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督教的起源与西方宪政思想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论基督教文化对欧美宪政精神的影响摘要: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历史悠久、影响巨大,渗透到欧美等国家思想、政治、文化、经济等方方面面。
基督教文化总体上是一种罪感文化,在文化心理中植入了幽暗意识与人性的凄惨。
这种文化心态严重影响了以宪法为前提、以限制政府权力为核心、以人权保障为根本目的的欧美宪政精神,并使其刻意回避创建理想社会的问答。
此外,基督教文化关于“情”的伦理——人的自爱与博爱对欧美宪政制度变迁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直接表现就是:作为“动态宪法”的行政法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基督教文化;宪政精神;制度变迁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一词的内涵,在我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指基督教从他诞生以来,所有各教派的总称;后者指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以后,摆脱罗马教廷管辖的新兴各教派,实际上是“基督新教”,简称新教。
本文牵涉到与天主教、东正教的共同文化背景,所以用的是广义的“基督教”的概念。
另外,本文只是从学术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并不代表基督教的观点。
一、基督教文化的基本要义基督教的教义取源于《圣经》。
虽各宗派说法不一,但基本教义大致相同,主要可归纳为下述四个方面:其一,“创世说”。
《旧约•创世纪》说,神用五天时间造出了自然界万物,第六天造人,第七天歇息。
神创论是基督教重要教义之一。
其二,“原罪说”。
基督教经典称,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由于受蛇的诱惑,吃了禁果,违犯了上帝的禁令,被逐出伊甸园。
从此,人类世世代代都有了罪。
所以,人在尘世的最高职责就是向上帝赎罪。
其三,救赎说。
基督教认为,整个人类都具有与生俱来的“原罪”,是无法自救的。
“人只有信耶稣基督,才能免去一切罪。
”其四,天堂地狱说。
基督教认为,现实物质世界是有罪的,也是有限的,世界末日迟早会到来。
人的灵魂则要永存。
人死后其灵魂将根据生前是否信耶稣决定上天堂或下地狱。
总的结果是导致一种罪感文化,在文化心理中植入了幽暗意识与人性的凄惨。
浅议教会法的影响———宗教与法律孕育出的宪政明珠张笑笑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上海201620【摘要】在西方世界的历史文化中,法律的发展总是与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不仅仅在法律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更是在经济、文化、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都为其打上了其深深的烙印。
而由基督教产生的教会法,同罗马法、日耳曼法并称为欧洲中世界三大法律制度,在整个世界的法律制度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法律观点上,教会法为“法律至上”理念奠定了基础;在法律制度上,其宪政制度、刑事制度、婚姻家庭制度以及诉讼制度都能在当代社会中找到教会法的影子。
本文从教会法的产生开始讲起,通过叙述教会法的发展历程与教会法的特点来凸显教会法对西方法律制度与法律思想上各方面的深刻影响。
另外,在西方普遍流行并被各国家争相效仿的宪政制度上,本文以宪政的几个基本要素为切入点阐述了教会法孕育“ 法治”的观点以及形成宪政雏形的过程。
【关键词】中世纪;基督教;教会;教会法;宪政制度一、教会与教会法(一)教会的概述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并壮大起来,伴随着基督教的发展,一个统一而有力的组织逐渐形成,即教会。
与以皇权为政治社会生活中心的古代东方不同,在漫长的中世纪欧洲,教会是整个西方世界秩序的形成与发展的核心,神学是解释一切自然社会现象的首要工具。
当时的知识体系与道德准则,皆由基督教的信仰、教义蔓生而来,罗马教会控制科学与教育,并对事物作以最为权威的解释。
罗马教会的势力与控制范围不仅限于宗教方面,更是涉及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中世纪欧洲的历史同样也是中世纪教会的历史。
(二)教会法1.教会法的起源、发展与衰落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古罗马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
最初基督教由于宣扬人人平等、讽刺为富不仁的现象,受到了罗马统治阶级的反对与长期迫害。
直到公元2世纪,教会的领导权逐渐被一些新晋贵族与富商掌握,基督教逐渐得以被扶持与利用。
随着基督教教会成员的增多与教会实力的壮大,教会所涉及的事务的逐渐增多,教会的世俗性也日益显著。
宪政发展的宗教溯源(天津师范大学宪法与行政法专业王涛07224014)【摘要】宪政观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完善的,我们现在所称的“宪政”观念,萌芽于古希腊罗马的古代自然法,成长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自然法,成熟于近代的古典自然法并历经资本主义革命不断完善至今。
在宪政观的发展过程中宗教的作用不可磨灭,甚至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宪政观的发展脉络为基础,侧重把宗教与宪政观的互动和相互促进发展为核心加以论述。
【关键词】宪政观宗教自然法理性前言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强调发展着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把经济的发展放在了首位,相应的在社会上也普遍产生了一股盲目追求物质财富的风气,在社会的一些角落里甚至产生了为了物质财富的增加而泯灭人性的事件,在社会这个都市丛林中,人人开始自危起来。
另一方面,社会的精神文明领域却出现了畸形发展的倾向,精神文明缺乏应有的重视,甚至为了物质文明的发展而服务或开道的情形,特别是人性的尊严与正义的价值长时期被淹没,渐渐的人们开始意识到宗教的意义所在。
所谓“国家,国家!得(物质富裕)也国家;失(精神虚无)也国家”矣。
1人性的价值被淹没,生活成了追求金钱的场所,人们开始思索法律可否在规范手段上有所转变,而法学界也在探讨着能否在理论上有所突破,以期为法学与宗教学的结合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空,共创新高,也就成为耐人寻味的话题。
2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意识到宗教的作用和力量,特别是在一些法治发展比较好的各国,已经开始将宗教权列入到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中,作为宪法上所保障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台湾成功大学法学院的宪法学学者许育典认为,广义的“文化基本权”实际上包含了教育基本权、学术自由、艺术自由与宗教自由等与文化有关的基本权。
3很显然,宗教权应当名列其间。
尽管如此,将宗教问题看成世界各国比较复杂的问题,并不为过;毕竟,宗教牵涉个人内心,因而有时连拥有宗教信仰的个人自己都无法掌握、无法说出所以然。
基督教传统下的西方法治探讨拟从宗教与法律的关系入手,主要谈及基督教文化对西方法治形成的促进作用。
从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以后,宽容、自由的理念弥散于基督教教义当中,这些都对后世美国的宪政起了很重要的思想指导作用。
事实上,美国《独立宣言》上所提到的造物主(creator)就是基督教中关于自然正义的化身。
由此可见,基督教对后世的法律生活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标签:信仰;基督教;自由1 从宗教仪式中看宗教与法律的关系在西方的法律文化中,对之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宗教仪式了,在西方的法律传统中,宗教在法律中占有重要地位,法律带有宗教崇拜的色彩,而宗教从直观上看就是宗教仪式,宗教仪式是构建宗教信仰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同样,法律的权威也体现在法律的某种仪式上,可以说不论古代的法还是现在的法,在立法、执法、司法的过程中无不显露出仪式的轨迹,从近年的司法改革中,我们看到法院在审判仪式上的变化,从过去的军装,大沿帽到法官袍、法槌的演变,使我们能感觉到的是我国的法律文化正与世界尤其是西方接轨,作为西方正义象征的女神的眼睛是被蒙着的,意即进入法律程序中的裁判者的身份不同于他在社会中的角色,法律的权威来源于它的正义性,美国法学家博登默说: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应该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得以实现,正是这种仪式化的法律才增强了人们对法律权威的信服,中世纪神学的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认为:法律是否有效,取决于它的正义性。
2 基督教平等思想对西方法治的影响构成近代西方法治思想的重要基础之一——平等,来自于基督教经典著作《圣经》里的上帝造人之说,翻开旧约圣经的第一页就可以看到上帝在造人之时并没有将人分成三六九等,在《创世纪》中上帝在每六日将人造出,每七日便安息了,从此就有了人类,在教会中基督徒也以弟兄姊妹互相称呼,因为他们在天父那里是平等的,《圣经》中的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以及众生平等的观念直接影响了美国的宪政思想。
如洛克认为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利是造物主赋予人们的不可让与的自然权利,而《独立宣言》写道:“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人人都享有上帝赋予的某些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论西方宪政思想的历史基础——王权、宗教和封建制度尽管当今世界仍有不少国家尚未真正实行宪政,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宪政如今已成为人类社会基本的政治伦理,是一个政权存在的合法性基础。
今天,即使是彻头彻尾的专制独裁国家,也不得不披上宪政的外衣——颁布一部宪法——以示自己政权的合法性。
另一方面,由于宪政制度下人的自由度提高、人的创造性得到极大发挥,所以宪政制度完善的国家大多也是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的国家,这已被当今世界的现实所证明——我们看到现在的发达国家绝大多数都是实行宪政的国家,而在这些国家中,绝大多数又都是西方国家——我们都知道西方是宪政思想的发源地。
所以,为何宪政思想会起源于西方,或者说历史上有哪些因素对西方宪政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起着至重要作用?对这一问题的阐述不仅有助于我们清醒的认识宪政的内在逻辑和作用机制,而且有助于我们的宪政实践。
现今的宪政理论来自于西方,但关于宪政的准确定义各家说法有所不同①。
不过,一般认为西方的宪政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限权,即限制公权力;二是保障,即保障人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并通过宪法和法治的方式实施这样的政治制度。
在此基础上他们认为宪政包含如下诸要素:一是民主,即人民主权,国家的一切权力均来自人民的授予;二是法治,任何人或组织都不得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三是制衡,即通过权力制约权力来达到权力的平衡;四是人权,个人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
那么西方历史上是什么促成了这些思想的产生呢?我认为有以下诸因素:一、王权因素。
在西方宪政思想的起源地欧洲,王权一直是有限的,这是西方宪政思想产生的最重要的历史原因。
正是王权有限,民权才有生长的可能。
当然,这里所说的王权有限是相对于东方的专制王权而言的。
在中国,“普天之下,莫非为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皇帝个人乾纲独断,“中外之财,皆陛下府库”,甚至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权之外既无①比如有人认为只要宪法得到严格的遵守就是宪政,童之伟教授的“社会主义宪政”论是为代表,而更多人认为除了宪法被严格遵守外,宪法本身还应包含有权力制衡(三权分立)、民主政治,法治国家、权力保障这些内容,缺乏这些要素的宪法本身就是不符合宪政精神的。
基督教从诞生那天起,就不断与世俗政治争夺权力。
在历史上,基督教最大的理想就是建立纯粹的基督教国家,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虽然在欧洲启蒙运动以后,政教合一的政治倾向终于被否定,但是,在此之后,西方基督教依然时常把自己的手伸向世俗政治领域。
基督教原先只是一个民间宗教,自从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之后,它与世俗政治便有了密切的关系,并企图取代世俗政权。
最典型的就是十字军东征。
这场长达200年的战争,就是教会为了获得超越世俗政治的权利而发动的。
罗马教会煽动起欧洲基督徒的军事狂热和财富狂热,越过欧洲世俗君主的权利,直接号召和指挥基层的信徒,导致世俗权力的下降,导致教会权利的提高。
十字军战争造成几个后果,一是罗马教会为了获得的最高宗教权威,与自家兄弟“东正教”自相残杀,造成对东正教的掠夺与破坏,伤口至今都没有愈合。
欧洲对待俄罗斯长期的怀疑和敌对,背后就是罗马教会与东正教的历史仇恨。
二是,被罗马教会煽动起来的宗教狂热,导致对欧洲内部一部分人的残酷镇压,例如针对法国阿比尔派的圣战,历时20年,杀人无数。
三是,为了巩固罗马教会的独裁地位,设立宗教裁判所对于各种异端思想的镇压,例如对欧洲“女巫”疯狂的猎杀,对于科学家布鲁诺的火刑等。
四是,基于“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教会目标,对于犹太人实行严厉的种族歧视,包括强迫犹太人改变信仰,或强迫犹太人佩戴醒目的识别标志,最终发展成为希特勒的集中营。
五是与伊斯兰教的长期对立。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罗马教会想获得超越世俗权力的绝对权力。
除此之外,个人崇拜、书报检查、思想警察、游行批斗等独裁方式和群众运动的源头,都是欧洲宗教。
罗马教会的权利有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传教范围的扩张,于是,欧洲历史上的领土扩张和殖民扩张,都与罗马教会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美洲,传教士参与对土著人的屠杀,比比皆是,瓜分殖民地也是教会直接参与的,此处不用多说。
欧洲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奴隶制,与罗马教会也脱不开干系。
论基督教幽暗意识对宪政权力限制的影响摘要宪政制度是近现代政治发展的产物,也是迄今为止人类政治文明最重要的成果,其产生于基督教文化息息相关。
权利限制是宪政制度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这一价值的产生来自基督教文化中幽暗意识。
基于基督教对人性二元认识的幽暗意识,西方社会发展出了制度理性的现代国家宪政制度。
关键词幽暗意识权利限制制度理性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4-138-02现代国家宪政制度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趋完善,成为当今世界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受认同、最受欢迎和应用最广的现代国家制度,建立并完善现在国家宪政制度是各国的普遍追求。
宪政制度之所以为人类共同认可、接受以及推广,是因为它解决了一个自人类社会产生政治以来一直困扰着的一个问题——驯服统治者。
驯服统治者,人类的政治走向了温和、共和,不再是暴力与反暴力、屈服与征服的野蛮状态,统治者不再是一切事物的决断者,社会结构、经济活动、利益分配良性进行。
限制公权、保障私权即权利限制观念形成了宪政制度理性的核心。
本文选取一个独特的视角,试图从基督教罪恶文化中的幽暗意识角度来探析其对宪政制度影响。
基督教文化底蕴深厚,影响社会深刻而广泛,原罪说是基督教文化价值体系的基石。
基督教中德政治逻辑、政治思维、政治观念是研究西方政治、探究宪政发展不可饶过的议题。
从基督教文化中探讨宪政的渊源,是当代东西方政治哲学研究、政治历史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
弗里德里希认为,宪政的起源来源于基督教精神,权利限制的宗教基础是基督教精神文化,宪政“根植于西方基督教的信仰体系及其表述世俗秩序意义的政治思想中”,宪政论的价值和特征是基督教文化内涵的现实表现。
宪政论中的权利限制价值追求,一般认为其来源于原罪说即罪恶感文化。
韩大元认为:“罪恶感文化孕育了西方宪政的精神。
”罪恶感文化中包含着幽暗意识,这是一种对人性的二元认识论,经过各个政治思想家、宗教哲学家的推演和嬗变,成为现代政治哲学、政治伦理里面对人性工于私利、权力施恶的认识观念,并促成了政治中对权力限制的制度理性。
影响西方宪政意识形成的因素及其对当今社会的作用的论文影响西方宪政意识形成的因素及其对当今社会的作用的论文一、总述“宪政是指一种使政治运作法律化的理念或理想状态,它要求政府所有权利的行使都被纳入宪法的轨道并受宪法的制约。
”而宪政意识则是在宪政形成之前或行程中所萌生的一种关于宪政的启蒙思想。
在宪政未完全确立之前,宪政意识己经存在并且始终影响着宪政的发展历程,而一个国家宪政意识的形成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首先,物质决定意识,经济的发展对宪政意识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其次,政治对意识形态也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中世纪的西方,基督教神权以及权利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宪政意识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力:再次,文化对思想有着重要影响,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深刻的影响着一国的宪政意识发展:最后,社会剧变往往是一些重大思想意识形成的导火线,因此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运动也对西方宪政意识的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
二、西方宪政意识形成的几个因素(一)市场经济“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经济基础上,宪法、宪政不可能产生。
在这种经济基础上,盛行的是等级特权观念、集权人治思想,对各种社会关系的调整主要依靠严刑峻法。
道德礼教、宗法关系、习惯传统、宗教戒律等”。
因此我们不妨大胆假设,只有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才能滋生自由、平等理念和限制政治权利的精神,才会由此产生宪政意识乃至宪政。
市场经济是一种权力经济,一种契约经济,一种竞争经济,权利的确立和保障离不开法律,契约的本身具有法律效力,也需要法律加以确认和保障,而法律也是对市场主体自由平等竞争的保障。
而这三个特性都需要从法律的角度对市场经济进行保护和制约。
因此,市场经济的产生催生了宪政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它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宪政意识的发展。
而这也恰巧解释了为什么早在1066年英国就出现了最早的宪政意识,因为在那时的英国出现了交换通畅的市场经济。
(二)宗教“任何宗教都不会产生宪政意识,基督教也不例外。
”那为什么说西方的宪政意识形成与宗教有关呢,那是因为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西方的宪政意识就是在与基督教神权的斗争中转型的。
基督教与西方法律思想的探讨作为共同调整人类社会的规范,西方法律思想与基督教存在着千丝万缕、多个向度的联系。
从目的指向来看,西方法律与基督教都关心人类生存的方式与意义;从仪式和制度角度来看,西方法律中的许多仪式和制度都发源于基督教的教义和规范;从西方法治建设的演进历程来看,西方法治的形成得益于人们从内心真正信仰基督教权威与规范的传统。
一、基督教与西方法律思想渊源相依西方文明源于地中海,早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年的希伯莱时代, 法律与宗教原本是不分你我的。
希伯来族首领摩西对以色列人所做的关于审判正义性的启示,直接来自于上帝耶和华的教诲。
他所颁布的摩西五经中曾明确记载, 上帝的戒命, 即人间的法律。
《摩西十诫》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二部成文法律,体现了平等的“人神契约”精神:谁要毁约,谁就会受到上帝的惩罚。
公元元年左右的前罗马帝国时代的法律则根本禁止对基督教的崇拜,教会是非法的。
但由此也产生了基督教法学的第一条原则: 不合作原则——与基督教信仰冲突的法律在良心上没有拘束力。
基督教时代是以主张有反抗同上帝意志相悖的法律的道德权利开始的。
而这一原则后来也成为近代宪法的言论自由权利的一种渊源。
到公元4世纪, 后罗马帝国的皇帝们皈依了基督教, 教会开始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发挥影响力, 拜占庭的罗马皇帝把修订法律以使人性升华,看作是他作為基督徒的职责。
到了中世纪时期,基督教二元主义观流行,国家控制了世俗领域,教会控制了精神领域,政权和教权交织, 极大的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方向,重新塑造了西方法律思想的精神和性格。
在基督教统治的一千多年中, 这一系列的二元裂变是西方社会冲突与秩序、罪恶与圣洁、思辨的理性和创造性激情的根源。
可以说, 最先使西方人懂得法律制度的, 正是基督教及其教会法。
特别是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新教, 有力地推动了近代西方法律的发展。
包括某些法律原则, 最早也渊源于教会法和宗教信条。
基督教教义中关于人和人之间、人和神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定和思想,成为了近代西方财产权和契约权中个人意志神圣思想的核心,是西方法律思想的渊源和依据。
人文高地 Cultural Highlands浅析基督教教义与西方宪政主义骆鸿儒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 100000摘要:基督教文明对西方世界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基督教教义中的蕴含的一些观念如原罪观、契约观、平等观、自由观等,对 西方社会的政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应该说诞生于西方的宪政主义制度同样是在基督教文化和教义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关键词:基督教教义;宪政主义;西方社会基督教是一种信仰神的宗教,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目 前在全球拥有 20 多亿信徒,是世界第一大宗教。
基督教对西方 国家乃至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要了解 西方社会,离开了基督教文化是无从谈起的。
本文将简析西方社 会近代以来诞生的宪政主义,并力图探究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同西 方宪政主义之间的关联性。
一、宪政主义概说宪政是一种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它主张以宪法体系约束政 府权力并保障公民权利。
它以民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以个 人自由为目标、以分权制衡为手段。
宪政主义代表了西方政治文 明的最高成就,是现代资本主义政治架构的根本原则。
宪政主义重视法治,要求宪法和法律的至高无上性,即政治运作的法治化,目的在于防止权力滥用。
宪政往往通过分权制衡来防范政府权力的滥用,维护公民权利,并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
在宪政国家,政府和公民的行为都是有边界的,不能互相僭越, 既防止了政府滥用权力导致的暴政,又防止盲目民主导致的暴民 政治。
任何一种理论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根基。
宪政主义就是根源于基督教文化和自然法传统。
作为长期影响西方社会的宗教 传统,基督教文化对宪政主义的兴起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二、基督教教义与宪政精神1、原罪学说与人性的复杂基督教教义为宪政提供了神学的理论支撑。
基督教认为上帝 创造了宇宙万物,而人类是最特殊的作品,因为人类是按照上帝 自身的形象创造的。
但是人并非十全十美,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 因没能经受住试探,偷吃禁果而堕落,犯下了原罪。
5简答简述西方政治思想史基本线索:1、西方政治思想史纵向经历自然政治观(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神人分治的二元格局,探索宇宙、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政治秩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基督教神学政治观(西方中世纪,产生于罗马后期的基督教神学到中世纪发展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基督教的经典、信条成为人们观察政治思想的依据,维护教权、俗权的思想都从《圣经》中寻找依据)、3、权利政治观(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从15、16世纪开始,形成于17、18世纪,一直发展到现在。
人天生平等,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权利。
人们为维护这种个人的权利,才组成政治社会,建立公共权力和政治秩序。
政治社会与公共权力的目的是维护和促进个人的权利。
经历了应然、实然、将然三个阶段。
简述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1、了解完整的人类历史2、认识真实的西方社会3、增强政治的分析能力4、掌握先进的思维方式5、提高现代的公民意识6、理解当代的XX进程(1、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开放性和超越性;(2、有利于丰富政治知识(3、有助于提高政治智慧和政治思维能力(4、有助于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防X西方糟粕思想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的特点1、批评雅典XX制,2、知识即美德,推崇人的理性思辨能力,主X公民过理性的生活,追求至善;3、由掌握知识的贤人管理国家,因为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或艺术简述柏拉图理想国的特征:1、理想国家与现实城邦对立;2、城邦合乎正义(个人服从城邦,城邦严格等级);3、整体主义传统(整体为目的、个人为工具,个人消溶于整体之中,城邦的利益高于一切);4、哲学家治国(一元取代多元的取向、将社会进步投注于伟大人格、反XX的极权的);5、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每个人依据质地说划分等级(金、银、铜、铁),然后进行社会分工;6、理想城邦的政治制度是国家强盛、社会和谐、道德优良,废除私有财产和家庭、实行公有;7、倡行教育(体现文化专制主义精神)、净化城邦文化;8、重人治,轻法治。
西方宪政民主理论来源探析3陈德顺内容提要:西方宪政民主的理论来源从总体上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督教文化,二是近代自然法学派的权利政治观。
具体而言,则包括四个方面:源自基督教罪感文化的人性幽暗意识,基督教二元政治观,自然法学说和契约论思想。
由基督教的罪感文化和人性幽暗意识衍生出了权力悲观主义和制度设防理念;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作为一种政治文化基因经过多次嬗变导出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社会与国家的二元界分;自然法学说蕴含着自然权利的思想,并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评判现实政治法律制度正当性的正义体系;契约论则满足了人们关于政府来源合法性的道德追问,提出了国家产生于契约,政府权力应当分立并相互制约的思想。
通过梳理上述四个要素与宪政民主的关系,意在说明,西方宪政民主是建立在西方特殊的政治文化基础上的一种政治文明。
关键词:人性幽暗意识;二元政治观;自然法学说;契约论思想;理论来源关于西方宪政民主的理论来源或理论前提的问题,学界向来存在不同的看法。
有的学者主张两个来源说,即把近代启蒙思想家的自然法和契约论思想视为宪政民主当然的理论前提。
而西方的宪政论者则更强调基督教文化是孕育现代宪政民主的文化母体。
上述看法其实是从不同的视角揭示了宪政民主的某个方面的渊源,要完整解析西方宪政民主价值诉求,宪政民主构建的正当性,以及宪政民主的政治文化背景,就有必要对影响宪政民主产生的各种理论学说进行全面梳理。
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西方宪政民主的思想理论前提,并以此为基础,剖析西方宪政民主的实质。
一、罪感文化与制度设防基督教文化被誉为西方立宪主义的政治文化母体。
近年来国内外政治学者围绕宪政民主与基督教文化相互关系的探讨日渐趋热,且也有不少成果问世。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学者弗里德里希。
J.弗里德里希在分析宪政论的起源时,认为“它根植于西方基督教的信仰体系及其表述世俗秩序意义的政治思想中。
”①西方宪政的价值与特点主要反映了基督教文化,“西方的宪政论是基督教文化的一部分”。
三、政教二元体系对近代宪政的影响
(一)基督教统治地位的确立
公元313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发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
地位,“我们看到不应该谴责信仰自由,每个人按照他的想法和目的,按每个人
的自由选择去关心宗教事项。
”?从此,基督教开始与世俗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基督教成为国家统治的工具,也利用国家的权威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起初,各
地教会的组织形式比较简单,由教徒推选主教和教会职员,地位平等,各自管辖。
到公元273年,奥里略皇帝下诏,令各地主教必须取得罗马主教的承认方能管理
教会,取得教会财产。
后来罗马主教发展为教阜,基督教等级分明、结构严密的
组织体系逐渐成型。
这里包含着这样的一种宪政思想:“既然罗马教皇和罗马教廷并非一开始就存在,那么它现在就无存在的必要,没有教呈和教廷一样不妨碍
信仰上帝;既然主教都是选举产生的,那么人间的统治者当然应该通过选举而产生。
”?这种观念对后来的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Simply Talks about the Morality of Constitutionalism and the Resource of Christianity 作者: 朱云飞
作者机构: 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合肥230039
出版物刊名: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页码: 19-21页
主题词: 宪政 内在道德 基督教
摘要:完政具有它的道德之维,建立在一定的道德基础之上,对人性的不完善性假定是宪政的伦理预设.同时,宪政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内涵,即宪政有"宪德",主要包括关于宪法与公民、政府与人权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原则.这些原则属于判断宪政自身合法性的依据,在西方历史上与基督教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基督教给西方宪政提供了许多基础性的思想资源.。
论基督教的起源与西方宪政思想的关系【摘要】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的犹太人部落,但是它的影响却超越了地域和人种的差别,现代政治文明的宪政思想起源于西欧,而西欧又是基督教传承的地方。
不可否认,基督教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到每一个西方人的思想文化之中。
本文详细叙述了基督教的起源以及对西方人潜意识观念的影响。
阐述了基督教对西方宪政发展的做出的突出贡献。
【关键词】基督教;西方人;宪政思想
一、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对西方人观念的深刻影响(一)犹太教的契约理念与忠诚
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的犹太部落的犹太教,是从犹太教的反对派中产生!基督教经典著作圣经包括《旧约》,《新约》。
公元前4000年的巴勒斯坦兴起了以色列——犹太民族。
后来,在民族领袖的领导下在耶路撒冷建立了以色列——犹太的统一王国,但是这个民族很快就被巴比伦王国所攻破,大部分首都居民被流放到海外。
直到在埃及他们第一个民族英雄摩西,带领着全民族人从埃及的依附者中脱身,在逃出埃及到达红海边上,即西奈半岛时,红海挡住了他们回家的路,眼看着后面的追兵即将追上他们,他们面临着被再次奴役的地位。
这时候上帝出现了,上帝告诉摩西,帮助你们逃离,你们必须答应我的十个要求!摩西就和上帝签订了一个契约《摩西十戒》,然后红海海面就出现了一条道路,犹太先祖顺利
的走了过去,当埃及追兵追至红海海岸时,红海挡住了他们的去路,犹太先祖重获自由,摩西带领犹太人先祖在西奈山上向上帝保证犹太民族要终生遵守契约!
这就是后来西方人对契约观念特别重视的原因,在基督教徒眼中,遵守契约就是守护生命,捍卫自由,这也是犹太民族做生意发大财的根本!这一思想后来奠定了西方大部分人的契约观念!这也是基督教中忠诚信仰(圣经就是契约)即获救的渊源。
(二)基督教的起源是从犹太教的反对派开始的
犹太民族回到巴勒斯坦之后,开始了复国运动,但是他们崇尚暴力,希望用暴力复国!于是,在犹太人中传布着一种弥赛亚的预言,犹太人中将要出英雄的民族救主,实现“上帝的国”,压迫以色列的人都被毁灭,世界各处都会有蜜、奶、酒像水一样流的丰饶境况。
基督这个字,就是希腊语中的弥赛亚,其领袖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三天以后,在上帝的帮助下,耶稣复活,犹太民族再次获救!起义的余党(即十二门徒)还在,他们继续宣传起义的纲领,继续宣传起义,宣传斗争,号召斗争,但是面对罗马帝国,暴力革命那是以卵击石。
运动需要坚持,需要召募皈依者,就要宣扬爱。
宣扬上帝爱一切人,一切信仰者皆平等,其矛头也针对犹太教。
不久,起义纲领中的反罗马成分全被抹掉,亦即政治成分全被抹掉,只剩下反犹太教的宗教成分。
“破中有立”,一个新的教义系统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基督教。
由于基督教的具有宗教的性质,而且基督徒对上帝的崇拜达到了狂热的境界。
随后,基督教被罗马宣布为国教,而且宗教领袖利用信仰者的忠诚,将欧洲带进了黑暗的中世纪,直到文艺复兴,狂热的宗教思想才被理性主义所稀释。
二、西方宪政思想与基督教的关系(一)宪政思想的确立过程
从基督教的起源可以看出,西方人对上帝很崇敬而对王权持有戒心,这并关乎信仰。
随着经济的发展,王权不断的扩张,在基督徒眼中王权并非神圣不可侵犯。
在宗教意识很浓,王权不是很强大的情况下,西方人做出了走向宪政的第一步!公元1125年,英王约翰就被迫签订了《大宪章》,到1689年,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再到1787年美国宪法的颁布,在基督教国家初步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宪政制度!有人说并非所有的宪政国家是都信奉基督教,但是所有基督教国家都是宪政国家!
宪政思想包括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人权等,实现人权,就首先要保障自由,保障自由的途径就是要建立有限政府,建立有限的政府就要实现三权分立原则!在建立宪政制度的道路上,西方经历了以洛克,孟德斯鸠,杰斐逊和汉密尔顿等为代表自然法思想,使其确立了西方的宪政制度,也确立了现代的政治文明。
不可否认的是,基督教徒们视乎找到了犹太先祖们建立“上帝的国”的道路,也就是他们理想中“压迫以色列的人都被毁灭,世界各处都会有蜜、奶、酒像水一样流的丰饶境况。
”这也就是为什么基督教即使在现
代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西方人依旧要对上帝做“没用的忏悔”,总统就职要“向圣经宣誓”的原因。
(二)西方自然法思想在基督教中的体现
自由应该是每个民族都应该崇尚的东西,在基督教的起源来看,犹太先祖在艰难的建立了以色列-犹太民族以后国家就被侵略了,而且侵略者将他们赶出了家园,他们被当做奴隶流放到各地。
可以说失去自由的人更加明白自由的可贵,而且犹太先祖们一直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犹太先祖摩西在西奈山上承诺,犹太民族要终生遵守上帝的《旧约》,以感激上帝为其换来的生命和自由!基督教的教义:信仰者一律平等的获得上帝的爱和宽容!民主即由人民有权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
民主的最大原则是主权在民原则。
即权力是属于人民的;权力的运用是为了保障和促进人民的利益。
如果权力的运用不是为了实现这一根本目的,相反是损害了人民的利益,人民就有权取消这样的权力。
民主应该是在宗教改革中得以体现,宗教改革就是确立了信徒独立的权利,而不是被束缚在教会的枷锁上,总是说民主的前提是实现和保证个人的独立,参与决策,并遵照法定程序进行,这些都是源于基督教的新思想。
最后谈人权,基督教认为,信徒是上帝的选民,每个人一旦出生,上帝就赋予以做人的基本权利,即称天赋人权。
人权的主要内容是自由权和平等权。
自由包括思想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等。
平等即指任何社会成员在人格尊严和法律地位上一律平等。
除了自由权和平等权外,人权还包括生存权、财产权等。
对契约的遵守,对法律的信仰是西方人的潜意思,这也是基督教的最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顾准.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m].第一章.贵州出版社,1997-07.
[2]卢梭.社会契约论[m].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10.
[3]邵银.法律信仰寻根[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