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三大常规.
- 格式:ppt
- 大小:4.25 MB
- 文档页数:67
临床三大常规检验基础知识在现代医学中,临床检验技术在辅助临床诊断与治疗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临床检验技术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检验项目更是日趋完善。
在众多新项目不断涌现的今天,临床检验最基本的血、尿、便三大常规仍旧受到大家的重视,为什么呢?因为初诊检查三大常规可以了解患者的生理情况,对所患疾病进行初步判断;治疗过程中检查三大常规能够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因此,不论是我们检验工作者还是临床医师熟练掌握临床三大常规检验的基础知识都是必要的。
1 血常规检验基础知识血常规检验是血液检验项目中最基础及最常用的检验,在绝大多数疾病的临床诊断中都有应用,主要包括血细胞计数及相关参数测定、血细胞形态学检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仪器的应用使血常规检验快速、项目扩展、参数增多,因此,血常规检验能及时、准确、随机、全面反映机体的基本功能状况。
血常规检验取材容易,检测便捷,仍然是筛检疾病、遴选其他实验检査的首要程序。
血细胞主要分为红细胞、白细胞与血小板。
通过检验血细胞数量及相关参数、血细胞形态,能够筛选出一些疾病。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作为携氧或二氧化碳的呼吸载体和维持酸碱平衡等。
临床可通过各项红细胞参数检验和红细胞形态观察对贫血和某些疾病进行诊断或鉴别诊断。
常用的红细胞检査项目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形态观察、红细胞平均指数计算、网织红细胞计数、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等。
外周血白细胞检验是血常规检验的重要项目之一,以下情况可以检査白细胞:①感染、炎症、组织损伤或坏死、中毒、贫血。
②结缔组织病、骨髄抑制(电离辐射、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抗甲状腺药物等)。
③恶性肿瘤、白血病、骨髄增殖性疾病和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等。
计数外周血的白细胞数量、检査染色条件下各种白细胞的形态并分类计数,是诊断疾病,尤其是对恶性血液病进行初步诊断和评估疗效的基本指标。
三大常规检验科的检查方法刘女士在某国企上班,今年26岁。
近日由于工作繁多,刘女士不得不经常加班加点。
工作结束后,刘女士发现自己四肢乏力、头脑有些晕眩,且略微发烧。
一段时间下来,刘女士饱受疾病折磨,她选择前往医院诊治。
医生询问刘女士近日症状后,安排刘女士进行了三大常规检验,即血常规、尿常规和大便常规。
医生通过查看检验结果,发现刘女士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指数相比于常人较低,属于轻度贫血,了解到患者月经期较长加上近日工作繁多,建议患者日常注意饮食营养补充,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睡眠时间。
经过调理后,刘女士的三常规检测结果显示正常,身体也有所恢复。
在智能化时代,科技在各个领域占有优势地位,尤其是在医学领域,给予极大的帮助。
作为临床检验的重要辅助,化验检查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尤其是现如今的三大常规检验,即血常规、尿常规和大便常规成为检验人体状况的基本选择。
目前,三大常规检验已成为医学检验的常规检查,虽然检验结果对后期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但样本采取和检验过程难免出现误差,而这些误差对于患者和医生判断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科学进行三大常规检验,在实行检查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本文将围绕“三大常规检验科的检查方法”介绍血常规、尿常规和大便常规三大检验方式。
1.概述三大常规检验科的检查方式主要指血常规、尿常规和大便常规。
其中,血常规检查包括四项检查内容。
当出现细菌病毒感染、贫血或其它情况时,血常规检查内容所对应的指数将会有所改变;尿常规检验主要观察标本中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蛋白质的含量等。
同时,红细胞呈阳性或阴性能够帮助医生了解到患者肾脏是否出现异常;大便常规主要检查大便中有没有白细胞、脓细胞、寄生虫以及大便潜血是否出现异常,从而了解到消化道是否出现问题。
二、血常规1.概念血常规检查是指抽取患者体内的静脉血,观察血液中的血细胞数量的变化、形态以及分布等指标,从而初步判断血液系统的状态。
1.四大重要项目1.红细胞红细胞是血常规检测中较为明显的一项数据。
带你读懂检验科“三大常规”在医学领域中,检验科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检验科的各项检验,医生可以获得患者的生理状况和疾病信息,从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在检验科中,有三个常规检验项目被广泛应用,它们被称为“三大常规”。
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这三个常规检验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和生化指标检验。
一、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是评估患者全血细胞数量和形态的一种常规检查方法。
它可以提供有关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血细胞的数量和质量信息。
1. 红细胞指标血常规中的红细胞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等。
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可以反映患者的贫血程度,而平均红细胞体积则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贫血的类型。
2. 白细胞指标白细胞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和不同种类白细胞的比例(比如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等)。
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患者体内炎症反应的程度,而不同种类白细胞的比例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判断病情。
3. 血小板指标血小板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患者的出血倾向,而平均血小板体积则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出血性疾病的类型。
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炎症或出血等问题,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二、尿常规检验1. 尿液外观尿液外观指的是尿液的颜色、透明度和气味等。
正常情况下,尿液应该是黄色或琥珀色的,透明度较高,无异味。
2. 尿液化学成分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葡萄糖、酮体、胆红素和尿胆原等。
通过检测这些化学成分的含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肾脏功能异常、糖尿病或其他疾病。
3. 尿液沉渣尿液沉渣是指尿液中的固体物质,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细菌和结晶等。
通过观察和计数尿液沉渣中这些物质的数量和类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肾脏疾病或其他疾病。
尿常规检验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肾脏功能和泌尿系统健康状况,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血、尿、便”检验三大常规项目!你了解多少“血、尿、便”检验是医学领域中的三大常规项目,是评估一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血液、尿液和粪便的分析,可以了解人体内部的代谢状态、器官功能以及疾病的存在与发展情况。
这些项目不仅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还可以帮助个人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现代医学中,血、尿、便检验已经成为对人体健康进行全面评估的重要工具,对于维护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这三大常规项目的了解和重视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健康知识。
那么具体应该了解哪些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血、尿、便”检验的世界吧。
首先需要明白“血、尿、便”检验的重要性是什么?1、血、尿、便检验的重要性是什么?为了进一步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血、尿、便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检验可以提供有关身体系统功能、代谢水平和疾病风险的关键信息。
其中血液检验可以提供关于体内的各种重要指标的信息,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身体的免疫功能、贫血风险、感染风险以及出血倾向等。
尿液检验可以提供关于肾功能、水平平衡和泌尿系统疾病的信息。
便液检验可以提供关于消化系统和肠道疾病的信息。
那么“血、尿、便”检验中的常见项目有哪些呢?各自有什么作用呢?2、“血、尿、便”检验中的常见项目有哪些呢?各自有什么作用呢?2.1血液检验在血液检验中,常见的项目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等。
这些项目可以提供关于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①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它携带着氧气,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反映贫血的程度,帮助医生判断贫血的原因。
②白细胞计数用于评估身体的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
白细胞是身体的主要免疫细胞,它们可以消灭病原体和维持身体的免疫平衡。
白细胞计数高或低可能意味着免疫系统的异常。
检验科三大常规复检规则
1、为了确保医疗安全,提高检验质量,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无误,现制定检验结果复检、复查规定。
(概念:复检是针对同一份标本,复查是重新采集标本)
2、出现如下情况均应进行复检。
(1)结果出现明显错误。
(2)检验结果和临床矛盾、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提出异议。
(3)检验结果超出线性范围。
(4)检验结果和历史记录相差悬殊。
(5)Rh血型阴性,HIV抗体、TPPA,等结果阳性。
(6)检验方法学检验不同的检测项目和上次检验结果不符。
(7)检验结果出现危急值,应第一时间复检无误后方可报告,并启动危急值报告程序。
3、出现如下情况均应进行复查。
(1)检验标本信息错误。
通知临床重新采集标本复查。
(2)复检结果仍可疑,通知临床复查。
4、复检、复查要注意核对试剂质量、确认仪器正常状态、室内质控是否可靠、检测操作的正确性、编号是否正确、离心是否彻底等。
确认无误后进行复检、复查。
5、复检结果一致或找出不一致的原因,方可报告,同时通知临床。
若未找出原因,仍出现不符合,应报告实验室负责人,重新取样复查,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联系临床后,发出报告.。
一文带你读懂检验科“三大常规”人吃五谷杂粮,生病是无法避免的。
当我们到医院进行健康体检或者就诊的时候,接触最多的便是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等“三大常规”,听得最多的话也是“查个血吧”、“查个尿吧”等,这些都是检验科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现在就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三大常规”都是什么?怎么看报告单?一、三大常规项检查指什么?(一)血常规血常规是当今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和普遍的检查手段之一,在人体血液中主要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细胞中常用于临床辅助诊断的项目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其中白细胞的正常成年人范围为4.0-10.0×109/L,当白细胞数量出现明显波动情况时需警惕疾病存在,升高则考虑为细菌感染、急性化脓性感染、白血病等病变原因引起,降低则考虑血液病、病毒感染、肿瘤化疗因素引起;成年女性红细胞的正常范围为3.5-5.0×1012/L,当红细胞数量升高时考虑与严重脱水、先天性心脏病等因素有关,降低则需警惕贫血、出血等疾病的发生;血小板计数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其数量变化可作为血栓性疾病与多种出血等疾病发生诊断指标。
血常规检查可对血细胞数量、形态及分布情况等进行清晰观察,便于对患者病情诊断情况、血液状况进行判断,血细胞检查在贫血、腹痛、头晕、感冒等病症患者诊断中可作为有效辅助方式。
血红蛋白成年女性正常值范围为115-150g/L,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前者降低情况多发生在婴儿期、妊娠中后期机体中,主要因血原料不足引起,而升高情况在高原地区人群、新生儿、婴儿等机体中,后者降低考虑与急慢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因素有关,而升高则与大面积烧伤、脱水、严重呕吐、肿瘤、肾脏疾病等因素有关。
(二)尿常规尿液是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过滤和小集合管、肾小管的重吸收与分泌后形成的,其后在流经输尿管,短暂贮存于膀胱内,最终经尿道排出体外。
2024检验科血、尿、便三大常规解读01尿液常规检查一般尿常规检验包括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比重、尿PH值、尿中白细胞、亚硝酸盐、蛋白质、葡萄糖、尿酮体、尿胆原、尿红细胞等内容。
尿量:成人:(1.0~1.5)1∕24h;儿童(1-12岁):(0.3~1.5)1∕24h.尿量增多:多尿(>2.51∕24h\①生理性:饮水过多、精神紧张、出汗少等;②病理性:糖尿病、慢性肾炎、尿崩症、高血压肾病等。
尿量减少:少尿(<0.41∕24h)和无尿(<0.11∕24h\①生理性:饮水过少、出汗多、高热、脱水等;②病理性:各种肾性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及肾后性疾病等。
颜色:正常人的尿液颜色为淡黄色,也会随着饮水量、活动、饮食的改变而略有不同。
常见的异常尿色有以下几种:1、深茶色尿:胆红素阳性,多见于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
2、红色尿:血尿,可见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感染(包括结核\肾小球肾炎等等。
此外,有些药物也可以引起红色尿,如氨基比林、苯妥英钠、利福平等,因此发现血尿时一定要首先排除这些「破坏分子」的影响,结合患者临床症状逐一排除,寻找病因。
3、啤酒样至酱油色尿:血红蛋白尿,见于蚕豆病等。
4、乳白色尿、乳糜尿、脓尿:常见于丝虫病,或尿内含有大量无机盐类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多数是清晰透明的,除放置过久和女性分泌物污染的尿可稍混浊外,尿液混浊多见于尿酸盐结晶、乳糜尿、脓尿、血尿。
比重:正常范围1.005~1.030。
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婴幼儿的尿比重偏低。
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故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
1、比重增高:尿少时见于急性肾炎、高热、心功能不全;尿增多时见于糖尿病;2、比重降低: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尿崩症、大量饮水。
PH值:正常范围是4.6~8.0o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1、偏低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饥饿、严重腹泻、呼吸性酸中毒、发热等。
关于三大常规演讲稿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我第一次做这样的演讲,有什么讲的不好的地方请大家谅解。
我讲得不是很深奥的学问,但我讲的一定是很重点,今后你们的工作中很常见的知识。
今天我同大家一起来讲解一下关于检验科最为基本的常规检查,也就是下面我会讲到的三大常规,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
三大常规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和“大便常规”,三大常规的结果应该怎样分析、理解和记忆呢,它与临床有多大的关系呢?下面讲述一些大家不知道但又应该知道的一些知识。
去医院看病,免不了要作一些检查,其中三大常规最常用。
在无病理情况,三大常规值都处于正常范围,但当患了疾病,或身体受到某种(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机械的)不良刺激和创伤时,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平衡条件受到破坏,其检验的某些正常值就发生变化了。
检验科向临床医生提供的检验报告便可作为临床诊断病情的重要依据。
血常规检验科的常规检查看似简单,其实也不难。
首先向大家讲一下血常规,现在急诊化验室有三台血常规的仪器,其中两台是西斯米康的不同的型号仪器,还有一台高级一点的是拜尔的,检测原理大致相同,都包括了电阻抗法也叫做库尔特原理、多角度偏振光散射检测、射频技术等。
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
通过观察血细胞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
血常规的检查意义在于,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感染,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同时可以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1.红细胞(RBC):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最多,在针尖大小的一点血中,可有几百万个其寿命为100—120天。
记得细胞工程有位年轻的老师问过我,为什么离心以后有的人的血清很多,有的人的很少?其实这完全可以用红细胞的量的多少来解释。
2.血红蛋白测定(HB):贫血涉及许多因素,做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就是最基本的检查,这两项检验可以帮助医生提高警惕,及时发现与营养、消耗、遗传以及贫血有关的因素。
贫血分级按照30、60、90分四级。
检验科"三大常规项"检查具体指什么?医学检验有三大最基础、应用最广泛、最为大家熟悉的项目,它们就是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属于检验科的三大常规项,通过这三样检查能够查出人体的健康状况,患有哪些疾病,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三大常规具体能够检查什么。
一、血常规血常规主要指通过观察血细胞数量变化、形态分布来判断身体健康状况,并筛查疾病,这是一项十分神奇的检查方式,无论内科、外科、妇科、男科,也不管是发烧、咳嗽、头痛、腰痛都可用它进行检查,通过观察血液细胞数量及形态的变化,可作为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血液相关疾病的依据;血常规更多的作用是帮助医生明确受检者是否是因其他疾病而引起的血液变化,通过血常规能够发现许多疾病的苗头。
拿到一张血常规报告单,我们不需要看那些复杂的中文和繁琐的数字,因为每一张报告单中的指标都有相对应的参考值范围,且会在这一项指标存在升高或降低时标记↑↓符号,所以受检者只需要在报告单上对应寻找即可,一般高出或低于正常值一点并无大碍。
血常规检验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有三种数据,第一种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一般来讲,相对性增高通常是由于血浆容量减少,致使血液中有形成分相对增多形成的暂时性假象,多见于脱水血浓缩时,常由严重呕吐、多次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尿崩症、大剂量使用利尿药等引起,绝对性增高多与组织缺氧、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关,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临床较为常见,其特点为红细胞及全血容量增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见于肺源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及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降低也分为两种,其一为生理性降低,多见于生长发育迅速而导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的婴幼儿、妊娠中后期血容量明显增加而引起血液稀释的孕妇,以及造血功能减退的老年人;而病理性减少则是在提示疾病,需要查明病因;第二种为白细胞,生理性变化为:早晨较低,傍晚较高;餐后较餐前高;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时较安静状态下偏离;月经期、妊娠、分娩、哺乳期亦可增高;新生儿及婴儿明显高于成人;吸烟亦可引起白细胞增高;病理性增多原因有:急性化脓性感染,尤其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如腋肿、脑膜炎、肺炎、阑尾炎、扁桃体炎等 ;某些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组织损伤如严重外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等 ;急性大出血;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恶性肿瘤如肝癌、胃癌、肺癌等 ;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酣症酸中毒、尿毒症等 ;某些金属如铅、汞等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