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乘法2
- 格式:ppt
- 大小:431.00 KB
- 文档页数:13
《笔算乘法(2)》分层训练第1关练速度1.直接写出得数。
0×6=0×3= 4×0= 8+0= 9×0= 5-0= 0×0= 0+3= 0×5=2.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8()0=0 0()8=0 0()8=8 9()9=0 0()10=0 12()0=12 3.填空题。
(1)502×4的积的中间有()个0;240×5的积的末尾有()个0。
(2)在()里填上“>”“<”或“=”。
8×0()8+0 18×7()17×8305×7()2100420-0()420×0 69-0()69+0 6×0()6÷64.列竖式计算。
508×8= 780×4=405×4= 360×5=5.6.下面的计算对吗?对的画“√”,错的画“×”,并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 4 0 7 改正:× 62 4 0 4 2()(2) 5 2 0 改正:× 52 5 1 0()7.野生动物园每天要给动物投放580千克食物,新运来5吨食物,够投放一周(7天)吗?8. 蜻蜓一天吃305只害虫,青蛙一天吃的害虫只比蜻蜓吃的4倍少。
青蛙每天最多吃多少只害虫?第2关练准确率9.填空题。
(1)计算262+261+260+259+258这个算式时,可以用()×()来计算。
(2)□50×4的积的末尾至少有()个0;要使积是四位数,方框里最小填()。
(3)要使501×□的积的中间有两个0,方框里最大填()。
(4)要使506×□的积里没有0,□里可以填的数有()。
10.把竖式补充完整。
□ □ 0 □ 0 □× 9 × 72 9 □ □ □ 2 6 □11.学校举行朗诵比赛,三年级李梅同学准备了一篇900字的稿件参赛,规定每位同学的演讲不超过4分钟,如果她每分钟读180字,至少需要删除多少字?12.一条泳道长205米,华华游了两个来回,他共游了多少米?13.“喔喔”养鸡场有80只公鸡和320只母鸡,1只鸡一天能下1个鸡蛋,养鸡场一星期一共能产多少个鸡蛋?14.爸爸开车从A地到B地,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08千米/时,4小时后距中点还有32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15.明明家的绘本比科普书的4倍多36本,比料普书的5倍少66本,明明家的绘本有多少本?第3关练思维16. ······如图,用4根小棒可以摆一个正方形,照这样摆下去。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笔算乘法2|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理解乘法竖式的运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笔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运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笔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竖式的运算原理,熟练地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计算器、投影仪、PPT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来解决。
从而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探究新知(1)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并尝试总结计算方法。
(2)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的计算方法,并选出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3)教师讲解: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运算方法,并强调乘法竖式的运算原理。
3. 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运算方法。
(2)拓展练习: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运算方法,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5. 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第六单元《笔算乘法例2》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内容1. 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笔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计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前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2)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3. 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出示答案,学生核对并订正。
4. 实际应用:(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5. 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教师强调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第六单元《笔算乘法例2》2. 板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七、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得如何?3. 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4. 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八、课后评价1. 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2. 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鼓励学生多做题,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第2点,即“新课”环节。
笔算乘法(2)1、填一填。
(1)要使 100×6的积的末尾有3个0, 里应是( )。
(2)50×0,50-0,50+0这三个算式中,结果最小的是( )。
(3)用两种写法列出150×6的竖式(不计算):( )、( )。
(4)最大的三位数的9倍大约是( )。
(5)如果要保证1400× 的积的末尾只有2个0, 里不能填( )。
2、请你根据第一行的算式,口算下面各题。
15×5= 39×3= 6×14= 150×5= 390×3= 60×140= 1500×5= 3900×3= 6×1400=3、竖式计算。
503×9= 405×5= 706×4=350×5= 900×7= 440×6=4、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一个因数末尾有1个0,积的末尾( )。
A.一定有1个0 B.至少有1个0 C.没有0 (2)一个因数的中间有1个0,积的中间( )。
A.一定有1个0 B.一定没有0 C.可能有1个0 (3)一个三位数与0相乘,积一定是( )。
A.0 B.三位数 C.四位数 5、解决问题。
(1)电影院每天放映5场电影。
每场最多卖270张票。
每天最多有多少人看电影?(2)已经浇了208棵树,没有浇的是已经浇的3倍。
还有多少棵没有浇?(3)某儿童服装店进了一批儿童服装,这种服装进价是120元,售价是160元,平均每天售出8套。
每天盈利多少元?(4)光晚小学三年级共有4个班,每个班有50人,三年级共有多少学生?全校人数是三年级人数的6倍,全校共有多少学生?笔算乘法(3)1、填空。
(1)49×7,因为49接近(),()×7=(),所以49×7≈()。
(2)4×203,因为203接近(),()×4=(),所以4×203≈()。
《笔算乘法2》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沟通联系,促进迁移1、出示准备题,师根据学生的口算,逐题写出每题的得数。
20×3 12×4200×3 120×42000×3 1200×42、提问:观察每组题,你发现了什么: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写几个0。
3、怎样算比较简便:(学生交流口算方法)小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后面添写几个0。
二、创设情景,探索新知1、出示情景图将6块同样长的展板拼接在一起,拼接后的展板长多少厘米?根据学生的分析回答,列出算式:120×62、这道题怎样用笔算,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学生独立试做,老师巡视。
)学生汇报,展示不同的算法,说出算理。
120×6=720(厘米)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120 120× 6 × 6780 780答:拼接后的展板长720厘米。
3、两种算法得数一样,你喜欢哪一种算法:如果用第二种算法,笔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小组讨论,全班交流)(1)列竖式时要怎样对齐?(第二个因数要和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2)怎样相乘?(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3)乘完后怎样写0?(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老师说明: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初步练习。
(1)2700×3学生独立计算。
(2)完成第13页“练一练”。
三、应用提高1、游戏:我当小老师: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笔算乘法二教学反思6篇通过写教学反思,老师们能从中改善自身的缺点,教学反思是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的,任意杜撰是不行取的,以下是我精心为您推举的笔算乘法二教学反思6篇,供大家参考。
笔算乘法二教学反思篇1我教学的是《笔算乘法》的第一课时,本课时的内容是学习《笔算乘法》的引路课,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它是在学生已经比较娴熟的把握表内乘法,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计算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的。
我教学的知识目标是:1、借助算用结合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不进位)的必要性。
2、通过算用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的过程,初步建立乘法竖式的计算模型,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
能力目标是:1、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和用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
3、通过问题的解决,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有些地方还是很成功的。
一、基于解决问题的背景下上笔算课,情境创设为教学服务。
例题,我创设了一个“为地震中的儿童捐书”的情境,让学生经历解读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在解决第1个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了解笔算的必要必性;同时,通过几个措施理清算理和算法。
最后通过对比,将估算、口算、笔算建立联系。
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结论是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更深理解算理,同时感受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万变不离其中。
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是巩固2位数乘1位数的算理与算法。
第三个问题的解决,是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让学生知道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算式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综合练习题,我创设了一个“老师们为地震中的人们捐衣”的情境,目的是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二、让学生主动学,以学生的已有的知识为起点。
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2课时笔算乘法(2)【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例2【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简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因数末尾有0难点:理解在积的末尾添0【教学过程】:1.10×5= 210×4= 200×3=20×3= 130×5= 240×2=教师用卡片出示口2.让学生初步感知因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把0前面数字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03.在笔算因数末尾有0的或因数中间有0(板书课题:因数末尾、中间有01.出示例2(1)160×30= (2)106×30=2.160×30(1)先口算出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21 6 0× 3 04 8 0 0(3)3个160是480,那么30个160就是4800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出笔算过程:1 6 0× 3 0 为什么在积的末尾4 8 0 0添上两个0 呢?使学生明确:添上一个0表示是160×3的积,添上两个0就是160×30的积。
在因数的末尾一共有两个0,所以在积的末位添上两个0,3.106×30(1)(2)讨论:在算得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使学生明确:只有因数末尾的0没有参与运算,直接在积的后面添上去,因数中间的04.教材第48第1题:指四名同学板演,余者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教师注意强调计算时,要把末尾0第25.师生共同小结:因数末尾有0(1)把因数末尾有0前面的数字相乘(2)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1.教材“练习八”第32.教材“练习八”第4投影出示“神舟九号”飞船的图片。
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3.教材“练习八”第5指名读题,理解题意,适当点拨,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教材“练习八”第6你能很快比较出每组算式的大小吗?小组或同桌之间交流一下,然后【教学反思】: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牢固掌握已学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分析、探究相似内容的知识,即用已知来探讨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