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281.46 KB
- 文档页数:2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近年来养鸡业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了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给养鸡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复杂,临床症状多样,防治措施也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三个方面对蛋鸡脂肪肝综合征进行深入探讨。
一、病因分析1. 饲料成分不合理饲料成分不合理是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之一。
饲料中脂肪和糖类过多,蛋白质不足,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不均衡,导致蛋鸡机体内脂肪代谢异常,进而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2. 生产管理不当蛋鸡的生产管理不当也会导致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
养鸡环境潮湿,通风不良,饮水不洁净等因素都会影响蛋鸡的健康,使其易患脂肪肝。
3. 遗传因素蛋鸡脂肪肝综合征还存在一定的遗传因素。
部分品种的蛋鸡对脂肪肝的抵抗力较弱,易患该病。
4. 其他因素除了饲料成分不合理、生产管理不当、遗传因素外,蛋鸡脂肪肝综合征还与感染性疾病、药物滥用等因素有一定的关联。
二、临床症状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体重增长缓慢脂肪肝会影响蛋鸡的消化吸收功能,使得蛋鸡的体重增长速度明显变慢,身体呈现消瘦状态。
2. 产蛋性能下降患有脂肪肝的蛋鸡产蛋性能会明显下降,产蛋率降低,蛋壳质量下降,甚至出现蛋白质异常、蛋黄色素异常等情况。
3. 肝脏明显肿大脂肪肝会导致蛋鸡的肝脏肿大,可以通过观察鸡的体表,用手轻轻触摸鸡的腹部来感知肝脏的肿大情况。
4. 消化系统问题脂肪肝会影响蛋鸡的消化系统功能,导致蛋鸡出现消化不良、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
5. 其他症状脂肪肝还会引起蛋鸡的羽毛蓬松、动作迟缓、精神萎靡等症状。
三、防治措施1. 合理饲料搭配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保证蛋鸡获得均衡的营养,控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尽量使蛋鸡获得适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2. 规范生产管理加强蛋鸡的饮水管理,保证饮水的清洁卫生,保持环境干燥通风,避免因环境潮湿、氨气浓度过高等问题影响蛋鸡的健康。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摘要:蛋鸡脂肪肝综合征主要发生于产蛋鸡,特别是产蛋高峰期的笼养蛋鸡,它是一种复杂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对于蛋鸡养殖业而言,该病症是制约蛋鸡养殖业发展的瓶颈。
为此,文章主要对该病症产生的因素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并针对病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及防治措施,以此来提升农户养殖蛋鸡的经济效益,全面推动蛋鸡养殖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病因;防止措施前言: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简称FLS,全称为Fattyliversyndrome,它是蛋鸡养殖业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一种复杂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它主要在7-9月份炎热夏季多发,并主要发生于产蛋鸡,特别是产蛋高峰期的龙养鸡,该病症主要的特点是肝脏出现脂肪变性。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在中国各个地区均有发生,通常死亡率及发病率大约为5%,这将严重影响蛋鸡养殖的经济效益。
1.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发病原因1.1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发病的营养因素一般情况,养殖场使用的饲料配方都是蛋鸡日粮配方,但这种配方却存在一定的缺陷,营养不均衡不全面,而引发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重要因素就是营养不均衡不全面。
此外,饲料配方没有进行及时调整,日粮配方是开产期配方,能量饲料在日粮中的比例较大,蛋白饲料含量比较低,动物性蛋白饲料严重缺乏,能量蛋白比显著偏高。
另外,场主为了减少饲料成本,以次充好,改变了日粮蛋白来源,这对饲料质量造成了间接的影响。
1.2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发病的环境因素通常情况下,鸡场发病的时间分别在每年的8月21日,或者8月3日,是一年中气温较高的季节,发病期间是持续的高温天气,而高温环境会增加发病率,其主要原因是在高温环境下,不但会加重蛋鸡应激,还会对蛋鸡能量需求进行降低,减少蛋鸡脂肪分解,降低蛋鸡甲状腺机能,极容易合成脂肪酸,最终高温与蛋鸡肝脏脂肪沉积呈现正相关。
1.3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发病的遗传因素根据相关实验表明,家禽的品种不同,对脂肪肝综合征的敏感性也是各不相同,与肉鸡相比,蛋鸡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病因复杂,主要与饲养管理、营养、环境和遗传等因素有关。
一般认为,饲养管理不当、营养失衡和环境污染等因素是导致蛋鸡脂肪肝的主要原因。
如何对蛋鸡脂肪肝进行有效的防治,对于保障蛋鸡健康和提高生产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病因分析:1.饲养管理不当:如过度饲喂、饮水不足、水质不好等都容易引起蛋鸡脂肪肝综合征。
长期饮用含有过量亚硝酸盐的水源、受震动、挤压、气候异常等因素产生的心理压力和异物刺激等也会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2.营养失衡:营养失衡也是饲养管理中造成脂肪肝的的重要原因。
如蛋鸡饲料中因缺乏必需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而影响脂肪代谢等,常常会导致蛋鸡发生脂肪肝。
3.环境污染:蛋鸡生活的环境如果存在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等问题,就会导致蛋鸡发生脂肪肝等疾病。
临床症状:1.肥胖:患有脂肪肝的蛋鸡重量往往会明显增加,体形肥胖,腹部积脂往往较严重。
2.精神沉郁:蛋鸡脂肪肝往往会导致蛋鸡的精神状态变得沉郁,食欲不振,活动量也明显下降。
3.腹部肿胀:脂肪肝会导致蛋鸡脾胃肥大,造成腹部积气和腹部肿胀的症状。
防治措施:1. 正确饲养管理:调整好蛋鸡的饮食、饮水和饲料添加量等饲养管理措施,合理增加蛋鸡的运动量、增加蛋鸡咀嚼食物的时间,降低蛋鸡对绿饲料的摄入量。
将蛋鸡饲养在相对干燥、通风和安静的环境中,以减轻蛋鸡的心理和生理压力。
2. 合理营养:为蛋鸡配制高质量、表观营养素比例合理的饲料,保证蛋鸡摄入适量的蛋白质,使其肝脏得到相应营养支持,在保证蛋鸡的正常体重的同时,减轻肝脂肪的积累。
3.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严重的蛋鸡,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如口服药、注射药物等。
但是使用药物治疗时需谨慎,避免过量使用,否则可能会对蛋鸡造成严重伤害。
综上所述,通过正确的饲养管理、营养和环境的调理,可以减轻蛋鸡脂肪肝的发生。
关注蛋鸡的健康状态,及时发现脂肪肝的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保证蛋鸡的健康,同时也能有效提升蛋鸡的生产效益。
脂肪肝对蛋鸡的影响蛋鸡脂肪肝的解决方案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主要是由于笼养蛋鸡摄入大量高能量饲料,导致肝脏脂肪沉积过度、产蛋量下降和死亡率增高的营养代谢疾病.该病的危害非常严重,常常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任何一种疾病都不是单独存在,也不是单独某个因素单一造成的。
尤其是脂肪肝这类疾病,是一个慢性积累过程,并且与鸡的健康素质密切相关,饲养者平时要多注意。
脂肪肝初期对产蛋率并没有太大影响,只是在零星出现因肝脏破裂而死亡的鸡只时,才有所发现。
如果此时不采取措施,极易引发蛋鸡地连续死亡
蛋鸡脂肪肝的解决方案
1、当蛋鸡发生脂肪肝的情况,达龙净源+达龙蛋无忧。
2、调整饲料营养。
经常检查鸡群,采取分群饲养,如果有鸡只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5%,立即给其限饲,能有效降低脂肪肝的发生频率。
3、加强饲养管理。
为产蛋鸡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适当限制饲料喂量,
4、清洁饮用水,减少热应激发生,保持适当的放养密度和通风。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鸡类疾病,通常由于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均衡、环境压力等因素导致。
在我国,由于饲养规模不断扩大,饲养技术不断提高,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已成为影响蛋鸡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病因分析1. 饲养管理不当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与饲养管理不当密切相关。
例如饮水不洁净、饮水不足、粪便清理不及时、粪便湿度过高、鸡舍通风不良等因素,都会导致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
2. 营养不均衡饲料中热量过高或脂肪过多,以及过量添加维生素D会增加脂肪在肝脏中的积累,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饲料中蛋氨酸、赖氨酸等氨基酸含量不足也会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3. 环境压力饲养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通风不良等因素也会给蛋鸡带来很大的压力,导致产蛋量下降,免疫功能下降,脂肪肝发生率增加。
二、临床症状1. 食欲不振患有脂肪肝的蛋鸡,由于肝功能受损,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食量减少,甚至拒食。
2. 体重下降脂肪肝会导致蛋鸡身体状况下降,体重减轻明显。
3. 产蛋量下降脂肪肝会影响蛋鸡的产蛋量,使蛋鸡的经济效益下降。
4. 肝脏肿大经过查体,蛋鸡患有脂肪肝时,可发现其肝脏肿大、表面模糊,质地变软。
5. 其他症状如粪便异常、羽毛脱落、粘膜苍白、行动迟缓、呼吸急促等。
三、防治措施1. 合理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清洁干燥,保证饮水供应充足,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换气,减少饲料中脂肪含量,避免添加过量维生素D等。
2. 合理饲料配方科学合理地配制饲料,保证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平衡,并根据蛋鸡生长发育的需要进行合理搭配与营养水平调整。
3. 调控环境压力根据季节变化、气候变化等因素,及时调整鸡舍内的温湿度,确保蛋鸡处于一个相对稳定、舒适的环境中。
4. 合理用药对于已患有脂肪肝的蛋鸡,可适当选用促进肝功能恢复的药物进行治疗。
5. 加强预防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措施,加强蛋鸡的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蛋鸡为什么会形成脂肪肝蛋鸡脂肪肝有什么办法治
鸡脂肪肝一般死亡率不高,但有时候也会造成肝脏功能失常甚至破裂而引发大量死亡。
患有脂肪肝综合征的鸡,一般体重明显偏高,产蛋量明显下降,急性发病的鸡群会有瘫痪、伏卧、伸脖子、精神差、腹部膨大等症状,另外口腔中常见少量粘液,鸡冠多为苍白色。
解剖症状一般也表现为各脏器的脂肪堆积,肝脏质脆、肿大甚至破裂出血等。
达龙净源+达龙蛋无忧治疗蛋鸡脂肪肝。
营养过剩是最主要的因素。
造成营养过剩的原因有:一是饲养配方不合理。
营养浓度过高,尤其是能量过高。
多余的能量物质就逐渐转化成脂肪并沉积下来。
二是营养物质的比例不适宜。
例如,饲料中蛋白能量比不合适。
能量过高,不能充分利用。
尽管总营养量可能并不高,但仍有一部分能量转化成脂肪。
产蛋鸡脂肪综合征或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是产蛋鸡生产中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是因为脂肪在肝细胞堆积过多而影响了肝脏的正常生理机能,严重的甚至引起肝脏破裂,导致病鸡肝脏出血死亡。
患有脂肪肝的蛋鸡一般产蛋率较低。
此病主要发生于笼养蛋鸡,发病率在5%左右,给养鸡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1病因1.1营养过剩。
饲料中能量含量过高,会导致蛋鸡过度肥胖,这是导致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最主要的原因。
尤其是饲料中能量含量高而粗蛋白质含量低的时候,过多的能量就会在鸡体内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起来,尤其是肝脏贮存脂肪的能力最强,如果这些脂肪不及时转运走,就会越积越多,导致发生脂肪肝。
1.2饲料中缺乏某些营养成分。
胆碱、蛋氨酸、维生素等是脂蛋白合成和运载出肝脏的辅助因子,如果饲料中这些营养成分缺乏或不足,就会导致脂肪运出肝脏出现障碍,从而肝脏积聚脂肪过多,形成脂肪肝。
1.3运动量少。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蛋鸡养殖的发展,蛋鸡养殖多采用笼养的方式,这就限制了蛋鸡的运动量,能量消耗减少,导致脂肪肝的产生。
1.4激素的影响。
产蛋率越高的蛋鸡越容易发生脂肪肝,主要是因为产蛋率和体内雌激素的活性有密切关系,而雌激素具有促进肝脏中脂肪的合成和沉积的作用。
大量的研究表明,患有脂肪肝的蛋鸡,血清中含有雌二醇的量明显升高,而且和血脂、血中胆固醇的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产蛋性能高的蛋鸡,体内雌激素的含量较高,这是导致脂肪肝发生的根本原因。
1.5毒素的影响。
饲料中的某些毒素会对肝脏产生损害,影响肝脏的生理机能,导致脂肪肝综合征的产生。
如菜籽饼中含有的硫葡萄糖苷毒素、饲料霉变产生的黄曲霉毒素等,都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当体内毒素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肝脏合成以及运出脂蛋白的能力降低,导致此病的发生。
1.6其他因素。
脂肪肝综合征的产生还和遗传因素有关,白洛克、考尼什等肉用种鸡的发病率要远远高于其他品种。
此病的发生也和温度、湿度、应激因素有关,鸡舍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受到强烈的应激等都可以促进本病的发生。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指饲养蛋鸡中出现肥胖、肝脂肪沉积以及相关代谢异常的一种疾病。
由于蛋鸡饲养管理不善、饲料成分过多以及环境压力等因素,使得大量蛋鸡发生脂肪肝综合征。
而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会直接影响蛋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认真分析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探讨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对于预防和治疗脂肪肝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
一、病因分析1. 饲养管理不善:饲养管理不善是导致脂肪肝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高的密度、不良的饲养环境、缺乏充足的活动空间等都会导致蛋鸡长期处于压力状态,进而影响鸡体内的代谢过程,加重脂肪肝的发生。
2. 饲料成分不合理:饲料成分不合理也是造成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
饲料中过多的能量、脂肪和蛋白质,以及缺乏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会导致蛋鸡脂肪代谢紊乱,脂肪在肝脏中堆积,形成脂肪肝。
3. 环境压力大:饲养环境中的压力包括噪音、气味、光照等因素,会对蛋鸡的正常生理机能产生影响,使得蛋鸡处于亢奋状态,影响蛋鸡的饮食摄入、精神状态等,从而导致脂肪代谢异常。
4. 鸡种因素:不同品种的蛋鸡对于脂肪肝的发生具有不同的敏感性,一些品种的蛋鸡更容易发生脂肪肝综合征。
5. 其他因素:如疫病的感染、过度饥饱以及饮水不洁等因素也会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二、临床症状1. 蛋鸡体重增加:脂肪肝的发生会导致蛋鸡的体重明显增加,部分蛋鸡还会出现肥胖的情况。
2. 头部症状:脂肪肝的蛋鸡还会出现头部水肿、面部浮肿、眼下淤血等症状。
3. 排粪异常:脂肪肝的蛋鸡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会导致排粪异常,如粪便呈灰白色、发干或者呈泡沫样等。
4. 生产性能下降:患有脂肪肝综合征的蛋鸡通常会出现产蛋率下降、蛋壳变软、蛋鸡卵巢变小等症状,影响蛋鸡的正常生产性能。
5. 其他临床症状:如蛋鸡出现食欲不振、行为异常、生长缓慢等情况,均可能为脂肪肝综合征的表现。
三、防治措施1. 改善饲养管理:合理安排饲养密度,保证蛋鸡的舒适空间,避免因过高密度造成的蛋鸡长期处于压力状态。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原因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及其防治【摘要】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生原因复杂多样,主要与饲料成分、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
临床上常表现为脂肪肝、脂肪沉积、肝功能异常等症状,严重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和健康。
病理上主要表现为肝脏脂肪变性、纤维化等变化。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适当运动,预防措施则主要是改善饲料质量、监测环境因素、避免过度喂食等。
对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重视不仅有助于保障蛋鸡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提高蛋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讨疾病发生机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为蛋鸡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发生原因、临床特征、病理变化、治疗方法、预防措施、重视、研究展望1. 引言1.1 疾病背景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蛋鸡中,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多样化,给养殖行业带来了不少困扰。
脂肪肝的发生原因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环境因素、饲养管理不当、遗传因素等。
脂肪肝在蛋鸡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可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有效预防和治疗。
本文将深入探讨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征以及治疗预防等方面内容,旨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和研究者有所启发。
1.2 研究目的为了深入了解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原因、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全面分析该疾病的相关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发生原因的探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病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
通过分析临床特征表现和病理变化,可以探讨疾病的发展过程和病情变化,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结合治疗方法的探讨和预防措施的建议,有助于提高对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认识和防治水平,从而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蛋鸡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摘要】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目前饲养行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了蛋鸡的生长和生产性能。
本文从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对蛋鸡脂肪肝综合征进行了详细介绍。
病因分析部分从饲养管理不当以及饲料营养不均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临床症状部分介绍了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助于饲养员及时发现和处理该疾病。
防治措施部分提出了针对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包括合理饲养管理和优化饲料配方等措施。
结论部分强调了对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重视,呼吁饲养行业加强对该疾病的研究和管理,以提高蛋鸡的生产效益。
【关键词】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病因、临床症状、防治措施、重视。
1. 引言1.1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概述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指蛋鸡在生长过程中出现脂肪肝损害,表现为脂肪变性、细胞水肿和炎症等。
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饲养密度过高、饲料成分不合理或运输应激等环境下。
脂肪肝不仅影响蛋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还可能导致其他严重健康问题。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饲料成分不均衡、代谢异常、病毒感染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脂肪与碳水化合物摄入不平衡是脂肪肝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环境应激也会导致蛋鸡机体内的代谢紊乱,加速脂肪肝的发展。
脂肪肝的临床症状包括心率不稳、食欲下降、体重下降、蛋产量减少等。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就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预防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和营养配比。
通过控制环境应激、合理配置饲料成分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蛋鸡脂肪肝的发生率,提高蛋鸡的生产效益和健康水平。
2. 正文2.1 病因分析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蛋鸡疾病,其病因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营养因素。
遗传因素在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些遗传基因可能会影响蛋鸡对脂肪的代谢以及脂肪的积累。
环境因素也是导致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饲养环境的压力、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可能会影响蛋鸡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脂肪的代谢。
产蛋鸡脂肪肝综合症的防治鸡脂肪肝综合征常发于产蛋母鸡,尤其是笼养蛋鸡群,多数情况是鸡体况良好,突然死亡。
死亡鸡以腹腔及皮下大量脂肪蓄积,肝被膜下有血凝块为特征。
公鸡极少发生。
全球品牌畜牧网讯:鸡脂肪肝综合征常发于产蛋母鸡,尤其是笼养蛋鸡群,多数情况是鸡体况良好,突然死亡。
死亡鸡以腹腔及皮下大量脂肪蓄积,肝被膜下有血凝块为特征。
公鸡极少发生。
脂肪肝综合征病因:产蛋鸡发生脂肪肝综合症,是由于饲料中的能量水平偏高,缺乏胆碱和维生素E,加之鸡的活动量小,造成脂肪合成增加,鸡体过度肥胖,鸡体内脏器官和皮下脂肪积聚,进而引起产蛋机能下降。
脂肪肝综合征机理:鸡肝脏是合成体内脂肪的主要场所,合成后的脂肪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形式被输送到血液。
其中载脂蛋白的合成需蛋氨酸、丝氨酸、VE、B族维生素等的参与。
在脂肪转运过程中,胆碱起重要作用。
母鸡在产蛋期为了维持生产力(1个鸡蛋大约含6克脂肪,其中的大部分是由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而来),肝脏合成脂肪的能力增加,肝脂也相应提高。
若合成蛋脂的原料不足,或肝脏合成的脂肪太多,超出了脂蛋白的运输能力,可产生肝内脂肪蓄积,使肝脏呈淡黄色或淡粉红色,质地变脆。
在受到应激时,若鸡突然剧烈运动,肝脏小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肝被膜下,形成血凝块,终病鸡死于肝破裂。
脂肪肝综合征症状:病鸡精神不佳,嗜睡,喜卧伏;腹大,软绵下垂;鸡冠变白,产蛋量下降,直至突然死亡。
可见皮下、腹腔和肠系膜均有大量脂肪沉积;肝肿大,质脆、易碎、表面呈淡黄色油脂状,有出血点;腹腔内有出血块,心脏和腺胃有出血点。
脂肪肝综合征防治措施:当发生脂肝病后,可采用以下方法减缓病情:1.每吨饲料中添加硫酸铜63克、胆碱55克、维生素B123.3毫克、维生素E5500国际单位、DL-蛋氨酸500克。
2.每只鸡喂服氯化胆碱0.1克~0.2克,连续喂10天。
脂肪肝综合征的预防:1.防止产前母鸡积蓄过量的体脂,日粮中应保持能量与蛋白质的平衡,尽可能不用碎粒料或颗粒料喂蛋鸡。
产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致病因素与防治措施一、产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致病因素:1.高能量饲料:现代饲养技术追求高产蛋鸡的高能量饲料,但是饲料中过多的能量会导致鸡体内过剩的脂肪无法正常代谢,进而引起脂肪肝。
2.脂肪酸代谢异常:产蛋鸡脂肪肝综合征与脂肪酸代谢异常有关。
饲料中过多的脂肪酸会导致脂肪积累在肝脏中,引发脂肪肝。
3.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辅酶,在饲料中缺乏维生素B族会导致鸡体内脂肪代谢异常,增加脂肪肝的风险。
4.肝毒素:长期使用或滥用一些药物、抗生素等引起肝毒性,也会促进脂肪肝的发生。
二、产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防治措施:1.合理饲喂:严格控制精料和能量饲料的供给量,合理选择饲料成分,保证营养均衡。
可适量添加纤维素、微生物发酵产物等,增加饲料中的纤维含量,降低能量水平,减少过剩能量的摄入。
2.控制营养比:合理调整蛋白质与能量的比例,保证适宜的蛋白质水平,减少饲料中过高的脂肪含量。
3.合理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给鸡群适量添加维生素B族和矿物质,保证其正常代谢。
4.控制药物使用: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等药物,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以减少对肝脏的损害。
5.环境管理:保持鸡舍内良好的通风、温度和湿度,避免温度过高和湿度过大对产蛋鸡的影响。
6.疫病防控:及时进行疫苗预防和疫病治疗,避免疫病对鸡群的进一步损害。
7.合理免疫接种:合理制定免疫接种方案,减少免疫应激对鸡群的影响。
8.饮水管理:保证给鸡群供应干净卫生的饮水,避免细菌和病毒感染。
综上所述,产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高能量饲料、脂肪酸代谢异常、维生素缺乏以及肝毒素等。
在防治上,应从合理饲喂、控制营养比、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控制药物使用、环境管理、疫病防控、合理免疫接种和饮水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疗,以减少脂肪肝的发生。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指蛋鸡因饲料成分不合适或营养过剩,导致肝脏堆积脂肪而引起的一系列代谢紊乱的综合症。
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饲料不合适:蛋鸡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配比不合理,容易导致饱和脂肪酸堆积在肝脏中,形成脂肪肝。
2. 营养过剩:当蛋鸡摄入过多的能量和蛋白质,身体无法消耗时,会被肝脏吸收存储,导致脂肪肝的形成。
3. 环境因素: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也可影响蛋鸡的代谢功能,进一步影响肝脏的健康。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肝脏、消化系统和产蛋方面:1. 肝脏:脂肪肝会使得蛋鸡的肝脏变得肿胀、色泽变暗,可出现黄疸等肝炎症状。
2. 消化系统:脂肪肝导致蛋鸡消化系统功能受损,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3. 产蛋:脂肪肝可能会导致蛋鸡产蛋数量减少、产蛋量下降、蛋壳质量下降等产蛋异常。
防治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饲料:为蛋鸡配制合理的饲料,保证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适当,并适量添加维生素、烟酸等营养素,减少对蛋鸡的损伤。
2. 控制能量:控制蛋鸡摄入的热能,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应适当控制。
3. 环境管理:保持蛋鸡饮水和饲料的卫生干净,控制环境温度在适宜范围内,保持适宜的湿度和光照。
4. 维生素B族:适当添加维生素B族,如烟酸等,增加蛋鸡对脂肪的代谢能力。
5. 药物治疗:可选用保肝、提高瘤胃酸菌群等药物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应当综合考虑饲料、环境、营养平衡等因素,加强对蛋鸡健康管理和药物治疗,提高蛋鸡的抗病能力和产蛋质量,切实保障蛋鸡生产和养殖的稳健发展。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19-06-25T16:09:57.8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作者:王磊[导读] 摘要:蛋鸡脂肪肝综合征主要发生于产蛋鸡,特别是产蛋高峰期的笼养蛋鸡,它是一种复杂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对于蛋鸡养殖业而言,该病症是制约蛋鸡养殖业发展的瓶颈。
阜阳市颍泉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236000摘要:蛋鸡脂肪肝综合征主要发生于产蛋鸡,特别是产蛋高峰期的笼养蛋鸡,它是一种复杂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对于蛋鸡养殖业而言,该病症是制约蛋鸡养殖业发展的瓶颈。
为此,文章主要对该病症产生的因素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并针对病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及防治措施,以此来提升农户养殖蛋鸡的经济效益,全面推动蛋鸡养殖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病因;防止措施前言: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简称FLS,全称为Fattyliversyndrome,它是蛋鸡养殖业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一种复杂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它主要在7-9月份炎热夏季多发,并主要发生于产蛋鸡,特别是产蛋高峰期的龙养鸡,该病症主要的特点是肝脏出现脂肪变性。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在中国各个地区均有发生,通常死亡率及发病率大约为5%,这将严重影响蛋鸡养殖的经济效益。
1.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发病原因 1.1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发病的营养因素
一般情况,养殖场使用的饲料配方都是蛋鸡日粮配方,但这种配方却存在一定的缺陷,营养不均衡不全面,而引发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重要因素就是营养不均衡不全面。
此外,饲料配方没有进行及时调整,日粮配方是开产期配方,能量饲料在日粮中的比例较大,蛋白饲料含量比较低,动物性蛋白饲料严重缺乏,能量蛋白比显著偏高。
另外,场主为了减少饲料成本,以次充好,改变了日粮蛋白来源,这对饲料质量造成了间接的影响。
1.2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发病的环境因素
通常情况下,鸡场发病的时间分别在每年的8月21日,或者8月3日,是一年中气温较高的季节,发病期间是持续的高温天气,而高温环境会增加发病率,其主要原因是在高温环境下,不但会加重蛋鸡应激,还会对蛋鸡能量需求进行降低,减少蛋鸡脂肪分解,降低蛋鸡甲状腺机能,极容易合成脂肪酸,最终高温与蛋鸡肝脏脂肪沉积呈现正相关。
1.3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发病的遗传因素
根据相关实验表明,家禽的品种不同,对脂肪肝综合征的敏感性也是各不相同,与肉鸡相比,蛋鸡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因为高产蛋强度会增强雌激素代谢,加快肝脂肪沉积,极容易引发脂肪肝综合征。
与其他品种蛋鸡相比,海兰鸡发病率相对较高。
1.4肝脏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原因
现实生产中的病理因素非常多,这些病理因素会引起蛋鸡发病,与此同时倘若蛋鸡饮用的水和采食的饲料中具有一定的毒素、霉菌等,特别是毒素、霉菌对肝脏损害程度比较大,并对脂蛋白的合成有着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会对肝脏脂肪的代谢起到阻碍的作用,最终引起脂肪肝综合征。
在现实生产中,引发蛋鸡发病的因素都不是单一的,很多时候都是多种因素一起作用的结果,并且过程都是一点一点积累的,因此现实生产中蛋鸡发病很多时候都呈现出连续性零星。
1.5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发病
由于笼养鸡活动不足,运动受限,肌肉、胃等消化器官虚弱,导致脂肪合成代谢紊乱,能量消耗降低,加快脂肪沉积,导致鸡脂肪变性引起脂肪肝综合征。
1.6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发病的应激因素
一些应激因素疫苗接种、饥饿、激素等都是引发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因素。
例如,根据相关报道在给伊莎蛋鸡接种IBD疫苗后,一些鸡引发了脂肪肝综合征,产蛋率下降百分之十,而导致脂肪代谢紊乱的主要因素是应激反应,最终导致脂肪沉积。
在高温情况下,鸡需要的能量少,脂肪分解也比较少,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增加自由基,加重损伤干细胞的程度,而高温还极容易合成脂肪酸,很容易引发鸡脂肪肝综合征。
2蛋鸡脂肪肝综合征防治措施脂肪肝主要是因为脂肪代谢长时间障碍而导致的,它属于营养代谢性疾病,一般情况下,病情发展速度呈现比较慢的趋势,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发病。
因此,在现实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治疗原则,同时还要制定全面性的防治措施。
2.1蛋鸡脂肪肝综合征预防措施 2.1.1对品种进行合理选择
根据现阶段鸡场的发病实情,我们在对苗鸡进行选择时,必须要依据本地养殖场的现实生产情况合理进行,对那些新培育的优质品种,以及发病率低的苗鸡进行选择,尽可能防止因为遗传因素而引起的蛋鸡脂肪肝综合征。
2.1.2对饲养管理进行不断加强
对饲养密度进行不断降低,强化蛋鸡的运行,保持蛋鸡体制强健;定时定量饲喂,在对饲料进行更换时要注意有过渡期,严格避免突然间的转换,与此同时,严禁饲喂那些发霉低质量的饲料;为保持室内环境干净、清新,要加强通风,避免有害气体的危害;对环境要保持安静,温度拿捏得当、饮水要充裕、光照也要充足,对应激进行有效防止,降低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病率。
2.1.3对饲养方法进行适当转变
传统的饲养方式是集约化饲养方式,而这一方式则是引发该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传统蛋鸡在育雏和育成阶段,一般采用的饲养方式都是笼养或者网上平养,产蛋阶段都采用笼养,这就极大地限制了蛋鸡的运动,减少了蛋鸡疾病的抗御能力,导致鸡群长时间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为了将这个问题有效解决,我们可以对生态资源的优势进行充分利用,在对鸡场进行选址时,尽量选择生态环境较好的地方如果园、茶园等,在蛋鸡育雏结束后,饲养方式选择园下放羊,也就是现如今专家提出的“快乐鸡”,保证蛋鸡育成时期体质健康、抗御疾病能力强,为产蛋期提供良好的条件。
同时也可以对适应性强的品种进行选择,并采用全部放养的方式在整个饲养周期。
有效利用放养的生态饲养方式,不但可以降低蛋鸡发病率,还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保护与畜禽养殖共同发展。
2.1.4营养物质要均衡
在炎热的天气以及产蛋高峰期,将维生素E、胆碱、维生素B、亚硒酸钠等添加在饲料中,对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可以有效预防;在产蛋开始前一个月食用钙含量稍高的日粮,也可以对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率进行有效降低;此外,一些锌、钼、硼等微量元素能不同程度地减少鸡体脂沉积。
2.2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治疗措施
2.2.1对日粮要进行及时调整
对日粮中能量饲料玉米含量进行降低,并降低至百分之五十;对能量饲料来源进行改变,能量饲料玉米可以利用大麦、小麦、麸皮等代替;在一周的时间内将日粮中氯化胆碱有原来的0.5%升高到2%;在饲料中合理补加蛋白质,提升蛋白品质。
2.2.2根据具体症状具体治疗
采用肝肿康、护肝清等保肝护肝药物治疗严重发病的鸡群,并连续使用10天,同时对氯化胆碱、电解多维等进行补充。
2.2.3采用中药治疗的方式
我们可以将龙胆草、白芍和甘草、泽泻、柴胡、生地、当归等中草药,以及首乌、山楂、泽泻、姜黄和茵陈等中草药添加在日粮中,来进行治疗蛋鸡脂肪肝综合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笼养鸡的产蛋高峰期,最容易引发脂肪肝综合征,引起该病症的主要因素有很多,例如饲料质量、遗传因素、应激等因素。
而发病主要的因素是营养及能量因素,因为营养和能量的机理与脂肪代谢息息相关。
因此,在蛋鸡产蛋高峰期,一定要对日粮营养水平进行有效掌握,尽可能降低应激因素的影响程度,对饲养管理工作进行加强,防止脂肪肝综合征发生,对养殖场的经济效益进行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任成林,马利芹,刘春凌,等.产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致病因素与防治措施[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8,(11):6-9.
[2]朱仁俊,冷静.减少动物脂肪沉积的营养调控[J].中国饲料,2004,(22):14-16.
[3]孔祥峰,刘彬,王小龙.产蛋鸡脂肪肝综合征[J].中国兽医杂志,2003,39(8):32-35.
[4]王玉东,孙友德,王鸿臣,等.龙口市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诊断与防治[J].山东家禽,2004,(12):23-25.
[5]董晓芳,佟建明.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症的病因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6,27(1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