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讲义01
- 格式:ppt
- 大小:12.23 MB
- 文档页数:37
第一节刑法总论一、刑法的概念与基本原则(一)刑法的概念刑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应负何种刑事责任,并给犯罪分子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
《刑法》第3 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和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刑法》第4 条明确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3.罪刑相适应原则。
《刑法》第5 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二、刑法的适用范围刑法的适用范围,即刑法的效力范围,是指刑法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人和在什么时间内具有效力。
刑法的适用范围,分为刑法的空间效力与刑法的时间效力。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对地和人的效力,也就是解决一个国家的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
1.刑法的属地管辖我国《刑法》第 6 条第 1 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是指我国国境以内的全部空间区域,具体包括领陆、领水、领空。
《刑法》第 6 条第 2 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19 页共300 页本法。
”根据我国承认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规定,各国驻外大使馆、领事馆不受驻在国的司法管辖,而受本国的司法管辖。
《刑法》第 6 条第 3 款规定:“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2.刑法的属人管辖《刑法》第7 条第 1 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第7 条第2 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
第一讲 刑法的基本观念 ..........................................................................................................................1 一、什么是刑法 ...............................................................................................................................1 二、刑法的分类 ...............................................................................................................................1 三、刑法的机能与任务.....................................................................................................................1 四、学科体系与学习方法 .................................................................................................................1 第二讲 罪刑法定原则 .............................................................................................................................2 一、罪刑法定的渊源及其嬗变 ..........................................................................................................2 二、罪刑法定主义的思想基础 ..........................................................................................................2 三、罪刑法定主义的内容 .................................................................................................................2 四、中国罪刑法定的扭曲及其机能缺损 ............................................................................................2 第三讲 刑法解释论 .................................................................................................................................2 一、刑法解释论的基点——刑法文本及其特殊性 ..............................................................................2 二、刑法解释的目标定位与解释边界——主观解释论还是客观解释论............................................................................................................................2 三、刑法解释的本体——主体、形式与载体 .....................................................................................2 四、刑法解释的动态过程——方法选择与顺序安排...........................................................................2 五、刑法解释规则——形式逻辑与辨证逻辑规则 ..............................................................................2 第四讲 犯罪观念论 .................................................................................................................................2 一、犯罪的形式定义 ........................................................................................................................3 二、犯罪的实质定义 ........................................................................................................................3 三、社会危害vs.法益侵害——犯罪本质的界定 ................................................................................3 四、“立法定性+司法定量”犯罪界定模式.......................................................................................3 五、中国刑法“立法定性描述+定量要求”的犯罪概念模式——但书的出罪机能..............................................................................................................3 第五讲 犯罪论体系构造 ..........................................................................................................................3 一、犯罪论体系及其功能 .................................................................................................................3 二、德国犯罪阶层理论之轮廓 ..........................................................................................................3 三、日本的犯罪阶层体系 .................................................................................................................3 四、英美法系犯罪构成模式.. (3)五、中国犯罪构成模式 (3)第六讲 构成要件该当性 ..........................................................................................................................3 一、犯罪论的基本立场(3+1) .............................................................................................................3 二、构成要件该当性 ........................................................................................................................3 第七讲 违法性 ........................................................................................................................................4 一、构成要件与违法性的关系 ..........................................................................................................4 二、违法性的实质............................................................................................................................4 三、违法性的阻却——阻却违法事由................................................................................................4 第八讲 责任 ...........................................................................................................................................4 一、责任的本质、基础和性质 ..........................................................................................................4 二、责任要素.. (4)第九讲 过失犯 (4)一、不法构成要件............................................................................................................................4 二、违法性 ......................................................................................................................................4 三、罪责..........................................................................................................................................4 四、过失的共犯 . (4)第十讲 共犯论 (4)一、共犯的根本问题 ........................................................................................................................4 二、共犯的两种立法模式 .................................................................................................................4 三、我国共犯立法的体系性归属.......................................................................................................4 四、我国共犯问题的具体解决 ..........................................................................................................4 第十一讲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4 导论.................................................................................................................................................4 一、犯罪既遂...................................................................................................................................4 四 、犯罪中止 .................................................................................................................................5 第十二讲 罪数 ........................................................................................................................................5 导论.................................................................................................................................................5 一、罪数的区分、典型与不典型. (5)二、实质的一罪 ...............................................................四、处断的一罪 ...............................................................第十三讲 死刑制度的当代命运 ...............................................第一讲 刑法的基本观念 一、什么是刑法 二、刑法的分类 三、刑法的机能与任务 四、学科体系与学习方法 一、什么是刑法 (一)刑法的定义 (二)刑法条文与刑法规范 1.刑法条文是刑法规范的载体,刑法规范体现于刑法条文 2.刑法规范是裁判规范/刑法规范是行为规范 (三)刑法的法律特征 1.刑法是公法 2.刑法为强行法 3.刑法是成文法 4.刑法是实体法 5.刑法是司法法 (四)刑法的内涵特性 1.刑法具有伦理属性 A.刑法规范来源于伦理规范,伦理规范为刑法规范之基础 B.刑法维持最低限度的伦理规范 C.刑法的法律效果具有伦理非难性 D.刑法的伦理属性的意蕴 2.刑法具有相对性 A.刑法规范内容的不完整性(包括片段性、有限性) B.刑法规范功能的相对性(刑罚功能的局限性、刑罚的负面作用) 3.刑法调整范围的广泛性 A.规制范围的限制 B.人的思想、信仰不可罚性 C.犯罪化的正当性 4.刑法调整手段的严厉性 5.刑法具有特殊的工具性 6.刑法具有最后手段性 二、刑法的分类 1、根据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分为狭义刑法与广义刑法 2、按其立法体例与表达方式,可以分为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 3、根据刑法效力范围,分为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 4、国内刑法与国际刑法 5、根据刑法的指导理念分为权威刑法和自由刑法。
刑法总论讲授大纲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概念和性质一.概念1.规定犯罪,刑罚和刑事责任的部门法。
具体地说,刑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
2.广义和狭义之分(1)狭义:刑法典(2)广义:除狭义的刑法典外,还包括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①单行刑法指的是最高立法机关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修改,补充刑法典的刑法规范②附属刑法指的是在其他刑事法律当中涉及犯罪,刑罚和刑事责任的条款3.刑法修正案:对刑法典的某些条款进行修正补充后,未破坏刑法典统一性,并且直接纳入刑法典二.性质1.阶级性质:刑法属于历史范畴,其性质由国家的性质决定2.法律性质:特点有二——调整的社会关系更为广泛:①其他法律部门的保护法和后盾②调整方法不同(刑罚)。
严厉性更强第二节刑法的创制和发展一.创制1979年7月1日颁布第一部刑法,1980年1月1日开始实施。
二.全面发展1997年3月14日颁布了第二部刑法,199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也就是现行刑法。
第三节刑法的制定根据刑法典第一条一.法律根据:宪法——具体要求1.刑法必须依据宪法的精神和原则来制定,修改和补充2.刑法的规定及其解释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失去效力3.刑法的规定必须是宪法规定的具体化和法律化4.刑事立法必须根据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限和程序进行二.实践根据:既不能凭主观臆断,也不能照搬前人或外国现成的东西第四节刑法的任务(机能,作用)刑法典第二条一.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的统一: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1.保护国家根本政治制度(首要任务)2.保护国家经济制度3.保护公民权利,人身权利和其他权利 4.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二.保障机能与保护机能的统一1.保障机能:保障无罪的人不受追究;保障犯罪的人不受法外刑2.保护机能:对犯罪人给予刑罚的目的在于保护社会免受犯罪侵害第五节刑法体系一.则:总则,分则和附则(编)二.章,节,条,款,项,段(前段,中段,后段;前段,后段)三.但书:补充前段;前段的例外;对前段的限制四.附则:刑法典第四百五十二条试行日期;界定该刑法典与之前单行刑法的关系第六节刑法解释一.概念和意义对刑法规范的含义进行阐释;刑法规定具有抽象性;法律稳定性二.分类和类型1.按效力划分为立法,司法和学理解释(1)立法解释:由最高国家立法机关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通常包括三种情况①在刑法中用条文对有关刑法术语所作的解释②在法律的起草说明或者修订说明中所作的解释③刑法施行过程中,立法机关对发生歧义的规定所作的解释(2)司法解释: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3)学理解释: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科研单位,专家学者作出,但无法律效力2.从解释方法的角度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1)文理解释(2)论理解释:当然解释(正意解释和反意解释);扩张解释;限制解释3.类推解释所谓类推解释是指在需要判断的具体事实与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基本相似时,将后者的法律效果适用于前者,具体而言,类推解释是在法无明文规定时进行的解释,其立足点是在事实之间的相似性,而不是法律条文的含义。
刑法总论第一篇基础理论第一章刑法与刑法解释一、刑法的概念与渊源(一)刑法的概念:从一般意义上讲,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刑法的渊源——1.刑法典(名称叫“刑法”的)。
立法机关以“刑法”名称颁布的,系统性地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即狭义的刑法。
目前有七个刑法修正案。
2.单行刑法。
刑法典之外,独立地规定了犯罪与刑罚的法律。
这类单行刑法的特点在于,它规定的内容也是犯罪与刑罚,而没有其它的规定;但是,它所规定的内容仅仅涉及某一个方面,而不像刑法典一样,系统地规定犯罪与刑罚。
目前我国的单行刑法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1998年12月29日颁布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3.附属刑法。
某部法律的整体性质不是刑法,但是也附带了极少量的犯罪与刑罚的规定。
即附带规定于经济法、行政法等非刑事法律中的一些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
如《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有关刑事责任的规定。
[注意]:单行刑法与附属刑法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专门规定犯罪与刑法的规范,后者是其它法律规范中附带指明罪刑规范。
4.变通规定。
民族自治地方的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刑法典的基本原则制定的、涉及犯罪与刑罚的变通或补充规定,也属于广义刑法的内容。
但这种规定只在该特定区域适用。
二、刑法的性质与机能(一)刑法区别于其它法律的特征:1.特定性。
刑法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其它法律规定的是一般违法行为及其法律后果。
2.广泛性。
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法益)相当广泛,一般部门法都只是调整和保护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
3.严厉性。
一般部门法对一般违法行为也适用强制方法,但其严厉程度轻于刑法所规定的刑罚。
刑法是对被告人的生杀予夺,而其他法律责任如民事责任主要是钱可以解决问题。
4.刑法具有补充性。
只有当一般部门法不能充分保护某种社会关系时,才由刑法保护。
5.刑法是其它法律的保障法。
结论:刑法区别于其它法律的特征在于它的严厉性。
第一章刑法概论第一节刑法学的概念、对象和体系一、刑法学和刑法刑法学是以刑法及其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刑罚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狭义刑法:仅指刑法典。
广义刑法: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包括刑法典、单行刑事法规和其他非刑事法规中的刑事责任条款。
二、刑法学的体系1. 刑法总论(1)刑法论(2)犯罪论(3)刑罚论2. 罪刑各论具体犯罪与刑罚第二节刑法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一、刑法的性质刑法的性质有两方面的含义:1. 刑法的阶级性质;2. 刑法的法律性质。
二、刑法的目的和根据刑法的目的为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刑法的根据有《宪法》根据和实践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条: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三、刑法的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刑法基本原则第一节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一、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所特有的、贯穿于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意义,并体现我国刑事法制的基本精神的准则。
二、刑法基本原则的特征1.刑法的基本原则必须是刑法所特有的基本准则在众多的法律部门中,每个法律部门都有其特有的应当贯彻和遵循的基本原则,刑法亦不例外。
刑法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刑法本身所特有的原则,而一般法的共同原则,是所有法律部门都应当遵守的原则,不是刑法的基本原则。
2.刑法的基本原则必须是贯穿刑法规范,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意义的原则在刑事立法上,为了解决定罪和量刑问题,需要制定出各种不同的法律原则,而只有那些对刑法的制定、修改、补充具有全局性意义,并且在刑法的全部规范体系中具有根本性意义的原则,才能成为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章刑法概说第一节刑法的概念、渊源与分类一、刑法的概念狭义: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法的法律广义:刑法是规定犯罪及法律后果(主要是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刑法的渊源具体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附属刑罚)刑法典:是国家以刑法名称颁布的,系统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单行刑法:是国家以决定、规定、补充规定、条例等名称颁布的,规定某一犯罪及其法律后果或者刑法的某一事项的法律附属刑法:即附带规定于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非刑事法律中的罪行规范此外,民族自治地方的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刑法典的基本原则制定的变通或补充规定,也可谓刑法的渊源。
但这种规定只在特定地域适用,没有普遍效用。
第二节刑法的性质、机能与目的一、刑法的性质刑法的基本阶级性质: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1、规制内容的特定性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后果的法律规范,即刑法禁止的是犯罪行为2、刑法严厉的强制性(制裁手段的严厉性)刑法规定的法律后果主要是刑罚,刑罚是国家最严厉的强制方法3、调整范围的广泛性(法益保护的广泛性)刑法保护人身的、经济的、财产的、婚姻家庭的、社会秩序等许多方面的法益4、刑法的谦抑性(处罚范围的不完整性)刑法是保护法益的最后手段,所以,刑法并非将所有侵害法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而只是将其中部分严重侵害法益(包括侵害重要法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5、保护法益的后盾性(部门法律的补充性)刑法补充性的基本含义是:只有当一般部门法不能充分保护某种法益时,才由刑法保护;只有当一般部门法还不足以抑制某种危害子女各位时,才由刑法禁止二、刑法的机能一)、刑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的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