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及固定
- 格式:pptx
- 大小:6.11 MB
- 文档页数:27
picc固定操作标准流程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外周插入
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操作标准流程是在将PICC导管插入患者体内后,需要进行固定操作以确保导管在正确位置并减少移位风险。
以下是
一般的PICC固定操作标准流程:
1. 准备工作,确认患者身份,核对医嘱,准备所需材料,包括
透明敷料、导管固定器、透明敷料固定带、消毒物品等。
2. 位置确认,使用X光或其他适当的成像技术确认PICC导管
的位置是否正确,确保导管的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右心房。
3. 皮肤准备,清洁患者皮肤,使用消毒剂彻底清洁PICC导管
周围的皮肤,以减少感染风险。
4. 固定导管,将透明敷料覆盖在PICC导管插入点周围,使用
导管固定器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的肢体上,确保导管位置不变。
5. 透明敷料固定,在导管固定器上方使用透明敷料固定带进一
步固定导管,以确保导管插入点的清洁和干燥,并便于观察导管插
入点的情况。
6. 记录和监测,记录固定操作的时间和相关信息,定期监测导管插入点周围的情况,包括皮肤状态、导管位置等,确保导管固定良好并及时发现问题。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的PICC固定操作标准流程,具体操作可能会根据医院的政策和流程进行调整。
在进行PICC固定操作时,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并随时注意患者的情况,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要点中心静脉导管(CVC,Central Venous Catheter)是一种置入体内用于输液、输血、药物给予、血液透析等治疗目的的导管。
带有cuff 的中心静脉导管是指导管尖端带有一层囊袋(cuff),用于固定导管在血管壁上,减少移位和感染的发生。
以下是带有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的要点:
定期观察导管通畅性:定期检查导管的通畅性,确保导管没有被血块或血管内皮细胞所阻塞。
可以通过注射生理盐水或使用注射器抽取血液来检查通畅性。
保持导管口清洁:定期清洁导管口及周围皮肤,可以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和消毒棉球轻轻擦拭,避免皮肤感染的发生。
固定导管位置:通过cuff固定导管在血管壁上,减少导管的移位和脱落。
导管应在正确位置上,不得外露或过度插入。
定期更换固定带:定期检查导管固定带是否松动或受损,必要时更换固定带,以确保导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注意导管周围情况:定期检查导管周围皮肤是否有红肿、破损或渗出液,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
避免扭曲和牵拉:避免导管被过度扭曲或牵拉,以免导致血管损伤或感染。
保持导管口干燥:注意保持导管口干燥,避免水分进入导管内部,以免导致感染或导管阻塞。
定期更换导管:根据医嘱和临床需要,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
以减少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护理,确保导管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1、使患者处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选择穿刺部位,如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以及股骨径脉等,是比较常规的穿刺位置,可以在穿刺前做B超定位,以及超声定位,明确静脉位置;
2、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消毒两遍,抽取肝素钠盐水充盈留置管,并检查留置管是否通畅;
3、在穿刺点部位进行局部麻醉,用穿刺针沿穿刺点进入血管内,见到回血以后回抽静脉血,确认是静脉血管后,再将导丝沿穿刺针进入血管,导丝送入合适位置后,拔出穿刺针,引导中心静脉管进入;
4、导入中心静脉管后,在静脉内输液,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皮肤上,调试中心静脉管通畅程度。
中心静脉导管常规护理内容
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用于输液、药物或监测血压的医疗器械,对其进行常规护理非常重要。
常规护理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皮肤护理,保持导管插入部位的皮肤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敷料以防止感染。
定期检查导管插入部位是否有红肿、渗液或其他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2. 导管通畅性检查,定期检查导管通畅性,确保液体或药物能够顺利输送到患者体内。
避免导管弯曲或被压迫,及时调整患者体位,以确保导管通畅。
3. 导管固定,确保导管固定牢靠,避免导管脱落或移位。
使用专门的导管固定器材,避免使用胶布或其他粘合剂,以免对皮肤造成损伤。
4. 导管连接件护理,定期检查导管连接件是否松动或漏液,确保连接件处于良好状态,避免感染或漏液。
5. 导管使用技巧,在使用导管进行输液或药物时,严格遵守操
作规程,确保操作无菌,避免交叉感染。
6. 导管相关并发症监测,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导管相关感染、血栓形成、气胸等并发症,及时发现并处理。
以上就是中心静脉导管的常规护理内容,通过严格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所
帮助。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固定
第一步左手持纱布覆盖在正压接头上提起导管,右手持碘伏一根以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消毒皮肤,顺时针消毒。
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15cm (至少大于贴膜的
面积)。
取第二根碘伏棉棒以同样的方法逆、顺时针
消毒皮肤。
第二步皮肤消毒完后待干15秒,取无菌透明敷贴,粘贴透明贴,再将离型纸剥离透明敷贴,粘贴时敷贴自然下垂,切
勿拉伸敷贴。
从穿刺点向四周轻压透明敷贴,排净敷
贴里的气泡。
第三步取一无菌纱布轻轻覆盖于无菌透明敷贴上,注意大小应无菌透明敷贴相似即可。
第四步取一条胶带将PICC延长管以蝶形固定于无菌透明敷贴缘处。
再将PICC延长管U型弯折于无菌纱布上,再以胶带
横向固定胶带横向固定延长管,在记录胶带上标注操作者
姓名及日期,贴于透明敷料。
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及护理常规一、维护常规1.定期观察:每日观察导管插入部位是否有红肿、渗液、破损等情况,及时发现并记录。
观察有无肢体浮肿、乏力等提示感染或血栓形成的症状。
2.导管固定:导管固定要牢固可靠,以免移动或脱出。
常用的固定方法有使用透明敷料、胶带或导管固定器。
3.导管清洁:每天清洁导管端口和周围皮肤,使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或按需更换透明敷料。
4.导管包皮自洁:使用透明贴膜进行导管包皮,可减少污染感染的机会,也有助于观察导管周围皮肤的情况。
5.导管护理:保持导管通畅,避免导管被弯曲或扭转,如有血栓形成可通过注射肝素或溶栓酶溶解。
避免强拉、摇晃或注射大颗粒药物,以免导致导管堵塞。
6.隔离保护:使用导管时要注意隔离保护,避免导管接触到外物,防止感染的发生。
二、护理常规1.交叉感染预防:护理中心静脉导管时要注意洗手和穿戴无菌手套。
执行护理操作时要采用无菌隔离技术,避免导管插入口和周围环境受到污染,引起交叉感染。
2.导管用药:注意导管的使用期限,根据医嘱和需要给予药物。
在给药前需检查导管通畅无异物。
给予药物时要根据护理操作和给药速度掌握,遵守药物的使用方法。
3.导管引流:根据需要定期进行导管引流,以避免导管内存留的积液和凝血物引发感染或堵塞。
4.导管拔除:导管拔除时要查看皮肤及周围组织是否有感染、血肿等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三、注意事项1.导管护理要轻柔,避免护理手法过粗暴,以免导致导管断裂、脱落、血管损伤等意外情况发生。
2.导管应定时更换,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支导管,否则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3.每次操作前都要认真洗手,湿洗法或干洗法都可使用,但要注意洗手时间和操作常规。
4.导管护理应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包括导管的插入情况、维护及护理操作等。
记录应准确、详细,方便其他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
总结起来,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及护理常规包括定期观察、导管固定、导管清洁、导管护理、隔离保护等。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洗手、穿戴无菌手套,轻柔操作,及时更换导管,记录护理情况等。
cvc导管的固定摘要:一、引言二、CVC导管的定义和作用三、CVC导管固定的重要性四、CVC导管固定的方法1.皮肤准备2.选择合适的导管固定装置3.贴敷料4.检查固定效果五、固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六、固定后的护理七、常见问题及处理八、总结正文:【引言】在医疗护理领域,中心静脉导管(CVC)的固定是一项重要任务。
正确的固定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确保导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CVC导管的固定方法、注意事项及护理,以期为广大医护人员提供实用的固定技巧。
【CVC导管的定义和作用】中心静脉导管(CVC)是一种用于输注药物、监测血压和血氧等生理指标的医疗设备。
它可以直接将药物输送到大静脉内,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同时便于医护人员进行连续性监测。
【CVC导管固定的重要性】CVC导管固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良好的固定可以降低导管移位、脱出等并发症的风险,减少感染、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正确的固定也有助于提高病人的舒适度,降低护理工作难度。
【CVC导管固定的方法】1.皮肤准备:在固定导管前,应对皮肤进行严格消毒,避免感染。
消毒范围应大于导管外径的2倍,确保皮肤表面干净。
2.选择合适的导管固定装置: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导管固定装置。
常见的有透明敷贴、丝绸布、棉布等。
透明敷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防水性,适合长期固定;丝绸布和棉布则更适合短期固定。
3.贴敷料: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注意保持导管的纵向平整,避免弯曲、扭曲。
贴敷料时要确保紧密贴合皮肤,防止空气进入。
4.检查固定效果:固定完成后,要检查导管的稳定性。
可以轻轻摇晃导管,观察是否发生移位。
如有移位,应及时调整固定装置。
【固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避免在导管固定部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导管受到过大拉力。
2.定期检查导管固定情况,如有松动、磨损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3.密切观察病人局部皮肤状况,如发现红肿、疼痛等感染征兆,要及时采取措施。
中心静脉导管的固定方法导管的固定是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后的重要步骤,它能确保导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中心静脉导管的固定方法及操作要点。
一、固定方法的选择根据导管的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固定方法。
常见的固定方法有结扎法、缝线固定法和贴固定法等。
1. 结扎法:适用于导管与皮肤间距离较近的情况。
操作时,可先用无菌纱布将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
然后,将导管与皮肤垂直固定在皮肤上方,用结扎线进行固定,确保导管不会松动。
2. 缝线固定法:适用于导管与皮肤间距离较远的情况。
操作时,首先用无菌纱布消毒患者的皮肤。
然后,在导管与皮肤附近的位置缝入缝线,将导管与皮肤固定在一起。
缝线固定法可以确保导管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移位。
3. 贴固定法:适用于导管与皮肤间距离较近且导管不太重的情况。
操作时,可以选择透明敷料或者固定带等贴在导管附近,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
贴固定法使用方便,而且可以观察导管插入口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
二、固定方法的操作要点无论选择哪种固定方法,都应该注意以下操作要点,以确保固定的牢固和患者的安全。
1. 导管与皮肤的清洁:在进行固定之前,要确保导管插入口及周围的皮肤干净,以免感染。
可以用无菌纱布蘸取适量的生理盐水或酒精进行清洁。
2. 固定位置的选择:固定时应选择导管与皮肤接触面积较大的位置,以增加固定的稳定性。
同时,要避免固定在关节弯曲处或者皮肤皱褶处,以免导致固定不牢。
3. 固定材料的选择:根据导管的特点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材料。
固定材料应具有透气性、无菌性和耐用性。
贴固定法可选择透明敷料或固定带,结扎法和缝线固定法则需要使用合适的结扎线或缝线。
4. 固定的力度:固定时要注意力度的掌握。
力度过大会导致导管被勒紧,影响血液流动;力度过小则可能导致导管移位。
固定后,可通过观察导管插入口的位置和患者的反应,调整固定的力度。
5. 定期检查:导管固定后,要定期检查固定的情况。
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流程及注意事项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关键的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危重病人的治疗中。
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对于确保其正确使用、延长使用寿命、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阐述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流程及注意事项,旨在提高医疗工作者对其维护的重视,提升维护质量。
一、流程1.中心静脉导管的目的和优点中心静脉导管主要适用于需要长时间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如重症监护室(ICU)和急诊室的病人。
中心静脉导管的优点包括:减少血管损伤、降低感染风险、提高输液效率、减轻患者痛苦等。
2.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的基本流程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定期检查、清洁、消毒、更换敷料及导管。
医护人员应定期检查导管的固定情况,以及导管是否通畅、有无血栓形成。
同时,要确认导管周围皮肤的完整性,防止感染。
3.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的具体步骤(1)确认导管位置:在维护前,需确认导管的位置和深度,确保其正确植入。
(2)准备消毒物品:准备消毒液、棉球、镊子等消毒物品,以及无菌敷料和导管。
(3)消毒:用棉球蘸取消毒液,从导管入口处开始,沿导管方向螺旋消毒,范围包括导管周围约5厘米的皮肤。
(4)更换敷料:消毒后,更换无菌敷料,确保敷料贴合皮肤,固定好导管。
(5)冲管:用无菌生理盐水冲管,以保持导管通畅。
(6)封管:在导管末端使用肝素封管液封管,预防血液回流。
4.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的质量控制在维护过程中,医护人员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护理过程的安全性。
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反应情况,如有异常及时进行处理。
质量控制还包括对导管及连接装置的定期检查,确保其完整性及功能性。
二、注意事项1.中心静脉导管维护前的准备工作在维护前,医护人员应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及导管植入情况。
同时,要确保维护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准备好所需的消毒液、敷料、导管等物品。
2.中心静脉导管维护中的注意事项在维护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消毒、更换敷料及冲管等过程中,要保证手部、使用的物品及环境的安全性,以降低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