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九章
- 格式:ppt
- 大小:161.50 KB
- 文档页数:34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问题解决是高级形式的学习活动。
加涅认为:“教育课程的重要的最终目标就是教学生解决问题——数学和物理问题、健康问题、社会问题以及个人适应性问题。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问题的解决者。
人类的文明史,从火的发明到宇宙飞船上天,就是一部问题解决史。
教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显然是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的中心内容。
一、问题解决的含义(一)问题1.什么是问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随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不断地去解决它们。
要详细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首先应了解到底什么是问题。
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人们把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其实就是个体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处理当前所遇到的疑难情境。
也就是难题。
事实上,任何问题都必然含有四个基本的成分。
一是目的,即在某种情境下想要干什么。
一种情境可能有许多目的,也可能只有一种目的;目的可能很明确,也可能很模糊。
教学情境中的大多数问题目的是相当明确的。
二是个体已有的知识,这是指个体在问题情境一开始就已具备的知识技能。
三是存在的障碍,即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需解决的因素。
四是解决的方法,个体可以用来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步骤。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人们选择的方法常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比如能力、知识、工具等。
另外,某一情境或事件是否成为问题,取决于个体主观的认知与感受,对缺乏某种知识经验的人可能是问题,而对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则未必是问题;对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人是问题,对满足现状、不思进取者则未必是问题。
2.问题的分类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研究者倾向于把问题分为两类。
(1)有结构的问题。
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目的都非常明确,个体只要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就呵获得问题的答案。
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有结构的问题。
(2)结构不良的问题。
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目的都比较模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
⼼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九章-情绪与情感第九章-情绪与情感、单选题"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 ”,这是受⼀个⼈的()的影响所致。
A .激情B .⼼境C .热情在冯特提出的情绪三维理论中,下⾯哪⼀个维度不包含在其中 A .愉快⼀不愉快 B .激动⼀平静所谓”⼈逢喜事精神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A .⼼境B .激情根据坎农⼀巴德情绪学说,情绪的中⼼位于(A .内脏B .外周神经系统在情绪的认知理论中强调对刺激情景的评估作⽤的理论是 A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C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理论当⼈处于应激状态下时会出现肌⾁紧张、⾎压升⾼等反应,这是情绪的( A .主观体验 B .外部表现 C .⽣理唤醒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主要强调的是()在情绪产⽣中的作⽤。
A .中枢神经系统B .植物性神经系统C 认知评价当个体遇到对其有重⼤意义的事件时,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此时(A .⼈们⽆法控制⾃⼰的⾏为B .出现意识消失的情况C .理智分析能⼒受到抑制D .对发⽣的鲁莽⾏为可以不负责任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为反应,它是以 A 对客观事物的感知 B 个体的愿望和需要10 .下⾯属于情绪⽽不属于情感的是()。
A 对艺术作品的欣赏 B 对祖国的热爱 11*.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相联系的⼼理活动是(D .应激()C .注意⼀拒绝 "等皆是()的绝好写照。
C .应激D .紧张⼀松弛D .情境 C .杏仁核(B .沙赫特的⼆因素情绪理论D .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理论⾼等反应,这是情绪的 )°)°)表现。
D .丘脑D .⾏为反应D .动机⽔平()为中介的⼀种⼼理活动。
C 事物本⾝所具有的特性D 个体的能⼒与⼈格 D ⾼考被录取带来的喜悦A.情绪B.情感C.⼼境D.应激12、内驱⼒其实就是()。
A ⽣理性动机B 社会性动机C 内部动机D 外部动机13.在荒邻野外看见⽼虎,⼈们害怕,⽽看见动物园中笼⼦中的⽼虎,不但不怕反⽽咼兴,这种现象说明B.认知决定情绪C.⽣理唤醒决定情绪D.⾝体状态决定情绪14.喜新厌旧,忽冷忽热,易喜易悲”是情绪和情感的哪种特性A.兴奋性B.深刻性C.稳定性D.效能性15.范进中举”故事中当范进得知考中时的情绪状态是( ).A.应激B.⼼境C.焦虑D.激情16?情绪和情感的信号功能是通过()来实现的?A.动机B.适应C.表情D.⼼境。
第九章学习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学习学习是在阅历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长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1、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行为是相对长久的变化(学会的东西在短时间内不会遗忘)3、学习是基于阅历的过程(学习需要多次重复)二、学习的两种讨论取向(一)学习是怎样产生的行为主义将学习看成行为或反应速度、发生频率或形式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是各种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
认知学习论着重讨论学问和技能的习得、心理结构的形成、信息加工及信念等。
(二)学习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行为论强调环境的作用,详细而言,留意刺激的支配和呈现、对反应的强化等。
(四周没人学习,自己也不想学习)认知论把学习者的思想、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等看得特别重要。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其次节经典条件作用一、巴甫洛夫的试验范式无条件反射:由外界环境刺激导致的不需要学习的自然的生理反应(膝跳反射,刺眼反射)条件反射:外界环境刺激(中性刺激或无关刺激)导致的反应,是一种习得反应(画饼充饥)经典条件作用:在无条件放射的基础上,通过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多次结合,使动物在条件刺激下产生与无条件刺激的相像反应。
二、经典条件作用原理(一)强化:在经典条件作用中,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或者指与条件刺激同时呈现、交替呈现或比条件刺激稍后呈现无条件刺激(二)习得与消退习得:条件的反应首次被诱发出来并随着试验的重复而不断增加其频率的过程。
消退:条件作用习得后由于条件刺激的多次呈现而没有伴随无条件刺激,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结渐渐减弱,从而使个体对条件刺激反应的强度和频率渐渐减弱直至消逝的过程。
(太久没用的英语单词会遗忘)(三)泛化与分化泛化:在条件作用习得之初,条件刺激本身外,那些与条件刺激相像的其他刺激也或多或少具有条件刺激的效应(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分化:动物只对常常受到强化的刺激产生条件作用,而对其他近似刺激则产生抑制效应(四)次级条件作用:假如一种条件作用已经巩固,再用另一个新的中性刺激与这个条件刺激相结合形成的作用(五)第一与其次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以第一信号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作用系统其次信号系统:以语言和文字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作用系统三、经典条件作用原理的运用(一)心情学习约翰•华生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通过动物行为讨论而创立了心理学行为主义学派,强调心理学是以客观的态度去讨论外在可观看的行为。
第九章 -情绪与情感一、单选题1.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 的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2.在冯特提出的情绪三维理论中,下面哪一个维度不包含在其中()A.愉快一不愉快B.激动一平静C.注意一拒绝 D .紧张一松弛3.所谓 "人逢喜事精神爽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皆是 ( )的绝好写照。
A.心境B.激情C.应激D.情境4.根据坎农一巴德情绪学说,情绪的中心位于( )。
A.内脏B.外周神经系统C.杏仁核D.丘脑5.在情绪的认知理论中强调对刺激情景的评估作用的理论是( )。
A.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B.沙赫特的二因素情绪理论C.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理论D.伊扎德的动机一分化理论6.当人处于应激状态下时会出现肌肉紧张、血压升高等反应,这是情绪的( ) 表现。
A.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C.生理唤醒D.行为反应7.詹姆斯一兰格的情绪理论主要强调的是( )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A.中枢神经系统B.植物性神经系统 C 认知评价 D .动机水平8.当个体遇到对其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时,会出现"意识狭窄 " 现象,此时 ( )。
A.人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B.出现意识消失的情况C.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D.对发生的鲁莽行为可以不负责任9.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是以() 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A 对客观事物的感知 B 个体的愿望和需要C 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D 个体的能力与人格10.下面属于情绪而不属于情感的是( )。
A 对艺术作品的欣赏B 对祖国的热爱 C 助人为乐的幸福感D 高考被录取带来的喜悦11*. 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A.情绪B.情感C.心境D.应激12、内驱力其实就是()。
A 生理性动机B 社会性动机C 内部动机D 外部动机13.在荒邻野外看见老虎 , 人们害怕,而看见动物园中笼子中的老虎,不但不怕反而高兴,这种现象说明:A.刺激决定情绪B.认知决定情绪 C.生理唤醒决定情绪D.身体状态决定情绪14. “新厌旧,忽冷忽热,易喜易悲喜”是情绪和情感的哪种特性A.兴奋性B.深刻性 C. 稳定性D.效能性15. “范进中举”故事中当范进得知考中时的情绪状态是() .A. 应激B. 心境C. 焦虑D.激情16. 情绪和情感的信号功能是通过( ) 来实现的?A. 动机B.适应C.表情D.心境。
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第一节结构和功能理论距离效应❝Kosslyn等人(1978)•实验材料第一节结构和功能理论第一节结构和功能理论心理扫描的大小效应❝Kosslyn(1974)•实验程序:–让被试表象一个动物(如兔子)靠在另一个大的动物(如大象)旁边–让被试表象一个动物(如兔子)靠在另一个小的动物(如苍蝇)旁边–然后实验者说出目标动物兔子的一个特征(如耳朵),让被试利用他的已构成的表象来确认兔子是否有耳朵。
第一节结构和功能理论心理扫描的大小效应Kosslyn(1975)第一节结构和功能理论心理旋转实验 Shepard(1970)•实验所用材料,分为三种情况,–A为平面对,正确反应为“相同”–B为立体对,正确反应为“相同”–C为镜象对。
正确反应为“不同”•实验验要求当被试判断所看到的一对图体经过旋转以后能否重合,记录被试的正确反应时。
两对图形的方位差越大,结构和功能理论心理旋转的理论概括表象的实质是就是一种类比表征,表象与外部客体有着同构的关系;但是表象并不是直接从结构上来表征外部客体,它与外第二节相互作用理论和命题理论表象对知觉的促进作用Hayes(1973)•表明如果当前要知觉的字母的大小与事先表象出的该字母的大小一致时,识别所需要的时间要少于大小不一致的字母。
让被试想象屏幕上有一个红的西红柿;同时实际在屏幕上投射出一个比较模糊第二节相互作用理论和命题理论知觉与表象机能比较实验•表明:同一感觉道的表象和知觉是相似的,两者竞相争夺同一心理过程或资源:–视觉表象对视觉信号觉察有干扰–听觉表象对听觉信号觉察有干扰•某些情况下,表象也有利于知觉。
成对联想实验Paivio(1969)结果表明:表象是一种强有力的编码,在学习和记忆中起中介作用,能促进学习和第三节表象的作用和功能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表象在问题解决、创造活动等思维活动中有重要作用。
•在心理学中早就指出,视觉表象对诸如绘画、建筑设计、机械设计和安装等是必不可少的,而听觉表象对于音乐家有重要意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