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
- 格式:docx
- 大小:8.68 KB
- 文档页数:2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实验原理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
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的方法有加热氯酸钾、过氧化氢分解、高锰酸钾分解等。
本实验采用高锰酸钾分解法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KMnO4)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和氧气(O2)。
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 → K2MnO4 + MnO2 + O2↑三、实验器材1. 高锰酸钾2. 烧杯3. 玻璃棒4. 铁架台5. 铁夹6. 水槽7. 水封管8. 收集瓶9. 氧气检测试纸10. 酒精灯11. 火柴四、实验步骤1.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高锰酸钾,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2. 将烧杯放置在铁架台上,用铁夹固定。
3. 在烧杯口插入水封管,水封管另一端插入水槽中。
4. 将收集瓶倒置放在水封管上,确保瓶口紧贴水封管。
5. 点燃酒精灯,对烧杯加热,观察高锰酸钾的分解情况。
6. 当收集瓶内氧气收集满时,用酒精灯熄灭加热源。
7. 将收集瓶取出水封管,用氧气检测试纸检验氧气。
8. 实验完毕,清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结果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通过氧气检测试纸检验,确认氧气已收集满。
六、实验讨论1. 高锰酸钾分解过程中,反应放热,加热时要均匀加热,避免局部过热。
2. 水封管的作用是防止氧气逸出,同时可以观察氧气收集情况。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火灾和烫伤。
4. 实验结束后,要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实验,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为今后学习化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第1篇实验名称:氧气制取实验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地点:____实验室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理解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学会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4. 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
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制取氧气:1. 加热高锰酸钾(KMnO4)分解:2KMnO4 → K2MnO4 + MnO2 + O2↑2. 加热氯酸钾(KClO3)与二氧化锰(MnO2)的混合物:2KClO3 →2KCl + 3O2↑实验器材:1. 高锰酸钾2. 氯酸钾3. 二氧化锰4. 试管5. 铁架台6. 导气管7. 集气瓶8. 酒精灯9. 水槽10. 橡皮塞11. 棉花12. 燃烧匙13. 火柴14. 澄清石灰水15. 托盘天平16. 称量纸17. 药匙实验步骤:一、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 将高锰酸钾放入试管底部,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在塞子中插入导气管。
2. 用铁架台固定试管,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3. 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的高锰酸钾。
4. 观察到高锰酸钾由紫色变为黑色,产生气泡。
5. 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用导管将氧气导入集气瓶中。
6. 收集满氧气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用毛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
二、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1. 称取适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均匀。
2. 将混合物放入试管底部,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在塞子中插入导气管。
3. 用铁架台固定试管,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4. 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混合物。
5. 观察到混合物由白色变为黑色,产生气泡。
6. 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用导管将氧气导入集气瓶中。
7. 收集满氧气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用毛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
实验现象:1. 加热高锰酸钾时,高锰酸钾由紫色变为黑色,产生气泡,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
2. 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时,混合物由白色变为黑色,产生气泡,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熟练掌握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
3. 了解氧气的性质。
二、实验原理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化学式为O2。
在实验室中,氧气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1. 加热高锰酸钾(KMnO4)分解:2KMnO4 → K2MnO4 + MnO2 + O2↑2. 分解过氧化氢(H2O2):2H2O2 → 2H2O + O2↑本实验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法制备氧气。
三、实验器材1. 仪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铁夹、导管、集气瓶、水槽、毛玻璃片、棉花、试管夹。
2. 药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酒精灯、试管、铁架台、铁夹、导管、集气瓶、水槽、毛玻璃片、棉花、试管夹等实验器材准备好。
2. 制备氧气:(1)将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溅出。
(2)用铁夹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3)点燃酒精灯,先对试管进行预热,使试管受热均匀。
(4)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观察氧气生成。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3. 检验氧气:(1)将集气瓶倒置放入水槽中,用导管将氧气导入集气瓶。
(2)将毛玻璃片盖在集气瓶口,观察氧气是否充满集气瓶。
(3)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五、实验现象1. 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内出现大量气泡,说明氧气正在生成。
2.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内充满氧气。
3.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六、实验结论1. 实验成功制备了氧气。
2.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收集。
七、注意事项1. 加热高锰酸钾时,注意安全,防止烫伤。
2. 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3. 加热前要对试管进行预热,使试管受热均匀。
4. 停止加热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防止水倒吸入试管内。
5. 收集氧气时,注意集气瓶内气体充满,防止气体泄漏。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的操作步骤。
3. 学习氧气的检验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实验原理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化学式为O2。
在实验室中,常用高锰酸钾(KMnO4)加热分解来制取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 → K2MnO4 + MnO2 + O2↑三、实验器材1. 实验室常用仪器:试管、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水槽、导管、橡皮塞等。
2.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蒸馏水、澄清石灰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清理实验台面。
2. 将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3. 用铁夹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调整试管口向下倾斜。
4. 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使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5. 观察试管内气体产生情况,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用集气瓶收集氧气。
6. 将收集到的氧气用导管引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7. 实验结束后,关闭酒精灯,将试管从铁夹上取下,待冷却后清理实验台面。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氧气产生情况: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说明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了氧气。
2. 氧气检验:将收集到的氧气引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氧气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证明氧气已制得。
六、实验结论1. 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
3.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高温烫伤。
2. 加热试管时,注意试管口向下倾斜,防止水蒸气倒流入试管。
3. 实验结束后,待试管冷却后再清理实验台面,避免试管破裂。
八、实验反思本次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加深了我对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和方法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掌握了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的操作步骤,并学会了氧气的检验方法。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氧气制取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技能;3. 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二、实验原理氧气是空气中的一种重要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常用的有加热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分解等。
本实验采用过氧化氢分解法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H2O2 → 2H2O + O2↑。
三、实验器材1. 实验装置:锥形瓶、导管、集气瓶、酒精灯、水槽、铁夹、橡皮塞等;2. 实验试剂: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锥形瓶放在铁夹上,用橡皮塞密封,导管连接锥形瓶和集气瓶;2. 将二氧化锰加入锥形瓶底部,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3. 用酒精灯加热锥形瓶,观察氧气产生情况;4. 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用导管将氧气导入集气瓶中;5. 观察氧气收集情况,待集气瓶中充满氧气后,关闭导管;6. 将集气瓶取出,用酒精灯点燃瓶口,观察氧气燃烧现象。
五、实验现象及结果分析1. 实验现象:加热锥形瓶后,迅速产生气泡,气泡逐渐增多,集气瓶内氧气逐渐充满;2. 结果分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氧气在集气瓶内逐渐充满。
氧气具有助燃性,点燃瓶口时,氧气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产生明亮的火焰。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火灾和爆炸;2. 加热锥形瓶时,注意控制火焰大小,避免过热;3. 导管连接要牢固,防止氧气泄漏;4. 收集氧气时,注意观察集气瓶内氧气充满情况,避免收集不完全。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并观察到了氧气燃烧的现象。
通过实验,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遵循实验规范,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第1篇一、实验名称:初中氧气制造实验二、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应用。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实验原理: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
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通过加热高锰酸钾(KMnO4)来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和氧气(O2)。
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 + MnO2 + O2↑四、实验器材:1. 高锰酸钾2. 铁架台3. 试管4. 导气管5. 集气瓶6. 酒精灯7. 水槽8. 橡皮塞9. 带火星的木条五、实验步骤:1. 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另一端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用双手握住试管,观察导管内水柱变化。
若水柱上升,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 装入药品:取适量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3. 固定试管: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4. 加热: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排出管内空气。
5. 收集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将集气瓶装满水倒扣于水槽中,待气泡连续均匀时,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收集氧气。
6. 验证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中有氧气。
六、实验现象:1. 加热过程中,高锰酸钾逐渐由紫色变为黑色,产生大量气泡。
2. 气泡进入集气瓶中,集气瓶内氧气逐渐增多。
3.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七、实验结论:1. 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
2.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 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助燃性。
八、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答:使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防止加热时药品飞溅,确保实验安全。
2.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答: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可以有效地收集氧气,避免氧气与空气混合。
3. 实验过程中,如何验证氧气已收集满?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实验室制取氧气及其性质实验报告(5篇范文)第一篇:实验室制取氧气及其性质实验报告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目的1 1 练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练习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2 2、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3 3、认识分解反应和催化剂的概念。
二、实验原理 MnO :点燃昇 4 4、原理:2KCIOjO 2KCI+3O 厂 2 2、2 02 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0 0 2 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略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0 0 2 不易溶于水,所以通常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三、实验用品大试管、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镊子)、研钵、试管夹氯酸钾、二氧化锰、火柴。
四、实验步骤步骤:1 如上图所示连接仪器组装装置。
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检查装置是否漏气,不漏气的装置才能进行实验。
2、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口伸入水面以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装置气密性好。
,在试管里放进约 g 9g 氯酸钾和 g 3g 二氧化锰。
然后 3 3、装:拔下橡皮塞,用药匙取三药匙氯酸钾于研钵中轻轻研碎,再加入一药匙二氧化锰充分混合均匀。
然后用纸槽送入试管底部,把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并将集气装置图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瓶装满水(不能留有气泡),用玻璃片盖好倒置于水槽中。
4、定:将装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用铁夹夹持在距试管口的三分之一处,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
5、点:取下酒精灯灯帽正放于桌面,点燃酒精灯先给试管进行预热(用手端着酒精灯在试管下方左右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集中加热装有药品的部位。
6、收: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有连续并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口开始收集氧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收集满,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好瓶口取出集气瓶迅速倒置于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