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格式:ppt
- 大小:5.43 MB
- 文档页数:33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案【内容主旨】受经济危机、二战、社会主义运动冲击,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内和国际分别采取凯恩斯主义和建立具有约束力的国际组织等方法,催生了经济宏观调控新秩序;20世纪的科技突破极大发展了生产力,推动了产业更新和社会结构多层次化的新局面;人民斗争和社会运动的此起彼伏,把“福利国家”和公民权利推向了新平衡。
变化中的资本主义不断为其社会发展释能,但仍无法根除其矛盾。
【教学目标】初步知道20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家宏观调控、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结构调整、福利国家改革与社会运动作用等方面的史实;大致能用文献、图表、图片等史料,结合具体时空条件对史事加以认识理解并作出基本解释;对任何国家、民族、文明都需要通过改革求变、不断创新来实现长远发展进步的启示略有感悟。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产生新变化的原因难点:如何全面辩证看待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出示《20世纪初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凡尔赛和约》图片与文字等,揭示资本主义在20世纪以来遭遇到了来自内外不同的挑战,亟待从困境中重新找到一条克服当下困境的道路。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前课、前单元,在历史照片、地图等多史料结合下对具体的时空情境加以认识,理解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一系列危机并导出本课。
环节一:出示《二战期间美国民政数据整理》、战后英法等国家经济部门国有化、制定经济计划等材料,揭示国家宏观调控对资本主义在困境中发展的意义。
当时提倡“无肉星期一”,即每周一这一天都不吃肉,以节省供给部队的肉类资源…糖类在1942年4月27日开始全国禁售,以一个人每周0.5磅的份额配给…在战时,美国司机必须证明自己对汽油的需求,并且不拥有超过5个轮胎以及有5个轮胎的设施(五个以上的轮胎将被充公)才能取得汽油配给。
……——根据美国二战时期民政数据整理——宋则行、樊亢主编《世界经济史》整理1946年法国成立计划总署,制订了第一个七年计划,重点发展煤、电、钢、水泥、运输、农机等6个基础部门,以此来刺激经济的恢复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说课逐字稿同学们,在开始讲课之前呢,我们先来看两张图片,这些是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这个杂志在2020念10月更名为“投票”。
我们生活的世界每时每刻都在改变,而从1923念至今创刊近百年来一直未变的杂志封面居然也在变。
文化反映时代特征,一本杂志、一些人物,也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历史。
二战后,在长期和平的大环境下,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重大的变化,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在不断改革和发展中去解决。
今天我们就通过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去学习20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
那么接下来请大家快速浏览教材相关子目,指出二十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引导或者请学生归纳回答出表现在五个方面:分别的体现出资本主义国家五个方面的新变化,分别是1、国家调控新手段、2、科学技术新发展就是生产力的发展,3、社会结构新变化4、社会福利新改革5、社会运动新进程。
我们本课呢就将从这五个方面来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展开学习,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本节课着重学习的就是第一个子目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两部分。
在正式开讲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两个概念,首先是自由主义经济,字面理解就是自主发展经济,市场调节,国家不干预经济。
但是我们说市场调节是具有盲目性和自发性的,拥有生产资料的是资本家,普通人只能参与生产,而参与生产的人付出的劳动比资本家付出的更多但是收获的却更少,就会造成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社会矛盾,自由放任的弊端。
所以这些资本家在利益的驱使下会看市场上什么盈利就多生产,但是资本家是少数的人更多的是普通人,普通人手里没有钱消费能力不足就会导致生产过剩从而引发经济危机,所以凯恩斯提出了宏观经济,就是国家通过经济、法律等政策来调节控制国家经济。
那么请大家看这几段材料,思考宏观调控为什么会成为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首要变化(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采用国家调控经济手段的背景)?(请学生起来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原因有三)一是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二是第二世界大战生死存亡教训;三是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把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视为头等大事,并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二战结束到70年代初“黄金时期”,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宏观调控2.70年代初,出现“滞胀”,对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二建立“福利国家”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内容:医疗、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作用:穷人受惠,对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弊端: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1.二战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2.第三产业的作用是第一二产业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又反过来以其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和农业,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3.新经济影响: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现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称为“新经济的胜利”概念: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内容: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及激光前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欧各国由于战争蹂躏而满目疮痍,面临着严峻的战后重建任务。
令人惊叹的是,战后仅仅十年左右的时间,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远远超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总结:1.二战末期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消除社会不公,实现社会平等,进行了政策调整,使“福利国家”制度发展起来2.第三产业的繁荣,提高了经济竞争力,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3.美国的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变化1.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特别是在北欧地区,福利制度非常完善3.第三产业蓬勃发展4.美国出现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高科技的发展和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了经济保障2.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稳定社会秩序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标要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备考指要】1.战后发达国家建立了较完善的福利制度,刺激了消费增长,缓和了社会矛盾。
我国要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加快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2.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自主学习】考点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开端——罗斯福新政(1)新政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
(2)新政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20世纪40年代中期~20世纪70年代①经济理论:________。
②经济政策:国家________经济,即实行国家对经济的________。
③作用:经济发展进入“________”。
(2)20世纪70年代以后①经济状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________与通货膨胀并存的“________”现象。
②经济政策:a.适当减少________对经济的________。
b.________与市场调节相结合,________与私有制并存的“________”。
考点2 建立“福利国家”1.“福利国家”制度含义:在“混合经济”下,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政策目标的总称。
2.“福利国家”的发展历程(1)二战结束后,________发展起来。
(2)20世纪六七年代,“福利国家”的发展________。
(3)七十年代以后,“福利国家”受挫但继续发展。
(4)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美、英、法等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________,缩小________。
3.对“福利国家”的认识(1)目的:为了缩小________,减少因贫困引发的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