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497.50 KB
- 文档页数:71
运 条 件 与 泄 漏 处 理
表7.6-8 2- 丁氧基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表7.6-9 1,2 一二甲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表7.6-12 二甲苯异构体混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表二甲酰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
二乙基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二乙基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7.6-21 环戊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7.6-22 环辛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7.6-23 1,2-环氧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7.6-23 1,2-环氧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7.6-24 环氧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7.6-28 2-甲基-2-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7.6-30 甲基叔丁基84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表7.6-32煤焦沥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7.6-32煤焦沥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7.6-39 1,2,4 一三甲基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表7.6-1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7.6-2苯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7.6-31-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7.6-42-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7.6-5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7.6-6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粗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7.6-82-丁氧基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7.6-91,2-二甲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7.6-101,3-二甲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7.6-111,4-二甲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7.6-12二甲苯异构体混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7.6-13 2,2-二甲基丙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7.6-15 二甲氧基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7.6-16 1,2-二乙基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7.6-17 1,3-二乙基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7.6-18 1,4-二乙基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7.6-19 环己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7.6-20 1,3-环戊二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7.6-21 环戊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7.6-22 环辛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7.6-23 1,2-环氧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7.6-24 环氧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7.6-25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7.6-26甲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7.6-272-甲基-1-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7.6-28 2-甲基-2-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7.6-29 2-甲基丁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7.6-30甲基叔丁基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7.6-31 甲醛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7.6-32 煤焦沥青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7.6-33 煤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7.6-34 汽油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7.6-35 柴油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7.6-36 溶剂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一理化及危险特性表1.1理化及危险特性表一附表氨基磺酸的主要理化及危险特性表附表氨溶液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附表苯乙烯[稳定的]理化性能指标表附表丙烷的理化特性及安全信息资料表附表不饱和聚酯树脂理化性能指标表(有关数据参照苯乙烯)附表醇酸清漆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附表次氯酸钙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附表次氯酸钠溶液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附表醋酸甲酯安全信息资料表第一部分化学品化学品中文名:乙酸甲酯;醋酸甲酯化学品英文名:methyl acetate;acetic acid methyl ester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乙酸甲酯79-20-9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
接触本品蒸气引起眼灼痛、流泪、进行性呼吸困难、头痛、头晕、心悸、忧郁、中枢神经抑制.由其分解产生的甲醇可引起视力减退、视野缩小和视神经萎缩等。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表7.6-1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7.6-7粗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7.6-82-丁氧基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7.6-111,4-二甲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7.6-12二甲苯异构体混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7.6-14 二甲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7.6-22 环辛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7.6-23 1,2-环氧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7.6-24 环氧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7.6-25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7.6-26甲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7.6-272-甲基-1-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7.6-28 2-甲基-2-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7.6-29 2-甲基丁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7.6-30甲基叔丁基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7.6-33 煤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7.6-34 汽油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7.6-35 柴油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7.6-36 溶剂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7.6-37 溶剂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7.6-381,2,3-三甲基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7.6-41石脑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7.6-42石油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7.6-43 石油原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7.6-44叔丁基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7.6-451,2,4,5-四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7.6-46松焦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7.6-47 天然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7.6-48 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7.6-49乙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7.6-50 异丁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7.6-51异辛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危险化学品危害特性及防护措施1、一氧化碳的理化性质及产生泄漏后的危害理化性质: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有毒性气体,分子量28.01,相对密度0.967,燃点609℃,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是易燃易爆气体,其爆炸极限为12.5~74.2%。
泄漏后会导致人员中毒,中毒表现:剧烈头痛、头昏、心悸、恶心、耳鸣、视物不清、四肢无力、呕吐等症状。
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应立即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使其脱离中毒场所,松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并注意保暖。
轻度中毒者吸入新鲜空气后迅速好转,中度或重度中毒者,应进行人工呼吸抢救,如果心脏停止跳动,应同时施行胸外心脏挤压术进行抢救,直至医护人员到来为止。
2、甲醇的理化性质及产生泄漏后的危害理化性质:甲醇(CH3OH)为无色透明、易然、易挥发的液体,略有酒精气味。
误服能引起中毒,失明。
分子量32.04;沸点64.5℃;熔点-97.1℃;相对密度0.792;蒸汽相对密度1.11;易与水、酒精和多数有机溶剂混合;爆炸极限为6~36.5%。
侵入途径:呼吸道、胃肠道、皮肤。
中毒表现:甲醇进入人体,常有8~36小时或更长时间的潜伏期。
轻度:可有头昏、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步态不稳如醉酒状态,一般可在数日内恢复。
中度:严重者出现意识朦胧,精神失常,记忆力丧失等。
重度:可发生剧烈的头痛、呕吐、眩晕、意识障碍、双目失明、心动过缓,并很快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甲醇致死量为30毫升,口服5-10毫升,即可引起严重中毒,可使双目失明。
预防措施:接触甲醇岗位应配备3型褐色过滤器防毒面具及防护眼镜、橡胶手套等个人劳动保护用品。
检修设备时,应选用长管防毒面具,并做好现场监护工作。
急救方法:在作业环境中大量吸入甲醇气而发生中毒时,应使患者迅速脱离事故现场、脱除被甲醇污染的衣物、注意保暖并保持安静,尽量使其处于避光处。
发生口服甲醇中毒,立即通知急救车送医院治疗。
甲醇泄漏后要防止甲醇起火,应对泄漏区的甲醇进行围堵和稀释,防止静电火花引起火灾。
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汇总1.高毒性化学品高毒性化学品一般具有以下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理化性质:高毒性化学品大多数具有挥发性,易吸入和吸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
危险特性:高毒性化学品对人体具有严重的毒性和致死性,并具有燃烧、爆炸、腐蚀、刺激等危险特性。
2.易燃物质易燃物质一般具有以下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理化性质:易燃物质具有低闪点,低自燃温度和高蒸气压,易挥发,易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
危险特性:易燃物质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能够导致火灾和爆炸,对人体有毒。
3.腐蚀性物质腐蚀性物质一般具有以下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理化性质:腐蚀性物质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够与金属产生化学反应,破坏金属结构,引起腐蚀。
危险特性:腐蚀性物质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具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性,能够引起组织损伤和化学灼伤。
4.毒性物质毒性物质一般具有以下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理化性质:毒性物质具有强烈的毒性,能够对生物体产生毒害作用,进入人体后会在体内积累。
危险特性:毒性物质具有不同的毒性作用,可能导致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畸性、致癌性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5.爆炸品爆炸品一般具有以下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理化性质:爆炸品具有高能量、高速度的爆炸化学反应,具有挥发性,易形成可燃混合物。
危险特性:爆炸品能够在外部能量的引发下迅速放出大量热能和气体,形成爆炸,对人体和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和危害。
总结:主要危险化学品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高毒性化学品具有挥发性和刺激性,对人体具有严重毒性和致死性;易燃物质具有低闪点和易燃易爆特性,能导致火灾和爆炸;腐蚀性物质具有强烈腐蚀性,对皮肤和呼吸道具有刺激和腐蚀性;毒性物质具有强烈毒性,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爆炸品具有高能量、高速度的爆炸反应特性,能够造成严重的破坏和危害。
了解和掌握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对于安全存储、运输和使用这些化学品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