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层次
- 格式:ppt
- 大小:225.50 KB
- 文档页数:33
语言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
划分层次的目的在于对语言进行科学有效的语法和语义分析。
不过就翻译过程而言,译者的视点通常落在词语、句子、段落、篇章这四个层次上,因为两种语言的对等转换、不对等转换、跨层次转换主要集中在这些层面上。
一、词语层词语是语言大厦的一块块砖石。
翻译过程中要想正确理解和传递句子或篇章的意义,英汉词语是不可忽视的对比和分析对象。
这里所说的词语是指我们常说的词(word)和词组(phrase)。
而对比和分析英汉词语主要从语法和词义两个角度来进行。
(一)从语法角度来看从语法角度来对比和分析英汉词语,我们可看出:英语和汉语有着大致相同的词类,实词中都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虚词中都有介词和连词。
两种语言中也都有象声词,所不同的是英语中有冠词,而汉语中有量词和语气词。
不同的词类在句中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或起不同的语法作用。
在语内交际过程中,英汉两种语言的词类(词性)均会经常发生转换(语内转换):名词有时会变成动词,动词有时也可转作名词,如汉语中的"热爱学习(名词)"和"学习(动词)文件",英语中的"I study(动词)"和"English study(名词)"等。
在翻译过程中,英汉两种语言有时可无词类转换,但更多的时候则常伴有词类转换(语际转换),如:(1)He is a teacher of English.(他教英语。
)(名词转成动词)(2)He is physically weak.他身体很弱。
(副词转成名词)(3)She was gazing across the sea, apparently ignorant of him.她正在眺望大海,显然没有看见他。
(形容词转成动词)(4)The road to development is long but we are firmly on it.发展的道路是漫长的,但是我们已经坚定地走上这条道路。
翻译的层面刘重霄翻译的五个层面:文化(Cultural dimension)情景(situational dimension)语篇(textual dimension)句法词汇文化层面:No language can exist unless it is steeped in the context of culture; and no culture can exist which does not have, at its center, the structure of a natural language.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中的文化体现无所不在,如何体现?1.而且乱世衰草中间,仿佛应该有着妲己、褒姒的窈窕身影,若隐若现,迷离扑朔。
(宗璞,“废墟的召唤”)(1.) I feel as if fluttering among the jumbled mass of ruins could be seen the graceful figures of Daji, imperial concubine of King Zhou, last ruler of the Shang Dynasty, and of Baosi, queen-consort of King You, last ruler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2.) It would have been fitting too if the lissome (优美的) figures of the fabled(传说中的)concubines of ill-fated ancient Chinese emperors could have been glimpsed flitting(掠过)like phantoms(幽灵)among the litter of stones and jungle of grass. 1文采用具体化,2文抽象化;前者异化,后者归化;前者有文化情结,后者站在目的语读者立场。
综述释意学派翻译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释意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末产生于法国的一个探讨口译与非文学文本笔译原理与教学的学派。
该派认为翻译即释意;是译者通过语言符号和自己的认知补充对原文意思所作的一种解释;译者应追求的不是语言单位的对等,而是原文意思或效果的等值。
该派理论直接来源于口译实践,其观点对于翻译研究有着独特的启示。
二.释意学派研究的主要内容1. 三个翻译层次一般翻译理论认为有三个不同层次的翻译:词义层次、句子(即索绪尔概念的话语)层次及篇章层次。
这三个层次可以分别解释为:逐字翻译、脱离语境和交际环境的句子翻译、以及语言知识同认知知识相结合的篇章翻译。
释意理论将逐字翻译和句子翻译称为语言对译,而将篇章层次的翻译称为篇章翻译或翻译。
它认为:成功的翻译应在篇章的层次上进行,即对篇章进行释意;翻译所译的是意义,而不是语法,不是单个的字词句。
原文和译文的等值表现为整体交际意义上的等值,即译文能在其读者或者听众那里产生与原文一致的效果。
2.翻译对象释意派理论的核心是把语言意义和非语言的意思区分开来。
译者所要传达的不是语言符号的意义,而是讲话人在其话语中所表达的非语言的意思。
也就是说,意义的本质是交际者通过语言符号所传达的“意思”,而不是语言符号本身的意义。
笔译与口译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一种交际行为,只是在笔译中,所译材料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不像在口译中那样密切而已。
口译则不同:它被释意学派视作最为理想的交际情景,因为在使用口译的场合,所有对话人都在场,他们共同具有同一个时空环境,在一般情况下,也共同具有与交际话题相关的知识。
基于上述认识,翻译的目的应为传递意思,亦即交际意义;译者所译的东西应为篇章所传达的信息内容,是言语,而不是语言本身。
口译并非基于对原讲话人语言的记忆,而是基于译者对原讲话人所传递的交际意义的把握以及随后用目标语言对该交际意义进行的重组。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释意理论首先把语法同语义分开,指出翻译是释意;继而又把语言意义同非语言意思分开,指出译者要译的是意思。
翻译硕士笔译技巧:翻译层次-段落与篇章 一、段落(paragraph) 段落是小于语篇的语义单位,是一个在概念上比句子更大的翻译分析单位。
它可能是几个句群,也可能是一个句群,还可能只是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
以段落为单位对原语进行分析,较之以句子为单位的分析更有利于译者对原文作者意向及原文逻辑关联的把握。
从翻译实践出发,这里所讲的是至少有一个句群组成的段落。
先谈英汉对比,后说英语语段的译法。
1)英汉段落比较 段落是具有明确的始末标记的、语义相对完整、交际功能相对独立的语篇单位。
英语段落的构成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典型的"主题句——阐述句——总结句"结构,另一类则有点象汉语的以某一中心思想统领的形散神聚结构,但注重形合的英语常常使用许多衔接和连贯手段,以便从形式上显现各种组合关系。
前一类结构的主题句标明段落的主题思想,接下来的句子必须在语义上与这一主题关联,在逻辑上演绎严谨。
这一特征在英语的论说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而汉语段落通常都围绕一个较为含蓄的中心思想,其表述方式多为迂回式和流散式的,句际之间的意义关联可以是隐约的、似断非断的。
当然,也有不少十分注重逻辑推演的段落,句际之间环环相扣,但有相当数量的汉语段落都是形分意合的,没有英语中常见的那些连接词。
这种现象的背后当然是中英思维方式上的某些差异。
另外,段落构成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也有明显差异。
比较一下英汉语段落构成情况,我们只能说它们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异略大于同。
例如: Gold,a precious metal,is prized for two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First of all,gold has a lustrous beauty that is resistant to corrosion. Therefore, it is suitable for jewelry, coins and ornamental purposes. Gold never needs to be polished and will remain beautiful forever. For example, a Macedonian coin remains as untarnished today as the day it was minted twenty-three centuries ago. Another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gold is its usefulness to industry and science.For many years,it has been used in hundreds of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The most recent use of gold is in astronaut's suits. Astronauts wear gold-plated heat shields for protection outside the spaceship. In conclusion, gold is treasured not only for its beauty, but also for its utility. 这一例是典型的"主题句——阐述句——总结句"结构。
翻译笔记讲义:翻译层次习语译法—口译笔译考试一、英汉习语比较从形和义的角度来看,英汉习语的异同大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A.英汉习语形义全同,这类习语为数少,例如:Barking dogs do not bite。
吠犬不咬人。
** is contented, enjoys。
知足者常乐。
Misfortunesnever e singly.祸不单行。
It is harder tongehuman nature thanto nge rivers and untains.**难改,本性难移。
Like father,likeson。
有其父必有其子。
B.习语形义基本相同,这类习语比上面一类在数量上要多些,例如:aslight as a feather(oras thistle-down)轻如鸿毛to take a loadoff one'smind如释重负to run in the same groove; to cut from the same cloth.如出一辙to make a beast of oneself形同禽兽Hethat hathbeen bitten by a serpent is afraid of a rope.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Shallow streamsmake st din.水深不响, 水响不深。
ney makes themarego。
有钱能使鬼推磨。
Reckless youthmakes rueful age.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英汉习语形似义异,这类习语相当多,例如:When a dog is drowngevery one offershim drink. (狗若落水人人救,强调人人伸出援之手.)救了落水狗,反咬你一口(强调好心得不到好报)Ignorance of the law isno excuse of breakingit. (法盲犯法不可恕,强调严格执行法律.)不知者无罪(强调网开一面)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强调”抓住时机")趁热打铁(着重"抓紧行动”)Lock the stable-doorafter the horseis stolen。
翻译硕士笔译技巧:翻译层次-句子层 句子(sentence)是比词语更高一级的语法层次,是能够单独存在并能表达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
一般说来,交际活动都是以句子为基本语言单位展开的,因此句子在翻译过程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英汉句子对比 英语句子按其结构可分为简单句和复杂句。
简单句由一个独立分句、即一个独立使用的主谓结构组成,复杂句则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按照分句间的关系,又可分为并列句和复合句。
按交际功能分,英语句子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汉语句子在结构和功能划分上同英语一样,也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及陈述、疑问等句。
但是,英语的简单句并不总是等同于汉语的单句,因为汉语的单句既包括英语的简单句,也包括英语中的某些带从句的复合句。
例如: His idea is that we clean the floor first.他的意见是我们先清扫地板。
(英语中that 引导的是一个表语从句,而汉语中"我们先清扫地板"只是一个主谓结构(词组)作宾语。
) 其次,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序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如英语简单句的句序一般是"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而汉语单句的则一般是"主语+状语+谓语+宾语",例如: I woke up in the middle of night.我在半夜里醒了。
英语句子中如出现多个状语,一般按"方式状语+地点状语+时间状语"的次序来排列,地点状语或时间状语之间的排列顺序一般是从小到大;而在汉语句中却常相反。
例如: (1) They played chess in high spirits at the club yesterday. 他们昨天在俱乐部高兴地下棋。
(2) She lives at 34 Rue Temple, Geneva, Switzerland. 她住在瑞士日内瓦唐普尔大街34号。
英译汉英汉翻译一般需经过三个阶段:理解阶段、表达阶段和校对阶段。
理解是表达的前提,没有正确的理解就谈不上确切的表达;而在表达的时候,可以进一步加深了对文字的理解;校对则是为了保证译文能准确无误地表达出对原文的理解。
三个阶段互为补充,任何一个阶段都不可忽视。
在做翻译题时,考生应该首先读懂句子,把握主要意思之后,再进行翻译。
可通过语法关系和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等对英文原句进行透彻理解。
第一步是理解词汇的含义、句子结构及惯用法等。
在正确分析原文的语言现象和逻辑关系的基础上,确定原文所涉及的内容。
翻译的素材通常属一般性题材的内容,在考生的阅历或知识范围之内。
理解的第三个层次是译者运用推理机制,对语言现象本身和语言外所隐含的信息加以综合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其中最具相关性的解释,也就是摆脱语言表层结构的束缚,透过表面,深入其深层意义。
在理解之后,需要用汉语表达。
在表达的过程中,考生应努力用最清晰明了的语言表达原作者所说的内容。
在表达时有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将在以下几节中做一概括性的论述。
表达方式在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直译和意译。
一般来说,在语言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用直译,使译文既能保持原文的内容,又能保持原文的形式及风格。
翻译的最后一步是核对。
核对是为了保证译文完全符合原文所陈述的内容。
在检查译文时,译者必须借助原文才能确认自己最初解释的准确性。
另外,核对也包括润饰文字。
翻译的基本技巧我们接下来将谈到翻译中的一些基本方法,主要是:省略法、增词法、转译法、重复法和分译法。
省略法: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方面的不同,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更加精炼,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有时需要省略部分词语。
所省略部分应是一些在译文中不言而喻的或翻译后反嫌累赘的词。
但在省略时,千万不要将原文中的某些主要内容或难于翻译的内容删去。
一般说来,省略,有的是出于句法上的需要,有的是出于修辞上的需要。
翻译的四个层次在阅读和分析原文以后,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了。
按照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1988)的观点,在表达的过程中,译者必须在四个层次上对原文和译文负责。
即文本层次,所指层次,粘着层次和自然层次。
文本层次指原文的字面意义。
这是译者首先关注的层次,因为任何翻译都不能离开原文。
原文是翻译活动的起点,也是终点。
所谓译者必须对原文负责,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原文的字面意义负责。
人们常说,同一个意思,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表达方法,这里所说的“表达方法”指的就是字面意义。
这种说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原文作者之所以用这种而不是那种表达方法来表示某种意思,是有一定道理的。
换句话说,这两种表达方法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例如,同一句话,用主动语态还是被动语态。
直接引语还是间接引语,有时候差别是很大的。
词汇的选择也是如此。
在英语和汉语中,大多数词汇都有同义词或近义词。
在一定的语境中,原文作者最后采纳的那个词,和它的同义词也肯定是有区别的。
因此,我们在翻译时,不妨想一想:原文作者为什么用某种结构或某个特定的词而没有用其他相近的结构或词?这对理解和表达都是非常重要的。
要忠实原文,既不能把原文作者没有说的或不想说的说出来,也不能把原文中的结构或词汇随便用相近的结构或同义词换掉。
不然的话,只抓住原文的大意,便信马由缰,难免会离题太远。
当然,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印欧语系则和汉藏语系,且受到各自国家的文化影响甚深,在语音、语法和词汇各方面都有著非常大的差别。
如果死扣原文,全然按原文的字面意义逐字译者,就可能将产生不合乎细读语习惯的,甚至错误的句子去。
在文本层次上,译者更须要把握住不好原文的意思。
有时候,原文的字面意义并不是很确切。
译者必须借由这层文字的迷雾,看清楚真实的画面,用细读语文字把它们描绘出来。
这时,由于两种语言的差异,细读语的文字和原文就可能会存有一定的距离。
在汉译英时,我们常常以为自己在认知上不能出来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