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球的运动——公转
- 格式:ppt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37
二地球的公转【教学目标】1.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及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1.用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解释一些自然地理现象。
2.四季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大地球仪1个、手电筒1个,地球公转运行仪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毛泽东诗词《七律——送瘟神》有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坐地日行八万里”可能吗?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就能较容易地解决这一问题。
2.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四季的变化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那么产生四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了解地球的运动,寻找产生四季的原因。
3.近几年,候鸟度假理念受到追捧,去海南过冬日渐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时尚风向标,尤其受到中老年人的青睐。
他们天冷时到海南过冬,待到春暖花开时再回来,这样组团或家庭去海南过冬的老人群体被称为“候鸟老人”。
分析“候鸟老人”去海南过冬的原因,导入新课。
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目标,教师解读学习目标。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1.学生对照教材,完成相关内容。
学生交流,展示明确答案。
2.学生探究学习:活动一:教师把手电筒(拎下灯罩,当作太阳)立在讲台中间,手拿地球仪绕其转动。
请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叫地球的公转?(2)绕转中心、公转方向、公转周期是什么?(3)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其轨道是什么形状?地球公转时是斜着身子还是正着身子?地球公转时地轴指示的方向有没有发生变化?(4)太阳直射点最北可以到达哪里?最南可以到达哪里?太阳直射点在一年内几次经过赤道?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承转:地球在公转时,由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有个夹角,所以,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1.观察记录,认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展示动画:2.出示地球公转图,提出问题:(1)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其轨道是什么形状?(2)地球公转时是斜着身子还是直着身子?(3)地球公转时地轴指示的方向有没有发生变化?3.认识黄赤交角,出示图片,并引导学生读图思考。
(二)观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公转基本特征2.观察发现:(1)椭圆形(2)倾斜(3)倾斜的角度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方向。
3.读图分析:(1)找一找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的角度。
地轴倾斜角度为23.5°(2)黄赤交角的度数是多少?黄赤交角的角度为23.5°1.模拟观察:利用手电模拟太阳光垂直照射和斜射引导学生观察光的强度与光照角度之间的关系。
太阳高度角:是指对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光入射方向和地平面的夹角。
(1)在下图中的A、B、C三点,哪一点获得热量最多?哪一点获得热量最少?从中可以看出什么规律?(2)光线直射获得热量多,还是斜射获得热量多?2.播放视频《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分析。
3.实验演示——地球公转4.找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位置及时间。
5.绘制太阳直射点运动平面图太阳直射位置在南北纬23.5°之间有(二)模拟操作+观察发现1.模拟实验,观察思考(1)A点获得热量最多,C点获得热量最少规律:太阳光线越倾斜,获得热量越少。
(2)直射:获得热量多;斜射:获得热量少2.观看视频,获得感性认知。
3.按照要求动手操作:(1)在暗室里;选用合适光源照射地球仪,模拟太阳光对地球的照射。
(2)自西向东移动地球仪,使地球仪围绕光源缓慢移动,模拟地球公转。
在移动地球仪的过程中,要保持地轴的指向不变。
(3)观察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
4.观察记录—读图分析规律地移动,所以称这两条纬线为回归线。
归纳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的次数。
(三)揭秘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1.知识铺垫:(1)认识昼弧和夜弧,从图中判断昼夜长短状况。
三、设计理念与思路创造探究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尝试进行探究学习。
基本思路:四、教学方法教法学法创设情景法、演示法、实验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教学法、总结归纳法情景感受法、实验体会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手电筒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画图用具(直尺、圆规)、铅笔六、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3分)导入:多媒体播放“地球运动动态模型”导入同学们边看模型,老师用诗句切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
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选出几个本课要重点研究问题记录下来。
①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②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结合他们的预习情况思考刚才的现象,提出相关问题,然后和同桌交流分享。
可能会提出问题:①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异同?……情景导入讲授新课,让大家思考“坐地日行八万里”能实现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
情景导入讲授新课地球自转课堂总结线速度角速度习题检测,知识巩固知识点反馈,解释诗句原理地球公转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二、讲授新课【一】(15分)一、地球的自转(板书)请三位同学上来根据预习的情况给大家演示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
(老师在旁边指导)老师演示,知识升华,加强同学对地球自转的绘图能力。
观察地球沿着地轴转动方向【提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提问】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可以计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为每小时多少度?读图说出地球自转线速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位置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全班同学按照座位前后排分小组,他们自己选出组长,整合每个人的问题边听老师的讲解,边解决问题:【同学回答:】……【同学回答:】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因纬度而异(离地轴的距离即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同,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赤道处最大(1670千米/小时),自赤道向两极渐小,两极的线速度为零。
地球公转知识点一地球的公转1.公转的概念、方向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
2.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地球公转周期。
因为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与地球公转周期是相同的,所以地球公转的周期可以用太阳周年视运动来测得。
由于所选取的参考点不同,则“年”的长度也不同。
常用的周期单位有恒星年、回归年和近点年。
恒星年地球公转的恒星周期就是恒星年。
这个周期单位是以恒星为参考点而得到的。
在一个恒星年期间,从太阳中心上看,地球中心从以恒星为背景的某一点出发,环绕太阳运行一周,然后回到天空中的同一点;从地球中心上看,太阳中心从黄道上某点出发,这一点相对于恒星是固定的,运行一周,然后回到黄道上的同一点。
因此,从地心天球的角度来讲,一个恒星年的长度就是视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
恒星年是以恒定不动的恒星为参考点而得到的,所以,它是地球公转360°的时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用日的单位表示,其长度为365.2564日,即365日6小时9分10秒。
回归年地球公转的春分点周期就是回归年。
这种周期单位是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得到的。
在一个回归年期间,从太阳中心上看,地球中心连续两次过春分点;从地球中心上看,太阳中心连续两次过春分点。
从地心天球的角度来讲,一个回归年的长度就是视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
春分点是黄道和天赤道的一个交点,它在黄道上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每年西移50″。
29,也就是说春分点在以“年”为单位的时间里,是个动点,移动的方向是自东向西的,即顺时针方向。
而视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即逆时针的。
这两个方向是相反的,所以,视太阳中心连续两次春分点所走的角度不足360°,而是360°—50″.29即359°59′9″.71,这就是在一个回归年期间地球公转的角度。
《地球的运动》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学习本节知识,要求熟练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关概念;能够用地球的运动解释四季的变化以及五带的划分。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说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
2、能够结合昼夜变化,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3、能够结合当地季节变化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4、禾U用地球上的五带分布图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并能举例说明五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地球的运动,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2、运用相关知识,掌握四季的变化和五带划分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地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生活的地球。
【教学重点】能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说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
【教学难点】利用地球上的五带分布图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并能举例说明五带的特点。
1、各种类型的地图和地球仪;2、准备一些典型的图片;3、多媒体课件。
板书: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讲授新课】复习提问地球仪的相关知识,重点是如何在地球仪上表示某一点的具体位置,这个过程可以以小组形式完成。
学习新知师: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活动探究师: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观察其旋转方向,在图 1.19上用箭头标出自转方向,并记下观察结果:从侧面看,地球自转方向为自 ______ 向_____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 ______ 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则为 _______ 时针方向。
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演示昼夜更替现象。
在光线较暗的地方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并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记录观察结果并思考:(1)当地球自转时,产生了________ 更替现象。
(2)读图1.20下列城市中先看到日出的是()生:学生们讨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