验台。
2. 氯酸钾制取氧气(1)检查装置气密性: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装入药品: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用棉花堵住试管口。
(3)固定装置: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4)加热: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观察气泡产生情况。
(5)收集氧气: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6)结束实验: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五、实验现象1. 高锰酸钾加热后,试管内出现黑色固体,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收集到的气体为无色无味。
2. 氯酸钾加热后,试管内出现白色固体,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收集到的气体为无色无味。
六、实验结论1. 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都能分解生成氧气。
2.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3. 排水法是收集氧气的一种常用方法。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火灾和爆炸。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熟悉不同制氧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3. 理解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二、实验原理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加热高锰酸钾法: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二氧化锰和钾锰酸钾。
反应方程式:2KMnO4 → K2MnO4 + MnO2 + O2↑2. 氯酸钾法: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氧气、氯化钾。
反应方程式:2KClO3 → 2KCl + 3O2↑3. 双氧水法: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
反应方程式:2H2O2 → 2H2O + O2↑三、实验器材1. 加热高锰酸钾法:- 高锰酸钾- 铁架台- 导气管- 试管- 集气瓶- 酒精灯- 水槽2. 氯酸钾法:- 氯酸钾- 二氧化锰- 铁架台- 导气管- 试管- 集气瓶- 酒精灯- 水槽3. 双氧水法:-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铁架台- 导气管- 试管- 集气瓶- 水槽四、实验步骤1. 加热高锰酸钾法:(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在试管中装入少量高锰酸钾,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管口。
(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4)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排出管内空气。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6)将导管从水槽内取出,熄灭酒精灯。
2. 氯酸钾法:(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均匀,装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管口。
(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4)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排出管内空气。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6)将导管从水槽内取出,熄灭酒精灯。
3. 双氧水法:(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管口。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4)将导管从水槽内取出。
五、实验现象1. 加热高锰酸钾法:紫色晶体加热后变成黑色,导管口有气泡产生,集气瓶内氧气收集满。
第1篇实验名称:氧气制取实验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地点:____实验室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理解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学会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4. 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
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制取氧气:1. 加热高锰酸钾(KMnO4)分解:2KMnO4 → K2MnO4 + MnO2 + O2↑2. 加热氯酸钾(KClO3)与二氧化锰(MnO2)的混合物:2KClO3 →2KCl + 3O2↑实验器材:1. 高锰酸钾2. 氯酸钾3. 二氧化锰4. 试管5. 铁架台6. 导气管7. 集气瓶8. 酒精灯9. 水槽10. 橡皮塞11. 棉花12. 燃烧匙13. 火柴14. 澄清石灰水15. 托盘天平16. 称量纸17. 药匙实验步骤:一、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 将高锰酸钾放入试管底部,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在塞子中插入导气管。
2. 用铁架台固定试管,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3. 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的高锰酸钾。
4. 观察到高锰酸钾由紫色变为黑色,产生气泡。
5. 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用导管将氧气导入集气瓶中。
6. 收集满氧气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用毛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
二、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1. 称取适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均匀。
2. 将混合物放入试管底部,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在塞子中插入导气管。
3. 用铁架台固定试管,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4. 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混合物。
5. 观察到混合物由白色变为黑色,产生气泡。
6. 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用导管将氧气导入集气瓶中。
7. 收集满氧气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用毛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
实验现象:1. 加热高锰酸钾时,高锰酸钾由紫色变为黑色,产生气泡,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
2. 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时,混合物由白色变为黑色,产生气泡,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氧气的制备原理和方法;2. 掌握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操作步骤;3. 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二、实验原理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在常温常压下不易溶于水。
实验室制备氧气通常采用加热氯酸钾或过氧化氢分解的方法。
本实验采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备氧气。
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KClO3 → 2KCl + 3O2↑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酒精灯、铁架台、铁夹、试管、导管、集气瓶、玻璃片、镊子、烧杯、药匙、火柴等;2. 试剂:氯酸钾、二氧化锰、水。
四、实验步骤1. 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按一定比例(通常为1:3)混合均匀;2. 将混合物装入试管中,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以防冷凝水倒流;3.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铁夹夹住;4.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观察氯酸钾分解现象;5. 当有气泡产生时,用导管将氧气导入集气瓶中;6. 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防止氧气逸出;7. 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收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加热氯酸钾时,试管内产生气泡,气泡逐渐增多,颜色由无色变为淡蓝色;2. 氧气收集:将导管插入集气瓶中,氧气被收集在瓶内;3. 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略微倾斜试管口?答:略微倾斜试管口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避免试管底部温度过低,影响氯酸钾的分解。
2.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在氯酸钾中加入二氧化锰?答: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可以降低氯酸钾分解的温度,提高氧气的生成速率。
3.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答:氧气具有助燃性,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可以证明氧气的存在。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制备了氧气,掌握了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检验方法。
通过实验,加深了对氧气性质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熟练掌握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
3. 了解氧气的性质。
二、实验原理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化学式为O2。
在实验室中,氧气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1. 加热高锰酸钾(KMnO4)分解:2KMnO4 → K2MnO4 + MnO2 + O2↑2. 分解过氧化氢(H2O2):2H2O2 → 2H2O + O2↑本实验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法制备氧气。
三、实验器材1. 仪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铁夹、导管、集气瓶、水槽、毛玻璃片、棉花、试管夹。
2. 药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酒精灯、试管、铁架台、铁夹、导管、集气瓶、水槽、毛玻璃片、棉花、试管夹等实验器材准备好。
2. 制备氧气:(1)将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溅出。
(2)用铁夹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3)点燃酒精灯,先对试管进行预热,使试管受热均匀。
(4)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观察氧气生成。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3. 检验氧气:(1)将集气瓶倒置放入水槽中,用导管将氧气导入集气瓶。
(2)将毛玻璃片盖在集气瓶口,观察氧气是否充满集气瓶。
(3)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五、实验现象1. 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内出现大量气泡,说明氧气正在生成。
2.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内充满氧气。
3.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六、实验结论1. 实验成功制备了氧气。
2.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收集。
七、注意事项1. 加热高锰酸钾时,注意安全,防止烫伤。
2. 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3. 加热前要对试管进行预热,使试管受热均匀。
4. 停止加热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防止水倒吸入试管内。
5. 收集氧气时,注意集气瓶内气体充满,防止气体泄漏。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二、实验原理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在常温常压下不易溶于水。
实验室制取氧气通常采用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的混合物,反应生成氧气和氯化钾(KCl)。
化学方程式如下:2KClO3 $$ \frac { \overset{MnO_{2}}{ -}}{△}$$ 2KCl + 3O2↑三、实验器材1. 烧杯(250mL)2. 铁架台3. 加热装置(酒精灯、火柴)4. 氯酸钾5. 二氧化锰6. 水槽7. 导气管8. 水封瓶9. 收集瓶10. 集气瓶11. 试管12. 玻璃片13. 研钵14. 研杵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放入研钵中研磨。
2. 将研磨好的混合物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3. 将烧杯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装置置于烧杯下方。
4. 用导气管将产生的氧气导入水封瓶中,水封瓶置于水槽中。
5. 观察水封瓶中氧气收集情况,待集气瓶收集满氧气后,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
6. 将集气瓶倒置,将氧气导入集气瓶中。
7. 实验结束后,关闭加热装置,待烧杯冷却后,将剩余的混合物倒入垃圾桶中。
五、实验现象1.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时,观察到烧杯中有气泡产生,这是氧气产生的标志。
2. 氧气收集过程中,水封瓶中的水面上升,集气瓶中的氧气逐渐充满。
3. 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氧气为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六、实验数据1. 氧气产量:约2.5L2.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比:1:1七、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验证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分解可以生成氧气。
2. 实验过程中,加热装置的稳定性和导气管的密封性对氧气的收集至关重要。
3.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加热装置的稳定性,避免因加热不均匀导致烧杯破裂。
氧气的制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学习实验装置的组装和操作技能。
3、了解氧气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2KMnO₄加热 K₂MnO₄+ MnO₂+ O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2KClO₃加热 2KCl + 3O₂↑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3、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2H₂O₂二氧化锰 2H₂O + O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1、仪器大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水槽、集气瓶、玻璃片、导气管、单孔橡皮塞、长颈漏斗、分液漏斗等。
2、药品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木条。
四、实验装置1、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1)发生装置:由大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组成。
(2)收集装置: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装置由水槽、集气瓶、玻璃片、导气管组成。
2、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装置(1)发生装置:可以使用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与大试管组成。
(2)收集装置:同加热法制取氧气的收集装置。
五、实验步骤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装药品:将高锰酸钾粉末装入大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固定装置: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4)点燃酒精灯加热:先预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5)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用排水法收集时,待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表明氧气已收集满。
实验名称: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6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熟悉氧气的性质。
3. 学习使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实验原理:氧气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重要气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加热高锰酸钾和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本实验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实验器材:1. 高锰酸钾2. 试管3. 导气管4. 集气瓶5. 酒精灯6. 火柴7. 水槽8. 橡皮塞9. 玻璃片实验药品:1. 高锰酸钾2. 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将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
2. 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将导气管插入橡皮塞,并连接到集气瓶。
3. 将集气瓶倒置放入水槽中,确保集气瓶口浸入水中。
4. 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的高锰酸钾。
5. 观察试管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现象,注意观察气体产生的速度和集气瓶中氧气的收集情况。
6. 当集气瓶内氧气收集满后,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取出集气瓶。
7. 检查氧气的性质,如颜色、气味、助燃性等。
实验现象:1. 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气体通过导气管进入集气瓶。
2. 集气瓶内氧气收集满后,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气泡停止产生。
3. 氧气呈无色无味,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结果:1. 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
2.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分析:1. 加热高锰酸钾时,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 + MnO2 + O2↑。
2. 实验中使用的排水法和排空气法分别适用于氧气的收集。
排水法是利用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通过水封法收集氧气;排空气法是利用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通过排空空气收集氧气。
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通过实验观察,了解了氧气的性质,如颜色、气味、助燃性等。
3.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防止高温烫伤和化学药品泄漏。
第1篇一、实验名称:初中氧气制造实验二、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应用。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实验原理: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
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通过加热高锰酸钾(KMnO4)来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和氧气(O2)。
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 + MnO2 + O2↑四、实验器材:1. 高锰酸钾2. 铁架台3. 试管4. 导气管5. 集气瓶6. 酒精灯7. 水槽8. 橡皮塞9. 带火星的木条五、实验步骤:1. 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另一端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用双手握住试管,观察导管内水柱变化。
若水柱上升,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 装入药品:取适量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3. 固定试管: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4. 加热: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排出管内空气。
5. 收集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将集气瓶装满水倒扣于水槽中,待气泡连续均匀时,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收集氧气。
6. 验证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中有氧气。
六、实验现象:1. 加热过程中,高锰酸钾逐渐由紫色变为黑色,产生大量气泡。
2. 气泡进入集气瓶中,集气瓶内氧气逐渐增多。
3.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七、实验结论:1. 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
2.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 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助燃性。
八、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答:使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防止加热时药品飞溅,确保实验安全。
2.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答: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可以有效地收集氧气,避免氧气与空气混合。
3. 实验过程中,如何验证氧气已收集满?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2. 熟悉氧气收集的方法和原理;3.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在常温下不易溶于水。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主要有:加热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分解、氯酸钾分解等。
本实验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 → K2MnO4 + MnO2 + O2↑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试管、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水槽、玻璃片、导管、橡皮塞等;2. 药品: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氢氧化钠、稀硫酸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试管洗净、烘干;2.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用橡皮塞封口;3.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4. 观察试管内高锰酸钾的变化,当有气泡产生时,用导管将氧气导入集气瓶;5. 收集氧气,待集气瓶内氧气充满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6. 停止加热,将集气瓶放入水槽中,观察氧气的溶解情况;7. 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实验场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加热高锰酸钾后,试管内产生大量气泡,集气瓶内氧气充满;2. 氧气收集:通过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在集气瓶内充满;3. 氧气溶解:将集气瓶放入水槽中,观察到氧气溶解速度较慢。
六、实验结论1. 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2. 加热高锰酸钾是一种有效的制取氧气的方法;3. 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通过排水集气法收集。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加热试管时,注意安全,防止烫伤;2. 加热过程中,保持试管倾斜,防止试管炸裂;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器材,防止污染。
八、实验拓展1. 研究其他制取氧气的方法,如过氧化氢分解、氯酸钾分解等;2. 探究氧气的性质和应用,如氧气的助燃性、氧化性等;3. 学习氧气的制备、收集、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景泰县上沙窝中学实验报告年级班组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
实验
名称氧气的制取
实验
目的
通过实验制取氧气,进一步熟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内容操作要点及注意问题(步骤) 实验现象结论及解释
一、用双氧水制氧气
二、用高锰酸钾制氧气1、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2、先向长颈漏斗中放入MnO2,,固定仪器。
3、集气瓶中装满水倒扣在水槽中。
4加双氧水
5、用带火星的木条验证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1、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内,注意要平铺;
2、安装仪器:将木块放在铁架台上,再将酒精灯放在木块上,
然后将试管夹在铁架台上,接着放水槽,接胶皮接管,放集
气瓶。
3、收集氧气:点燃酒精灯,看见水中冒出水泡,然后将装满
水的集气瓶朝下开始集气,直至瓶内水全部排完,迅速盖上
玻璃片。
产生大量的氧气
问题和讨论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很安全,不需加热,
生成氧气速度较快。
但反应速度不易控制,必须通过控制分液漏斗滴
加溶液的速度来控制反应速度。
附
录
成绩:
指导教师签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