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酒文化比较
- 格式:pptx
- 大小:50.34 MB
- 文档页数:18
中日酒文化的比较与研究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酒文化无论在哪个国家的风俗中都占有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地位。
中国和日本也不例外,两国只有一水之隔,所以从古代开始就开始了文化上的交流,在各方面有相似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
其中酒文化也出自同一渊源,中国的传统文化、农业文明和曲酒酿造技术传到日本,促进了日本文化及酒业的发展。
中日两国的酒文化历史、酒俗、饮酒态度和酒德酒礼都大同小异,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中日两国人民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借鉴,在差别中寻求融合,在融合中保存差别,共同创建适合于本国国情和世界酒文化发展方向的新型酒文化。
一、酒文化的起源1、中国酒文化的起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酿酒国,是世界三大酒系的发源地之一。
中国是酒的故乡,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又融于人们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在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首先,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
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
关于酒历史,人们很难从古书中寻找确切的时间,但从出土的大量河姆渡文化时期的古老酒杯来看,可以说明早在7000多年以前,中国人就开始人工酿酒了。
2、日本酒文化的起源日本的造酒文化源于中国,日本的风土将其精炼,并发展成现在的清酒。
现存关于日本历史的最早记载,是《三国志.魏书》“东夷传”中的“倭人”部分——日本人叫《魏志倭人传》的那本书。
那里面已经有了“人性嗜酒”的记载,并且指出在办丧事时,日本人有聚众“歌舞饮酒”的习俗。
在《古事记》中有关于咀嚼酒的记述。
在古代的王宫,通常用女人咀嚼过的饭来发酵造酒。
在那个时代,酒只用于祭祀神灵和祖先,人们通过酒来和神灵交流,表达敬意。
到了奈良时代,用曲子酿酒的方法开始普及起来,在宫廷已经设立了专门造酒的部门,酿酒者被称为“刀自”意为已婚的妇女。
中日酒文化对比中日酒文化の比較梁希10-1彭诗琪•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
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它缠绵如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谈起喝酒,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切身体会,“酒文化”也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
现代人在交际过程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发现了酒的作用。
从黄帝造酒的传说开始,中国的历史就因为酒而变得形象、生动,曹操煮酒论英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都是历史美谈。
事实上,古人饮酒时常辅之以做诗、猜谜的活动,民间饮酒讲究敬神祭祀、交友增谊。
•在世界上,酒的种类非常之多,因为各个民族受气候和风土的影响,都有着各自的酿酒方式,自然也就孕育出了与众不同的酒文化,酒文化可以定义为以酒为中心,一系列物质,艺术,精神,风俗,心理,行为等现象的综合体。
这其中包含了酒的起源,生产,流通和消费,而且还涉及到了关于酒的社会文化,以及相关的社会问题。
•研究酒文化,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而且酒文化本身就是人类文明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一直一来维持着友好的关系,彼此之间互相学习,互通有无,因此两国的文化和习惯非常类似,但是两国在历史的发展中,还是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酒文化。
•日本和中国一样,有其自己的酒文化。
其一曰:淡丽风雅。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日本过去一般喝清酒的居多,吃着日本料理,喝着清酒,追求朦胧淡雅的感觉。
其二曰:强猛性烈。
现在日本人兴喝烧酒,用地瓜做的烧酒,尽管度高性烈,不失为今天日本人的好伴侣。
喝烧酒那种豪放爽快可以把一天工作的压力释放出来。
但由于日本人经不起酒精的考验,现在最时髦的是加进各种果汁的碳酸水形成系列,已经渗透到各个家庭,男女老少皆宜。
《文化产业》半月刊C 12酒是一种含有酒精的饮料,诞生于农耕时代,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
酒的历史,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有着紧密的联系。
酒本身的存在、饮酒礼仪、酒的制造工艺等形成了酒文化,酒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国与国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
本文就中日间的饮酒文化与传统进行对比,寻找两者的同异,以达到相互了解两国酒文化的特征,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的目的。
一、起源说(一)中国的起源说关于造酒的传说有很多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
其一是猿猴造酒,清代文人李调元在《粤东笔记》,陆柞蕃在《粤西偶记》中都记叙过两广猿猴造酒的故事。
李调元写道:“琼州(今海南岛)多孩……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以稻米杂百花所造,一石穴辄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
”其二是仪狄造酒,据《战国策》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之国者’。
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其三是杜康造酒,汉《说文解字》载:“杜康始作秫酒。
又名少康,夏朝国君,道家名人。
”因杜康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酿酒始祖”,后世多以“杜康”借指酒。
以上虽然都有文字记载,但具体的酒产生的时机无从考证。
关于第一杯酒的酿造,我们无法从古书中得知最准确的时间。
但从这些年出土的酒具文物,可以推算出大致时间。
比如河姆渡文化时期的酒杯,说明中国至少有7000多年的酿酒历史[1]。
(二)日本的起源说日本的酒起源传说代表也有三种。
其一,《论衡》中云:“成王之时,越常献雉,倭人贡畅。
周时天下太平,越裳献白雉,倭人贡鬯草。
”鬯草,是一种浸有酒精的草药,这意味着周成王时代,日本列岛内的某处就已经有酒的存在了。
在《三国志》东夷传倭人条,即《魏志倭人传》中,对倭人亦有“人性嗜酒”和吊唁时“歌舞饮酒”风俗的描述,从其中记载可以也可以得知,造酒是巫女的工作之一。
其二是八盐折之酒的神话传说,据《日本书记》记载,须左之男命为退治八岐大蛇,历时八次造出了八盐折之酒。
日本中国习俗的异同日本人的生活习俗虽与中国的习俗有许多相近之处,但也有不少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到日本后,千万不要按中国的某些习俗去想当然办事,而要事先搞搞清楚,再入乡随俗。
否则,将会因不合习俗而造成一些别扭和误会。
日本人爱喝酒,常常也同中国一样无酒不成席。
但日本人的敬酒方式却同中国人不一样。
中国人是相互碰杯,而且敬酒的一方要先干为敬。
日本人则不同,敬酒的一方手持酒瓶,不断地为对方斟满酒,他却不喝。
而且为了表示诚意,往往要跪在被敬者面前,低头鞠躬表示敬意,直到对方被他灌醉。
日本人也同中国人一样爱喝茶。
但他们饮茶从不直接将茶叶放入茶杯中冲,而是放在一个带过滤网的小茶壶里。
斟茶时不像中国那样一次斟满,而是以半杯为敬,并且一般不再续茶。
这常使喝惯大碗茶的中国人感到难以解渴。
日文中的梳子的发音与苦死同音,因此日本人对赠梳子有忌讳,在较为豪华的饭店客房里,也很少有摆梳子供客人使用的。
如果不是日本人主动要,你千万不要随便将梳子借给他用。
日本人睡觉的朝向是很有讲究的,最忌头朝北睡,因为死人停尸时都是头朝北的。
所以,当你住在日本人家中,早晨整理床铺时,一定不要将枕头放在北面,北枕即意味死亡。
日本人吸烟,从来都是各吸各的,不像中国的烟民,喜欢互相敬烟。
因为日本人认为每个人喜欢的香烟品牌、品味都不尽相同,不必强迫别人吸自己喜欢的烟。
日本人喜欢中国的书法篆刻,因而中国人常常将一些古朴的篆刻印章做为礼品赠送日本朋友。
但要切记,在他们的习俗观念中,不完整的印篆是不吉利的。
日本人也讲黄道吉日,日本的日历上在日期旁常印有大安、友引、先胜、赤口、先负、佛灭的字样,表示吉凶日,称其为六曜。
其中大安即为黄道吉日,日本人入学考试、结婚、出门旅行多选此日。
而友引却是火葬场休息的日子,因为这一天火化,死者会将其友一起引到阴间去。
先胜意为先到者胜,所以这一天,人们干什么都加快速度。
而先负则正相反,这一天干什么都力争慢半拍。
日本人常对动作迟缓的人开玩笑说:您的日历今天是先负吧。
酒作为人类在农耕文化中的重大发现,与人类文明的进步有着不解的渊源。
而在酒的酿造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酒不再只是供人们饮用的液体,随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它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特征。
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中日两国酒文化显现出了它的相异性与共同点。
本文在两国酒的起源的比较、饮酒方式以及饮酒文化的分析中进行两国酒文化的对比研究,以期进一步促进对中日两国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1中日酒的起源对比酒文化从产生、传承到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在融合民族地域特色的过程中,中日两国的酒文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如果要探究酒文化就不能缺少对酒起源的研究,这与酒文化具有继承性、发展性的特点有着密切关联。
研究酒的起源不仅是酒文化的溯源,同时也是了解酒的起源背景下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
关于酒的起源,不乏充满神话色彩的传说也有不同的造酒发现说,通过对比两国酒的起源能进一步探讨中日酒文化间的渊源,从而促进对酒文化产生到传承的理解。
1.1中国酒的起源中国酿造酒的历史源远流长,人们对酒的喜爱最早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
酿酒技术的改进和传承不仅引发了大量有关酒的社会现象,更推动了酒文化的发展。
中国酒的起源可大致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传说,其中包括上天造酒和猿猴造酒。
中国人的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晋书》中有关于酒旗星座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饮食。
”李白的《月下独酌其二》中也有“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的诗句;《酒谱》中有“(酒乃)酒星之作”的记载[1]。
第二种是“猿猴从起源及饮酒方式看中日酒文化的差异汪彦孜,李东辉(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连116041)摘要:酒自诞生以来经不断发展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它不仅是餐饮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见证和部分缩影。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发现酒的国度之一,酒的历史悠久绵长。
而在邻国日本,酒的起源更是与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从中日两国酒的起源切入,继而就两国饮酒方式呈现的各具特色的饮酒文化的差异展开对比分析,以进一步促进两国酒文化的发展和相互交流。
中日酒文化的对比研究作者:肖柳絮来源:《山西农经》2017年第08期摘要:酒在人类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不仅仅作为“酒”这一饮品存在,也是一种中原文化的象征。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美味的酒成就了无数优秀的诗人和华美的作品。
像酒圣杜康,酒中仙李白。
日本也不例外,酒文化深入到日本国民的生活中,在各个方面有着同中国相似的酒文化。
中日两国的酒文化历史有很多相似之处,却又各自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特点。
本文就中日酒文化的发展脉络入手,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中国;日本;酒文化;对比研究文章编号:1004-7026(2017)08-0086-02 中国图书分类号:K28 文献标志码:A1 中日酒文化的起源1.1 中国酒文化的起源中国是酒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在历史上也曾对世界酿酒技术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酒的历史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从发酵的野果中,发现了天然果酒。
随着农业文明的出现,农耕的发展,人们偶然发现了谷物酿酒,酒文化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关于第一杯酒的酿造,我们无法从古书中得知最准确的时间。
但从这些年出土的酒具文物,可以推算出大致时间。
比如河姆渡文化时期的酒杯,说明中国至少有7000多年的酿酒历史了。
1.2 日本酒文化的起源日本的造酒文化起源于中国。
2 000年前,中国江浙一带的大米种植技术和以大米为原料的酿酒技术传到了日本。
在那个时代,酒只用于祭祀神灵和祖先,人们通过酒来和神灵交流,表达敬意。
奈良县的三轮神社、京都府的松尾神社、梅之宫神社在日本因供奉酒神而非常着名。
三家神社所供奉的酒神代表了日本酿酒技术在不同时期的情况。
2 中国的酒文化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黄帝造酒的传说,给中国的酒历史增添了不少神秘和趣味性。
而曹操的煮酒论英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都是历史美谈。
古人饮酒时爱作诗,醉意微醺时,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歌颂酒的魅力,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文化财富。
如白居易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题目:中日両国の酒文化の相違性について**: **专业: 日语班级: 11日语S1学号: *************: ***2013年5 月29 日目次摘要 (I)要旨 (II)一、序論 (1)二、本論 (1)1.酒文化とは (1)2.酒の歴史と発展 (1)2.1中国の酒について (2)2.2日本の酒について (2)3.中日両国の酒文化の相違点 (3)3.1酒の種類と名付け (3)3.2酒器の使い方 (3)3.3酒の飲み方とマナー (4)3.3.1「酒を勧める」について (4)3.3.2宴会のマナー (4)3.3.3「乾杯」について (5)3.4酒を飲む女性に対する態度 (6)三、結論 (6)参考文献 (8)独創性声明 (9)謝辞 (10)摘要酒文化无论在哪个国家的风俗中都占有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地位。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同属东方民族,酒文化也出自同一渊源。
两国不仅都是好饮酒之国,在酒的历史和酿造技术等方面有不少相似之处。
但由于生活习俗、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不同,中日两国在酒文化方面也呈现出许多不同之处。
本论文以中日两国的酒文化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中日两国酒的起源和酒文化的发展,接着从酒的种类、酒器的使用、喝酒的礼仪以及对女性喝酒的态度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发现中国酒的种类一般是根据香型划分的,浓香型或者米香型等等,而日本酒的种类多是以动植物命名。
在酒器的使用方面,中国由于长时间处于封建社会,所以酒器的发展使用可以看出喝酒者地位的尊卑,日本的酒器大部分比较小,可以看出日本人谨慎的特点。
两国喝酒的礼仪也有所不同,比如中国人喜欢劝酒,日本不喜欢劝酒,中国人觉得喝醉是件很丢脸的事情,而在日本很正常等等。
另外,中国人不太赞同女性喝酒,日本人对女性喝酒却很宽容。
通过上述论述可以看出,尽管日本的酒文化源于中国,但由于日本由于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酒文化。
了解日本的酒文化,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日本、日本人和日本文化。
清醇雅致的中国清酒了解中国酒文化中的日式清酒清醇雅致的中国清酒:了解中国酒文化中的日式清酒酒一直被视为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白酒、红酒、黄酒等都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而作为酒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日式清酒在中国也拥有着一群热爱者。
清醇雅致的中国清酒既满足了人们对于传统中国酒文化的追求,又在其中融入了一丝日本风情,成为人们品味美酒的选择。
中国清酒,一种清雅的美酒,其酿造工艺源远流长。
中国清酒以高粱、大米、小麦、高粱渣等为主要原料,在经过蒸煮、发酵等严密工序后,产生了独特的风味和色泽。
与日本清酒相比,中国清酒更注重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菌种培养,以及酒窖的气候环境控制,虽然两者之间都注重使用优质的水源,但由于酿造工艺和地域环境的不同,中国清酒独具中国特色,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风味。
中国清酒在酒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既是重要的酒类消费品,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象征意义。
无论是在家庭聚会、商务宴请还是宴会宴饮中,中国清酒都是不可或缺的佳品。
服用中国清酒,可以调节人的情绪,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中国酒文化中,清酒更是与谢敏而生活、亲朋好友的交流紧密相连,成为人们传递情感和展示友谊的媒介。
不仅如此,近年来,清醇雅致的中国清酒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日本酒爱好者的目光。
日本清酒,作为日本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酒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中国清酒和日本清酒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注重原料的选取和酿造工艺的传承,都注重清酒的美观和品质。
因此,中国清酒不仅在中国赢得了口碑,也在日本逐渐成为一种备受追捧的美酒。
中国清酒和日本清酒的互动与交流不仅在品酒方面,还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中国清酒的酿造方法受到了日式清酒的影响,从中汲取了部分传统日本清酒的技巧。
例如,相对于传统的黄酒制作工艺,中国清酒注重了清澈透明的外观和口感干净的质地,这些特点与日本清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对技术的借鉴和创新,使得中国清酒更加符合现代人对于美酒的追求。
中日酒文化对比摘要酒文化无论在哪个国家的风俗中都占有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地位。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同属东方民族。
两国从古代就开始了交流,日本从中国学习技术的同时也吸收了中国的文化,在各方面有相似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
其中酒文化也出自同一渊源,中国的传统文化、农业文明和曲酒酿造技术传到日本,促进了日本文化及酒业的发展。
中日两国的酒文化历史、酒俗、饮酒态度和酒德酒礼都大同小异,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中日两国人民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借鉴,在差别中寻求融合,在融合中保存差别,共同创建适合于本国国情和世界酒文化发展方向的新型酒文化。
本文以中日两国的酒文化为研究对象,进行展开论述,本文首先从世界酒的起源,中日两国酒文化的起源,发展,特征等方面详细说明,接着从中日两国酒文化的多个方面,例如酒的种类,喝法的差异,饮酒礼仪等方面,对中日两国的酒文化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通过对两国酒文化的比较,总结出两国酒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中日;酒文化;交流;发展中日の酒文化の比較要旨酒文化はどのような国の習慣においても重要な地位を占める。
両国の距離が近く,一衣带水の国である。
两国は古代からさまざまな交流がはじまり、日本は中国からの技術を勉強するとともに、中国の文化を吸収し、各方面に似ている生活方式と文化がある。
その中の酒文化が同じ根源であり、中国の伝統的な文化、農業文明および醸造技術は日本につたわり、日本文化と酒造の発展を促進した。
中日の酒文化史、飲酒の習俗、酒に対する態度と飲酒の礼儀作法は大同小異であり、それぞれの長所と短所がある。
中日の国民はお互いに交流し、勉強し、差異の中に共通処を見つけ出しながら、自分の特色を保つ。
共同で自国文化と世界酒文化の発展に適する新型酒文化を創ろうとしている。
本稿は中日酒文化を研究対象にして検討し、先ずは世界酒の起原と中日の酒文化の起原、発展、特徴などから説明する。
それで、中日酒文化の各方面から、たとえば、酒の種類とか飲む方法の異同とか礼儀などの方面から中日酒文化を詳しく分析する。
第19卷第5期Vol.l9No.5潍坊学院学报2019年10月Journal of Weifang University Oct.2019中日酒文化起源之对比郭靓(潍坊学院,山东潍坊261061)摘要:作为农耕文明的结晶,酒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饮品,同时也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被认为是沟通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重要媒介。
酒文化的发展有着阶段性、连续性跟继承性的特征,因此要全面了解一个国家的酒文化,就不能忽视对其起源的相关研究。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同属亚洲文化圈,自古以来就有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在文化研究方面也有着诸多相通点。
日本的酒文化起源就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于两国酒文化起源的传说数量众多,而“酒”字的来历、酒的酿造技术也跟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酒文化;起源;传说;“酒”字;酿酒中图分类号:G112;TS97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288(2019)05-0065-04酒文化的内涵异常丰富,从酒的种类到酒的作用,从酒桌文化到饮酒带来的社会问题等都属于酒文化的范畴,本篇文章将着眼于酒作为饮料的本质进行研究。
此外,由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几乎每个民族都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酒文化,因此关于中国的部分均以构成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民族的酒文化为研究对象。
要研究酒文化的起源,与其相关的神话传说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虽然这些传说的文化价值很高,但是只讲传说对于文化研究来说说服力不足,因此本文将进一步对“酒”字的词源、中日两国酿酒技术的发展变化进行探讨,以期对两国的酒文化起源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研究。
一、中国的传说1.仪狄说关于酒的起源,曾经有一种古老的说法,“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o意思是说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时候,就有各种各样的造酒的方法流行于民间,是仪狄将这些造酒的方法归纳总结出来,使之流传于后世的。
《战国策》曾记载,夏禹的女人令仪狄去监造酿酒,仪狄经过一番努力酿岀了美酒,于是献给夏禹品尝。
中日文化比较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相互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
因此,在文化、习惯、语言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共同点,但是两国之间的差异也不容忽视。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为了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
相互理解看似容易,实际做起来很难。
中日两国在文化上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
东西方之间很难沟通的事情,中国和日本之间就比较容易沟通。
以传统服装为例,日本人的和服是在中国唐代服装的基础上历经1000多年演变来的,又称吴服。
由此体现了民族之间的文化和习俗的交流与融合。
饮食文化方面,中日两国的主食都以大米为主,大米在中日两国饮食文化中均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中日两国均认为大米是理想的主食。
中国是农业大国,南北方人都喜欢吃大米。
而日本自古以来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加之气候土壤适宜稻米生长,所以整个大和民族一直食用大米。
提到面食,不得不提饺子,对于中国北方人,特别是逢年过节,是必备之选,对于日本人也很喜欢吃饺子。
其实茶也能归入饮食一类,但茶这一文化在中日两国有着很大的影响,中日两国人都喜欢品茶,都把喝茶当作一门艺术,除了共同点外,我们还要如实地承认中日两国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存在着难以理解的一面。
我们应该如实地承认两国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在饮食方面,日本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民族之一,这和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日本人不喜暴饮暴食,吃饭往往只吃7分饱,也不愿意剩食物。
日本人喜欢喝酒,但尊重互相的喜好。
而中国人吃饭很大气,往往叫一桌菜。
中华美食多种多样,让人忍俊不禁,难免饕餮;中国有太多的美味汤品,所以面对美食,中国人讲究酒足饭饱,而忽视了健康美学。
中国的酒文化很讲究,大多要喝醉才为喝好;不胜酒力的人自然不太受青睐关于中日旅游文化,日本游客往往对酒店环境要求较高,愿意享受当地美食,也照相,但是不多,更愿意融入当地文化。
而中国人不太在乎吃住,在国外一路吃中餐也没关系,但钱要花在刀刃上,尽量多买些礼物回去。
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也不是很感兴趣,但是著名景点一定要留影。
中日酒文化差异中日酒文化差异中日的酒文化亦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但由于认识形态不一,导致两国间的饮酒文化都存在着差异。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日酒文化差异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了解中日文化异同的必要性中国是日本的文化母国,除了知道日本文字与汉字相似之外,人们知道的可能少之又少。
我们常常忽视,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感叹传统文化丧失的时候,我们却可以在日本找到许多中国文化的影子。
正如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所言:“了解日本,更能认识中国。
”季羡林先生也曾说过:“只有深刻了解对方,才能深刻认识自己。
”对于中国来说,日本是一个一衣带水、一苇可航、交往千年的国家。
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领土等方面,中日都有着不可避免要接触的时候。
在实际的操作中,还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到文化的差异所引起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避免矛盾的产生,使交流与合作更加顺利地进行,我们必须重视从文化范畴进行探索和研究了解民族的思维方法和文化根源,科学地理解别国文化,包括差异部分。
此外,中国是礼仪之邦,当然,日本人也是非常注重礼节的。
作为中国人,倘若对日本文化一无所知,因此闹了笑话或者触了他国的禁忌,难免被人觉得无礼甚至无知。
所以,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日饮酒之比较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酿酒国,是世界三大酒系的发源地之一。
酒的种类非常之多,因为各个民族受气候和风土等因素的影响,有着各自的酿酒方式,自然就孕育出了与众不同的酒文化。
中国人以喝白酒、啤酒为主,果酒、老酒次之,而日本人以喝清酒、啤酒、洋酒为主,中国的老酒、白酒次之。
日本是礼仪之邦,对酒德很是重视。
酒席间一般只敬酒,不劝酒,更不会强求对方饮酒,而是奉行各自按着自己的意愿,随意饮用。
虽说日本人十分重视酒德,但是日本人哪怕是德高望重之人喝醉了酒,胡言乱语,毫无形象,也一般不会受到别人的嘲笑或谴责。
他们认为用酒来缓解压力是无可厚非的。
中国人相反,席间喜欢劝酒,“感情好,能喝多少喝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