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统计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00 MB
- 文档页数:18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分配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收入排行数据的分析,揭示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各省市统计局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发布的收入排行数据。
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组分析、相关性分析等。
三、收入分配现状1. 收入水平总体提高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93元,比2010年增长近1.6倍。
2. 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一大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 2.64,比2010年缩小0.15。
3. 地区收入差距较大我国地区收入差距较大,东部地区收入水平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
2019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4946元、31483元和26710元。
4. 行业收入差距明显不同行业间收入差距明显,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高收入行业与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低收入行业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四、收入分配特点1. 收入分配不均尽管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总体提高,但收入分配不均问题仍然突出。
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我国基尼系数在2019年达到0.46,处于较高水平。
2. 收入增长速度不均衡不同群体、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间的收入增长速度不均衡。
例如,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农村居民,东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中西部地区居民。
3. 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不平衡初次分配领域,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贡献较大,而劳动贡献相对较低;再分配领域,税收、社会保障等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有限。
五、存在的问题1. 收入分配不均我国收入分配不均问题仍然突出,基尼系数较高,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收入差距较大。
2. 地区收入差距较大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较大,制约了区域协调发展。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原因及对策*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内容提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所得增长较快,居民所得增长较慢,政府所得波动不大;再分配格局中,政府所得份额上升明显,企业在再分配格局中居于弱势地位,居民所得继续呈下降趋势。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有着深刻的原因。
必须进一步规范收入体系,完善分配结构;限制行业垄断,规范收费行为;全力扩展居民收入来源,健全再分配调节功能。
关键词:分配格局 收入体系 初次分配 再分配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很多突出问题,如国民收入不平衡,人力资本投入不足,土地开发冲动与调控目标相互矛盾,居民收入占GDP比重持续下降,从而制约了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等。
此外,由于市场秩序不规范、竞争条件不平等等原因,使得不少生产性企业效率低下,转而从事炒房、炒股等分配性努力,扭曲了资源配置格局和利益关系。
这些问题的存在,已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未来一段时期,经济转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条主线。
而上述问题表明,只有理顺利益关系,优化利益结构,使增加社会真实财富的生产性努力成为经济主体的普遍行为,才能为经济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利益结构的调整。
一、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趋势国民收入创造出来后,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形成政府、企业、居民的初次分配收入和可支配收入。
相应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可以划分为初次分配格局和再分配格局。
1.初次分配格局测算和变动趋势。
根据初次分配格局测算公式,并对1995年以来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中数据进行调整,得出了主体初次分配格局的测算结果如下:(1)从总量来看,政府、企业和居民初次分配收入都有大幅提高,企业份额增速最快,居民份额增速较慢。
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增速的不同导致主体间初次分配结构发生变化。
(2)从分配结构上看,上世纪90年代我国主体初次分配格局比较稳定,没有实质性变化;而进入本世纪以来,分配格局变化比较明显。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但随着CPI系数的增长,我国居民的实际收入却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
另外,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根据相关报道,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突破了0.4的警戒线,高达0.45以上。
由此看来,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成为一个凸显的社会矛盾。
当前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行业间收入差距较大。
参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经济数据可知,中国行业最高收入与行业最低收入的比值是6倍,而国际上的收入差距标准大约为3倍,这说明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已经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而最主要的高收入行业集中在金融、电力、电信、保险、烟草等领域,这类行业的收入要比其它行业的收入高出2~3倍。
这仅仅是实际工资的对比,如果将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等相加起来,则这种差距将会扩大到6~10倍。
且在工资增长速度方面,高收入行业要比建筑业、采掘业、农林牧渔业等行业高出很多。
不难看出,在行业垄断的背景下,只有那些垄断行业才有能力大幅度增加员工的工资、福利,由此也就形成了一种工资分配秩序的“潜规则”。
再次分配机制落后。
当前,我国的再分配机制相对落后,这主要集中表现在几个方面:税收制度残缺,“偷、漏、逃、抗税”等非法现象普遍,执法部门打击力度不足等。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税收不断增加的同时,我国的税收流失额也随之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政府主导的再分配措施最先是为了弥补市场机制下初次分配方面的公平缺失,但对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而言,却有着“逆向调节”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高收入群体缴纳的个税只占个人所得税总体收入的一小部分,而中低收入者则是纳税主体,很多高收入者却没有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区域收入差距显著。
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地域经济、文化特色。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较,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尤其是近年来,东西部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还在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