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_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 格式:ppt
- 大小:10.93 MB
- 文档页数:24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教学难点:水螅的捕食和体型,血吸虫生活史时间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图片放映海底世界画面出示相关图片,观看海底景象。
思考:固着在海中礁石的海葵,看起来宛如艳丽的花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然而,他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那么它们是如何捕食的呢?设计意图:通过美丽的海底景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求知欲。
二、互动授课(一)腔肠动物学生自学教材第3-4页,找出水螅的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组织学生小组自行解决问题。
1.水螅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2.水螅的形态有何特点?3.水螅身体结构是由什么构成?体壁由几层细胞构成,体内有几个腔,食物和残渣由何处进出?4.水螅如何完成捕食和御敌?5.结合水螅身体结构,阅读“观察与思考”,推测水螅是如何消化和排泄的。
小组讨论并相互验证答案正确性,统一答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引导学生对比各种腔肠动物,总结出主要特征。
学生讨论并熟记。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两个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设计意图:在授课中锻炼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速记,分工合作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努力的喜悦,成功的兴奋。
(二)扁形动物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前三段,就涡虫的生活环境,结构形态及主要的生理功能。
回答下列问题:1、涡虫生活在哪里?样子如何?2、涡虫的形态有何特点?有何意义?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简要讲解。
人教版八上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虫等1.水螅的生活环境: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2.水螅的体型: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
3.水螅的消化腔:体壁由内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内胚层围成消化腔,消化食物,有口无肛门。
4.水螅的刺细胞是它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5.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入,残渣从口出。
6.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海蜇经过加工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珊瑚可供参观。
7.涡虫的形态:身体背腹扁平,前端具有眼点8.涡虫的摄食与消化:口中有咽,食物在消化腔内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9.涡虫的体型: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
10.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蛔虫的生活性: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里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2.蛔虫的形态:蛔虫身体呈圆柱状,大约长20到35厘米,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成体略带粉红或黄色,雄虫尾部常卷曲,比雌虫略小。
3.蛔虫的消化: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简单,只能吸食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4.蛔虫的生殖:蛔虫雌雄异体,雌雄虫在小肠里交配后,雌虫每天可以产下二十多万个虫卵。
5.蛔虫的运动:蛔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在小肠内慢慢蠕动。
6.蛔虫感染人的途径:人吃了沾有蛔虫卵的生的蔬菜,或用占有虫卵的手去拿食物。
7.蛔虫病的预防:注意个人饮食卫生,管理好粪便。
8.其他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蛔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9.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10.蚯蚓的生活性: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11.蚯蚓的呼吸: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只能靠体壁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的体表密布着毛细血管,氧气可以融入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课时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观看视频,认识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特征,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2.通过分析总结多种生物的特征,总结出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会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学习重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难点: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课时活动设计新课导入。
出示海葵的图片。
固着在海中礁石上的海葵,乍一看宛如艳丽的花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
然而,它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
那么,它们是如何获取食物的呢?结合生活经验,你还知道哪些腔肠动物?它们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设计意图:由图片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腔肠动物中的代表动物:水螅。
1.思考:水螅的身体能分出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吗?这样的体形与捕食有什么关系?(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称为辐射对称。
辐射对称的身体结构,便于它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2.思考:水螅怎样捕食水蚤?推测它是如何将水蚤消化的?(水螅利用触手和刺细胞捕获水蚤,并将水蚤送入口中。
水螅身体内的消化腔中有细胞分泌的用于消化的酶,可将水蚤消化为小的食物颗粒,然后再被细胞吞入进一步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经口排出体外。
)3.思考:水螅的触手为何可以捕捉比自己强壮的动物?(水螅的外胚层有刺细胞,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碰到猎物或捕食者时,刺细胞能放出刺丝和毒液,将其麻醉或杀死。
)4.思考:水螅如何繁殖后代?(水螅主要通过出芽的方式进行生殖。
在营养条件良好、水温适宜时,水螅的体壁上会形成许多芽体,芽体长成小水螅后,就会从母体上脱落下来,这种生殖方式称为出芽生殖。
在食物较少、水温较低时,水螅也能进行有性生殖。
)设计意图:结合图片和视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认识水螅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特征,体会结构与功能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