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大常规检验
- 格式:ppt
- 大小:228.00 KB
- 文档页数:27
临床三大常规检验基础知识在现代医学中,临床检验技术在辅助临床诊断与治疗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临床检验技术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检验项目更是日趋完善。
在众多新项目不断涌现的今天,临床检验最基本的血、尿、便三大常规仍旧受到大家的重视,为什么呢?因为初诊检查三大常规可以了解患者的生理情况,对所患疾病进行初步判断;治疗过程中检查三大常规能够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因此,不论是我们检验工作者还是临床医师熟练掌握临床三大常规检验的基础知识都是必要的。
1 血常规检验基础知识血常规检验是血液检验项目中最基础及最常用的检验,在绝大多数疾病的临床诊断中都有应用,主要包括血细胞计数及相关参数测定、血细胞形态学检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仪器的应用使血常规检验快速、项目扩展、参数增多,因此,血常规检验能及时、准确、随机、全面反映机体的基本功能状况。
血常规检验取材容易,检测便捷,仍然是筛检疾病、遴选其他实验检査的首要程序。
血细胞主要分为红细胞、白细胞与血小板。
通过检验血细胞数量及相关参数、血细胞形态,能够筛选出一些疾病。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作为携氧或二氧化碳的呼吸载体和维持酸碱平衡等。
临床可通过各项红细胞参数检验和红细胞形态观察对贫血和某些疾病进行诊断或鉴别诊断。
常用的红细胞检査项目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形态观察、红细胞平均指数计算、网织红细胞计数、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等。
外周血白细胞检验是血常规检验的重要项目之一,以下情况可以检査白细胞:①感染、炎症、组织损伤或坏死、中毒、贫血。
②结缔组织病、骨髄抑制(电离辐射、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抗甲状腺药物等)。
③恶性肿瘤、白血病、骨髄增殖性疾病和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等。
计数外周血的白细胞数量、检査染色条件下各种白细胞的形态并分类计数,是诊断疾病,尤其是对恶性血液病进行初步诊断和评估疗效的基本指标。
你知道怎么看“三大常规”化验单吗?三大常规化验是判断某种疾病的一种参考手段,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和便常规。
无论是感冒发烧还是咳嗽感染等问题,到医院就诊后一般情况下医生都会给患者检查这三项指标,此三项指标为最基本检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即便是在没有疾病征兆的情况下,也经常会有人去做这三项检查去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
而检查的报告单中会密密麻麻的出现很多数值,那么,这些数值具有什么样的参考意义呢?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1、血常规化验单血常规也叫血液细胞成分常规检查。
是最基本的血液检查,通过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及形态分布,去判断是否存在疾病,检查血常规的主要意义就是查看身体是否存在某些感染,是否贫血或者是否有血液类疾病,但是都要结合个人病情去做出最终判断。
血常规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某些疾病,提前预防或者治疗。
检查结果拿到手以后,化验单上会出现很多数据,大多数人不了解该如何去读懂。
其实我们最开始要看的是数据是否出现异常,如果某项指标高于正常范围值,那么在该项的后面就会标注“↑”或者是“H”;如果该项指标低于正常范围,后面就会标注“↓”或者是L的字样;要是整张化验单上并没有这样的标注,那就恭喜您,这证明化验单一切数据都在正常范围之内。
(1)白细胞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值,首先要判断导致白细胞升高的是中性粒细胞还是淋巴细胞。
如果是中性粒细胞升高的话,那么证明该患者主要存在着细菌感染,发热,咳嗽,消化道感染等(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除外);如果是淋巴细胞增高的话,那就证明是病毒性感染,可以进一步检查巨细胞是否存在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后,也可以使淋巴细胞增高。
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值,常见的就是病毒性的感染。
可能是感冒或者是有血液方面的问题,也有可能是药物的使用不当或者是长期使用抗生素等。
(2)血红蛋白、红细胞如果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红细胞数量减少时,血红蛋白浓度则会降低。
可以进一步检查患者本身是否有贫血的可能,或者是否有外伤导致的出血过多。
临床三大常规检验能检测出哪些疾病?临床三大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和便常规检查,该三种检查是临床上较为基础和重要的检查方式,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它们分别能检查哪些疾病一、血常规检查(一)血常规检查内容1、白细胞检查中性粒细胞增高主要就是身体化脓性被细菌感染,减少见于使用一些药物,疾病和流感以及风湿病等多种原因。
而淋巴细胞增多主要就是病毒所导致感染,比如说麻疹,病毒性肝炎和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等。
2、红细胞计数检查贫血或者失血时直接也会影响红细胞当中的数目,在高值时很有可能患红细胞增多症,低值时直接为贫血。
3、血红蛋白检查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当中,属于是运送氧气的物质,才能提供人体内所必须的氧。
女性在受月经怀孕的影响,她的血红蛋白一般就会比男性要低,因此女性就容易出现贫血情况,在高值时很有可能是为红细胞增多症,心输出量直接减少,低值时直接低血色素性贫血或者是缺铁性贫血。
(二)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1、判断感染用以提示患者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通常经细菌感染如肺炎、肠炎,会造成白细胞数明显升高。
白细胞分类下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淋巴细胞比例略降低;而经病毒感染如流感,会造成淋巴细胞明显升高,在不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下,白细胞总数并没有明显变化。
血常规报告2、判断贫血血常规中血红蛋白(Hb)配合红细胞(RBC)计数可以诊断病人是否有贫血的状况,并通过MCV、MCHC分析红细胞大小、分布宽度以判断贫血种类做到对症“升红”。
3、提示过敏、寄生虫白细胞分类下的“嗜酸性粒细胞”一旦明显升高,提示患者可能有接触性过敏现象或体内有寄生虫感染,需要进一步排查。
二、尿常规检查(一)尿常规检查内容1、尿色:正常尿液的色泽,主要由尿色素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体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变。
2、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除女性的尿可见稍混浊外,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过久则出现轻度混浊3、酸碱度: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三大常规项”检查及临床意义“三大常规项”检查及临床意义:一、血常规血常规的主要项目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中间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百分比、中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率、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等。
二、尿常规尿常规主要项目有:尿的颜色,尿的酸碱性(PH值),尿的比重及蛋白定性和镜检测定尿的沉渣计数。
其主要内容有:镜检尿中的白细胞、脓细胞和红细胞(正常红细胞、皱皮红细胞、及影细胞)上皮细胞、复粒细胞及其它精子。
以及在病理情况下各种管型相似物质。
三、大便常规大便常规主要内容有:大便颜色,硬度粘液度。
以及镜检大便者有无蠕虫病(钩虫卵、蛔虫卵、鞭虫卵)等各种寄生虫检查。
三大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在无病理情况,三大常规值都处于正常范围,但当患了疾病,或身体受到某种(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机械的)不良刺激和创伤时,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平衡条件受到破坏,其正常值就发生变化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当患了流感、肺炎、急性扁桃体炎、感染等征灶时,血常规中的白细胞就升高,分类细胞已因此而增高或减少。
甚至因不小心,染上肝病或其它,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均会减少。
再若不慎,发生尿路感染,或阴道炎、肾炎之类;小便就会变红、变黑、褐或乳白色。
发生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肉眼血尿等症状。
经化验检查就会发现小便里有红细胞、白细胞,或其它透明管型、蜡样管型、可粒管型或结晶盐之类。
当感染寄生虫病时,化验检查可发现,大便里有蛔虫卵、钩虫卵等寄生虫宿主于人体。
患了消化系疾病,肛裂、痔疮,查大便定会发现大便色黑,形状各异;且潜血阳性。
总之,三大常规(血、尿、粪)已作为临床医生诊断疾病。
鉴别病患必不可少的重要检查方法。
也是检验师向临床医生提供可靠诊断的依据之一。
也是观察生理、病变的情雨表。
三大常规检验科的检查方法刘女士在某国企上班,今年26岁。
近日由于工作繁多,刘女士不得不经常加班加点。
工作结束后,刘女士发现自己四肢乏力、头脑有些晕眩,且略微发烧。
一段时间下来,刘女士饱受疾病折磨,她选择前往医院诊治。
医生询问刘女士近日症状后,安排刘女士进行了三大常规检验,即血常规、尿常规和大便常规。
医生通过查看检验结果,发现刘女士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指数相比于常人较低,属于轻度贫血,了解到患者月经期较长加上近日工作繁多,建议患者日常注意饮食营养补充,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睡眠时间。
经过调理后,刘女士的三常规检测结果显示正常,身体也有所恢复。
在智能化时代,科技在各个领域占有优势地位,尤其是在医学领域,给予极大的帮助。
作为临床检验的重要辅助,化验检查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尤其是现如今的三大常规检验,即血常规、尿常规和大便常规成为检验人体状况的基本选择。
目前,三大常规检验已成为医学检验的常规检查,虽然检验结果对后期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但样本采取和检验过程难免出现误差,而这些误差对于患者和医生判断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科学进行三大常规检验,在实行检查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本文将围绕“三大常规检验科的检查方法”介绍血常规、尿常规和大便常规三大检验方式。
1.概述三大常规检验科的检查方式主要指血常规、尿常规和大便常规。
其中,血常规检查包括四项检查内容。
当出现细菌病毒感染、贫血或其它情况时,血常规检查内容所对应的指数将会有所改变;尿常规检验主要观察标本中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蛋白质的含量等。
同时,红细胞呈阳性或阴性能够帮助医生了解到患者肾脏是否出现异常;大便常规主要检查大便中有没有白细胞、脓细胞、寄生虫以及大便潜血是否出现异常,从而了解到消化道是否出现问题。
二、血常规1.概念血常规检查是指抽取患者体内的静脉血,观察血液中的血细胞数量的变化、形态以及分布等指标,从而初步判断血液系统的状态。
1.四大重要项目1.红细胞红细胞是血常规检测中较为明显的一项数据。
带你读懂检验科“三大常规”在医学领域中,检验科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检验科的各项检验,医生可以获得患者的生理状况和疾病信息,从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在检验科中,有三个常规检验项目被广泛应用,它们被称为“三大常规”。
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这三个常规检验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和生化指标检验。
一、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是评估患者全血细胞数量和形态的一种常规检查方法。
它可以提供有关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血细胞的数量和质量信息。
1. 红细胞指标血常规中的红细胞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等。
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可以反映患者的贫血程度,而平均红细胞体积则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贫血的类型。
2. 白细胞指标白细胞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和不同种类白细胞的比例(比如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等)。
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患者体内炎症反应的程度,而不同种类白细胞的比例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判断病情。
3. 血小板指标血小板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患者的出血倾向,而平均血小板体积则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出血性疾病的类型。
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炎症或出血等问题,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二、尿常规检验1. 尿液外观尿液外观指的是尿液的颜色、透明度和气味等。
正常情况下,尿液应该是黄色或琥珀色的,透明度较高,无异味。
2. 尿液化学成分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葡萄糖、酮体、胆红素和尿胆原等。
通过检测这些化学成分的含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肾脏功能异常、糖尿病或其他疾病。
3. 尿液沉渣尿液沉渣是指尿液中的固体物质,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细菌和结晶等。
通过观察和计数尿液沉渣中这些物质的数量和类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肾脏疾病或其他疾病。
尿常规检验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肾脏功能和泌尿系统健康状况,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血、尿、便”检验三大常规项目!你了解多少“血、尿、便”检验是医学领域中的三大常规项目,是评估一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血液、尿液和粪便的分析,可以了解人体内部的代谢状态、器官功能以及疾病的存在与发展情况。
这些项目不仅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还可以帮助个人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现代医学中,血、尿、便检验已经成为对人体健康进行全面评估的重要工具,对于维护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这三大常规项目的了解和重视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健康知识。
那么具体应该了解哪些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血、尿、便”检验的世界吧。
首先需要明白“血、尿、便”检验的重要性是什么?1、血、尿、便检验的重要性是什么?为了进一步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血、尿、便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检验可以提供有关身体系统功能、代谢水平和疾病风险的关键信息。
其中血液检验可以提供关于体内的各种重要指标的信息,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身体的免疫功能、贫血风险、感染风险以及出血倾向等。
尿液检验可以提供关于肾功能、水平平衡和泌尿系统疾病的信息。
便液检验可以提供关于消化系统和肠道疾病的信息。
那么“血、尿、便”检验中的常见项目有哪些呢?各自有什么作用呢?2、“血、尿、便”检验中的常见项目有哪些呢?各自有什么作用呢?2.1血液检验在血液检验中,常见的项目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等。
这些项目可以提供关于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①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它携带着氧气,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反映贫血的程度,帮助医生判断贫血的原因。
②白细胞计数用于评估身体的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
白细胞是身体的主要免疫细胞,它们可以消灭病原体和维持身体的免疫平衡。
白细胞计数高或低可能意味着免疫系统的异常。
临床检验三大常规之血常规!邓卓娜发布时间:2023-06-14T02:46:50.722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7期作者:邓卓娜[导读] 说到临床检验三大常规,我们都不会陌生,凡是在医院进行过检查的人应该都会做过这几项检查。
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1830说到临床检验三大常规,我们都不会陌生,凡是在医院进行过检查的人应该都会做过这几项检查。
血常规是临床上最基本的血液检验,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等16-23项内容,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对炎症和感染做出区分,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很多人在拿到报告单后看着上上下下的箭头,都表示看不懂这些代表着什么意思,基于此,下文为大家普及一下血常规的基本项目以及临床意义,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白细胞白细胞是我们人体负责免疫防御的战士,当我们的身体遇到病原体的入侵时,白细胞便首当其冲,勇敢地将它吞噬和杀灭,起到防御疾病的作用。
白细胞生理性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白细胞病理性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白细胞总数的正常范围:新生儿(15.0-20.0)×10^9/L,6个月至2岁(11.0-12.0)×10^9/L,儿童(5.0-12.0 )×10^9/L。
白细胞共分五大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它们的分工各不相同,各司其职。
中性粒细胞计数:是指一升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正常范围为:出生时60%-70%,4-6天50%,到4-6岁前30%-50%,大于6岁50%-70%。
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急性和化脓性感染,如肺炎、丹毒、内在窗口、脓肿、阑尾炎、猩红热、疖痈等;组织损伤或坏死、急性大出血、恶性肿瘤、急性溶血等、急性中毒,如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汞中毒等;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某些感染、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等、化学药物副作用或放射线损伤、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三大常规检查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发布时间:2021-03-04T06:37:19.325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0年第12期作者:史庆[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们较之于以往更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四川省威远县人民医院四川威远 64245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们较之于以往更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而三大常规检查则能让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态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认知,从而让人们在饮食搭配和生活习惯上进行改善。
三大常规检验包括血检、尿检、便检,将三大常规检查运用于临床中来能很好地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信息,从而展开针对性的治疗,二本篇文章则主要对三大常规检查在临床中的意义进行介绍,然后在对三大常规检验中的部分注意事项进行说明,以期望对医护人员产生一定的帮助。
1.三大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三大常规检查已经被相应的医护人员和医疗专家证明了其在临床中的重要作用,是公认的最常用化验项目组合,其在临床中更是有着重要意义。
其一,血常规检查针对于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三个系统进行检查,然后得出其相应的数据资料,能够帮助医生了解病人的血液疾病,从而对病人展开针对性治疗。
其二,尿常规。
尿常规能够详细了解病人泌尿系统的疾病以及疗效的结果,帮助医生对患者展开进一步诊治,通过尿常规能够了解炎症、结石、肿瘤等,同样尿常规更是能帮助病人直接了解到糖尿病、肝炎,通过尿常规,医护人员可对患者进行安全用药,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三,便常规。
便常规一般更容易帮助医生了解到患者的饮食习惯,判断疾病的位置。
通过便常规,医生以及护理人员能够了解到病人的饮食问题、营养问题以及肠胃问题。
除此之外,便常规还能作用于粪便细菌培养,治疗肠胃炎等疾病。
通过三大常规检查,医生可对患者身体病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然后通过检查结果来对其展开临床治疗,这在医学界中更是一大重要进步。
2.三大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三大常规检查确实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三大常规检查却依旧有着一些注意事项,若是没有对这些注意事项进行有效的治理,那么则会对医护人员的后续工作带来巨大的麻烦。
一文带你读懂检验科“三大常规”人吃五谷杂粮,生病是无法避免的。
当我们到医院进行健康体检或者就诊的时候,接触最多的便是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等“三大常规”,听得最多的话也是“查个血吧”、“查个尿吧”等,这些都是检验科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现在就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三大常规”都是什么?怎么看报告单?一、三大常规项检查指什么?(一)血常规血常规是当今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和普遍的检查手段之一,在人体血液中主要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细胞中常用于临床辅助诊断的项目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其中白细胞的正常成年人范围为4.0-10.0×109/L,当白细胞数量出现明显波动情况时需警惕疾病存在,升高则考虑为细菌感染、急性化脓性感染、白血病等病变原因引起,降低则考虑血液病、病毒感染、肿瘤化疗因素引起;成年女性红细胞的正常范围为3.5-5.0×1012/L,当红细胞数量升高时考虑与严重脱水、先天性心脏病等因素有关,降低则需警惕贫血、出血等疾病的发生;血小板计数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其数量变化可作为血栓性疾病与多种出血等疾病发生诊断指标。
血常规检查可对血细胞数量、形态及分布情况等进行清晰观察,便于对患者病情诊断情况、血液状况进行判断,血细胞检查在贫血、腹痛、头晕、感冒等病症患者诊断中可作为有效辅助方式。
血红蛋白成年女性正常值范围为115-150g/L,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前者降低情况多发生在婴儿期、妊娠中后期机体中,主要因血原料不足引起,而升高情况在高原地区人群、新生儿、婴儿等机体中,后者降低考虑与急慢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因素有关,而升高则与大面积烧伤、脱水、严重呕吐、肿瘤、肾脏疾病等因素有关。
(二)尿常规尿液是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过滤和小集合管、肾小管的重吸收与分泌后形成的,其后在流经输尿管,短暂贮存于膀胱内,最终经尿道排出体外。
血尿大便常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血液、尿液和大便常规检验号称三大常规,是门诊及住院病人要做的基础检验项目,尤其是住院病人必须要做这三大常规,这是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
可见三大常规检验是非常重要的项目。
第一节血液常规检验人们到医院看病就诊时,医生一般会首先让病人去进行血液检查,其中最常做的往往是血常规检验,血液常规对很多疾病都有诊断价值,如贫血、出血、发热、头晕、耳鸣、消瘦等表现都需要进行血液常规检测。
基础知识1. 血液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两大部分组成的红色粘稠混悬液,其中血细胞占4 5%,血浆占55%。
细胞部分也叫有形成分,也叫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成分;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含有大量的水分和多种化学成分,包括无机盐类如钾、钠、氯等电解质,球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类物质等。
2. 血液的作用是什么?血液的功能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人体的物质供应线,是一条条生命线。
心脏将血液泵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供应全身的血液,保持血液通畅,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就供应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血液有运输、调节人体温度、防御、调节人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四大功能。
具体是指运进氧气,运出二氧化碳,运输脂类、营养物质,杀灭细菌,抵御炎症,缓冲,形成渗透压,参与免疫、凝血和抗凝血功能等。
3. 红细胞有什么功能?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有两个,一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二是维持血液的酸碱度不致太高或太低。
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来完成的。
血液呈现红色,也正是因为红细胞里含有这种血红蛋白的缘故。
血红蛋白是一种结合蛋白,由一种被称为珠蛋白的特殊蛋白质和一种含铁的色素叫亚铁血红素组成,其中珠蛋白占96%,而亚铁血红素只占4%。
血红蛋白的特点是在氧分压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分压低的地方易将氧释放,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比较松。
红细胞就是依靠血红蛋白的这种特性完成运输氧的作用。
当血液流经肺时,在肺泡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就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去,同时把空气中的氧携带上,随血液循环再把氧输送给全身的组织器官,并把组织器官代谢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输到肺。
健康域检验在医院检查时,有些项目必不可少。
其中,三大常规是比较典型的检查方法,包括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便常规检查,即通过对受检者的血液、小便、大便进行常规检验,从而大致判断受检者有无相关疾病。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三大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什么尿常规检查可以了解受检者尿液中的成分,比如尿蛋白、微量蛋白、尿隐血等。
若这些指标出现异常,提示可能出现了泌尿系统疾病,可根据病因对症治疗。
一般情况下,人们发生肾脏功能损伤后,通过尿常规检查就可以发现其中的异常指标。
在尿常规检查时,最好是对晨尿进行检查,并选取中段尿液。
晨尿是一夜尿液的浓缩,血细胞等有形成分相对集中,有利于提高疾病检出率。
排尿时初始和终末的尿液可能会受到尿道口周围细菌的污染,导致尿液检查结果不准确,所以最好选取中段尿液。
另外,女性的阴道分泌物可能会对尿液成分产生影响,导致检查的结果不准确。
血常规检查什么人们在体检时,最基础的项目就是血常规。
该项目可检查受检者是否贫血,是否有其他血液疾病。
日常感冒发烧也能通过血常规进行检查,此外,通过血常规检查还能判断感染的类型,比如,细菌感染或者病毒感染。
血常规基本检验项目是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
红细胞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再把废物搬运出去,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提示贫血或大量失血。
贫血的原因很多,包括营养不良、急慢性失血、血液系统疾病等。
白细胞是人体防御机制中的重要成分,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
血小板则是巨核细胞分裂后的小块细胞,多分布在红细胞之间,也可能分布在骨髓中。
巨核细胞数量少,但对血小板有很大的作用。
大便常规检查什么很多人对大便常规检查不屑一顾,认为检查血常规及尿常规就足够了,但实际上,大便常规也是一项必检的项目。
该检查可观察受检者是否发生寄生虫感染或者胃肠道系统病变,也能评估受检者是否有痔疮。
大便常规检查时,标本留取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检验结果是否准确,受检者应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
检验科"三大常规项"检查具体指什么?医学检验有三大最基础、应用最广泛、最为大家熟悉的项目,它们就是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属于检验科的三大常规项,通过这三样检查能够查出人体的健康状况,患有哪些疾病,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三大常规具体能够检查什么。
一、血常规血常规主要指通过观察血细胞数量变化、形态分布来判断身体健康状况,并筛查疾病,这是一项十分神奇的检查方式,无论内科、外科、妇科、男科,也不管是发烧、咳嗽、头痛、腰痛都可用它进行检查,通过观察血液细胞数量及形态的变化,可作为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血液相关疾病的依据;血常规更多的作用是帮助医生明确受检者是否是因其他疾病而引起的血液变化,通过血常规能够发现许多疾病的苗头。
拿到一张血常规报告单,我们不需要看那些复杂的中文和繁琐的数字,因为每一张报告单中的指标都有相对应的参考值范围,且会在这一项指标存在升高或降低时标记↑↓符号,所以受检者只需要在报告单上对应寻找即可,一般高出或低于正常值一点并无大碍。
血常规检验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有三种数据,第一种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一般来讲,相对性增高通常是由于血浆容量减少,致使血液中有形成分相对增多形成的暂时性假象,多见于脱水血浓缩时,常由严重呕吐、多次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尿崩症、大剂量使用利尿药等引起,绝对性增高多与组织缺氧、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关,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临床较为常见,其特点为红细胞及全血容量增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见于肺源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及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降低也分为两种,其一为生理性降低,多见于生长发育迅速而导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的婴幼儿、妊娠中后期血容量明显增加而引起血液稀释的孕妇,以及造血功能减退的老年人;而病理性减少则是在提示疾病,需要查明病因;第二种为白细胞,生理性变化为:早晨较低,傍晚较高;餐后较餐前高;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时较安静状态下偏离;月经期、妊娠、分娩、哺乳期亦可增高;新生儿及婴儿明显高于成人;吸烟亦可引起白细胞增高;病理性增多原因有:急性化脓性感染,尤其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如腋肿、脑膜炎、肺炎、阑尾炎、扁桃体炎等 ;某些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组织损伤如严重外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等 ;急性大出血;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恶性肿瘤如肝癌、胃癌、肺癌等 ;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酣症酸中毒、尿毒症等 ;某些金属如铅、汞等中毒。
检验科三大常规项检查具体指什么?去医院看病,医生常会建议做三大常规(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检验,其涉及身体几乎所有信息,可帮助医生初步了解患者疾病性质。
基于此,本文为大家讲讲检验科三大常规项具体指什么,以供各位正确认识检验科的三大常规。
一、三大常规项检查具体指什么?(1)血常规:血常规属于比较普遍、常见的一种检查手段,我们人体的血液主要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血细胞主要是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常规主要包括血红蛋白(正常值范围:女性115g/L~150g/L,男性130g/L-175g/L)、血小板计数(正常值范围:100×109/L~300×109/L)、红细胞(正常值范围:(女性3.8×1012/L~5.1×1012/L、男性4.3×1012/L~5.8×1012/L)、白细胞(正常值范围:3.5×109/L~9.5×109/L)等,可观察血细胞分布、形态、数量改变等情况,进而判断血液状况、诊断病情,较适合感冒、头晕、腹痛、贫血等患者。
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Hb)水平降低,分生理性降低见于生长发育迅速而导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的婴儿、妊娠中后期血容量明显增加而引起血液稀释的孕妇,病理性降低则需警惕各种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慢性失血等;生理性升高则见于生活在高原地区的居民、胎儿及新生儿等,病理性升高则见于脱水、大面积烧伤、严重呕吐等以及肺源性心脏病、某些肿瘤和肾脏疾病等。
血小板计数与多种出血和血栓性疾病密切相关。
红细胞(RBC)降低需警惕出血、贫血,其升高需警惕先天性心脏病、严重脱水等。
白细胞(WBC)有明显生理性波动,如早晨较低,傍晚较高,餐后较餐前高等;白细胞水平降低需警惕某些感染性疾病(如伤寒)、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肿瘤化疗等,其上升需警惕急性化脓性感染、细菌感染、白血病等。
(2)尿常规:其检查的项目有尿液颜色(淡黄色透明)、尿比重(1.003~1.030)、尿隐血(阴性)等,可观察尿液内的成分是否正常,不仅能反映有些疾病的治疗效果,还能为疾病后期干预提供有效参考。
⑴三大常规即血、尿、粪常规检查。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新生儿为6.0-7.0×1012/L。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脱水所致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其减少则常见于各种贫血;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10×109/L,新生儿为15-20×109/L,8个月至2岁婴儿为11-12×109/L。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
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按百分比):白细胞分为5类,一是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二是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临床意义不大;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尿常规包括物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及显微镜检查三项。
物理学检查主要是观察颜色、透明度、测尿比重。
正常尿比重波动范围大,一般在1.015-1.020之间。
比重增高,见于高热、糖尿病等;比重低,见于慢性肾炎以及肾功能严重损害等。
化学检查主要看酸碱反应、蛋白定性和糖定性。
正常尿呈弱酸性或碱性,无蛋白,无糖,常用阴性“─”表示。
尿中有蛋白见于肾炎、心衰、发热性疾病和泌尿道感染等;有糖则是糖尿病。
微镜检查主要看有无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各种管型及结晶等。
正常尿中可有少量白细胞、上皮细胞及盐类结晶。
带你了解医学检验“三大常规”
韦宏缅
【期刊名称】《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年(卷),期】2024()3
【摘要】检查“三大常规”是我们去医院做体检的时候,都会遇到的事情。
“抽血化验”“血象偏高”“尿液检查”“极有可能感染病毒”……都在“三大常规”中。
那么,“三大常规”到底是什么呢?三大常规,即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是通过检
测患者的血液、尿液、大便等基本指标,来大致确定患者是否患有相应的疾病。
【总页数】1页(P79-79)
【作者】韦宏缅
【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带你了解精液常规检查
2.你真的了解苹果吗?带你了解藏在iPhone里的细节
3.
带你了解樱桃那些事儿4.带你了解青光眼5.1分钟带你初步了解CT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