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物质的元素
- 格式:doc
- 大小:24.27 KB
- 文档页数:5
《组成物质的元素》教学反思《组成物质的元素》教学反思1在前几节的学习中,学生一步步地补引入了微观世界,已经初步建立起对具体粒子的认识,但在同位素的学习中,出现了和元素概念的混淆。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本节内容中还要进一步加深理解,我想,如果从分析具体的物质组成出发,使学生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然后再结合同位素的意义去理解相同种类的原子属同种元素,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会更顺理成章些。
《组成物质的元素》教学反思2本节包括元素与元素符号、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元素与人体健康三部分知识。
重点是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与意义。
本节内容较难较抽象,元素的概念难理解,在实际应用中还容易与原子相混淆,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使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使用“原子”。
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突破:(1)注意与前面所学知识(原子)进行区别和对比:首先以表格的形式将元素与原子进行对比,尤其强调元素只讲种类,且应用于宏观组成,而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应用于微观构成,再以水为例举几种说法让学生进行判断,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关于元素符号的意义,在课堂上多举例,多练习,在第二课时的前五分钟可进行默写,以随时掌握学生的掌握情况。
反思三: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学反思每届学生在学到分子、原子、元素这部分内容时都普遍感到难学,其原因是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识记的内容又较多,故学起来均感到枯燥无味,然而这次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自制教具,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学习了元素的定义及元素与分子、原子的区别后,我出示自制元素符号的卡片后问学生:“谁知道这些符号代表什么”,学生回答:“铜、锌、钙”,紧接着,我趁热打铁地又问道:有没有一种方法让外国人也知道瓶内装的是铜、锌、钙?从而引出元素符号,在介绍完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后,我又让学生阅读教材,从而讲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归纳出有三种含义的元素符号,然后让学生参照图3-4做有关元素符号意义的口头练习,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迅速高涨,连平行班中一些上课不爱听讲的学生也纷纷举手争着抢答,并埋怨老师未叫他回答。
组成物质的元素教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组成物质的元素》教学设计尚志市老街基学校张立鹏《组成物质的元素》教学设计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元素的概念2.了解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及在生物细胞中的含量.3.熟悉常见元素的符号,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预习过程】看书填空1.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数的一类的总称。
2.我们把核电荷数为的所有的氧原子通称为氧,把核电荷数为 6的所有的碳原子统称为碳。
3.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前四位的是,元素在生物细胞中的含量前五位分别是。
4.如何来表示元素呢————元素符号----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有时结合第二个字母。
什么时候结合第二个字母第一个字母要写,第二个字母要写。
5.元素符号表示什么6.在元素周期表中:(1)共有个横行,每个横行叫一个(2).纵行叫。
共有个纵行,个族(3).最后一个纵行是元素7。
填表格8.填上合适的文字或数字符号Fe 、2Fe 3O 钙元素钙原子一个钙原子二个钙原子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2.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3.能从组成上识别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教学重点】元素符号及其意义;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
【教学难点】1.元素符号意义2.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3.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的简单分类【教学手段】实验为主,学生研读,教师引导点拨【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课本涉及的器材和药品【教学流程】教师提示→学生思考讨论→学生看书、实验并提问→教师分析讲解→尝试练习→学生自我小结达成学习目标1至3,分三步完成:A.达成目标1和2 B.达成目标3 C.巩固目标1、2、3【板书设计】一、元素与元素符号1.元素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3.元素符号(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二、根据元素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单质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等三、自然界中各元素的含量1.地壳中部分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O、Si、Al、Fe、Ca2.海洋中部分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O、H、Cl、Na3.人体中部分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O、C、H、N、Ca[尝试练习]1.一种元素跟另一种元素之间的最本质的不同点是()。
《组成物质的元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组成物质的元素》。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组成物质的元素》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物质的微观构成之后,对物质组成的进一步深入探究。
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建立物质的宏观概念,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种类、元素的分布以及元素与原子的关系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从元素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为后续学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原子的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但是对于元素的概念以及元素与原子的关系,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建立起元素的概念,理解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很多与元素有关的信息,如元素周期表、化学肥料的成分等。
但是这些信息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统的。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其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理解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2)知道元素的种类,掌握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了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元素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对元素符号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规范书写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元素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组成是有规律可循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对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情况的了解,使学生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2、教学难点(1)元素概念的建立。
《组成物质的元素》教案《组成物质的元素》教案1【学习目标】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2.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3.能从组成上识别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教学重点】元素符号及其意义;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
【教学难点】1.元素符号意义2.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3.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的简单分类【教学手段】实验为主,学生研读,教师引导点拨【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课本涉及的器材和药品【教学流程】教师提示→学生思考讨论→学生看书、实验并提问→教师分析讲解→尝试练习→学生自我小结达成学习目标1至3,分三步完成:A.达成目标1和2 B.达成目标3 C.巩固目标1、2、3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A.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看书→学生讨论→建立“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观点[引入]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早在几千年的古代,中外哲学家都在探讨这个问题。
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万物是由气、水、火、土四种元素形成的。
我国早在战国末年就提出"五行说",认为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
这是朴素的五元素说,为元素概念的形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板书]单元2组成物质的元素请阅读,总结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提示讲解]研究表明,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化学元素打交道:吸入的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同学们熟悉的碳铵、尿素、硝铵之所以称为氮肥,是因为它们都含氮元素…… 思考问题阅读学习目标讨论和交流,归纳得出结论: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激疑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道学习要求,有的放矢培养学生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及能力,建立“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观点。
B.教师提示→学生看书、实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达成目标1和2 元素是什么呢?请看课本表2-1引导归纳:[板书]一、元素与元素符号1.元素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物质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目前已知的化学元素共有118种,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元素等不同类别。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不同类型的化学元素。
1.金属元素:金属元素是指在常温下呈固态的化学元素,其特点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铁、铜、铝、锌、锡、铅、钙等。
2.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指在常温下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化学元素,其特点是导电性能较差,多为非金属性质。
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有氧、氮、碳、硫、氟、氯、氢等。
3.过渡元素:过渡元素是指位于周期表中间的化学元素,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同时具有较好的电导性能。
常见的过渡元素有钼、铁、铜、锌、镍、铬、银、金等。
化学元素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下面将根据周期表的排列顺序对化学元素进行简要介绍。
1.第1周期元素:包括氢和氦。
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具有较低的密度和熔点。
氦是一种惰性气体,常用于气体放大器和超导实验中。
2.第2周期元素:包括锂、铍、硼、碳、氮、氧、氟和氖。
碳是生命的基本元素之一,常见的形式包括石墨和钻石。
氧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用于燃烧和呼吸。
3.第3周期元素:包括钠、镁、铝、硅、磷、硫、氯和氩。
铝是一种轻巧的金属,常用于制造飞机和汽车的构件。
硅是地壳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用于制造电子器件。
4.第4周期元素:包括钾、钙、钛、铁、锰、镍、铜、锌、镓、锗、砷、硒、溴和氪。
钙是维持骨骼健康所必需的元素。
铁是制造钢铁的关键元素之一5.第5周期元素:包括铷、锶、锆、钍、铌、钼、锝、钌、铑、钯、银、镉、铟、锡、锑、碲、碘和氙。
锑和碘是制药工业中常用的元素之一6.第6周期元素:包括铯、钡、镧、铪、钽、钨、锇、铂、金、汞、铊、铅、铋、钋、砹和氡。
铀是一种放射性元素,用于核能的生产。
7.第7周期元素:包括镓、锗、砷、硒、溴、氪和气。
镓是一种常用于半导体器件制造的元素。
气是一种稀有气体,用于气体放电灯和激光器。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基础知识,它不仅是学生后续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石,也为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化学用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初步建立元素的概念,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学会常见元素符号的书写,为进一步学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知识做好铺垫。
(二)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元素的概念、元素的分布、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等内容。
教材首先通过对物质组成的分析,引出元素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然后介绍了地壳中、人体中元素的分布情况,使学生了解元素在自然界和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接着重点讲解了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最后对元素周期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初步感受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知道了原子的构成,但对于元素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对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也不够熟悉。
(二)学习能力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三)学习态度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元素的概念,了解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2、知道元素在地壳、人体中的分布情况。
3、能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符号,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
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物质组成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第4节 组成物质的元素一、课前预习1、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从微观角度,物质是由 、 和 等微粒构成的;从宏观分析,物质又是由 组成的。
2、元素:科学上把具有相同 ( )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例如氧元素就是所有 为8的原子的总称。
3、得失电子后而带电的原子称为 ,带正电的原子称为 ,带负电的原子称为 ,也可以是有多个原子组成的带电 。
4、二氧化碳(CO 2)一氧化碳(CO )都是由 和 两种元素组成的。
5、单质: 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如氧气、金属铁、 等;化合物: 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如二氧化碳、水、 等。
预习疑难摘要: 二、课堂学习过程(一)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元素的种类碳、氧元素组成的物质,分析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分子模型的异同点。
分析:不同点:相同点: 结论:物质由元素组成。
拓展: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组成元素物质 宏观组成: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具有相同 构成 构成核电荷数微观结构:的同类原子 讲种类,讲个数 原子 构成 分子 思考: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物质吗?请举例说明。
总结: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
讨论:根据单质和化合物的定义,试论述其分类的依据。
已学过的物质中,哪些属于单质?哪些属于化合物?分类依据:单质:化合物:[做一做]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②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③二氧化碳是由两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④二氧化碳是由大量的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⑤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两种物质组成。
()⑥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讨论与交流]目前人类已经知道的元素有110多种,其中有人造元素。
常见的组成元素有几十种。
问题:观察以上表格中的元素名称,你能把它们分成几类?请说出你的理由。
思考:从单质的名称上如何区分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根据元素的偏旁部首如何判定该元素组成的单质在常温下的状态?分析:元素可分为和,金属元素的元素名称一般有偏旁(除金属汞外);常温下呈气态的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元素一般有偏旁。
一、复习引入: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从微观角度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
离子等微粒构成的。
从宏观角度则是由元素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元素究
竟有哪些呢?
二、教学新课
(一)元素的种类
1、投影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模型,引导学生得出“物质由元
素组成”。
物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由无数个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构
成,但所有的碳原子都归为同一类,即碳元素;所有的氧原子都归为同
一类,即氧元素。
因此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氧和碳两种元素组成。
2、结合上述实例适当介绍原子和元素的区别。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3、人类已知的化学元素有110多种,它们组成了形形色色的物质
世界。
举例:仅碳、氢、氧三种元素就能构成上百万种物质。
4、在区分纯净物、混和物后辨别单质、化合物,建立物质的简单
分类思想。
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及少量二氧化碳和其他物质,因此空气是
一种混和物,而其中的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则属于纯净物。
纯净物还
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学生回
答:不知
道
回忆学过
的知识如
甲烷,乙
醇都是由
碳、氢、氧
三种元素
组成
引起
学生
兴趣,
带动
学生
积极
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