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目录5.1类氧化剂过氧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过氧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高氯酸[含酸50%~72%]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高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氯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亚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高锰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高锰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硝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硝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硝酸钙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 (12)硝酸锶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3)硝酸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硝酸锌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5)硝酸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硝酸铅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8)亚硝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过(二)碳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过硫酸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1)过硫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3)过硼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4)漂白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5)溴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6)溴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7)高碘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8)高碘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9)高碘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0)碘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1)碘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2)三氧化铬[无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3)重铬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4)硝酸镁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5)硝酸铁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6)硝酸镍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7)硝酸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8)硝酸铝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9)硝酸锰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0)硝酸铜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1)硝酸铋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2)硝酸镧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3)硝酸铈铵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5)亚硝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6)氧化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7)5.2类有机过氧化物过氧化二异丙苯[含量>42%,带有惰性固体]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48 过氧化(二)苯甲酰[77%<含量<95%,含水]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9 过氧化乙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0)高氯酸[含酸50%~72%]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高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亚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硝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硝酸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过硼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溴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重铬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硝酸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氧化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硝酸钾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硝酸钾化学品英文名称:potassium nitrate中文名称2:火硝;硝石英文名称2:saltpeter主要用途:用于制造烟火、火药、火柴、医药,以及玻璃工业。
2. 危险性概述2.1 危险性类别:氧化剂、易制爆。
2.2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2.3健康危害:吸入本品粉尘对呼吸道有刺激性,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肺水肿。
大量接触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影响血液携氧能力,出现头痛、头晕、紫绀、恶心、呕吐。
重者引起呼吸紊乱、虚脱,甚至死亡。
口服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全身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对皮肤和眼睛有强烈刺激性,甚至造成灼伤。
皮肤反复接触引起皮肤干燥、皲裂和皮疹。
2.4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2.5燃爆危险:助燃。
与可燃物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 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主要成分CAS RN 含量(%)硝酸钾7757-79-1 99.04. 急救措施4.1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 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4.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 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4.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4.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5. 消防措施5.1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
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
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时, 放出有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受热分解,放出氧气。
5.2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5.3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5.4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硝酸钾(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硝酸钾;火硝;硝石化学品英文名:potassium nitrate;saltpeter分子式:KNO3相对分子量:140.21(2)成分/组成信息成分:纯品CAS No:7752-79-1(3)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5.1类氧化剂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吸入本品粉尘对呼吸道有刺激性,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肺水肿。
大量接触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影响血液携氧能力,出现头痛、头晕、紫绀、恶心、呕吐。
重者引起呼吸紊乱、虚脱,甚至死亡。
口服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全身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对皮肤和眼睛有强烈刺激性,甚至造成灼伤。
皮肤反复接触引起皮肤干燥、皲裂和皮疹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是有毒的燃爆危险:助燃。
与可燃物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4)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min。
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0~15min。
如有不适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漱口。
就医(5)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强氧化剂。
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
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时, 放出有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受热分解,放出氧气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6)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戴氯丁橡胶手套。
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
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
农业硝酸钾简介一、性质介绍硝酸钾(俗名火硝或土硝;英文名称potassium nitrate; nitre; saltpetre)1、物理性质分子式:KNO3;分子量:101.10;密度:2.109(16℃) , 1. 145 g/cm3相对密度(水=1) 2.11 ;熔点(℃)334性状无色透明斜方或三方晶系颗粒或白色粉末;气味:无味。
溶解情况:溶于水、稀乙醇、甘油,不溶于无水乙醇和乙醚(稍溶于乙醇),潮解性比硝酸钠低。
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水温上升而剧烈增大:0℃:13.3g 20℃:31.6g 100℃:246g2、化学性质1、在400℃分解并放出氧,转变成亚硝酸钾,继续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钾和氧化氮,在空气中不潮解。
2、危险特性: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
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时, 放出有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受热分解,放出氧气。
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
二、工艺简介1、生产原理:KOH+HNO3=KNO3+H20+Q2、工艺特点:本生产方法利用酸碱中和法生产硝酸钾,生产过程无三废排放,并无副产物生成,整个工艺流程简单易于操作,具有转化率高、热能利用率高和产品质量高等优点。
3、工艺流程简述:32%氢氧化钾溶液自化工分公司由管道输送至车间氢氧化钾储槽,再经液碱泵送至中和反应槽;硝酸硝铵车间自产45%稀硝酸由罐区泵送至中和反应槽,按一定配比与氢氧化钾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反应后浓度为30%左右硝酸钾溶液经泵送至料液储槽,再经泵送至四效错流蒸发系统蒸发浓缩成65-70%硝酸钾料浆,在内返料式喷浆造粒干燥机进行喷浆造粒和干燥,所得物料经滚筒筛筛分,大于4mm物料经破碎后与小于2mm物料一并返回喷浆造粒机内重新进行喷浆造粒,2-4mm合格物料进入自动包装机进行包装,生产成品码垛后入库。
四、农业硝酸钾用途农业硝酸钾是一种含钾和氮的高效复合肥料,对各种土壤和农作物施用,均能取得良好效果,特别适用于忌氯作物,如:烟草、西红柿、柑桔、葡萄糖等。
硝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一、硝酸钾的基本信息硝酸钾,又称钾硝酸,化学式为KNO3,分子量为101.1032 g/mol。
它是一种白色粉末,无臭无味,易水解,在水中溶解性较大。
硝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农业肥料,在医药、食品和火药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二、硝酸钾的理化性质1. 密度:硝酸钾的密度为2.109 g/cm3;2. 熔点:硝酸钾的熔点为334℃,熔化时会产生强烈的白烟;3. 沸点:硝酸钾在常压下不会沸腾,只有在高温高压下才会产生气态;4. 溶解性: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0℃时每100克水中可以溶解13.3克硝酸钾,100℃时每100克水中可以溶解246克硝酸钾;5. 毒性:硝酸钾的口服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3750毫克/公斤,属于低毒物质;6. 火性:硝酸钾属于氧化剂,可以加速燃烧过程,易与可燃物质发生反应,可能导致燃烧或爆炸;7. 化学反应:硝酸钾可以和硫、硫化氢、亚硫酸盐、硫酸亚铁等还原剂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氮氧化物和硫酸盐等物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三、硝酸钾的危险特性1. 火灾爆炸危险:硝酸钾属于氧化剂,容易跟可燃物质结合发生燃烧或爆炸,因此必须避免接触火源、高温和摩擦。
2. 刺激性和腐蚀性:硝酸钾对眼睛、皮肤和呼吸道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接触后会引起眼睛疼痛、红肿、流泪、视力模糊、皮肤灼烧、溶解、皮疹和过敏反应等不适症状。
3. 毒性:硝酸钾的LD50为3750毫克/公斤,虽然属于低毒物质,但长期接触或大量摄入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胃肠道出血、肝肾损伤等。
4. 氧化性:硝酸钾属于氧化剂,与还原剂一起存放会产生危险,容易引起燃烧或爆炸,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储存条件。
综上所述,硝酸钾是一种具有火灾和爆炸危险的氧化剂,在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必须加强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与可燃物质、还原剂等发生反应,避免接触火源、高温和摩擦,注意保护眼睛和皮肤,避免长时间接触,以免引起损害。
目录5.1类氧化剂过氧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过氧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高氯酸[含酸50%~72%]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高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氯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亚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高锰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高锰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硝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硝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硝酸钙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 (12)硝酸锶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3)硝酸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硝酸锌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5)硝酸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硝酸铅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8)亚硝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过(二)碳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过硫酸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1)过硫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3)过硼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4)漂白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5)溴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6)溴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7)高碘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8)高碘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9)高碘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0)碘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1)碘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2)三氧化铬[无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3)重铬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4)硝酸镁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5)硝酸铁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6)硝酸镍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7)硝酸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8)硝酸铝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9)硝酸锰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0)硝酸铜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1)硝酸铋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2)硝酸镧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3)硝酸铈铵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5)亚硝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6)氧化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7)5.2类有机过氧化物过氧化二异丙苯[含量>42%,带有惰性固体]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48 过氧化(二)苯甲酰[77%<含量<95%,含水]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9 过氧化乙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0)高氯酸[含酸50%~72%]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高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亚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硝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硝酸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过硼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溴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重铬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硝酸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氧化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