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157.50 KB
- 文档页数:4
双学位《刑法总论》讲义大纲一、刑法概述(一)刑法概念1、法律体系中重要的部门法之一。
2、法律效力层次中的基本法地位。
3、罪行规范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多刑法看刑法(刑法特征)1、文字解读:刑、法、律2、刑事政策角度3、日常生活(最后性、广泛性、严厉性)(三)刑法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犯罪学2、刑事政策学3、监狱学4、刑事诉讼法学(四)刑法的任务1、秩序维护2、人权保障二、刑法学的基本范畴1、行为论2、行为人论3、社会防卫论4、报应5、预防三、我国刑法的制定与修正1、1979年刑法2、1997年刑法3、刑法典的修正与补充四、刑法的形式分类1、刑法典2、单行刑法3、附属刑法五、刑法解释1、含义及意义2、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3、刑法解释的方法六、刑法基本原则(一)含义:观念—制度---实践;原则---制度---规范。
自由、人道、平等(二)罪刑法定1、含义2、传统的派生规则及现代解读:排斥习惯法、禁止不定期性、禁止有罪类推、禁止溯及既往;明确性、人民意志、3、我国刑法如何体现罪刑法定原则(三)刑法适用平等1、刑法条文的规定2、平等、无差别、非歧视。
平等为原则,差别为例外,并需要审视。
3、现实中常见的不平等现象(四)罪刑相适应1、刑法上的规定与体现2、罪、刑有同等的重要性3、立法、司法的要求。
七、刑法的效力范围(一)空间效力1、原则:属地、属人、保护、普遍管辖。
2、我国的规定(二)时间效力1、生效与失效2、溯及力:从旧、从新、从轻、从旧兼从轻。
八、犯罪概述1、犯罪的定义:实质定义、形式定义2、犯罪的特征:行为刑法、法益刑法、因果关系刑法。
3、犯罪的分类:自然犯与法定犯、重罪与轻罪、行为犯与结果犯等。
九、犯罪成立(一)含义高度抽象—各种主观客观事实---有刑法意义的构成要素—组合方式的理论(二)我国传统的犯罪成立理论四要件理论:犯罪客体、犯罪主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三)大陆法系的三阶层理论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有责性(四)英美法系的诉讼对抗理论实体要件(控方):犯罪行为、犯罪意图诉讼要件(辩方):未成年、错误、正当防卫等。
刑法精要80讲第一部分:刑法概论、犯罪总论25点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派生原则)和价值依“法”定罪判刑:依照成文的、行为时有效的、明确(确定)的法律,经司法严格解释、适用,定罪判刑。
(1)成文法,排斥习惯法(2)事前法,禁止不利被告的事后法(重法)。
公民可预测。
从旧兼从轻,允许适用事后轻法。
⑶适当法,明确、合理。
禁止不确定、不人道刑罚,不得处罚不当处罚的行为。
⑷严格解释刑法,禁止不利被告的类推解释。
*即使立法机关也不能做类推解释。
实质要求:①明确;②适当:A不得处罚不应当受处罚的行为;B禁止残酷刑罚。
价值基础:民主、人权。
人民法律制定“自律”(民主)·(法律规则)“可预测”(保障人权自由)。
类推:法官造法、破坏民主;公民不可预测、侵犯人权。
立法解释、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以被解释的刑法条文为准,因此可以适用于其“出台”前发生的行为。
二、刑法解释(适用)与罪刑法定原则1.概念、分类(1)方法分类:文理解释·论理解释①文理解释,又称文义解释:按法条“字面”含义(惯常用法)作出的解释。
例:“本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
文理解释②论理解释,相对于文理解释,按照刑法的目的、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对刑法条文所作的解释。
(2)解释内容分类:缩小解释、扩张解释、类推解释。
相对于“普通解释”(字面含义)有所扩张或缩小的,以符合刑法真实含义。
扩张解释:§第341条“野生动物”=包括人工圈养的。
§“出售”:“包括出卖和以营利为目的的加工利用”,§将动物解释为财物,§将故意把他人豢养的价值极高宠物放走的行为解释为毁坏财物行为,不超出字面的可能含义范围。
*缩小解释:滥伐林木罪的之“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不包括房前屋后、自留地零星树木。
2.刑法的解释价值取向:法治,国家与民约定共同遵守,通过法条文字理解刑法,司法、立法机关都不能超过文字可能具有的含义解释法律。
刑法总论讲授大纲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概念和性质一.概念1.规定犯罪,刑罚和刑事责任的部门法。
具体地说,刑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
2.广义和狭义之分(1)狭义:刑法典(2)广义:除狭义的刑法典外,还包括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①单行刑法指的是最高立法机关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修改,补充刑法典的刑法规范②附属刑法指的是在其他刑事法律当中涉及犯罪,刑罚和刑事责任的条款3.刑法修正案:对刑法典的某些条款进行修正补充后,未破坏刑法典统一性,并且直接纳入刑法典二.性质1.阶级性质:刑法属于历史范畴,其性质由国家的性质决定2.法律性质:特点有二——调整的社会关系更为广泛:①其他法律部门的保护法和后盾②调整方法不同(刑罚)。
严厉性更强第二节刑法的创制和发展一.创制1979年7月1日颁布第一部刑法,1980年1月1日开始实施。
二.全面发展1997年3月14日颁布了第二部刑法,199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也就是现行刑法。
第三节刑法的制定根据刑法典第一条一.法律根据:宪法——具体要求1.刑法必须依据宪法的精神和原则来制定,修改和补充2.刑法的规定及其解释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失去效力3.刑法的规定必须是宪法规定的具体化和法律化4.刑事立法必须根据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限和程序进行二.实践根据:既不能凭主观臆断,也不能照搬前人或外国现成的东西第四节刑法的任务(机能,作用)刑法典第二条一.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的统一: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1.保护国家根本政治制度(首要任务)2.保护国家经济制度3.保护公民权利,人身权利和其他权利 4.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二.保障机能与保护机能的统一1.保障机能:保障无罪的人不受追究;保障犯罪的人不受法外刑2.保护机能:对犯罪人给予刑罚的目的在于保护社会免受犯罪侵害第五节刑法体系一.则:总则,分则和附则(编)二.章,节,条,款,项,段(前段,中段,后段;前段,后段)三.但书:补充前段;前段的例外;对前段的限制四.附则:刑法典第四百五十二条试行日期;界定该刑法典与之前单行刑法的关系第六节刑法解释一.概念和意义对刑法规范的含义进行阐释;刑法规定具有抽象性;法律稳定性二.分类和类型1.按效力划分为立法,司法和学理解释(1)立法解释:由最高国家立法机关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通常包括三种情况①在刑法中用条文对有关刑法术语所作的解释②在法律的起草说明或者修订说明中所作的解释③刑法施行过程中,立法机关对发生歧义的规定所作的解释(2)司法解释: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3)学理解释: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科研单位,专家学者作出,但无法律效力2.从解释方法的角度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1)文理解释(2)论理解释:当然解释(正意解释和反意解释);扩张解释;限制解释3.类推解释所谓类推解释是指在需要判断的具体事实与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基本相似时,将后者的法律效果适用于前者,具体而言,类推解释是在法无明文规定时进行的解释,其立足点是在事实之间的相似性,而不是法律条文的含义。
前田雅英刑法总论讲义摘要:一、引言二、刑法总论的基本概念1.刑法的定义与作用2.刑法总论的范畴3.刑法分论与刑法总论的关系三、刑法的基本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2.刑法适用平等原则3.罪刑相适应原则四、犯罪论1.犯罪的定义与特征2.犯罪构成要件3.犯罪形态4.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五、刑事责任论1.刑事责任的内涵与依据2.刑事责任的种类3.刑事责任的追究与减免六、刑罚论1.刑罚的种类与适用2.刑罚的执行与减刑3.刑罚的替代措施七、刑法的历史与发展1.刑法的起源与发展2.我国刑法的历史变迁3.当代刑法的发展趋势八、案例分析与讨论1.典型案例解析2.热点案例讨论九、结语正文:一、引言刑法作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国家安全和公民权益的基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刑法总论作为刑法学的基石,系统地阐述了刑法的基本原理、原则和犯罪论、刑事责任论、刑罚论等内容。
本文旨在概括介绍刑法总论的主要内容,以期为读者提供刑法学习的参考。
二、刑法总论的基本概念1.刑法的定义与作用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
刑法具有以下作用:规范犯罪行为、教育预防犯罪、保障人权、实现社会正义。
2.刑法总论的范畴刑法总论主要研究刑法的基本原则、犯罪论、刑事责任论、刑罚论等方面的内容。
3.刑法分论与刑法总论的关系刑法分论是对具体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规定,刑法总论则是对刑法分论的概括和总结。
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刑法体系。
三、刑法的基本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指刑法规定犯罪和刑罚的种类、范围和程度,禁止对同一行为进行法外处罚。
2.刑法适用平等原则刑法适用平等原则要求对所有人在刑事诉讼中依法享有平等的待遇,不得因身份、地位、财富等因素而给予不平等对待。
3.罪刑相适应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指犯罪人所受到的刑罚应与其所犯罪行的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相适应。
四、犯罪论1.犯罪的定义与特征犯罪是指违反刑法规定,危害社会,依法应当受到刑罚的行为。
众合刑法总论讲义(详细版)__徐光华刑法总论讲义(详细版,根据2010年⼤纲修订)作者:徐光华刑法学结构图刑法的概念、性质、任务和机能刑法概说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适⽤范围基础知识论犯罪的概念犯罪概说犯罪的分类犯罪主体:刑事责任能⼒、年龄、⾝份犯罪论体系犯罪主观⽅⾯:罪过形式、认识错误、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期待可能性(犯罪构成)犯罪客体:犯罪客观⽅⾯:⾏为、结果、因果关系排除犯罪性事由: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被害⼈承诺等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犯罪预备、未遂、中⽌犯罪论特殊的犯罪构成共同犯罪总论(论犯罪)单位犯罪实质的⼀罪: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罪数论法定的⼀罪:结合犯、集合犯处断的⼀罪:连续犯、吸收犯、牵连犯刑罚的概念刑罚概说刑罚的⽬的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期徒刑、死刑刑罚论刑罚的体系(静态)附加刑:罚⾦、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量刑:累犯、⾃⾸、⽴功、数罪并罚、缓刑刑罚的运⽤⾏刑:减刑、假释刑罚的消灭:时效、赦免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权利、民主权利罪分论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军⼈违反职责罪[掌握刑法结构图的意义]:第⼀篇基础理论第⼀章刑法与刑法解释⼀、刑法的概念与渊源(⼀)刑法的概念从⼀般意义上讲,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刑法的渊源——1.刑法典(名称叫“刑法”的)。
⽴法机关以“刑法”名称颁布的,系统性地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即狭义的刑法。
注意:刑法修正案的来由,⽬前有七个刑法修正案。
2.单⾏刑法。
刑法典之外,独⽴地规定了犯罪与刑罚的法律。
这类单⾏刑法的特点在于,它规定的内容也是犯罪与刑罚,⽽没有其它的规定;但是,它所规定的内容仅仅涉及某⼀个⽅⾯,⽽不像刑法典⼀样,系统地规定犯罪与刑罚。
⽬前我国的单⾏刑法只有全国⼈⼤常委会1998年12⽉29⽇颁布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第一章绪论一、刑法概说(一)刑法的概念不同的教科书对刑法的概念表述也不尽相同,一共有以下三种表述方式:1、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刑事责任(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及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建议同学们掌握第一种表述。
(二)刑法的范围1、刑法典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单行刑法(1)199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2000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3、刑法修正案97年至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六个刑法修正案:(1)1999年12月25日《刑法修正案(一)》(2)2001年8月31日《刑法修正案(二)》(3)2001年12月29日《刑法修正案(三)》(4)2002年12月28日《刑法修正案(四)》(5)2005年2月28日《刑法修正案(五)》(6)2006年6月29日《刑法修正案(六)》【知识点介绍:我国刑法的立法进程】建国以来,我国刑法立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49-1979)。
这个阶段我国没有正式颁行的刑法典,只是在建国初期有三个单行刑法:《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贪污条例》和《惩治妨害国家货币条例》。
在这期间,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室为立法做了大量的草案起草准备工作。
到1963年10月,已经拟定了刑法草案第33稿。
第二个阶段(1979-1997)。
这个阶段的刑法规范由三部分组成:第一,79刑法典( 1979年7月1日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1980年1月1日施行);第二,25部单行刑法;第三,一些附属刑法规范。
第三个阶段(1997-至今)。
目前这个阶段的刑法规范由三部分组成:第一,97刑法典(1997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第二,2个单行刑法;第三,6个《刑法修正案》。
刑法学讲义上编刑法总论第一章刑法概说一、刑法的概念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
(即刑法是规定什么是犯罪、在什么条件下是犯罪以及犯罪的后果和承担方式的法律)二、刑法的分类1、按照使用的范围广义的刑法:是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切法律规范刑法狭义的刑法:是指系统的规定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即刑法典2、普通刑法:即狭义的刑法也即刑法典广义的刑法单行刑法:是指由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形式上独立于刑法典但内容上专门规定犯罪和刑法的一切法律规范性文件特别刑法附属刑法:是指非刑法法律中刑事责任条款三、刑法的特性1、阶级属性2、法律属性①规制性:规制人的行为,是人的行为准则②制裁性③(强制的)严厉性(这决定了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④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的广泛性:它调整所有收到犯罪侵害的社会关系四、刑法的机能1、惩罚犯罪,保卫社会安全:通过惩罚犯罪来预防犯罪,从而保护公民的权益2、保障人权:规定犯罪圈不得随意侵入个人私权利;在保障人权与惩罚犯罪发生冲突时,首先保障人权3、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维护社会秩序五、刑法的体系和解释1、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
我国的刑法由总则、分则和附则构成。
2、刑法总则是指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般性规则的法律规范;分则是指具体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体系;附则则是规定刑法法典的实施日期,刑法典与其他单行法的关系以及新刑法典生效后某些单行法失效3、总则与分则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抽象到具体。
总则指导分则,分则则是总则所确定原理的具体体现4、刑法的解释是指对刑法规范含义的解释。
立法解释:是指最高立法机关对刑法规范的含义所做的解释刑法解释司法解释:是指最高司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做的解释(按效力分)学理解释: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从学理上对刑法做的解释文理解释:对法条的字义包括单词,概念,术语从文理上的解释刑法解释(按方式分)论理解释: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从逻辑上所做的解释。
刑法名师基础讲义(一)刑法的知识体系刑法总论第一章概说〖知识点一〗刑法基本原则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刑法第3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其基本内容是:⑴成文法,反对习惯法。
⑵禁止不利于被告的类推,严格解释法律。
⑶禁止重法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⑷禁止绝对不确定刑。
⑸规定犯罪及处罚必须明确。
⑹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
⑺禁止不均衡、残酷的刑罚。
二、罪刑相适应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即刑法第5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罪刑法定原则解决“处理的性质问题”,即何种行为是犯罪、适用何种刑罚必须有法定。
而罪刑相适应原则解决“处理的轻重问题”,即处罚的的程度或合理性问题。
〖知识点二〗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的空间适用范围解决的是一国刑法在什么地域、对什么人适用的问题。
一、属地原则(1)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其他原则为补充。
(2)犯罪地的认定。
法律上提示了两点(第6条第2款、第3款):①在中国的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适用中国刑法。
②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适用中国刑法。
还要注意理论上的扩张:①在共犯的场合,共同犯罪行为之一部分发生在中国,就认为是在中国犯罪。
②在未遂的场合,不仅犯罪行为的发生地认为是犯罪地,这个行为所期望的结果发生地也认为是犯罪地。
其中有两个比较争议的问题:①国际列车上发生的犯罪-根据刑事诉讼法解释第10条解决。
②在使馆中发生的犯罪-以使馆所处的地域为准(3)属地原则的例外。
①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②港澳特区内发生的犯罪,适用港澳特区的刑法,不适用内地刑法。
二、属人原则(1)中国公民在国外犯罪,适用中国刑法,但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注意:一般不追究,不排除追究的可能。
(2)中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国外犯罪的,适用中国刑法。
三、保护原则外国人在外国犯罪,满足下列要件,适用中国刑法:(1)侵犯中国国家或公民的利益;(2)罪行严重,法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3)犯罪地也认为是犯罪(双方可罚原则)。
韩友谊-刑法学总论讲义(01)2007年刑法授课提纲韩友谊刑法学总论讲义第一章、刑法概说一、概述(一)刑法的概念和分类刑法典、单行刑法、修正案、附属刑法。
(二)刑法之机能行为规制机能:指刑法具有使对犯罪行为的规范评价得以明确的机能。
国民得以自由活动的前提条件,是确立公正且透明的行为规范,使其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
在此规范的范围内,人们的自由活动将被保障,同时,当违反规范侵害他人利益时,将被追究责任。
2、保护法益机能:法益:有益于个人及其自由发展的,以及有益于为了这个目标而建设的制度本身功能的一种现实或者目标设定。
是对立法的限制。
3、自由保障机能:保障公民个人自由不受国家刑罚权不当侵害的机能。
(三)刑法的解释任何解释都必须符合刑法的目的。
文理解释论理解释扩大解释:341条:“出售”包括“出卖和以营利为目的的加工利用行为”。
116条:“汽车”包括作为交通工具使用的大型拖拉机。
2、缩小解释:111条:“情报”:“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
3、体系解释4、补正解释(63条)5、历史解释6、比较解释7、目的解释立法中的解释:第91条至99条。
例: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2006年卷二第20题,单选)【答案】D A.将强制猥亵妇女罪中的”妇女”解释为包括男性在内的人,属于扩大解释B.将故意杀人罪中的”人”解释为”精神正常的人”,属于应当禁止的类推解释C.将伪造货币罪中的”伪造”解释为包括变造货币,属于法律允许的类推解释D.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属于缩小解释二、刑法基本原则刑法基本原则(第3、4、5条)不仅对刑事司法而且对刑事立法也具有指导和制约意义。
(一)罪刑法定原则:1、思想基础:民主主义、国民具有预测可能性(尊重人权)2、主要要求(派生原则)形式的侧面:(1)法律主义(成文法主义)(2)禁止事后法:禁止重法(即不利于被告人的)溯及既往(3)禁止有罪类推(4)禁止绝对不定期刑实质的侧面:(5)明确性:对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规定必须明确。
∙网站首页新法规速递论文资料库司法考试律师黄页法治动态法律图书网上书店法律人才在线数据库
∙法律书摘裁判文书法律文书合同范本法律网导航电子杂志法律学人热点专题地方频道WAP版
网上书店
最新到书|购书帮助|直接付款|订单查询|特价图书|书店介绍|著者介绍|出版单
位|法律书评|抵价券|在线留言|购物车
综合检索
书名著者出版社
同时在简介中检索
查询帮助
会员登录
密
保存用户名和密码
新注册找回密码法律书友会
相关内容
查看此书相同类目图书
∙·刑法总论精释(第2版)
∙·刑法一本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条
∙·刑法总论精释
∙·定罪量刑指南(第5版)
∙·刑法(总则)及配套规定新释新解(
∙·定罪与犯罪构成/武汉大学刑法博士
∙·刑罚总论比较研究
∙·中国刑法的罪与非罪(第二版)
∙·行刑理论的多维探究
∙·论犯罪与刑罚
∙·刑事审判参考(2008年第1集)
∙·刑讯逼供研究
∙·西方刑法史(西方法制史系列)
∙·澳大利亚联邦刑法典(外国刑法典译
∙·中国新刑法433个罪名例解
∙·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法律与社
∙·经济犯罪立案.定罪.量刑标准
查看该作者其它图书
编号:42999
书名:刑法总论精释
作者:陈兴良主编
出版社:人民法院
出版时间:2010-4-1
入库时间:2010-4-25
定价:110
图书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我国的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采用前沿性的刑法理论,意在提供一种别有新意的刑法总论的知识框架。
本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引入。
本书在相当的深度与广度上对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展开叙述,为定罪活动提供了更加精密、更加精细、更加精致的理论资源,因而也是将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向司法实践推广的一种有益尝试。
二是判例刑法学方法的采用。
本书采用判例刑法学的研究方法,在刑法理论的叙述过程中,穿插了大量的指导性案例,使刑法理论更力口贴近司法实践,也使本书更具有可读性,对于传播有关指导性案例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三是司法刑法学视角的贯彻。
本书以刑法规定和司法解释为主导,对刑法总论的基本原理进行法理阐述,由此展示司法刑法学之全貌。
本书是目前国内出版的第一部以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为框架,以判例研究方法为线索,以司法视角为依归的的大型刑法总论体系书,也是使来自德日的刑法知识本土化的一种学术努力。
图书目录
第一章刑法概说
第二章刑法基本原则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
第四章犯罪论体系
第五章该当性
第六章违法性
第七章有责性
第八章未完成罪
第九章共同犯罪
第十章单位犯罪
第十一章竞合论
第十二章刑罚体系
第十三章刑罚的裁量
第十四章刑罚执行
第十五章刑罚消灭
相关书评我要发表书评
对不起,该书目前没有书评!
您可以用更短一点的书名,再去法律书评栏目检索一次试试
查看该书全部书评
Copyright @ 1999-2011 西湖法律书店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店宁波店温州店福州店芜湖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