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浆细胞瘤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974.00 KB
- 文档页数:32
孤立性肋骨浆细胞瘤 1例报告摘要:患者,男性,59岁,体检发现右侧肋骨占位,胸部CT示右侧第4肋骨见膨胀性骨质破坏,呈灶泡样改变。
患者无明显胸痛、胸闷等临床表现,既往无外伤史,一般状况及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异常,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后,行单孔胸腔镜下肋骨肿瘤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尚可,根据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右侧第4肋骨浆细胞瘤。
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及扩散征象。
关键词:骨肿瘤;浆细胞瘤;肋骨;诊断孤立性骨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bone,SPB)是浆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骨恶性肿瘤【1】,占浆细胞瘤发生率的6%-7%,以累及脊柱位置多见,尤其是胸椎好发,腰椎次之【2】,发生于肋骨的较为罕见,其特征表现为一个或两个的孤立性骨病变,没有疾病传播的征象。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于2020年3月9日收治了1例右侧第4肋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患者,接受肋骨病灶及部分壁层胸膜的切除,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9岁,以“发现右侧肋骨占位3天”为主诉,于2020年3月9日收入院;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重大外伤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有吸烟史及饮酒史。
入院时体格检查见胸廓对称无畸形,胸廓皮肤未见皮疹、淤血斑及溃疡灶,呼吸规则,双肺呼吸动度及语颤均等,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
胸部CT(2020-03-09 延边医院)示:右侧第4肋骨见膨胀性骨质破坏,呈皂泡样改变,骨皮质变薄,内可见残留骨性间隔,骨质破坏周围无明显硬化带,局部无骨膜反应(图A、B)。
结合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右侧第4肋骨肿瘤。
经我科医师会诊后,建议手术治疗,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后,于2020年3月12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单孔胸腔镜下肋骨肿瘤切除术。
术中逐层暴露至第4肋骨,可见肿块位于第4肋骨并向胸腔内生长,连同肿瘤向两边扩大切除第4肋骨,冲洗创面,留置负压吸引管,逐层关胸。
术后给与充分镇痛、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MR表现*导读: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少见,有关其MR的文献报告更少。
本文收集了4例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对其MR影像学表现进行了总结。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少见,有关其MR的文献报告更少。
本文收集了4例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对其MR影像学表现进行了总结。
1材料和方法本组4例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
年龄最小35岁,最大57岁,平均47岁。
病人临床症状以局部症状和局部神经功能损害为主。
全部病例均在我院行MR平扫,其中2例行MR增强扫描。
MRI扫描使用GE公司Signa 1.5 T和Fonar公司0.3 T磁共振成像系统,SE和FSE脉冲序列,行矢、冠、轴面扫描。
T1加权像TE:16~30 ms,TR:400~600 ms;T2加权像TE:85~100 ms,TR:3500~4500 ms;质子密度像TE:30~60 ms;TR:1500~3000 ms。
扫描层厚为5 mm,层间隙2 mm。
两次采样平均,扫描矩阵256×256。
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剂量为0.1 mmol/kg,注药后立即行T1加权像增强扫描。
2结果4例脊柱浆细胞瘤中(附表),3例肿瘤位于胸椎,1例位于颈椎。
肿瘤只累及单个椎体,多沿椎板浸润生长,有2例肿瘤形成椎旁软组织肿块。
本组肿瘤以累及一侧椎体及附件为主(图1~3)。
仅1例肿瘤使椎体完全受累,出现椎体压缩骨折。
附表脊柱浆细胞瘤的MR表现病例部位T1T2增强扫描边缘CT、平片1C3椎骨仅左横突无受累稍高稍高均匀明显清楚C3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2T4锥体左后、棘突、左横突等等均匀轻度清楚胸椎平片正常3T9椎体左侧及左椎体旁低高未做清楚椎体左侧骨质破坏4T6椎管后硬膜外等稍高未做清楚无图1病例1.AT1轴位像示椎弓骨质破坏,椎管内和椎旁可见稍高信号占位,以右侧为著,颈髓受压变形移位。
B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均匀强化图2病例2.AT1轴位像示肿瘤呈稍高信号,边界尚清楚,主要累及椎弓造成骨质破坏,以左侧为主并浸入椎管,椎体左后方局部受累。
九例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影像学分析【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272-01【摘要】:孤立性浆细胞瘤(sp)属于单发浆细胞肿瘤,临床上较为少见。
通过总结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
本文报道了我科于2005年至2010年间,经住院手术或病理活检共收治确诊的sp病例9例,其中胸椎1例、骶骨3例、髂骨3例、额顶叶1例以及脾脏1例。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孤立性浆细胞瘤;x线;磁共振成像浆细胞瘤是以浆细胞异常增殖为特征的恶性肿瘤。
常见的浆细胞瘤是一种转移性疾病,表现为在身体多个部位同时出现病灶特征,该类浆细胞瘤一般被称为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
而少数浆细胞瘤患者(3-5%)表现为由单克隆性浆细胞瘤增殖引起孤立性浆细胞骨瘤(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bone, spb)造成的单一性骨损伤,或者由于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solitary 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 sep)造成的软组织肿块[1]。
moulopoulos等人通过对以往spb病例核磁共振成像数据的分析总结[2,3],发现至少25%经确诊为spb的患者在随后治疗过程中出现了浆细胞瘤病灶的扩散,这意味着spb存在较大的风险发展为mm。
spb病变常见于腰椎、肋骨或颅骨,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浆细胞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均不同,缺乏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极易与淋巴瘤,pnet、转移瘤等混淆,有必要通过总结加深该病的影像学认识,进而提高诊断和鉴别的能力。
1 对象与方法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于2005年至2010年间收治7例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以及2例髓外浆细胞瘤。
其中,女4人,男5人。
年龄23-76岁,平均52.8岁。
发生于胸椎1例,髂骨3例,骶骨3例,额顶叶1例,脾脏1例。
所有病例均行x线,ct以及mr检查。
18例孤立性浆细胞瘤放射治疗疗效分析目的:回顾分析2004年-2013年本院接受放射治疗的21例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的疗效。
方法:21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中,18例随访完整。
10例患者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BP),8例患者为髓外浆细胞瘤(EP)。
8例患者采用放射治疗为主的治疗,其他10例为部分切除术或脊柱减压后放疗。
局部放疗中位剂量46 Gy(30~50.4 Gy),分割剂量1.8~2.0 Gy。
结果:随访期间共2例患者局部复发率,SBP和EP各1例。
全组5年和10总生存率均为77.8%,SBP组与EP组间总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
SBP和EP的5年无转化多发性骨髓瘤生存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36.8%和86.7%(P=0.015)。
结论:孤立性浆细胞瘤放射治疗的疗效好。
而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特别是骨孤立性浆细胞瘤,仍然是有待进一步研究。
标签:浆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放射治疗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SP)是原发于骨或软组织的罕见恶性肿瘤。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bone,SBP)约为浆细胞肿瘤的10%,主要见于中轴骨[1]。
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P)则更为罕见(3%),最常见于头颈部区域。
虽然两种浆细胞瘤均来源于同一种细胞,但它们在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的显著不同说明这是两种不同的病理存在[3]。
患者的典型症状为局部肿瘤占位所致,孤立性骨浆细胞瘤患者的疼痛、神经功能缺损,头颈部髓外浆细胞瘤患者的吞咽困难、呼吸障碍、鼻出血。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和髓外浆细胞瘤为罕见恶性疾病,有关治疗选择的数据稀少。
但是,一些单中心和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报告了孤立性浆细胞瘤放射治疗的有效性。
本研究回顾分析了本院近10年来接受了放射治疗的孤立性浆细胞瘤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2004-2013年在本院放射治疗科接受治疗的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的临床数据,排除播散性疾病患者。
孤立性浆细胞瘤诊疗规范(2014版)孤立性浆细胞瘤是由浆细胞单克隆增生导致的恶性肿瘤,可进一步分为骨和骨外的。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定义为浆细胞瘤从骨组织发展而来且没有侵犯其他部位的证据。
孤立性浆细胞瘤来源于软组织被定义为骨外的孤立性浆细胞瘤。
骨型和骨外型浆细胞瘤的治疗和随访相似。
一.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1.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发病年龄在50岁以内为多,临床表现以局部骨骼肿物伴有疼痛为特征,可见骨质破坏,甚至病理性骨折。
最常受侵犯的部位是脊椎骨骼,常表现为严重的背痛和脊髓受压症状。
其他好发部位依次是骨盆、股骨、肱骨、肋骨,而颅骨受侵罕见。
2.骨外的孤立性浆细胞瘤发病年龄多为40-60岁左右。
原发灶多位于鼻腔、副鼻窦和鼻咽部、扁桃体及眼眶,占76%,其次可见于舌、喉、甲状腺、肾上腺、脾、肺、皮肤、胃肠道、睾丸等器官。
常因肿块或疼痛就诊,受累部位出现相应的炎症样不适。
(二)实验室检查骨髓象称血象正常。
仅10% — 20%的患者伴有血和尿中单克隆免疫球蛋口或轻链增多,大多数患者无单克隆免疫球蛋口或其多肽链亚单位(轻链)增多,也无贫血、高钙血症、高黏滞综合征、肾功能损害等症状。
(三)影像学检查在X线影像上,主要表现为单发膨胀性骨质破坏,破坏区常较大, 边缘清楚,部分病例可有骨小梁残留。
CT可见骨破坏区完全为软组织取代,骨质膨胀,边界清楚,常突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
脊椎孤立性浆细胞瘤MR显示为局部成骨髓置换改变,T1WI多呈较均匀的等或稍高信号,T2WI 为高信号,骨周围软组织肿块常多见,并可压迫脊髓和神经根。
少数患者表现为受损部位骨质硬化。
病理性骨折可发生在受损骨骼部位。
除孤立的骨骼浆细胞瘤外,其他骨骼无病变。
(四)组织病理学检查肿瘤组织由单一的肿瘤性浆细胞组成,瘤细胞分化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高分化者瘤细胞形态似正常浆细胞;而低分化者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在肿瘤的不同区域亦有明显分化程度的差异。
免疫表型:浆细胞瘤全B细胞抗原(CD19、CD20)不表达,但常表达CD38、CD 138和MUM-1,单克隆表达K或九轻链球蛋口;典型浆细胞瘤Ki-67 一般比较低(10%-30%),间变型浆细胞瘤和浆母细胞瘤一般大于50%o 三.分期诊断(一)诊断标准1.活检证实为单个部位的骨/软组织单克隆性浆细胞瘤2.骨髓无单克隆浆细胞增生3.无M蛋口,或有少量M蛋口但随单个浆细胞瘤消失而消失4.不符合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二)分级按瘤细胞分化程度分三级:I级似正常浆细胞,无明显异型性II级瘤细胞明显异型,可见核分裂III级瘤细胞高度异型,核分裂多见四.危险分组1.高危组:低水平的非相关性免疫球蛋白,中轴疾病,年老,损害部位>5cm,治疗后M蛋口持续存在。
6例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阳桂丽;钟先荣;胡碧清【摘要】目的探讨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收集和复习本院1996年1月至2009年12月病理确诊为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6例临床资料,通过对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血尿检测、病理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等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均为单一区域骨骼破坏,好发于红髓丰富的部位,分别为肋骨2例、颅骨2例、胸椎1例、股骨干1例;男性比女性常见,男女之比为2∶1.临床表现为单骨部位疼痛,无贫血、高钙血症和肾功能损害,尿Bence-Jones蛋白阴性;免疫组化表达CD38和/或CD138,单克隆表达轻链球蛋白Kappa 2例、Lambda 4例.结论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较为罕见,确诊需综合多方面情况,且首先应排除骨多发性骨髓瘤.%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pathologic feature and the diagnosis method about the 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bone. Methods We collected and reviewed the clinical information of 6 cases of the final pathologic diagnosis solitary plasmacyoma of bone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1966 to December, 2009 , through the clinical feature, imageologic appearance, the detection of blood and urine, pathologic routine HE staining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o analyze, and reviewed pertinent literature. Results All the 6 cases with the 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bone were skeletal destruction of single region,especially frequent in the location of abundance splenic pulp,2 lesions involved the costal bone,2 leisons cranium,l leison thoracic vertebra and 1 leison involved shaft of femur,respectively,and more common in male than that in female(the ratioof male to female was 2 : 1). The clinical situations were the pain of single bone location, no anaemia, hypercalcinemia and the damage of renal function, negative urine Bence-Jones proteins. Immunohistochemical expressions were CD38 and(or)CD138 ,and monoclonal expreesions were light chain globulin κ(2 cases) and λ(4 cases). Conclusion The 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bone rarely occurred,final diagosis is demanded to combine varietal information,and should excluse the multiple myeloma.【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1(040)029【总页数】4页(P2933-2935,封2)【关键词】浆细胞瘤;病理学,临床;诊断【作者】阳桂丽;钟先荣;胡碧清【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病理科,广西梧州,543001;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普外科,广西梧州,543001;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病理科,广西梧州,543001【正文语种】中文浆细胞瘤是以浆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通常分为3类,即多发性骨髓瘤、髓外浆细胞瘤和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其中以多发性骨髓瘤多见,而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较为罕见[1]。
颅底孤立性骨浆细胞瘤的影像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张冲【摘要】目的:探讨颅底浆细胞瘤的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手术病例证实的浆细胞瘤的患者,均行CT或MR扫描,影像检查重点观察了肿瘤的发生部位,信号特点,侵润范围,骨质破坏情况,和增强扫描特征.结果:10例有5例发生斜坡,3例发生岩尖区,1例发生鞍区,颅底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和MRI特点如下:①CT平扫肿瘤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实性肿块,邻近颅底骨质呈溶骨性破坏,无骨质硬化边缘.肿瘤内常见斑片状高密度影,为瘤内钙化或骨质残片.②MRI平扫肿瘤呈等T1或稍长T1、等T2或短T2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结论:颅底孤立性骨浆细胞瘤的MR表现与肿瘤起源部位和侵润范围有着密切关系,肿瘤的MR表现与某些肿瘤十分相似,不易鉴别.MR能够清楚地显示肿瘤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显示浆细胞瘤及其侵润范围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期刊名称】《影像技术》【年(卷),期】2015(027)001【总页数】3页(P34-36)【关键词】颅底;浆细胞瘤;磁共振成像;X线计算机【作者】张冲【作者单位】开封市中医院,开封475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R445.2;R816.11.1 一般资料6例患者中男4例,女3例,年龄35-58岁,临床上主要以局部疼痛及脑实质受压而出现神经症状来院就诊。
均无多发性骨髓瘤病史,术前血、尿常规和血生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术后进一步全身检查提示不符合多发性骨髓瘤。
手术前,患者在本院接受了头部MRI平扫和增强检查,7例患者接受了头部CT平扫检查,其中2例术前诊断为脊索瘤,1例诊断为神经鞘瘤,2例诊断为脑膜瘤,1例诊断为垂体瘤。
1.2 检查方法头部MRI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东软飞利浦1.5T磁共振扫描仪,使用头部线圈,平扫时采用SE序列T1WI行矢状面和横断面扫描、FSE序列T2WI行横断面扫描。
层厚5mm,无层间距,2次激励成像。
浆细胞瘤相关知识【概述】浆细胞瘤是起源于骨髓的一种原发性的和全身性的恶性肿瘤,来源于B淋巴细胞,具有向浆细胞分化的性质。
孤立性骨浆细胞瘤罕见,可被治愈。
【治疗措施】治疗为化疗,最有效的化疗药物是环磷酰胺和苯丙氨酸氮芥,可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强的松)、长春新碱、阿霉素和其它抗肿瘤药物。
当有大且局限的溶骨病灶时,放疗可减轻疼痛、缓解脊髓压迫症状、预防病理骨折。
年轻患者可应用同种骨髓移植术。
手术适用于初发瘫痪者的脊髓减压和治疗及预防病理骨折(骨接合术、骨水泥接合术,人工假体或关节假体置换)。
孤立性骨髓瘤由于其特点常用放疗或外科手术切除(广泛性切除)治疗,也可联合应用放疗和手术。
【病理改变】1.肉眼所见骨髓瘤与完全或几乎完全为细胞组成的肿瘤相似,表现为灰色或红色,质软,呈髓样,有时可为液性改变。
肿瘤组织广泛侵润髓腔,可形成圆形的肿瘤结节,并逐渐增大、融合。
部分播散性病变和大部分单发性病变可形成巨大的瘤块,常有出血、囊性变及坏死改变,肿瘤组织侵透皮质骨向外膨胀。
在脊柱,肿瘤膨胀可压迫脊髓和神经根。
2.镜下所见肿瘤组织由密集的细胞簇组成,几乎没有细胞间基质。
肿瘤细胞可以辨认为是浆细胞,至少部分肿瘤细胞可以辨认为是浆细胞。
这些细胞的胞浆丰富,色深染,嗜碱性,界线清晰。
细胞核为圆形,偏心性,有清晰的核周晕(为一非常发达的高尔基体)。
染色质呈块状,明显朝向核膜(车轮状或豹皮样核)。
有时在电镜下于胞浆内或胞浆外可见到方形或三角形的结晶。
在这些或多或少的典型浆细胞周围有些体积大的细胞,可有双核。
可见有丝分裂像。
具有上述特征的肿瘤为分化良好的浆细胞瘤。
在其余的病例中,肿瘤的细胞有高度的异型性,非常不典型。
以大细胞或巨大细胞为主,胞浆深染,可有大量的空泡,细胞核有明显的多形性,伴染色过度,核仁大,可见病理分裂像,可见含有数个核或异形核的巨细胞。
这些不典型的细胞散在于分化好、能够被辨认为浆细胞的细胞。
【临床表现】发病率很高,比骨肉瘤的发病率高。
浆细胞肿瘤是源于浆细胞单克隆增生的恶性肿瘤。
2008年WHO 将其分为3类: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 ofbone,SPB)、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P)和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
SPB在浆细胞肿瘤中仅占5%左右,并有较高风险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
由于SPB发生率较低,国内外文献多为个案报道,其临床及影像特征缺乏总结,临床误诊率较高。
本文报道的这例胸椎SPB,曾于术前诊断为骨巨细胞瘤,不除外嗜酸性肉芽肿,未考虑SPB系基于骨巨细胞瘤和嗜酸性肉芽肿发病率较高,且对浆细胞瘤认识不足所致。
1.病例资料病人女,59岁。
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胸腰部疼痛,为隐痛,间断发作,劳累加重,休息缓解,不向肢体放射,症状渐进加重伴活动受限,自发病以来,精神、睡眠、饮食可,大小便如常,体质量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均无异常,否认恶性肿瘤疾病史。
体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均正常。
入院生化全项:尿酸稍增高(437mmol/L,正常参考值142~339mmol/L)、肌酐正常(55μmol/L,正常参考值28~97μmol/L)、血钙正常(2.34mmol/L,正常参考值2.1~2.6mmol/l)、碱性磷酸酶正常(60μ/L,正常参考值50~135μ/L),余项均正常。
肿瘤标志物:CEA、AFP、CA199、CA125、CA724、CYFRA211均属正常值范围。
2.影像特征胸椎CT示:T10椎体楔形变,并呈轻度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瘤体均质,其内未见异常钙化及肿瘤骨,边缘粗糙骨硬化,瘤体内残留骨嵴,同水平椎旁软组织稍增厚(图1)。
图1 胸椎CT平扫影像。
A 骨窗冠状面重组影像;B 骨窗矢状面重组影像;C 骨窗横断面影像。
胸椎MRI平扫示:T10椎体内瘤体呈均质实性,未见液性坏死区,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T2WI脂肪抑制序列信号略增高,胸椎MRI增强示瘤体呈明显均质强化,椎旁软组织内未见异常团块影,未见脓疡形成,相邻椎间盘信号未见异常,椎间隙无狭窄。
doi :10.3969/j.issn.1002-7386.2023.11.019·论著·单椎体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 及MRI 特征与病理分析卢晶 尚柳彤 李天然 王宏伟 熊瑶 刘昱含 刘新丽 周瑜 田如意作者单位:100048 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放射科(卢晶、尚柳彤、李天然、熊瑶、刘昱含、刘新丽、周瑜、田如意),病理科(王宏伟)通讯作者:尚柳彤 E⁃mail:shangjj79@ 【摘要】 目的 分析单椎体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spine ,SPS )患者的CT 及MRI 特征与病理机制,以提高对SPS 的认识及诊断水平,为治疗提供帮助。
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SPS 患者的CT 及MRI 资料与病理结果。
17例均行MRI 及增强检查,其中10例同时行CT 检查。
分析17例患者的CT 及MRI 表现及相关病理特征。
结果 肿瘤可以累及脊柱各节段,以胸椎及腰椎多见。
17例SPS 均表现椎体不同程度溶骨性骨质破坏,轻度膨胀性改变,累及附件14例,椎体压缩楔变13例;椎体边缘形成不对称软组织肿块13例,软组织肿块突入椎管内12例,包绕椎管形成“围管征”7例;CT 可见破坏区局部边缘骨质轻微硬化4例,病灶内可见较为粗大的骨嵴8例;T1WI 序列呈等、低信号,T2WI 序列多呈等或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明显均匀强化,14例表现为“微脑样”征像。
病理组织学特征:肿瘤细胞由弥漫性密集排列的小圆细胞组成,几乎没有细胞间基质。
免疫表型:17例均表达CD138及CD38,12例表达Kap ,7例表达Lambda ,11例表达CD79a ,仅2例表达CD20。
结论 SPS 的CT 及MRI 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其CT 及MRI 特征与相关病理机制有助于与其他单发脊柱肿瘤鉴别,可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病理学【中图分类号】 R 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386(2023)11-1684-04CT and MRI features and 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spine LU Jing ,SHANG Liutong ,LI Tianran ,et al.Department of Radiology ,Fourth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048,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features and pathological mechanism of patients with 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spine (SPS ),thus enh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diagnostic capacity of SPS for a better clinical treatment.Methods CT and MRI data and pathological results of 17patients with SPS confirmed by surgery and patholog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MRI and enhanced MRI were performed in all the 17cases ,including 10cases additionally examined by CT.The CT and MRI findings and relate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17patients were analyzed.Results SPS involved all segments of the spine ,especially thoracic vertebra and lumbar vertebra.All involved 17SPS patients presented varying degrees of osteolytic bone destruction ,and mild swelling changes Accessories and vertebral compression wedge were seen in 14and 13cases ,respectively.Asymmetric soft tissue masses formed in the vertebral edge ,soft tissue masses protruding into the spinal canal ,and a “encircling sign ”surrounding the spinal canal was observed in 13,12and 7cases ,respectively.CT scans showed slight bone sclerosis at the local edge of the damaged area ,and relatively thick bone crest in 4and 8cases ,respectively.Tumor lesions of SPS mostly showed an isointensity or slightly hypointensity on the T1weighed images (T1WI ),and an isointensity or slightly hyperintensity on the T2weighed images (T2WI ).Obvious enhancement was detected in all cases.The microencephalic sign Was detected in 14cases.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SPS included small ,densely packed round neoplastic cells ,and barely expressed matrixes.Detection of the immunophenotype showed positive expressions of CD138and CD38in 17cases ,positive expression of Kap in 12cases ,positive expression of Lambda in 7cases ,positive expression of CD79a in 11cases and positive expression of CD20in only 2cases.Conclusion The CT and MRI features of SPS have certain characteristics.Understanding the CT and MRI features and pathological mechanism of SPS are helpful to differentiate it from other single spinal tumors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preoperative diagnosis.【Key words 】 spine ;solitary plasmacytoma ;computed tom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athology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bone,SPB)是指以骨单克隆的浆细胞异常增殖为特征的恶性肿瘤,是浆细胞瘤的一种少见类型。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MR表现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MR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4年经病理证实的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8例。
结果:发生于颈椎2例,胸椎4例,腰椎2例,7例累及椎体及附件,5例椎体出现压缩骨折,病灶均有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形成,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均匀或不均匀,周围无明显骨髓水肿信号,硬脊膜局限性受压3例,1例环状压迫硬脊膜。
结论: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MR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关键词】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3-0123-02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SP)分为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bone SPB)和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 EMP),是以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的恶性肿瘤。
SPB较为少见,最常累及脊柱,尤以胸椎多见[1],目前多认为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不同,约2/3的SPB患者可进展为MM[2]。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8例脊柱SPB的MRI特点,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材料与方法本组8例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年龄46~69岁,中位年龄53岁。
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病变相应部位疼痛,2例伴发下肢无力。
化验室检查均属正常范围。
经病理证实均为浆细胞瘤。
采用GE3.0T超导磁共振行轴位及矢状位扫描。
扫描序列:自旋回波序列(SE)T1WI(TR600ms,TE15ms),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T2WI(TR4200ms,TE112ms),脂肪抑制快速反转恢复序列(STIR)T2WI(TR3800ms,TE110ms)。
增强扫描采用静脉团注Gd-DTPA后行T1WI矢状位、轴位及冠状位扫描。
浆细胞瘤是以浆细胞异常增殖为主要特征的肿瘤。
新版WHO 分类将浆细胞瘤分为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 ,MM )和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 -asmaeytoma ,SP )。
SP 又分为骨SP (solitary plasmaey -toma of bone ,SPB )和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eytoma ,EMP )2个亚型。
临床上以MM 较多见,而SP 较少见,以EMP 最少见[1]。
SP 是发生于骨髓或骨髓造血组织以外的软组织,由浆细胞构成的软组织恶性肿瘤,SPB 是局限于骨的肿瘤,最常累及的部位是脊柱,尤其是胸椎好发[2]。
EMP 可发生于骨髓外的任何组织或器官中,以头颈部较常见,约占80%,好发于鼻腔、鼻窦及鼻咽部[3],目前国内外有关本病的报道较少,由于其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较高,现总结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1月经病理证实的7例不同部位SP 的CT 及MRI 资料,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例中男6例,女1例;年龄45~74岁,平均55.2岁。
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软组织肿块对周围组织压迫而导致局部疼痛及功能损害,5例行手术治疗,2例行穿刺活检及放射治疗。
患者无全身表现,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其他病变,骨髓及周围血象未见异常,骨髓检查浆细胞比例<5%,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及MM 等疾病。
1.2仪器与方法7例均行CT 检查,4例行MRI 检查,6例行增强扫描。
CT 检查采用GE 64排螺旋CT机,扫描参数:120kV ,250mA ,常规横断面层厚5mm ,层距5mm ,FOV 230mm ×230mm ,矩阵512×512,观察骨窗及软组织窗。
2例采用GE ADW 4.6工作站行MPR 进行观察。
增强扫描经肘静脉团注碘海醇,剂量1.5mL/kg 体质量,注射流率2.5~3.0m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