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 脂 肪 肝 综 合 征(Poultry Fattty Liver Syndrome)
- 格式:ppt
- 大小:166.00 KB
- 文档页数:8
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营养调控措施脂肪肝综合征(fatty liver syndrome,FLS)又叫脂肪肝出血综合征(fatty liver hemorrhagic syndrome,FLHS),是由于饲料中营养物质过剩而某些微量元素成分不足或不平衡,造成鸡体内脂肪代谢障碍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代谢病。
以肝脏发生脂肪变性、出血而急性死亡为特征,多发生于产蛋鸡和肉用仔鸡,6-9月炎热季节最多发,是我国各地养鸡业的一种常见病。
发病率和死亡率在5%-30%,损失严重,目前已成为影响养鸡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备受人们的关注。
关于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具体病因仍不十分清楚,但通过调查和研究,认为该病的发生与遗传、营养、管理、环境、激素、有毒物质等有关。
而营养因素是主要原因,其机理与脂肪代谢密切相关,因而通过营养因素调控脂肪代谢是防治本病的重要途径。
本文针对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营养调控措施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1日粮营养1.1日粮中的脂肪和蛋白质水平Blair等(1969)报道:低蛋白日粮,特别是含有动物蛋白和以小麦为基础的日粮与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有关。
White Head等(1975)在低脂肪、低蛋白的日粮中提高脂肪和蛋白质水平或氨基酸的含量时,降低了该病的死亡率。
在实验条件下(陈卿奎等,1994;邓茂先等,1997)用低蛋白饲料复制出脂肪肝综合征。
由此可看出,日粮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降低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1.2日粮中的能量蛋白比日粮中的高能量蛋白比可增加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病率,鸡的脂肪主要在肝脏合成,所合成的脂肪必须与蛋白质结合方能从肝脏运出。
当给予高能低蛋白日粮时,高能合成的脂肪过多,而低蛋白不能供给足够的蛋白质与脂肪结合,致使大量脂肪沉积肝内。
何维明等(1992)试验结果证明,蛋白能量比值大的试验鸡群,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蛋白-能量比低的鸡群,且差异极显著。
但如果蛋白-能量比过低也会诱发脂肪肝。
He W M等(1992)试验提出:能量在12.3兆焦左右,蛋白-能量比为61左右的日粮,脂肪肝的发生率最低;但能量在11.1兆焦左右,蛋白-能量比为66.5左右的日粮,脂肪肝的发生率较低而且有最佳的产蛋性能。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诊断及防治-养鸡技术蛋鸡脂肪肝,又称脂肪肝综合征或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是产蛋鸡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
它主要是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分堆积,从而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严重的甚至引起肝细胞破裂,最终导致肝内出血而死亡。
会给蛋鸡养殖带来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诊断及防治。
1、发病原因营养因素。
主要指蛋鸡摄入过量的饲料,而使能量的摄入水平过高,过剩的能量会转化为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从而引起肝脏的生理功能异常,表现为脂肪肝综合征。
另外,当日粮中的能蛋比较高时,蛋白质无法满足与脂肪结合的需求,而导致脂肪无法从肝脏中运出,从而引起脂肪肝综合征;当营养不足时尤其是参与合成脂蛋白的营养物质缺乏时,会导致肝脏内的脂肪无法运输,而使肝细胞内脂肪沉积,引发脂肪肝疾病。
遗传因素。
不同的蛋鸡品种对脂肪肝综合征的敏感程度不同,蛋鸡由于产蛋的原因代谢强度大,高强度的激素代谢会加快脂肪的沉积,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表现出脂肪肝综合征的症状。
环境因素。
目前蛋鸡养殖多采用笼养方式,在高密度的饲养环境下蛋鸡的运动量减少,这就会导致蛋鸡体内多余的能量无法消耗而转为大量的脂肪,形成脂肪肝;在夏季该病的发病率较高,这主要是由于高温会促成脂肪酸的形成,而高温时蛋鸡对能量的需求量较少,从而增加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病率;当蛋鸡受到应激时会消耗大量的机体能量,使合成代谢速度降低,脂肪的转化率降低,使脂肪大量的沉积,最后会诱发脂肪肝综合征。
激素水平。
雌激素会对能量代谢产生影响;过高的生长激素会使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加;皮质醇会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而甲状腺激素会使蛋鸡对致病因子表现的极为敏感,这此都是蛋鸡发生脂肪肝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有毒物质。
这里主要是指霉菌毒素和药物毒素。
其中黄曲霉毒素是引发脂肪肝综合征的主要毒素。
另外,对蛋鸡用药不合理时也会对肝脏内的脂蛋白质合成产生影响,使脂肪无法合成脂蛋白质,造成脂肪在肝脏内沉积,引起脂肪肝综合征。
2019年第3期(总第260期) 疾病防治37家禽脂肪肝综合症的病因、机理及预防张 雪 (山东省阳谷县畜牧局 252300)中图分类号:S85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9)03-0037-02家禽脂肪肝综合症,又称脂肪肝出血综合症,是以肝脏发生脂肪变性为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
临床上以病禽个体肥胖,产蛋减少,个别病禽因肝功能障碍或肝破裂、出血而死亡为特征。
该病在本县主要发生于笼养产蛋鸡,但平养的肉用型种鸡及蛋鸡也有发生。
脂肪肝综合症最早见于美国1956年的报道。
随着养禽业的发展,在我国浙江、甘肃、安徽、河南、福建、青海、陕西、江苏等省陆续有鸡鸭发病的报道。
据报道,发病鸡群产蛋率比正常低20%~30%,死亡率仅为2%左右。
1 病因1.1 饲料因素 多数人认为饲料因素的影响是主要的,其中主要是:(1)高能量、高蛋白饲料都会转化为脂肪。
鸡场饲喂试验表明,为了提高鸡的产蛋率而过多的提高蛋鸡饲料中的粗蛋白的含量,或让鸡自由采食而使食入过量的饲料,结果引起了脂肪肝综合症。
国外有人试验,发现饲喂玉米、大豆日粮的鸡群脂肪肝综合症发生率比饲喂小麦、大豆日粮的要多。
(2)饲料中缺乏胆碱、烟酸、锰、蛋氨酸、维生素E 等容易引起禽类脂肪肝综合症。
(3)饲料中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青霉菌毒素)和菜料饼含量过多都能引起脂肪肝综合症。
有人发现,在温暖潮湿的南方地区,饲料易发霉变质,而采食霉饲料的鸡群,易发生脂肪肝综合症。
1.2 其他因素 许多报道认为,遗传背景对脂防肝综合症有重要影响如高产蛋量品、对脂防肝综合症较为敏感,由于产蛋量高是与高雌激素活性有关,而雌激素可刺激肝脏合成脂防。
此外,饲养密度大,环境温度高,应激频繁都会促使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
这可能与笼养时活动量小,能量消耗少而使脂肪过度沉积,以及在温度过高等应激条件下可使代谢加快而失去平衡有关。
2 发病机理(1)肝脏对于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以及运输等代谢过程都有重要的作用。
家禽脂肪肝综合征的预防及治疗作者:马平徐丹来源:《乡村科技》2017年第30期[摘要] 家禽脂肪肝综合征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家禽代谢性疾病,主要以家禽个体肥胖、产蛋量减少为主要症状。
这种疾病的发病病因主要有必需脂肪酸、苏氨酸、蛋白质、肌醇和胆碱等缺乏,日粮中胱氨酸、脂肪、乙醇、生物素、维生素B1、尼克酸和胆固醇等过多,蛋白质与能量失调,以及饲养环境等。
本文以产蛋母鸡为研究对象,分析诱发家禽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理、症状以及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关键词] 家禽脂肪肝综合征;预防;治疗;发病机理[中图分类号] S85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30-71-2家禽脂肪肝综合征在各种家禽身上都可能发生,但以发生在产蛋母鸡,特别是对于笼养蛋鸡群比较常见,且死亡概率较高,对于养殖户经济效益的影响比较大。
治疗这种疾病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因而临床上多采取预防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治疗方式。
1 家禽脂肪肝综合征病因一是为了让母鸡提高产蛋量,使母鸡摄入过多的高能量、蛋白饲料,导致家禽体内脂肪积累过多,很容易导致家禽脂肪肝的产生[1]。
二是饲料严重缺少肌醇、胆碱、维生素E、烟酸和氨基酸等物质,母鸡为获得足够的蛋白质或必需氨基酸,大量采食,摄入过量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沉积于肝脏和体腔。
由于能量消耗和能量摄取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导致代谢紊乱,诱发家禽脂肪肝综合征。
三是饲料中存在过多的黄曲霉素、青霉菌病毒素等,母鸡摄入过多,加上饮用硬水或缺硒,易导致家禽脂肪肝综合征的产生。
2 家禽脂肪肝综合征发病机理鸡肝脏作为合成体内脂肪的主要部位,合成后的脂肪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形式被输送到血液。
其中载脂蛋白的合成需蛋氨酸、丝氨酸、维生素E、B族维生素等的参与。
在脂肪转运过程中,胆碱具有重要作用。
母鸡在产蛋期为了维持生产力,肝脏合成脂肪的能力增加,导致脂肪积累过多。
如果合成蛋脂的原料严重不足或者母鸡体内的肝脏处合成的脂肪太多,严重超出脂蛋白的运输能力,直接导致母鸡的肝内脂肪蓄积,导致母鸡的肝脏表现出淡黄色或淡粉红色,质地变脆。
第三章糖、脂肪及蛋白质营养紊乱性疾病第四节禽脂肪肝综合征(Fatty Liver Syndrome of Poultry)家禽脂肪肝综合征,又称脂肪肝出血综合征,是由于高能低蛋自日粮引起的以肝脏发生脂肪变性为特石:的家禽营养代谢性疾病。
临床上以病禽个体肥胖,产蛋减少,个别病禽因肝功能障碍或肝破裂、出血.而死一亡为特征。
该病主要发生于蛋鸡,特别是笼养蛋鸡的产蛋高峰期,但平养的肉用型种鸡也有发生。
该病于1953年前后在美国发生,1956年得克萨斯农工大学的Couch首次报道为脂肪肝综合征(fatty live,.syr dromcFLS)。
由于该病经常伴有肝出血.,在1972年由Wolford等改名为脂肪肝出血综合征(fatty liver-hemorrha妙syndromeFLHS)。
随着养禽业的发展,在我国浙江、甘肃、安徽、河南、福建、青海、陕西、江苏等省陆续有鸡鸭h病的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发病鸡群产蛋率比正常低20%一30%,死亡率仅为2%左右。
一、病因家禽FLS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主要包括遗传、饲养管理、环境因素以及有毒物质损害等。
1..遗传因素:实验证明,不同品种的家禽对FLS的敏感性不同,蛋鸡比肉用鸡具有更高的发病率,因勺高产常者伴随着高水平雌激素代谢,可刺激肝脏脂肪的合成。
所以通过一育种(基因选择)所得的高产品质的蛋鸡比一般品质的蛋鸡更易发生FLS。
有学者认为,遗传因素对FLS的发生有重要作用,某些品系的鸡较易发生FLS, Carlic h对植机耳样的试验鸡群进行肝脂肪含量的分析发现,在同一饲料和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由于鸡的品种、品系不同,肝脂肪含量也有很大的差异。
2.饲料因素:多数人认为饲料因素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包括:(1)高能低蛋自日粮及少采食量过大是发生本病的主要饲料因素。
高能低蛋白日粮引起脂肪肝有2种可能:一方面,高能的碳水化合物会加过乙醚辅酶A向脂肪转化;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低蛋白引起产蛋减少,使运往卵巢的脂肪减少,但合成脂肪的速度却八变,从而导致脂肪堆积引起脂肪肝。
禽脂肪肝综合征的防治措施脂肪肝综合征是发生于产蛋禽和肉用仔禽的一种脂类代谢障碍性疾病。
该病1930年首先在产蛋鸡中发现。
随着养鸡业的发展,该病以产蛋鸡多发,导致产蛋量急剧下降,患病鸡多由于肝脏积聚大量的脂肪,出现肝脂肪变性,使肝包膜易发生撕裂,发生内出血,故又称为脂肪肝一出血綜合征。
该病也发生于10~30日龄肉仔鸡,剖检可见肝脏、肾脏苍白、肿胀,组织学检查表现脂肪浸润,一般情况下,死亡率不超过6%,但有时可超过20%。
1.病因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主要受遗传、营养、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1.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上有重要作用。
从品系上看,某些品系的鸡容易发生这种综合征,但没有什么确实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
有人在田间实验时发现,不同品种鸡对脂肪肝综合征的敏感性不同,肉用种鸡比蛋用品种具有更高的发病率,高产蛋鸡与高雌激素活性有关,雌激素可刺激肝脏中脂肪合成。
1.2营养因素营养因素对脂肪肝综合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饲料脂肪与蛋白质的比例不当。
当饲料能量过高,超过11.3兆焦,千克,粗蛋白较低(低于16%),可引起产蛋鸭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
二是脂肪与糖的比例不当。
研究发现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比来自饲料脂肪中的能量对肝脏的损害更大。
三是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缺乏。
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一些B族维生素饲料可以有效地降低脂肪肝综合征的死亡率。
维生素C、维生素E、B族维生素、锌、铜、硒、锰、铁等,可影响自由基的产生与抗氧化保护机制活性之间的平衡和这些过氧化物的清除,上述元素缺乏任何一种,均可能导致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
四是日粮与日粮类型因素。
以小麦等谷物为基础的日粮比玉米为基础的日粮饲喂鸡,要少发生脂肪肝综合征。
日粮类型不同也会影响脂肪肝的发生,饲喂颗粒料的鸡发生率较高。
1.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指应激因素、温度、饲养方式、饲料中的有毒物质、激素等等。
①应激因素:当饲料中可利用生物素含量处于临界水平时,突然中断饲料供给或因捕抓、雷鸣、惊吓、噪音等可促进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
家禽脂肪肝综合征的预防与治疗作者:黄倩来源:《乡村科技》 2017年第12期[摘要]家禽脂肪肝综合征是对养殖户有着严重影响的疾病之一。
最早关于脂肪肝综合征的报告发生在美国1956 年,伴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在青海、陕西、江苏、安徽以及甘肃等多个省份均有关于鸡鸭等常见家禽的脂肪肝综合征发现报道。
相关报道显示,脂肪肝综合征发病鸡群的产蛋效率相对于正常鸡群有30%的下降,其死亡率为2%。
对此,为了提高家禽养殖效益,本文详细分析家禽脂肪肝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关键词]家禽养殖;脂肪肝综合征;预防;治疗[中图分类号] S85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12-61-2脂肪肝综合征也被称为脂肪肝出血综合征,同时也是以肝脏发生脂肪变性为主要特性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主要以家禽个体肥胖、产蛋量减少为主要症状,同时也有个别病禽会出现肝破裂、出血、肝功能障碍等死亡症状。
脂肪肝综合征主要发生在笼养产蛋家禽中,但是其他类型的家禽也有可能会患病。
1 脂肪肝综合征的引发因素脂肪肝综合征的引发因素主要有3 个方面:一是高能量、蛋白饲料转化为脂肪。
通过鸡肠饲养喂养试验发现,为了提升鸡的产蛋率,而提升蛋鸡饲料当中粗蛋白的含量,或者促使鸡自由选择性采食过量的饲料,最终就会引发脂肪肝综合征[1]。
国外相关研究显示,喂养玉米、大豆等日粮的鸡群在脂肪肝综合征发生率方面相对于喂食小麦、大豆日粮的鸡群要高出30%。
二是饲料中缺乏烟酸、锰、蛋氨酸、胆碱及维生素E等,很容易引发脂肪肝综合征。
三是饲料中黄曲霉毒素、青霉菌毒素及菜籽饼含量过多时,很容易引发脂肪肝综合征。
尤其是在一些温暖、潮湿的城市中,饲料很容易发生发霉变质问题,吃食这些饲料的鸡群很容易发生脂肪肝综合征。
此外,还有一些报告认为遗传背景也是导致脂肪肝综合征的重要因素。
例如,高产蛋量鸡种在脂肪肝综合征方面较为敏感,因为产蛋量较高和高雌激素活性相关,同时雌激素也会刺激肝脏合成脂肪,所以就间接提高了脂肪肝综合征发生的可能性[2]。