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 (2)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及对策探讨引言中国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然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也逐渐扩大。
这种差距不仅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也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促进更公平、更可持续的收入分配。
原因分析1. 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中国的产业结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房地产业,这些行业的发展往往产生高额利润和高收入岗位。
然而,农业和服务业等其他行业的就业机会有限,收入相对较低。
这种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导致了收入分配的不均衡。
2. 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尽管中国政府在教育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但教育资源仍然存在不公平的问题。
富裕家庭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条件,而贫困家庭则面临教育资源匮乏的困境。
这导致教育水平的不均衡,从而对个人的收入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3. 职业发展机会的不平等在中国,由于一些制度和社会因素的限制,职业发展机会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这包括性别歧视、户籍制度、地区不均衡等问题。
这些不平等导致了一些个人在职业发展上面临困境,从而无法获得较高的收入。
4.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特别是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明显。
农村地区的居民往往没有稳定的工作和社会保障,难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当的社会保障待遇,这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现象。
对策探讨1. 调整产业结构政府应该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鼓励发展农业和服务业等其他行业,以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和收入分配的均衡。
同时,应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为更多人提供创业和就业机会。
2. 加大投入教育公平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
同时,应该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3. 促进职业发展机会的公平政府应该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促进职业发展机会的公平。
例如,加强性别歧视的打击和防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地区发展的均衡等。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4-007-03摘要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收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但与此同时,我国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我国1978年全国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33,而近年来具有关测算,我国的基尼指数早已高于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
本文主要从我国目前收入现状入手,分析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然后针对性的提出了缩小收入差距的对策。
关键词居民收入差距分配成因对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通过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将市场经济引入社会主义,克服了计划经济下的平均主义效率低下的弊端。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我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居民的收入成倍增加,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地改善,社会效率得到空前的提升。
然而,我们无法掩盖经济高速增长背后收入差距拉大的事实。
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将目光聚焦社会公平。
如何正确的看待目前我国收入差距,如何寻求一条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随着改革开放,在我国共同富裕的目标引导下,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抓住机遇和优惠政策富裕起来了。
然而,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过程中出项了问题。
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我国收入差距逐年拉大。
(一)城乡收入差距根据下面有关数据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都有了明显的增长,城镇居民收入有1978年的343.4元逐年增加,上升到2008年的15780.8元,农村居民收入也从1978年的133.6元上升到2008年的4760.6元。
然而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却不断拉大。
1978年收入差距为209.8元,到2008年收入拉大到11020.2元。
(二)地区收入差距改革开放后,我国率先开放东部沿海城市,凭借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良好的经济基础以及中西部地区的援助,东部地区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人民物质水平极大地丰富。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同时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如何缩小中国居民收入成为现阶段的重要话题。
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差距过大的原因以及对策予以分析和探讨,希望能为解决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提供帮助。
关键字: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原因对策一.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现状1.城乡差距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在城镇的逐步展开,城镇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步扩大,也就出现了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
所以本论文研究的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现状的时间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
据统计1985城乡收入差距倍数是1. 72,1995年扩大至2. 47倍,2001年进一步扩大到2. 9倍。
2009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是5153.17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是17174.7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3.33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任然呈扩大趋势。
2010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快于是自1998年以来的首次,城乡收入差距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但目前的城乡居民收入比例是3.23:1,差距仍然巨大。
如果将城镇居民的各种补贴、福利以及兼职收入、灰色收入等隐形收入考虑在内,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会更大。
(一)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政策导向影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
1978~1984年,我国度把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生产经营自主权还给农民,实现权、责、利的高度统一,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再辅以国家较大幅度提高粮食及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以及支持和鼓励农民发展家庭副业,搞活农村商品流通,因而这一时期是农村经济增长较快、农民收入增长较多的时期。
而后随着城市改革的开展以及优先促进工业化等政策的制定实施,城市生产力得到提高,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也大幅度提高,消费结构逐步升级,耐用消费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城市居民收入流入农村的比重越来越小,导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趋于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及其原因分析引言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是指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在经济收入上的差异。
近年来,我国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扩大,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本文将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并探讨可能的解决办法。
1. 经济发展水平不均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是导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一大原因。
沿海地区和发达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本,薪资水平较高。
而相对落后的内陆地区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收入水平较低。
这种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2. 教育资源的差异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也是导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
在我国,一些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发达的城市和沿海地区,而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
受教育程度与工资水平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教育资源的差异会导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3. 职业发展机会的差异不同职业发展机会的不平等也是导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一些高技能、高薪资的职业往往需要较高的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而一些低技能、低薪资的职业可能只需要较低的教育背景和技能水平。
由于教育资源的差异和职业发展机会的不平等,一些人更容易获得高收入的职业,而另一些人则可能被限制在低收入职业中。
4. 政策和制度问题政策和制度问题也是导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
在我国,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和政策导致了财富集中和资源分配不公平。
比如,土地制度的不完善和财产权保护的不完善,使得一些富裕阶层能够通过房地产等资产获取更多的财富,而中低收入群体往往无法享受到相应的机会和权益。
5. 解决办法针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可能的解决办法:•加强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平衡,提升内陆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减小地区间的收入差距。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缩小教育资源的差异。
•改革职业教育体系,提供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培训,增加低收入人群的职业发展机会。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均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经济已经与世界经济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
与此同时,同社会稳定发展密切相关的收入分配公平性问题已愈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其中尤以居民收入分配问题为重心。
本文从居民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入手,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简要阐述,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可行方案和渠道加以治理或解决。
关键词:社会稳定;居民收入分配;渠道一、问题的提出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8%以上的快速增长势头,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进步就是世界的进步”;然而,城镇、农村以及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却逐渐拉大,国民收入分配不公正日益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农村和城乡之间的基尼系数构成的面板数据来衡量收入分配差异性及其变化,如下表:1979-2009年我国城镇、农村和全国基尼系数图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农村和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国性居民收入差距要高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要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
这是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建设、人民受教育程度及就业水平等因素导致城镇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的差异,这种组间差异要比城镇、农村各自组内的差距明显得多。
二、原因分析1.经济体制和资源配置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逐渐实现了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从而各种资源(劳动力、资本等)在不同的部门、行业和地区之间合理流动,以寻求产出和报酬最大化,即资源从生产效率低的部门流向生产效率高的部门,从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最终导致各产业、地区出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具体表现就是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
2.政府行为和行业垄断因素。
市场化使得竞争更加平等和自由,使得企业优胜劣汰。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问题与对策作者:孔伟艳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2年第11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不断优化,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
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推进共同富裕新征程之际,分析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思路与建议,对于我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一、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可供分配的收入总量总体增加,GDP从2012年的53858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143670亿元,人均GDP从39624元增加到80962元。
按照2021年1美元兑换6.3477元人民币的汇率计算,我国人均GDP达到12755美元,已经超过世界银行2018年高于12055美元为高收入国家的标准,成为高收入国家。
收入分配格局不断优化,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始向共同富裕的目标高歌猛进。
(一)收入分配格局不断优化从初次分配看,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合理,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持续提高。
2012—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9.5元提高到35128元,平均每年名义增长8.75%,与平均每年经济增长率8.73%基本同步。
2012—2019年,企业部门和住户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占比分别从25.4%和58.8%提高到25.9%和61.4%,广义政府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占比从15.8%下降到12.7%;企业部门和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占比分别从21.3%和57.4%提高到21.9%和60.3%,广义政府部门可支配总收入占比从21.4%下降到17.8%。
(二)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从再分配看,收入差距总体下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缩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下降,基尼系数总体呈波动下降态势,从2012年的0.474下降到2020年的0.468。
1、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近年来、国民经济正以一种高速发展的态势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但是、高速发展的背后掩藏着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其中收入分配平均就是其中的一项。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居民个人收入差距明显扩大,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居民财产差距不断扩大。
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通过扩大就业,实现收入分配的改善;优先发展教育,保障教育公平;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提供社会保障;鼓励先富裕起来的人承担社会责任。
关键词: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对策一、收入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个体收入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个人收入与之前相比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也越来越大。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拥有100万元资产的人已经超过100万人。
目前我国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者有430万人。
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者达100万人。
1993年占全国人口2%的高收入者的储蓄。
约占全国城乡居民个人储蓄总额的30%。
与此同时。
很多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职工拿不全甚至拿不到工资,生活困难。
广大农村尚有6500万人未能解决温饱问题。
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收入分配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初期有下降的趋势。
但在1985年之后、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到2021年,基尼系数已经高达0.49。
(二)城乡收入问题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二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变得越来越大。
城乡收入差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指出、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个人收入差异中份额最大的就是城乡之间的差异。
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虽然有差距。
但由于国家对城镇居民工资的计划管理、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看似并不突出。
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人、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实证分析,本文旨在揭示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演变趋势,分析两极分化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理解,也有助于为政府制定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收入分配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将对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的总体情况进行概述,包括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以及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
通过对这些差距的量化分析,本文将揭示出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的成因。
这些成因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发展阶段、市场化改革、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些成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提出针对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的政策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但不限于加强教育公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税收制度改革、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
本文希望通过这些建议为政府制定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收入分配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信息支持,推动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有效解决。
二、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分析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中,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还体现在不同行业、不同职位之间。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同时也伴随着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是明显的。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居民。
城市居民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而农村居民则面临着就业困难和收入水平低的问题。
这种城乡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分析1、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中国经济从改革开始至今一直处在转型之中,30多年来中国收入差距的不断过分拉大已成为无可争辩的事实。
总体来看,贫富差距呈现过大趋势。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最富裕的20%人口与最贫困的20%人口所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之比为10.7。
据此看来,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
而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联合调查,中国大陆的基尼系数已高达0.53或0.54左右。
据调查,近年来富人收入来源呈多样化,增殖速度加快,而穷人收入来源逐步萎缩,呈递减趋势,形成富者越富、贫者越贫的马太效应。
2、分析收入差距的原因2.1经济发展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历史原因造成的差距,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造成了一定生产力水平下的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首先,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采取的是先沿海后内陆,先东部后中西部的阶梯式发展战略,在开放的时间、程度和优惠条件的差别,使得先开放、先改革、先搞活的东部地区得到优先发展,这样东西部经济发展速度更加失衡,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不同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
其次,我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建国后为了改变一穷二自的落后面貌,我国实行了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抉择。
在国家财力匮乏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国家通过“剪刀差”低价收购农产品,使农民承担了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的重任。
同时还采取了严格的户籍制度,把农民禁锢子农村和农业。
城乡在资金、技术等发展上的失衡,政策上的差异,造成城乡发展机会和条件的不平等。
这种二元经济结构至今还没有根本改变,这是造成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另外,研究表明,经济发展过程中,受经济发展的影响,教育资源集中在经济发达、资金充裕的地方,而教育资源的分布状况和教育水平的状况与居民收入差距相关。
一、我国个人收入差距的现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与此相适应,我国的分配制度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的收入分配制度,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动,我国的经济体制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生了转变,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收入差距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基尼系数是衡量一国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基尼系数低于0。
3属于收入分配过分均等,在0。
3-0.4之间属于收入分配正常差异状态,高于0。
4属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超过0。
45则反映收入分配极度不平等。
据一项研究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从改革开放的0。
28上升到2007年的0.48,进两年实际已超过0.5。
这一数据充分反映了我国个人收入差距已严重趋于两极化。
[1]现阶段我国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改革开放后,我国把战略重点放在了发展工业上。
工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工业化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城镇的发展建设上,从而促进了城镇经济的高速发展。
而生存在农村的人口,主要靠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来维持生计。
然而,由于农业生产的次要地位,有关部门对农业生产的不够重视,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使农业生产效率普遍偏低,农产品价格增长缓慢,农村生存环境恶劣,市场信息不完善,已严重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再有许多农村青年劳动力常年在城镇务工,使农村丧失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农业生产难以维持.在城镇打工的农村劳动力,由于没有较高的学历和户籍优势,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远低于城镇人口.调查表明,截止2009年第二季度末,全国农村外出务工者达1。
5亿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者占15。
88%,参加医疗保险者占27。
5%,参加失业保险者占10。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分析【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居民收入也逐步提高,但居民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扩大。
本文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并提出了抑制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对策。
【关键词】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对策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整体状况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一个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状况的基尼系数急剧增长。
如表1所示,20世纪8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我国的基尼系数处在0.3以下,是一个收入分配比较公平的国家;到了80年代末期,基尼系数就已经超过了0.3;进入90年代,基尼系数更是急剧增长,并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
另外,据世界银行统计测算的结果显示:1987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3224,1992年就达到0.3772,1998年超过了国际警戒线的0.4达到0.4026。
(注:资料来源:(1)1995年以前数据来源:曾国安《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现状评价与调节政策选择》,载《经济评论》,2002年第5期;(2)1995—2000年数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国财政政策新思路》,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3)2001—2009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
)从表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反映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状况的基尼系数上升趋势十分明显。
虽然由于数据来源或测算方法的不同,基尼系数的测算结果也不太一样,但是大家测算的结论都显示,中国目前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相当大。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赵人伟教授将非法和非正常收入计算进收入内,得出1994年的全国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511。
清华大学李强教授在《2004中国改革论坛收入差距与公共政策分论坛》上判断,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已不低于0.5;据中国人民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调查,中国内地基尼系数已高达0.53或0.54;国家统计局承认的2004年、2005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6;2009年超过0.50。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及其原因分析摘要: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1990年之后,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收入分配状况恶化对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将会导致社会矛盾增加,影响经济发展。
本文试图探析这种差距及其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基尼系数收入差距分配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按劳分配制度,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收入分配格局呈现出严重的平均主义,因而收入差距很小。
在改革开放之后,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下来的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
随着我国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人们参加生产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目前,这已经成为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也是当前国内外人士所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经济与社会问题。
一、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1.收入分配差距的理论及测度方法(1)库兹涅兹的“倒U型曲线”理论。
在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兹主要基于美、英、德等国历史数据的分析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随着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经历了首先扩大而后逐渐缩小的趋势。
这意味着收入差距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倒u形曲线关系,该曲线被称为“库兹涅兹曲线”。
(2)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提出了基尼系数及计算基尼系数的方法。
基尼系数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以表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程度的大小。
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越大,反之越小。
一般而言,基尼系数在0.2以下就被认为是绝对平均,0.2~0 3之间被认为是比较平均,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0.4~0.5表示差距较大,0.5以上就被认为差距悬殊。
国际上通行的是把0.4当作市场经济国家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指标。
2.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表现(1)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总体状况。
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f03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9-006-01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同时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却日益严重,这将对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本文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入手分析了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措施。
关键词收入分配收入差距市场化改革一、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总体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增长。
2008年人均gdp为2269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780.76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4760.62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但是,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却不断扩大。
从有关数据来看,我国基尼系数1999年为0.397,2002年为0.46,2005年为0.47,2008年为0.478。
上述资料表明,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收入差距警戒线,并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乡之间收入差距问题。
(1)城乡收入差距问题。
从城乡居民收入来看,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1.8—3.4倍之间。
(2)城镇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镇内部的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16上升到2008年的0.338,从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来看,仍处于国际公认的合理范围之内。
而我国农村内部的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21上升到2008年的0.378,这说明我国城镇和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都在扩大。
2.地区之间收入差距问题。
我国各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但是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却不断扩大。
2005年,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又扩大为13375元、8809元、8783元,东部分别是中部、西部地区的1.518倍、1.523倍[1]。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成因探讨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国所有制结构演变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拉大了居民收入差距,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不同所有制企业分配体制的差别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所有制结构演变对居民就业和财产性收入产生重要影响,是造成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
试图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以我国所有制结构演变为视角来探讨其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便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标签:收入分配;收入差距;所有制结构;演变1我国所有制结构演变过程中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状况1978年以来,在我们对所有制理论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其显著特征是国有经济的比重逐步下降,非国有经济比重持续上升。
特别是1992年以来,在我国各所有制经济绝对规模均有所增长的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公有经济在其主体地位仍未改变的前提下比重逐年下降。
不同所有制经济相互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也有一定发展。
在我国所有制结构演变的过程中,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2001年突破历史最高点,收入比扩大至2.90:1,2002年又继续扩大到3.11:1,2003年更是扩大到3.23:1。
亚洲开发银行的数据显示,2004年和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分别为3.21:1和3.22:1。
2006年扩大到3.28:1。
2007年,虽然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为9.5%,达到进入21世纪以来的最高值,但是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进一步增加到3.33:1。
这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相对差距仍在不断扩大。
另外据统计,当前我国有城镇户口的居民占全国人口比重为26.8%,其收入却占去全国收入的一半以上。
由此可见,我国目前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明显在向城市偏斜,发展趋势是有利于城市居民而不利于农村居民,城市人口占有的收入份额越来越多,而农民占有的收入份额却不断变小,从而使20世纪90年代以后城乡居民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日趋严重。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无论在城乡居民之间、城镇居民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地区之间都存在收入差距。
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将影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研究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了差距形成的原因、提出调节收入差距的对策。
[关键词] 收入分配;收入差距;对策AbstractSince the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The gap between our country resident income and distribution expands graduany while the economy increases in high speed.The gap of income exist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the city and town dwell,industries and areas.The problem about the gap of resident income has already become one of the hot spot problems that the general public shows solicitude for.A big gap between resident incomes will affect our country to structure harmonious society of socialism.So,The paper study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gap of Our country resident income,analyze the reasons of the formation of gap,and bring forward the gap adjusting.Key Words:Income distribution;Income gap;Countermeasure.引言收入分配问题既是经济理论研究中的重大难题,始终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无论在城乡居民之间、城镇居民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地区之间都存在收入差距。
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将影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研究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了差距形成的原因、提出调节收入差距的对策。
[关键词] 收入分配;收入差距;对策
引言
收入分配问题既是经济理论研究中的重大难题,始终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日益显现出来,城乡居民之间、城镇居民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都不断拉大,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
1现状分析[1-3]
1.1收入分配差距的衡量
考察和分析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常用的衡量指标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超过0.6表明收入分配出现两极分化。
国际上公认0.4为收入差距的警戒线,超过这一警戒线将引起一系列的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甚至引起社会动荡。
1.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经历了由迅速缩小到逐渐扩大,由扩大到逐渐缩小,再由逐渐缩小到加速扩大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是2.57:l,从1984年开始,改革的中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超过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到2005年,城乡屠民收入比为3.22:1。
1.3城镇居民内部差距不断扩大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
1978年,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15,现在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4。
1.4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东中西地区间的收入差距难在不断拉大,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最高的是上海、北京,收入最低的山西、河南。
收入最高省份与最低省之间的收入比为2.39:l。
从农村居民收入来看,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更大。
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2.原因分析[4-6]
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主要包括制度变革、政策因素等方面。
2.1制度变革导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2.1.1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在不断上升,非公有制企业劳动者工资收入是按劳动力价格来获取的,个体与私营企业内部分配机制是以效率为主,非国有经济以效率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收入分配不平均高于国有部门,对经济高速增长中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2.1.2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最直接的影响。
随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收入差距的扩大。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