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脂肪肝综合症的类症鉴别与防制
- 格式:pdf
- 大小:153.16 KB
- 文档页数:2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与营养调控措施蛋鸡脂肪肝综合症(Fatty liver Syndrome- FLS)也叫脂肪肝出血综合症(fatty liver hemorrhagic syndrome- FLHS)是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是鸡产蛋顶峰期机体代谢旺盛,引起脂肪代谢紊乱,导致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及转运受阻,使肝脏中合成的脂肪酸不能排出,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过度沉积而造成的。
该病常发生于产蛋顶峰期膘情良好的蛋鸡,引起产蛋量逐渐下降。
一、主要病症病鸡精神不佳,嗜睡,喜卧伏;腹大、软绵下垂;鸡冠变白、体温较高、产蛋量下降、直至突然死亡。
剖捡死鸡,可见皮下、腹腔和肠系膜均有大量脂肪沉积;肝肿大、质脆,易碎、外表呈淡黄色油脂状,有出血点;腹腔内有出血块,心脏和腺胃有出血点。
二、发病机理肝脏在脂类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禽类脂肪合成的主要场所。
它也能合成脂蛋白,有利于脂类运输,合成后的脂肪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形式被输送到血液。
其中载脂蛋白的合成需要蛋氨酸、丝氨酸、VE、B族维生素等的参与。
假设所需原料缺乏,或肝脏合成的脂肪太多,超出了脂蛋白的运输能力,可产生肝内脂肪沉积,使肝脏呈淡黄色或淡粉红色,质地变脆。
三、诱发因素〔1〕营养失衡:高能低蛋白饲粮是造成产蛋鸡脂肪肝的主要因素,高能量的饲料容易转化为体脂储存。
能量蛋白比值大的鸡群,脂肪肝发生率明显高于能蛋比低的鸡群。
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必需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例等对脂肪肝的形成均有影响。
必需脂肪酸〔不饱和多烯脂肪酸〕摄入缺乏,使机体磷脂合成减少,从而脂蛋白合成减少,造成肝脂肪转运受阻。
氨基酸不平衡也可引起脂肪肝,主要是由于合成脂蛋白的载脂蛋白的量减少,缺乏合成载脂蛋白B所需的氨基酸如精氨酸、苏氨酸、亮氨酸等。
饲粮中胆碱缺乏,使卵磷脂合成缺乏,阻碍脂蛋白形成。
〔2〕激素影响:母鸡产蛋是一种生殖行为,产蛋量多少与雌激素的数量和活性上下密切相关,而雌激素能促进肝脏脂肪的合成和沉积。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近年来养鸡业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了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给养鸡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复杂,临床症状多样,防治措施也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三个方面对蛋鸡脂肪肝综合征进行深入探讨。
一、病因分析1. 饲料成分不合理饲料成分不合理是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之一。
饲料中脂肪和糖类过多,蛋白质不足,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不均衡,导致蛋鸡机体内脂肪代谢异常,进而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2. 生产管理不当蛋鸡的生产管理不当也会导致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
养鸡环境潮湿,通风不良,饮水不洁净等因素都会影响蛋鸡的健康,使其易患脂肪肝。
3. 遗传因素蛋鸡脂肪肝综合征还存在一定的遗传因素。
部分品种的蛋鸡对脂肪肝的抵抗力较弱,易患该病。
4. 其他因素除了饲料成分不合理、生产管理不当、遗传因素外,蛋鸡脂肪肝综合征还与感染性疾病、药物滥用等因素有一定的关联。
二、临床症状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体重增长缓慢脂肪肝会影响蛋鸡的消化吸收功能,使得蛋鸡的体重增长速度明显变慢,身体呈现消瘦状态。
2. 产蛋性能下降患有脂肪肝的蛋鸡产蛋性能会明显下降,产蛋率降低,蛋壳质量下降,甚至出现蛋白质异常、蛋黄色素异常等情况。
3. 肝脏明显肿大脂肪肝会导致蛋鸡的肝脏肿大,可以通过观察鸡的体表,用手轻轻触摸鸡的腹部来感知肝脏的肿大情况。
4. 消化系统问题脂肪肝会影响蛋鸡的消化系统功能,导致蛋鸡出现消化不良、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
5. 其他症状脂肪肝还会引起蛋鸡的羽毛蓬松、动作迟缓、精神萎靡等症状。
三、防治措施1. 合理饲料搭配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保证蛋鸡获得均衡的营养,控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尽量使蛋鸡获得适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2. 规范生产管理加强蛋鸡的饮水管理,保证饮水的清洁卫生,保持环境干燥通风,避免因环境潮湿、氨气浓度过高等问题影响蛋鸡的健康。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诊断及防治-养鸡技术蛋鸡脂肪肝,又称脂肪肝综合征或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是产蛋鸡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
它主要是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分堆积,从而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严重的甚至引起肝细胞破裂,最终导致肝内出血而死亡。
会给蛋鸡养殖带来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诊断及防治。
1、发病原因营养因素。
主要指蛋鸡摄入过量的饲料,而使能量的摄入水平过高,过剩的能量会转化为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从而引起肝脏的生理功能异常,表现为脂肪肝综合征。
另外,当日粮中的能蛋比较高时,蛋白质无法满足与脂肪结合的需求,而导致脂肪无法从肝脏中运出,从而引起脂肪肝综合征;当营养不足时尤其是参与合成脂蛋白的营养物质缺乏时,会导致肝脏内的脂肪无法运输,而使肝细胞内脂肪沉积,引发脂肪肝疾病。
遗传因素。
不同的蛋鸡品种对脂肪肝综合征的敏感程度不同,蛋鸡由于产蛋的原因代谢强度大,高强度的激素代谢会加快脂肪的沉积,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表现出脂肪肝综合征的症状。
环境因素。
目前蛋鸡养殖多采用笼养方式,在高密度的饲养环境下蛋鸡的运动量减少,这就会导致蛋鸡体内多余的能量无法消耗而转为大量的脂肪,形成脂肪肝;在夏季该病的发病率较高,这主要是由于高温会促成脂肪酸的形成,而高温时蛋鸡对能量的需求量较少,从而增加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病率;当蛋鸡受到应激时会消耗大量的机体能量,使合成代谢速度降低,脂肪的转化率降低,使脂肪大量的沉积,最后会诱发脂肪肝综合征。
激素水平。
雌激素会对能量代谢产生影响;过高的生长激素会使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加;皮质醇会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而甲状腺激素会使蛋鸡对致病因子表现的极为敏感,这此都是蛋鸡发生脂肪肝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有毒物质。
这里主要是指霉菌毒素和药物毒素。
其中黄曲霉毒素是引发脂肪肝综合征的主要毒素。
另外,对蛋鸡用药不合理时也会对肝脏内的脂蛋白质合成产生影响,使脂肪无法合成脂蛋白质,造成脂肪在肝脏内沉积,引起脂肪肝综合征。
夏季应防鸡脂肪肝综合征
鸡脂肪肝综合征是由于长期饲喂含碳水化合物过高的高能日粮,同时饲料中缺乏蛋氨酸和胆碱等嗜脂因子,使肝脏从中性脂肪合成磷脂的过程中发生障碍,从而大量中性脂肪在肝脏内沉积,加上鸡只缺乏运动而引起的。
它能使肝细胞与血管壁变脆而易发生肝脏出血,引起鸡只死亡。
本病多发于肥胖、高产的肉用鸡、笼养蛋鸡,且7~8月炎热时节最多发。
1临床症状脂肪肝:综合征只发生于高产鸡群,笼养鸡比平养鸡发病快。
因病鸡无明显体外特征,所以不易被察觉,直到鸡群产蛋量逐步下降了10%~40%或达不到产蛋高峰时才会被觉察。
产蛋率急剧下降,发病鸡只常不见症状就突然死亡。
2病理变化剖检可见鸡只肥胖,皮下脂肪多;肝脏呈黄褐色或深黄色的油腻状,质脆易碎,肝表面和体腔有大的血凝块;腹腔内和肠表面有大量脂肪沉积;输卵管末端常有一枚完整而未产出的硬壳蛋。
3防治措施本病发生原因较复杂,没有专门的饲养措施可以防止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对其防治应从多方面入手。
3.1加强管理夏季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及时供应充足清凉饮水。
鸡舍内按时消毒,防止惊吓,保持合理饲养密度。
3.2适当限饲一般减少喂料量10%左右,要注意原料质量,防止饲料变质。
3.3调整日粮配方炎热的夏季应提高饲料中的蛋白质1~2个百分点,降低饲料中的能量水平0.2~0.4MJ/kg,适当增加粗纤维含量。
鸡发生此病后,可在正常用量之外,在饲料中添加药物以减
轻产蛋鸡群的病情:每kg饲料中加入1g氯化胆碱、1.2g 蛋氨酸、20IU维生素E、0.012mg维生素B12、1g肌醇、0.3mg生物素、0.1g维生素C,连喂2周后检查效果。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鸡类疾病,通常由于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均衡、环境压力等因素导致。
在我国,由于饲养规模不断扩大,饲养技术不断提高,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已成为影响蛋鸡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病因分析1. 饲养管理不当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与饲养管理不当密切相关。
例如饮水不洁净、饮水不足、粪便清理不及时、粪便湿度过高、鸡舍通风不良等因素,都会导致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
2. 营养不均衡饲料中热量过高或脂肪过多,以及过量添加维生素D会增加脂肪在肝脏中的积累,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饲料中蛋氨酸、赖氨酸等氨基酸含量不足也会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3. 环境压力饲养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通风不良等因素也会给蛋鸡带来很大的压力,导致产蛋量下降,免疫功能下降,脂肪肝发生率增加。
二、临床症状1. 食欲不振患有脂肪肝的蛋鸡,由于肝功能受损,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食量减少,甚至拒食。
2. 体重下降脂肪肝会导致蛋鸡身体状况下降,体重减轻明显。
3. 产蛋量下降脂肪肝会影响蛋鸡的产蛋量,使蛋鸡的经济效益下降。
4. 肝脏肿大经过查体,蛋鸡患有脂肪肝时,可发现其肝脏肿大、表面模糊,质地变软。
5. 其他症状如粪便异常、羽毛脱落、粘膜苍白、行动迟缓、呼吸急促等。
三、防治措施1. 合理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清洁干燥,保证饮水供应充足,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换气,减少饲料中脂肪含量,避免添加过量维生素D等。
2. 合理饲料配方科学合理地配制饲料,保证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平衡,并根据蛋鸡生长发育的需要进行合理搭配与营养水平调整。
3. 调控环境压力根据季节变化、气候变化等因素,及时调整鸡舍内的温湿度,确保蛋鸡处于一个相对稳定、舒适的环境中。
4. 合理用药对于已患有脂肪肝的蛋鸡,可适当选用促进肝功能恢复的药物进行治疗。
5. 加强预防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措施,加强蛋鸡的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指饲养蛋鸡中出现肥胖、肝脂肪沉积以及相关代谢异常的一种疾病。
由于蛋鸡饲养管理不善、饲料成分过多以及环境压力等因素,使得大量蛋鸡发生脂肪肝综合征。
而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会直接影响蛋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认真分析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探讨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对于预防和治疗脂肪肝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
一、病因分析1. 饲养管理不善:饲养管理不善是导致脂肪肝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高的密度、不良的饲养环境、缺乏充足的活动空间等都会导致蛋鸡长期处于压力状态,进而影响鸡体内的代谢过程,加重脂肪肝的发生。
2. 饲料成分不合理:饲料成分不合理也是造成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
饲料中过多的能量、脂肪和蛋白质,以及缺乏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会导致蛋鸡脂肪代谢紊乱,脂肪在肝脏中堆积,形成脂肪肝。
3. 环境压力大:饲养环境中的压力包括噪音、气味、光照等因素,会对蛋鸡的正常生理机能产生影响,使得蛋鸡处于亢奋状态,影响蛋鸡的饮食摄入、精神状态等,从而导致脂肪代谢异常。
4. 鸡种因素:不同品种的蛋鸡对于脂肪肝的发生具有不同的敏感性,一些品种的蛋鸡更容易发生脂肪肝综合征。
5. 其他因素:如疫病的感染、过度饥饱以及饮水不洁等因素也会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二、临床症状1. 蛋鸡体重增加:脂肪肝的发生会导致蛋鸡的体重明显增加,部分蛋鸡还会出现肥胖的情况。
2. 头部症状:脂肪肝的蛋鸡还会出现头部水肿、面部浮肿、眼下淤血等症状。
3. 排粪异常:脂肪肝的蛋鸡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会导致排粪异常,如粪便呈灰白色、发干或者呈泡沫样等。
4. 生产性能下降:患有脂肪肝综合征的蛋鸡通常会出现产蛋率下降、蛋壳变软、蛋鸡卵巢变小等症状,影响蛋鸡的正常生产性能。
5. 其他临床症状:如蛋鸡出现食欲不振、行为异常、生长缓慢等情况,均可能为脂肪肝综合征的表现。
三、防治措施1. 改善饲养管理:合理安排饲养密度,保证蛋鸡的舒适空间,避免因过高密度造成的蛋鸡长期处于压力状态。
产蛋鸡脂肪肝综合症的防治鸡脂肪肝综合征常发于产蛋母鸡,尤其是笼养蛋鸡群,多数情况是鸡体况良好,突然死亡。
死亡鸡以腹腔及皮下大量脂肪蓄积,肝被膜下有血凝块为特征。
公鸡极少发生。
全球品牌畜牧网讯:鸡脂肪肝综合征常发于产蛋母鸡,尤其是笼养蛋鸡群,多数情况是鸡体况良好,突然死亡。
死亡鸡以腹腔及皮下大量脂肪蓄积,肝被膜下有血凝块为特征。
公鸡极少发生。
脂肪肝综合征病因:产蛋鸡发生脂肪肝综合症,是由于饲料中的能量水平偏高,缺乏胆碱和维生素E,加之鸡的活动量小,造成脂肪合成增加,鸡体过度肥胖,鸡体内脏器官和皮下脂肪积聚,进而引起产蛋机能下降。
脂肪肝综合征机理:鸡肝脏是合成体内脂肪的主要场所,合成后的脂肪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形式被输送到血液。
其中载脂蛋白的合成需蛋氨酸、丝氨酸、VE、B族维生素等的参与。
在脂肪转运过程中,胆碱起重要作用。
母鸡在产蛋期为了维持生产力(1个鸡蛋大约含6克脂肪,其中的大部分是由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而来),肝脏合成脂肪的能力增加,肝脂也相应提高。
若合成蛋脂的原料不足,或肝脏合成的脂肪太多,超出了脂蛋白的运输能力,可产生肝内脂肪蓄积,使肝脏呈淡黄色或淡粉红色,质地变脆。
在受到应激时,若鸡突然剧烈运动,肝脏小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肝被膜下,形成血凝块,终病鸡死于肝破裂。
脂肪肝综合征症状:病鸡精神不佳,嗜睡,喜卧伏;腹大,软绵下垂;鸡冠变白,产蛋量下降,直至突然死亡。
可见皮下、腹腔和肠系膜均有大量脂肪沉积;肝肿大,质脆、易碎、表面呈淡黄色油脂状,有出血点;腹腔内有出血块,心脏和腺胃有出血点。
脂肪肝综合征防治措施:当发生脂肝病后,可采用以下方法减缓病情:1.每吨饲料中添加硫酸铜63克、胆碱55克、维生素B123.3毫克、维生素E5500国际单位、DL-蛋氨酸500克。
2.每只鸡喂服氯化胆碱0.1克~0.2克,连续喂10天。
脂肪肝综合征的预防:1.防止产前母鸡积蓄过量的体脂,日粮中应保持能量与蛋白质的平衡,尽可能不用碎粒料或颗粒料喂蛋鸡。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孙静平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东胜乡综合服务中心,吉林白城 137000摘要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一种营养性代谢疾病,致病原因多样,如高脂肪、高蛋白摄入,维生素、微量元素摄入过少,饲喂发霉变质饲料等均可引起发病。
主要症状表现为蛋鸡胸腹部脂肪堆积、鸡冠发黄、腹泻、产蛋品质下降,严重影响蛋鸡的养殖效益。
通过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全价优质饲料,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措施,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同时,采用氯化胆碱、维生素药物进行治疗,搭配环丙沙星药物,预防继发感染,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养殖户损失。
关键词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继发感染;诊断;治疗鸡养殖过程中,饲喂大量高能量和低蛋白的饲料,营养堆积于肝脏,导致鸡的肝脏代谢功能发生紊乱,引起脂肪肝综合征。
该病在蛋鸡养殖中较为常见,不仅会严重影响蛋鸡的产蛋品质与数量,严重时还会导致蛋鸡终止产蛋甚至死亡。
该病发病急、致死率高,一旦流行会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要先明确该病的发病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并提前预防,降低该疾病的发病率,避免蛋鸡养殖户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1 病 因1.1 营 养在蛋鸡饲养过程中,如果过量摄入高脂肪、高蛋白的饲料,会导致蛋鸡营养过剩,多余的营养会转化为脂肪,大量的脂肪沉积在鸡的肝细胞内,造成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影响蛋鸡的肝脏功能正常运转,严重时还会导致肝细胞破裂,引起肝脏内出血,导致鸡死亡。
此外,在蛋鸡饲喂中,如果没有合理选择脂肪来源,也会造成蛋鸡脂肪肝综合征。
相较于植物源脂肪,动物源脂肪更容易加重蛋鸡的负担,导致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
1.2 饲料添加剂蛋鸡在生长过程中,对微量元素、维生素有较高的需求,如果未及时补充,同样会导致蛋鸡出现脂肪肝综合征。
如在饲喂时,缺乏钙元素添加剂或者饲料包含的钙元素较少,为了满足自身对钙元素的需求,蛋鸡会摄入更多的饲料,从而导致自身肥胖,脂肪增多,引起脂肪肝综合征;且蛋鸡自身钙元素摄入不足,还会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最终会引发脂肪肝综合征病[1]。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指蛋鸡因饲料成分不合适或营养过剩,导致肝脏堆积脂肪而引起的一系列代谢紊乱的综合症。
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饲料不合适:蛋鸡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配比不合理,容易导致饱和脂肪酸堆积在肝脏中,形成脂肪肝。
2. 营养过剩:当蛋鸡摄入过多的能量和蛋白质,身体无法消耗时,会被肝脏吸收存储,导致脂肪肝的形成。
3. 环境因素: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也可影响蛋鸡的代谢功能,进一步影响肝脏的健康。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肝脏、消化系统和产蛋方面:1. 肝脏:脂肪肝会使得蛋鸡的肝脏变得肿胀、色泽变暗,可出现黄疸等肝炎症状。
2. 消化系统:脂肪肝导致蛋鸡消化系统功能受损,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3. 产蛋:脂肪肝可能会导致蛋鸡产蛋数量减少、产蛋量下降、蛋壳质量下降等产蛋异常。
防治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饲料:为蛋鸡配制合理的饲料,保证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适当,并适量添加维生素、烟酸等营养素,减少对蛋鸡的损伤。
2. 控制能量:控制蛋鸡摄入的热能,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应适当控制。
3. 环境管理:保持蛋鸡饮水和饲料的卫生干净,控制环境温度在适宜范围内,保持适宜的湿度和光照。
4. 维生素B族:适当添加维生素B族,如烟酸等,增加蛋鸡对脂肪的代谢能力。
5. 药物治疗:可选用保肝、提高瘤胃酸菌群等药物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应当综合考虑饲料、环境、营养平衡等因素,加强对蛋鸡健康管理和药物治疗,提高蛋鸡的抗病能力和产蛋质量,切实保障蛋鸡生产和养殖的稳健发展。
禽脂肪肝综合征的防治措施脂肪肝综合征是发生于产蛋禽和肉用仔禽的一种脂类代谢障碍性疾病。
该病1930年首先在产蛋鸡中发现。
随着养鸡业的发展,该病以产蛋鸡多发,导致产蛋量急剧下降,患病鸡多由于肝脏积聚大量的脂肪,出现肝脂肪变性,使肝包膜易发生撕裂,发生内出血,故又称为脂肪肝一出血綜合征。
该病也发生于10~30日龄肉仔鸡,剖检可见肝脏、肾脏苍白、肿胀,组织学检查表现脂肪浸润,一般情况下,死亡率不超过6%,但有时可超过20%。
1.病因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主要受遗传、营养、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1.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上有重要作用。
从品系上看,某些品系的鸡容易发生这种综合征,但没有什么确实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
有人在田间实验时发现,不同品种鸡对脂肪肝综合征的敏感性不同,肉用种鸡比蛋用品种具有更高的发病率,高产蛋鸡与高雌激素活性有关,雌激素可刺激肝脏中脂肪合成。
1.2营养因素营养因素对脂肪肝综合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饲料脂肪与蛋白质的比例不当。
当饲料能量过高,超过11.3兆焦,千克,粗蛋白较低(低于16%),可引起产蛋鸭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
二是脂肪与糖的比例不当。
研究发现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比来自饲料脂肪中的能量对肝脏的损害更大。
三是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缺乏。
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一些B族维生素饲料可以有效地降低脂肪肝综合征的死亡率。
维生素C、维生素E、B族维生素、锌、铜、硒、锰、铁等,可影响自由基的产生与抗氧化保护机制活性之间的平衡和这些过氧化物的清除,上述元素缺乏任何一种,均可能导致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
四是日粮与日粮类型因素。
以小麦等谷物为基础的日粮比玉米为基础的日粮饲喂鸡,要少发生脂肪肝综合征。
日粮类型不同也会影响脂肪肝的发生,饲喂颗粒料的鸡发生率较高。
1.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指应激因素、温度、饲养方式、饲料中的有毒物质、激素等等。
①应激因素:当饲料中可利用生物素含量处于临界水平时,突然中断饲料供给或因捕抓、雷鸣、惊吓、噪音等可促进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
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及防治措施鸡脂肪肝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猪类疾病,严重影响了鸡的生长和生产性能。
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主要包括营养不平衡、氧化应激、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病因一:营养不平衡饲料中某些营养素的过量或者缺乏都会导致鸡脂肪肝的发生。
饲料中脂肪含量过高,蛋白质能量比例失衡,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不足等都会引起脂肪肝的产生。
科学合理地配制饲料,保持饲料的均衡营养,对预防和控制鸡脂肪肝发生非常重要。
病因二:氧化应激氧化应激是导致鸡脂肪肝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氧化应激会导致细胞内氧自由基的产生增加,损伤细胞膜、蛋白质和DNA分子,促进脂肪酸的合成和脂肪的积累,最终导致脂肪肝的产生。
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适当的措施来减少氧化应激的发生,如增加抗氧化剂的添加、避免鸡受到环境和生产过程中的应激等。
病因三:病原微生物感染鸡脂肪肝的发生与一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也有一定的关联。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的感染都会引起鸡脂肪肝的发生。
我们需要做好鸡的免疫工作,提高鸡的抵抗力,预防这些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防治这一疾病。
下面将介绍一些预防和控制鸡脂肪肝的措施。
措施一:科学合理地饲养管理科学合理地饲养管理是预防和控制鸡脂肪肝的关键。
首先是饲料的配制,要合理控制脂肪的含量,保持良好的蛋白质能量比例,同时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在这方面,可以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根据鸡的生长阶段和生产性能来调整饲料的成分。
其次是饲养环境的管理,要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减少鸡的应激,为鸡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措施二:增加抗氧化剂的添加为了减少氧化应激的发生,需要适当增加抗氧化剂的添加。
抗氧化剂可以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保护细胞的膜结构和功能,减少脂肪的合成和积累,从而减少脂肪肝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